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环经济特征

循环经济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环经济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循环经济特征

循环经济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系统特征

根据系统科学观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统一体。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个系统。文章从系统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系统特征进行了探析。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实现系统和谐有序的前提。系统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从外界环境不断地引入负熵流,把自身的熵排入到外界中,从而实现系统的有序,推动系统发展。系统的孤立或封闭只能导致系统的死亡或使系统处于紊乱无序状态。

循环经济是由环境和经济系统构成的开放、动态的系统,正是因为系统的开放,从而使得循环经济系统异常活跃,并能对相关环境做出积极反应。传统经济所形成的则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在传统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是以资源的使用为开端,经过能量的转化,除了被系统吸收的能量之外,其余的能量则被排出系统之外,不再参与物质的循环,整个过程是一次性的。这意味着传统经济的整个经济活动只能朝一个直线向上的平衡方向发展,一旦平衡达到,过程结束了,整个系统也就瓦解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互不相干,输出对输入没有形成反馈。因此,传统经济往往会因为资源的短缺而危及到物质基础,使经济活动难以为继。而循环经济则不同,循环经济系统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补充内部消耗,经过能量的转化,其中一部分能量在系统内部被吸收,还有的能量和物质被损耗,另外一些能量和物质则被反馈到输入过程,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相结合,形成一个物质和能量不断转化的循环回路。因此,循环经济的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是系统走上有序的基本途径。社会经济运行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从本质上要求恢复和重建“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合理规则和运行路线,它以绿色技术为支撑,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环境之间通过建立稳定、健康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通过完整的物流分析,不仅延长了线性经济,而且实现了闭合循环,在“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各个环节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涵义。循环经济系统所表现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应的生态、反馈、抗逆、共建共享,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具有自组织功效、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和取得物质、能量损耗最小而系统内部寻求优化的整体运行模式。

2动态性

复杂性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演化性是产生系统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复杂系统总是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中稳定与平衡是运动的一种趋势,而波动、不平衡、矛盾等才是运动的常态,系统在矛盾运动中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复杂系统运行的有序化取决于系统内部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否形成动态演化态势。动态演化态势的形成和发展与复杂系统运行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复杂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总趋向于进化。随着时间发展,其结构、功能、行为不断变化,总的趋向是通过自适应、自组织作用向更高级的有序化演化,具有自适应和进化能力。循环经济系统同样也要遵循这一系统动态演化规律。

循环经济系统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绿色技术为技术载体,目的是实现人、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循环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随着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向前发展,循环经济也必然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它的发展也会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循环经济本身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绿色技术日臻完善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就是经济活动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循环经济正处在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动态环境中,它与环境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循环经济只有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收新的能量,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增强它的生命力,更好地实现它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关注前沿科学,引进生态技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实现,都需要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依托,不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潮流。

3多层次性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系统的整体性的维持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连续的等级结构,即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主要是指任何复杂系统都可以从纵向上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其中低一级系统就是高一级系统的若干组成部分,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系统层次性是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的层次性突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质的差异,强调高层次向低层次的不可还原性。

循环经济有着不同的等级及层次结构。

首先,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的场所具有层次性。这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明:①企业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也叫基础循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建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系统,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最终排放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经本企业自身的物理化学处理,使之成为再生资源,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②区域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循环,也叫中观循环。这个层次的资源流动既可以在同产业部门间实现,也可以跨产业进行。若干互相关联的企业建立共生的工业园区,甲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乙企业处理利用,乙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丙企业处理利用,从而形成较大的链式循环。区域内企业或行业间建立生态产业群落,上游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用做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化的服务业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③社会层面。即在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之间建立的循环,也称宏观循环。以生产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社会层面上就要建立相关的政策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政府、绿色办公、绿色采购,建立节约型的社会,包括节水、节能等。

其次,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的反馈过程具有多层次性。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相互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步骤的循环过程。其中,在每一次输出进入新的循环成为输入部分时,又会形成新的步骤和层次。如农场为酒厂提供酿酒的原材料——稻谷,稻壳作为酒厂的废弃物输出,又成为生态农药厂发酵提取菌种的原材料,每次的输出对输入都是一个质能的反馈。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就构成循环经济复杂的网络和层次,这也是循环经济多层性的一个显著特征。

