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渔业市场分析

渔业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渔业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渔业市场分析

渔业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分析

一、目前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现状及“瓶颈”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与普高热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在生源规模和质量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扶持,但职业教育仍举步维艰,突出表现在培养出的学生既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又不能继续升学深造,职业教育一度被社会认为是“失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的窘态就要激活自身的产业属性,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要对职业教育所处的市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二、职业教育的“供”与社会的“需”使其产业化成为可能

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主要是从其“产品”(学生)是否能顺利进来、能否“高附加值”地为社会所认同等方面来考虑的。

1.职业教育供需错位成为其产业化的机遇

从供给方面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整合,目前职业学校大多都具备了比较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基地,但在师资方面明显薄弱,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多不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方面与市场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仍然是多年一贯制的长线专业,如会计专业等,课程结构老化也使职业教育的“产品”(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社会上的学历“高消费”也是导致许多学校招不来足够生源的重要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职业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受市场的影响大,主要是指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大,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市场、向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企业或生产单位)提供第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对各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就业时报》2002年1月4日报道:浙江省火电公司月薪3000元招一名中级电焊工却招不到人,在宁波刚从技工学校毕业的数控车床工月薪超过2500元,企业还得排队等。

从近几年来职教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来看,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市场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充分就业或委屈就业。职业教育的供需错位是导致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和主要根源之一,因此,积极有效地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道路,就成为解决错位的突破口。

2.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成为其产业化的动因

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可以进行产业化或市场经营,国际上有其通行的标准,就是看它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即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就是公共物品,否则就是私有物品,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准公共物品。私有物品可以实行产业化、市场化经营,而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不能或不宜市场化。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无论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职业教育,既具有私人物品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这样就更需要按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否则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我国,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由政府来进行投资。但由于我国受教育人口多,教育硬件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投资面广,所以依靠政府投资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且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政府的投入大多在基础设施上。职业教育要想不断走在行业的前列,必须在各方面不断地投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职业学校有许多有效资源(如智力资源等)可以利用,这样来看,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自身有许多闲置的资源,所以教育投资要求职业教育产业化。

3.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卖方市场成为其产业化的基础

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基本成熟。事实上,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并不是处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够提出的,目前,虽然整体上劳动力市场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但由于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大量基础性、技能性人才的任务,即使在强调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仍大有用武之地。随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人才高消费“后遗症”的出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后社会对“蓝领”需求量的巨增,加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脱节,使得职业教育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基础更加夯实,这些都是推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4.职业教育市场化运行机制成为其产业化的表现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相统一,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职业教育按照社会需求办学是必然的,职业教育的产业化也就成为了必然。职业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的条件下,职业教育逐步摆脱其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依附关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使职业教育机构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化教育机构,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寻求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1)职业学校成为开发、输送、积累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2)发育完备的市场对职业教育的供需双方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国家通过间接宏观调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环境。这样的运行机制保证了职业教育在供给和需求上相互吻合,有利于职业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产业化运行离不开企业的作用

从我国现代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的贡献集中反映在:缓解了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压力,分流了60%至70%的学生;培养出大批的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人员,在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上功不可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进行产业化运行是离不开企业的。

1.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企业的发展为风向标

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晴雨表”,一方面,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反映着当前社会各行业的类型结构;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最终要由企业来评价,脱离社会和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性。办学观念往往决定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许多职业学校之所以落伍,主要还是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不放,总是寄希望于上级部门扶持,对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办学模式上,生搬硬套普通中学办学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管理机制、教学机制、评聘机制等方面仍因循守旧,缺乏活力和效率,如果这样单靠政府过问和财政拨款,就会严重束缚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投资与办学体制下,政府投资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源泉,然而造成的结果是,政府投资越多,负担越大,负担越大,导致再投资的能力越是相对萎缩。

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企业是吸纳职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以前由于隶属于二级教育的职业教育都是由政府各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生在本系统中基本都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政府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职业教育直接推向了市场,所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目前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

