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家债务危机后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地方债务;地方融资平台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81-02

一、欧洲债务危机现状

欧洲债务危机始于希腊,随后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意大利也相继出现债务问题,并被开始称为“笨猪五国”。希腊债务危机发生之后,大多数国家并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均采取观望政策,以德国为首的欧洲错失了救助的最佳机会,直到2010年5月6日,美国道琼斯当天大跌近千点,才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欧洲债务危机原来离我们这么近。次日,欧元区财政部长和IMF了决定救助希腊的决策,提供希腊1 100亿欧元贷款,后果还未可知。

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市场反映波澜壮阔,欧元大幅贬值、全球股市走弱、当事国国债CDS飙升、大宗商品暴跌。而最近一段时间,在各方“救火”以及当事国出台“整改”措施之后,欧元开始小幅反弹,CDS基本稳定,大宗商品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平心而论,欧洲五国未来五年到期债务在1.1万亿欧元左右,而欧盟和IMF联合推出的总额7 500亿欧元救助资金加上各当事国自筹资金,完全有能力一解燃眉之急,这也是欧债危机重归平静的基础。

然而,欧债危机是否结束,现在判断为时尚早,但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能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1.欧洲债务危机可以看成是金融危机的延伸。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的时候,政府应该反经济周期操作,即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经济走出衰退。政府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要向市场投入大量的货币,从而加深了政府的负债。当政府债务达到一定程度时,国际投机金融机构的做空行为,加速了人们对该国偿债能力的质疑,尤其是穆迪和标普对这些国家的降级行为,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

2.债务国家本身的经济状况欠佳。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前,并没有达到欧元区的标准:第一,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第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为达到标准,希腊请美国投行高盛进行设计,从账面上达到了欧元区的标准,但隐藏了10亿欧元的债务。高盛对希腊的经济本身就知根知底,做空行为也是意料之中。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随后被降级,希腊债务危机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

表1 2009年部分欧洲国家政府财政状况

数据来源:经合组织(省略/home/)。

(二)对中国的警示

近期很多专家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因为中国外汇储备里欧元所占比重不大,其影响主要是来自对欧洲的贸易方面。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较为短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道琼斯指数从最高11 258点高处下跌至今,可以反映出,人们对欧洲是否能够走出债务危机是较为悲观的,而A股的连续下挫也说明大家对后期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笔者认为,希腊债务危机已经通过“蝴蝶效应”有效放大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会出现“滞胀”现象。对中国的警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地方债务过多。欧洲债务危机首先体现的就是政府债务太多,资不抵债,最终可能出现违约情况。2008年金融危机时,为了应对困境,中国打开了地方融资的门槛。然而地方融资容易,监管很难。截至2009年底,在有统计的31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只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西、河南、贵州、宁夏的平台贷款债务率(平台债务合计/本省GDP)低于60%,有10个省市甚至超过了100%(《10省市贷款债务率超100% 地方融资监管意见难产》,中国新闻网,2010年4月6日)。欧洲债务的发生,也加深了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后续监管问题,地方债务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欧洲债务危机告诉我们,赤字财政政策的实施必须把握好相应的度。虽然赤字财政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经济所共同使用的经济政策,但要注意量的积累所引起的质的转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动荡不定的大背景下,财政赤字的持续攀升必须引起警惕。

2.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也是金融危机的延伸。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泡沫,泡沫一破,就出现经济危机。2008年以来,中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同时,货币投放巨大。2009年的货币投放量是2008年的近2倍。其直接结果是:房地产价格翻了1倍,上证指数从1 664点一路上涨到3 478点。随后,各种物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通胀压力加大。现在正好站在十字街头,货币政币外松内紧,经济形势更为复杂。

欧洲债务危机告诉我们,扩张的货币政府,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刺激人们消费,从而提升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通胀压力,形成一定的泡沫,当我们为泡沫而惊醒之时,也许就是灾难来临之时,之后一系列问题就将暴发。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1.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加强金融监管。地方政府是有融资冲动的需求,因为融资,可以扩大投资,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政绩水平,而且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收入。如湖北省就有一个10万亿投资计划,按其GDP水平,是无法达到的,只有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增加政府债务才能做到。如果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有这样的冲动,最后会导致经济严重过热,通胀压力巨大,同时,地方债务水平严重超标,债务危机也就产生了。所以现在急需要做到的是要遏制地方政府融资冲动,加强金融监管。为此,国务院6月10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或其他任何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这只是第一步具体措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从两个规则进行把握。第一,设置地方融资标准。地方政府主要是通过债券和银行进行融资,为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可以设置融资标准,只有达到相应标准,才允许其发行债券或向银行贷款。第二,地方债务水平超标要进行处罚。现今,地方债务水平超标的省份较多,如果不加以管理,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进行效仿。因为GDP增长了,自己就可以高升,而财务坏了,自己也不用担责。所以对于地方债务水平超标的,一定要通过相应的途径进行处罚。