4非线性

非线性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没有正比例那样的直线关系,在非线性系统中,凡是非线性都可以找到一条直线和它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交点,这就引起多值性,叠加原理失效,不具有加和性和可分性。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系统其他变量产生不成比例的甚至灾难性的变化,从而导致“蝴蝶效应”。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之一。它是以物质流动为特征的一种生态经济,它与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生产、废物排放这么一个单向线性流动经济不同,它是一种再生的资源、一种流动的资源,是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实现经济生态化转向。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体现在循环经济的构成是多层次的技术、知识、管理的长期积累,显示出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多层次、多目标的开放性和彼此间的耦合特征。循环经济将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的经济系统转变为非线性的经济系统,逐步实现很小的排放性和环境友好性,使市场生产的产品能够持久的使用,并延长使用的寿命。

根据非线性系统的特征,循环经济系统涉及无数的因素(或变量),这些因素(或变量)又构成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在这些因素、关系之间很难区分谁主谁次、谁重谁轻,它们之间的机制不是简单的径直的因果规定,而是复杂的交互作用、双向甚至多向的构建方式。一旦其中的某个要素受到干扰,都会反馈到系统的整体功能上,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不能从循环经济局部的个别目标去判断它的发展方向,也不能仅仅通过子系统的功能来确定它的整体功能。如在循环经济系统中,采用清洁技术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的产生。资源的再利用环节则形成了物质的循环,如果在生产中运用了清洁技术,但产生的废弃物却没有进行再利用,而是直接排出系统外,这样就不能称这次经济活动为循环经济,因为它没有履行其中一个环节的功能,从而无法实现循环经济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时,要把握系统的整体性,从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让每个环节都充分实现各自功能,保证循环经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衔接,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达成系统的目标。

5自组织性

自组织是开放系统在大量子系统合作下出现的宏观的新结构。系统随着时间而变化,经过系统内部和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适应、调节,通过自组织作用,经过不同阶段和不同的过程,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涌现出独特的整体行为与特征,具有自适应、自组织的趋向有序化功能。维纳提出的控制论,阐述了以正反馈和负反馈为基础的“自组织”科学概念。

正反馈是一种破坏原有稳定状态,使系统趋于不稳定状态的反馈。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它的作用是能自动地加剧系统离开原有目标运动,朝着新的状态加速度地变化,其速度是令人难以意料的。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和获取利润。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投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通过把资源持续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上的增长,结果却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负反馈是一个自稳定的环路,它的作用是使系统不断消除干扰和噪声,系统表现为自调节、自适应行为,使系统力图恢复原来稳定状态的反馈。在经济生产中,循环经济自然建构起一种负反馈的自调节机制。当企业生产过剩,导致资源存量下降时,资源的价格上涨,它自主促使节约资源或废弃物的资源化,使得生产能循环往复下去。同样,当废弃物的处置成本过高,它就会开发清洁生产工艺进行无废生产或少废生产。因此,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这也是循环经济最本质的特征。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模型;设计;研究

天然气在开发的过程中,对生态规律加以遵循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并实行情节和节约生产,就是天然气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无以为继的反思,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的一种升华。天然气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循环经济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同样会体现在天然气循环经济上因此,必须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对天然气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中心基础上,将天然气资源开发的特性相结合,对天然气进行全面、系统而又多目标的评估。要实现这些,就要对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模型进行设计,首先我们应该对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设计原则有所了解。

一、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天然气循环经济,是一种对循环经济的实质与内涵都有所体现的天然气经济运行模式。天气然循环经济是一项不仅涉及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且包括社会公平以及生态文明的系统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内在紧密连续、结构完整同时逻辑严谨的有机系统。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对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进行反映,还要对以天然气作为载体的天然气循环经济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和个别规律进行反映,同时还要对天然气发展的经济效果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要求进行考虑。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其次是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再次是简明性与突出性原则以及一般性与特殊性原则。

二、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天然气与其他能源不同,具有特殊的属性和生产形式,所以在对其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各个循环层次上的不同侧重点。