2.职业教育产业化必须依靠企业的促进

以职业教育中的“点”即职业学校为例,通过职业教育产业化中的“线”(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能够了解社会这个“面”(企业需要哪些专业的和具有什么样技能的学生),这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都是良性的促动,目前有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主动出击,扩大合作。职业学校还要善于同各种社会机构(含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主动走向社会,寻求一切可能促进学校发展的机遇。

职业教育也可以引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在经营核管理中引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成立校董事会,让企业家和教育家结合,对职业教育产业化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供给;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用有偿教育、网络收费等方式,构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树立规模经营的意识,在横向上可以多种成分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纵向上可以设立不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专门教育和通才教育,使培养的人才以高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四、社会与市场成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和职业教育的宣传阵地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特殊的经济活动,市场这支“无形的指挥棒”可以对职业教育的规模、数量和专业设置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改变职业教育目前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当前职业教育配备的实物资源明显不足,但职业教育的潜在资源很丰富,包括资金资源、教师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在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想办法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后勤社会化、合作办学以及运用股份制形式吸取各种社会资本,以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同时应该重视社会媒体的作用,通过社会媒体促进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职业学校与市场的联系越紧密,就越有活力和后劲,同时注重资源的市场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供求关系办学,从要素供给上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要按市场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师及内容,按企业的需求提供人才或技术,扩大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的知名度。职业学校可以利用现代广告媒体,不断扩大宣传力度来适应市场需求,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宣传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扩大影响。

五、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研究结论

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标准,应该是看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满足他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需要在师资、教材和实习实训场地及设施建设上下工夫;同时职业学校应当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一切按产业的要求去运作,学校就如同是学校的加工厂,学生是主要生产原料之一,毕业生是产品,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职业教育资源也应与社会资源相互融通、共享,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体现在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还体现在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共享上。

参考文献:

[1]钱民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高全成.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渔业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拉萨;酒店业;市场分析;预测

自治区首府拉萨,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其城区坐落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谷地,主城区位于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多米。城区面积近6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近30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5%。拉萨以厚重的文化底蕴、神秘的宗教仪轨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使其成为著名旅游城市。据《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全年自治区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58.4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21.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拉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首府拉萨市接待游客650.83万人次,占全区60%强,全年旅游总收入65.48亿元,占全区近52%。拉萨一市在全区旅游的重要地位一目了然。拉萨旅游业近年来的较大发展主要得益于青藏铁路、地区机场等进出立体式交通方式顺利构建并健康运营,“游”在过去对于内地游客来说是高端旅游市场的格局也将被改写。据拉萨市旅游局预测:拉萨市2016年末将实现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34亿元。如此巨大的旅游扩容市场为拉萨的酒店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拉萨酒店业现状分析

1.拉萨酒店业的规模数量。对拉萨目前现有的酒店的调查显示(数据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31日,以下没有特别说明,均以此为时限),目前拉萨有五星级(准五星)酒店5家;四星级(准四星)酒店14家;三星级酒店27家;二星级及以下涉外宾馆、社会旅馆达381家,共计427家。

2.拉萨酒店的星级布局。根据对拉萨酒店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及以下涉外宾馆、社会旅馆比例分布格局分别为1.2%、3.3%、6.3%、89.2%,此点将目前还是以中低档次酒店、旅馆接待为主的格局表露无疑。在某些特殊接待时点,住宿接待容量能否保障也值得商榷。

拉萨酒店星级布局详见下表:

其饼状分布图如下:

3.拉萨酒店的区位分布。瑞吉五星级度假大酒店位于拉萨市政府原驻地,江苏路东段。其坐南朝北,与拉萨市委和自治区教育厅互面而立;雅鲁藏布五星级大酒店位于江苏路东段,拉萨市东郊;其他五星级酒店散布于拉萨市老城区周边。老牌四星级酒店拉萨饭店位于拉萨西郊民族路与北京路交叉处,拉萨老城区中及城东区域基本无四星级酒店分布。三星级酒店分布较为分散,城东、城中和城西均有布局。二星级及以下涉外宾馆和社会旅馆主要集中于以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为中心的拉萨老城区周边。由上可见:不同档次酒店在拉萨不同城区之间的分布不平衡。