2.改革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制度。第一,明确地方政府收入来源。加强收入来源的管理,使地方政府知道,自己的收入是多少,举债的数量要与收入相稳合。同时,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第二,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管理。为了“保增长”,地方政府会通过加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而不论这些支出是否必需。而作为纳税人的公众,对于这些支出毫不知情。中央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支出管理,对于那些只为增加业绩,而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的支出进行限制。而且政府的投入,有时会形成恶性竞争,反而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前几年的风能发电、钢产等,都由于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产生严重过剩。

3.调整货币政策。中国去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欧洲国家一样,中国也产生了相应的部分泡沫经济,如房产价格上涨将近1倍,股市上涨1倍多。然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现在已走到十字路口。“中国的各种货币政策,目前都保持着弹性和余地,可以做到松紧有度”,这是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关于货币政策的最新表态。这说明中央对现在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已经了如指掌:如果继续执行去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加大资产泡沫,通胀压力增加;如果退出经济刺激政策,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对刚刚出现的微弱的经济复苏不利。所以今年以来,央行一直没有采取过于激烈的货币政策。一直都是使用增加银行准备金率的杠杆作用,而对大家普遍预测的加息则一直隐而未发。

很明显,中央银行不会再持续去年的很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否应退出刺激经济政策,即采取大家认为的加息政策来管理通胀呢?本文认为,现在加息的必要性不大,由于欧债危机到来,欧洲都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严格的货币政策,这对中国的出口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国内,现在房价和股价的效果已经显现,通胀水平正处于波峰,如果采取加息的措施,其延迟效应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总结

欧洲债务危机已经过去,然而余波不平,欧洲还将为欧债危机持续埋单。欧债危机本身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主要是从出口影响中国经济。但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对中国的警示意义。中国虽还没有达到债务危机的时刻,但地方政府债务已经严重超标,需要我们提前预防,以阻止更大风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徐建军.欧债危机急性转慢性[EB/OL].新浪财经,2010-06-30.

[2]沈建光.欧洲债务危机:下一个拉美危机[R].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海外市场研究部内部报告,2010-02-08.

[3]韩志国.欧洲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EB/OL].t.省略/1291592332,2010-05-21.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范文第2篇

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欧洲,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此次冲击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9月到2009年4月),金融危机迅速向欧洲大陆蔓延,主要表现为部分金融企业最先受到危机冲击,然后,开始蔓延到实体经济,造成欧元区经济全面下滑,而经济结构中金融比例较高的英国、冰岛和爱尔兰首当其冲,对外资依赖重、部分转型未遂的中东欧国家则深陷债务危机之中,各成员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应对。第二阶段(2009年5月到2009年9月),欧洲各国急速出手的救市计划及欧洲央行刺激政策初见成效,欧元区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企稳,第三季度延续了第二季度的良好态势。根据Eurostat的数据,欧元区2009年第三季度GDP实现0.4%的增长,而这也是连续5个季度衰退以来的首次增长。2009年末2010年初,金融危机对欧洲,尤其是欧元区的影响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一方面,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引领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基本已成定局,全球经济似乎已经逐渐摆脱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荼毒,即使在总体经济情况不佳的欧洲,也出现了正增长。根据德国六大著名经济研究所之一的慕尼黑伊福所(Ifo)的预测,2009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的GDP将分别增长0.3%和0.2%。另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及相关经济学家反复告诫危机并未全面过去,还未到刺激性举措全面退出的时刻,提醒各国关注危机反复的可能性。而与之相佐证是综观目前欧元区国家总体状况,危机的结构性后遗症开始逐渐显现,复苏出现阴影。具体表现为:

希腊等“欧猪诸国”债务问题具有爆炸性自2009年10月起希腊就陷入了国家性债务危机中,希腊政府对外宣布其2009年的财政赤字预计将达到GDP的12.7%,而公共债务将占到GDP的113%,均远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因而从去年12月开始,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该国的信用评级。受此影响,希腊10年期国债相对欧洲基准利率、德国国债利率的溢价已达3.7%,为欧元区创立以来的最大值,而希腊债券的违约担保成本也创下370个基点的高位纪录。评级下降意味着政府债券投资风险上升,融资成本将会显著增加,并且一些持有政府债券的希腊金融机构也将受到影响,进而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希腊的债务危机并非是简单的个案,除希腊外,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财政状况也捉襟见肘,并被戏称为“欧猪四国”(PIGS)。西班牙已经同希腊一样被下调了信用评级,葡萄牙2009年的预算赤字预计将从2008年占GDP的2.8%跃升至8%,而爱尔兰的财政赤字在2008年就达到了GDP的7.2%,这也是6年来爱尔兰政府首次出现赤字。此外,意大利也深陷信用危机的泥潭。