1.企业层次

在对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到企业层面的减量化原则,该原则针对的主要是生产活动输入端,即在对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加以控制,使其能够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达到节约资源与减少污染的效果。但如果仅仅站在天然气开发企业的立场上对减量化原则进行考虑,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物质量的投入进行减少则具有不可行性。天然气在开发的活动中,设备与能耗是其主要投入物资,一般来说,天然气的原料只需要较少的投入,所以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依靠物质投入达到的减量弹性十分有限。对再利用原则来说,对产品的时间强度延长是其一般目的性。但在企业层次上,这种原则的探索性研究意义较小。再循环的原则主要是站在输出端的角度上来看的,它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多地将废物再次转化成资源,对企业清洁生产问题的解决能够较大程度低解决企业层次循环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中可以依靠突出性原则,从清洁生产角度上对企业层次的循环经济指标进行构建。

2.区域层次

天然气及其辅助行业的企业群落,是天然气循环经济在区域层次上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企业群落作为产业共生体,主要通过物质梯级循环、资源综合利用、信息共享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废弃物的东西却能够成为另一些企业的原料或者能源。通过这种产业共生体的生态学物质传导机制,区域天然气循环经济更大程度上是对减量化原则与再利用原则的体现。天然气企业依靠装备的更新与升级,通过提高科技保证资源投入量的减少。再利用原则则主要表现在对区域内企业群落之间包括信息在内的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再利用原则是一种过程性方法,在闭路循环中形成区域内的物质利用。天然气区域发展越多样化、精细化,对天然气循环经济的反映效果就越好。所以,在设计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模式时必须考虑到区域层次。

三、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设计逻辑结构

不管是企业层次所体现的企业清洁生产,还是区域层次上所体现的产业共生,两者的运行都是在市场机制下进行的。它的所属范畴是天然气经济活动的非外部性范畴,对天然气循环经济硬性环境特征进行反映。天然气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范畴除了包括社会层次所体现的社会经济效应外,还包括生态文明效应,这些所反映的是天然气循环经济软环境特征。在对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在生态文明下的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结构基础上进行,其简明的逻辑结构可以参照下表。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其操作原则,按照企业层次、区域层次、社会层次的思路进行设计,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结构。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天然气循环经济评价模式才真正符合天然气循环经济的评价内容,起到其评价体系本该发挥的效用。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特征范文第3篇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同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最终排放量降至最低;既能有效改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状况,又能在减轻资源环境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国内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2.能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问题。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以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通过对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多次利用,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排放;促进废水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减轻资源压力、进一步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缓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3.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一方面,从企业到区域层次,甚至到国家层次,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虽然也作了一些尝试性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更多地停留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和特定产业的生态链接(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上,与发达国家在理念和实施行动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快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大,国外来华投资者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都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构成一种严峻的考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无疑会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使用资源,提高出口产品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亲和力,改善出口产品的环境形象和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实现与国际贸易标准和发展趋势的接轨。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

1.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

2.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经济发展指标;二是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四是绿色管理指标。其中,循环经济特征指标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内其他示范区的重要区别,应该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点。

3.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区域界定和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特征之一是其全方位的渗透特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涉及的领域较多,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既包括生产性的,也包括消费性的;既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社会层面的;因此在空间上是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的,行政区域可以以乡(镇)、区(县),乃至市、省为基本单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区(县)或市域范围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优先考虑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二是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有待生态治理的地区;三是老工业区或者资源面临枯竭的地区。这三类地区既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完全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因此适合在这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三、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对策研究

1.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成立以区域行政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环保、建设、规划、物价、财政、税收等有关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完成《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组织对规划中各项建设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督促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领导小组还要对建设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组织检查验收,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编制专门规划。制定《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对废物减量使用和资源的再生利用,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制定相关政策。各地区应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采取税收、奖惩、绿色采购、收费等经济措施,从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增加收益入手,借助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等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示范区还应制定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管理及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在新能源开发和生态住宅、公共资源信息系统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其他政策措施还包括:建立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建立鼓励和倡导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投融资优惠政策等。

循环经济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系统特征

根据系统科学观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统一体。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个系统。文章从系统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系统特征进行了探析。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实现系统和谐有序的前提。系统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从外界环境不断地引入负熵流,把自身的熵排入到外界中,从而实现系统的有序,推动系统发展。系统的孤立或封闭只能导致系统的死亡或使系统处于紊乱无序状态。

