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专接本;审计教学

一、专接本审计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意义

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首创,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各个专业教学领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PBL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它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来解决问题,从而习得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大量知识内容。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将此模式与专接本审计教学相结合,正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专接本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

二、PBL教学模式在“企业财务审计”教W中的应用探索

(一)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企业财务审计”是专接本审计专业的学位课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其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审计基本原理和审计准则等专业基础知识来解决财务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目标使PBL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可能。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PBL教学模式在“企业财务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

PBL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首先,创设的问题应具有探究性,不是那种学生能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其次,问题的设置应该与教材紧密联系,促使学生通过研读教材和相关的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最后,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与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匹配。不要设计得过偏过难,要让学生愿意去学习。

例如,我在讲授“存货监盘”时,根据“存货监盘”需要实现的审计目标,会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百佳公司是一家造纸企业,主要从事纸浆、纸和纸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木材和木材产品的经营销售。2015年永华会计事务所接受百佳公司董事会委托,对百佳公司2015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要对存货进行监盘。假如我们是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所有存货的数量是否均通过实物点数相加加以确定?②存货的盘点数量是否为存货明细表中所列示的最终数量?③盘点过程中企业的生产是否需要暂停?④企业的存货存放不止一个场所,在监盘中如何实施控制?⑤通过存货监盘是否能实现所有的审计目标?

2.学生查阅资料

问题情境设置完成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细化。譬如,上述的第一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将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为:①哪些实物不能通过实物点数相加?②如果不能用实物点数,那确定数量时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接下来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去查找相关资料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参考书、各类期刊以及互联网资源。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会将学生划分成小组,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搭配组合,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援助,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

3.小组合作交流

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学习成果。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个人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组内成员之间的信息互补和信息更正。教师可以参与个别小组讨论,以监督和引导学生的讨论。

4.师生课堂讨论

在个人学习和团队协作的基础上,每组指派一名组员向全班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并补充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还是需要教师的讲授。譬如存货“监盘”和“盘点”这两个概念易混淆,需要和学生解释清楚。

5.评价总结阶段

课堂讨论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有效的评价总结和反思,将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教学方法,使PBL教学模式更好地得到实施。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观察、口头评价、书面报告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情况等多个方面。

三、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1.运用P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许多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要靠教师的不断提醒和督促,才能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采用PBL教学模式之后,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课堂弊端。学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每个人都希望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找到最准确的答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运用PBL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多重能力,实现了专接本审计专业培养目标

专接本审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学位的前提下,培养审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而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在教学中运用PBL模式对培养这些能力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1)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寻求最佳答案而不懈努力。他们不断地探索知识、构建知识,再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了学生能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将来的审计工作中去。

(2)PBL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正是审计人员必备素质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建勇,刘小瑞.PBL教学模式在全日制MPAcc培训中的应用――以《高级审计理论及实务》一堂案例课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28-31.

[2] 杨继飞,付义凯.PBL方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142-143.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范文第2篇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伴随管理理论的产生而形成,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管理会计课程,是当前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现代会计教育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1.美国会计教育的启示

管理会计起源于美国,美国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会计教育的研究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会计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对会计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可见,一个好的会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之原因及其处理之方法,培养学生组织问题、确认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推论其可能答案的能力。那么,会计教育就需要进行适时研究,会计教学必须跟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我国企业应用的思考

管理会计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的,三十年来没有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企业的实际作用很不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这种现象引起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者的极大困惑,探究其教育教学源头,可能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绝大多数仅限于对国外著作的翻译,基本上停留于纯理论的探讨,很多专门技术和方法本文由收集整理可操作性差,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另外,管理会计教学侧重讲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我国管理会计经典案例的分析。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育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促进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我国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高校中,一般都有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但其教学缺乏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指导,偏重专业理论教学,很少考虑实践教学或者基本没有考虑实践教学,导致管理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致使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应用难以推广。