区内各国经济状况喜忧参半,各国参差不齐,且存在普遍隐患一方面,包括德、法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总体经济情况趋稳向好;另一方面,相较其他主要经济体,欧洲国家目前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财政赤字、公共债务普遍超标。欧盟委员会的秋季报告表明,欧元区2009年的政府预算赤字已经从2008年的2%膨胀到了6.4%,而且这一数字有可能在2010年上升到6.9%。若现行的政策不变,2010年欧元区16国的政府债务将占到总的GDP的84.0%,有近一半国家的公共财政存在无法持续的风险。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无增长就业。2009年11月份的欧元区失业率已经上升至10%,第三季度的就业人数与同期相比下降了2.1%。成员国中劳动力市场恶化最为严重的是西班牙,其国内整体失业率竟高达19.4%。

区内经济政策协调遭遇两难选择,给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出了个大的难题 因为目前使用单一货币的欧元区各国经济景气周期的不同步,出现了典型的、自欧元区成立以来一直争论的不对称冲击问题。如欧洲央行继续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德、法等逐渐回归正常的经济运行的国家来说,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胀,甚或滞胀;而现在就实施退出刺激政策则可能使因债务危机等而身陷危机、财政手段严重受限、急待援助的希腊等国难以步出危机,进而影响与之同处欧元区的其他国家经济,使复苏夭折。

就债务危机的后果来看,希腊的债务总量并不大,且希腊在欧洲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和地位也不足以威胁到整个地区的经济稳定。然而,对于希腊问题的处理不当,则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被下调了评级后,希腊的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一旦希腊政府宣布破产,不仅其最大的债务国德国将蒙受巨大损失,还会使得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这些国家的状况更为艰难,甚至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当然是欧央行所不愿意看到的。而以目前希腊的财政状况来看,希腊政府显然无法靠自身力量偿还所有债务。一种解决方法是希腊退出欧元区,放弃欧元,选择更为廉价的货币来还债。这无论对于欧元区还是希腊自身来说都是一个下下之策。另一种方法就是寻求欧盟或者他国的援助。由于希腊的信用评级被降为“BBB+”,则从2011年开始希腊国债将不能再作为向欧洲央行贷款的抵押品。当然欧央行可以继续保持其现在的信贷质量门槛,以使得希腊能够通过欧央行进行融资,但这势必会引起爱尔兰这些同样受到债务拖累的国家的不满与抗议。

此前,德国曾表示愿意同欧元区各国一起为希腊分担债务,但没有得到欧盟的认可。因为欧盟担心一旦此次希腊开了由富国替弱国还债的先河,会使得其他欧元区国家纷纷效仿,从而产生吃“大锅饭”的心态,将债务推给欧盟。而如果希腊寻求国际组织如IMF的援助,又会极大地影响市场对于欧元的信心。因此无论哪种选择对于欧元区的复苏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欧盟迟迟没有采取行动而主张希腊通过自身力量解决当前的危机的原因。不久前,希腊政府也公布了新的财政预算方案。根据这套方案,希腊政府将通过削减公共支出、改革税收体系和推动支柱经济产业发展,将2010年的财政赤字降低4个百分点,并在2012年底前将赤字规模削减至2.8%。但鉴于目前希腊的整体经济环境和本身薄弱的经济基础,实现这一目标势必困难重重。而最新欧盟峰会达成的一致援助协议事实表明,欧盟意识到这不是个别国家的内部问题,而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要各自负责,但前提是不能让航船沉没。

后危机时代欧元区经济疲软表现的内在根源

此次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本身制度安排的结构性弱点,又有临时性国别个案的缘故。

制度安排的结构性软肋及后果欧元区国家大多属于福利国家,二战以来形成了一整套费用高昂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最突出的后果是福利支出负担相对较重。根据Eurostat的数据,欧元区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占到了GDP的18.7%,而美国的这项数据仅为6.9%,日本为12%。另外,与此同源的过度劳工保护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僵化,使用工成本高、效率低。在全球化、老龄化冲击下,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支出居高不下,推高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

另外,当时为了在不同国家引进单一货币,要求相关国家在货币及相关领域实施趋同举措,由此制定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给出了包括财政赤字和债务标准分别不能超过3%和60%的标准,这是维持欧元单一货币在不同国别通用和稳定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国上交货币,其后果是当各国经济景气状况不一致时,各国本身无法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而欧央行的政策则会进退维谷、难以兼顾两端;同时,各国在调节经济时也少了货币政策工具而更加倚重财政政策,赤字和债务负担超标现象很普遍,包括德法等核心国家在内均无幸免。

