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A公司 财务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31-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就要强化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确保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行。企业要想运用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或者是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就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经营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健全性,真正实现提早预防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自身筹资项目、投资项目、收益结构以及资金的营运框架等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初期,国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的研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中主要是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和企业财务实证研究两方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我国研究时间相对较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锁定在财务风险界定、控制以及预警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划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成果,但整体缺乏系统化的综合分析。

二、理论综述与方法

1.相关理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本着理论研究和管控水平提高的目的,深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中较为突出的理论就是在1964年,《风险管理和保险》一书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整体经营结构进行了全方面的解构,并对风险管理研究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价值决定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理论。

2.研究方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案例分析法,在结合A公司经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财务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对数据进行统筹整合。第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模式,在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证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确保研究人员能对所有财务结构和基本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财务风险项目。第三,系统分析法。这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整合的常见方式,在保证数据分析全面性和统一性的同时,利用客观性数据处理原则,提高识别和评价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A公司的财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1.A公司简介。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国有企业――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在广西区政府将广西建工集团打造成为“千亿元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下成立。公司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现公司业务遍布世界各大洲、辐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国内外合作关系和业务渠道,经营范围涵盖能源、建材、石材、汽车和机电产品四大板块,在香港设立有分公司,打造海外业务拓展和融资增信平台,是集团公司产业延伸、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A公司的经营与财务情况。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建工集团的发展前景并不理想,A公司的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减,经营项目和实际企业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企业需要从自身发展路径和市场需求进行集中分析。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2年,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能得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结论,甚至一部分指标都无法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很可能导致A公司迅速陷入财务危机问题。

3.A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在对其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筹资风险问题。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决策失误导致筹资成本超出实际预算,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危机,加之筹资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导致筹资能力和实际结构缺乏实效性。企业由于盈利能力降低,导致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从而陷入经济危机。第二,投资风险问题。投资项目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建立的经营框架,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导致实际投资收益远远不满足预期收益,就导致企业产生投资风险问题,其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客观环境的判断以及主管预测能力。

总之,结合A公司的财务结构,管理人员要想扭亏为盈,就要针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化的数据控制和信息收集,确保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实效性的企业财务运营发展框架。

四、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在对A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处理机制,健全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而在建立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并保证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便于操作。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要综合考量风险评价体系和惬意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一,利用盈利能力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只有提升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的实力,获取更大的利润。第二,利用营运能力判断企业财务资产的管理效果。对于营运能力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企业资金现金的回收效率、企业应收货款周转效率以及企业存货的周转效率,管理人员只有保证以上三个指标正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第三,利用发展能力判断企业的成长趋势。企I在运营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体企业的良性发展,不仅仅要集中关注目前市场的发展现状,也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功效系数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多目标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后设定满意度和(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31页)不满意度,在区间内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并且利用权重中的加权平均算法进行层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但是,由于在实际风险评价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计算公式。对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以及单项指标得分等参数进行集中的优化升级,得出结论为。

3.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权重进行确定,要综合分析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中营业利润率权重为22.78%、成本费用利润率6.96%、总资产报酬率13.29%;运营能力中存货周转率权重为5.41%、资产回收率1.91%、应收账款的周转率8.42%;偿债能力中权重为现金流动负债比5.21%、资产负债率17.10%、速动比率9.97%;发展能力中总资产增长率权重为1.44%、资本保值增值率2.76%、营业增长率4.75%。

4.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在A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保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完整,管理人员也要秉持客观性和权威性管理理念进行综合评定,以实现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优化。其中,预警参数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以及巨警,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给于相应的关注。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分析机制,确保整体框架的完整度,从而对风险项目给予必要的关注。

五、A公司财务风险的改进措施

1.筹资风险方面。对于企业运营来说,筹资结构和筹资风险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管理人员要在确定有效的资本结构后,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筹资方式,确保企业能把握住良好的筹资机会,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投资风险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从管理框架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管理措施,提升管控机制的同时,建构符合企业发展的管控模式,不仅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也要保证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中的财务能力相匹配,真正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风险转移措施,集中关注行业动态,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运营风险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能力以及发展状况,企业要在运营风险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要在强化存货管理能力的同时,集中强化回收款的处理机制。例如,A公司要对化纤原材料建立动态化的市场管理,也要同时提升自身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结构的同步升级。

