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范文第1篇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    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共同组成地球生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是人类共同的朋友,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共同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它们的存在,人类丰富多彩第二生活将失去光彩;没有它们的存在,人类也将难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盗猎分子的残忍和无耻自然让我想起一个藏羚羊的故事:一只母羚羊为救小羚羊,在跨越峡谷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瞬间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跳到峡谷的对面,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入深谷摔死了。这一幕感动了盗猎者,他跪倒在地,含着泪将罪恶的扔到山谷里。故事的作者评价说:那一降是母爱的升华,是母爱的至高境界,感天动地;那一跪是良心的觉醒,更是对母爱的至诚敬仰。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

   一个猎人四处漂泊,靠打猎为生。一次,他看见一只藏羚羊,一只很肥的藏羚羊,他悄悄地将对准了羊。羊无路可逃,竟跪在了猎人的面前,两汪泪水从眼中流下,猎人有了一刻迟疑,但仍扣下了扳机……当他剖开羊的尸体时,赫然发现,在羊的肚子里已有一只已成形的小羊……猎人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从此,他放下了猎-,成为了世界保护珍稀动物小组的一员。让我们伸出双手,保护身边的动物,共建美好的家园!"……

   为此,我们倡议:

   坚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吃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参加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

   勇敢举报一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行为!

   让我们郑重承诺:

   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保护野生珍稀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    全市青少年朋友们:

   春天,燕子飞回来了,许多鸟儿都来我们本溪安家了,他们开始筑巢,准备抚育鸟宝宝。还有些鸟儿准备去离我们更远的北方安家,它们有的要在这里歇歇脚,有的只是匆匆而过。但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美丽鲜艳的羽毛、宛转动人的鸣声为我们增添了很多光彩,是它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然而,总有些人为了个人的私欲,在鸟儿迁飞的途中张开无情的大网,残酷地将它们杀害。有些人无视国家法律乱砍盗伐、乱占林地,破坏了鸟儿的家。

   为了让人们都来关心、爱护我们的朋友——鸟儿,为了给它们创造一个安乐、祥和的家,在马鞍山市第25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启动之际,我们 ××中学的全体师生们向全市广大青少年朋友们倡议:

   1、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鸟儿的生存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

   2、不把鸟儿当作自己手中的玩偶,让它们拥有一个自由的天空。

   3、在遇到有人伤害、捕杀鸟类的时候,要积极劝阻或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4、向社会广泛宣传鸟类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鸟类,知道鸟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5、不随意捣毁鸟巢、掏取鸟蛋,不驱赶、不捕杀鸟类,为鸟类等野生动物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的生存环境。

   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鸟儿做点事吧。我们要从我做起,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积极学习鸟类知识,参加爱鸟护鸟活动。争当护鸟小卫士。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鸟儿与我们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人为破坏,珍稀动物遭到严重捕杀,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更令人汗颜的事,从远古到今天,已有数也数不清的物种在消失。而且最近几年,不少动物在渐渐消失,如:我国的东北虎等。

   为此,我们倡议:

   1、政府应加大力度宣传珍稀动物消失的危害以及对人类的影响,让人人都来自觉而不是强迫来保护动物。

   2、珍稀动物保护区、禁猎区、一些国家森林公园等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应加大力度的来派人监管,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偷猎动物。

   3、从我做起,从我们的餐桌做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不要让动物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比如:蛇、青蛙等就不应该食用。

   4、发现珍稀动物受了伤,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不可视而不见或私养它。

   5、要普及“拯救动物就是拯救人类”的相关知识,并且要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范文第2篇

《虎兄虎弟》讲述了两头小老虎兄弟在丧失母亲,离开父亲,分别一年多后在格斗场上成为敌人,又互相认出了对方,重新回到森林,找到了父亲,过着父子团聚的生活的故事。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虎兄虎弟影片观后心得感想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虎兄虎弟影片观后心得感想范文1《虎兄虎弟》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群狩猎者为了得到神像而闯入了丛林,侵入了老虎的领地,杀死了虎妈妈。虎爸爸为了救孩子而被枪打伤了耳朵,虎兄被卖到了马戏团,虎弟被一个小男孩儿收留了,过了几夭却被小男孩儿的妈妈赶走了。过了一年后虎兄虎弟被人分别带到了一个斗兽场,要看老虎对斗。虎兄虎弟它们对打了一会儿后,用看对方的眼神就认出了对方是自己的兄弟。最后它们一起逃回了森林,找到了虎爸爸后就生活在一

当我看到狩猎者开枪打虎妈妈的时候,我就想:人类为什么要猎杀动物呢?如果你是一只动物,遭人类的猎杀,你愿意吗?绝对不愿意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啊!

