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设计方案展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景分析;多功能;音响;设计

在商品种类繁多的今天,单纯的功能主义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对产品设计的苛刻要求。深入研究并应用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有助于设计师挖掘用户需求,产生更加优质的解决方案。情景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或者设计者分析产品的使用条件,预测新产品的使用情景,使得设计过程更加客观有效,因此值得被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老人这一特定群体的消费行为、生活状态、情感诉求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目前产品设计中所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形成了概念设计方案

1产品概念设计中的情景分析法

1.1情景分析法含义

情景分析法(ScenarioAnalysis)又称为脚本法,是指在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进行预测的方法。它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要求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对预测对象产生的影响。情景可以直接使用历史上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景,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风险要素的历史数据变动得到。

1.2情景分析法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产品的价值离不开其使用情景,设计师只有将产品置于一定的使用情景中,考虑使用情景中人、产品的行为状态,才能够充分发掘需求。本设计案例中,运用情景分析法进行创新设计的流程是,首先确定设计的主题并定位目标人群,其次通过对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和“场景”进行分析预测,探索主要问题,再利用快速草图Sketch的方法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索,最后利用3D打印及效果图对设计的最终方案进行展示

2基于情景分析的多功能音响设计过程

2.1设计主题及目标用户定位

应用情景分析法进行产品概念设计首先需要确定设计的主题。主题的确定能够帮助设计者明确设计的目标,缩小设计的范围,同时所设定的主题应避免过于具体,以免对设计师的思维产生限制,本次概念设计的主题是“一款听音乐的设备”。在确定了设计主题之后,需要定位产品的用户群体并将设计目标具体化。目前市场上用于听音乐的产品多种多样,常用有Mp3、智能手机、CD、头戴式耳机等,但研究发现这些设备的针对人群大都是年轻人。老年人由于生理状况和消费能力均低于年轻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所忽略。当前的老年人音乐播放设备市场混乱,充斥着设计简陋、价格低廉的相关产品,给老年人的购物选择及日常生活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此外,考虑到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相对较多,且比独居的老人购买力更高,综合考虑之后本项目将目标人群定位为:和家庭其他成员住在一起的老年人。本案例旨在设计一款老年人和其家庭其它成员都可以使用的音乐播放设备。

2.2使用环境调研及需求分析

(1)用户深度访谈情景分析法要求通过对同类产品当下的使用情景进行调查,预测新产品可能所处的使用环境。本案例针对年龄在50-75岁之间,且有听音乐习惯的老年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调研地点选择在苏州,方式以深度访谈为主。调研的过程是先从和老人闲聊开始,逐渐将话题引至其生活娱乐方式,直到清楚地了解老人的家庭状况、听音乐的所用的设备、对设备的反馈等信息为至。调研部分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2)产品使用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法要求设计师对产品在不同环境中的操作方式、携带方式、放置形式进行考察,以此来预测新产品可能的使用情景。在本案例中,以一款市场已经存在的同类产品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索。探索结果表明,一款听音乐的设备,其可能的放置形式、携带方式、操作方式如下图所示。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本文提取出了以下三个关键的设计目标:①充电方便。②歌曲容易更新。③放在家中的时候容易发现。④避免设备的浪费。

2.3方案概念设计

在确定了设计的目标之后,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创新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用快速草图的形式予以表达。其过程如图1所示。经过对创意方案的探索,结合前期的调研结果,本文得出下面的创意方案:将普通家庭音响与可移动音乐播放器整合成为一个系统,形成一种即可当作家庭音响,又能用于外出携带的多功能的音乐播放设备。其具体创意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该方案的概念可以基本概况为:多功能音响>=便携式播放器(A)+重低音音响底座(B)。当A和B在一起的时候,两者作为一个一体的家庭音响整体使用,且底座B能给便携式播放器A自动充电,并利用无线蓝牙技术自动更新A中存放的歌曲。和普通音响不同的是,便携式播放器A可以随时被取下来,方便老人外出时携带。

