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液压系统 故障 维护

一、引言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过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质量通病

1. 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

液压系统的故障多种多样,可能是系统回路中一些元件存在故障,如液压油泵故障,也可能是工作介质选用不当造成的故障,还有可能是液压系统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但在所有这些故障中,最常见的有液压油污染和漏油两种,它们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1)液压油污染

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液压油很容易受到污染,而一旦被污染了,液压油的性能很快会变差,造成使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据统计,大约70%~85%的液压系统常见故障是由液压油的污染物引起的。而液压油的污染又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疏于管理,污物直接混入待用液压油内造成污染,一旦使用就易造成故障;二是液压油本身受环境影响而变质造成污染;三是油箱焊渣铁锈以及阀门等组件残留的铁锈等杂物颗粒混入造成污染;四是装配和维修过程中难免有灰尘和脏物混入。

(2)液压系统漏油

漏油现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元件磨损等原因使得液压系统内部的液压油从高压腔流到低压腔,即内泄露;另一种是从内部流到外部,即外泄露。液压系统漏油会直接影响其性能,使压力不足,降低作用力和速度,并加大油耗量,甚至还有可能损坏整个液压系统,让其无法正常工作。液压系统漏油的原因有:密封件和液压元件存在间隙造成密封不牢;维修人员装配不当、紧固力不均造成泄漏;油温过高造成油液黏度下降使泄露增加;系统压力调的过高而密封件预压缩量过小造成泄露增加;系统超负荷运转造成元件或密封件损坏。

2. 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

(1)故障的多样性。虽然前面只分析了两种常见的故障,但它们可能进一步引起液压系统的多种故障。如污染堵塞节流阀或出现漏油造成的压力不稳定,常会伴有振动、噪声故障出现,还会引起构件的动作故障等等。

(2)故障的复杂性。同一故障可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也可能是这些原因互相交织在一起引起的,如压力低可能由系统本身的部件引起,如泵或阀故障,也可能由油黏度或系统泄漏等原因引起。

(3)故障的隐蔽性。有的液压系统故障比较明显,有的却不易发觉,需细心观察和检测才能发现,如果不及时察觉并修复,任其发展的话,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坏或造成事故。所以一旦发现液压系统有故障,应立即停止工作,认真检查和排除故障。

三、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的防护对策

1. 正确操作使用液压系统

(1)正确选择液压油

有前面分析可知,液压系统的故障多由液压油引起的,因此应该正确、合理地选用液压油,根据不同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的不同性能和使用条件,来选择具有适当黏度、抗氧化性能力强、抗磨性及性好的液压油,这对延长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保证其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2)正确使用液压油

液压油的污染分为两种:一是油液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二是颗粒含量超标。所以要防止液压油的污染就要控制颗粒含量和油液成分。通常油液成分难以控制,现场可采取措施控制好颗粒含量。

(3)防止水入侵液压系统

当水分混入液压油中时,就会使油液乳化变质,并且使液压元件锈蚀。除了平时防止水分入侵系统外,还要注意储油桶的密封,并且最好倒置放置;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可经常从油箱下面的放油塞处将水排除。

(4)保持适宜的液压油温度

在适当的油温范围内,液压油各种性能良好,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最好控制在30~80℃之间。油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粘度、抗氧化性、性等性能有较大影响。应经常清洗冷却装置,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当周围环境温度高时应选用高粘度油,温度低时选用低黏度油。

2. 采用以下方法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查

(1)直观检查法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和耳听等手段对零部件进行检查,可以查出一些较为简单的故障。

(2)对换诊断法

当发生故障的元件比较精密不宜拆开或现场缺乏诊断仪器时,可先将怀疑出现故障的元件拆下,将其他机器上的同型号的并且能正常工作的元件换上进行试验,根据能否正常运行可判断该元件是否有问题。

(3)原理推理法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出现故障现象时可跟据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推理,首先要分析故障过程是突变还是渐变的,若是突变,则由零部件突然损坏所致,如运动件卡死或污物堵塞等。

