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超声检测;妇产科;应用发展

1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途径的发展

超声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是从20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超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超声技术刚发展起来的时期,不仅在中国,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科技型国家都投来注视的目光。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主要应用在化工、食品、生物、医学方面。近几年,在医学上的应用尤其是妇产科的应用得到了重大突破,也给妇产科的检查方式开拓了新的领域。女性的内生殖器多数是软组织器官,内部软组织器官在医学检查X线下无法显示影像,此时超声检查技术作为妇产科临床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为妇产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支持。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这项技术也担负着协助诊疗的重要作用。超声检查技术是妇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的重要理论依据,例如在产科方面,产科胎儿畸形的筛查以及胎儿发育都是重要阶段,超声检查技术在这一阶段也为医师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1]。我国提倡“优生优育”,超声检查则在其中起到了检测作用。另外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其他各方面检查都提供了重要支持:阴道相关疾病、宫腔相关疾病、腹腔相关疾病等等。它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妇产科检查和诊断的综合发展,因此合理正确应用超声将是临床以及妇产科的全新课题。

2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最新进展

超声检查技术近几年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自身技术方面,近几年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超声探头的进步以及晶片制作工艺的改善。相比于之前,超声探头逐渐缩小,更为轻巧灵活。由此,其在妇产科超声检查中,其方式也有进步,以前妇产科应用的是单纯腹壁超声检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多种检查途径,其适应了妇产科各种检查手段,自身不断修订翻新。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检查中具有实时、价廉、无创伤、可重复等巨大优势,技术也不断提升,在分辨率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不断创新推出新颖的检查方式,为医师及临床诊断提供精确、合理、科学的影像信息。妇科应用超声诊断有其特殊性,诊断的正确性对诊断结果有较大影响,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专业医生的临床知识以及对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只要有超强的专业水平以及广阔的医疗知识,才能在诊断上做到精、准。

2.1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应用

介入性超声技术即interventionalultrasound。是现代超声在医学应该上超声技术的一个分支,在1983年哥本哈根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其检查原理是通过超声显像进行引导,将穿刺针、导管、药物或操作器械等正确放置到需要检查的病患患处[2]。是妇产科中主要针对囊腔、体腔或经特定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技术。在1988年相关文献报道中提到:介入超声技术正式在妇产科应用。从此项技术正式应用于妇产科之后,被各国医疗机构关注引进,并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使原本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治愈的疾病,在此技术的协助下得到保守治疗,免除患者的治疗痛苦。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影像学诊断方面的缺陷,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和正确性,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患者就诊时间,使得在相同时间内科室可以接纳更多的患者。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也带动了科室及医院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彩色血流显示技术也被引入,如此可在诊断治疗中有效避开大血管,让介入性治疗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另外也在检查中使取材的代表性更强。相信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仪器不断被推出,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在妇产科将会更广泛的被应用,也能更快进步。

2.2三维超声技术在妇产临床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技术(three-dimensionalultrasono-graphy)是医学影像学中一门新技术。其最早开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究其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包括A超、M超、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3]。近年随着计算机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日益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中,特别是妇产科临床检查中,三维超声检查最新最新推出了三维新技术,将普通二维超声诊断仪的呈现途径由二维提升为三维,其表面重建成像对于不同灰阶进行分割,能够精确反映相关组织的结构轮廓。在临床中适用于膀胱、胆囊等部位,在妇产科中应用于子宫、胎儿等含液性的空腔结构,另外也可广泛应用于被液体环绕的组织和器官。因此,三维超声技术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产科对子宫胎儿的发育阶段检测和监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维超声技术是介入性超声技术在引用和应用于妇产科检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2.3超声造影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检查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技术又称为声学造影技术,该技术在妇产科检查中有很高的价值,其主要是利用造影剂通过增强后散射回声的方法,来提高超声技术妇产科临床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4]。在设备仪器改进的基础上,新的造影剂技术的更新,使造影技术更上一层楼。现有的造影技术已经能够显著增强心肌、肝、肾、血管等器官的影像效果以及血液流动产生的多普勒信号,能够清晰显示正常的组织器官与产生病变的组织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这一新的技术使超声诊断技术步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造影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中除了比较常规的造影波成像以外,还包括其他多种造影技术其主要成像方式包括:间歇式、反脉冲谐式、低机械指数式、能量对比式、造影剂爆破式等等。其在妇产科检查中常用两种成像方法:①造影剂爆破法:当局限于第一代造影剂使,一般用爆破微泡的方法,观察造影剂分布在血管器官和组织中的动态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丰富的谐波信息;在观察心肌血液灌注的图像是,一般通过心电波触发的方式来爆破,然后对比相关的谐波来达到成像的目的;在观察肝脏等器官时,一般用手动的方式触发,来获取造影剂灌注肿瘤是的实时图像。②低机械指数法:当发射超声的时候,如果机械指数MI低于0.15,称之为低机械指数。采用这种低能量的超声波造影的技术被称为低机械指数造影。在这种技术中,主要使用第二代造影剂。