4.其他风险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收益分配风险也非常关键,企业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框架,特别是针对A公司,本身是一家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利润分配结构,才能保证财务风险项目能得到有效的管控。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管理瓶颈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同风险管理项目的能力,利用专业化的培训项目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后,A公司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市场情况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并且借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企业要对缺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2.研究展望。企业运营中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分析和预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要综合考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提升信息稳定性的同时,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运用[C].新世纪第二届交通运输业财务与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2013:316-334

[2] 刘彦文,陈瑶.基于分组主成分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14(z1):326-330

[3] 莫力.基于FA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以湖南H高校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71-77

[4] 周俊颖.关于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2,29(03):62-63

[5] 王海英,王训洪,裴玉峰等.国内矿业项目并购财务风险预警评价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05):37-41,77

(作者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2)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 风险识别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的集中反映,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相关探讨对于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意义重大。现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务支撑条件。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不仅是企业财务状况最为直观的反映,而且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能够充分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及识别财务风险的迫切需要,结合现金流量对财务风险识别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风险就是财务风险,但当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学者们对其定义的角度也各有侧重。总体来说,主要基于以下观点:(1)经营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表现的或潜在的全部风险都是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生产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2) 资金筹集及运用引起的风险: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及运用过程中面临的全部风险都可以称为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就是资金筹集及运用引起的风险。(3) 企业无法使用自有现金来偿还所欠债务而引发的一系列违约风险:基于这类观点来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是负债经营的,企业无法运用自有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就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负债,所需资金都由投资者自行解决,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本文在通过对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三类观点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资金和使用资金面临的各类风险,特指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而引发的相关风险。由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内涵认识的不同,使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类型的分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的风险分类,见图(1)所示。本文在企业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中,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是以现金流量的构成方式为标准来划分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构成现金流量活动一般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种。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就相对应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资金能否支付的能力等风险;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目标收益率而产生的风险;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是指因筹资资金而产生的使企业不具备偿付能力及支付股利而产生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衡量,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到期债务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偿还。一旦企业现金流量不足的话,即使企业账面上的利润表现非常丰厚,也会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甚至使得企业突然破产清算。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变化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紧密联系的,企业现金拥有量的充足和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其最终目的都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应该保证拥有充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最终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依靠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能获得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由于企业的现金流量的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进行确认的,它不同于其他会计要素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确认方式。因此其反映的现金流量是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真实的现金收入与支出信息。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比较与企业的不同时期、行业内或行业间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为企业合理安排现金数额、识别财务风险,从而进行有关财务预测及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3)企业的经营风险能被现金流量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所识别。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及支付能力等潜在风险能由企业现金流量信息所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大部分方面及主要的运营过程都能经由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动态信息全面和较准确得到及时的反映。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营运资金的数额、营运资金的流动速度及其稳定与否都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的经营风险程度有相当大的影响。(2) 企业在生存经营过程中由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信息能识别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一般而言,企业的长期投资由于投资资金特别巨大,投资所占用的资金时间比较长、长期投资一次投入而后分期收回等特点,因此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将对企业长期盈利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好坏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能够做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极为重要。而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其经济效益评价是企业做到正确长期投资决策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企业的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所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投资项目的资金时间价值及现金流量信息。 对于企业现金流量所提供的信息,企业能够有效识别和分析筹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企业通过对其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的研究,使其企业的管理层能得到直观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及时调度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和对企业的相关筹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

(二)研究假设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说,现金流量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主要方面:(1) 现金流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两者之间的差额――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项收入支出水平的现金盈余水平,这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一个直接体现因素。(2)现金流程:现金流程是对企业实现现金流量路径的一个集中体现,主要涉及现金流量的相关机构、岗位的设置、权限及办理相关现金业务的手续等。一旦一个企业的现金流程中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资金使用授权安排、企业的收益分配等方面易于出现权责不对等、不明晰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宝贵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出现比较严重的流失,这时基本可以肯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风险。(3)现金流向:企业的现金流向主要分为现金的收入和现金支出两个方面,收入和支出能表示企业现金流向的一个趋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现金流向可能由于存在一个相对恰当的标准结构而显得比较稳定。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其现金流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如果长期而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占企业整体现金流入的比重过于低下,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可以说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向的分析来进行识别和判断。(4)现金流速:现金流速是指企业的一个具体生产经营业务从支出现金到回收现金所耗费时间的长短。对一个企业的整体而言,企业的现金流速是指企业的各项资金从投入到回收循环的一个速度。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及占用的水平主要受企业现金流速的制约。企业的一项现金支出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中回收,那么就表明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内对这笔资金进行多次循环,从而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水平。根据前文理论基础,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现金流量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敏感性;