循环经济是由环境和经济系统构成的开放、动态的系统,正是因为系统的开放,从而使得循环经济系统异常活跃,并能对相关环境做出积极反应。传统经济所形成的则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在传统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是以资源的使用为开端,经过能量的转化,除了被系统吸收的能量之外,其余的能量则被排出系统之外,不再参与物质的循环,整个过程是一次性的。这意味着传统经济的整个经济活动只能朝一个直线向上的平衡方向发展,一旦平衡达到,过程结束了,整个系统也就瓦解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互不相干,输出对输入没有形成反馈。因此,传统经济往往会因为资源的短缺而危及到物质基础,使经济活动难以为继。而循环经济则不同,循环经济系统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补充内部消耗,经过能量的转化,其中一部分能量在系统内部被吸收,还有的能量和物质被损耗,另外一些能量和物质则被反馈到输入过程,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相结合,形成一个物质和能量不断转化的循环回路。因此,循环经济的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是系统走上有序的基本途径。社会经济运行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从本质上要求恢复和重建“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合理规则和运行路线,它以绿色技术为支撑,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环境之间通过建立稳定、健康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通过完整的物流分析,不仅延长了线性经济,而且实现了闭合循环,在“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各个环节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涵义。循环经济系统所表现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应的生态、反馈、抗逆、共建共享,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具有自组织功效、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和取得物质、能量损耗最小而系统内部寻求优化的整体运行模式。

2动态性

复杂性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演化性是产生系统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复杂系统总是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中稳定与平衡是运动的一种趋势,而波动、不平衡、矛盾等才是运动的常态,系统在矛盾运动中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复杂系统运行的有序化取决于系统内部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否形成动态演化态势。动态演化态势的形成和发展与复杂系统运行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复杂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总趋向于进化。随着时间发展,其结构、功能、行为不断变化,总的趋向是通过自适应、自组织作用向更高级的有序化演化,具有自适应和进化能力。循环经济系统同样也要遵循这一系统动态演化规律。

循环经济系统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绿色技术为技术载体,目的是实现人、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循环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随着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向前发展,循环经济也必然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它的发展也会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循环经济本身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绿色技术日臻完善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就是经济活动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循环经济正处在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动态环境中,它与环境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循环经济只有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收新的能量,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增强它的生命力,更好地实现它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关注前沿科学,引进生态技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实现,都需要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依托,不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潮流。

3多层次性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系统的整体性的维持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连续的等级结构,即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主要是指任何复杂系统都可以从纵向上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其中低一级系统就是高一级系统的若干组成部分,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系统层次性是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的层次性突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质的差异,强调高层次向低层次的不可还原性。

循环经济有着不同的等级及层次结构。

首先,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的场所具有层次性。这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明:①企业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也叫基础循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建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系统,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最终排放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经本企业自身的物理化学处理,使之成为再生资源,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②区域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循环,也叫中观循环。这个层次的资源流动既可以在同产业部门间实现,也可以跨产业进行。若干互相关联的企业建立共生的工业园区,甲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乙企业处理利用,乙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丙企业处理利用,从而形成较大的链式循环。区域内企业或行业间建立生态产业群落,上游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用做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化的服务业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③社会层面。即在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之间建立的循环,也称宏观循环。以生产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社会层面上就要建立相关的政策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政府、绿色办公、绿色采购,建立节约型的社会,包括节水、节能等。

其次,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的反馈过程具有多层次性。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相互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步骤的循环过程。其中,在每一次输出进入新的循环成为输入部分时,又会形成新的步骤和层次。如农场为酒厂提供酿酒的原材料——稻谷,稻壳作为酒厂的废弃物输出,又成为生态农药厂发酵提取菌种的原材料,每次的输出对输入都是一个质能的反馈。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就构成循环经济复杂的网络和层次,这也是循环经济多层性的一个显著特征。

4非线性

非线性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没有正比例那样的直线关系,在非线性系统中,凡是非线性都可以找到一条直线和它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交点,这就引起多值性,叠加原理失效,不具有加和性和可分性。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系统其他变量产生不成比例的甚至灾难性的变化,从而导致“蝴蝶效应”。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之一。它是以物质流动为特征的一种生态经济,它与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生产、废物排放这么一个单向线性流动经济不同,它是一种再生的资源、一种流动的资源,是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实现经济生态化转向。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体现在循环经济的构成是多层次的技术、知识、管理的长期积累,显示出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多层次、多目标的开放性和彼此间的耦合特征。循环经济将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的经济系统转变为非线性的经济系统,逐步实现很小的排放性和环境友好性,使市场生产的产品能够持久的使用,并延长使用的寿命。