这部电影,我想:“电影的结尾是虎兄虎弟回归了大自然,但是被狩猎者捉住后能回归大自然的动物是很少的。”人类拿动物来观赏、卖钱,用兽皮做大衣……难道就没有想到如果你是一只动物,被人类猎杀,或者失去了自由,你会怎么想,你愿意吗?动物是不会甘心情愿地任你们摆弄的,它们向往森林,它们向往大自然,它们向往自由!现在人类大量捕杀动物,动物会甘心吗?不,不会,永远不会。它们不愿意死在人类手里,它们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在此,我呼吁人们,不要再破坏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不要再乱杀一禽一兽,不要再杀害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好自然界中的一个个生灵。消灭动物,就是在消灭人类自己。如果有一夭世界上的动物全都消失了,那人类还能生存吗?让我们保护动物,珍惜这自然界里的每一个生灵吧!

这部电影,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虎兄虎弟影片观后心得感想范文2这个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同样,人和老虎也一样是平等.

影片从讲述地是:在大森林中,生活着幸福的老虎一家,可人类的出现却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虎弟被人类捉弄去当宠物,虎爸死于猎人枪下,虎妈则逃回大森林,虎兄被猎人带走,几经周折,最终被卖到了一个马戏团老板那.一年后,在机缘巧合之下,虎兄弟竟在"战场"上相遇,但血缘让他们相认,从前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最终,虎兄弟历经重重磨难,找回母亲逃离人类的魔掌,回到了大自然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一方面为虎兄弟的结局而感到欣慰,而另一方面也感到人类的无情与残忍.在人类社会中,人类对自己的亲人是多么的好.可却忍心去拆散虎兄弟!人类可以为一已之利,去砍伐树木,残害动物,殊不知这反倒把自己与子孙送上了绝路.我们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更不是残暴的统治者,是与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一样的生命,平等的生命!

影片一开始,就象向我们展现了东南亚森林那充满生命力与和谐的美.我想导演这样安排必定是人与动物各谐共处,必竟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孕育的生命.那为何?人要残害自己的兄弟呢?

影片结束之际,有一段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几年前,老虎有整整10000只,现在却连5000只都不到"不单是老虎,还有许多生物正逐渐走向衰灭.如果真地都灭绝了,那我们人类也难逃止劫.

让我们与动物一起和谐相处吧!动物是我们的兄弟,朋友,亲人!我们都是平等生命,不存在谁主宰谁.我相信人与动物一定能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

明天会是一个美好而平等的世界.

虎兄虎弟影片观后心得感想范文3虎兄虎弟,这对即使在长大后依然割杀不了的亲情,是那么让人感动,一下子使人从纷繁的喧嚣中找到一丝沉静,从冷漠中找到一丝温暖,让我们想到最亲的挚爱之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下子触通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泪水便一下子泛滥成灾……

在课堂上观看《虎兄虎弟》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为一对野兽而落泪、而微笑。当库玛尔与松嘎在斗兽场上骨肉相认时,面对皮鞭、棍棒、枪口,这一对虎兄弟不畏,毅然罢斗。那一刻,两双虎眼睛深情对视着,水一般柔,眸子里闪回着儿时的往事,泪光晶莹……当库玛尔曾经放弃自由又迈进笼子的一刹那,我也被它的忠诚所深深感动。我的价值判断在顷刻间被颠覆了:兽性与人性,孰善孰恶?是我们人类搅扰了湄公河丛林的宁静,入侵了库玛尔和松嘎等这些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当人类成为自然界的巨无霸时,威名赫赫的兽中之王老虎也难逃被追逐、被杀戮的厄运。想想那对虎哥俩被追捕的镜头吧,烈火、噪音、枪弹……蛮横的围猎者无所不用其极,使这些曾经威风的老虎们走投无路。它们惶然惊怵的神情,似乎在无奈地诅咒世界的末日。其实,人类毁灭其他物种的行为不啻自戕。我们愧对老虎,愧对我们欺凌过的所有动物(想想,也包括被我们桊养过的“宠物”)。

从那个叫艾德的西方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自己的虚伪和卑劣:当他的枪口对准虎爸爸、虎妈妈的时候,他也撕下了绅士的伪装,什么作家、探险家、“打虎英雄”?分明就是入侵者、掠夺者、杀戮者。所幸人的本性还以童真的状态存活着,从地方长官的儿子哈尔那里,我们找寻到了人类原本纯真的东西。对那些有权利、有知识、有人生阅历的成年人来说,哈尔的一言一行都具有一种反讽意义。在对人与虎关系的认识上,谁幼稚、谁深刻,其实是错位的。儿童的眼睛没有被贪婪所遮蔽,所以都是真实善良的表现。不要阻挠哈尔与松嘎做朋友,不要毁坏动物赖以栖息的家园。《虎兄虎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生态圈里,人类、老虎,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生存的权利。在影片的最后,艾德放下了杀戮的枪,拿起了警世的笔。艾德这个英国佬在印度支那的探险经历,是我们人类同动物交往的一段缩影,真实而生动。

