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劳动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育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精心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逐渐形成文化积淀,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时展相结合的态势,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各班级
四、活动时间:4月至6月
五、活动内容及目标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及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幽默、富有特色的教室、寝室、活动场所等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 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年级内的班级要积极、创新地开展班级、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加强班级和寝室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如: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寝室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等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教室、寝室检查评比。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如:(1)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等班级制度文化;(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3)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检查评比。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基础文明建设方面。基础文明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每一位同学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劳动、勤俭等,要求做到语言文明,讲究礼貌,举止从容,文雅端庄,衣着整洁(穿校服)得体,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讲究秩序、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等。班级基础文明建设的重点如下: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每天读报课进行思想教育,并有详细记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德育环境;
(2)扎实推进校规校纪教育,努力形成人人讲规则、个个守纪律的遵守制度优良氛围;
(3)认真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
(4)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和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建设稳定有序的班级安全环境。
(5)全面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社会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2、班级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班级学风建设的重点如下:
(1)经常性、规律性的学风教育。
(2)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课堂教学制度。
(3)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
(4)加强学生我爱我校实践教育。
(5)强化以技能比武为抓手,推进学科竞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参加社团活动等。
3、班级特色活动建设。班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形成班级特色。如:微电影制作比赛等
学生办将在六月份进行评比,此项评比重在平时的建设,平时检查情况占60%
六、活动要求
1、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狠抓落实,反对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各班级要结合本专业实际成立“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工作小组,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要有活动进度表。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上报学生办。
关键词:中职院校;文化建设;班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42-02
新时期的班级文化应立足班级、企业和产业,形成三位一体全方位的班级文化。三位一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指的是班级、企业还有专业三者相互兼容,都要照顾到。其中,与专业结合,就是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要将学生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配合,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迅速地和企业原有的文化尽快融合。
一、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班级是中职学生活动的主要单位和平台。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活动比较分散,班级成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的团体。班级是学生们活动的主要组织,同时也是他们经常集中的单位。班级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学生们在班级之中交流得更加频繁和密切,互帮互助,可以帮助他们之间相互促进和提高,班级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会读书做事,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做人,锻炼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班级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2.建设中职院校班级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教育部专门指出,学生的就业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让学业和产业相结合,不断培养出符合21世纪要求的新型现代化中职人才。这一要求,明确指出要求中职院校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拥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和达到这些要求,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便突出了出来。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门型技术人才。
二、当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中职院校现在的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些都将阻碍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不足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1.中职院校的班级意识不强。在中职院校之中,同学们原有的班级意识不断被削弱,集体荣誉、集体归属感大大减弱。学生对班级并没有强烈的班级归属感。而且,中职院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都不是很浓厚,相对来说学生的素质也不是很高。学生对自己没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学生经常性缺课、逃课,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也熟视无睹。学生班级活动开展不起来,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都会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产生负能量。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精神文化内涵。中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都比较欠缺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而精神文化作为一个班级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之下,全体师生都应该重视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培养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就必须在教学之外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能走表面文章,而要狠抓落实。但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培养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师对文化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不够深刻,所以一点都不重视。长此以往,问题就会越变越大,最终,大错铸成,回天乏术。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更成了一个空中楼阁。
3.学生、学校的职业意识不够强烈。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学校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是为企业输送劳动者。这些劳动者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同时思想道德觉悟也必须高。所以,中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着力增强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增强职业特点。通过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合力作用,让学生更加团结、互帮互助。但是,现在中职院校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制度和措施,却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管理学生的生活上。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同时,学生这个时候的自主意识也不高。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班级活动太少。相对来说,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十分缺乏。作为学生引导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载体,班级应该多多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开展都不多,即便是有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展一些活动,但是往往由于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和专业人士的指导,而且自己本身的思想文化能力有限。因此,活动的质量并不高,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由于缺乏像样的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风中浮萍,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5.没有足够的制度文化。中职院校的班级制度文化严重缺失。班级意识不强烈,良好的班级文化就难以形成。学生处于半放养的状态,组织十分松散。没有了班级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的行动就得不到有效指导。加之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强,学生就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受不健康文化的影响。上述因素都会对班级的文化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建设三位一体班级文化的方法