此外,债务危机还暴露出欧元区内因为欧元而捆绑在一起的诸多国家近十年来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不平衡现象愈发严重。这种不平衡一方面是指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是指成员国间竞争力的差异正在加大。深陷债务问题的几个国家近几年中普遍积累了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尤其爱尔兰、西班牙和希腊,相对于其他欧元国家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但也存在过高的通货膨胀和大量的房地产泡沫。2007年,爱尔兰金融部门的产出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0.6%,而欧元区国家的平均水平仅为5%。当资金运转出现问题时,这一系列的不平衡不仅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受到的冲击更大,也容易导致劳动力市场的迅速恶化。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计,希腊经常账户赤字去年要占到GDP总额的8.8%,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这项比率分别为5.4%和10.2%,与此相对的是德国有着相当于GDP总额4%的经常账户盈余,而卢森堡盈余比率更是高达11.6%。而且大部分价格和成本竞争力指标都显示,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早期阶段各国的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这无疑会对欧元区的长期发展和成员国间的协调带来更大的考验。

临时性原因 金融危机的冲击是造成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骤然恶化的导火索。危机导致的财富缩水使得政府自身收益减少,而为了刺激经济、稳定需求和向金融市场注资,又不得不加大公共开支、减少税收,从而造成了财政赤字的大幅攀升。由于欧洲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经济的不景气加上债务高企,前景不被看好而引发债务危机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国家本身的沉疴希腊等国家的经济结构、运行状况、行政效率等本身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的失调。早在2004希腊政府就承认,当初加入欧元区时,为了满足欧元区严格的趋同条件,他们就曾在财政赤字数据上动过手脚。而加入欧元区后,希腊的财政状况也屡屡无法达到《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要求的标准。存在财政问题的何止希腊一家,僵化的福利制度、缺乏稳定的增长动力,使得欧元区国家一直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不堪重负的养老金体系和不断恶化的劳动力市场使得欧洲国家政府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普遍很高,次贷危机的冲击无非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总之,欧元区本身制度安排的软肋以及形成的内部结构性弱点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临时外部性因素的冲击下,形成了压倒欧元区成员国中差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欧洲经济发展展望及对中欧经济关系的影响

综观欧洲,尤其是欧元区经济现状,尽管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好转迹象。然而,依然脆弱的金融市场和银行系统,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不断恶化的政府财政状况,给欧洲经济的复苏造成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据估计,欧元区国家的公共债务将在2014年达到GDP的100%。同其他经济体相比,欧元区各国总体的救市力度相对较小,经济刺激规模也不大,对于提升国内需求所产生的作用不明显。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缺乏活力,深层次的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根深蒂固。而去年年底在以希腊为代表的欧元区成员国中爆发的债务危机,更是给急于摆脱危机阴影的欧洲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影响到了欧洲整体的退出策略的实施,欧洲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一个长时间的调整和低迷中。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范文第3篇

前不久,一个外资投行里专做外汇交易的学长愁眉苦脸的告诉我,他半夜里突然接到他们组长的电话,告诉他欧元市场出事了,他在希腊埋下的几百万美金的“炸弹”爆炸了,缩水一半还多。随后,第二天早上的各大报纸上就充斥了欧元危机的新闻。这件仿佛突如其来的欧元危机我们要从希腊债务危机谈起,而希腊债务危机则要回顾到2001年,这一切问题的开端。

当时希腊刚进入欧元区。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准。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德国。2009年12月8日惠誉宣布将希腊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欧元区一片惨淡。其中最具危险的是“PIGS”,俗称“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这5个国家依照首字母组合而被称为“PIGS”。)

本段小结:欧元区中,很多国家都有潜在的债务危机,并且互相之间危机容易传递,在希腊的危机冲击下,极有可能造成债务危机扩散。

二、欧元危机

如果说欧元贬值是由于希腊债务危机带来的一时市场恐慌,那么如今投资者对未来欧元走低的判断,则是由于这一危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绑架欧洲央行政策。

第一,不断地对欧元的齐声喊跌,使资本市场“羊群效应”形成。市场可能会实现自我验证。经济学中,“预期”这个概念并非是个预测,更反映的是投资者的集体心理。而投资者的心理,必然会体现在他们的投资决策中,从而实际对市场产生“预期”的影响。

第二,欧元区与美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也在助推欧元贬值。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欧元区经济第四季度仅仅实现0.1%的微幅增长。相比之下,美国第四季度大幅增长5.7%。欧元区经济前景并不乐观。

第三,国家债务危机,但出于通胀考虑又不能够胡乱印刷钞票,于是只能靠借债。同时必然要大幅削减开支,各国节支的大砍刀首先砍向了工薪阶层,减少的是社会福利开支。此外,还有推迟退休年龄,增加税收等。这些节支措施直接影响社会中下层群体的生活,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导致罢工浪潮不断;同时其又削弱了他们的购买力,使各国的内需趋软,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制约作用。

