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 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 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 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 讨 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 周晓玲,张 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 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 马力扬,李晓玲,雷 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 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6 马力扬,杨 兰,聂红兵.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戴用可摘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针对佩戴义齿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保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126例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可摘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3]应巧燕,杜靚,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
关键词:老年人;龋齿;口腔卫生保健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dental caries and oral health care in the elderly in Haikou City,and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and oral health care in the elderly.Methods A total of 875 elderly people aged 65-74 year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districts of Haikou City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e oral health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Results The crown caries detection rate,caries filling rate,tooth loss due to caries rate,DMFT rates were 48.10%,21.00%,38.30%,70.70%.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rown dental rate and DMFT rat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The elderly people;The dental caries;Oral Health Care
S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高达88.1%和98.4%、龋病和牙周病是公认引起失牙的最常见原因[1]。失牙导致咀嚼功能减弱或丧失,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影响全身健康,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是预防龋病的关键。秦立芳等对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口腔健康行为良好组龋病、牙周病及牙齿缺损发病率比口腔健康行为不良组低[2]。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875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分析海口市老年人龋齿和口腔卫生保健状况,为海口市老年人龋齿的防治及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海口市65~74岁在当地居住达6个月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
1.2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海口市四个区随机抽取4个居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5~74岁老年人200人。为保证足够的有效样本量,避免出现废卷影响结果,每个调查点增加5%的样本量,即共需抽取840人,实际抽取875人。
1.3检查工具 便携式牙科检查椅和便携式照明灯;平面口镜,镊子以及WHO推荐使用的的CPI探针(探针的头部为球形,直径0.5 mm,在3.5 mm和5.5 mm之间是一段黑色区,在8.5 mm和11.5 mm之间是另一段黑色区)。
1.4检查方法 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口腔医生对受试者进行检查,统一检验标准,明确检查目的。使用人工光源、平光口镜和CPI探针检查,以探诊结合视诊,完成口腔临床检查。
1.5龋病评价指数及计算公式 龋齿指口腔中检查出发生龋病的牙数;失齿指口腔中因为龋病而引起缺失的牙齿数目,补齿指做过充填治疗的牙数或牙面数。龋失补指数为个体口腔中发生龋病的牙(面)数、因龋病缺失的牙(面)数与因龋病做填充治疗的牙(面)数的总和,用来表示个体患龋情况。DMFT指数指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病的牙数,即龋、失、补牙之和/受检人数,反映人群龋病严重程度。龋均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包括正在发展的患牙,已填充过的龋齿,龋已拔除的牙。患龋率指在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计算,故常以百分数表示,即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患龋率主要用于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对比和描述龋病的分布,探讨龋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等。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组间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分析 参与口腔健康检查的老年人共875人,其中70岁及以下461人,占52.70%,70岁以上414人,占47.00%;男性368人,占42.10%,女性507人,占57.90%;小学及初中639人,占73.10%,高中125人,占14.30%,大专64人,占7.30%,本科及以上47人,占5.40%。
2.2海口市老年人冠龋及根龋情况 目前牙冠有龋检出率为48.10%(421/875),总体牙冠因龋填充率为21.00%(184/875),总体牙冠因龋失牙率为38.3%(335/875),总体冠龋失补率为70.7%(619/875)。男女间牙冠补齿率和龋失补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男女间牙冠患龋率和失齿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368例男性牙冠龋均是0.96,507例女性牙冠龋均是1.35,不同性别人群冠龋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759,P=0.006),冠龋均女性比男性高。男性牙冠充填均数为0.32,女性牙冠充填均数为0.51,不同性别人群牙冠充填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953,P=0.003),女性牙冠充填均数高于男性。不同性别老年人冠龋失齿和龋失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目前牙根现患龋的人数有193人,检出率为22.10%,牙根填充人数是21人,牙根充填率为2.40%,牙根龋失补率为56.70%。总体龋病检出率79.10%,其中男性78.00%,女性龋病检出率为79.90%,不同性别老年人牙列龋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0.497)。