4.拉萨酒店业的经营状况。(1)调查数据表明,拉萨酒店业的入住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与拉萨的旅游淡旺季相契合,旅游旺季时的平均入住率为80%,而淡季时平均不足15%。青藏铁路、地区机场等进出立体式交通方式顺利构建并健康运营,使得入藏旅游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破解,积蓄已久的国内游客游呈现“井喷”之势。每年7月到10月之间,不管是拉萨星级酒店、还是社会旅馆的入住率均高达95%以上。并且一向被视为淡季的冬季旅游亦有解冻的迹象。(2)调查数据还显示,酒店位置和交通状况对于入住率有着较大影响。拉萨现有市区面积近6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近30万。遵照“东延西扩,跨河发展”建设战略的实施,可以预见:以2013年为起限,在五年时间内,拉萨市的城区格局及城区组团将会有较大改变。目前,拉萨市的酒店布局呈现明显的“三点一线”格局。所谓“三点”,即以大、小昭寺和布达拉宫为中心进行布局;而“一线”,则是以拉萨市北京路为贯穿主干道进行分布。布局于这些区位的酒店,要么依托拉萨旧城区,紧邻世界文化遗产;要么毗邻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占尽地利之势。所以位于布达拉宫或大昭寺附近的酒店旅游淡旺季节入住率均高于同等规格的竞争对手。(3)特色藏式酒店的淡旺季节入住率要高于低档次宾馆、社会旅馆的入住率。但在此档次中仍有因区位、经营管理因素所带来的个体差异。

二、拉萨酒店业客源特征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拉萨酒店接待的客户主要是以来藏旅游客人为主,占入住客人的90%有余,其中团队占绝大部分;其次是本地客人,占入住客人的不足10%,主要是会议和培训,这表明拉萨目前酒店的经营对象主要是针对国内团队和境内外的旅行散客。其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其一:2010年以来,以商务洽谈、参加会议、单位培训等为目的的本地消费有增长之势;其二:自治区和拉萨市的公务会议和培训主要集中于两家星级饭店,这就提醒酒店从业者,如何为这些潜在客户提供更好的商务和会议条件从而在旅游淡季寻找利润增长点而努力。对于酒店的入住选择,从普通游客角度分析,一般来讲,作为旅游观光者其选择入住酒店都希望:一是酒店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出行便利;二是价位适中;三是购物方便。按照这样的标准,老城区酒店就是首选。而对于来藏商务人士的下榻选择,一般都是选择交通便利、环境清幽,附近有银行、邮政等公共服务机构的酒店。

三、拉萨酒店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个酒店行业管理不太规范,价格制定比较混乱。虽然自治区和拉萨市物价部门有相应的价格制订指导文件和规章,并且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施行价格制订备案制度,但在价格的制定上各个酒店还是根据自己的星级标准和经营状况来制定服务价格的,对于政策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由于整个市场价格的制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定价,使得酒店之间往往通过“价格”这一因素来以吸引客人,不可避免地展开价格战,其结果就是使得整个拉萨酒店业的平均利润缩水,这种现象在旅游淡季表现得尤为突出。(2)硬件设施滞后。部分酒店客房在设计和装修布置上未能真正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有些星级客房内部设备已经相当陈旧,设备的配置档次不够,不够精致。(3)软件服务亟待提高。拉萨酒店业界在就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所提供的酒店产品偏于大众化,服务的项目也过于统一和单一,没有真正考虑不同客户之间的差异化特点和多元化需求,而整个酒店的管理服务也很少体现出客人主体定制化的趋势。(4)酒店现代营销力度不够。拉萨某些酒店管理者在经营服务方面思维过于保守,缺少创新意识。这种经营服务之道使得酒店在客人更深层次需求方面开发不够,而在酒店的营销以及消费理念的引导方面工作做得较少,这样的结果使得自陷牢笼,自缚手脚。