最令我震撼的是,影片结束的时候打出了字幕:120年来,亚洲虎从10万只减少到不足5000只。透过这冰冷的数字,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异化与退化。不要让虎兄虎弟成为难兄难弟,是每一个有良知者的责任,不,应该是所有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共同责任。

虎兄虎弟影片观后心得感想范文4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影城,看了一部外国电影名叫《虎兄虎弟》,这部电影讲的是两只小老虎从小就被分开了,最后又相聚了。其中有一个镜头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们后面有人追赶,前面却有很多火堆。虎哥哥就想起以前跳过火圈,就毫不犹豫地跳过去了,可是弟弟没跳过火圈,所以它很胆怯,不敢跳,哥哥看见弟弟不敢跳,就又跳回来,好象在和弟弟说:“不要怕,没事的,要不然就会被坏人捉走的。”最后,哥哥和弟弟都跳了过去。

我觉得这两只小老虎,它们手足情深,遇到危险时彼此不离不弃,令人感动。动物是人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不应该捕捉它们,伤害它们。

虎兄虎弟影片观后心得感想范文5当虎弟被别的动物欺负时,虎哥过来给他解围,两只虎的眼神交流,还有就是最后困兽之斗,在一瞬间认出了彼此,又开始童年嬉戏的游戏,互相追逐打闹。

虎弟是因为常年被圈在笼子里,突然出来不是很习惯,但是在虎哥的啸声中还是走了出来,而虎弟在马戏团学到的钻火圈也派上了用场,克服了自己的另一个障碍,怕火,最终也引领自己的虎哥跳过了火地!虎弟受到妈妈的特殊照顾,但是虎哥并不会因此恨妈妈和弟弟,因为它们是没有思维的,也就不会因此有人类兄弟之间的一些小我产生的问题,"为什么选他不选我啊!…。诸如此类!虎哥依然爱着虎弟,最后见到虎妈时两只虎依然跟着妈妈!

很欣赏虎妈妈的教育方式,貌似是无为而治,小问题是不会在意的,很耐的住性子,只会在一些大问题上教育,比如最后小虎不小心碰着猎人的网,虎妈妈会教训它的这种行为!虎妈妈的爱是令人动容的,虽然先把小虎救了,但是并没有放弃救大虎,拼命奔跑,由于众人不得不放弃救援!

当然还有就是里面的两位主人公,小孩和猎人,以及他们的虎朋友,告诉我们人和动物是能够友好相处的!当然片子还是给我们启示的,要反省自己,要爱护自然,以及在片中,在虎兄弟这样令人动容的故事过程中,人们在意的只是金钱,利益!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范文第3篇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王自勤

野生动物一度成为国人时髦的盘中美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能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甚至是身份的象征,然而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却被公众忽视。

食用野生动物能否增加营养、滋补身体?从三个角度来讨论一下,一是野生动物是否真有额外的营养价值;二是野生动物的卫生如何;三是食用野生动物能否给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营养的角度看,野生动物不宜吃。根据营养学的研究,同种动物的营养价值基本一致,它们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其他微生物含量没多大区别。以兔子为例,每百克家兔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22克,而野兔的含量仅有20克左右。所以,吃野生动物不能增加营养。下面就餐桌上常见的野味进行分析、比较。

鱼翅

所谓鱼翅,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一种海产珍品。鱼翅不能增加营养,人们在摄入后,不易吸收其中的蛋白质。鱼翅含80%左右的蛋白质,还含有脂肪、糖类及其他矿物质。但鱼翅所含的蛋白质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几乎无法被人体吸收,所以吃鱼翅还不如吃其他鱼类有营养。

熊掌

熊掌是一种滋补品,有健脾胃、御风寒、益气的功效。但单独吃没有多大作用,而且也可以在常吃的食物中找到替代品。从营养成分上进行分析,熊掌的胶原蛋白相对高一些;从功效上看,熊掌肉属于温性,有健脾胃、养气血和祛风湿的作用。熊掌和红枣、党参、当归等搭配,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日常食物中的猪蹄、牛蹄也有这些作用。此外,因为野生动物体内氨基酸物质含量高,其自身的腥异味很重,在烹调时为了去掉腥味,需要加许多调味剂,会使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猴脑

许多人认为 “吃猴脑补脑”,该理论来自于中医的“取类比向,以脏补脏”的说法。意思是吃了动物身上的某个部位,对人体的五脏会有相应的滋补作用,但是所指的动物一般都指家禽家畜,对野生动物没有特指,所以人们不要盲目追求吃野味,事实上猴脑的营养无法被人脑吸收,对于补脑没有科学道理。

