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39-0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创造习惯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目标亦在于此。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的不断引导和对学生的长期训练。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抒发自己的一些意见。

1 小学高段数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到达小学学习的高段时,其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再加上低段和中段的学习积累,都会得到比较大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一些对思维的训练来提高自身思维的能力,使具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变。由于小学数学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在小学的各基础学科中,是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最高的一门学科,而逻辑性思维又不是短时间按内能够快速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方面,注意随时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训练[1]。但拥有较好的逻辑思维的学生,往往在给予其一定的引导之后,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而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为了开拓学生思维,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甚至多种,因此思路的开启比方法的运用更加重要。针对上述情况,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任务[2]。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2.1 结合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将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或者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进而解决,上述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运用这种数学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对小数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自己思想形态中的小数形象,比如组成部分、组成结构、小圆点的作用等等,通过对小数的创造练习其创造性思维。当然,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不能一味的夸奖,对于学生脱离了所学知识或者违背价值观的创造,要给予适当的否定与纠正,但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此行为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力度的轻重。

2.2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思维脉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注意与旧知识的衔接、结合,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知识,整理成一个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延伸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作为基础。例如,在学习小学高段数学时,教师可以不只是带领学生学习新课,也可以定期进行复习,在复习的同时,对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条例,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做有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维脉络,不会出现学习知识过多,学生头脑中“一团浆糊”的现象。

2.3 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训

对小学生来说,先发展的就是形象思维,它是所有思维中最基础的一种思维,但在创造性思维形成中却占有不可小视的地位[4]。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形象思维的培训需要发挥表象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理解来学习数学定理定义,并运用创造联想。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对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图纸图片等直观的形象来学习长方形,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找出身边的、生活中的、学习中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眼睛看、手触摸、亲身体验等方式,直接的学习到长方形的形状、特点,并将直观形象转化成抽象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来练习形象思维。

2.4 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训

发散思维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思考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属于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让学生通过更多途径获取新知识,练习发散思维。例如解决一道小学六年级十分经典的奥数题――鸡兔同笼问题:鸡兔35只,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兔?多少鸡?

解:

第一种方法:设兔为c只,则鸡为(35-c)只,兔的脚数为4×个,鸡的脚数为2(35-c)个。

根据等量关系“兔脚数+鸡脚数=94”可列出方程4c+2(35-c)=94

解方程得c=12,35-c=23

第二种方法:可按“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假设全都是鸡,

则有 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所以 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有12只兔,23只鸡。

如题中所示,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一道数学题,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5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作为最具冒险精神的活动之一,是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中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源泉,比如在学习新概念之前,让学生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新概念的理解等。例如在小学高段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习新概念时,当总结出新知识点的特点但并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定义或者定理之前,让学生自己根据总结的特点,拟定出自己理解的新概念,最后教师再给予更正及鼓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于探索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 结语

数学课堂教学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数学教师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海杰.数学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工程科技大学学报,2010(S1):193-195.

[2] 王军.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等医学教育,2000(9):50-51.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家长认知 误区

数学教育是最能培养幼儿逻辑性的,而思维的逻辑性与幼儿的认知有密切关系,逻辑性与幼儿的学习也有密切关系,逻辑能力与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成正相关的。所以,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性是促进智慧发展的关键。现在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很多家长容易走入教育误区。

一、剖析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认知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可以等到上幼儿园让老师教。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且家长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连话都说不清楚,没什么好教的,从而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

误区二:认为会“背”数字、会做算术题就行。

“我们家孩子已经会从1数到100了,我的孩子已经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了。”常可以听见家长们一起聊天时这样说。我们知道,背数字等于背数词,对学习数学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要知道,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当孩子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自然就记住了表示这些数的数词。

误区三:认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提供现代化的“益智玩具”。

很多家长都抱怨说:“我们的小孩,我给他买了什么什么国家推出的新的益智玩具,可是,小孩没玩几次就不玩了,我给他买了许多书,他总是翻翻就不看了。”

家长认为给幼儿的数学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就是给他买相关的玩具、书籍,但效果不是很好。

二、引导家长走出幼儿数学教育的误区

(一)掌握最佳时期尽早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国著名幼儿心理与幼儿教育专家殷红博经研究发现:1岁10个月左右是婴儿掌握初级数概念的关键期;2岁半左右是婴儿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及综合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发展关键期就会造成发展的不足。以后就是花上几倍的力气也难以补偿。若受非学科且杂乱的教育,则会严重影响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出现严重偏差,为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教育发展理论说明:三岁幼儿入园后再接受数学教育已经晚了。

所以应及早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留意物体的个数,或者可以引导幼儿在整理玩具时按类摆放,让幼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数学并喜爱数学。

(二)正确对待幼儿的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由此可见,数学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并不是最主要的,我们是要通过学习数学发展创造性、逻辑性思维,因此引导幼儿观察数的变化,事物的排列顺序,培养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比幼儿能背多少数、能做几道题要重要得多。