3. 加强对液压系统的主动维护

对液压设备的维护修理是其正常工作的前提,应定期对系统进行预防性保养,更换重要密封材料。检查油箱油面是否,对于大型系统,对油样进行分析,确认油液是否污染或变质;检查吸油管路的损坏和弯曲情况,因为它会减少油管的通径使油量不足;检查油泵轴的密封和其他漏油情况;检查各控制部分阀接口处的泄漏情况;检查回油管路及油滤油器是否存在泄漏,过滤器是否被污染或堵塞,并根据需要进行清洗或更换;检查各辅件和附件工作情况,并定期检查电机接线部分的连接。以上部件一旦发现问题可提前进行处理,有效地防止故障的

四、结语

总之,我们应学会正确操作使用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学会一些基础的检查和保养维护技术,使液压设备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并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春晖.浅谈机械液压系统维修与防治.硅谷,2009,(11).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居民;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166-02

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区老城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现对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生命统计数据库中所有死于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数据。

1.2 方法

分析2006~2011年度根本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越秀区居民的性别、寿命、死亡时间等特点,死因分类按ICD-10的标准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变量分组频数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

死因分析发现,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共死亡44 213人,死亡人数超过10%的死因由高至低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其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12 177例,占全死因的27.54%;男性7 561例,占62.1%;女性4 616例,占37.9%,男女性别比达1.64∶1,分年度计算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详见表1。

2.2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

在各类致死呼吸系统疾病中,男女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男性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5.5%)、肺炎(2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COPD)(18.7%);女性则为肺炎(40.9%)、恶性肿瘤(26.9%)、COPD(13.0%);具体见表2。而且,从2006~2011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因构成对比来看,肺炎的死亡所占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PD死亡者比例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太大;而恶性肿瘤、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死亡病例则有下降的趋势,详见图1。

2.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年龄分布

经统计,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死亡居民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平均年龄为(76.9±12.8)岁。从表3可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老年人(70岁以上)为主,从60岁开始,呼吸系统病死人数明显增加,80~89岁年龄段达最高峰(35.9%)。而在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超过10%的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死亡分析可见,恶性肿瘤在70~7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38.7%);而肺炎和COPD均在80~8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44.5%和46.7%);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因肺炎致死超过半数(52.6%)。

2.4 呼吸系统病死亡的气候变化

据统计可知,越秀区居民呼吸疾病死亡与气候有关,死亡人数以1月份最多(1 256例,占全年的10.3%),10月份最少(874例,占7.2%)。对具体病种而言,则各有不同:肺炎在1、2月份较高,10月最低;恶性肿瘤在1、5、9月份较高,3、7、12月较低;COPD在1、3、12月较高,10月最低。详见图2。

3 讨论

根据本次资料统计可知,广州市越秀区近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表明此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形势较严峻,在今后工作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处于主要死因顺位中第三位,与上海市2010年[1]分析一致。呼吸系统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与广州市城区COPD的患病率和年龄特点相符[2],也与新疆26年的病例统计一致[3],但主要死亡病因则不同,经过多年的努力,肺结核已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目前我区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重点是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在三级预防中可以对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和天气寒冷的季节有所侧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防治重点是肺炎。老年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且复杂,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体征较少,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4]。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在1月份最多,不论是总数还是肺炎、恶性肿瘤或COPD,均以1月份死亡为最,估计与广州的气候特征有关。北京H区研究结果[5]显示日平均气温>15℃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可能是呼吸系统死亡增加的危险因素,且在>25℃时气温升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广州市的情况不同,杨军等[6]利用广州市2003~2007年全人群逐日死亡人数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显示,低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危险度为1.020(1.001~1.037),而高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广州市1、2月平均气温最低,1月份则通常是骤冷陆续发生的时候,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发生、加重。此外,李宁等[7]统计广州市多家医院2006~2008年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资料,结合同时期环境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在冬季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影响高于夏季。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较多月份与各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月份趋于一致。钟南山院士长年对COPD的研究也表明,空气污染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8]。因此,环境治理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春凤,陈仲庆,刘文斌. 上海市五角场镇2010年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2,24(2):160-162.