燕窝

燕窝是由燕子分泌的珍贵津液筑成的,对人类而言没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其中的营养成分也完全可以由其他食物代替。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有水溶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钠、钾及对促进人体活力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赖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等。这些在日常的鸡蛋、豆腐、木耳等中都含有,没必要为了滋补身体经常吃燕窝。健康重在均衡饮食,除母乳外,没有单一食物能满足人体所有营养需要。

除了上面说的常见野味外,还有如野猪、狍、竹鼠、鳄鱼等。野猪的肌肉纤维比家猪粗,不易消化,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不易被吸收;而狍、鼠、鳄鱼等,在烹饪的过程中一般要添加很多作料,才能去除腥臊味。所以,野生动物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高,大多数人只是冲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食用。

从卫生的角度看,野生动物污染较严重。多数野生动物不具备分解污染物的能力,现在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长期积存动物体内,人食用后极易导致慢性中毒。另外,许多动物体内存在着内源性毒性物质,不经检验盲目食用也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比如,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体内往往会积累大量的污染毒素。像鱼翅这种美味高档的营养品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水银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许量42倍。这里特别提醒那些怀孕的妇女尽量不要食用鱼翅,因为摄入过量的水银会对孕妇和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尤其会影响孩子大脑和神经细胞的生成。水银对男性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可能造成男性不育。正常人体内水银含量过高还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

从传染病学角度看,在野生动物身上还隐藏着多种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衣原体及支原体等,是人类许多流行疫病的来源。因此,食用野生动物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那么,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的,为什么对动物本身不会构成危害呢?

主要是因为野生动物身上带有的病菌和微生物,长期以来适应了动物的体内环境,构成了生物平衡。而人与动物在体质、生理、免疫能力和基因组成上有许多不同,这些对动物没有危害的病菌,一旦进入人体,就会成为致命杀手。即使经过清洗和加工也不一定能去除。以蛇为例,在蛇身上有大量的寄生虫和虫卵,这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人体肌肉组织的机械性损伤,造成一些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野生动物身上的病菌、微生物转向人类大致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它们可以传染给动物的密切接触者。如猎人在剥野兔皮时可能得兔热病;猎人可能从猫身上染上猫抓热等。

第二阶段,病原体直接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病。流行病在流行一段时间后,可能因为大多数人获得了免疫力,也可能因为现代医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办法,就会渐趋减缓,最终消失。还可能有另外两种情况:第一是来自动物的病原体虽然已感染了人体,但需要寻找合适的传播媒介,扩大传播范围;第二是病原体在人体内潜伏,但没有造成危害,等有诱因激活时,就会成为人类的新杀手。

综合以上分析,食用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并不高,没有特殊的滋补作用,也不能保证卫生,最严重的是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对现在的中国人而言,所谓的营养问题,不是少吃了野生动物这样的动物性食品,而是来自于食物结构是否均衡。因此人们应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野味告别。

保护野生动物的理由

学者张田勘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已成为今天人类保护动物的一句经典语句。推而广之,没有人类的需求,也就不会有对野生动物的杀害。所以,如果从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和生物多样性来看,如果有效地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当然,这只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个重要理由。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则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是要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地球,包括宇宙并不仅仅是因为人类而存在,它们是庇护万物的诺亚方舟。

狭隘的理由:让人类更好生存

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个也是狭隘的理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生存。这是从以人为中心的伦理上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更深层的理由应当是,要让所有生物都有一条活路。你要生存,也得给他人留条活路。也就是说,人要生存,也要让动物活着。如果不让动物活下去,也就没有了生物多样性,那么,人类也会活不好,或更麻烦一点,活不长。因为,人类只是这个星球上的一种物种,必须依赖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物圈的良性循环才能活下去并活得更好。

人类离开了生物多样性会活不好的问题,爱德华・欧・威尔逊在其《生命的多样性》中早就有论证,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态系统离不开生物或物种的多样性。比如,水蛭是一种吸血虫,但人类可以从中提取抗凝血物质以治疗血栓、心肌梗塞、卒中等心脑血管病;遥远的安第斯山谷里有一种稀有的甲虫,可以分泌一种治疗胰腺癌的物质。美国每年的药物3%来自于动物,其中蛇毒可制作非成瘾性镇痛剂,蜂毒可用于治疗阑尾炎等。

植物对于人类的关系也如同动物与人的关系一样,马达加斯加的粉红长春花可用于治疗白血病;云南的紫杉提取的紫杉醇可以抗癌;一种蚊草含有合成阿司匹林的物质──水杨酸等等。

如果这些动植物消灭了或用尽了,人类的日子必然不好过。例如,猫头鹰以老鼠为主食,平均一年能吃1000只田鼠,如果一只田鼠一年吃掉1千克的粮食,一只猫头鹰就可以为人类保护1000千克的粮食。但是,由于猫头鹰、猫蛇、黄鼠狼等老鼠的天敌被滥捕滥杀后,全国估计鼠类最多时能达30亿只,每年能偷吃粮食250万吨,超过我国每年进口粮食的总量,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如果粮食减少或没有了粮食,人类如何生存?

