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察力思维能力

观察力思维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一、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环节。在物理实验课上,要使学生养成对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的观察习惯,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实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几个层次入手:

1.对物理器具、仪器的观察

教师可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直观法,培养最直接的观察能力,如观察温度计挂图,了解结构,最小刻度,量程,用途等,还可采用对比观察法、特点观察法,使学生区别实验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不同。既直观又有对比,学生印象深刻。

2.对物理现象及过程的观察

既要全面、细致,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任务、要求,明确主要看什么。如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实验器件较多。装置有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学生容易分散观察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观察:气泡产生的位置、气泡的数量、上升速度、体积变化等一系列细节,气泡到水面时,温度计读数是否有变化。这样要求,使学生观察范围缩小,有利于减小观察时间,提高观察效果,明确观察主要目标,避免漫无边际地看“热闹”。观察得细致深刻,才能提高观察的质量,提高观察的能力。

3.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提高观察质量

观察能力的提高,要求观察者善于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在观察中对问题加以认真的分析和反复的推敲,找出正确的解释。如在“用毛皮磨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实验中,部分学生只注意到纸屑被吸引上来,而少数学生更仔细地注意到纸屑接触到橡胶棒后跳开,教师可趁机引导更多学生注意,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消除了疑问,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思维能力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和延续,是指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观察到的现象相结合,通过大脑的抽象活动,认识问题的本质,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求教师不仅在于把实验原理、使用仪器、步骤、结论等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规范进行实验,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正确思考,让学生自己根据原理确定使用仪器、实验步骤,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整个过程。可从几方面下手:

1.增设疑问,激发思维

教师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提出一些与习惯想法相反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学生好奇,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2.设计实验,引导思维

教师不是机械地把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写出来,而是将设计实验过程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例如测电阻实验,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复习电流定律I=U/R,提问学生要测电阻怎么办?学生很容易想到R=U/I,要测电阻两端电压和流过电阻电流的大小,进而想到要用伏特表和安培表。如此步步引导,比单纯给出伏特表,安培表测电阻更能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另外可让学生自制仪器,培养学生创造力。

3.改进实验,促进思维

对不够完善的实验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如平面镜成像。课本用两支点燃蜡烛来演示,让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刚好重合,得出物与像等大的结论。在现实实验中,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空气流动使火焰不固定,两支蜡烛燃烧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等,很难做到完全“重合”,我在实验时提问学生如何使“重合”更明显?立即有学生提出用两块等大的长方形木块,结果长方形木块的长、宽、厚“重合”很明显,得出像与物等大的结论。此时我又提出木块不发光,成象不清晰,找像的位置很吃力,课本用点燃的蜡烛就是因为能成清晰的像,学生马上又补充说可将木块包上白纸或亮彩纸,这样像就清晰了。如此步步启发,层层深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4.总结实验,深化思维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问题:桌子上竖直放置一平面镜,镜前放置一火柴盒,试观察:

1.火柴盒和它在平面镜里的像,哪一个大?哪一个离开镜面远?它们的连线跟镜面相交大约是几度角?

2.手推火柴盒使之运动,比较物像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何不同?

3.你看见火柴盒的像,实际光线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怎样进入眼睛的?

比起书面作业来,学生一般都乐意完成这样的作业。在课堂上,当我要求学生说明观察结果时,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第一手资料,所以发言特别踊跃。往往是一个学生讲对了,许多人马上附和;如讲错了,就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要求替他纠正补充。你一言我一语,把平镜成像的规律基本上总结出来了。

为了加深学生对虚像的认识,我在肯定了学生对前面两道题的回答以后,有意对第三道题提出异议。我说:“我认为,第三道题应该这样,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看见镜子里的像,光线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沿着直线进入眼睛。这样说对吗?”问题一提出,学生活跃起来了,纷纷发言批驳我的说法。有的说:“光线沿着直线传播这句话缺少条件,是不对的。”有的说:“镜子后面根本不存在一个火柴盒,而且镜背面涂着一层不透光的物质,怎么会有光线透过镜子传入眼睛呢?”有的说:“光线是从火柴盒发出的,经过镜面的反射后进入眼睛,只不过眼睛习惯了沿直线观察物体,而误认为光线是从镜子后面传过来了。”学生们一场猛烈的“围攻”,使我的说法无立足之地。他们在“围攻”中巩固了光的反射知识,个个露出胜利的喜悦,而我这个“失败者”,也由于学生的进步而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提出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把物体在镜中像的位置找出来,然后通过具体作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这一堂课,从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入手,以提问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规律基本上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我自己以为是圆满结束了。没有料到,我还没有出教室,一个学生就向我提问了:“老师,我发现当物体放在离镜较近的地方时,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是当物体离开镜子很远时,总觉得像没有物体那么大,这怎么解释?”听到这个问题,我的心激动了,让学生去观察科学现象,结果竟怀疑起课本内容起来了,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学生们这种对知识的探索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这种由观察而产生疑问,再深入研究的学习方法,不正是历来的发明创造家走过的道路吗?对这个问题,除了向学生作恰当的解释外,对提问的学生特别加以肯定和鼓励。