1.课时安排偏少

大多数高校,安排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在第五个学期,教学课时在52至64之间。但是,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多,就是去掉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交叉的内容,其课时也只能满足课堂理论教学与相应习题、案例的讲解,没法开展市场调查、实践调研等社会学习活动。导致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只重专业理论讲授,忽视实践应用指导。

2.授课模式和课型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只有理论课型,没有实践课型,还没有哪个高校开展像财务会计模拟操作的实践课型。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单向式教授专业知识,学生被动地听,对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与公式只是机械地记,只会拿着书本做题,却不知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课型,对学生的实践应用缺乏有效的安排和指导,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导致学校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严重脱离,课程教学有效性低。

个别高职院校有意识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开出管理会计实务课程,其实际也只是管理会计题目的练习,其教学课型虽属实践,其教学内容仍然是管理会计专业理论,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应用指导。

3.教材沿用西方理论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教材,其内容一般为: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其专门技术和方法均为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模型,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虽然近年出版了不少管理会计精品课程教材,但其内容仍旧是西方管理会计教材知识体系,与国内管理会计实务脱节,既不适合我国会计职业的市场需求,也没有管理会计业务实务内容,导致课程教学有效性差。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现管理会计实践操作教材。在会计教育改革中,会计教材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是仅仅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但是,教材毕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专业理论模板,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管理会计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对策

在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诸要素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变量,也是目前会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在教学设计上突出管理会计实务,以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求。

1.整合课程内容,体现管理会计职能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三门课程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非常高,影响课程教学效率效果。为此,必须解构学科体系,打破相关课程之间的界限,适当处理《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管理会计属于应用性学科,教学内容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导。《成本会计》以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成本报表为主,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预算管理、投资管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重复较多的知识点,管理会计课程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展开教学,将财务预算的编制纳入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以项目投资为主,使之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内容实现有效衔接。二者内容均以时间价值为基础,可通过教学计划,根据授课时间先后调整各自教学。

2.引入社会真实案例,明确会计职业角色

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注重实践应用的指导,必须引入会社真实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例如,亏损产品决策、半成品深加工决策,产品定价决策等的教学,引入当地公司实例,或上网搜索上市公司相关素材,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会计职业角色有更明确的理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融入日常生活素材,增强专业实用性

从我国实情看,大学生毕业之后,一开始主要从事一些最基本的工作,不可能接触到过于复杂和高层次的管理,领导也不会把重要的决策交给他们去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小见大,从学生日常生活、个体户入手,将社会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案例,具有实现意义。比如,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相关成本分析等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旧的学习用品如何处置更划算,买书还是租书划算,手机办何种业务划算等,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优势特长等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并引导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或小论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提供多样性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分析决策问题,其问题及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管理会计教学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情况时所具备的思路和方法。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几乎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不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或案例不应只有唯一答案,而是多样化的参考思路,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案例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指导学生的只可能是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较好的方案,重视分析思考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教学效果。

5.转变课堂主体,增加实践课型

首先,转变课堂主体。传统的授课,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单向式教授教材内容,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应用得很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时代的信息环境条件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向当前个性化的教学对象施展教学,教学课堂应该是“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教学的重心在于设计学生学习的任务,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其次,增加实践课型。管理会计是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课型要高于理论课型。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案例分析;添置设备、器材和实验室,设置管理会计实践模拟操作课型;设计预测、规划、决策等业务任务,指导学生结合各自兴趣爱好、优势特点等开展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多样性的实践课型,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达到锻炼职业技能的目的,提高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

6.增加课时安排,侧重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课型,除传统的理论课型、实践课型外,还应该有模拟操作、社会活动等课型,教学课时应该多安排一些。除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外,还需增加模拟操作、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应用体验,以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管理会计课程有效教学的目的。

7.改进考核办法,突出应用能力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仿真考核 财务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25-02