2.4设计方案呈现

(1)3D打印方案验证3D打印是一种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利用该技术能够拓宽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便于设计方案的呈现、评审和交流,并有望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本案例在得到设计方案模型之后利用该新型技术进行了设计方案的验证。将用3DMax所建的模型导出并用3D打印机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打印,对所得到的模型进行结构、形状的分析,如图3所示。分析结果表明,概念设计阶段所产生的造型是可行的。(2)概念设计效果图展示效果图是对设计方案的精确呈现,它能够表达方案的预期效果,是产品创意设计中的必要环节。本方案最终的方案效果如图4所示。

3结论

本文从情景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开始,着重介绍了情景分析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将其与产品概念设计流程巧妙结合,通过用户调研、产品使用场景分析、草图设计、方案呈现等阶段,完成了一款创新型产品的外观概念设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最明显的是,调研过程存在调研群体太小的问题,容易使得设计师对需求的判断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就设计方案本身而言,某些同领域设计师反馈该方案中底座音响部分的扬声器垂直向上,可能影响产品的音效。因此,本次设计只是对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的一种探索,其中所涉及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相关人员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赛男.试论台式音乐播放设备的设计[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04):126~127.

[2]刘兰兰.情境故事法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D].无锡:江南大学,2008.

[3]赵琳.基于使用情境的家庭影院音响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4]杨艳石.3D打印技术驱动产品设计新模式[J].设计,2015(19).

[5]甘冲萍.音乐播放产品设计的发展设想及可能性概念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模型 评审 设计 市场

一、模型简介

1.模型的定义

模型是把对象实体通过适当的过滤,用适当的表现规则描绘出的简洁的模仿品。通过这个模仿品,人们可以了解到所研究实体的本质,而且在形式上便于人们对实体进行分析和处理。

模型在很多地方称手板或首板,即产品的第一个样板,早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开始有手板的兴起。因为那时都用手工制作为住,因而得名“手板”,“手板”制作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快速制作出样板(即手板)去面对客人,利于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另一方面是在制作摸具时有所参考,快速而直观预先检验结构设计尺寸。因此不难发现手板的用途是比较窄的,手板的定义没有很好的概括模型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手板”不能等同于模型。

2.模型的分类

模型的类型可以依据不同的作用、材质、制作方法进行不同的划分。本文依据其在产品的不同开发阶段进行划分:

概念模型:工业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构思的时候,借助油泥等材料制作模型,是设计构思的手段和工具,对构思不断进行完善过程中制作的模型。

外观模型:在设计构思基本定型后,将确认的构想效果图制作出模型,并进行喷油、丝印等处理,达到外观上和真实产品一致,以作为最终的外观评审之用的模型。

结构模型:在外观方案确定以后,机械设计工程师进行结构设计,在设计完毕后根据结构图纸制作模型,依据需要进行结构、热性能、振动、人机进行分析模型。

展示模型:在图纸交付模具厂后,注塑件还没有出来前,制作的模型通过外观处理达到外观和真品一致,并可以安装零部件以后展示、宣传推广使用的模型。

二、模型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模型是用实物表现设计,使设计更具体直观是用创造性的工艺,创新产品!任何缺陷都可以在产品开发的前期得以发现和改良,使产品在开模之前有一个成熟的设计。

1.在设计构想和交流中的应用

在产品的构想过程中,灵感的出现往往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设计师要快速的将思维转化为视觉化的符号。在初步的构想形成以后,设计师需要对初步的构想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油泥等易于成型的材料制作,对构思方案进行简化、减弱、归纳、概括、组合、取舍等各种思考方法和手段,以寻找到最佳的形式。同时运用对构思产品的控制模式、携带方式、运动方式、动作、空间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设计,也极大地方便了工业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得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而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每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都在追求创新,在设计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功能和形式两方面的内容。当面对一件成熟产品的时候,新的功能不可能层出不穷,设计师要做的工作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在形式方面去做思考,消费者对一些日常用品的外在形式都会存在着固有的习惯模式。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吹风,几十年以来“枪式”的外观形式(如图1枪式电吹风所示)已经固化在消费心目中,设计师如果设计出其它形式的电吹风产品可能就很难为消费者所接受,这样设计师一方面要遵循已有的形式,另一方面要有所创新,这样无疑对设计师的工作提出了很大难度的要求。