(三)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数学学习环境。

幼儿期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幼儿观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对事物的感知是较模糊和局部的,因此可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学具及趣味性较强、色彩鲜明的有关于数学的书籍,此外最主要的还是家长的指导。

如:可以提供各种颜色、形状的积木,可以让孩子找出红色的三角形积木,黄色的圆形积木(归类),可以让孩子以红、黄、绿排一条小河(有序排序)。你和孩子一起搭房子,然后让孩子找出你们搭房子时用了几块方形的积木(数数)。在看书时,可以先提出要求,让幼儿有目的地看书,这样幼儿就不会不知道看什么了。

三、结合家长力量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一)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当然系统的幼儿教育还是必须由幼儿园完成,但由于幼儿园资源有限,虽然很多时候老师有好的点子但在材料的收集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家长就是幼儿园教育背后强而有力的后盾。教师可以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帮助收集资料,或和幼儿一起了解课前所需的知识储备。这样不仅解决了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盲点,而且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都有哪些活动,学习了哪些知识,又是怎样让知识融入活动的。

(二)引导家长融入活动。

在了解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过后,老师可以尝试让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如归类游戏,让家长身上贴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找家等。在参与到活动中时,家长可以从老师那学习到更系统、更适合幼儿的数学教育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 培养 数学思维 数学语言 创造性

思维品质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训练学生口语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出声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之一,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双渠道”途径。众所周知,数学语言是最精炼、最准确、最抽象的语言。在数学问题的口答中,要组织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来表述,既要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的语义,又要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语法,还要正确地反映它们的逻辑结构,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贯性、严密性,也就是思维的逻辑性,十分有效。教材中,许多公式、定义、定理等叙述都是很严密的,是训练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在真正理解知识内在结构,逻辑上的关系后才能熟练背诵。笔者在几何教学中,由易到难,长期坚持了口语分析、口语推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加强学生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的定义、定理中用文字来描述的称之为文字语言,像(a+b)(a-b)=a2-b2这种用数字、字母、运算符号来表示的语言称之为符号语言,用表示三角形,等称之为图形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这三种语言的转换。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现手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他们准确的数学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语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能力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动力。科研成果的创造,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毫无兴趣,他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成果,如著名科学家哈尔顿因为对船感兴趣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轮船。中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以便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去比较、去探索、去学习认识对象的奥秘,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二)开拓知识领域是培养数学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如果一个人具有广搏的知识,那么他就能发现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受到启示,触发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讲得精,练得巧,用得活”,减轻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练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如可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到课外去摄取知识,到知识的海洋去“采珠宝”。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也会更活跃。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应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国发展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智力与能力的总称是智能,其核心是思维。智能的个体差异就表现在思维品质上,……就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问题。”在概念、定义的建立中包含着许多逻辑规则、逻辑结构、逻辑的思维形态,据此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外延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在教学的可能条件下极大地展示表现,创设情景,丰富感知。充分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分类中深刻地揭示内涵,明确质的规定。从而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也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独立性打下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读书和表述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科数学除了反映科学数学的特征外,还反映认知的过程,认知的结构,反映种种非演绎的思维动态。所以,数学教科书充满了思维的内蕴,是绝好的逻辑思维“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是学生思维品质自我修养的基础工程。然而,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恰是十分薄弱的一环。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读“教”的功底。

四、结束语

在全面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教育观与人才观需要由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记忆型”、“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向了培养高素质“创造型”、“智力型”的人才。那么这也就给当前数学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加高、更加严格的要求,最终要求数学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将传统的仅仅注重数学知识的简单传授,逐渐转变到重视数学知识有效传授的同时,必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轨道上来。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琪.初中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第4篇

写作本身有它固有的规律性,不因课程的改革而改变;新课程写作教学的任务,是更准确地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摒弃过时的写作教学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一、关于技工院校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写作是离不开逻辑思维的。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逻辑思维不可缺席,若考虑到考场作文的层面,逻辑思维更不可或缺。考场作文通常包括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基本模式,任何一种模式,审题环节中的分析题意、确立主题,构思环节中的编列提纲、设置结构,行文过程中的围绕主题拓展文意,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际写作中,概念、命题、推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写作需要逻辑思维,而写作不能到逻辑为止。严密的逻辑可以达到“以理服人”的境界,但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境界。写作应该体现“真善美”的价值,而“善”与“美”,是不能简单通过逻辑推导实现的。因此技工院校学生通过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技工写作中的逻辑思维有其特殊性。由于文体不同,思维方式的侧重点也不同。一般而言,说明文较重概念的准确和事理的清晰,记叙文较重时空的顺序和情理的表现,议论文较重命题的稳妥和推理的严密。而在诗歌等文学色彩较浓的文体的写作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则不如形象思维。写作离不开逻辑思维,但写作必须超越逻辑思维。