第四,财政严重赤字,内需严重不足,投资不被看好,欧元区想要迅速重振旗鼓,就要依靠世界经济的强力带动。尽管欧元汇率不断下降有助于出口,但是在刚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虽然开始缓慢回暖,却远称不上强劲反弹。在这一背景下,欧元区想要乘世界经济的顺风车从而迅速爬出深渊恐怕也是无望。

本段小结:因为欧元区国家短时间内的出口,投资,消费,财政公共支出都显无力,显然欧元区自身恢复的活力难以被激活,势必将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迷。

三、博弈论分析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希腊危机本质上就是一场“欧元危机”。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从希腊这个点到PIGS这条线,到欧元区这个面,都将受到严重打击。

但问题在于:第一,加入欧盟和欧元区后的希腊已失去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自主。它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提高利率等办法以图自救;第二,随希腊信用评级一跌再跌,国际投资者已对其债券失去兴趣;第三,欧盟之外,没有哪个国家有足够意愿和义务去接手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唯一的希望只能来自欧盟内部。

从静态博弈的视角来看,欧盟与希腊之间理论上存在两个纳什均衡解:其一是“希腊财政自律&欧盟不救援”,其二是“希腊不自律&欧盟救援”。就整体收益来看,第一个纳什均衡甚至比第二个更为可取。其实,让所有成员国学会财政自律正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欧盟早期法律法规坚持反对强制动用其他成员国资源去救援某一成员国的重要出发点。

但事实上,希腊作为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而不考虑集体福利。――非合作博弈。双方并非一个同时决策的博弈;而是一个“希腊先走,欧盟后走”的动态博弈。在希腊已不自律在先的情况下,欧盟坚持不救的价值无非是严肃纪律以儆效尤。但其所引发的后果更是灾难性的:(-10,-10)――如果希腊被迫倒下,必将引发更多成员国对欧元和欧盟的前景失去信心,甚至选择一走了之。如果欧元区和欧盟都不存在了,再奢谈纪律和道德风险也没有意义了。

这就成了一个“囚徒困境”――集体行动体制的缺失。事实上,“囚徒困境”的解决方式是反复博弈,从而形成一套惩罚机制。但如今,无法惩罚希腊的现今,一旦其他成员国也选择不自律,然后爆发危机,那么是救还是不救?如果救,必然造成欧元区债务危机深化而导致爆发。如果不救,那么别的国家就要问“可以救希腊,问什么不救我们?”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欧元;欧债危机;货币联盟;最优货币区

一、欧债危机的进程与原因分析

(一)欧债危机的进程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5月希腊就遇到了债务问题,在欧盟的强力声援后,局势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半年后希腊的财政赤字并未改善,2009年12月11日,希腊政府披露其公共债务高达3000亿欧元,比此前公布的更为严重。受此影响,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随机愈演愈烈。2010年4月23日,希腊政府正式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5月2日欧盟与IMF正式启动希腊救助机制,向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的贷款。但这项计划并为平息投资者对希腊可能出现“国家破产”的担忧,相反市场上关于希腊债务危机可能蔓延至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一时间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在经过长达11个小时“马拉松”会议后,终于在2010年5月10日凌晨宣布,将于IMF共同设立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危机应对基金。其中欧盟委员会将提供600亿欧元,欧元区16个成员国将通过双边担保融资4400亿欧元,IMF将提供2500亿欧元。毫无疑问这项规模巨大的危机救助机制的签署,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防范危机的进一步扩展与升级。

与希腊债务危机不同,房地产泡沫是爱尔兰债务危机的始作俑者。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加之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爱尔兰5大银行濒临破产。为了维护金融稳定,爱尔兰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救助本国银行,从而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据爱尔兰政府2010年9月底公布的数字,救助本国5大银行需要500亿欧元,爱尔兰当年财政赤字猛增到GDP的32%,爱尔兰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到2010年底,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9%,创下自欧元1999年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爱尔兰政府从金融市场筹资的成本已高到难以承受,爱尔兰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0年11月21日爱尔兰政府向欧盟求援。房地产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这就是爱尔兰债务危机背后的简单逻辑。

在欧盟的救助下,爱尔兰债务危机暂时平静下来,但经过几个月的“表面平静”后,欧债危机的多米诺骨牌又倒一张。2011年4月6日葡萄牙步希腊、爱尔兰的后尘,向欧盟申请紧急资金援助,以缓解国内的债务危机。

导致葡萄牙经济崩溃,其实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近年来葡萄牙经济逐渐丧失活力,经济增长率低下,但民众不断要求提高工资,造成社会用工成本的上升和资金链紧张。此外前任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推出了高昂的“交通计划”,拓宽城际交通网络,大建高速铁路,遗留下大笔账单和尚未完工的工程。低经济增长意味着政府必须通过加税等手段获取收入,但在欧盟普遍实行“高福利”和“减税”的背景下,加税无疑是宣告罢工和社会动荡的开始。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债台高筑的葡萄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偿债压力。由于担心葡萄牙无法偿还债务,国际信用评估机构调低了葡萄牙的信用评级,更加剧了葡萄牙的经济困境。2010年葡萄牙的公共债务高达GDP的92.4%,预计2011年葡萄牙的公共债务高达GDP的97.3%。