现在,大量的野生动物由于“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而作为开发利用对象遭受灭顶之灾,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例如,象牙、犀牛角、虎皮、熊胆、鸟的羽毛、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绒等,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并驾齐驱。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人类未来的日子的确将会很不好过。

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的理由

保护野生动物往深层次说,当然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因为只有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的地球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时,才会让人类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获得可持续发展,并能生生不息,良性生存,也使地球上的所有资源获得可持续或再生利用。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不能脱离与这个环境中的所有物质和生物的相互依赖关系的。以食物链为例,有三种类型。一是捕食链,从植物开始,小动物吃植物,大动物吃小动物,形成捕食链;二是寄生链,是从大动物到小动物(寄生虫总是比宿主要小);三是腐生链,即从死物到微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这三种食物链又形成一个有机的食物网,产生了熟语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的循环生态环境,人则处于这个食物链的最上端或终端。因此,这中间任何环节或链条的断裂都不仅仅影响到人的生存,也危及到层层相依的生态系的循环和发展。

从食物链再往大的方面讲,就是生态系或生态圈,其中的各种要素也是相依为命,共生共存的。在一个生态系中,包括生物与无生物、生物与生物的关系,至少有四个要素,一是无生命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二是生产者,如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和浮游植物。三是消费者,如动物,分为食草和植物的初级消费者,依次是肉食的次级消费者,捕食初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又捕食次级消费者等。四是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它们把死亡的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也就为绿色植物提供了养料和食物。实际上,这四种或更多的要素也就形成了层层相依,环环相扣的链条。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条或一个环节,这样的生态就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可持续发展或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失去了生物多样性,不仅人无法生存,其他生物也生存不好。

例如,一个物种的存亡,同时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每一个物种消亡,就会约有10种〜30种依附于它的其他动、植物也会随后覆灭。17世纪毛里求斯渡渡鸟被杀绝后,不到数年,该岛的大栌榄树也渐渐消失了,因为这种乔木的种子必须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才能发芽、萌生。一只杜鹃一天可捕食300余条松毛虫,一个夏季约可消灭31500多条松毛虫,可以吃掉蚊子、苍蝇共约25万只。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鸟、昆虫、植物的数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如果鸟的数量太少或灭绝,昆虫就会大量繁殖,昆虫吃光植物后,自己也会灭绝,于是生态系统就彻底被破坏。所以,野生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都市中大量养鸟人的存在也使得野生鸟类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最终受到威胁的也是人类。

更重要的是,由于食物链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每一物种的丧失都会减少人类生存和进化的选择余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第七伦是最大的理由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中国人遵守的人伦有五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从亲、义、别、序、信五个范畴来规范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后来,台湾伦理学界提出第六伦,用来界定群己关系,也可以把这一伦理看作是规范陌生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这些传统的人伦之道固然是重要的,但一是需要扬弃,例如,把君臣关系改造成现代公民社会和政治学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二是仅仅依赖它们并不能涵盖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关系,因此无法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人活天地间,必然要与自然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在中国的环境下引入第七伦的伦理,也即人与自然关系应遵循的准则。第七伦要应对的关系包括,人与表面上无机的自然环境,如矿物、土地、水和阳光等的关系;人与有机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人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等的关系。所以,第七伦也包括人与动物的关系。

第七伦所体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应当反老子之道而行之。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自然)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这种看法尽管有理由,但却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吻合。

无论是无机的自然环境还是有机的生态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仁慈的,有感知的,甚至是有情感的。表现为,如果人类善待它们,它们也会感受到人类的善意,反过来也善待人类。反之,它们就会报复人类,甚至毁灭人类。例如,猫头鹰、蛇类的减少就会让人类步入粮食危机。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范文第4篇

摘 要:《列子》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其环境伦理思想包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不良影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对《列子》环境伦理思想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和利用观,启发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方法论的思考,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列子》 环境伦理 现实意义