一、仿真考核的概念及意义

本课程主要针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由此设计了仿真的教学与考核标准,它将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强调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与考核,在仿真地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由于财务分析主要是围绕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与财务管理课程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同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也对财务分析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教学组织带来困难。为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与仿真考核体系。财务分析的仿真考核将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载体,以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工作任务,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模拟完成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形成过程,建立仿真的过程评价与传统的理论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仿真考核的设计思路与实施

本课程组织案例教学,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基本理论,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追求标准答案,这是区别于其他会计学课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主要考核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质。该课程的考核采用常规的期末试卷考核、撰写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和平时表现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仿真考核主要体现在撰写某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具体来说,期末试卷考核的内容包括三大财务报表的比较分析、指标计算与综合分析,占总成绩的40%;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要求学生为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综合运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将该企业报表进行计算分析,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最终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报,这项任务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考查内容包括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及考勤情况。这一考核模式在近期的教学中得以实践,效果较好,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存在工作量大,学生照搬书本模板,内容缺乏新意、枯燥呆板等问题,为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针对撰写财务分析报告部分进行的仿真考核有所创新和突破,现将仿真的过程考核方式总结如下:

1.财务分析报告的任务分解

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工作量大、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将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具体分解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综合分析四个大项目,通过阅读和比较分析报表,分别学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分析;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杜邦分析、雷达分析、发展能力分析。每学完一个项目就完成相应的分析报告,仿真的过程考核也分别对四个项目的分析报告进行考核,边做边学边考核。

2.小组分工撰写报告

采用建立学习小组(实验小组)进行课程知识的单项及综合实验学习与考核。①分组。按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角色进行分组,包括总经理、销售人员、生产人员、财务人员、债权人、投资人、政府部门等,一般每组为8人左右。②选择分析对象。每一组选择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强调选择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在成果交流环节,学生可较全面地认识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使大家的信息和认识更丰富、更综合。③分配角色完成分析报告。每组学生由财务分析报告的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构成,如总经理、销售部、生产部、债权人、投资人、金融机构等不同角色组成,由于不同角色分析财务报表的侧重点不同、立场也不一样,各类报表使用者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进行识别,如债权人主要分析偿债能力,投资人主要分析收益,经营管理者需衡量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工,完成相应部分的分析报告。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减轻工作强度,更有益于扩展财务分析的空间,提升财务分析的价值,同时也能更好地兼顾和服务于管理当局以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同时还可体验到工作环境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提高综合能力。

3.提交展示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后,将采用多种渠道提交并展示,如提交财务分析报告word文档;制作PPT演示与讲解;老师挑选优秀的报告,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如大学城空间进行展示,实现资源的共享及进一步的研究、讨论、交流。其中,PPT演示与讲解对学生最有吸引力,表现异常踊跃,现以利润表项目为例说明成果展示的实施过程(见表1)。

4.仿真过程考核的标准

财务分析报告案例成果的考核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空间,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发散性,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教师不宜过多表露个人观点,只需准确把握整体脉络和方向,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意见分歧导致对问题分析陷入歧途。考核的标准设计为观点明确,结论正确30分;内容充实,逻辑性强30分;表达清晰流畅10分;上交材料格式正确,生动美观10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图表结合,如利用Excel进行报表计算、图形分析,此项10分;团队合作表现10分。考核成绩单(见表2):

三、结束语

本课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与考核理念,选择某一典型的财务分析案例,以撰写所选案例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作为工作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与考核,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指导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体验工作过程,如连接证券公司网站,授集查找上市公司股票、财务指标、非报表因素等基本方面分析资料,使学生体验财务分析的真实感;财务分析涉及大量表格、文字、图形和计算,通过完成仿真工作任务可锻炼学生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如利用Excel的计算汇总功能对财务指标进行自动计算和图形处理。引入仿真的过程教学与考核,学生在做中学,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汤玉龙.高职财务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J].现代交际,2011(11)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发强烈。财务管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 ChangeColn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声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应该界定和解决那些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的非结构性问题。这在会计教育领域被视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号召和呼吁。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应用和操作性的管理学科,开展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授课型教学法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新途径。要实现财务管理学的素质教育,应该从教育思维、教学观念、课程设置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方法等进行全面统筹安排,本文拟从教学观念、内容及方法等角度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利弊及相应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内容描述

