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精品课程 建设 措施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并在全国高职院校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建设,建立课程网站,创建现代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得到全面的建设和长足发展。

1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背景及现状

1.1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现在大多数初高中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生家庭也已有计算机,许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但也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这样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1.2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拓宽各模块深度和广度,及时补充新的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教学的时数在压缩,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各模块的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1.3 教学面临外部形式发展和内部学生需求提高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入学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原来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另一方面,IT发展越来越快,课程现在讲授的内容显然难以满足学生将来的要求。

2 全面推进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2.1 能够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全面推进教师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教学名牌,促进计算机教研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造就一支拥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老中青相结合、能够保持长期稳定性的教师梯队,造就名师队伍。

2.2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保证

这样的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将最终有利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3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发展竞争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地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建设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科学、规范有效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形成。

3 精品课程建设中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3.1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

教学队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应积极采取措施,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要求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2 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内容要先进,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必须能够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中提取其核心精华,要保证课程本身的“适应性”、“体现新技术”和“新的应用”。(2)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在教学方法上,摒弃灌输式,实行启发式学习。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组织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4)大力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网络进行精品课程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课程素材、习题、实验指导、题库等要上传网络并向社会开放,形成精品课程网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3 编写和制作系列化、立体化优秀教材

应围绕课程目标,做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基础课程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课教材、实践课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3.4 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是以网络学习为主、传统教学为辅,协助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学工作:比如,将讲义及有关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自由上机时间内登录课程网站浏览并进行课后练习。其次,为学生构筑一个网络学习环境,既可以个别化学习(通过学习课件自学和复习,结合教材完成上机操作、提问、搜索学习资料)等,也可以协作式学习(与同学相互讨论、作业互评等)。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3.5 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课程考试系统

课程考试应采用网上在线考试,在课程网站开通的同时,还要自主开发网上通用考试系统,实现自动组卷、审卷与发卷、答题与交卷、试卷评阅和成绩管理与统计分析,且对个人课后练习将提供全面支持。学生通过网上练习系统和考试模拟系统,可以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自我考核和评价,还避免了人工评分时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评分的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l]吴华洋.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及考试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1):65—66.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90-04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的基本建设内容。教育部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西安外事学院“机械制图”课程经过多年建设,于2012年4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12月经专家评选后,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总结本课程多年来的建设与改革工作,主要经验与体会如下。

一、创新课程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生产实践中充当着机械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在工程界起着表达、交流设计思想的语言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门学科也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也应该有一个巨大的变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院校工程图学的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基于“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绘制和阅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机械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绘制、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近五年来,课程组积极进行本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根据应用型工科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等三门专业基础课,建设出新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及其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的实践工作。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一直是主要教授尺规绘图技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也成为学习该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之一。因此,在课程知识结构的改革上,我们构建出主要包括制图基础、投影原理、表达方法、专业制图、绘图技术和计算机绘图基础等知识体系(模块)。制定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点,如图1所示,依据知识体系(模块)安排的章节知识内容见表1。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既可保证工科类专业所需的投影理论、制图基础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避免相关内容的交叉与重叠,缩减教学课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学科不断增多,基于教学改革需要,各门课程学时数相应减少,“机械制图”学时已从72学时减少到68学时,后又减少到64学时,但要求的教学内容删减很少,反而会增加适应现代需要的计算机绘图内容。为此,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改革传统“粉笔+黑板”授课方式,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为此,课程组陆续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程教学中,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充分发挥课件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广泛等特点,内容生动,直观逼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组建设出“机械制图模型室”,即配备相关教学模具,建设多锥体、多柱体、基本体、叠加体直观模型库和相关典型零件与装配图挂图库。这些建设既为课程中的空间点、线、面投影等较为抽象问题的讲授提供帮助,又为零件构形等直观教学提供基础。建设的“机械制图直观教学陈列室”,不仅为增强学生对正投影法原理、点线面的投影规律的理解,以及基本体与叠加体、立体表面截交线、相贯线的认识与理解提供有效帮助,而且通过这些资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机械零件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效果。