四、拉萨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青藏铁路2006年通车特别是地区机场等进出立体式交通方式顺利构建后,游对于国内游客属于高端市场的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国内客人进藏旅游将会以青藏铁路通车为契机,进藏游客数量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在高峰位运行。拉萨作为自治区的首府,一般是进藏旅游的第一站,这对于拉萨的酒店业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1)拉萨酒店业界硬件设施的建设已经出现并将维持一个高峰周期,并以豪华、舒适型建设为主。我们来看一组2011年到2016年旅游实际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并结合自治区旅游局对未来若干年旅游接待的预测数据,看一下发展趋势:

趋势图如下:

如图所示:入藏旅游人数在进藏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后,将会呈现一个迅猛的增长势头,到2015年,境内外游客入藏旅游就要达到1500万人次。目前拉萨市所有的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合计所有的接待床位才30000余张,接待压力非常大。所以拉萨酒店业界的硬件设施建设将会掀起并持续处于高峰状态。(2)酒店业的扩张必然带来设施设备采购、内部装修需求上涨。新建酒店与原有酒店的翻修升级,必然导致与酒店业相关的产品需求交易增加。这也为拉萨市的酒店或酒店集团的多角化经营提供转型机遇。(3)科技的发展及其在酒店管理方面的大规模运用将会更加强调以个性化服务为中心的酒店业务。有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就能为客人提供细致、周到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有效的避免“酒店产品,千店一面”模式。(4)拉萨酒店业界的合作将会出现高峰,酒店间的收购兼并顺理成章,拉萨旗舰酒店集团呼之欲出。酒店业未来的趋势是单体乏个性饭店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理性竞争、专业化经营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实现酒店与酒店之间的联合,走合作、参股、托管的连锁化经营模式将是拉萨酒店业的必然出路。(5)注重各自特色的同时,营造酒店“家”的氛围也将会成为共识。拉萨地处高原,客人甫抵,个体差异,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从游客消费心理角度出发,不论酒店如何更新硬件设施,改进服务,关键一点是饭店要像个家,需要服务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服务,更具有家庭温馨的氛围和环境。(6)拉萨酒店的营销会更加注重品牌效应。现在的酒店业发展形势已经说明,酒店业在不断的细化市场,千方百计的为客人提供特色服务。所以,酒店在注重产品营销的同时,更要注重酒店整体品牌的营销,在消费者中树立新形象,然后逐渐巩固并不断加强,力求事半功倍。

在未来可预见的若干年中,拉萨旅游业发展速度将会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意识的加强,国内游和入境游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届时,拉萨酒店业将会出现更大的市场空间,酒店产品的呈现形式也将会出现多元化的特点。

参 考 文 献

[1]《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百科全书[M].拉萨:人民出版社,2005:36~42

渔业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一、 行业背景和发展前景

旅游业被认为是未来发展前景最旺的行业之一,旅游业的兴盛必将为导游这个眼下叫人艳羡的行业提供更为广泛的用武之地。同时,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规范,也呼唤着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导游的行列中来。

二、培养目标以及人才需求情况

相对于酒店等服务业来说,对导游人员的知识要求更加全面。不但要有导游景点知识,还需要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更要懂得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方客人的背景和习惯,以洞察客人的需求和兴趣点。但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不同于普通中学,学生不用参加高考,而是面对就业,所以不需要那种应试教育。同时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讲得太理论化他们无法吸收,而且他们还要面向的专业,各科教学内容只有能和他们的专业切合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另据调查, 我市旅行社及分支机构共7个,分别是大连古莲旅行社、大连好利旅行社、大连中国妇女旅行社、大连海外旅行社、大连碧浪旅行社、大连东北国际旅行社、大连铁道旅行社。其中有国际商务旅游资质的为大连古莲旅行社、大连好利旅行社两家。大连古莲旅行社为全国100强大连十佳旅行社,以包机旅游为主打产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旅游热情越来越高,旅游市场日益活跃,旅行社行业发展势头很好。因此,导游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结合总理针对职业学校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的课改理念,对导游专业的培训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导游人员。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以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为教学目标,学生渴望一次性通过考试,因此也接受这种教学风格。然而,随着我国导游队伍的迅速膨胀,学生仅仅拿到导游证难以应付激烈的竞争,因此应该转变以“应试”为主的单一教学目标为“应试”与“应战”相结合的双重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导游服务规程及掌握导游带团、讲解技能、心理服务能力和具备灵活处理旅游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及事故的能力,达到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能独立带团。因此,实践性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本专业教学现状与分析