1.建立班级组织,并且将之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可以帮助学生们互帮互助。作为一个能够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学习型的组织可以起到帮助成员更好成长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行为的修正和约束,使学生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2.将班级管理企业化。班级管理的企业化,就是将企业中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引入班级管理的模式,通过对企业情境的模拟和创造,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此锻炼学生适应社会、谋求生存的能力。首先,在物质方面。班级管理要根据实际特点,模拟真实的公司情境。比如,模拟真实的办公室情境,有真实的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等。这些环境的布置,可以让学生感觉好像真的处于真实的公司情境。通过这些设置进行教学,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和过程更有实际意义。其次,除了物质文化建设之外,精神文化的建设同样不能忽视。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上,教师要结合班级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通过对企业文化精神的比对和参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将班级学生职业化形象竖立起来。在学生的实习阶段,要多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多多考虑行业的需要和最新动态。要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切实有效地建设班级文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将每一个情况都实际考虑进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就能更好地建设学生的执行力和判断力。同时,班级要参照企业的模式建立考勤机制、奖励机制,完善现存的班级规章制度,增强学生们之间的竞争能力,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多方面发展。总而言之,就是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打造坚实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们认识到,上课跟上班其实都是一样的,在班级之中锻炼,摸索经验,这样,真正上班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临阵不慌乱、不怯场。通过高度仿真的模拟,将学生的身心都置于考验之下。
3.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培养平台。班级文化建设在立足专业的同时,也需要将企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考虑在内。只有和企业合作,互通有无,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有实际的利用价值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要求的、能够走得更远、变得更强大的、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地。中职院校一定要抓住和企业合作这个大好机会,引入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精神,让学生兼备软硬两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高的就业率,企业才能更加满意,提高学生的就业待遇。这些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有关数据显示,很多毕业生就业的难题不是在于硬件不够,而是软件方面出现了问题。所谓软件方面出了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够适应企业的文化,在工作态度、工作耐心等方面还有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相比较之前的从业人员大大不如。这些都会使得学生的就业率出现问题。而软实力的提高,需要的恰恰就是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吸收有益的营养。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合作平台,让学生早日接触这些内容,然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针对这些问题做出针对性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这是时代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只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中越走越远,道路越走越宽广。
4.将专业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建设班级文化,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并且,要将班级文化、专业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只有让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张扬,能力可以得到锻炼,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学生亦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建设班级文化是培养优秀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当作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只有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才能在时展的大潮中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院校 班级文化 学生发展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一、班级文化概述
《学习的革命》中多萝茜・洛・诺特尔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
由此可见,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职业院校学生处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中,与之联系更密切是班级这个大集体,这些存在于班级的各种因素可以统称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职业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1.从思想观念角度来看,建设班级文化意识淡薄
一些班主任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
2.从建设角度来看,班级文化缺乏核心目标
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的升学压力,导致对学生的学风抓得不严。
3.从实施措施角度来看,班级文化缺乏指导规划
班主任中很少有参与企业实践经历的,因此不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造成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4.从保护角度而言,班级文化得不到保护
对班级文化尤其是班级物质文化,学生缺乏保护意识,甚至对其进行破坏。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形成完整而健康的文化体系。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对于本班学生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建设班级物质文化,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教室布置。首先,笔者学院每个教室黑板的正上方都挂有一面国旗,同时有笔者学院“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校训。其次,班级公约、宣传栏和千分制表的张贴有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班级的这种奋斗目标。再次,黑板报也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带班级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学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负责,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最后,建立宣传学习窗口。
(2)班级卫生。卫生工作要时时刻刻常抓不懈,笔者所带班级实行轮流值日,值日人员每天由劳动委员安排,要求“每天三小扫,一周两大扫”。目的在于使教室地面保持清洁,每一个班级成员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建设班级制度文化,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班级制度的制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正面鼓励”原则。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需要全班学生的自觉遵守,应该经过全班学生讨论,然后“集大成”。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班级公约的制定者,更应该成为班级公约的维护者。
(2)班级制度坚持“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有规可依”指的是每个班级依据本班级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班规”;“有规必依”即师生在班级活动中都需要依照班级的规章制度行事;“执规必严”即对于班级中的规章制度都一视同仁;“违规必究”即对于班级成员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对应的处罚。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被班级大部分成员认可的文化观念等意识形态。建设班级精神文化,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班级精神。班级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班主任在一开始接手班级的时候,就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建立翔实的个人档案;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最后,班集体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作为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就师生关系而言,“教学”是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但上课时间毕竟有限,因此,班主任就需要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联络情感;就生生关系而言,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等方式进行。
构建班级文化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已成为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教育者必须认识到我们过去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重新认识和创建班级文化,把职业院校学生培育成一代“四有”新人。
【关键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的理念文化,处于班级文化的核心地位,丁淑贞[1]认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该做到四点:一要,树立高远目标,增强引领力和向心力;二要,培养优良班风,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树立集体舆论,增强集体的约束力和教育合力;四要,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和合作力。