3.将计算机绘图技术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将三维实体绘图软件的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计算机绘图的表达形式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起工学院CAD微机绘图室。课程组不仅将计算机绘图教学面向全院全面铺开,也为学生计算机绘图上机实践提供条件。

4.积极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课程组增加课程的实验内容,先后开出“轴套类零部件测绘”、“减速器装拆与测绘”、“虎钳的装拆与测绘”等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利用CAD机房建设三维动画库。为了增强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课程组还将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与“机械制图”课程相结合,每学期利用课外时间分别开设AutoCAD、Solidworks等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联系的选修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此外,从2012年至今,在工学院的支持下,我们举办了两届“西安外事学院CAD技能大赛”,学生参赛热情高,参赛人数多,有力地推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5.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化”教学,并对每个项目进行“模块化”处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渐进式”,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加强直观性;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分项目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此外,课程组进行课程“试题库”建设,分别建立出单选、多选、填空、作图等分题库,为试题的规范化、科学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打下基础。这些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及试题规范提供有力的支撑。

6.加强课程网站建设。课程组利用本课程先后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机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出“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材和教学支撑系统,在校园网上建设出本课程网站,列示课程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提供较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目前,完成了本课程的部分章节视频教学录像工作,链接到校园网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三、精品教材建设

精品教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体现。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中,就指出:“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高校教材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工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规划中,我们专门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前述“创新课程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的思想,组织教材编写力量,先后出版质量较高《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出版)两部精品教材(见图2)。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辅教材配套齐全,使用效果较好,在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制图”课程精品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坚持以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宗旨,遵循机械制图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和注重机械制图能力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知识体系,所出版的“机械制图”课精品教材表现出如下特点。

1.重视基础理论。该教材以点、线、面、体的投影理论为基础,经过立体―平面―立体的思维过程,加强投影理论、构形设计、表达方法、绘图能力、制图规范五大基础内容的教学,有利于立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表达创新设计思想的能力。

2.注重实用性。该教材在编写中按照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能够将说明投影基本原理和投影制图的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纳入教学内容。

3.重视手工绘图。教材能以“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需要,考虑在日常设计及科技思想交流时,用手工绘图比较方便,介绍徒手绘图方法,以重视手工绘图能力的培养。

4.培养跟踪现代机械设计绘图学科前沿的意识,介绍计算机绘图原理与应用。该教材介绍现代机械工程设计绘图主流软件,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现状和发展,适度打开科学前沿窗口,激励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专门编写“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章,以国际著名绘图软件AutoCAD使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5.遵循国家标准,科学规范。该书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全部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基于上述特点,该教材既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规划建设教材,被入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出版的“21世纪应用型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由于教材较好地表现出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出版后,即被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推荐参加“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的评选。

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工作。目前,本课程组已初步建成一支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年龄结构适合、学缘结构合理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们提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目标,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目标,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制订具体培养计划,现已取得较好效果。

1.从助课、辅导、批改作业做起,年轻教师初上讲台必须试讲,由老教师检查教案和课件,对新来青年教师安排课程教学辅导工作。

2.实行年轻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撰写讲稿,进行试讲,然后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同时,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师德教育,积极提高年轻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水平。

3.建立听课和评课制度,发挥老教师和系主任的教学监督作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授课质量。

4.安排青年教师参加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课程教学规律,撰写教改研究论文,并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

5.对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专门培养计划。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国内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要求新来的硕士生尽快地攻读在职博士。定期召开课堂教学方法研讨会和教学方法交流会,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措施得当,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较好成效。青年教师不仅正在茁壮成长,而且在校、院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比赛大奖,主持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整合与改革”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五、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特色

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本课程陆续完成有关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其内容及特色如下。

1.详尽地公开我校“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全部资料,包括申报材料(本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ppt格式)、教学资源库、习题与试题库、实践教学大纲(典型零部件测绘)、参考文献、教学与研究、教学效果与成果(校外专家评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教学录像、学生典型CAD作品集、学生获得的相关CAD操作技能证书等,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完全公开。