第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旅游专业大多数是在相应学科的基础上转化而成的,因此旅游专业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由于课程需要,从其他学科“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在授课中不难看到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自己原专业的特点。同时该课程的任教老师有的虽是从旅游院校毕业的,但也大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缺乏到旅游企业体验的经历,不具有导游实践经验,教给学生的也只是仅凭从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一方面受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局限,多数学校在该课程设置上,大都受“常规”教学的制约,理论课时仍占主要地位。另一方面学校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教学实践设施,例如: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或实训基地,于是干脆省去实践实训环节。此外,目前我国旅游教育的实训教材很少,这使得教师的讲课时,没有相关实践内容可以借鉴,只能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大大忽视的实践技能训练。例如在导游服务规程这一章节,学生必须掌握导游人员的服务规程,导游人员接团前应该做什么?带团过程中应如何对客服务?送团时要做好哪些工作?如果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模拟,仅凭教材上所讲的让他们看看、背背,教师授课内容显得十分的空洞,且很没有说服力,学生也不能真正了解导游带团中实际的内在联系,一切的过程都只能靠学生的想象力来完成。

第三,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针对导游实习环节的实施,多数学校在认知上还有不足,且操作上还有难度。一个方面是由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像对本单位职工那样严格,而学校由于实习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如没有一套合理健全的实习管理制度,或由于学校师资方面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纪律涣散,造成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实际上学生到旅行社实习一周,可能比在学校学半个学期的理论课更能学到东西。另一方面实习单位可能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本无法动手操。如在旅行社实习期间,考虑到怕让学生在操作上出现差错,引起客人的不满,因此实习单位不让学生操作团队,只让其跟团,眼观手不动。这样整个实习到结束时,学生还是学不到技能。

四、提高本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常规内容时要穿插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教师从专业报刊、互联网中收集真实的导游服务案例,也可以是教师亲身所见、所感,将导游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搬上课堂,与学生共同分析成功案例给导游人员带来的益处,分析失败案例给导游人员带来的教训,从而加深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识,使学生间接地积累一些经验。另外,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课程教学,用大量图片、动画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可以在享受中愉快地学习,使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比单纯介绍每种讲解方法效果要好。

第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目前,理论课学时占有较大比重,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且可以跟寒假或暑假连起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户外教学”环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现场训练,是封闭式“室内教学”的一大弊端,使得学生的动口能力与接待水平都较差。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讲解,进行导游服务全过程的规范训练。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应该作一些尝试,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景点“上课”,到城市的道路上“上课”。学校可以跟旅行社建立联系,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跟团实践,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学校建立的旅行社实习基地或自主选择旅行社实习。

渔业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经营业绩;发电收益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14-02

1 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总体现状

(1)电能商品比一般商品更具有单一性、不确定性和公益性。电力商品没有更大的设计、发挥空间也不存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命周期,比一般商品市场营销更具有单一性。电能商品不具有物理形状,只有借助仪器、仪表、电器等工具反映出其性能,其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电设备和电器的使用。因此,电力市场营销要和用电商品的市场营销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另外用户的用电行为的随机和不确定导致了负荷变化的随机性,需要时刻考虑电力商品的供需平衡性。

(2)当前发电企业营销活动普遍面临利润空间缩小、发电利用小时降低、电力结构分布不均的问题。近几年来,火电企业因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各种排污费用增加,从而增加了费用支出,其利润空间严重缩水,使大量火电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水、火电企业水资源使用费都大幅度提高,利润空间均相应减少。