根据非线性系统的特征,循环经济系统涉及无数的因素(或变量),这些因素(或变量)又构成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在这些因素、关系之间很难区分谁主谁次、谁重谁轻,它们之间的机制不是简单的径直的因果规定,而是复杂的交互作用、双向甚至多向的构建方式。一旦其中的某个要素受到干扰,都会反馈到系统的整体功能上,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不能从循环经济局部的个别目标去判断它的发展方向,也不能仅仅通过子系统的功能来确定它的整体功能。如在循环经济系统中,采用清洁技术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的产生。资源的再利用环节则形成了物质的循环,如果在生产中运用了清洁技术,但产生的废弃物却没有进行再利用,而是直接排出系统外,这样就不能称这次经济活动为循环经济,因为它没有履行其中一个环节的功能,从而无法实现循环经济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时,要把握系统的整体性,从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让每个环节都充分实现各自功能,保证循环经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衔接,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达成系统的目标。

5自组织性

自组织是开放系统在大量子系统合作下出现的宏观的新结构。系统随着时间而变化,经过系统内部和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适应、调节,通过自组织作用,经过不同阶段和不同的过程,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涌现出独特的整体行为与特征,具有自适应、自组织的趋向有序化功能。维纳提出的控制论,阐述了以正反馈和负反馈为基础的“自组织”科学概念。

正反馈是一种破坏原有稳定状态,使系统趋于不稳定状态的反馈。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它的作用是能自动地加剧系统离开原有目标运动,朝着新的状态加速度地变化,其速度是令人难以意料的。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和获取利润。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投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通过把资源持续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上的增长,结果却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负反馈是一个自稳定的环路,它的作用是使系统不断消除干扰和噪声,系统表现为自调节、自适应行为,使系统力图恢复原来稳定状态的反馈。在经济生产中,循环经济自然建构起一种负反馈的自调节机制。当企业生产过剩,导致资源存量下降时,资源的价格上涨,它自主促使节约资源或废弃物的资源化,使得生产能循环往复下去。同样,当废弃物的处置成本过高,它就会开发清洁生产工艺进行无废生产或少废生产。因此,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这也是循环经济最本质的特征。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绿色企业 循环经济 绿色管理体系 技术创新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绿色企业体现了循环经济特征,创建绿色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本质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二、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特征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倡行环境保护,消费者、政府都要求企业必须依照环保法律执行生产符合环保法令的产品,建立回收系统或采用天然原料,创立绿色企业。作为绿色企业,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生产绿色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较少,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

2.使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是绿色管理的核心内容。绿色技术可以分为末端处理技术和污染预防技术。末端处理技术是在默认现有生产体系的前提下,对废弃物采用分离、处置、处理和焚烧等手段试图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的技术;污染预防技术则着重于污染源头的削减。绿色技术是解决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办法,它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增强竞争力,又可以在不牺牲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是建设绿色企业的关键。

3.开展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应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发展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树立绿色形象、提供绿色服务等,将资源的节省再生与减少污染的环保原则贯穿营销活动的始终。

可见,绿色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态过程的特点引申到企业中来,从生态与经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察工业产品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的全过程,以其协调企业生态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着眼点和目标不是消除污染造成的后果,而是运用绿色技术从根本上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绿色企业比一般企业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以较少的物耗、能耗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并能使在一般企业中被排出厂外的废弃物和余热等得到回收利用,可大大提高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综合效率,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率或生态效率。

三、创建绿色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创建绿色企业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新阶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主要有以下实现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绿色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清洁生产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小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了在生命周期内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带来很高的环境效益,同时还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所为,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正与绿色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生存、获利与发展)相一致,与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资源的循环利用相符合。因此实现绿色企业重要途径就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少投入、低消耗、多产出的集约化方式生产,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进而走上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之路。

2.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创建绿色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改造落后的工艺流程中建成生态工艺,使全流程变成无废料工艺;依靠科技创新,降低废料产出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同时加快以生态原理为主要基础的绿色技术,特别是生态型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体系。

3.系统规范地建立绿色管理体系。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是国际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要建设绿色企业,经营者必须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以环保认证标准为参照,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理念,在产品设计生产、原料采购、营销行为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标准规范的绿色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中国环保产业,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