2011年7月下旬以来,意大利债务问题趋向恶化。意大利股指连日下滑,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攀升到6%以上的高位,意大利10年期国债与作为基准的德国同期国债的利差达到了390个基点,创下欧元区诞生12年以来的新高。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一旦发生债务违约,其对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冲击都将远远大于希腊或爱尔兰。

(二)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债危机国经济基本面恶化,经济增长乏力,竞争力下降,再加上盲目的高福利政策是这些国家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猪五国(PIIGS即欧元区的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普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国家产业竞争力下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在欧洲国家中,南欧国家更加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它们是欧元区内部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下,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竞争力明显下降。一方面这些国家没有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居民又要维持现有的高生活水平,这就使得政府债务及对外债务不断攀升。2009年希腊财政赤字与GDP之比高达13.6%,公共债务高达GDP的124.9%,外债与GDP之比高达73.5%,远远超过《稳定与增长与公约》的相应规定。

欧洲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时间较早,出生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到20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进入快速老龄化的进程。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日本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总人口的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拐点,随之出现的是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公共债务的不断增长。整个欧洲正重复着十几年前日本的故事,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将陷入经济长期低迷和公共债务的不断增长。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从全球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是欧债危机的外部诱因。我们可以从资产负债和财政收支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欧洲部分金融业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金融资产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比重较大,比如2008年初,冰岛的银行业资产是其GDP的9倍。金融危机重创冰岛和部分中东欧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冰岛资不抵债,陷入“国家破产”,部分中东欧国家外债压力巨大,都源于其资产的严重缩水。另一方面,为应对危机,欧元区各经济体扩大财政支出是必然的选择。金融危机直接扩大了欧元区各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由于2004年以来,部分欧盟国家已经突破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财政赤字的规定,为应对危机,欧盟成员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必然会扩大财政赤字的规模,直至公共债务水平引发信用评级的担忧,进而产生债务危机。欧盟各国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的均值从2008年底的不足3%飙升至2009年底的7%,同期公共债务GDP占比从65%提升到85%。

3、欧盟内部经济结构不均衡是是欧债危机的结构性因素。由于欧盟内部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效率和全球竞争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政府面临着收入降低和支出增加的双重困境,只能选择扩大财政赤字以应对经济和社会问题。部分国家财政状况较差、财政纪律松懈。以PIIGS为代表的欧债危机问题是传统的财政收支问题,这说明欧盟成员国的财政审慎性具有缺陷,欧盟需要加强财政纪律的改革。这一缺陷之前是有防火墙的,就是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3%的规定,否则成员国会被惩罚。但是,2005年初,欧盟同意其成员国财政赤字可以“暂时”超过3%。《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执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虽然公约明确规定财政纪律要严格遵守,但是实际情况却未能有效地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宽松的财政纪律不能有效地维护欧洲货币联盟的稳定性。一旦有成员国不能自觉地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将有可能使整个欧元区的利益受损。

4、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元矛盾”是欧债危机的制度性根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在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财政政策的效果一般更加明显。在应对经济波动中,与其他国家相比,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需要谈判协调,政策的时效性较差。而且欧洲央行的政策框架主要来自于德国央行,即通货膨胀目标制。为了提高政策的及时性和增强政策效果,欧元区成员国就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性,扩大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这相当于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一条腿”被绑在一起,而财政政策“另一条腿”自行前进,最后造成了一条腿走路的困境,结果就是公共支出过度膨胀,财政赤字大幅上升,进而出现债务累计和信用问题。欧债危机暴露了欧洲一体化的制度缺陷。

欧盟的制度性缺陷还体现在欧元区。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大实践,成为国际经济学领域中政策实践的壮举。但是最优货币区是建立在生产要素流动性准则基础上的,即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性是最优货币区的基础性条件。欧元区扩张以后,成员国经济周期、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指标差异较大,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尚未能完全自由流动,因此造成货币区内成员国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这是欧元区和欧盟成员国出现经济结构和政策取向难以趋同的重要原因。

二、欧元之危

自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与加剧,动摇了国际金融市场上人们对欧元的信心。在危机面前,欧元区国家的矛盾也暴露出来。欧元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如何变动,欧元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欧元区是否会解体,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