3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的前景展望

未来超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超声技术也必定存在一片蓬勃的前景,对此应该充满信心。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都会给超声医学带来一片新的明天,这也正说明了综合学科的发展与其相关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技术不管是从图像质量还是检查精度上都会有质的提升。超声检查的图像质量一定会有一个本质的提升[5]。现有的图像处理技术正在朝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度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某一天,新的图像成像技术一定会让超声图像更加真实,直观。近年来超声医学技术在实际临床的诊断和医疗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该文中,就超声中的三维成像技术、介入超声技术、腔内超声技术与声学造影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简单的探讨。而其中的三维成像技术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的检查中。正是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信息存贮的提高才能够使三维技术更加成熟。目前而言,三维技术已经能够成熟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器官的解剖检查当中。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医学治疗领域的进步,超声检查技术一定在将来走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4结语

超声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在妇产科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女性生理健康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疗手段的进步,超声检查技术在未来会有一片新的前景。其中三维超声技术正广泛的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检查中。现如今超声检查的地位只是辅助科室,但是不能够忽略超声技术的重要性,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是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寒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医学,2016(27):58.

[2]肖琴.超声影像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68-3069.

[3]陈剑敏,余桂云,覃碧芳.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6(5):66-67.

[4]陈秀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7):197.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床旁超声 重症医学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28-01

床旁超声被急危重医生称为“看得见的听诊器” [1],正逐步走入重症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在急危重症诊断治疗监测检查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126例行床旁超声应用情况及提供的信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床旁超声检查在危重症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住院患者。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12~85岁,平均47岁。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主动脉夹层7例,肺栓塞8例,心包积液12例,胸腹腔积液118例,内脏损伤61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胎儿监测3例。所选病例均由超声医学科医师行床边超声检查,并在行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机器为mylab70xvg彩色多普勒,由我院超声医学科医师完成,病人按检查要求采取不同。

2 结果

本组126例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115例次,占91.27%,其中纠正了13例临床经验判断错误,占10.32%,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漏诊误诊8例,占6.35%。本组126例,并在行超声检查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漏诊2例次,原因为气胸量极少;诊断胸腹腔积液(血)118例次,漏诊3例次,均为少量血胸,误诊3例,2例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误诊为疝气。

3 讨论

急危重医师一直在寻求一种快速的、有效的床旁检查手段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处理。而随着床旁超声诊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能满足全身大部分脏器评估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美国急诊医师于2011年发表专门指南,正式将急诊超声检查列为急诊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见其重要性【2】。其临床应用价值有:1、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应用范围广,诊断符合率高,尤其在急性疾病和创伤救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组126例心血管及腹部急危重患者均及时行超声检查,超声和临床诊断符合115例,符合率91.27%。2、急诊床旁检查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减少患者搬动,并可与临时检查、复苏、或其他诊疗措施同时进行,不耽误抢救过程,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能及时诊断和干预对决定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组7例主动脉夹层均以胸痛收治,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显示增宽的主动脉腔内有撕裂内膜随心动周期而搏动,确定撕裂部位、范围、识别内膜口内有无血栓,7例均及时手术,抢救成功。3、中心静脉穿刺在超声引导下会更容易更安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与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很大区别,主要是针对创伤的重点检查(FAST),重点判断有无胸腹腔出血、有无心脏填塞,FAST检查至少4个切面,1、右上腹:重点是胸膜内范围、膈下间隙、肝肾隐窝以及肾脏下方。2:左上腹:即胸膜区、膈下间隙区、脾肾区以及肾脏下端区。3:肋下或剑突下,显示心包。4:持股上切面,显示膀胱后或子宫后液体【3】。尽管床旁超声检查有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1、图像质量易受环境、仪器及患者配合干扰等因素影响。2、床旁超声检查范围广,患者病情复杂,操作者技术经验也会影响检查结果,本组误诊2例,1例将血管壁间血肿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将脓肿误诊为疝气。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根据需要及时完善X线及CT检查非常必要,当然超声医师应结合临床病情特点,加强责任心,多切面探查,密切结合临床,减少漏诊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张茂. 急危重医师“看得见的听诊器”――床旁超声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第十二次年会.重庆:2008:6S-03.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超声;浅表淋巴结;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99