(3)部分地区发、用电增长不匹配,发电利用小时数不断减少。以笔者所在地四川省为例,四川是水电大省,全川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4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占到全川装机容量的70%以上,近年来投产运行的发电企业越来越多,装机规模越来越大。而用电侧市场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家对高耗能企业用电优惠的政策调控,用电侧市场增速缓慢。因此发电量锐减,发电企业收入也大幅下降,从而利润空间也相应减少。

(4)电力结构矛盾突出。结构矛盾主要是布局不合理以及水火电分布不平衡。我国的水电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数省份,全国其他省份大都以火电为主。在水电集中的省份,水电比重较大,而水电企业中具有调节能力的电站仅有少数的几座,这就造成在丰水期电能大量过剩,枯水期各水电站发电能力仅有额定容量的20%左右,而造成电网缺电。这种水火电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着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2 发电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1)合理利用价格杠杆,将公司效益最大化。根据四川电价结构,合理利用水库的调节能力提高销售电价,具体操作上,可按以下分析操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四川省的水电企业上网电价为0.288元/千瓦时,并针对四川省水电企业比重大以及径流式电站多的特点,制定了分季节分时段浮动的电价政策,如下表:

作为拥有不完全周调节水库的发电企业应根据分时段电价特点,利用水库的调节作用,积极与所在电力调度中心协调,在各季节按如下方式发电:

丰水期:发电部门根据营销部门制订的销售计划,全力争取全天候满发,所发电量除合同电量外,可按直购电或者作为区域交换电量送至华东、华中等电网销售。

平水期:根据上游来水情况以及水库的水位情况,可在高峰时段和平段争取满发负荷,在夜间进行蓄水。

枯水期,高峰时段积极协调调度满发负荷,在平段根据电网对负荷需求适当发电,而在夜间,应停机蓄水。

按照以上计划发电,可有效提高发电企业的平均销售电价,增加单位电量收益。

(2)争发电量是营销工作的根本。多发电量,就是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去争取多发多供,将水能优势转化成电能优势。营销人员应想办法,通过沟通、协调、做工作等多种方式促进电能销售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其营销目标,促销的手段应该是多途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3)掌握市场动态,研究需求侧的发展动向。掌握市场的供需情况,在开展直购电活动时做到知己知彼,将价格谈判主动权掌握在供方手中。四川在每年丰水期都会进行直购电试点,具体价格由发电和用电企业双方协商确定,从近几年情况看,这个价格主要跟市场供需情况有关,供方应全面掌握国家的相关指导政策和供需双方的市场动态,根据公司的成本构成情况,确定一个直购电量的目标价格,在谈判过程中根据灵活应变的方式来处理。

(4)安全生产是营销工作的前提,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可靠性。安全生产是营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确保电力商品能够顺利送至电网,才有开展营销的基础。所以公司的生产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设备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设备可靠性。

(5)公司的营销活动应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并突出人文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发电企业为例,我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发电集团,也是我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推销电力商品过程中,应首先以集团的品牌出现,因为电力营销品牌的内容,就是由电能质量因素、价格因素、服务因素和企业形象组成。在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以及销售价格确定的前提下,企业形象作为电力品牌的外在表现,应该重点推出。作为全国五大发电集团,其品牌价值不言而喻,推出品牌也是给购买商品的用户的一种潜在的信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营销的品牌策略是前述所有策略的整合与提升。

3 结 论

当前中国电力市场由于电能产品无法存储、用户的用电行为不确定且具有保障全民生活生产的公益性及产品销售的单一性等多项特性,使电力市场变得错综复杂。径流式小水电如何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生存并发展是目前各方比较关注的问题。

渔业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市场营销;前景分析

全面权衡煤炭行业的营销市场前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资源分析与了解。从煤炭资源的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国家的相关能源政策要有必要的了解,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市场预测。