[2] 刘升明,周玉民,王大礼,等. 广州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05,25(5):314-316.

[3] 曹建江,朱武. 2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疾病构成比分析[J]. 农垦医学,2001,23(6):374-375.

[4] 郭丽. 186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2(2):258-259.

[5] 陶辉,童建勇,沈艳辉,等.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7):569-572,659.

[6] 杨军,欧春泉,丁研,等. 广州市逐日死亡人数与气温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136-138.

[7] 李宁,彭晓武,张本延,等. 广州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的时间序列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6):863-867.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种猪疾病种类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72-01

猪肉是我国国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其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部分种猪养殖业经常会受到不同疾病的影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此,养殖业管理人员必须应用综合防治措施开展管理工作,提升养殖业的发展效率。

1 种猪常见疾病种类分析

种猪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为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与皮肤病等,难以提升种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出现一些严重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种猪肢蹄病

种猪肢体病,是种猪肢体病症的一种,主要症状就是肢体关节部位出现肿大的现象,严重的时候,种猪猪蹄甚至会出现破裂的现象,导致种猪无法正常行走与站立,种猪在感染此类疾病的时候,还会出现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的现象,影响着种猪的重量与生长效率。

对于种猪肢蹄病而言,养殖人员必须要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首先,要保证种猪生活环境的清洁性与干燥性,减少对种猪的刺激,利用隔离饲养的方式避免出现种猪打斗问题。其次,种猪养殖人员要减少猪舍中的尖锐物体,避免划伤种猪的蹄子部位。一旦发现种猪蹄子部位出现伤痕,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对其注射醋酸可的松药物,剂量控制在7ml左右,连续注射五天。同时,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剂量控制在50000单位左右,再加上阿司匹林的内服,就可以有效缓解或是治疗种猪肢蹄病。

1.2 消化系统疾病

种猪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分为病毒性、细菌性腹泻疾病,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种猪临床症状与粪便诊断疾病型。对于病毒性腹泻疾病而言,种猪会排泄水样粪便,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喷出粪便,颜色为偏绿色。在治疗期间,养殖人员可以对病猪注射肠毒痢克药物,一支液体药物与粉剂药物,可以治疗100kg的病猪,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两天,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细菌性腹泻疾病而言,种猪在感染细菌性腹泻疾病之后,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种猪肠道内的细菌逐渐增多,威胁着种猪的生命安全性,在治疗期间,养殖人员可以利用诺氟沙星药物与庆大霉素药物开展治疗活动,剂量控制在3ml左右,在病猪有所好转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乳酸环丙沙星的注射,剂量控制在5ml左右。

1.3 呼吸系统疾病

种猪在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之后,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进食量减少等临床症状,在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期,会出现体温升高、肺炎等现象,难以提升其发展效率,对于种猪呼吸系统疾病而言,养殖户应该对猪舍进行清洁与消毒,避免出现细菌滋生与细菌感染的现象,同时,还要应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保证温度与湿度符合相关规定,利用药物对其进行防治。

在对种猪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养殖人员可以利用土霉素药物开展治疗工作,剂量控制在3ml左右,同时,可以应用强力霉素与金霉素等开展治疗工作,提升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率,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1.4 皮肤病

种猪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就是种猪的生活环境差,养殖人员不能对猪舍进行清洁与消毒,导致种猪皮肤受到感染。在种猪感染皮肤病之后,会出现局部皮肤结节的现象,结节大小与黄豆相似,种猪会因为皮肤瘙痒在猪舍的各个角落中蹭痒,如果养殖人员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对种猪皮肤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养殖人员必须先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与情节,避免残留细菌。在清洁猪舍之后,养殖人员要先应用高锰酸钾粉剂与水混合对种猪皮肤结痂部位进行清洗,剂量控制在20ml/头,然后对种猪进行链霉素的注射,剂量控制在2ml左右。