当一件产品开始在市场畅销的时候,市场往往需要企业推出系列产品。而系列产品不能仅仅是尺寸的系列化,往往需要的形式上进行变化,但又需要保持原由的形式风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对产品的按键、指示灯、文字、图案、线条等元素进行新的归纳、概括、组合、取舍,从而在统一中求得新的变化,以创造新的形式。借助概念模型为设计师提供了最快截的新思考、突破的构思手段和工具。

2.检验外观设计

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在于创造成功的产品、而产品的成功及产品的发展命运往往维系于准确的市场预测及相应的设计概念,所以正确合理的评价是市场份额要求,当产品设计出来后只有通过模型去面对方案的评审者,才更利于新方案的评价。举例而言,过去的产品设计是设计师设计好几种风格的设计方案,让用户评价并挑选其中一种。这样的设计过程会出现用户不停的修改设计师的作品,这样设计周期,成本,设计风格都会有比较大的出入。通过制作外观模型,把设计师的构想以形体、色彩、尺寸、材质反映出来。更深入的交流、评估、修改和完善方案,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有效的实物参照。通过外观模型的制作,让方案的审定者更直观地面对产品设计方案,这样。用户的设计过程就是把我们的设计模块拖拉到各个空间内。这样用户是自己设计了自己的房间,他们的评价过程变成设计过程,他们的评价的非理性因素就被屏蔽在自己思考的过程里。最终的结果呢,我们的得到的用户喜好性调查也是客观的。这样的通过外观模型真实反应了设计师的思想。实现了非理性评价到理性/客观评价结果的转变。

3.通过模型检验设计的合理性

模型制作是运用木材、石膏、塑料等材料,采用合适的结构、相应的加工工艺和三维实体表现的方法,来表现产品的设计构思和模拟产品的形态结构。模型制作则是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形态,真实地反映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尺度、比例、细节、材料、技术、表面处理等合理性,提供了产品设计评估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信息和技术数据。模型制作不但能够将美好的创意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体,而且在模型制作中,通过不断研究、分析整体形态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种线条,各种连接构造原理,各种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能直观地检验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在对模型的修改中,使其设计方便、快速地得到信息。模型可以验证结构设计是否满足预定要求,如:

(1)选择的材料恰当吗?是否符合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

(2)采用的工具适合制作吗?是否学会了常用工具使用的方法?

(3)工艺的选择科学吗?工艺水平怎么样?

(4)结构的合理与否、安装的难易程度、人机工程学尺度的细节处理等是否符合要求。

设计检查以模具制造为例,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几何造型在数控机床上加工,这对于一个价值数十万乃至几百万的复杂模具来说风险太大,设计上任何不慎反映到模具上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模型可在开模前真实而准确地制造出零件原型,设计上的各种细微特征和错误就能在模型上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这就大大减少了修模和开模风险。

功能测试设计者可以利用原型快速进行功能测试以判明是否最好地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优化产品设计。如风扇、风鼓等的设计,可获得最佳的扇叶曲面、最低噪音的结构等。

可触摸性通过原型,人们能触摸和感受实体,这对照相机、手握电动工具的外形设计极为重要,这一点在人体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意义。

装配干涉检验在有限空间的复杂系统,对其进行装配干涉检验是极为重要的。原型可以用来做装配模拟,观察工件之间如何配合、如何相互影响。如汽车发动机上的排气管,由于安装关系极其复杂,通过原型装配模拟可以一次成功地完成设计。