今天欧元的本质问题是欧盟的经济政策出了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是从欧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埋下了,经济繁荣时期不会暴露出来,而当欧元区陷入经济萧条,欧元区的边缘国家希腊、葡萄牙等国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强有力地救助,危机便会爆发出来。就欧元区国家而言,由于货币一体化统一使用了欧元,希腊等国不能使用传统的货币贬值的政策,利率政策也因为德国主导欧元区而无效。财政平衡的能力只能依靠债券发行和增加税收来实现。表面上看是希腊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主要依赖旅游业和航运业这两个经济周期明显行业的希腊经济,当经济陷入不景气后,税收锐减,就只能靠发债度日,换言之,只能靠透支国家信誉。但是,因为希腊等国发行的债券是欧元,所以希腊的危局不是简单的希腊货币危机,而是透支完希腊自己的信誉就接着透支欧元区的信誉。

在欧盟以及国际社会的救助下,欧债危机有所缓解。今年年初,由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成功标售国债。由于此前投资者担心PIIGS国债融资困难,市场情绪一直紧绷。而葡、西、意等国国债顺利发行,是市场紧张情绪暂时缓解。受此影响,欧元汇率借势反弹,欧洲各主要股指也同时上扬。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IIGS国债发行超预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短期忧虑,但其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利好因素的支持:一是欧元区稳定机制改革及扩大救助资金规模的传闻;二是欧洲央行此前对国债的购买:三是中日等国相继表示购买欧元区国债,外部支持提振了市场信心。从欧债危机演化进程看,引发欧债危机的根源并未消除,风险警报并不能解除。

今年欧元区成员国将有大量债务到期,大量债务集中到期形成的短期流动性风险或将成为欧债危机新一波的主要诱因。其中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到期债务(本息合计)分别为515.9、148.6、320.9、1533和3380.5亿欧元。PIIGS融资成本仍在上升,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情绪仍在蔓延,欧债危机远未结束。

三、欧元的前景

欧债危机充分暴露了欧元区目前所存在的重大结构问题――统一货币联盟下财政联盟的缺失。基于当前的形势,我们认为欧债危机虽远未结束,但不至于导致欧元区解体乃至欧元崩溃。相反,目前的危机应该会使欧盟各国认真反思欧洲一体化的经验教训,亡羊补牢,进一步加强一体化建设。

首先,欧元区国家维护欧元的强烈政治意愿与消减债务的实际举措将有助于改善欧元区经济并利好欧元。经过十多年的运作,欧元影响巨大。如果债务危机导致欧元区解体,必然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逆转,带来的巨大损失将远比救市的成本大得多,将成为各方无法承受之重。目前欧元区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元区的火车头―德国的态度。德国愿意拿出多少钱支持危机中的其他欧元区国家,直接决定了危机的走向和欧元区的未来。虽然德国很不情愿,但出于它自身的利益,放弃欧元对它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是因为德国已经从欧元中获益良多,而放弃欧元所带来的后果对德国而言也是灾难性的。作为一个出口大国,欧元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欧元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欧元区内部的交易成本,统一的货币意味着汇率波动的完全消除,降低了贸易的不确定性,也使出口商不必在金融市场上花费成本对冲汇率风险。各国之间的价格信息由于统一的货币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出口商及时反映。德国由于出口占GDP比重在欧元区各国中名列前茅(2009年达到46%),从欧元中获得的收益尤其巨大。对德国而言,放弃欧元除了失去这些收益,还会带来重大损失。欧元区国家是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地。2009年,德国对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出口占到其总出口的43%。欧元崩盘对这些国家意味着融资成本的上升和经济的动荡,而对诸如希腊这些边缘国家则会带来经济危机,这都会导致德国出口的严重下滑,伤害其国内经济。而在政治层面上,放弃欧元更意味着德国半个世纪以来所推动的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彻底失败,是其决不能接受的。

其次,美元、日元两大货币均有“硬伤”,也减轻了对欧元的压力。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动摇了美元的信心,预计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美联储将会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不利于美元。

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财政赤字已滑至4%以上,公共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00%。2011年日本大地震及灾后重建会促使日本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这将不利于日元的稳定。

“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欧元不会崩溃,但需要更多的体制性改革。欧债危机及其处理过程充分暴露初欧元体系的结构性缺陷:统一货币政策与独立财政政策的内在矛盾;有财政纪律而无有效监督和干预手段的矛盾;有严格要求而无危机援助机制的矛盾;货币统一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国家利益与欧洲认同的问题等等。如何进行欧元体制和欧盟制度改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积极的角度,欧债危机是对欧元区国家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迫使欧元区各国重新审视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缺陷,及时纠偏。欧洲国家可能以本次危机为契机,进一步扫除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各种障碍,并致力于解决相关问题,欧元仍将是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一员。

参考文献

[1]郎咸平,孙晋.欧元危机:渊源与解题[J].银行家,2010(6).

[2]李稻葵,张双长.欧洲债务危机:预判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7).

[3]王家强,李建军.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J].新金融,2010(10).