2.完全公开我校课程建设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图片库、电子挂图、三维动画库、电子模型库、视频库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为教学资源公开、共享、交流做出有益贡献。

3.完全公开我校课程建设出的电子挂图、习题集、模拟试题库等,为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学习提供快速、便利条件。

4.公开展示我校学生CAD三维实体造型的作品、典型的二维CAD零件图及装配图等作品,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发挥有益作用。

5.公开展示我校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证书(AutoCAD机械设计)”以及“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技能证书”,证明本课程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6.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与“机械制图”课程相结合,每学期在课外时间,实验室都开设与该课程的相关课程,如Solidworks、AutoCAD等,与本课程紧密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设计软件的能力。

7.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成立后,自2012年5月开始,先后举办两届西安外事学院CAD技能大赛,参赛学生较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已完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清单如下:(1)申报材料(西安外事学院“‘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申报表”);(2)课程介绍(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内容、特色和亮点);(3)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简表、教师队伍整体情况、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4)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5)教学大纲(“机械制图”教学大纲);(6)授课教案(电子课程教案);(7)多媒体课件(.ppt格式);(8)教学资源库(图片库、电子挂图、三维动画库、电子模型库、视频库);(9)习题与试题库;(10)实践教学大纲(典型零部件测绘);(11)参考文献(参考教材、参考书目、参考文献);(12)教学与研究(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3)教学效果与成果(校外专家评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14)教学录像(二位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15)学生典型CAD作品集;(16)学生获得的相关CAD操作技能证书。

六、课程建设成果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先后取得的建设成果主要如下。

1.先后获得三项校级教学成果奖。①“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09.3);②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12.12);③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12)。

2.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一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完成时间:2009.3―2010.3。

3.2012年4月,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12月,经专家评选,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主编出版课程教材两部:《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出版);参编出版课程辅助教材三部:《UG NX4 CAD精通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AutoCAD2007机械设计实例精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AutoCAD2010实例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5.建设出“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一支,课程组一位教师获“省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表彰,课程组一位教师获得“校教学名师奖”。

6.课程教学较好地完成国际教学交流工作。2012年9月,我校“机械制图与AutoCAD”(4学分)、“机械制图”(3学分)课程,成为西安外事学院与韩国X南理工大学互认学分课程,课程组承担韩国X南理工大学来我校学习的15名韩国交换生的上述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得到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革对培养具有较强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几年来,我们在培养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实践过程中,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一些探索,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不仅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该课程于2012年被评为西安外事学院精品课程,于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出版的精品教材得到全国多所院校使用。本教学团队,将不断努力,继续建设好这一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2]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R].1997.

[3]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R].1988.

[4]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问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R].2001.

[5]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88-90.

[6]张鄂.“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5,(3):148-150.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交互协作学习;CSCL;虚拟实验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融合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及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出交互实用的、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和人文氛围,实现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等新型教学形式,是值得研究的热点课题。因此,精品课程的教学网站建设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扩宽知识面,为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和服务。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也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因此,课程网站设计与创建的成功与否是精品课程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开发特点、形式和规范不尽相同,但在构建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采用何种组织方式组织网站的内容资源,才能有助于用户较为便捷迅速地查找到所需的资源。本文以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站建设应用实践为例,结合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教学理念,对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索。

1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总体设计

1.1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目标与设计步骤

计算机辅助教育课程是结合师范院校特点,将高速发展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实践而开设的一门反映师范教育特色的核心基础课程。我校课程教学团队于1998年开始对该课程展开改革研究,并同时依托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类”部级立项项目(教师司[1998]5号(JS203C)的支持,开展了改革研究与实践。我们力图使该课程能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体现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成为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新要求的特色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本着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的目的,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我们对该网站建设制定了设计步骤,如图1所示。

