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又要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们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请看片断:

教学《我的影子》这一课时,按照原来的设计,我打算这样导入新课——先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学习内容:同学们你们认识“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的?

生:我知道,影子很大,黑黑的,像个巨人。

生(吴小龙):影子总是比我们人大。

师:是吗?大家同意小龙的看法吗?没想到学生都说:“同意。”我愣了一下,“真是这样吗?”看看时间是十点多了,而且外面刚好是大晴天,我决定改变本来的教学设计,说:“那好,我们一起到室外去看看‘影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好不好?”

学生们欢呼鹊悦,高兴劲就甭提了。广场上,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观察起自己的影子,有的同学还表演了很多有趣的手影,如小猫、小狗、老鹰、蝙蝠……

半节课很快过去了,同学们回到教室里来了,我说:“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吴小龙第一个发言:“老师,我今天发现影子不一定比我们人大,我刚才说错了。”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

生:我找到了人的影子,树、房子的影子。

生:老师,不但树、房子有影子,花草也有影子。

生:我发现这些影子的形状不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时在我左边,有时在我右边,有时在我前边,有时又在我后边……

话还没说完,一生插话到:“对呀,如果光线在左边,影子就在右边,光线刚好跟影子的方向相反。”

生:对,影子大小要看时间和光线发出的位置,像早上和傍晚时,影子就比人大,中午影子就比人小。我有试过,如果把烛光放低,影子就变大,把烛光放在高过头顶的地方,影子就变小。

师:同学们眼睛真亮,观察得这么仔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有收获。我们书中也有一位小朋友,他把观察到的影子写出来了,我们一块去看看吧!

……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发散思维模仿联想想象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医院门诊处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转学带来的学习内容难以衔接所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创新

社会在发展,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散思维作为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全新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样式和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

一、引导学生多方面联想激发发散思维

想象力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它是学生思维转换成都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验证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联系具体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联系”,以此引发学生类似的或者对比性的联想,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学“梯形”这一概念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当上底为零时,梯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当上下底相等时梯形的形状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当上底边与下底边相等且四边相互垂直时,梯形会转化为什么图形”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对其他相关图形的联想,由梯形的面积演算引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演算。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流畅,学会举一反三,对类似的问题触类旁通。

二、设计多样性的习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学生思维的训练不仅包括老师的教学,运用习题进行训练也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练习题的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思维训练的成功与否。习题的设计应该多样化,因此习题设计应该以训练学生思维逻辑和发散性的目的出发,采取多样式的设计方案。比如说可以设计缺少问题或者一个条件的习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补充条件,使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发现数学学习中的联系,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再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层面,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激发学生学生数学的积极性。笔者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把下面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看谁补充得多:

小胖今年9岁,胖爸爸今年36岁,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问题(1)小胖是在胖爸爸多少岁时出生的(2)胖爸爸的岁数是小胖的几倍(3)父子俩的岁数加起来一共多少(4)小胖的年岁是胖爸爸的几分之几(5)小胖多少岁时正好是胖爸爸岁数的一半(6)胖爸爸多少岁时是小胖的两倍”

通过这道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分清倍数、百分数、以及怎么利用列简易方程求解。消除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的片面性,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扩散,同时还可以衍生新的知识层面,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索中,长期坚持这样的学习以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变得更加流畅,看问题的角度也随之多元化。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多渠道的解决问题也是发散思维的另一个特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下载性表现在只知道用固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旦问题有了一点点变动,学生就立刻手足无措。针对学生这一思维弊病,笔者采取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方法,提升他们的思维广阔性,用数学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宽解题思路。

例如:将十个杯子装满水,这是个杯子的容让分别是1升到10升。小明要取9升水,那么,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让他得到想要的水的容量?老师可以给学生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首先拿1升水,再从其他杯子里拿剩下的需要的容量的水,有几种拿法,以此类推,学生就会得出很多种答案,也可以做这样的引导:先把1升杯子中的水倒掉,然后用装满10升水的杯子中的水倒满1升水的杯子,10升容量杯子里剩的就是小明需要的了。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结果,过程更重要。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从生活中抽出一些问题件里程数学模型,进而有层次、有坡度,的进行训练。题型要新颖多变,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其思维能力,不断地摸索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敢于打破常规,大胆的想象,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解题思路。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掌握更好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思维上开阔另一片天地,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曾昌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

1.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

逻辑思维一般是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其基本方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简而言之,逻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非逻辑思维则是诸如直觉、联想、幻想、猜想以及灵感等不服从逻辑规律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在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为发明创造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对发明创造对象的观察、描述以及概括,主要靠逻辑思维。即使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最后也必定要求被补充、解释、完善成符合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才能成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实际上,在任何创新活动中,创新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知识所铺就的逻辑大道上继续往前探索的,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道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的“深渊”上架起“逻辑的桥梁”。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

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性的思维方法,它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思路上的放射性,层次上的多样性,角度上的任意性等特点。一般来说,思维延伸越远,思路越开阔,获得新发现的几率越高。

收敛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周辐射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就是从四周向某点集中,收敛、抽象、概括是其基本内核。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视觉艺术思维的领域中,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在艺术的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不安于现状,不落于俗套,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终身的追求。标新立异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方法。

标新立异法要求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中不顺从既定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