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早期绘画;教育;影响

儿童早期绘画有着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教师,只有从儿童的角度去看世界,充分观察儿童的作画规律,才能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效地调整教育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于学生的创造和想象予以正确的点拨和鼓励,从而使儿童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儿童早期绘画的基本特征

儿童绘画通常由线条的描画开始,这一阶段称之为涂鸦,涂鸦更倾向于是儿童的绘画游戏,在经历了涂鸦阶段之后,儿童的绘画开始进入前样式化阶段。儿童会在这一阶段进一步了解绘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开始运用除线条以外的圆形和椭圆形,但他们不以基线作参照。儿童在早期绘画中出现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以简化的原则运用圆形单元,他们会接二连三地使用同样的图画单元。在儿童的前样式化绘画阶段,圆圈是他们普遍所偏爱的形状,这符合心理学对视觉研究得出的结论,即视觉总是对圆形形状有优先的把握,当刺激物比较模糊时,视觉总是自动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圆形,此外,圆形的完美性也容易引人注意。

二、儿童早期绘画对教育措施的影响

儿童早期绘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对儿童的早期绘画教育必须要遵循儿童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首先遵循儿童艺术潜能的发展规律。对于儿童绘画天赋的保护要求教师不能损害儿童对于事物的直接性的情感反应,不能过早地将成人世界中的评判标准灌输给儿童,要尽量多为儿童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与空间,让儿童能够顺应天性去广泛地感受现实世界的所有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儿童早期绘画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对儿童观察生活的引导开始,应当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积累美的体验,加深对美的事物的主观理解。儿童的艺术创造教育则应当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要方法、以临摹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旧思想,积极地提倡让儿童自由创造的新观念。

绘画是一个人对于客观事物以及自身思维的美好想象,对于儿童来说,早期绘画则能够挖掘儿童的潜力,拓宽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更能够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因此,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研究绘画艺术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儿童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对幼儿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导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幼儿教师应是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能够促进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对教师自身而言,幼儿教师则应扮演好“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程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教师的三大类角色: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自我实现的角色。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中同样扮演着上述角色。幼儿教师对其中任何一种角色的演绎都会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探讨幼儿教师专业角色的演绎和发展过程,对于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应扮演“导师”角色

传统意义的教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按照现代教育观,教师除了扮演“教员”的角色,负责日常的教学研究与管理外,更为主要的是充当儿童学习的“导师”。由“教”到“导”的转变,赋予了幼儿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一)作为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导师”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3~7岁的幼儿处于从“自主对羞怯和怀疑”向“主动对内疚”的过渡期。随着生理水平的发展,儿童从学会走、爬、推、拉、说话到动作更加精细、灵活,语言更加精练,想像力更为丰富,他们渴望展示自己的力量,体验自我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儿童对新发展的能力尚不能成熟地把握与运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以及自主操作探索过程中容易遭遇各种挫折,由此产生内疚感和怀疑感。要让儿童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和发展,教师除了要针对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和挑选各种教具,让儿童通过体验和角色扮演在轻松活跃的教育氛围中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外,还要注意给予儿童适当的自由,避免对儿童进行过多的限制,鼓励儿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二)作为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导师”

学前期儿童正处于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阶段,其思想意识仍然会体现出“泛神论”的特点,物我不分,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如儿童常常有许多对现实世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因此,要实现儿童个性化的成长,关键是尊重和理解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鼓励儿童展现其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让儿童在自由表达、自主创造中找到自身的发展节奏,树立自信心。

(三)作为丰富儿童情感生活的“导师”

“爱”是幼儿教育的起点与精髓,是缔造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是深深热爱孩子”。学前儿童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及其道德感的发展都与其直接的情感体验密不可分。幼儿教师任何不当的教学行为都有可能对儿童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进而影响儿童的成长。因此,提倡教师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既是要求教师以平等、谦和的态度对待儿童、关爱儿童,同时要求教师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感染和引导儿童,帮助儿童获得有关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体验,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学习和探索的自主性。

二、幼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应扮演“人的关系的艺术家”角色

幼儿教师作为“人的关系的艺术家”,既是儿童父母的“人”、儿童的朋友与知己,而且是其他教师的同伴、园领导的下属和幼儿家长的合作者。在幼儿园多重公共关系中有效扮演这多种角色,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效果至关重要。