1.2课程总体框架设计

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也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因此,课程网站设计与创建是关键所在。我们遵循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采取课堂讲授、案例研讨、专题研究、互助学习、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堂讲授、网络自学和专题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我们还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对网站建设的主题进行了定位,将该精品课程设计为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特色及创新点、网络学习、专家指导等模块,如图2所示。

1.3课程内容设计

美国课程专家William Doll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中指出:未来的课程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自组织的课程,它强调开放性、复杂性和变革性[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就应该符合这种发展趋向,因此我们采用内容分析法设计精品课程内容。所谓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通过对信息内容“量”的分析,找出能反映信息内容的一定本质的又易于计算的特征,从而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缺陷,达到对信息“质”的更深刻、更精确的认识[3]。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精品课程进行内容设计时,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吸纳并应用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利用网络优势,建设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后现代课程观为指导,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本课程以计算机辅助教育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为出发点,突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色与优势。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注重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及教学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理论及思维形成过程的感受。采取课堂讲授、案例研讨、专题研究、互助学习、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具有特色的“课堂讲授、网络自学和专题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课程组方式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内容、课程设计,制定出模块化教学课程大纲。尤其对于实验教学,我们构建了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种类型实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即由原来单一的网络实验演示和观看扩展为实验演示与观看―虚拟操作―自由在线讨论小循环的实验。

1.4确定课程网站栏目与板块

根据内容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后,我们确定了课程网站的具体栏目与板块,形成每个栏目的树状列表,以清晰地表达站点结构及各站点之间的链接。在划分课程栏目与板块时,要特别注意:1)尽可能删除与主题无关的栏目;2)尽可能将相关课程最有价值的内容列在栏目上;3)尽可能方便访问者的浏览和查询。比如教学资源栏目,不仅应能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地调整网络课程内容,上载新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典型软件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新颖的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仅应设计实现学生个性化查询、阅读在线网络课堂讲义,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利用Web技术设计实现在线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交互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时空分离教学的重要纽带。交互设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现有的各级精品课程,其在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交互方面,尤其是提供同步在线讨论、支持小组在线协作学习方面较为缺乏。因此,为了更好地呈现和传播精品课程内容,本课程除了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设置相关栏目之外,特别设计了“网络学习”模块强化并完善精品课程的交互协作学习功能,分别设置了在线课程、在线答疑、作业提交、在线考试、虚拟课堂和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等板块。

1.5分栏目策动与主页设计

在开发过程中,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主题定位和初步设计的网站栏目、板块完成分栏目策动书等,对精品课程网站的目录结构和链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设计,以此作为最终实现的具体指导。在主页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1)课程网站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包括结构一致、色彩一致、导航与背景一致等;2)课程网站色彩合理搭配;3)课程网站版面布局合理。总之,要根据学生习惯设计出具有交互性、操作响应高效、方便易用的界面。经过精心设计与开发实现的课程网站主页如图3所示。

2精品课程交互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现

在上述精品课程总体结构框架中,“网络学习”模块是专门为强化和完善课程中交互协作学习功能而设计的,是本课程的创新与特色所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重点引入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理论与技术,指导网络课程模块的交互学习功能开发。CSCL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4]。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背景,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会有一定差异,这不利于学习效果的产生。因此,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时要特别注重交互协作环境的创建,给学生提供各种交互方式,使学生能够对不同观点进行协商讨论,形成对问题的知识建构。同时加强教师的在线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精品课程学习的活动密度,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

2.1交互学习的总体模块

人机交互是精品课程内容呈现和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精品课程网站制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开发精品课程时要正确认识交互规律,设计实现多层面的和谐交互。协作交互学习,是指多个学生面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交互作用,这些活动是深化问题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人际关系技能和高级认知技能获得等目标学习的外部条件[5]。在协作交互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及相互作用。从认知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角度分析,学习同伴间的协作学习显然要胜过个人的努力,而且协作交互学习让学生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特别是每个人经过思考获得的学习心得。这种设计理念也正好符合建构主义主张的协作交互学习会促使学习者产生高度的学习动机,更让学习者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与归属感。