袁诗军[2]认为营造高尚而先进的精神文化是班级环境建设的核心,他认为,要建设好班级文化,必须做到:其一,确立班级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整合班级结构;其二,加强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其三,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把传统文化寓于日常教育之中;其四,通过抓典型、树榜样确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其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和弘扬班级精神文化。
田言辉[3]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有:一是,多角度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二是,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三是,深化评比和竞赛活动。本文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进行了几点单的思考:
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以班级管理者为主导的以学生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由班级管理者强行灌入或者越俎代庖。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商务价值追求,催化他们参加班级文化精神建设的活力,要善于为学生服务,为他们创造各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重视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证明,片面了解情况,往往使班级管理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出现偏差而留下遗憾,为此,不论大小事情都要先进行情况了解,找到问题的症结,详细思考解决班级问题的最好方法。这样在班级管理中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缜密,谨慎的班级精神文化,学生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中会受到影响,逐渐形成遇到事情先了解情况,然后再作评价或者根据事实作出判断和处理,这就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管理效果。
3 加强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励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现在的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最多就两个孩子,这些孩子被娇惯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不适应班集体的约束和管理,所以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4]
学生既是班集体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班集体的主体。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把班级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真正使学生树立起“班荣我荣,班差我耻”的集体荣誉感,进而逐步升华为自觉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5]
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能够培养当代人学生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励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为价值目标,以个性发展为前提的。它可以密切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增强个体的主人翁责任感,然而个体对社会,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离不开人的自我责任意识。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能为社会、为他人负责任。自我责任意识,意味着个体的自律,和对善的追求。每个成员应该发扬闭队精神,培养集体观念,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逐步培养向己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责任心,尽到自己的责任。人只有具有了自我责任意识,启动了他的内力,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这些教育,发扬集体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6]
4 多举行竞赛和评优的班级活动,不断强化和弘扬班级精神文化
在班级中,可以通过开展“评优秀,树标兵”,“学雷锋,见行动”等活动,在班级选出学习标兵、劳动标兵、读书标兵、守纪律标兵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可以集合班级环境布置,开展自创班级格言评选活动;结合创建文明班级,开展班级建设金点子的评选活动,依此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热情。[7]
班级文化形成之初可能是某一种现象,一种萌芽,只有通过管理者的倡导、整合、提升、才能使之成为主流性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讲究策略,执行群众路线,树立榜样,不断加强和弘扬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使每一位班集体中的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淑贞.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袁诗军.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7).
[3]田言辉.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营造学生的精神家园[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赵小剑.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科教论坛,2007(4).
[5]徐玉莲.高校班级文化面临的现实困难与主要问题的解决[J].学理论,2010(14).
一、班主任在营造隐性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题,需要不断挖掘、研究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片面理解,认为把班级布置得漂亮就可以了。窗明几净的教室固然漂亮,但那只是显性的环境文化建设。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班风等诸多隐性文化建设,才是我们要着力打造的。
如何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树立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一方面要全面料理班级内发生的大小事务,另一方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在思想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班级中,班主任的定位与作用正在悄然改变,应该把班级这个最小的教育单位营造成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家园。因此,需要营造优良的班级隐性文化,更注重观察和引导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心理倾向和情绪反应,将校园文化建设同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抓好班级内软环境建设。如学生制作贴纸画、书法及其他作品装饰教室并设计展示栏,长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文章,根据班级情况要求班委或小组定期编辑和出班报,等等,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我感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自主体会美,比单纯地说教好多了。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隐性文化环境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觉醒和教育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00后”学生,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观念,缺少集体感与参与感。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将班级精神文化这个隐性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一)采用制度和措施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有或无,更体现在其起到的作用。在班级建设中,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和监督各项班级制度,并逐步修改。包括《班级公约》、《班干部分工及职责》、《劳动分工及职责表》等。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日常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觉遵守和监督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在学生的意识深处牢固树立起班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在的教育是个性张扬的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与爱好,发挥自主管理的内驱动力,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结合班级特点,以班主任为主导、班干部为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格局。形成知道哪些事应做,哪些事不要做的正风正气。
(二)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
班主任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不断挖掘班集体文化的典型和榜样,不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教育活动,不论校内表现还是校外表现,凡是符合班级文化特征、积极向上符合班级实际,并且可以促进班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或生活典型事迹都应该推广,这是班主任营造良好班级隐性文化的有效办法。同时班主任不能以成绩论英雄,学习成绩在小学阶段固然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但绝不能成为评判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在树立典型、好榜样方面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这些班内宣传平台。抓好班内优秀典型,对学生有最直接的现实感召力。
(三)传承经典文化,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更是历史的明镜,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将传统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并加以发展,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加强学生紧迫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是在班级营造积极向上、拼搏努力学习氛围的必要文化基础。结合当前实际将优良传统文化寓教于乐之中,可提高学生的接受度。班主任一定要明确不同阶段学生要传承的经典文化的内容及传承方向。
班级文化建设是为了让学生在优良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在积极向上氛围中培养学习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荣辱观,其核心仍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打造好班级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