Current state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GAO Bo.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 Ultrasound has the advantages in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s that can not be replaced by other inspections. With continuous mature and perfection of clinical medical technology, more innovative and high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method were learned in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ltrasound in superficial lymph nod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Ultrasound; Superficial lymph node; Ultrasonic elastography; Ultrasound contrast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 只有位于表浅部位的淋巴结才可触及。位于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区及皮下组织等处淋巴结最易摸到。大部分病症的临床症状是:浅表淋巴结肿大, 如全身性感染、局部性感染、结核病以及来自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 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对于淋巴结诊断方法而言, 之前最常用的是触诊方式, 不过该方式一般无法对淋巴结的性质、大小、数量、有无钙化及液化等进行估测。自从超声诊断仪应用于浅表淋巴结检查, 上述问题都得以很好的解决。在对浅表淋巴结进展诊断的过程中, 超声波技术存在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 其体现出:高效、方便、低廉、诊断率高、能重复性等优势, 还可以观测淋巴结血流分布情况, 特殊情况下可利用超声技术进行穿刺活检[1-5]。

淋巴结在健康状态下的短径/长径之比

1 超声引导下的浅表淋巴结穿刺

对于良恶性淋巴结来说, 通过二维超声检测发现, 其图像与血流特点都存在重叠现象, 在临床上, 最有效且最常用的诊断手段是淋巴结手术活检, 不过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通常会留下瘢痕, 大部分位置深长、且和血管相邻的位置极难进行手术, 对此, 利用超声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则是评测淋巴结形态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方法也包括:超声辅助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超声辅助自动活检、超声辅助粗针穿刺活检。同时其存在定位精准、易诊断、微创、副作用少、普及率广、能重复性强、超声可实时显示穿刺过程等优点。利用超声技术能够全面规避对相邻组织或血管的磨损, 则属于一个相对安全、定位精准、磨损小的技术[11-13]。现今是淋巴结诊断的常规必要方法。

2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超声探头向人体组织发射超声波信号激励组织, 因应力产生的局部力学变化, 提取压缩前后与组织弹性有关的超声回波信号间的时延参数, 推算出组织的弹性系数, 并用灰阶或伪彩图像反映出来[14]。

在非健康状态下, 组织弹性出现异变, 和健康淋巴结相比, 恶性异变导致组织硬度增加。从2007年弹性成像技术第一次在浅表淋巴结临床检查中得以推广之后, 其重点是比较淋巴结和相邻组织的质地硬度变化, 将其为良恶性淋巴结的临床确诊提供重要的医学信息。在常规条件下, 恶性淋巴结自身的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促使淋巴组织出现持续性增生或者是坏死, 并且内部血管充盈, 以此造成淋巴结硬度增加, 不过对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而言, 是可以对质地软硬度的变化给予精确体现, 能够大大地提高临床诊断率。

颈部浅表淋巴结恶性诊断[1]:弹性分级Ⅲ级或以上, 长短径比值0.655, 边缘型、混合型血管模式。

超声弹性图分级对于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有一定临床意义[2], 但较传统的淋巴结长短径比无优势。

不过通过弹性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机理上来看, 则具有一些不完善之处, 例如各组织间的弹性指数具备交叉性[3]。并且也具备制约性, 需要引起注意:病变淋巴结所在位置越平坦, 均匀施压后弹性效果越满意;周围组织如血管搏动易出现伪彩色;淋巴结大小及深度也有影响, 尤其

3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是指经外周静脉注入造影剂, 利用造影剂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回声特性或声阻抗不同, 增强组织器官或病变的显示, 实时动态观察病变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微血管灌注情况, 进而对病变组织进行鉴别诊断[15-18]。