2.3海口市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情况 73.80%的老年人有饭后漱口的习惯,66.40%的老年人会早/晚刷牙,65.80%的老年人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见表3。
2.4口腔卫生保健对龋病的影响分析 以目前牙冠有龋与否为Y(有=1,无=0),P1-P10(有=1,无=2)为自变量,采用forward(wald)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有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和每3个月更换牙刷,见表4。
3 讨论
海口市老年人总体冠龋失补率为70.70%,牙根龋失补率为60.20%,总体龋病检出率79.10%低于全国第三次的平均水平[1],高于甘肃省、河南省、东北三省老年人及兰州市敬老院老年人患龋率水平[3-6],也高于意大利研究结果[7-9],原因可能是海南的水质氟离子含量低有关,也与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水平差,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不重视口腔疾病治疗和预防有关。不同性别人群冠龋龋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恒牙冠龋均女性高于均男性,这可能因为女性在生理上发育早于男性,恒牙萌出较早,接触口腔环境及遭遇龋蚀的时间长于男性,女性还要经历怀孕这一特殊时期,孕期激素及口腔卫生习惯的改变都会引起患龋率增加。不同性别人群牙齿充填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牙齿充填均数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女性龋均比男性更高,同时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外表及口腔卫生健康,因此女性因龋填充均数及填充率都要高于女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人群恒牙冠失牙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拉丁美洲国家的调查研究男女失牙率无统计学差异相符合[9]。
刷牙是控制菌斑的基本方法,同时给予牙周组织以适当的按摩刺激,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10]。66.40%的海口老年人会早晚刷牙,均低于全国同年龄组(75.00%)[1]。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的占65.80%,不正确的使用牙签易造成牙及牙周组织微血管的破坏,引起口腔感染,甚至造成全身性感染,使要引起注意。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有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和每3个月更换牙刷。海南人习惯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特别是有龋齿的患者,常用牙签清理龋洞中的残留食物。而有龋齿的患者每3个月更换牙刷可能是为了刷净龋洞,刷牙时会很用力,损耗牙刷,这种不正确的方式会加重牙齿的损耗。
总之,海口市老年人患龋率较高,口腔卫生保健欠佳。要帮助老年人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键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111.
[2]秦立芳,李济功,吴雪林,等.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08):546-547.
[3]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等.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01):90-92.
[4]张颖,程敏,李岩,等.东北地区65~74岁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06):582-585.
[5]K少晨,祁涛,王建林,等.兰州市敬老院326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562-1564.
[6]赵树娟,熊均平,杨旭,等.河南省漯河市65~74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03):500-501,504.
[7]Yotat M L,Agbor A M,Ntumba H,et al.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at Tonga,West Region,Camero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ntistry,2015,2015(1):1-9.
[8]Coccia E,Santarelli A,Ponzio E,et al.Oral health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in Ancon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Minerva Stomatologica, 2015,64(5):241.
【关键词】老年 抑郁症 护理
1 临床症状
1.1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老年抑郁症除具有抑郁症的“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行为动作减少)症状外,还表现为症状的非典型性,即情绪异常和躯体主诉呈混合状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抑郁心境,缺乏愉,体验不到快乐,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约80%患者有睡眠障碍,约70%存在食欲减退,说话、思维和运动迟缓,大多主诉躯体不适疼痛等,并有自我评价低(约75%的患者常变态地夸大自己的缺点,自卑,自责、有内疚感),自杀观念及行为。
1.2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率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有85%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如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症等。就抑郁而言,全世界有3%的老年人患有严重抑郁症,10%~15%则患有轻度抑郁症。而我国北京市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4%,上海则高达20.8%。根据我国民政部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已达1.34亿,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25%。而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年发率达1.28%。
2 相关因素
老年人抑郁症状受到来自身体、心理、经济、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因素 (1)衰老(生理功能减退);(2)疾病(健康的丧失);(3)社会地位的改变(人生目标的丧失);(4)家庭状况的影响(家庭地位、经济地位的丧失);(5)丧偶;(6)死亡的临近(生命的丧失);(7)营养缺乏(如VitC缺乏抑郁、意识障碍;Vit B 12 缺乏神经、精神症状)。
3 护理对策
3.1 生理方面
3.1.1 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低自尊、无用,无价值感时抑郁患者的主要特征,患者可能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因此,家人必须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