2 种猪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陕西省子洲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种猪养殖业中种猪常见疾病种类的分析,提出综合控制方式措施,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第一,制定完善的种猪疫苗接种制度。种猪养殖业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要求养殖人员阶段性的对种猪进行疫苗的注射。在畜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细菌与病毒逐渐增多,种猪疾病的防疫难度逐渐增加,因此,管理部门必须健全种猪疾病的防治制度。同时,养殖人员还要根据当地季节特点等,提前预防各类疾病,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第二,建设安全卫生养殖猪舍。种猪养殖业必须为种猪提供安全与干净的养殖场所,建设完善的防治体系,避免出现种植疾病感染现象。首先,要保证猪舍的通风性,提升猪舍的阳光照射效率,保证温度与湿度符合相关规定。其次,养殖户必须严格开展消毒工作,减少各类养殖问题,保证饮食的可靠性与清洁性。最后,对于感染传染病死亡的种猪,必须采取无公害化处理手段开展相关工作,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问题。

第三,寄生虫防治工作。种猪养殖户在防治寄生虫疾病的时候,必须制度完善的防治制度,定期对猪舍进行清虫处理,并为种猪猪舍寄生虫疫苗,同时,还要定期检测种猪粪便,一旦发现有幼虫与虫卵,养殖人员不可以利用敌百虫药物,避免出现中毒现象,可以应用伊维菌素与阿笨哒唑粉剂添加到种猪饲料中,控制好剂量,连续对种猪进行喂食,提升种猪的养殖效率。

结语

种猪养殖业必须根据对疾病种类的分析,制度完善的疾病防治制度,积极应用各类预防方式与疾病治疗药物开展防治工作,减少种猪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提升种猪的养殖效率与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院;疾病构成;顺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27-017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我院2004~2008年疾病分类年报表。以出院病历首页为依据,选择第一诊断为主要诊断,按ICD-10标准分类,将出院病人按年龄、性别分类,归纳成出院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表。

2结果

1.5年间全院共出院116648人,其中5岁以下占13.36%,5~14岁占5.25%,15~44岁占37.31%,45~59岁占20.15%,60岁及60岁以上占23.93%,男女比例为1:0.91。各年龄段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见表1。

在ICD-10分类的20个系统中,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疾病有:损伤中毒和外因后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情况等;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的疾病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3讨论

第一,在全院患者中,以青年患者(15~44岁)居多,其次是老年人(60及60岁以上),儿童患者(5~14岁)和婴幼儿患者(5岁及5岁以下)较少,此结构与我院仅有一个儿科病区(32张床位)有关,(新生儿科10个床位2008年9月份才开设)。而对于老年人,该人群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因此医院应重视此类人群的疾病卫生保健和病种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在全院患者的疾病顺位中,消化系统疾病居首位,(占14.35%),其次是呼吸系统(占13.09%)和损伤中毒(占12.18%)。因此,我院应注意加强消化内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的技术水平和人员、设备力量的投入,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轻病人和社会负担。第二,在婴幼儿住院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占47.86%,尤其以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为主。因此儿童家长应在儿童患病前期引起重视,及早带患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儿科也应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提高治愈率,使病人尽早康复出院。第三,在儿童患者中,呼吸系统仍居首位,占24.45%,其次是损伤中毒,占21.43%,因此此阶段儿童除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外,还要重点防治意外伤带来的伤害,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儿童、家长、学校预防意外伤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在青年患者中,损伤中毒患者居于首位,占该年龄段的18.62%,可见在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应提高该人群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劳动章程,加强法制教育,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其次所占比率较大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13.37%。第五,在中年患者中,易患疾病为消化系统和肿瘤,分别占17.36%,13.50%,分析原因多是因为该年龄段人群社会心里压力及家庭负担较大、饮食欠规律所致,因此该人群应合理调整心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第六,在老年患者中,循环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占26.52%,所占比率是中年患者的两倍多,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好发病种。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预防,医院应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病变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提供依据,进一步满足社会人口日趋老年化所带来的社会医疗需求。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分别占14.10%和10.37%。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儿童;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30-02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三峡水库蓄水,秭归县位居坝上库首,气候、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通过对我院18年来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我县儿童疾病谱的构成及变化,从而为该地区的儿童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资源