为了实现更好的交互协作学习,我们在本课程的“网络学习”模块中专门开发了网络虚拟教学系统,分别实现了在线课程、在线答疑、作业提交、在线考试、虚拟课堂等功能,实现的系统页面效果如图4所示。

各模块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如下:

1) 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电子学案、视频教程与相关学习资料,并随时根据学生的要求上载最新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需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 在线答疑。本模块提供一个“基于Agent的在线答疑系统”,使学生对在线课程或其他疑惑内容进行提问,并允许学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通过本系统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和交流,共同评判质疑,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评价。

3) 作业提交。学生输入自己的信息后在线提交作业,查看作业评阅情况,并且可以在作业提交截止日期前进行修改。教师及时给出反馈,有利于学生作业成果的进一步完善。

4) 在线考试。学生输入自己的信息后,可以进行随机试卷抽取,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提交试卷与成绩查询。通过在线考试与测试成绩反馈,学生对自己的阶段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5) 虚拟课堂。本模块采用3D虚拟建模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开发了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学习与实验环境。我们在虚拟课堂中设置了在线讨论、邮箱、论坛等交互方式,促进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学习时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通过教师、学生及相互间实时与非实时的深入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达到进行有效学习的目的。虚拟实验交互模块不仅满足了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主控制和操作实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在线交流讨论、教师实时指导反馈,为精品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提出了有效途径。

以下重点介绍虚拟课堂中实现交互协作功能的虚拟实验教学模型。

2.2虚拟实验的交互设计

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实验环境的真实性与交互协作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保证通过网络学习,学生也能像在普通实验室操作实验一样,取得好的实验效果,一直是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的难点。我们在研究CSCL和人机交互相关理论及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交互学习的特点、交互学习的内在规律和实现协作知识建构的交互机制等,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对实验环境进行了仿真,对虚拟实验的构建和交互协作功能进行了创新性尝试。所构建的虚拟实验功能模型如图5所示。

该虚拟实验主要分成3个模块:1)虚拟实验环境模块:包含虚拟实验场景、虚拟实验设备、虚拟角色等;2)虚拟实验辅助支持模块:包括实验目标、原理、步骤、演示、应用等具有较强指导性的教学信息,对学生实验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是实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隐互资源;3)人际交互支持模块: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人人交互的途径,交互对象包括远程的教师或学生,交互方式可以是实时的在线聊天,也可以是非实时的论坛、E-mail等。

在虚拟实验3大模块实现的基础上,将虚拟实验的信息交互分为两部分,即学生与虚拟实验间的信息交互和学生与虚拟实验辅助系统间的信息交互,这两种交互过程是交叉并行的。具体的虚拟实验交互协作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

针对上述功能和交互操作流程,我们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对设备的功能和实验现象进行模拟。该系统支持学生自主控制与操作虚拟实验、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统计实验数据、在线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3评价与完善

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初步完成后,还有一个长期运行、评价的过程,要对其课程教学资源、信息覆盖范围、网站受访率、导航有效性、课程网站稳定性及实用性等进行评价[6],并在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具体从内容评价、效用评价、技术性评价、发展性评价4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改进,如表1所示。

上述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精品课程使用的有效程度。今后将不断根据群体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改善,增强课程资源的特色性,并根据学生的受访规律不断调整课程网站的设计布局与导航,建立一个智能化与个性化一体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4结语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是决定精品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我们所承担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总结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过程与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精品课程网站构建模型。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精品课程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协作学习功能,通过认真研究人机交互、CSCL等相关理论及技术,我们精心设计了具有交互协作学习功能的网络学习课堂。另外,我们设计的虚拟实验的构建模型和交互操作流程,对实验环境进行了仿真,对实验设备的功能和实验现象进行了模拟,弥补了传统精品课程在实验教学上的缺陷,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及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应用前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用模式。