假设2:非ST公司现金流量高于ST公司;

假设3:非ST公司总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资产周转率高于ST公司;

假设4:非ST公司长期负债股权比率低于ST公司。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实证研究方法是选取一组存在财务风险的企业,再按照相对应的标准选取一组不存在财务风险的来作为上述企业的配对样本,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两组样本进行多方位深入分析,从而探讨何种财务比率数据能够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分析如何通过Logit回归分析的变量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1)ST样本公司设计。本文选取2009年度沪深两市A股中ST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按1:1的比例在选择同行业的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公司共22家,剔除由于最近一年股东权益为负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2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公司1家,剩余可选19家。(2)配对样本公司设计。为了达到本文实证分析的可靠性要求,配对样本公司(非ST公司)应当选取与ST样本公司同行业、规模相当的可比性较强的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是否被ST是根据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来决定的,因此对针对2009年的ST公司进行分析就应当选取2009年以前至少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比较基础,根据沪深两市2004年至2008年的财务报表可知,本文将进一步剔除无法配对样本的公司3家,剔除财务报表数据不完整的公司3家,最后获得样本总计26家的ST公司及配对公司,详见表(1)。本文的样本数据主要源于中国证监会公告(上市公司处罚决定类及披露公告类)、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四)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在实证研究模型和方法的选取过程中,运用Logit模型进行探讨研究,相关的具体Logit模型如式1所示。

P=exp(β0+β1 X1+β2 X2+…+βnXn)/[1+ exp(β0+β1 X1+β2 X2+…+βnXn)] (1)

β0是与诸因素Xi无关的常数项,β1,β2,…,βn是回归系数,表示诸因素Xi对P的贡献量。P的取值范围为[0,1],P值越大表示财务风险越大,若P> 0.5则表示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结合本文的研究,P > 0.5表示公司被实施了特别处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检验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对财务风险识别,因此将财务困境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指标。考虑到样本中各上市公司的规模不一,为增强研究指标的合理性,减少统计误差,现将每类现金流量均除以销售净额以消除规模影响,以此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指标。即: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投资性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筹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对于其它财务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研究财务风险所采用的较高频率的其他指标。本文选取的整体指标如表(2)所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为了直观地比较未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各财务指标是否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有所差异,并分析表现出明显差异的指标,本文用相等的权数分别计算ST公司样本组和非ST公司样本组的各财务指标均值 ,并对各财务指标均值数据进行比较,见表(3)。可以看出:(1)2005年至2008年四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和营运资本/总资产要高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2)2004年至2008年五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和资产周转率均高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则低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3)2006年至2008年三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高于ST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4)2007年和2008年两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筹资性现金流量高于ST公司。

(二)显著性检验 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数量仅为26个,样本数偏少,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显著性水平检验,运用t检验的方法对其样本公司的财务比率均值考察是否存在显著性水平差异。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数值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经营性现金流量和总资产报酬率在2008年、2007年、2006年三个会计年度内的组间均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资金周转率在2008年、2007年两个会计年度内的组间均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它指标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财务风险识别上,经营性现金流量比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量更具有信息含量。