资料来源于本院信息科,对象为我院儿内科1993~2010年14周岁以内全部住院患儿。

1.2 方法

疾病诊断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疾病分类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以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构成

1993~2010年共出院患儿23 124例,其中男13 026例,女10 098例,男∶女约为1.3∶1。年龄构成。

2.2 疾病构成、疾病年度分布情况

见表2、表3。前四位的病种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1993~1998年占住院患儿总例数的54.67%,1999~2004年为68.41%,2005~2010年为71.51%。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肺炎所占比例最高,为38.42%,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位于2、3位,分别为32.61%、27.15%。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非感染性腹泻及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所占比例很少。新生儿疾病主要是围生期窒息及相关并发症、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为主,其他如营养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已很少见,而儿童中毒及意外伤害性疾病仍时有发生。

2.3 传染性疾病构成

2.4 死因顺位情况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住院患儿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上升明显,这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疗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也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惠民政策。住院患儿中5岁以下儿童占72.66%,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岁以上小儿的两倍,与文献报道一致[1],5岁以下儿童仍然是我县儿童疾病预防的重点人群。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始终占据疾病谱的首位,平均占67.85%,2005~2010年71.51%(9325/13040)。肺炎是疾病谱中第一位疾病,约占住院患儿的26.07%,比国内文献报道稍高[2],也是住院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在住院患儿疾病谱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3]。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与环境、空气污染有关,部分家长的生活护理不当、幼儿园人群密集且照管护理不周也是原因之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儿童疾病防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新生儿疾病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占住院患儿的14.46%,比1993年的6.68%上升了1倍,新生儿疾病以围生期窒息及相关并发症、早产儿、各种黄疸为主[4],其他如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较常见,而上世纪90年代常见的硬肿症已很少见到。也正是由于对围生期窒息及黄疸等的早期干预治疗,由这类疾病所导致的脑瘫、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近些年也明显减少。

儿童结核、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麻疹、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仍常年散发,而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几乎占住院患儿传染病的90%以上。这与卫生防疫工作的努力及国家计划免疫政策的大力推广有关,但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仍在幼儿园、学校内流行,且新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等正成为主要流行的病种。传染性疾病在疾病构成中位居前列,与文献报道一致[5],所以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住院患儿死因顺位也发生了一定变化。2005~2010年,死因顺位分别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与意外伤害。加强新生儿疾病预防、提高新生儿疾病救治能力仍是我县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工作重点。中毒及意外伤害性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药物、农药、有毒植物中毒及溺水等为主。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家长(主要为老人)缺乏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识,认为服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从而导致给孩子服药过量中毒,另一方面可能为农村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增加,缺乏父母的监管,老人又缺乏安全意识,各种药物随处放置,孩子自己玩耍而无人照看,使得儿童药物、农药、有毒植物中毒及溺水等意外伤害性疾病增加。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加强对药物、农药的管理,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减少中毒及意外伤害的发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意识的增强,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等已少见,且病情都比较轻,只需门诊治疗,住院患儿中已很难见到,消化道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已明显减少[6,7],而病毒性肠炎如秋季腹泻仍是消化系统的主要疾病。

综上所述,18年间我县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研究儿科疾病谱,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儿科疾病的变化规律,常见病的防治仍然是儿科工作的重点,部分疾病增长较快应引起儿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希望借此分析能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为儿童疾病医疗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2] 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 1997~2004年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6,13(3):213-215.

[3] 段玉清,邱杰,李维成. 我院30年儿科疾病谱变迁[J].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30-32.

[4] 颜莉蓉,黄正东,吴一波,等. 某医院2001/2007年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2):17-20.

[5] 张姝,黄志,宋萍. 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构成及变化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2011,37(3):132-134.

[6] 王晓茵,刘雅婧,张春妍. 1994~2001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3):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