目前,该网站已经投入运行近3年,契合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资源利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在课程网站范围已辐射到全国,反映效果良好。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内容,扩大网站覆盖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提供信息资源的完整性,缩短信息资源的更新周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注:贵州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辅助教育”项目支持;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研[2010]10号)。

参考文献:

[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10)[EB/OL]. [2010-05-10]. /xpe/portal/20a4bb00-1188-1000- 8b6c-ac9dee625938.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工程;C语言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89-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201201256)

作者简介:高巍巍(1976-),女,硕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教学管理。

0引言

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了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评审体系,该体系面向高职、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等多个层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教学学科。精品课程建设评审体系要求各教育机构结合自身特点,规划符合自己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方案[1]。《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基础课程,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系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将其打造成为学院精品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1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学好程序设计和编程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院系为了响应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规划和倡导质量工程的新教学理念,组织教师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并根据目前最新的人才需求,对《C语言程序设计》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

以往的C语言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①教学内容复杂、难以理解,无法兼顾基础各不相同的学生;②知识体系庞大,授课学时不足;③教材建设和教师知识结构很难适应C语言的最新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所在系(以下简称我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了解到的用人需求为依据,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一套涵盖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该体系与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和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的总体要求相对应。

根据精品课程评审体系的要求,我系首先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不再采用照本宣科、直上直下的传统教学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教学方式:

第一步是基础知识普及,把C语言中的所有概念按照编程思想涉及范围集中进行讲授。这部分内容大概占总学时的六分之一,目的是在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之前,消除因为教育背景和知识面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教师要根据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用人需求,详细介绍日后程序设计和编程开发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C语言、喜欢C语言。所以课后习题和上机实验环节的内容要丰富而有趣,教师也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步是进阶学习阶段,这里采用项目式教学手段,用一个或多个贯穿C语言程序设计和开发整个流程的项目为主线,讲授编程思想相关的教学内容。这里要强调的是思想的形成,比如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和网络编程思想等,这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编程习惯和计算机思维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部分的学习是对学生编程技能的提高过程,所以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讲授包括软件健壮性、系统测试以及程序优化等相关软件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占总学时的二分之一。这个步骤中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把所有教学内容都融会贯通,教师要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

第三步是课程设计阶段,将学生按照知识掌握情况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软件系统。课程设计的内容要包括前两部分的知识点和重要编程技术,并要能体现系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目的在于为以后的程序设计相关课程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应全部由学生完成,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协商包括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版本控制等软件设计的各个环节。最后提交的除了具有可运行程序之外,还需要有完整的软件开发文档,这些程序和文档要在最后的课程设计评审中供所有教师和学生评价,最后打出分数,计入最终的课程评分中。《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课程体系“三步走”示意图如图1所示。

2精品课程建设实例

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定义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和方法将在网上公开和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共建。精品课程资源作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内容。

我们认为,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要符合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革,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要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但要有知识的教育,更要体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还要研究如何建设和利用网络支撑环境,促进课程建设,利于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

2010年颁布的精品课程评审体系分为5大体系指标,若干分支指标,其中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内容设计是最重要的指标[2]。精品课程评审体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

2.1教师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流的管理模式等,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目前我系《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组有教师5名,包括3名讲师、2名副教授。教学组5人均为硕士以上学位,年龄结构也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备知识结构快速更新的特点。任课的教师都具有国内知名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背景,并都有兼顾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人才素质。在总结以往经验和不断探索中,我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集体备课。主要采取群策群力、以老带新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学术调研和讨论的活动。教师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在介绍自己教学经验的同时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解决。这种传帮带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年轻教师适应岗位。

(2)教学研究。鼓励教学研究,年轻教师可以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自己探索和总结研究方向,把研究成果作为补充教学内容的主体。并组织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