4.借助展示模型将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市场总是在不断快速变化着,今天认为合理的设计方案明天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是,广告部门在等产品开发完毕后进行广告宣传推广,吸引商和消费者的注意,市场销售部门进而进行该产品的市场开拓。显然这种销售模式已经过时了,因为从产品外观确定到最终的产品开发的成熟,再到样品送到商手上,商对分销商进行市场推广、广告的促销宣传,最后到商向企业下第一张定单,恐怕要9―12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早以深入人心。借助展示模型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时间,在产品外观方案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展示模型的制作,在进行模具开发的同时,借助展示模型进行广告宣传,并进行市场,从而大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至少3个月以上,从而快速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客观。

同时企业在进行产品方案评审的很多时候,方案的确定者往往是由企业的经营者以及市场部人员组成,虽然他们都具备非常丰富的市场经验,但市场总是变化得很快,如果能够一线的商,特别是让国际上著名的商参与到方案的审议中来更会有助方案评审的准确,并更有助于产品的市场销售,这时候借助展示模型是非常有效的。2005年10月份的时候,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曾经制作了5个展示模型参与香港电子展,充分听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销商的意见,展览后依据客户的意见进行了分析、修改,最后开模的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一个方案DM719(如图2DM719所示),获得了来自德国的13万台的定单的娇人的销售业绩。

图2 DM719 汽车音响

所以通过听取客户来对产品方案的意见可以使设计最接近客户的需求,让方案更成功。

三、结语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技术 陶瓷设计 NURBs曲面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18-02

一 传统设计方法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比较

在传统陶瓷产品设计过程中,绘制效果图、制作模型、绘制加工图纸等设计任务主要靠手绘和手工制作完成,这些工作受设计者的经验,材料、成本、天气等因素的限制。传统陶瓷设计基本以手工制作为主,由手工绘制的图纸向立体模型转换的过程中,匹配精度不高,反复修改方案不仅加大了工作量,而且会严重影响设计项目的整体进度,设计周期长是普遍现象。在陶瓷设计方案的推进过程当中,设计师需要就产品本身与各方人员进行交流与探讨,设计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依靠手绘效果图的表达方式不能很好地传达立体效果,这种二维的展示形式与最终的产品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实物模型表达虽然有一定的直观性,但石膏模型、石膏模具受天气、设备、技术水平的制约,造成制作不便捷,耗时耗力。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研发阶段的设计表达更加直观清晰,利用虚拟现实、动画演示等数字化方式,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产品的整体面貌。设计师利用互联网能够轻松快速地与客户、生产企业、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交流。正是基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灵活性,数字模型高度的可编辑性。设计人员能够在设计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根据新的问题进行调整、修改,制作数字模型所耗费的时间要远远少于手工绘制静态图和制作实物模型。由于采用计算机制作,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和材料的耗费,制作周期和制作成本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二 三维数字化设计方式的应用

2.1三维数字化设计方式的工作流程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陶瓷设计,数字模型的构建对于整个设计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根据建立的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审视作品的造型特征,快速便捷地优化设计方案,为进一步的生产制造提供一系列的生产数据以及技术保障。设计师创建三维模型的一般工作流程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设计实施制作阶段、方案优化阶段、设计深入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设计师根据前期的设计概念草图,绘制陶瓷产品的三视图,这里的尺寸标注不需要像工程制图要求那样严格,能够为下一步的模型制作提供参照即可。2、设计实施阶段: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需要设计师选用相应的三维软件进行制作,Rhino作为一款优秀的建模软件,经常被设计师用来制作产品外观模型。前期准备的三视图为三维模型的制作提供参照,结合陶瓷产品造型特点,选用相应的建模方式和工具。陶瓷产品的不同造型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建模方式,不同的建模方式一方面取决于产品造型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设计师自身的建模思维,只要能够合理地表达设计目的,无论哪种建模思维都是可取的。3:设计方案优化阶段:设计师针对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评价,优化方案模型。通过对作品造型、釉色、材质、装饰等方面进行测试和效果模拟,依据高度数据化验算和直观视觉化表现形式,能够快速准确地评判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为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了保障。在这一阶段,设计师可以利用渲染器进行产品效果图的制作,模拟烧成后的实际效果。这一类的渲染器有KeyShot、V-Ray for Rhino,笔者正是利用KeyShot模拟钧瓷窑变效果(图一)。4、设计深入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下一步的生产环节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设计师需要针对优化阶段评判出的最佳方案进一步完善,根据数字化的三维模型计算出产品所需要的泥料体积;成型制品与烧成品之间的收缩比值;成型工艺的选用;模具的制作;流水线的模拟演示;创建工程制图等一系列工作。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造型设计;基本程序

