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域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域文化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域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的作用范文第1篇

我的家乡武平是一座千年古邑,是纯客家人居住地。这里,有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有风味独特的客家美食,有寓意深远的民俗风情,有底蕴丰富的百姓古镇,有非比寻常的传奇故事……这些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是我们的“源头活水”。升入高年级后,学生不再满足于系统的课本知识学习,他们的视野逐步扩大,开始把眼光投向了自然界和社会。教师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专题活动,让他们参与和体验,写以纪实性为主的实用作文。为此,备课组顺应时节,就地取材,陆续开展了“了解客家美食”“体验客家美食”“推介客家美食”“餐桌上的野菜”“野果与童年”“草药与健康”等六个版块的习作教学活动。如在“野果与童年”这个版块,笔者让孩子们先去采访大人,了解当地的野果种类,然后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识野果,采野果,尝野果。在过程中,学生调动了各种感官,取得了新鲜的素材。从实践效果看,这注“源头活水”解决了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扭转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局面,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组织“特色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先体验,后写作。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把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地域文化的特色,感悟客家人生活的智慧,再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这便是我们遵循的原则。“做小吃、品美食”“采野菜、做野菜”“摘野果、忆童年”“识草药、促健康”……笔者以版块为中心,以地域文化为依托,逐步推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特色活动。如在“体验客家美食”版块,笔者先让学生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学做一种客家美食,再在班级开展客家美食品尝会,最后,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学生在体验客家美食的活动中的剪影,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一幕,并通过范文引路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把自己在体验客家美食活动过程中最难忘的一幕写具体,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不论是亲手制作客家美食,还是分享品尝客家美食,孩子们都兴味盎然。这样“接地气”的习作经历,无疑是有趣的新鲜、快乐。活动的趣味性,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打造“精品课堂”,提升写作能力

地域文化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地域文化;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文化景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萨澳教授在1925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景观风貌的文化群体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文化是动机,自然环境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加是创造的对象,这是文化景观论一直强调的观点。地域文化是属于不同地方,有着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它和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人文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在中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因而被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文化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地理背景,在范围上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每一个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巧妙运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造出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出路。尤其是能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就可以更好突出园林的美,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相差较大,但是如果能相互结合,又能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出不同的园林风格,才能够更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推动特色园林文化的建设。

2从文化角度理解设计项目

景观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带着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在今天,设计师更要把握景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所处环境中不仅得到功能上的满足感,更要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设计师们要更多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所设计的项目。以证大西镇朱家角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做相关的说明。项目名称:证大西镇E1地块景观概念设计。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区的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朱家角古镇对面。项目背景:大约成陆于70000多年前,发掘了新石器时期的“崧泽文化”明代中叶因盛产棉布名闻四乡。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素有“上海威尼斯”及“沪郊好莱坞”打造目标:朱家角历史文化商业街。综合特色商业,搭配部分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及休闲消费,打造朱家角特色历史文化风尚商业街。“小桥流水人家”,水在江南小镇不可或缺,水塑造了景观的气韵,给空间以灵动。一条诗意的河流带给人们多少追思回忆。孩童时的玩伴,白墙灰瓦间的窄巷,涓涓细流汇作的水网。这些许久以来萦绕于心的美好记忆,在一片灯火阑珊的河湾中与我们邂逅。一丝丝,一缕缕,片片滟滟,仿佛走进了梦里水乡,打造一个“古韵朱家角,水语俏江南”的江南新中式小镇。“江南丝绸之路”把整个江南的城市都串连在了一起,是一条稻米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丝绸柔美感加编织的纹理通过设计演化为现代化铺装和流畅的线条.昆曲在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故而得名昆曲.它有着将近六百多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优美;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婉转动听,淡雅飘逸,在中国戏曲史和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傲人的至高地位。该项目中,在广场上结合昆曲文化用景观的表现手法植入其中,一个景观框景墙应运而生.

3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性,因为文化是从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而土地大幅度的改造,会对地域文化产生严重的破坏性,令原本在土地上的文化受到冲击,改变了和地域文化相辅相成的整体性,导致地域文化只剩下空壳,变成空洞没有灵魂的园林。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当地生活的人们有着继承当地地域文化的传统,因此在园林景观上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通过和当地人文的有机结合,令整个园林富有生命力,不会只是美丽的景观而缺乏园林的灵魂。注重当地的人文状况、风俗习惯,和园林建筑互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富有当地地域文化内涵的园林,是走出千园一面的重要一步。

4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可以令原本的园林设计更添活力,更能接地气,可以更能带出园林自身的灵巧。在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切勿胡乱按照不同地域文化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以及周边文化为主,和深远的文化相融合时,要注意改良,不能生搬硬套,造成反效果。

作者:于焱 单位: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合文.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中国住宅设施,2009,(4):24-25.

[2]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673-6675.