(一)案例、案例教学及教学风格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教学特点是;精选现实中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将抽象的理论融于实务操作。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及其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所谓案例是指人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依赖的环境、事实、意见等;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位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财务管理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大多数都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具体可将多种形式的案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价案例,描述成功或失败等一系列案例组织起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特定的管理抉择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外一种案例叫决策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当然,许多案例往往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因此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和基本财务分析技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进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分析、识别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另外,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另一基本要素则是要培育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促进讨论而不是写正确答案,即使学生有正确答案,也不应轻易表态,而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和归纳总结。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让学生进入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角色模拟处境,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学会采取某一种立场,做出财务决断或决定,即决定作什么或不作什么。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阅读财务管理案例。分三步进行:粗读,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学生首先必须粗读案例,获得案例里所隐藏的基本信息;精读,即彻底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进一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其次,角色转换。在组织和整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时,必须进行角色换位,以财务决策者的身份考虑问题。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由谁来做出决策,决策后的结果如何,案例中的企业(公司)性质如何,从事何种业务,其战略目标是什么,营销、生产、财务政策分别是什么等。第三,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形成观点与方案。分析案例过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站在财务决策者角度,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前提下对案例做专题分析、引导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第四,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个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而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因为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具有主动性,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运用职业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与其他人观点共享,使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最后,写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并使自己的观点在大量数据和事实的支撑下得到进一步提炼和修正。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需要适当引导、详细记录和组织学生的案例讨论。具体而言,在案例讨论前不仅要详细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和相关材料,还要精心准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如每班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约10人,小组中一人执笔,一人做交流发言,一人做必要的补充说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适当作些简短的评论,以提问的方式使讨论继续。当然,教师要避免成为案例讨论的中心,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在案例讨论时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予以记录,并时不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需控制课堂讨论,使学生的讨论激烈、尖锐而又真诚、相互尊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种交流、互动的立体模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结合社会现象来设计大量的全真模拟案例,运用“提出案例―掌握知识―分析案例―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教学模式,通过详细解读案例背

景资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找出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总结,并形成结论。因此,一方面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财务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对知识的掌握不仅灵活而且牢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寻找、设计案例及案例教学;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有更多了解,并在师生的相互提问中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二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的不断深化中,既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走向―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的就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适应时展的层面上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种思维的相互撞击,擦出“火花”,从而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在案例讨论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认真、仔细地聆听他人意见,学会用语言去说服他人,有利于学生人际相处能力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缺陷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它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加快了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但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和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缺乏适应案例教学的师资。我国高校的教师普遍是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就缺少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形成了以“我”为主的观念,在课堂上不愿意放弃“主角”,而甘当“配角”。然而,案例教学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对财务管理本身的知识要非常精通,对管理学、经济学、经济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教师还要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案例讨论前教师不仅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还要能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案例教学,不能为“赶时髦”而进行案例教学。二是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国外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针对的学生群体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整理、分析能力,而在我国高校继扩招后,学生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其相关专业知识比较薄弱,适应案例教学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真正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参与案例讨论的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其余学生则“搭便车”。三是财务管理案例教材的缺乏。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一部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为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遗憾的是,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并不能适应财务管理本科教学,针对中国财务管理问题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更是稀缺。具体而言,有些财务案例教材要么直接从国外引进,案例背景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因为财务管理要受理财环境的影响,国外案例虽是好案例甚至是经典案例,但却不符合我国实际;要么就是编写的模拟案例,或是例题的“改编”或“放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还有一部分案例直接来自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内容,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一部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融专业知识于一体的优秀案例教材是推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完善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质量 前文已述及,案例教学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案例教学。因此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取得联系,让任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上岗培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再回归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教师有责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中最讲究有“活”有“动”,教学活动应是开放的、有序的、活而不乱的动态系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对起专业支撑的基础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先发放案例,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案例的熟悉和资料的查阅;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金融环境知识。在案例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投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示,避免“冷场”状况的发生。