产品造型设计是指围绕产品形象进行的设计,它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显示企业的文化个性,创造企业的品牌效益。产品造型设计的工序十分复杂,具体如下:

一、前期筹备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制订设计计划、资料收集、市场调研三个部分。首先,在一切工作展开之前,必须制订一套清晰、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是资料收集,包括现有产品发展情况(造型、色彩、材质、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等)、市场调查(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市场销售情况、流行情况;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消费者对造型的关注程度等)、专利情况(外观、实用)、有关法律和法规等。此时,市场调研就成了最重要的一步,设计的出发点、思路、定位都由目标市场确定。须注意:第一,选择恰当的用户进行研究,保证结论的准确性;第二,使用正确的方法,保留研究结论价值,提高设计效率;第三,保留原始文档,以备回顾最初设计定位。通常可采用用户研究和任务分析两种方法。目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逐渐取代了以往以设计师的经验为设计导向的方法,它更关注交互过程中的用户感受与体验:第一步,定位面向的用户群体,它可能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也有可能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具体方法有背景调查类法、观察法、访谈法。第二步,整理从用户研究得来的数据,将其转变成一个个需求,进行分类与创意思考,然后获取设计概念,具体实施步骤为卡片法、虚拟角色、编写故事板。任务分析法,分为细化目标任务、分层信息结构、将任务转换为抽象视图三个步骤,即挖掘用户需求,制成网状视图,以整理出设计的原始素材。

二、快速表达阶段

产品造型设计实质上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即从最早的创意雏形到最终产品实现的过程。在设计理念未成型阶段,设计师会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迸发出许多设计灵感,产生很多方向的设计提案,这对开拓思路、激发创造是有益的。设计草图、效果图,能帮助快速记录、表达。设计草图是指设计师通过设计方法、版面布局,将调查资料等各种信息,清楚、简洁地展现出来,为产品造型特征提供一个平面参考,继而产生多种设计设想。常用形式有构思草图、预想图或效果图。在设计范围基本确定之后,为了更为直观地表现设计效果,可采用效果图这种最快速、表达程度最为精细的方法。效果图根据表现技法,可分为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根据设计形式,可分为方案效果图、展示效果图和三视效果图。

三、具体模型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品的设计方案已定,接下来就是细节的调整和技术可行性设计研究,如工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外观造型控制是否恰如其分。于是,就进入了设计制图阶段。制图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标准规范,包括外形尺寸图、零件图、装配图等(一般较为简单的设计制图,只需绘制出三视图即可)。根据设计制图,还需要制作产品模型,依据初步定型的产品设计方案,按照一定的尺寸比例,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成高仿真立体模型,使产品各部分的细节得以充分展示。产品模型分为意向模型、简略粗模、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常用材料有纸材、油泥、石膏、塑料、发泡塑胶、黏土等。模型制作不仅是一种设计语言的表现,更是设计的一个环节,是推敲设计的一种方法,对先前的设计图纸是一个检验。它既可为先期市场宣传提供概念形象,向外界传达设计概念,供委托商或生产厂家进行评估和选择,又可用于征求用户的意见,为最后的定型图纸提供可靠依据。