地域文化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字:地域文化;中职院校;学前舞蹈;教育教学

一、地域文化概述

所谓的地域文化,其实质上就是地方性的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一种地方文化的独特表现,例如一般有地方饮食文化、地方戏曲文化等等,而对于舞蹈文化来说,其地域性更加的明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舞蹈文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舞蹈文化,同时也给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带来了基础。地域性的舞蹈教学对儿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并陶冶其情操,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应当切实做好地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为学生自己进行学前舞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学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中职院校过于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教育思想的形成

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教师来说,对其全面的专业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际的工作之后应当是一个全面性的人才,继而才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儿童的教育教学。例如在舞蹈教学方面,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充分展现出舞蹈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应当将舞蹈的地域文化特征教给学生,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够从根源上对学习的舞蹈进行了解,但是就目前中职院校对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舞蹈教师过于追求舞蹈动作的教学,而对舞蹈文化的教学涉及的比较少。尤其是对于地方性舞蹈文化。例如中职教师在进行维吾尔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基本的舞蹈动作师范给学生,之后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该地域舞蹈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舞蹈表现方面,而对于其文化内涵却没有深刻的认识,这种中职舞蹈教学的模式对学生今后参加工作之后的教学进行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力度较小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前舞蹈教学来说,其自身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特点与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舞蹈教学计划。但是就目前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情况来说,舞蹈教学的内容基本改变不大,甚至部分教学内容已经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已经被取缔,但是中职学前教育还存在有关的教学内容,这是中职舞蹈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另外学前舞蹈教学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部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就交给学生,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其进一步理解舞蹈文化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浅析地域文化与中职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的教学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内容可以发现,现阶段的中职学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的后的工作质量,对我国的幼儿舞蹈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进一步寻求解决的措施。

1、将地域文化融入舞蹈技能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思想教学意识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舞蹈的文化特点进行教学。地域舞蹈文化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每一个动作技巧都有一定的文化内容,这是这一种肢体语言的表达,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对这一点引起一定的重视,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例如在进行蒙古舞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将蒙古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一定的介绍,继而对蒙古舞蹈的表达内容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每一个动作的文化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另外中职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材料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藏族的舞蹈服饰、蒙古族的舞蹈服饰等等,通过这种更加直观的文化表现,学生可以进一步将舞蹈文化与地方服饰文化进行一定的融合,对其舞蹈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对提高中职学前舞蹈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加大舞蹈教学的创新力度,将地域舞蹈文化的传承者请进课堂教学

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重要的传承者,同样对于地方舞蹈文化来说,其传承者对该舞蹈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传承人不仅仅会表演这种舞蹈的外在形式,同时对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加的了解,因此将地域舞蹈文化的传承者“请进”中职学前舞蹈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同时也可以回答学生的疑问,为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在进行藏族舞蹈的教学中,学校可以请一位藏族的舞蹈教师进行该节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藏族教师可以将每一个动作的表达内容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藏族语言在舞蹈中的作用进行一定的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另外教师也应当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地方舞蹈文化内涵,同时加大对教学舞蹈的学习力度,以保障今后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地域文化与中职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影响意义,这种科学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为其今后的工作教学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中职院校的管理层也应当深刻意识到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并为舞蹈教学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以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提高做出贡献。

作者:曹秀秀 单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地域文化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作用最大、最集中、最专门。某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被嚼烂了的口香糖,再去嚼它已经没了味道,传统文化的红利已经被用尽,笔者却不以为然。大学能够引领社会思想文化进步,便于吸收与融合世界先进文化,有助于推动我国迈向文化强国。大学通过改革创新,转变观念,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同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地位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同志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来,使之与大学其他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处在同一地位。他指出,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回顾百年沧桑,可以说,中国大学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同志关于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地位的论述高瞻远瞩,内容丰富,含义深刻。高校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并成为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作用最大、最集中、最专门。教育历来就是人类文化传递、传授知识的一种活动,大学是最高等的教育机构,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专门机构,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大学集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之精华于讲坛上、书本中、讲义中,用特定的形式感染着学生、培养着青年一代。大学是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基地。大学造就我们文明的知识先驱:律师、政治家、医生、科学家和文人学者。大学集中了大批的专业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学者,有计划的地把专业的、高深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青年一代富有创造精神,继承了传统文化知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实现着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大学能够引领社会思想文化进步。大学独占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的巨大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文化研究和服务社会,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大学能够通过课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学更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大学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成信、友善;大学能够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大学能提高思想文化的引导力和整合力,引领社会思想文化进步。

大学便于吸收与融合世界先进文化。大学在充分吸收与融合世界先进文化和思想方面,发挥了她的重要作用。继承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合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实现创新和发展的目的。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要自我封闭,我们还需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的优秀文化成果,不同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碰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季羡林先生认为“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大学是文化传播、交流、融合的中心。世界各地大学互派教师进行考察访问、讲学,跨国合作研究,召开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这种学习、交流、吸收和借鉴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双向交流,是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良性互动。