转贴于 观察科学现象,除了引导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中观察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实验。在实验中师生共同就某一现象进行观察,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及时抓住学生中反映出来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判断的能力,把观察引向深入。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激发兴趣,培养观察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地、准确地从事观察活动。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摄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表象较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的时刻,适时把学生的热情引入到定向观察上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同学们积极观察,指明为了弄清自然现象,就需要下功夫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在甲烷燃烧的实验中,用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小水珠生成;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倒放在火焰上,烧杯壁变模糊。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观察,学生兴趣不断激发,观察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正确指导,培养观察的真实性。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随堂实验或学生实验,老师和学生的操作都必须是正确、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观察的正确和真实,其具体要求如下:

1.2.1 正确装置仪器。教师要正确安装实验装置,程序和操作要规范化。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被忽视的两点:第一点,实验装置要面向学生,另外仪器摆放位置的高低,夹持固定仪器的部位等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第二点,暂时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讲台上,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2.2 及时指导观察。在演示实验中,向学生介绍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化学变化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地看清实验现象,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1.2.3 注意直观性。演示所用的仪器大小、药品多少,要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对某些不易观察的现象,可以采取一些使现象鲜明的措施。例如加背衬,对透明和浅色气体物质可加白色背衬进行观察。

1.3 明确目标,培养观察的系统性。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自觉的认识活动。观察的目标越明确,计划性越强,定向的观察越集中,则感知的现象越深刻,思维活动也就越积极。在化学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订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而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化学实验都必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现象总汇,这样就可以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

1.4 去伪存真,培养观察的准确性。从观察中得到的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要求观察者综合所观察的表象,注意发现引起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求得现象所反映的客观规律和实质。例如:把鸡蛋放在盐酸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是:鸡蛋时而上浮时而下沉。那么发生上述现象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呢?即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产生了气泡使鸡蛋上浮,而当气泡破裂时,鸡蛋就下沉,如此反复。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不注意观察的综合性、准确性,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2.1 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理解,对知识内在规律的掌握与应用,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为认识物质提供了外在的材料,使人产生感性认识,但感性认识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2 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它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主要表现有序性和推理性,可以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氧化剂和还原性有何区别与联系?①从反应中变化比较: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②从对立统一观点来看,有“得”必有“失”,有被氧化,必有被还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故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立又统一,共存于反应物中。

2.3 精益求精,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化学科学是逐步从定性描述发展为定量分析,用数学的观点来准确反映物质的组成、变化及规律,这是化学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思维水准的需要。

例如:将0.01M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H+的浓度为( )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可能减小或不变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通讯作者:易爱英

【摘要】 目的 探索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68例围绝经期宫血患者,每天服米非司酮片12.5 mg,连续3个月。结果 68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显效6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5.59%。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功血; 疗效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下降所致的常见病,多发生在45~55岁妇女中,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常导致不同程度贫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1]。笔者所在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往常采用诊断性刮宫,对症治疗或激素疗法,对效果不佳者常建议行子宫切除,近年来使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确切,现将68例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到笔者所在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8例,年龄42~55岁,平均49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91~100 g/L 21例,61~90 g/L 34例,60 g/L以下13例。出血期间常规诊刮病检报告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均排除血液性疾患,心、肝、肾功能正常,子宫B超检查均无占位性病变。患者无服米非司酮的禁忌证,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

1.2 治疗方法 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服药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B超检查子宫内膜情况。第3个月检查肝、肾功能。服药期间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1.3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治疗1周出血停止,1个疗程结束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直接进入闭经;有效:患者治疗1周,出血逐渐减少,1个疗程结束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无效:患者治疗1周,出血量无明显减少,1个疗程出血未完全停止或也未出现暂时性闭经需要变更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显效6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9%。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红蛋白值明显回升为(118.45±2.35) g/L,与治疗前(78.24±1.65) g/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卵泡逐渐耗尽,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卵泡未能发育成熟,雌激素分泌量波动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故不排卵。因无排卵可导致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影响,达到或超过雌激素内膜出血阈值,而无孕激素对抗,从而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出血间隔长短不一,短则几日,长则数月,常误诊为闭经;出血量多少不一,出血量少者仅为点滴出血,多者大量,不能自止,可能导致贫血甚至休克[1]。因而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伤害。无排卵性功血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有孕激素内膜脱落法、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及内膜萎缩法[2],但疗效均欠佳,如采用孕激素止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破性出血,有部分患者仍达不到止血效果;单用雌激素治疗可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所以一般不选用雌激素止血,除非绝对排除了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而单一雄激素止血不能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因此,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在选择内分泌药物止血时比较困难。对药物治疗无效、持久不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也可采用子宫内膜去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但患者须承担手术风险和较高医疗费用。故临床医生在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中需要一种更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米非司酮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治疗宫血的报道[3,4]。米非司酮是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比孕酮强3~5倍,而产生较强抗孕酮作用,在拮抗孕激素的同时,还有非竞争性地抗雌激素作用,阻碍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反应,故起到了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5]。本组资料,治疗前后行诊刮及盆腔B超,对照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具有止血、闭经的良好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3-247.

[2] 徐苓.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4):199-201.

[3] 王琴.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255例临床疗效观察.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2):3713-3714.

[4] 申秀荣.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311-312.

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一、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数学观察不同于其它学科,图形、代数式往往有独特的变化规律,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图形中的动点,动直线,动平面;解析式的结构,常量,变量等,都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再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数学中的好多思想方法都要凭借学生的想象力去获得,数形结合思想,有限到无限思想,甚至于运算能力都要依靠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三、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只有真正地理解,顿悟才会出现。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