一、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煤炭市场的基本发展趋势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从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出现的“石涅”到河南六河沟、登封、洛阳等地出现的采煤记载,再到汉朝以后的“石墨”或“石炭”,我国与煤炭资源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较早掌握了一定的采煤技术。根据有效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步上升,特别是在近现代,上升的趋势更加迅速。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煤炭的产量仅3240万吨,而在计划经济实施以来,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煤炭年产量达到6600万吨,1957产煤1.31亿吨;1962年,全国产煤2.2亿吨,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调整,煤产量达到2.32亿吨。计划经济中,煤炭行业有所发展、采煤量也不断提高,但是煤炭市场真正迅速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施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为煤炭市场营销开拓了宽阔的发展前景。数据表明:“1978年全国产煤6.18亿吨,1985年产煤8.72亿吨,1987年产煤9.28亿吨,1989年产煤10.54亿吨,突破了十亿大关。进入90年代,煤产量年年递增,1992年产煤11.16吨。1993年产煤11.50亿吨。1994年产煤12.40亿吨。1995年产煤13.61亿吨。1996年产煤13.74亿吨。1997年产煤13.73亿吨。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大发展,到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26.1亿吨。”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市场经济对煤炭行业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煤炭的开采量大量提高、煤炭市场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但是市场的迅速扩张往往伴随这一定的市场风险。要全面稳健的促进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从科学勘测市场行情,了解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出发。

(1)从煤炭的需求量来看,近几年依然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煤炭消费以4~4.5%的速度迅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当前,人们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依旧在不断上升,加之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降耗的政策实施,预计接下来的几年内,煤炭市场依然会稳步前进。(2)从煤炭价格上看,煤炭的价格将继续抱持上升的趋势。从价格上进行市场分析是市场前景预测的基本方式,目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炭市场价格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推动了煤炭价格的平稳上扬。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集中调控的政策愈加明显,政策的扶持是煤炭价格稳健的坚实基础。另外,必要的市场价格提升有利于刺激煤炭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煤炭技术的进步。(3)从市场平衡来看,煤炭的供需将保持平衡态势,不断加快优质煤炭的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煤炭需求量也抱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因此,政府逐步减少了煤炭的出口量,加大进口,保持煤炭供求平衡。同时,加大对优质煤炭的开采力度和技术更新,保证国民正常的生活水平和日常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4)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煤炭行业将进一步集中。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安排,“从2006年开始,未来三年我国将每年关闭4000个小煤矿,考虑到优先关闭的煤矿单产较小(预计平均1.5万吨/年),预计每年减少煤炭产能6000万吨,从而有利于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产能增长,提高行业集中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了关闭不合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的矿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扩大优质煤炭的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相关政策扶持与煤炭行业的主要目标

(1)煤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十二五”期间,有关专家表示,“东部煤炭产量或将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将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将占52%,延续“十一五”期间产地西移的态势。”(2)技术更新是煤炭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十一五的技术更新目标是,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80%以上、小型达到40%,并且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达到380个,25个千万吨级煤矿,虽然十一五规划有一定的落差,但是基本完成了既定的计划。在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国家十三部门联合发出《进一步规范煤矿资源整合技改工作》的通知:“提出针对目前各地整合技改矿井存在的提前开工、拖延工期,以及非法组织生产的现象提出明确规范要求。”(3)在安全生产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加强,“煤矿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5938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下降56%;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65%;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0.892,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并且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狠抓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4)实现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路子,促进煤炭市场的稳步前行。促进以煤炭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说:“神华宁煤集团就是在2002年底将太西、宁州、亘元、宁煤四家企业重组为宁夏煤业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神华集团对其进行闪电式重组之后,完成了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强强联合。”

三、煤炭行业营销市场的前景预测

2011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改进、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将要实现经济翻两番。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在我国,煤炭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1)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促进市场稳健发展。我国煤炭市场的的供求关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煤炭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等需求增长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地利用国的宏观政策的调控,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2)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炭市场营销过程中,科学技术也是市场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并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矿井将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将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在以后的今年中,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依然是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究。”科学技术不仅使煤炭在开采技术上得到较大进步,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提高煤质,减少污染,开拓了煤炭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煤炭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S].51行业报告网.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