四、反馈与实现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最终方案的评估与修订、编写设计报告书、设计展示版面,从而优化产品方案,促使产品的适应性、时代性、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达到最终统一,进而实现产品造型的完整设计。因此,需要把握各个组成部分,既要精练、重点突出,又要兼顾全面。编写设计报告书之前,需要对之前的工作进行评估审定(即对照原始方案,对产品作修正、调试)。然后,按照国家标准制作工程图,即将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设计任务简介、进度规划表、产品调研、设计定位、设计构思和方案具体实施进程等)进行归纳整理、系统表述,做到文字、照片、图表规范编排。设计展示版面是指在设计决策阶段,为了使参加决策会议的每个人都能够理解设计意图,直观、多角度地展示设计设想、设计依据、分析结果、解决方案、市场销售情况等。具体内容包括:设计实施的目的、意义;设计内容、具体实施方案、拟解决的问题、实施条件、技术可行性研究;产品使用状态预测、使用环境分析、市场前景分析等。设计展示版面能有针对性地凝聚设计思想,体现设计理念,是整合设计反馈阶段最为重要的一步。

作者:汪柳 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立昊.完全绘本——产品造型设计手绘解析.湖北美术出版社,2015.

[2]袁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产品设计方案展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伦理教育;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践

对高职学生而言,技术的掌握、应用是其能够从事未来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但由技术应用所衍生的一系列社会能力如技术约束、技术判断、技术评价,则是支持其长远职业发展的内在价值需求。通过强化学生在技术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以规范的道德意识及行为方式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自我约束力去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使技术应用的价值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因此,以专业课程作为技术伦理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课程体系架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来准确解读及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价值及作用,同时有效促进技术熟练、能力递进及德智养成,使学生在专业技术掌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够以技术道德规范自我分析、约束、判断及评价未来职业岗位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一、以构建课程体系促进技术伦理教育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技术伦理教育的有效载体。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规划整体课程,主要包括认知技术伦理概念的通识课程体系,以及以专业为抓手、引导技术道德规范养成的专业课程体系。1.通识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体系是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目标,按照“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围绕学生未来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将典型社会生活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设计由思想品德类、生活通识类、身心健康类、创新创业类、公共艺术类等构成的系统化通识通修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通识课程体系中开展技术伦理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开设专门的技术伦理课程。专项课程的开展主要用于讲解技术伦理的基本概念、功能及作用,并采用理论分析、案例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责任意识及道德准则,在引导行为规范与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形成践行技术伦理的内在自觉。此类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效弥补原有通识课程体系中缺乏技术伦理“规范引导”内容的困扰,强化社会伦理规范对各类技术活动的良性影响,使学生能够对专业技术、社会、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有相对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对各类技术伦理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及探究[1]。另一方面,促进技术伦理教育在其他通识课程中的渗透。首先,以思政理论课程为抓手,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观构筑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同时,借助社会主义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认识与理解,形成有益于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的意识导向[2];其次,人文课程强调道德品质对自我行为的影响与作用,能够以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意识形态及价值体系来思考专业技术所面对的各类社会问题。因此,在此类课程中适当增加技术伦理内容来拓宽其社会人文视野,使学生能够对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技术责任的重要性有深刻理解,从而激发其对技术的多元思考并构筑新的技术道德伦理观。2.专业课程体系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满足学生个人专业兴趣发展需要为目的,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分析、提炼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并遵循学生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而构建起来,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实践课等。在专业课程体系背景下开展技术伦理教育。首先要将技术伦理标准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的具体能力要求中,并将专业课程中专业技术标准、应用的具体细则作为专业能力培养规格及质量的评价指标,从而确保技术伦理教育的成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落地;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技术伦理教育。或是结合服装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性技术伦理案例的分析,或是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讲解本专业技术应用所产生的各类社会影响。总之,这种渗透式技术伦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真实、深刻地了解服装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作用,使其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及使命感面对未来从事的技术工作。但是,这种方式要注意整体专业课程之间知识、技能的彼此衔接,并采用递进式的系统专业学习来巩固技术伦理教学的深度及广度;再次,以专业实践课程为抓手提升技术伦理教育的体验感。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资源效应,依托专项技术实践、顶岗实习等课程来提升技术伦理教育的有效性及体验感。引导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积累各种技术应用经验,深刻了解技术应用所产生的良性或劣性社会影响,使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所需各项技术技能有清晰的应用、判断,并最终以健康正确的技术伦理观念及行为方式去支持其终身发展。