大学有助于推动我国迈向文化强国。大学在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稳步迈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大学能够造就一大批世界级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大学有利于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学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文化优秀资源,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大学有利于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途径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靠改革创新。把转变观念作为大学改革总开关,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锐意创新作为大学不懈追求。大学要加强人才培养,要鼓励师生开展文化研究、创新性活动;文化传承创新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同世界优秀文化的结合,做到文化的“引进来,走出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在大学建设的全过程中。

大学要加强人才培养,要鼓励师生开展文化研究、创新性活动。大学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造就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建设一支适应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的宏大文化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新思维、新思想的产生,提出创意性见解。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激励体制,激发教职工深入钻研、不懈探索、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大学还要重建“为知识而知识、为艺术而艺术”的单纯和执着,重建“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社会担当。面对“外面的世界太功利、学校的氛围太浮躁”的现状,要培育追求高深学问的精神。深入研究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

文化传承创新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高新技术结合。大学要不断提升文化的原创能力,增强文化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包容精神,营造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做到更好的服务社会。坚持发展先进校园文化之路,以为指导,坚守正确的文化立场。

大学应立足当代,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同世界优秀文化的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文化的“引进来,走出去”。当今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人类知识文化超越了种族、地域的界限,在全球范围传播、碰撞,远离这一潮流只能导致落后。大学应站在世界文明进步前沿,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发展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同志还强调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本着“道术结合、文理交融、中西会通、知行统一”的原则。大学通过学术交流的渠道和形式,研究、消化异质文化;大学要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进行深造,吸取西方先进文化,为我所用;大学需要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大学还需要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把西方的经典文化传授给当代青年学生。

大学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及文化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更好的领会同志的讲话精神,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全面提升大学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被嚼烂了口香糖,而是巨大的宝藏,要发挥大学的功能进行挖掘。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锐意改革,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近我国迈向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地域文化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82-01

广场舞在当前已经愈来愈流行,这也是新的舞蹈类型,和传统舞蹈相比,在难度上相对比较低,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在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从理论上对广场舞加强分析研究,就能进一步认识广场舞的作用发挥。

一、广场舞的类型以及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体现

(一)广场舞的类型分析。广场舞的发展是和形体以及健身进行结合的,然后加上节奏感的音乐,能够将艺术和体育进行有机融合。广场舞的舞步以及步法都相对比较简单化,在中老年当中受到了热烈追捧。广场舞在类型上有原生态的广场舞,也有加工整理之后的广场舞。其中原生态广场舞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在数量以及种类上也比较多。比较常见的就是蒙古舞蹈以及新疆舞蹈等等,这些舞蹈都是和当地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有着比较悠久的文化内涵[1]。而在加工整理之后的广场舞,就是在原生态舞蹈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对舞蹈赋予了新的时代感特色,能够和当前的文化相同步。

(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体现分析。无论是在当前的城市还是在农村,广场舞的受欢迎程度都比较高,是群众文化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其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当中,能够对群众文化起到指导作用。当前的广场舞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在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的前提下,对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有着提升,人民群众的业余活动方面也不断丰富多彩[2]。同时,广场舞也是群众文化的体现,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些地位上的体现就是充分重视,保障广场舞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

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一)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和生活品味。广场舞在当前之所以比较流行,就是因为其在群众文化建设当中的作用发挥比较突出。能够使民众文化素养和生活品味得到有效提高,广场舞能够对民众的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对人们的兴趣以及思想有着丰富作用,能有效提高民众的修养。在广场舞当中也会有着诸多的社交舞步,比较典雅,这也符合民众的休闲娱乐需求。对广场舞的学习过程,也是对舞蹈的理解过程,能够通过舞蹈来感染以及教育他人等[3]。在广场舞的练习中能够加强舞蹈者的交流沟通,能够有效缩短人和人之间的陌生感,这对社会的和谐建设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二)检验群众文化成效。广场舞的作用还体现在能够对群众文化成效起到检验功能。在广场舞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方面,能对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效果有着衡量作用,对群众文化普及程度也有着衡量作用,能对文化活动艺术水准得以有效地体现[4]。广场舞的出现对群众文化形式有了创新,对整体活动组织水平以及成效也有着提高,能够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有的群众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不能到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活动,而广场舞这一形式就能够满足该群体,这样就能够对群众文化的成效起到检验的作用,让广场舞对和谐文化的内涵进行体现。

(三)提高民众审美水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还体现在对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上。广场舞的团体性比较强,在形式上也相对比较简单,这样就能够在整齐性和统一性上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这样跳舞的人以及欣赏舞蹈的人都能够在审美的水平上得到有效提高。在广场舞的作用下,对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保障作用[5]。广场舞有是运动型的艺术,在跳舞的同时就能舒展筋骨,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比较有利,加强了群众的身体锻炼,长期锻炼就能够在审美情趣以及水平上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当中的和谐发展,能够对人们在心灵上找到慰藉,这样就有助于自身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广场舞的作用下,才能真正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要能充分注重广场舞,将其不断地规范化。广场舞为民众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能得以满足,只有充分注重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有利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良好实施。

参考文献:

[1]陶龙芬.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5(12).

[2]俞祝琴.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众文艺,2014(21).

[3]张海英.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