[4]姜艳霞.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

国家债务危机后果范文第5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欧元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030-02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探析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

以此次危机的导火线希腊为例,希腊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和航运业等一些主要依赖外部需求的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势必会遭受严重打击。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是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深陷危机中的“欧洲五国”为维持国民的高社会福利需要大规模发行国债;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传统的优势行业因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性而遭受冲击。

(二)国家加入欧元区后丧失货币政策自

以希腊为代表的欧元区国家有一个共同点:虽然已加入欧元区,但其在欧元区内缺乏经济、政治地位,没有实质上的话语权。而在制定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上,德国、法国等欧元区经济大国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欧元区国家是以丧失货币与汇率政策自作为加入货币联盟的超负荷成本。当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到欧元区国家时,希腊等国由于没有货币政策自,无法通过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与消费,也无法通过降低汇率、刺激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

(三)离散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存在矛盾

欧元区的独有特点是欧洲央行根据欧元区的整体情况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各成员国必须执行欧洲央行确立的货币政策,但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上各国仍享有自,致使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灵活性大幅降低。

(四)政治与经济脱离,欧盟内部利益纠葛不断

欧元区只是一个货币联盟,而在政治上还没有形成联盟。德国和法国等欧元区经济强国在这次欧债危机过程中过分看重本国利益,没有及时向危机国提供帮助。在欧债危机的整个救助过程中,欧元区各国在政治上勾心斗角,救助计划难以早日出台,延误了最佳救助时机。

(五)欧债危机是人口老龄化、社会高福利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随着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欧元区国家的人口结构逐步老龄化,政府面临的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由于民众不愿改变高消费、高福利的社会待遇,加上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欧盟各成员国的社会福利占GDP的比重出现趋同态势,即使是一些经济相对较弱的南欧国家社会福利占GDP的比重也已逐渐上升到20%以上。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必然造成政府的负担日益沉重。随着财政赤字、债务的不断积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必然会发生债务危机。

二、欧债危机对未来欧元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欧盟经济增长面临两难境地

1.各成员国融资成本上升,财政状况继续恶化

以爱尔兰为代表的欧元区第二轮债务危机的发生给国际市场带来了又一次的巨大冲击,整个欧元区国家的信任指数直线下降,抛售这些国家国债的现象也在大肆蔓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欧盟区市场融资成本。一旦实体经济出现融资困境,危机就会波及到金融机构和政府,最终使整个欧元区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由于欧盟特殊的经济结构背景,欧元区陷入恶性循环对于欧元区各经济体及整个欧盟的经济复苏来说都是极大的障碍。

2.削减赤字与经济增长两大目标难以平衡

一方面,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欧盟各国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这必将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债务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削减赤字要求政府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这样又会导致经济疲软。削减赤字与经济增长在欧债危机的复苏过程中很难达到平衡。

(二)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将进一步加重

1.紧缩的财政政策加重结构失衡

程度不同、措施各异的财政紧缩计划阻碍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首先,像德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为了保持经济不受影响,需要欧洲央行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尽早加息以减轻通胀压力。其次,深陷危机中的国家为了经济快速复苏则迫切要求欧洲央行维持低利率,从而减轻欧元区银行贷款负担。欧洲央行处于紧缩银根与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的两难境地,将会进一步加重欧元区经济的结构性失衡。

2.经济复苏情况的不同将加剧成员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从2010年的发展情况看,德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经济复苏进程稳定发展。德、法两国工业产值均维持较快增长势头。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6%和1.6%;而希腊、爱尔兰等经济竞争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和-0.45%,相差很大。可见,欧债危机使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三)欧元的稳定性和国际地位均受到威胁

1.欧元的稳定性将受到更大冲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1999年欧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为17.90%,而在2009年升至27.37%。这个比重足以说明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在逐年提高。如果欧盟经济可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那么欧元的国际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但事与愿违,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蔓延至整个欧盟区,欧元的国际地位以及整体稳定性都遭受了巨大威胁,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由2009年11月的1:1.5144一路下跌到2013年4月的1:1.3046。在欧债危机的复苏过程中,欧元的稳定性还将受到更大冲击。

2.欧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威胁

欧元的大幅贬值使美元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或正在计划调整本国的外汇储备结构,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被动摇。对于欧元的未来走向,美国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金融大鳄”索罗斯、投资大师罗杰斯均持悲观论,认为欧元终将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消亡。现阶段,欧元区债务危机仍在继续发展,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面临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余永定.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的前景[J].未来与发展,2010(5).

[2]漆鑫,庞业军.欧债危机的根源、前景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11(10).

[3]姚秋.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与影响[J].理论导报,2011(10).

[4]徐洪才.欧债危机救助及未来前景[J].中国金融,2010(22).

[5]孔凡伟.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的途径与应对之策[J].国际融资,2011(11).

[6]陈新.欧债危机:治理困境和应对举措[J].欧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