《列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古时庄列并称,可见列子在道家中的显赫地位。《列子》成书时代尚有争议。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派认为《列子》是战国时期列子及其后学所著,另一派则认为其是魏晋时期的人假托列子之名所作,目的是为了反对当时儒家思想。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认为此书是伪作,目前后一种说法占优。[1]笔者认为,《列子》是否为伪书并不影响本文对《列子》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的探讨。如果主要精力放在对该书是否为伪作,而放弃对其思想内容的研究,未尝不是一件憾事。 一、《列子》中环境伦理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列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其思想遵循了道家传统的自然主义世界观的立场和方法。在老子那里,人与自然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一系统与道并行,所谓“道大,地大,天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25章》既然人是从天地万物中产生的,因此,人生之道在于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即“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庄子-天运》。在《老子》那里,“致虚极,守静笃”《老子-16章》不失为对待自然万物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庄子》那里,则强调“无为而尊”《庄子-在宥》。《列子》深谙道家的这一基本立场,他提出的对待万物操持个人行为的方法和态度是贵“虚”。据《列子-天瑞》记载,有人对列子说:“您为什么要以虚为贵呢?”列子回答:“既是虚,就无所谓贵贱。”并说:“要排除人为的名义,莫如保持清静,莫如保持虚默。恪守清静虚默,就掌握了道的所在;追求得失予取,就丧失了事物的本性。待事物的本性破毁以后,再来舞弄仁义的说教,是不能使之复元的。”[2]可见《列子》的贵“虚”论体现了它以万物为本体和万物平等的认识,这或许是对庄周 “以道论之,物无贵贱”《庄子-秋水》的阐发;在这种认识下,才可以谈所谓人面对万物的立场和态度。 有人把《列子》之“虚”归结为无人为之“自然”,无差别之“一齐”,甚是。所谓的贵虚,其目的就是驱除内心的杂念,甚至一切人为的有可能伤真害性的观念,忘怀而静守本心,以期保存人的清静自然之本性。[3]杨伯峻认为《列子》贵虚的思想和庄子所说相合。认为是列子心情上摆脱了人世的贵贱、名利种种羁绊,任其自然,把客观存在的看作一种不存在,因之一切无所作为。[4]高晨阳注释的《冲虚经》认为虚即是道,表示冲虚自然,不执不为之义,它既是本体,即万物存在的根据,又是养生治身所当奉行的根本原则;并认为其根本的精神,就是要消除各种执着,上达虚无之境,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完善生命的存在,它大体包括以道为本、齐物为一、体道求真、无心之境、安命处顺几个方面的内容。[5] 总之,《列子》中体现的虚的思想是一种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这是探讨《列子》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二、《列子》环境伦理思想的几个主要内容 《列子》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 《列子·说符》篇曰: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列子》在这里借用一个十二岁的小孩之口道出了“天地与我并存,类也。”并主张“类无贵贱”的思想,强烈地驳斥了田氏的“天之于民厚矣”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年方十二岁的鲍氏之子能在众客和之如响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是《列子》其它环境伦理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 2. 保护自然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列子》中对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的文章中:《说符》篇中讲述了一个保护动物的故事: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此外在《黄帝》篇中的好沤鸟者表达了作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至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这不仅仅是一种带有谶纬式的结尾,实际上蕴涵着对人之利益之心的讽喻;所以《列子》说:“今吾心无逆顺者也,则鸟兽之视吾,犹其侪也。”《列子·黄帝》这些故事表达了人和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应该保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应该对它们真诚相待,不要去破坏这种和谐的环境。《列子》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进行保护的思想,而且也对保护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列子》认为“捕而放之”“不若禁民勿捕”。这是因为前者会导致“竞而捕之,死者众矣”的局面。要真正保护动物,“不若禁民勿捕”。这种“禁民勿捕”的思想,与我们现在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方法是一致的。 3.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会产生影响,会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黄帝》篇中讲到:“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在这一段文字中,《列子》十分详细地论述了原本与人和谐相处的禽兽,因为人的活动而使这种状态受到影响。从太古之时的“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到帝王之时的“见人而惊骇散乱”再到末世的“隐伏逃窜,以避患害”,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导致了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的破灭。表达了对人类文明进程中人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一种担忧,是对人类自身活动的一种反思。 4.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列子》中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是很丰富的。在《天瑞》篇中记述了盗亦有道的故事,其中国氏之所以大富,是因为其“闻天有时,地有利”,“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在这个故事中的国氏之所以能致富,是因为其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服务的思想。此外在《黄帝》篇中的梁鸯训虎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而在《汤问》篇中的愚公移山故事中,反映了先民不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而是积极地改造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观念。这中间的愚公已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品质的一个象征。文末天神背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结尾,极具浪漫的色彩。应该指出,改造自然的思想与《列子》一贯反对儒家的“与天地参”《国语?越语》的作为思想有矛盾之处。愚公移山故事中的愚公率子孙“荷担叩石垦壤”,一箕畚一箕畚地挖山运土,体现了道家弃绝佞技机巧的思想,这或许是《列子》所要体现的原意。换句话说,《列子》改造自然的思想与儒家改造自然的思想,至少在方法上,是有不同之处的。