也可以叫做声学造影(acoustic contrast), 其原理是借助造影药物可以让后散射回声凸显, 针对性地增加超声临床鉴别技术的分辨度、灵活度与特异度的方法。良性淋巴结的增强模式主要为同步增强和离心性增强, 恶性淋巴结主要以向心性增强为主。分析原因:良性淋巴结的血供主要由淋巴门的血管供给, 从淋巴门向周围的皮质分支供血;良性淋巴结内一般少有坏死区, 故淋巴结内的区域一般呈同步或向心性增强。恶性淋巴结由于肿瘤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或肿瘤细胞瘤巢对原有血管的压迫、损坏等, 造成恶性淋巴结附近的血管组成发生异变;加之恶性淋巴结内容易伴有坏死区, 因此恶性淋巴结的供血方式发生改变, 血管可从周边生长而入, 从而形成周边向中心的向心性供血模式。本文通过对良恶性淋巴结造影后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 良性淋巴结造影剂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均短于恶性淋巴结, 曲线下面积大于恶性淋巴结。Poanta等[6]对61例淋巴结的超声造影研究后发现, 良恶性淋巴结的达峰强度和区域红细胞体积明显不同, 不过其峰值时间与曲线下面积在统计学领域中没有任何意义。但是韩峰等[7]强调, 时间-强度曲线的各个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 淋巴结的造影强度变化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密切。上述良恶性淋巴结样本总量偏小, 可能会导致结果的误差, 有待继续积累样本资料来明确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的意义。

通过各组织学类型的非健康淋巴结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的差异, 将其模式划分成四大类, 其分别是:Ⅰ型(均等增加型):全部淋巴结呈现出明显且均等的增加;Ⅱ型(淋巴门非均等增加型):灌注均等, 实质明显增加, 不过对于中央高回声淋巴门而言, 则存在非规则的少或零灌注区;Ⅲ型(实质非均等增加型):明显增加的实质中存在局部性少或零灌注区;Ⅳ型(微弱增加型):全部淋巴结呈现微增加特点, 灌注无规则。Ⅰ、Ⅱ型一般属于良性, 其他属于恶性异变[8]。

通过其他调查[7]发现, 良性淋巴结大部分是离心性增强, 而恶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向心性增强, 并且对于良性异变来说, 一般存在均等增强化, 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以“快进快退”为主;转移性淋巴结多呈不均匀高强化, 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以“快进慢退”为主[9]。当设置超声造影感兴趣区(ROI)于皮质最明显增强区域时, 恶性淋巴结在皮质最明显增强区的上升时间明显短于良性淋巴结, 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5.99 s[10]。

超声造影技术对于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 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良恶性的增强模式不同, 但时间-强度曲线的数据分析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作用还有待继续研究。

总之, 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为浅表淋巴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而超声造影技术、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新兴技术应用为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超声技术不断的发展、完善, 期待将来可以找到鉴别浅表淋巴结性质的更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奇志, 吴卫华, 王雷, 等. 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临床医学, 2016, 23(1):

74-76.

[2] 周文辉. 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疗养医学, 2016, 25(9):938-940.

[3] 陈丽霞.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9):62-63.

[4] 丁伟英, 姚兰辉. 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医学综述, 2014, 20(14):2607-2609.

[5] 张菊梅, 孙德胜, 唐诚, 等. 超声弹性成像定位、超声造影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山东医药, 2014(21):94-96.

[6] Poanta L, Serban O, Pascu I, et al. The place of CEUS in distinguish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cervical lymph nodes: aprospective study. Med Ultrason, 2014, 16(1):7-14.

[7] 韩峰, 邹如海, 林僖, 等.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3):234-237.

[8] 朱玲, 杜联芳, 伍瑛, 等.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初步探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12):816-819.

[9] 冀鸿涛, 朱强, 荣雪余, 等. 超声造影在头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 8(7):1549-1557.

[10] 李江萍, 冀鸿涛, 朱强, 等. 头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2):184-188.

[11] 房立柱, 董宝玮, 梁萍, 等.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9):613-615.

[12] 刘丹, 曹兵生. 超声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综述, 2011, 17(1):125-127.

[13] 孟亚新.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 9(1):61-62.

[14] 宋宏萍, 周晓东.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 9(8):9-12.

[15] 洪玉蓉, 刘学明, 张闻, 等.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11):849-852.

[16] 刘青, 于, 苏海砾, 等.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 18(2):142-145.