(一)作为父母的“人”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会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产生自然的排斥和抵触,同时由于幼儿园集体教育会对儿童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之受关注度的减少、家庭优越感的丧失、选择性自由的减小等,儿童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和情绪不稳定。这时最需要教师充当儿童父母的角色,注意给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在一言一行中透露出对儿童充满真挚的爱,从而使孩子感到自己受重视、被关心,进而逐步接纳教师和幼儿园。

(二)作为儿童的朋友与知己

要真正地成为儿童的朋友与知已,幼儿教师首先应深人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儿童施加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应利用游戏等形式积极参与儿童的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去,与儿童分享知识,共同体会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三)作为其他教师的同伴和幼儿园管理者的下属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更需要幼儿园提供一种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整体性教育环境。幼儿教师应在正确领会幼儿园办学目标的基础上,依靠专业团体来有效完成各类教学任务。为此,幼儿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专业团体中的一员,并积极从集体智慧中汲取教育教学灵感,努力构建对儿童发展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与氛围。

(四)作为家长的合作者

幼儿教师是沟通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为此,幼儿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的相关办学思想,以谋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向儿童施加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及时将家长乃至社区对幼儿园的相关要求反馈给幼儿园管理者,以便幼儿园及时作出调整,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总之,作为“人的关系的艺术家”,幼儿教师在处理与其他教师、领导、幼儿家长的关系时,要通过各主体之间的真诚对话、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来实现认同与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幼儿园、社会和家庭关心支持幼儿成长的良好人文生态环境。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3篇

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培养创造性表现能力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表现活动中容易渗进自己的自已觉和想象,他们的行为没有象成人那样多的理性思考,往往爱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喜欢夸张新奇的事物。而创造有时可能是非理性的,有悖常规的。幼儿的思维方式却正具有那有的特征。这就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具有不从众性。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学龄前期的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尝试,非常愿意表现,没有束手束脚民,怕这怕那的顾虑。

分析目前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发现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一是对艺术教育的本质目的缺乏清晰的全面的认识,轻视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常把艺术教育作为认知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二是虽然意识到艺术教育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但是目标含混,操作性不强,以致在实践中又落到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上。三是在培养创造性表现能力方面缺少系统与科学的培养方法。四是艺术教育中艺术形式未被充分开发应用。如舞蹈、美术等教育中品种少、技法也较单一等。由此认识到,要把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真正定位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还需要一套适宜的,恰发的,可行的目标体系和指导策略,作为切实的保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创造性表现能力的研究甚少,即使有些研究也只涉及到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杠架和内容,但对艺术教育中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目标、指导策略的研究都没有涉及。基于以上种种理性思考和现状分析,幼儿艺术教育要向人文化发展及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

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幼儿艺术教育的人文化发展。

一、体验性,艺术即情感的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东西(作品)是演示一种感受或情感过程的形象化的反射,是内心直接体现出的东西的一种发挥,它不受人类理性的束缚。孩子们在利用某种艺术形式表现时,是通过感知、体验、想象再由实践操作而表现,他们往往是反映或传达披露自己看某一事物时对它的独特感受。

二、互动性,通过互动,即相互学习,相互推动。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互动是和整个活动过程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互动无所不在。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的主导和幼儿教主体间的互相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发、引导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学习,而幼儿的每个回答或每点稚拙的创造,又会激发、触动教师的灵感,推动教师的教学。生生互动。指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以达到交流互学的效果。一个幼儿的点滴创新就会使其他幼儿点燃创造的火花,使得创造的火花不断的闪烁。儿童与集体、儿童与环境的互动。良好,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物质环境能推动,影响幼儿的创造。

三、融合性,邓是交融、整合。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成年人,他的思想感情已与儿童的思想感情有着质的不同。如果教师强行把自己成年人的“世界观”(或世界形象,对世界的理解)强加到儿童身上,这无疑对儿童是一种压制和打击,甚至给他们造成痛苦的经验。正如西方美学家罗恩菲尔德所说:“艺术对儿童来说与成年人太不一样,它对儿童来说纯粹是表现自己的手段。由于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的思维,他的表现就与成人不同。”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92-01

一、学前教育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1、学前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对儿童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学习历史具有三种重要作用:(1)儿童通过学习历史能了解国家的过去和历史的大事,接受传统的价值观,促进儿童的社会化。(2)儿童通过学习历史认识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形成自我意识和个体认同感。(3)儿童通过学习历史丰富社会知识,增强儿童的自行信心和进取心。