推理的要求,在议论文写作中比在其他文体中非常明显。议论文中常用的事实论证的方法,是基于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缺乏足够的可靠性。议论文中更多的是经验的可验证性,而非逻辑推导的严密性。

通过写作实践,我们可以有如下基本认识:

第一,在写作中强调的逻辑思维,更多的不是在逻辑学意义上说的,而是在心理学意义上说的。我们应该承认,人物的行动和言语,是有基本的逻辑限制的。

第二,作品内部的一致性,是写作中逻辑思维的重要表现。文章的思路、意义的指向、情感的基调,都有某种一致性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写作都是具有逻辑性的。文章自身必须具有内部的一致性。从文章组织的角度看,文意连贯,上下衔接,也是基本的逻辑要求。文章展开过程中的逻辑性与文章的观点是否经得住检验没有关系,逻辑只能保证推理程序的正确。

第三,考虑到很多具有现代观念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突破逻辑的结果这一事实,具有较高创意的文学作品,不一定非得固守逻辑的程式。像意识流、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的作品,都证明了一点:在创造性写作中,文学意识、观念比形式逻辑更重要。

二、关于技工院校写作教学中的其他思维形式

在技工、中专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对于思维正常的学生而言,灌输逻辑知识其实没有提升写作能力的实际意义。与逻辑思维相比,立象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才更为本质。

(一)立象思维

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在写作中,我们觉得用“立象思维”这个词更为合适。“立象”是在写作中注入形象因素。有时候,冗长的言辞往往还不如一个意象来得简洁、生动而又饱满。意象是观察、联想、灵感和哲思的浓缩,是最精致的思维。立象以尽意,是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象”是经由意识转化成的意象。意象是作者透过语言对世界的诠释,是重要的艺术思维方式。立象思维的首要功用是使作品形象化。

(二)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就是要适当地进行反思性的怀疑。批判思维的主要作用在于养成开放的思考态度,养成质疑求真的精神。其前提是心胸开阔,屏弃偏见,高扬理性,对不同意的观点要保持着同情的理解。自我是批判的首要对象,反省是批判的基础。由自我反省到自我建构,可以促进心智更深刻、更具广度地成长。批判思维最重要的方式是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真理从来不是绝对的,这为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具有辩证思维观念也是必要的。写作中需要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最可能产生创见。

(三)创造性思维

写作通常从模仿开始,而不能在模仿中结束。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落实在写作中。创作不是按照模子制作,创作需要突破规范,在学生通过模仿比较熟练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能,继续模仿就可能阻碍他们前进。写作中的创造性,一是写自己的真体验、真感觉、真想法,二是突破既有写作规范。人们通常注意到后者,忽略了前者。对学生而言,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奢望学生突破什么写作规范,主要应在真实表达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李兴洲.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有效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贡如云.语文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言活动;幼儿教育;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11-01

当前我国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在社会竞争中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其必定会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必要的刺激和教育,能够对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对于幼儿今后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竞争的主力军均有决定性意义。为了更好的论述幼儿阶段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手段与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与全国的各位幼教老师探讨一下在现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一些作用与方法。

一、幼儿阶段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幼儿园阶段,幼儿生理年龄大约处于3至6周岁,由于生理年龄与成长环境尚处于较低阶段,致使幼儿的语言、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均处于开始上升期。且由于孩子生来具有学习的天性,对任何事物均具有一定兴趣,使得这一阶段的幼儿表现出活泼好动,对现实生活的一切事物均充满好奇和幻想。由于幼儿的思维方式受思维定式和习惯性思维影响较小,使得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幼儿会萌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讲有别于现实成人的思考方式,表现出很大的独特性,一定层面上讲可以将其定性为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幼儿对于现实的很多事情均表现出奇特想法,异于常人。教师如加以培养对其日后更好地发展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而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

二、幼儿教学过程中语言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法分析

(一)正视幼儿的语言特点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语言中枢尚未发展完善,其对于很多语言并非全部理解,因此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幼儿会出现一些语言障碍或者词不达意等情况。对于这样情况的出现,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要多鼓励少批评,积极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分析方式来进行语言表达,并及时对于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语言应用得当,思维方式严谨等现实情况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说话、多思考,在教师积极的诱导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幼儿对自身的思维方式也会更有自信,进而坚持下去,为日后步入社会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语言教育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表述自身观点,打破思维定势。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教师要多诱导幼儿进行表述自身的观点,即使部分小班的学生在语言表述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表述不清、方言、词不达意等情况,教师也应该做到不打断对正在阐述自身观点的学生的发言,以更好的保护学生的连贯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想法和观点进行顺境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完整思维方式的形成。在幼教阶段很多教师由于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打断学生的发言,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会对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心理自信起到一定影响。

三、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是社会人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能够让其在现实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教育机构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而幼儿阶段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受教育的黄金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好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教育,其主要手段主要为:正视幼儿语言特点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言教育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表述自身观点,打破思维定势,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使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