[17] 洪玉蓉, 刘学明, 张闻, 等.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7, 23(3):212-214.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四维超声;二维超声;子宫内膜癌;诊断;临床价值

近几年超声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临床妇产科疾病的诊治中应用十分广泛。子宫内膜癌为妇产科常见恶性肿瘤,但是由于子宫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因此早期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传统二维超声技术在对子宫占位病变进行诊断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近期文献报道[1],四维超声检查在子宫占位病变的早期筛查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四维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采取二维超声四维超声进行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子宫内膜癌患者,抽取其中的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35~67岁,平均(48.9±13.2)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手术及病理随访得到确诊,不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急性炎症等手术适应症。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患者分别采取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病理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

1.2.2检查方法 所需仪器为ALOKA3500和ALOKA a7超声诊断仪,容积探头,频率在4~8MHz之间,4C-A探头,频率在2~5MHz,在扫描前患者应对膀胱进行适度充盈,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经阴道进行检查,而后对其展开二维超声检查,拟诊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结合临床资料作出综合诊断和临床分期,而后同样方法展开四维超声检查 ,观察指标包括: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临床分期准确率,对四维超声影像特征进行搜集。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

2结果

2.1检出率和临床分期准确性比较 经统计发现,四维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为82.14%,二维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为58.93%四维超声检出率较二维超声检查高(P

2.2四维超声影像特征 检查中发现,四维超声横切面可发现增厚的内膜团块向肌层浸润,基底线的边界模糊,周围可观察到丰富的血供;病变纵切面可观察到与横切面相同的征象;病变冠状切面周围可观察到相对丰富的短棒状血流信号,可观察到血管间吻合支,并且供血血管走形不规则,管壁粗糙,多为静脉或动静脉吻合支;四维超声下子宫内膜的影像形状表现为直观立体,边界清晰的特征,在子宫内膜癌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

临床上子宫内膜癌属于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多依赖于阴道超声检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特别是多普勒技术的问世,使得超声在临床妇科疾病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十分广泛,临床研究证实,超声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无放射性、对患者无损害等诸多优势[2,3]。近几年四维超声在二维和三维超声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作为一种全新的检查技术,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优势更加明显[4]。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四维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采取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检查进行术前诊断,通过与病理结果对比发现,四维超声检查术前检出率较二维超声检查发生显著升高,且术前分期准确性较二维超声检查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证实了四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中优势明显,准确性高于二维超声检查。

相对于二维超声检查,四维超声可以使子宫内膜癌疾病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误诊率。四维超声可以对子宫肌层浸润程度进行清晰的显示,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判断会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6]。相对于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而言,四维超声检查的分辨率更高,可以将患者子宫内膜呈地图样进行改变,进而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子宫内膜血管血供情况进行清楚的观察,经360°旋转操作可对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这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三维超声检查,四维超声检查增加了时间维度,从而可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发展时间变化进行分析诊断[7]。尽管思维超声检查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但是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四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分期中具有显著地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四维超声检查在妇科疾病特别是子宫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存在显著地优势,其操作简单、分辨率高、不会产生放射性损害、医疗费用较低,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分期中较二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对其给予重视,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郑秀兰,王玲玲,等.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03):433-434.

[2]吴志芳,杨薇薇,张红.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3,11(1):26-27.

[3]刘兰杰,马丽丽.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探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2,34(06):414-416.

[4]王彩云,孙新明,金轶.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15(03):776-778.

[5]孙卓贵,姜海娜,曹玉兰,等.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0,15(04):642-644.

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080-03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nic Elasticity Imaging on Diagnosis of Thyroid Micro Carcinoma/JIANG Hua,REN Jiang,GAO Tao.//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35):80-8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ic elasticity imaging on 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Method:52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needle biopsy of thyroid micro carcinoma and receive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the diagnosis result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 on diagnosis of thyroid micro carcinoma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thyroid micro carcinoma on 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Result:Pathology experiment proved that there were 69 lesions in 52 patients,conventional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confirmed there were 50 lesions in 40 patients,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 proved there were 64 lesions in 50 patients,the results of elasticity imaging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but the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ultrasound,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 Thyroid micro carcinoma;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Panzhihua 617068,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5.038