(三)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2006年至2008年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Logit回归分析,并进一步采用Forward:Wald方式,即分析采用向前逐步的方式,进入标准是分值统计量的显著水平(Sig)=0.05,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值分析,从而将不符合条件的相关变量剔除出模型。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部分输出结果如表(5)至表(9)所示。表(5)是样本进行的全局检验,对每一步都作了Step、Block和Model的检验,可以看到最终模型的卡方值为35.723,(Sig)=0.0000.05,可以认为模型的拟和度较好。表(8)分类表是每一步的预测情况汇总,正确率由Block 0时的50%,最终达到80.8%,说明整体情况是不错的,分析很成功。表(9)为方程中变量检验情况列表。分别给出了步骤1至步骤3的拟和情况,(1)从显著性水平(Sig.)来看,Xl(经营性现金流量)、X4(总资产报酬率)、X7(营运资本/总资产)这3个变量检验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因素。对ST公司样本和非ST公司样本进行均值分析和t检验,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报酬率和营运资本/总资产这三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投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性现金流量、流动比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资产周转率这五个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2)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部分的现金流量集中于经营性现金流量,而投资性活动和筹资性活动则相对较少。因此,经营性现金流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较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性现金流量发生变化时,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及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而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由于量较少,易于控制,且企业的这两个指标稳定性不足,很多都是由于暂性的决策确定的,不能够很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3)从指标均值看,非ST公司的流动比率在5年中均高于ST公司,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往往是经营不善,造成存货大量积压或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等,而存货和应收账款都包括在流动资产中。因此,流动比率不能很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4)ST公司的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要高于非ST公司,从均值比较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但通过t检验,两样本的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长期负债、股东权益这两个指标都具有长期性质,在短期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虽然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改变,但要提供明显的信息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往往滞后于财务困境的发生。(5)非ST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比ST公司要好。但却不能用于较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产周转率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所用指标销售收和总资产基数过大,对变动不敏感。且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但这也是财务风险发生的动因。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现金流量角度出发,以2009年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并与配对的未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对比选取为实证研究的样本。分别对2004年至2008年五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识别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通过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及时发现威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2)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一个可靠支撑就是现金流量所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由于现金流量的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所以现金流量信息是对企业最为真实的现金流入、流出的反映,更加有利于企业进行各类现金流量信息的比较、研究和分析,为企业识别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3)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而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对于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起辅助作用。(4)建议企业用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来识别财务风险。为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财务风险,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笔者的建议,推荐使用现金流量表结构法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它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初步评判,识别出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进一步度量财务风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秉成、田笑丰、曹芳:《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2]姜秀华、孙铮:《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5期。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4]刘红霞:《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5]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会计研究》1996年第8期。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警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7]Coats P K&Fant L F, "Recognizing Financial Distress Patterns Using an Euralnetwork Tool,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3.

[8]David Fields, Many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deals have come close to being completed but failed at the final furlong,RISK, 1999.

[9]Robert Bruce, Redressing the Risk Balance: Enterprise Governance,Financial Mmes,2003.

[10]Stephen J Gauthier,From Internal Control t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Government Finance Review,2005.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没有人愿意去投资一家不懂的企业”。显然,如果投资者可以看懂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就更能看懂企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管理者除了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的经营现状数据之外还应该要时刻警惕那些在企业未能察觉的风险和可能带来企业经营失控的危险,通常隐藏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些大数字的变化背后。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1.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企业资产购置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流动性负债筹集来的,只有小部分的资金是由长期负债筹集而来。企业的流动性负债是用来对流动资产的筹集,固定资产则全部由自由资产来筹集,用来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是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负债的长期筹措而来的,这样财务风险就相对比较小;第二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结余是红字,那就表明了企业的一部分自有资金遭到亏损,那么自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将会下降,说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高度警惕;第三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的亏损侵蚀了全部的自由资本,除此之外还占了负债的一部分,这就会导致资不抵债,这样企业就处于高度风险之中,企业必须采取强制的措施,来防范并制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并带来严重的后果。

2.从利润表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可以从营销收入中去除经营中的所有费用后的营销收益,所谓的所有费用包括经营成本费用、经营管理费用、经营销售费用和经营销售税金以及经营附加等经营费用;第二在经营收益的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之后的经常收益;第三在此基础上加上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后减去营业外支出的和,也即营业期间的收益。只要认真的分析这三个层次,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

3.从现金流量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而且重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流量管理,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利润指标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不时刻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那必然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很多企业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兴亡的关键因素,有的时候它比企业的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组成,财务健全的企业应该维持稳定均衡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支出,意外的投资,都会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1.对筹资风险的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就是筹资活动,因此筹集资金时如果管理措施不当的话会使企业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渠道进行筹资:第一是借入资金,企业借入资金实行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就给企业带来了收益不确定性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第二是所有者投资,例如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增资扩股等等。企业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利率的变动所导致的企业筹资成本增大的风险,或者是企业筹集的资金的利息高于平均利息水平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外,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和外汇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负债经营的规模。

2.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筹集到资金后会进行三种类型的投资:投资商贸活动、投资证券市场、投资生产项目。但是,投资项目并不是都能够产生预期的收益,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产生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求获取超额利润的同时,要克服盲目和冒险主义,尽可能的降低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增加。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要追求风险性、稳健性和收益性的最佳组合,或者是在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情况下,让稳健性原则充分发挥作用。

3.对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企业对资金的回收是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造成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可以加速现金的流出。它可以使企业产生利润,但是却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而且还会是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所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第一评估并确定客户的资信水平,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三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率;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对收益分配存在的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的最后一个循环是企业在收益中对风险分配的控制,企业中收益的分配有两个,一个是姑息收益,一个是留存收益。股息的分配是指股东对自有资产的扩大需求,收益的存留是企业规模扩大投资的主要来源,二者相互联系但是又相互矛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如果想要是实现销售和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增加扩展速度,就需要大量的增添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作为企业的留存,以进行资本扩充;但是若实现较高利润,但是股息分配水平却很低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这就会形成企业受益分配的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斟酌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目前主要有分配法、回避法、转移法和降低法四种。