三、《列子》环境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列子》的环境伦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它是古人自然观与人文观的有机统一体。它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之一。[6]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主张割裂人与自然的关系。《列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份,不可避免地带有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它的环境伦理思想集中地反映了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探索。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破坏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进行反思,对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更重要地在于一种环境伦理思想的建立。而对《列子》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发掘,对于建立一种更切合现实需要的环境伦理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一般认为,环境伦理的提出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在这之前,不存在环境伦理的思想资源。《列子》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自成体系,是我们的宝贵财产;在今天对其发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列子》中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对自然界的索取,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并且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马克思就曾明确地告诫过人类:“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能带来灾难。” [7]在今天,沙漠化,水质恶化,大气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等,这一切都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是一种人类中心思想导致的恶果,如果这一思想得不到改变,那么,对自然界的保护将不会是彻底的。尽管学界对人类是否能够完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有不同看法,但是绝对的人类中心思想是不合时宜的。必须否定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使人类认识到自己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员,应该平等地对对待自然中的其它物种,并珍惜自然界中的一切,不利用人类的强势地位而不计后果地从自然界中索取;人类不仅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更重要的是成为自然的保护者。在当前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反对万物皆备于我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2.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和利用观 《列子》主张对自然进行保护的思想要与其主张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联系起来。它所主张的保护自然并非是一种为保护而保护的思想,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自然进行利用。这表现在其首先提出“万物与我类也,类无贵贱”而后认为万物之间“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并不否认人可以对自然中的万物进行利用。同时认为万物之间应该是相互利用的。在今天看来,离开利用而空谈保护,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人类有时往往会走极端,有的过分强调利用,而不讲究保护,从而导致环境恶化。而有的则过分强调保护,反对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从而使保护失去实际意义。当然,着里边也有着防止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列子》把保护自然与利用自然结合起来,同时反对过于机巧,这是一种积极的环境保护观。与今天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十分吻合的。 3. 有利于启发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方法论的思考 《列子》主张的“捕而放之”“不若禁捕”的朴素的保护环境的方法论的思考,对于人们今天思考如何去保护自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于要保护生态环境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在如何保护环境即保护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一方面受到现实中的各种利益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对保护方法的认识有关。有了保护环境的理念是好事,但要实现真正地保护环境,还要有正确的保护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大海.先秦时期时空无限思想的若干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1 [2]严北溟、严捷.列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3 [3]李季林.列子“贵虚”的人生哲学[J].江淮论坛,2000(3) [4]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前言.2 [5]高晨阳.冲虚经注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前言7-14 [6]高寿仙.星象-风水-运道[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260 [7]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1. LieZi’s environmental ethical though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LieZi is of abundant environment ethical thought . its environmental ethical thought includes its objection to anthropocentrism ,its protection of nature to get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ts recognition of man’s activities which will do harm to nature and destroy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ts mastery nature law, remaking nature and utilization nature to benefit man . It is of muc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how to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to set up a correct ideas of eco-ethics ,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utilization nature with the analysis of its environment ethical thoughts. Key words: LieZi , environmental ethics ,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保护动物对人类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素食主义

澳大利亚哲学家、动物解放主义人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中心荣誉教授彼得・辛格于1975年出版的《动物解放》 (Animal Liberation)被译成20多种语言,行销世界达百万册。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刺激和促进了动物解放运动的兴起,而此书更是被誉为“生命伦理学的世界经典”,“素食主义的宣言”。在序言中,作者便提到,“这本书旨在讨论人类对非人类动物的暴行。这种暴行存在已久,于今尤甚,其对动物所导致的痛苦唯有几百年前白人对黑人的暴行方可比拟。我们必须为反对这种暴行而战… …”作者将一般的道德关怀从人类大众普及到了动物身上,他认为一切物种皆为平等。然而由于动物遭受到的残暴实验和越来越时兴的工厂化农场,作者提出了素食主义的呼吁。基于减轻动物痛苦感知的考虑,作者在书中第四章中全面论证了做一个吃素人。

一、彼得・辛格在《动物解放》中素食主义思想的阐述

英文素食者“Vegetarian”一词最早出现于1847年,因此古往今来谈论或坚持素食的人不在少数。素食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和信念,被那些渴望保护动物和环境的人士所倡导。当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素食主义者大都有着种种原因和约束,或许是出于对自然的崇敬,或许是对于环境的热爱,或许是对于生命的尊重,也或许是由于宗教的教义。而在《动物解放》这本书中,彼得・辛格强有力地论证了素食主义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出于道德的考虑,减少动物的痛苦