(3)良性竞争。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大赛,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4)督导观摩。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地适应岗位,学院安排了由老教师组成督导观摩小组,以听课和公开课的形式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5)考察进修。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相关学术会议,进行卓有成效的学术和教学交流活动。通过教学交流,我系在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教学经验之后,引入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教材编写。为了让教材的内容符合我系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组织教师编写相关的授课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2.2课程教学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基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社会人才需求等多个因素之后制定的。教学内容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战代练,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和思想,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任务驱动教学。教学的目标明确,根据学时要求将课程分为48讲,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一个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2)应用性教学。为了贯彻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要做到少概念和公式,多思想和技巧,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3)情境教学。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可以通过创设任务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时,在问题深化部分,为了讲解二维数组的应用,我们创设情景,举例如下:做一回黄蓉,帮靖哥哥填九宫图。为逃避裘千仞的追杀,靖哥哥背着黄蓉逃进瑛姑的住所,瑛姑出了一道难题,要求靖哥哥将1~9这9个数字填入九宫图中,使得横向、纵向、斜向的数字之和均为15。通过这样的问题描述,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活跃有序,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4)边学边练。教学组编写了同步训练指南,根据每个教学章节安排练习内容,分为基础训练和能力提高两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同步训练的内容都是根据实际的程序设计内容和部分计算机二级题目制定,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有一个好的复习和能力提高过程。

(5)实践教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实践教学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实践教学包括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上机实验根据我系教师参于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题解及实验教程》进行,共分为12个实验,每个实验分为:实验目的、重点内容提要、实验示例和实验内容4个环节。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填写分析结果;实验后,填写运行结果。避免学生上机盲目性;课程设计则是安排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种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互相学习和讨论,让落后的学生尽快赶上来。这样不仅培养了编程能力,对于团队精神和软件开发思维的形成也有很大帮助。

3结语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关键问题探究是建设好精品课的灵魂,有了思路,在实践中就有了一个方向,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才能取得一个好的效果。随着我国新教育改革的展开,会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建设思想出现,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好好学习和总结,真正把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刘东升.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精品课程

“英语”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通用性和支撑作用,使其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无疑是对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应以现代英语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大专层次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教材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手段为平台,以英语教学改革为重点的整体课程建设。其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最终目的,建设校、省、国家三级英语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进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是践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推动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对本校的英语教学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其他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具有示范、借鉴和共享功能。

二、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教学研究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现精品课程教学有效衔接的基础。为此,应组建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教学理念先进,方法多样,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英语理解和转化能力。例如,教计算机英语的教师自然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还要不断更新电脑英语词汇;在物流专业任教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对物流领域的新动向有所把握,还要掌握大量物流专业的英语词汇,熟悉相关物流业务常识,否则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并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基于高职类专业为主的现状,树立高职英语教学要为培养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人才服务的思想,并使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不能单纯囿于课本,应是书本内容的提炼,应针对大专生的英语水平确定难易程度,并注重基本点、重难点和方法以及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同时添加与该专业有关的最新的、实用性的专业内容。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设。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别是要注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教材建设。经过试用、对比,选用适合本校学生英语水平,能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国家规划英语教材。教材的选材要新颖、题材要多样、内容要丰富、趣味性强,且练习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同时还应计划编写专业类的英语教材,增加英语的实用性。

5.实践教学建设。据统计,学生的英文信息60%以上来源于第二课堂。因此,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超越课堂,跳出课本,大量地浏览和涉猎更宽泛的知识领域。同时,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英语单词竞赛、经典影片欣赏、调频英文广播、英文短剧表演等,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能使学生们开阔视野,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三、关于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点认识

1.教学模式难突破,公共课的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教学模式难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共类课程没有职业倾向性,很难找到该课程“工学结合”的切入点。高职教育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而让教师头疼的就是如何找到这类课程职业教育的特色。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具备职业教育的特色,而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却又在逐年重视高职的特色与创新,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

2.要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任课教师额定工作量以外的工作,教师要在课余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要在经费、条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同时在诸如职称晋升、精品课程的地位、教师的待遇等方面制定出积极政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要注意对教师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多数教师特别是部分老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对于网页制作、资料上传等更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因此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