2、学前教育中的历史教学是学前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表的重要资源之一,学前教育中的历史不仅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叙述,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深刻地理解过去,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深刻地理解现在,预见未来,更好地认识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时机。

二、学前教育历史教学的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对古今历史有着广博的历史知识,学前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将儿童教育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师在历史题材选择上要有针对性,适度性。学前教育的历史题材既不同于小学历史教学内容,更不同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两个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儿童学习历史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让儿童了解普通人的成就,希望、梦想和失败,帮助儿童形成重要的观念和价值观。

2、历史的结构由时间、人物、空间、地点、事件等因素构成,教师在选择历史内容时应从以下几个因素去思考:时间是历史产生的前提,是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历史的内容多种多样,既有个人和个体的历史,社区和邻居历史,也有县州省和国家的历史,世界的历史,教师在选择历史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内型出发,设计系列主题:个人历史。关于个体的主题有:我的一切,我出生的那一天。关于家庭、学校和朋友的主题有:我的家庭,知道我们的祖父母,我们在家里做的事情,我成长的社区世界。关于社区的主题有;了解我们的邻居和社区中的人们,我们社区的一些地方,我们社区的历史场所,我周围的世界。日常事件,分享每日故事,关于我自己和家庭的消息,我们省里的人,著名的人,外省的英雄。我生活的世界;其它地方的朋友和人,世界上的名人,其它地方的传说,著名的地方,世界旅行等。

教师在选择历史内容时,要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不应按部就班地执行教育计划,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倾听儿童的话语,关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适时更换陈列的物品,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鼓励儿童去观察和思考。

三、学前教育中历史教学方法

1、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历史的动力,只有当儿童发挥好奇心和想象力时,他们才能掌握和学好历史内容;尽管“现在的时间、过去的时间、很久以前的时间”这些时间概念很难呈现在儿童面前,但儿童也能理解;历史涉及周围的人时,就变得鲜活有趣;运用故事,传说、传记等吸引儿童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访问博物馆和历史景点,培养儿童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儿童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教师运用提问艺术促进儿童对历史内容作出反应。

2、教师不仅要让儿童主动地参与学习历史的过程,而且要把历史教育和儿童的自身经历联系起来,如要求儿童在日历上划出已过去的日子,观察与季节相联系的变化,以帮助儿童深入理解时间和变化。另外,家庭也是儿童接触历史的一个重要地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鼓励儿童访谈父母和祖父母,提高儿童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日常生活,提交儿童的学校历史,如:昨天操场上发生的事故。

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前教育;高职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二孩政策的试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趋突出。学前教育重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在学前教育模式下系统科学的对儿童智力进行训练,让其大脑功能不断完善发展。教育系统中学前教育是最基础的内容,对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智力发展在儿童期非常重要,它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时刻,适当的学前教育方式有助于儿童智力顺利发展和成熟。正确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智力超常的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前阶段,儿童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这一阶段是对儿童多方面的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幼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孩子自我意识更强,缺乏关心关爱他人、分享的感情。适当的学前教育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康愉快的美好童年。

一、高职学前艺术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既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升孩子综合素质,加强学前教育的基本能力,也应注重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培养。艺术给人带来快乐,陶冶情操,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艺术培养对于学前儿童可以很好的刺激大脑的发育,大脑功能得到发展,思维、想象力变得丰富,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学前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前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内容,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如何培养一个艺术素养、艺术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高职学前艺术教育既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更因其艺术本身的特点有着特殊性。

二、高职学前艺术教育技能课程体系板块设置

高职艺术教育专业板块主要从艺术能力方向进行探索,目前主要划分四个技能板块,包括儿童音乐、儿童舞蹈、儿童美术手工、幼儿语言与文学,培养学生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四方面的技能素养,对应幼儿听觉、视觉、感统、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各艺术技能教育板块教学内容、模板具体如下:

1.儿童音乐

高职学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教学目标:(1)基本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乐理与视唱练耳》是学前艺术教育的专业技能,它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本门课程教授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简谱、五线谱和简单的听音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识谱与视唱的能力,塑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欣赏能力,为后续的音乐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具体教学目标:①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能识读简谱、五线谱;②经过系统的听音训练,能判断乐音的准确高度、听记简单的自然音程与原位和弦、能够分析音乐结构、能听写歌曲并准确记录;③经过视唱训练,可以理解、表达谱面上的各种表情术语、速度和力度记号,能够分出乐句、乐段之间的对比;④能够用固定唱名法或首调唱名法对单声部音乐进行视谱即唱,且能从音乐理论层面理解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内在关系;⑤通过多声部视唱,了解多声音乐的知识并锻炼学生对多声音乐的感知力。(2)声乐教学目标。《声乐》课教授歌唱的基础原理、技巧和方法,教学生逐渐了解歌唱情感、韵味、风格及肢体表现的技巧,学会帮助儿童完成歌唱活动、音韵和律动活动、歌曲欣赏活动、与音乐教育相关的综合活动等方面提供声音的技术、技巧的支撑,有助于提升学生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具体目标:具备指导声乐基础学习、组织合唱训练活动、指挥小型乐队或合唱队、编配小型乐队谱或合唱谱的基本能力。(3)琴法教学目标:琴法课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在幼儿教育中使用非常频繁。首先了解键盘弹奏的基本知识,键盘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正确掌握键盘弹奏的各种技能和手法、弹奏技巧。(4)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专业的练习,掌握不同风格儿童歌曲的配弹知识,了解儿童发音规律和特点,能准确、优美地进行歌唱及儿歌弹唱,具备一定的儿童歌曲弹唱和配乐能力,能独立组织开展儿童音乐教学活动。

2.儿童舞蹈

高职学前艺术教育儿童舞蹈的教学目标:为了提升学生舞蹈教学的能力,学前艺术教育舞蹈教学课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对于高职学前艺术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后将走上幼儿教学的岗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不仅是教会学生知道自己如何跳舞,还要学会如何教儿童跳舞。教师在进行学前艺术教育舞蹈教学时应注意,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将来也会走上教学岗位,成为一名专业的学前艺术教育工作者。因此,儿童舞蹈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舞蹈鉴赏、表演的能力,更要使学生学会以后如何教学前儿童学习舞蹈的能力。儿童舞蹈的具体教学内容:(1)形体训练。形体训练是儿童舞蹈的基础内容,由于不是所有的高职学前艺术教育学生都具有舞蹈基础,所以进行形体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形体、拉伸韧带、掌握基本舞蹈动作等;(2)民族舞学习。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了解藏族舞、维族舞、蒙古舞等传统民族舞蹈;(3)儿童舞蹈。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儿童舞蹈的基本舞蹈动作、儿童舞蹈构成要素、儿童舞蹈的种类等;(4)舞蹈编排。舞蹈编排是学前艺术教育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拥有舞蹈基本要素、掌握简单的舞蹈形象,把握舞蹈编排的韵律。儿童舞蹈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幼儿园专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观摩学习,在观察学习中探讨对儿童舞蹈教学的理解、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3.儿童美术手工

学前艺术教育美术手工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当前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和审美、创作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绘画基本功扎实,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规律和绘画特点,并能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功能用途进行造型设计、色彩、水粉画景物写生、装饰色彩、色彩肌理运用、国画、趣味美术字、手工制作等的运用和创作。儿童美术手工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理解力、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能帮助更好的开发儿童的智力。

4.幼儿语言与文学

幼儿言语能力发展是学前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在言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幼儿文学的赏析、学习来培养锻炼幼儿的言语理解、应用能力。儿童学习幼儿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言语能力,还能为孩子提供许多语言信息,让孩子在故事情景活动中体验文学的美丽。在幼儿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孩子言语的发展状况,结合文学作品题材、类型,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学情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帮助孩子学习、理解选择适合的角度,体会幼儿文学的魅力。促进儿童的言语发展能力,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强孩子的审美能力。现代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从幼儿抓起”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这让学前教育更加的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突出学前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培养艺术幼儿教师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艺术技艺的模仿、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作为艺术文化的传承者,将艺术精髓发扬、传播下去。学前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扎实的艺术技能、较高的艺术素养对学前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探索高职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对提高高职院校学前艺术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改革有着重要作用,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幼儿艺术技艺能力,锻炼学生在幼儿园教学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顺利的走上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戴国忠.略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J].职教论坛,2005,(3).

[2]国务院妇儿童工作委员办公室.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与儿童发展[M].北京市: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05):75.

[3]李维金.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