(1)分配法。所谓分配法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企业的多种经营、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和对外投资等多元化方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面对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共同投资,从而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以分散投资风险,最后避免单个企业独自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增大了企业的风险,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即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分散风险。(2)回避法。在进行投资之前,企业应该综合的评价各种投资方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条件的前提下,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企业应该谨慎的进行股权性的投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回避法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来达到影响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要的风险承担是值得的。(3)转移法。转移法主要是指通过某一些手段将企业的全部财务风险或者部分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或企业承担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所谓保险转移主要是指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可以采用联营的投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共同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身上。非首席财务官保险转移主要是指将风险转嫁给特定的机构或者部门。采取风险转移的办法可以大大的减小企业财务的风险。(4)降低法。主要是指企业在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在保证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降低全部资金中负债资金的比率,以达到降低企业债务风险的目的。在经营生产活动过程中,企业可以改进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等来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占有率降低和产品滞销而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配备专门的人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等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国内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尚浅,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命题,对它的研究将会对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产生重要的突破和补充。

参 考 文 献

[1]吕喜斌.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

2011(1)

[2]翁怀茹.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4)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REITs;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着大量资金缺口,银行系统风险逐渐增大,拓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迫在眉睫。REITs将成为我国房地产业新的融资渠道,是今后房地产融资的热点研究方向。

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税收和会计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实际可操作的REITs。我国国内房地产业、信托业、投资基金发展相对滞后的同时,也导致了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理论和政策的滞后。目前,国内对REITs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其起源、概念、国外运作模式、运作规则、现状的介绍以及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分析。至于REITs引入国内后的风险分析,则是鲜有涉及。REITs作为一种房地产证券化产品,其本身所蕴含的风险因素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其风险研究也绝非一般的投资信托基金的风险分析体系所能代替,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风险分析体系。

二、REITs概述

(一)REITs的概念。REITs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实际上是一种证券化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发行股票(基金单位),集合公众投资者资金,由专门机构经营管理,通过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组合,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通过将出租不动产所产生的收入以派息的方式分配给股东,从而使投资人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二)REITs的种类。按组织形式分类,分为契约型和公司型;按投资组合分类,分为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按资金募集方式分类,分为私募型和公募型;按基金运作方式分类,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三)REITs的显著特征。REITs与一般的房地产投资活动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REITs的实物形态是一种证券化了的基金;REITs是国家立法专门投资于房地产的特殊基金;REITs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和集合投资组织;REITs投资收入的绝大部分必须定期分配给投资者;REITs是一种为大众服务的社会投资制度;REITs是一系列创新制度的综合体。

三、REITs风险分析

通常来说,风险是指投资者达不到预期的收益或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REITs作为一种房地产封闭式基金,一方面投资者在投资REITs的过程中受到房地产本身和资本市场的双重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REITs的基金管理者面临着基金运作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隐患。据此,本文通过投资风险和运作风险两个方面展开剖析。

(一)REITs的投资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变化而引起市场的波动对REITs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都还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我国政府对它们的监管缺乏足够的经验,经常会出台一些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问题而制定的政策,如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金融相关政策等,都会引起股票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而REITs作为一种全新的房地产投融资工具,从试点到规范运作,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在我国只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使得REITs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是指由于REITs价格在交易场所的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股票市场的景气度,REITs股票价格定价模型与房地产价格定价模型的差异,以及股票市场中一些信息的影响都会对在股市中进行交易的REITs投资者带来风险。

3、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REITs投资者损失的可能。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出台REITs相关的专业性法规,或者完善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就会使得REITs在我国运作过程中缺乏法律的规范和强有力的支持、保护,极易造成REITs投资者权利的侵害和发展的畸形化,从而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二)REITs的运营风险分析

1、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就是指REITs管理者使用财务杠杆不当而引起的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在大多数设立REITs的国家中,REITs与其他行业性公司一样,也被允许负债经营从而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扩大收益。于是,相应的在REITs运作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也由此而生。

2、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REITs管理者在REITs运作过程中管理不善而造成收益损失或成本增加的风险。在实践中,由于REITs的管理人员获取的信息不完全或存在误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有误,决策失误等情况,往往会造成项目市场定位不准确、对投资对象的选择不当、投资时机把握不恰当等,造成REITs运营的成本增加或利润的减少,投资者的收益很难得到保障。