二、以课程教学实施促进技术伦理教育

1.课程理念设计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服装设计”为例,该课程的学习领域为服装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并依据服装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主要包括设计前准备、典型单品设计、系列产品设计及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注重从单件产品设计、创意服装产品设计及系列拓展设计等方面进行设计实用性和创意性的充分探讨,并通过设计构思、实践及展示等环节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思维模式。在专业能力要求方面,课程秉承服装产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总目标,力求弘扬并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通过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面料设计能力、工艺制作能力,使其具备单件服装产品设计、系列服装拓展设计及创意服装产品设计的相关专业技能及思维模式。而在社会能力要求方面,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语言及文字表达、信息搜集与分析、团体协作及沟通等社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并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从事专业工作。而在技术伦理教育的背景下,要尤其注意在设计行为中开展包括产业发展、社会需求、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伦理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服装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服装设计行为中所需遵循的道德原则,强化服装技术应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去应用、评价及判断各类服装技术问题。2.教学组织设计“服装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共包括“前期资料搜集”、“服装单件产品设计”、“服装系列产品设计”和“服装创意产品设计”等四部分。其目的在于探索创意思维、创新设计理念对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产品设计的影响与作用。其中,情境一“前期资料搜集”共8课时,工作任务包括设计素材来源及设计思维方式。技能要求涵盖服装市场调研及信息分析、流行趋势主题版制作、服装品牌风格比较分析等;情境二“服装单件产品设计”共20课时,其工作任务主要是单件产品的色彩、面料、款式、图案及工艺设计,在技能方面要求掌握不同服装要素的设计方法,如绘制表现、款式设计、工艺开发等;情境三“服装系列产品设计”共16课时,其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典型风格品牌服装系列拓展开发、系列效果图图册制作,所对应的技能包括在主题风格把控下的系列化服装设计、设计方案制作与表达等;情境四“服装创意产品设计”共20课时,其工作任务包括创意服装设计构思、款式开发及工艺实现。“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主要涉及理论学习、设计开发及技术实践等环节,可采用理论讲解、任务驱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充分利用各环节教学实施特色融入技术伦理教育,并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伦理的良性价值引导作用。如在情境一“前期资料搜集”中教师可通过案例讲授法、现场演示法为学生展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及地域传统文化,在拓展学生设计思维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而在情境二“服装单件产品设计”及情境三“服装系列产品设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基于地域传统手工技艺的单件服装产品设计开发,并通过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来获得关于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体验;或是鼓励学生在系列产品设计中引入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及新面料,通过进行技术探索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情境四“服装创意产品设计”中开展以不同文化理念为导向的服装创新设计,并把中国传统技术伦理的核心观念融入到具体的技术实践中,在培养学生专注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中进一步去了解各类服装技术的目的、价值及作用,使其在真实情境中产生对技术的自我约束及判断能力。3.教学评价设计该课程采用“多角度、多形式、差异化”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多角度”指的是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组成的考核客体;“多形式”指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的设计能力、技术能力及行为能力。如情境一中流行趋势与市场调研方案、情境二及情境三中的服装产品设计方案、情境四中的创意设计方案等,无论是实物成果或是能力评估,都是学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及探索后所体现的经验认知,是综合评价学生设计思维、技术应用及素质能力的质量标准;而“差异化”则是基于服装分类产品设计中不同阶段、不同工作任务的技术难度及能力需求所决定的,并通过在最终考核中占据不同权重比例进行体现。因此,课程以考勤占10%、情境一占10%、情境二占20%、情境三占30%、情境四占30%的权重比例获得学生的最终学习考核结果。

三、总结

技术伦理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基于具体的课程学习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分析、判断与抉择,使其在获得有关于职业岗位真实体验的前提下更深层次地探索技术的本质,审视技术社会中的诸多道德伦理问题,进而以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去推动专业技术的不断前进。因此,依托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教学实施开展技术伦理教育,是推动高职德育素质养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不断强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架构、立足课程教学的引导与体验行为,才能使技术伦理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大效能。作者简介:高星(1982-),女,湖北宜昌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志海,陈张杰.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的理性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