辛格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对于拥有感觉能力的动物应该赋予相同的利益,给予平等的关心。而这样的想法正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对抗。从道德角度出发,素食主义是一种使得生态共同体得以成型和进步的信念。在生态学中,万物存在于同于生态圈中,只有平衡才能保持这个状态持续下去。而技术的进步使得这座天平有所倾斜,与之伴随的是人类的价值认识也有所改变。人总是被置于其他生命物种之上,在一切生态体中位于中心的位置。但事实上,这样的认知和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渐渐有了非人类中心主义。

《动物解放》一书中指出动物的饲养和屠杀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为给人食用而大量饲养动物却不造成它们痛苦是不可能的。即使不用集约法,传统的牧养也使动物受、幼兽与母亲分离、社群破坏、烙印、运往屠宰场而终遭屠杀。我们很难想象如何能把动物养来当食物而又不造成它们痛苦。”在彼得・辛格看来,工厂化农场是使得动物遭受痛苦,而这种痛苦来源,则是人类的欲望,因此终止集约农场饲养法才是正道。而终止的方式中最好的选择无非是从人类自身的饮食习惯开始,即做一个食素人。

(二)素食可以减轻环境的负担

众所周知,地球的环境负担是多方面的,包括了水资源缺乏和污染,森林资源的退化等等。在《动物解放》一书中,彼得・辛格用很多的案例论证了饲养动物、杀害动物对于这些资源的浪费和损害。他指出动物食品的生产不只只是大量用水,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也是触目惊心的。例如,荷兰农场每年产生9400万吨粪,但只有5000万吨能被土地安全吸收,而剩下的则是堆在地上,污染水源,杀死荷兰农耕地区尚存的自然植物。“所以,那原本可以肥田的粪便就一直扮演者污染河川与水源的角色。而值得注意的是畜牧业最大的破坏力还是在森林方面。“自古以来,砍伐森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放牧牛羊,目前仍是。”放牧肉品动物使得森林被占用,被摧残,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将是不能预计的,比如动植物灭种,土壤流失,洪水等等。因此辛格甚至这样说道,“我们现在是用整个地球的未来做堵住――为了什么?为了‘汉堡’”。

素食主义对于环境的意义便是阻止肉品动物对地球造成的各种负担,尤其是在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各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如何做一个食素人

在书中,作者认为做一个素食主义者是基于道德考虑、减轻地球负担、保持健康等基础上的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同时,做食素者并不是象征性的姿态,也不是为了在丑陋的世界中洁身自好;食素是自己态度的表达的同时,也是切身地在结束对动物的屠杀和摧残,它必须是实际而有效的行动。人们不可羞于承认自己拒绝吃肉,在被人询问为何吃素时,正式一个让它们察觉和了解你正在做的有意义事情的一个机会。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为了结束书中所阐述的那些悲剧,食素这件事是一定要身体力行的。

二、素食主义之于中国

伴随着动物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各类文学作品的盛行,西方人民已经渐渐意识到了动物解放的影响以及素食主义的积极意义。实际上,中国自古已有素食主义的坚持。中国佛教僧人一入佛门便六根清净,不杀生,不食荤。佛教中的素食戒律源于众生平等原则,传达着对众生关怀的大慈大悲思想。这一思想长久以来为中国人们所熟悉,而那些信仰佛教思想的普通大众们亦坚持素食戒律,以实际行动倡导不杀生,不伤害众生。而它与《动物解放》所提出的素食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践行方法上。佛教的素食戒律更为严格,然而辛格认为素食的执行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标准。在历史过程中,两派思想文化的相撞让我们发现了相似性,也总结出了各自的独特理解,而这一相似性一定是对现实的理解和尊重,有着它存在的道理。因此,素食这一理念值得深思。而彼得・辛格在《动物解放》中的素食主义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焦点。

而社会发展到如今,面对当下的现实状况,我们有必要深思 《动物解放》中所传达的素食主义思想,以正视我们自身的健康和地球的状态。目前在中国肉类消费已经占到世界生产和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其结果将会是数以亿计的动物将被圈养在工厂中,而同时因为饲料的问题农业也会被影响。其他方面森林也会被砍伐,或者由于过度放牧,沙漠化现象也会愈加严重,这一切都是对我们的环境的摧残。这的确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国同样如此残酷。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素食者,倡导素食主义都会有着一定意义的。素食是联合起来抵制肉类和动物工厂的全部产品,而坚持素食的过程应当是有计划地适当地逐步变成的。当我们在意识到现实情况的严重性时,及时地做出反应,尚为不晚。当然我们不能强求人人都接受《动物解放》中素食主义的观点,但起码能够通过上述阐述使得人们意识到肉食的消极影响,从而起到哪怕一点点作用也是有意义的。(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彼得・辛格. 《动物解放》[M]. 祖述宪, 译,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