(三)组织恰当的案例,撰写教材 为了撰写优秀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在教材体例、案例选取、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上应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理论、实务与政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水准;充分体现财务管理活动对特定的理财环境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案例来源尽可能选取带有“中国特色”的真实案例,并以上市公司案例为主;在案例的选取和内容安排在尽可能反映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既要考虑全面,又要能突出重点,还要把握难点;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案例写作和体例上,每个案例内容有教学目的与要求、背景知识、案例资料、分析思路、思考题及小案例等部分,这样既方便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同时也能使学生能自主阅读,因为案例中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可供学生们分析借鉴和参考。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学会筛选、甄别,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也无形中培养、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

财务专业问题及答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1981年率先成立旅游系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近年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管理学科也持续成长。与研究生和专科层面的培养目标不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的、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从事服务管理及咨询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财务管理作为从会计学中衍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财务管理课程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操作性也很强。要想做好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手段。

一、激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兴趣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生源多为理科功底相对薄弱的文科生,而且从专业冠名的角度看,该专业的针对性很强,学生容易在思想上重视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旅游英语等专业课程,而认为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等仅为辅修课程,不予重视。

所以,在财务管理的第一堂课上,教师就应该向学生阐明财务管理对于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可以首先指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虽然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途径就业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从事旅游中职教育等,但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去向仍为旅游行业中的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店、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或者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等,而无论在哪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就业,本科毕业生都不应将职业前景局限在导游或者普通业务员层面,而应定位于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而财务管理作为在一定经济主体的整体目标下,对投资、筹资、用资及利润分配进行管理的一种专业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财务管理课程对于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只要充分激发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就不会被看成是枯燥的公式、繁复的计算和深奥的理论的代名词,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就能见到实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二、在教学内容上加强财务管理课程与先修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

财务管理课程不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必须有一系列先修课程做铺垫,这些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初级会计学、统计学等等。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在修过相关基础课程之后再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区别中去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比如:结合管理学原理中的管理流程来介绍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结合财务管理的数据来源来阐明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会计提供的相关数据,财务管理工作成果依靠会计工作披露出来;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计算、资金需要量预测、利润预测等内容时,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基础知识在这些知识点上的运用等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找到先修知识的用武之地、增加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且案例应紧扣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纯理论教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紧扣实际的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果断决策的能力。

为此,教师首先应精心选择旅游行业中的企业案例,比如旅行社、度假村、游乐场、酒店等,并结合这些企业的经营特点,设计恰当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前将材料发给学生;然后在案例讨论环节,由师生共同营造出轻松的讨论环境,并让学生成为主角,使学生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讨论情况,指明案例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的,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接着,学生还应撰写分析报告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在注重分析过程而非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分析报告打分,并将其与平时成绩挂钩,从而为案例教学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在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上,应充分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不能过分倚重期末考试分数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经过了长达12年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学习训练之后,已经形成了比较顽固的思维定式,即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这种思维定式必然对其大学阶段的学习产生负面效应。这种现象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当中也一样存在。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不再自发地死记硬背公式和机械做题呢?教师大力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应该在成绩综合评定方面加大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比重。笔者认为,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各占50%是适宜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细分为“课堂展示表现”、“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表现”、“出勤”、“作业”等多个项目,给各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并且有的项目由教师评分,有的由学习小组评分,有的则可交给学生自评。这些措施可使学生的平时表现得到客观的量化。而期末考试也可不采用闭卷的传统形式,而采用开卷形式,在题型设计上可摒弃偏重考评记忆能力的填空、名词解释等题型,而多采用注重理解、运用能力考评的论述、案例分析等答案呈开放性的主观题型。这样就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到注重理解和应用的方向,从而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