3、委托-风险。REITs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是投资信托制度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REITs是建立在委托关系基础之上的。委托-风险,实际上就是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委托人不得不对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由于委托关系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分布。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REITs经营管理状况,而作为受托人的管理者则很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损害投资者的权益,从而产生委托风险。

4、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房地产市场自身的系统和周期性风险导致在REITs管理者投资选择过程中产生房地产质量下降和预期收益产生差异的风险。REITs是跨越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一种金融产品和工具。在非规范、信息不够透明的市场里,投资项目选择的风险相对较大。由于房地产周期性衰退会导致这些资产的价格下降以及租金收益减少,从而给REITs价值带来影响。

四、结束语

为了分散银行系统的风险和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引入并设立REITs势在必行。在引入REITs的同时也带来了REITs自身的风险。本文通过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REITs管理者的运营风险两个方面对REITs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以便于我国针对引入REITs后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推进我国REITs健康持续地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林杰.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建筑经济,2006.5.

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财务风险的实质就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便能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一、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

1.外汇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及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将会给公司运用外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交易外汇风险。交易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及经营中以确定的外汇进行交易,在交易与价格结算期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企业收入或支出金额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己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目。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转换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境内母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期末需将境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子公司报表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会计科目折算成母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有可能给境外企业带来损失。由于外汇市场的汇率频繁波动,使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

(3)经济外汇风险。经济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现金流量可能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损益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具体投资行为做好预测工作。(2)生产策略。公司应选择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域并通过灵活的采购政策,以抵制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获得生产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外汇风险影响。(3)市场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促销以及多元化等市场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风险

1.管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组织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再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是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相当复杂。

(3)人力资源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招聘投资、培训投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投资、劳动力配置投资等多个环节。与企业物质投资风险不同的是,人力资源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主要来自于主观因素。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控制;第三,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约束,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财务风险的审查制度,确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第二,依据风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资金流动的管理;第三,强化资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选择多个投资方案的组合,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财务方法防范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与文化风险的防范。第一,重视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第二,创建共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宏观经济运行失调,发生不景气变动,出现如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东道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反应其政治风险的大小。

(2)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微观经营环境如市场、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变化给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微观经济风险与东道国经济或产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应变紧密相关。主要有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等。

(3)企业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是指海外投资企业自身由于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选择、论证以及在市场开拓和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场进入风险。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任何境外投资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如何选定目标市场,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这一过程必然充满风险。第二,产品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在开发过程和其后的商业化过程中因受产品的各个层次因素和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产品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统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须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对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影响重大的经济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太重视的产品市场,以优异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打开市场,条件成熟后,进一步进入主导产品市场。在区域策略上,先选择竟争对手势力薄弱的周边市场,积累经验和实力,然后向核心市场发展。

(2)培养公司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全球性产业,这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以获得全球竞争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全球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国际机会,通过利用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有效协调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为保持在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必须形成自己的全球学习能力。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以一种不断质疑、挑战、激励和创新的态度,促使企业整体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保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的忧患意识和替觉意识。

四、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风险

1.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上竞争各方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从而产生竞争优势的高低。技术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竞争中各方在创造和使用技术后产生的不平衡风险。其实质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产品开发风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根据东道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合作,是购买还是引进关键技术,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特别是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风险很大。

(2)技术保护风险。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但由于受到东道国或第三国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资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技术保护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企业就会面临技术外泄的巨大风险。同时企业专有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的,因为其技术内容和诀窍处于机密状态,不能让其他经营机构知晓。但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被利用,竞争对手会利用对方企业少数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种办法达到窃取技术机密的目的。

(3)技术引进风险。技术产品存在无形损耗,因此先进技术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发挥效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不加论证,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后,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引进的技术作价过高而且成熟度低:技术合同落入专利保护期或专利循环等不利于企业的境地;使用许可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到返销限制,造成企业法律上的侵权。

(4)技术壁垒风险。技术壁垒风险是指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国家及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作贸易和投资的保护手段来限制国外商品和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技术壁垒己成为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视技术研发、转移、保护等方面的论证和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技术的输出,从而涉及到专利、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因此,在技术外移之前,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投资项目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技术实施后的问题和困难,对结果进行预测。

(2)健全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人员接触机密技术、携带资料出入、样品送检、技术交流、技术档案借阅、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研发的关键科研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