近年来由于超声的无创性、无辐射检查而备受临床及患者青睐,并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的辅助诊断与治疗中[1]。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超声应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甲状腺、前列腺等腺体疾病的诊断,目前已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但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应用尚缺乏临床大量报道[2-3]。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69处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18~47岁,平均(34.7±5.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1.0)个月,其中甲状腺状癌43例(58处),滤泡癌4例(6处),髓样癌3例(3处),腺瘤2例(2处),所有患者对本组试验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病理活检证实甲状腺微小癌,超声下甲状腺实性结节的直径均低于1.0 cm。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穿刺病理活检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笔者所在医院HITACHI Avius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试验,选取线阵浅表探头,探头频率设置7.5~11 MHz,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枕微抬充分暴露颈部,首先采用灰阶超声扫描甲状腺双侧腺体、峡部的横向与纵向,观察结节形态、边界、回声、钙化灶等,观察双侧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肿大等;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内部血流分布信号;切换弹性模式进行成像,定位病灶后固定探头位置并手持探头轻度压迫甲状腺,观察仪器压力指示为2~4,动作频率在1~2次/s时稳定压迫力度,同时对整个结节进行ROI覆盖,重复根据压力指示条压迫甲状腺获取稳定的动弹超声图。弹性超声影像结果采用彩色编码的形式表示,进行甲状腺结节性质鉴别与诊断。

1.3 观察指标

根据结节在弹性图中所显示的颜色差异进行评分,0分:结节表现为红蓝绿三色相间;1分:结节与周围组织均呈单一绿色;2分:结节以绿色为主,且分布较均匀;3分:结节呈杂乱的蓝绿相间的马赛克状,或结节以蓝色为主;4分:结节超过90%显示为蓝色。其中,以0~2级为判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标准,以3~4级为判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影像及弹性超声影像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结果比较

病理试验证实52例患者共69处病灶,超声弹性成像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甲状腺微小癌弹性超声分级结果

根据评价标准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弹性超声进行分级评价,其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甲状腺癌基本一致,只不过甲状腺微小癌病灶较小,这也导致了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检出率低,往往难以发现[5]。一般临床通过触诊可触及微小的质硬结节,无压痛且活动度较差,甲状腺微小癌可发生于甲状腺腺体中的任何部位,常规触诊若不仔细检查常难以检出[6-8]。超声检查是临床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手段,具有无痛、无创、无医源性损伤的应用特点,并且由于甲状腺为近体表腺体,超声检查可对甲状腺疾病做出准确诊断[9-11]。

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不同组织或不同病变程度的器官弹性系数的差异性进行对比观察,临床目前已证实对于癌变组织弹性发生变化要早于其解剖学结构的变化进程,而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探头对检测区施加一定的压力,根据压迫区域的物理弹性力学以及生物力学规律产生的弹性响应,采集弹性形变前后的射频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进行彩色编码,通过颜色的变化观察检测区结节弹性的变化与分布,进而为疾病的诊断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12-13]。本组试验结果显示弹性超声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较高,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并且弹性超声分级评分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微小癌其弹性评分存在差异性。造成常规超声误诊、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微小癌病灶较小,并且一般为早期甲状腺癌,超声影像可能不典型,但临床研究证实恶性肿瘤的早期病理变化即可表现为组织弹性的差异,因而弹性超声通过对比甲状腺微小癌病灶与周围健康组织弹性分级,获取组织单行信息进行半定量准确诊断,提高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性,提高其超声检出率[14]。而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弹性评分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组织弹性变化存在差异性,进而导致弹性评分存在差异性,这一检查手段同样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病理类型鉴别诊断[15]。

综上所述,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性较高,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检出率,并且无创性检查安全性高,利于多次重复检查,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玲,赵利辉,张晟,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1):88-90.

[2]吴道明,吴松松,李建卫.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40-41.

[3]蔡素娜,胡智慧,邹青.甲状腺癌的彩超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119.

[4]管一帆,魏华.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8,28(3):272-274.

[5]叶晶晶,林云侨,黄晓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78-79.

[6]周瑞莉,王满立,王煜,等.二维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5):409-412.

[7]乔凌云,孙少军.甲状腺微小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彩超弹性成像及应变率值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9):1648-1650.

[8]熊思,潘永寿.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57-58.

[9]詹维伟.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进展[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6):167-178,1170-1179.

[10]段世玲,刘学梅,高洁.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与漏误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2(4):540-541.

[11]陈越峰,丛淑珍,刘娟娟,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5):557-559.

[12]唐敏,刘孟洋,王嘉鑫.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3,32(3):181-182.

[13]蔡迪明,,彭玉兰,等.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华西医学,2011,26(1):62.

[14]刘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