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公共安全管理;挑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也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它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物联网这一概念是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的。“物联网”从字面上来看,就是物与物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它是从互联网从人向物的拓展。具体含义就是把所有的物品通过传感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人对网络中的物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由于物联网中,传感器设备是关键技术,所以物联网又称为传感网。物联网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但是在物联网提供新技术、提升安全智能水平的时候,其内在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国家各级政府也对在物联网条件下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问题非常重视,也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一、物联网技术原理

通过在物体中植入微型传感芯片,在一定的编码规则下进行统一编码,然后利用视频识别器装置、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进行信息传感装置,精确对物体的各种特征进行识别、检测,并且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当中,进行信息传递,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控制和管理。物理网的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感应,第二步将感应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到互联网上,第三步就是通过终端对物体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物联网对公共安全管理的影响和调整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各种大型活动当中已经展示出了它巨大的魅力,但是它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该公共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为公共安全管理带来智能化打下了基础

重点场所的安全护卫:在国家的政府机关或者是人民基础设施场所建立起了物联网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了低漏、低虚的警率周边安全防范,加大了抵御外力入侵的力度。交通、消防、危险物品安全监管方面:从最初的对车辆信息和道路状况的检测的应用,到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的防范应用,发展到对危险物品的检测应用。物联网都体现出了高度的敏感性,为社会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对现有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物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良。用物联网的技术来审视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首先是事前预防理念强调不多,现有的政策只注重对事件的预警,而在事件的预测和预测措施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其次是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物联网的到来,使对物品的状态检测和信息传输成为了现实,提出了公共安全管理智能化要求。

三、物联网条件下的公共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会对社会的生产力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在社会上造成强烈的反响。政府部门有义务对于变革进行正确地引导,消除变革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确保公共生命财产安全。

(一)政府在物联网开发过程中应掌握主动权,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面对物联网迅猛的发展速度,政府只有占领高点,掌握主动权,才能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应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法律层面,网络安全问题应该随着物联网同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的安全监管立法是物联网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技术层面,政府部门加强物联网核心网络的管理力度,确保核心数据不被窃取,保证核心层次的安全性;在管理层面,在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不能放松安全管理工作力度,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物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构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提升公共安全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

政府部门应该从观念、布局到工作重点和技术手段上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跳出互联网思维的限制,构建一套成熟的安全防控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模式的更新。事故检测防范系统方面:利用各种传感技术,建立起一套具有自动识别、感知、判断和报警功能的检测防范系统,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加强安全预防工作的力度。

城市综合管理系統:通过物联网搭建一个综合城市管理平台,把城市中的各个部门结合起来,使他们协调一致的进行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各单位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确保监测、预防、决策、处置等工作高效地进行,避免信息封闭、各自为政现象的产生。

身份识别系统:这里的身份包含人的身份和物的身份两层含义,对于具有危险性的人和物进行有效识别、动态控制。公安机关应将物联网技术和金盾工程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覆盖面广泛地身份识别网络。

四、结语

总之,物联网必将成为将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主流,也会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政府必须充分重视物联网条件下的社会安全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其环境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杨跃杰.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

[2]刘乃源.整合式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参与途径与模式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3(10).

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字:交通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安全平台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的关键,电子政务作为实现政府信息化的手段和途径,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近年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增强政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交通电子政务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交通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1.1 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从全区交通系统来看,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薄弱,仍然存在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重复建设、信息安全隐患、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大量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积累了大量交通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结构各异、存储分散,并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管理,从而造成了资源的分割,使得资源无法共享。近年来,部分省厅积极探索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说,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共享程度不够。目前,仅有1/3的省厅通过数据库接口、电子邮件或光盘实现与交通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1.2 行业层面的应用系统开发缓慢,建设资金受限

各地交通管理部门都开发了路政管理系统、运政管理系统、港航运政管理系统、养路费征收管理系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等。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全国性的行业层面应用系统开发缓慢。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高投入的系统工程,由于经费还没纳入基础设施建设中,因此经费渠道不畅,投入资金有限,直接影响了交通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

1.3 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在交通行业建立的政务系统、政府网站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政府和企业而轻视公众,重视政务信息公开而轻视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的现象,各部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及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趋势性、需求认识不到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2007)中对交通部政府网站所做的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满意度和认知度与我们的想象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线办事与信息服务水平与公众的期望值差距非常大。

2. 如何解决交通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建立行业基础数据库

交通系统门类多、领域宽、战线长、专业性强、服务面广的特点造成了信息"部门化、分散化、孤岛化"现象严重。因此要根据交通行业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行业资源,建成一批交通基础资源数据库群,包括公路数据库、道路运输数据库、规费征稽数据库、港航海事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标准规范数据库、财务审计数据库、科技项目数据库、综合统计数据库、重点工程项目数据库、人事劳动数据库、车辆数据库、交通地理信息库、交通企事业单位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等,以实现资源的公开与共享,提高交通行业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同时要统筹规划行业信息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益。

2.2 加大财政预算,整合行业应用系统,实行综合管理

针对电子政务高投入特点,加大财政预算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支持力度,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重对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电子政务建设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

现代化"大交通"体系,对行业应用系统整合和综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部党组针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建立一套以交通部为龙头的,实用、及时、灵敏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交通部组织实施的信息化一期、二期工程,建成了行业信息专网和交通数据交换平台,打通了部、省两级行业信息网络,从而构建了覆盖全行业主要交通管理部门、大型交通企事业单位以及重要公路和港口的"信息高速公路网"。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是,各地充分利用建成的行业信息专网和数据交换平台,逐步整合业务系统,推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实现部、省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让专网"活"起来,数据在里面"跑"起来。

2.3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完善出行服务系统,提高公众服务水平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是电子政务的宗旨。发达国家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均将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放在首位。交通电子政务建设应重视公众服务,以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出行服务为核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最直接体现。应积极整合实时路况、道路施工、公路气象、交通控制、道路客运班线、班次、换乘、旅游等各类公路交通信息资源,建立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以互联网、呼叫中心、图文电视、调频广播、手机短信、公共屏幕等手段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出行信息服务。应积极整合实时航道情况、施工情况、水文气象、航道、船闸控制、水上客运班次、班线、换乘、旅游等水路交通信息资源,建立水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以便捷、经济的手段为水路运输企业和出行旅客提供出行信息服务。

2.4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措施

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交通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职能、行业指导职能、技术把关职能,强化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有效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网络信息活动,防止各种污染信息、垃圾信息在网上传播,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正常使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根据交通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不同,合理划分网络安全域,针对各安全域的应用采用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及策略。①公众服务网,面向政务公开、公众出行、公众交流系统,如交通网站群,出行服务系统等;②办公网,面向交通系统的行政管理,如办公自动化系统;③专网,面向交通各行业协同办公、统一调度,如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④业务网,面向交通各行业的业务系统,以各业务单位为核心,覆盖各管辖机构。如:公路、运输、港航、高管的业务系统。⑤网络数据交换中心,面向资源整合,提供各网络安全域之间的网络及数据的安全交换。网络数据交换中心采用防火墙、负载均衡、流量控制、入侵保护、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措施连接互联网、及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业。

结语

交通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是一门跨学科、涉及范围广泛的工作。本文虽然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是理论观点有还待进一步深入。目前我国交通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对它的研究和深入还有大量的工作,这正是以后笔者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达铭.交通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J].办公自动化杂志.

[2]王辉,张丽.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J].电子政务,2008.

[3]李卓君,哈斯达来 ,李冬梅.内蒙古交通电子政务实施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7(02).

[4]张红星.构建政府多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