3.1.2 监督继续药物治疗 家人必须监督患者服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并加强观察,有不良反应或病情反复,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3.1.3 维持适当的营养、排泄、睡眠、休息活动与个人生活上的照顾。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患者常出现的肠胃系统方面的问题。应选择患者平常较喜欢的食物且富含纤维;可陪伴患者用餐或少量多餐等都是一些可采取的护理措施。若患者因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吃饭时,可让患者从事一些为别人做事的活动,如此可以协助患者接受食物。若患者坚持不吃,或体重持续减轻,则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如喂食、鼻饲、静脉输液等,以维持适当的水分及营养。若水分、活动仍无法解决便秘的问题,则需给予缓泄剂或灌肠以解除患者排便的痛苦。
患者大部分时间卧床不动、不易入睡、睡眠浅、易醒或早醒。护理人员应主动陪伴和鼓励患者白天参加多次短暂的工娱活动,如打球、下棋、唱歌、跳舞等;晚入睡前喝热饮、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避免看过于兴奋、激动的电视节目或会客、谈病情。为患者创造一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确保病人睡眠。必要时夜间给以药物助眠,注意病人言行,定期检查病人及病人单位有无存留的危险物品或字条。每次服药后检查了、口腔,严防病人藏药一次吞服自杀。
3.2 预防自杀
3.2.1 环境管理预防意外将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注意室内环境的布置,应安静、舒适、阳光充足、颜色调和,利于提高病人的情绪。靠近护理站,便于观察护理。避免刺激与干扰,排除一切危险物品,以防患者利用作为自杀工具。切不可将病人安置于单人间,急性期由专人看护。
3.2.2 实行监护注意交流技巧对严重严重抑郁患者,或加强定时巡视。无论患者的反应如何,护理人员不应持冷漠态度,要主动热情、关心体贴,主动接触患者。交流时要注意技巧,言语恰当,加深理解患者消除自卑和无能的心理状态,化解内心矛盾。鼓励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对疾病的困惑。
3.2.3 做好基础护理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满足身心需求,保证舒适与安全。以防患者因身体虚弱发生合并证,或处于衰竭状态。对拒食患者要劝告喂饮食,或给鼻饲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点滴输液,以保证营养入量。
3.2.4 善于观察严防意外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言语、动作和行为表现,以及非言语的情感反应,早期发现病情动态先兆。如患者的消极谈论,衣袋里的遗书墨迹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抑郁状态有昼重夜轻的规律,尤应注意在清晨,或工作忙碌的时刻,不给患者可乘之机,要加强护理,严防自杀行为。
3.2.5 警惕反常的情感变化洞察患者反常的情感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启示。如某抑郁患者,一反常态,情绪突然开朗,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病室里表现活跃。这种突变可预示患者的企图,用以蒙骗他人的伎俩,实现其自杀的目的。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交班。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在病情缓解时,此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减轻,患者较有能力去实现其自杀计划,因此要掌握关键时刻,加强护理。
3.2.6 在病情缓解期,要加强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宣泄内心积郁,并指引积极的行为。如问:“你为什么想自杀?如何实现自杀的计划?你如出现这种想法时,请和我交谈。”如此直接询问,揭开面纱,其目的是想动摇患者的自杀企图,淡化自杀意念,从而引导正确的人生社会行为,化消极为积极。
3.2.7 与家属合作保证康复要争取与家属的合作,使他们理解疾病的特征及家庭护理知识。在出院前,应详细讲明注意事项。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危机信号,如有异常要及时就诊或返院,严防意外。
3.3 心理方面的护理
3.3.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人需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协助患者,使患者体会到自己是被接受的,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用、没有希望。但患者说话时要努力倾听,不催促患者回答,或打断患者谈话。有时也可采用沉默的方式陪伴患者,让患者有安全感,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
3.3.2 家人应重视患者的感受 应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之感到被尊重,并学习自我表达,提升自我价值感。家人的人情、耐心和循序渐进地护理将会成功地帮助患者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相反,如护士不在意或轻视患者的谈话,则会阻碍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
3.3.3 帮助患者提高自尊 抑郁症患者经常感无用、自卑,患者的这种感受常由于负性的认知、负性的自我评价、失败的经验、缺乏正性的反馈和被拒绝造成。患者表现难于接受正性的反馈、独立、对自己或他人多指责、害怕失败、不能明白自己的成就和为自己设立不恰当的目标。
3.3.4 协助患者作出决定 抑郁症患者因精神活动障碍,使得做决定即开始行动有很大困难。患者常是依赖、顺从别人,所以要鼓励患者了解自己的爱和恨,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初始,可以暂时替患者做决定,减轻其负担。以后,应逐渐的让患者学习独立做决定和负担起责任。
3.4 开展健康教育
3.4.1 健康知识宣教
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不良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患者及家属对此病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护理知识与技能。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开展针对老年抑郁症的预防性教育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特别需要加强有关安全措施、控制再发、沟通方式、服药方法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属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同时对疾病的控制和健康促进产生影响。指导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做些家务,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体现个人价值,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爱好、文化和条件适当选择一些有益的消遣活动,如琴、棋、书、画等,以改善其心身健康状况。
3.4.2 及早干预
及时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抑郁对老年人身心的危害,可以通过及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或)心理干预逆转抑郁症状的严重化。可以长期对社区的退休抑郁老年人进行以集体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个体心理治疗、日常及社会活动安排和家访等干预措施,以减轻其抑郁症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
3.4.3 医护合作
及时合理治疗抑郁症患者,对尽快恢复其社会功能,降低自杀率及致残率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尽快适应社会老龄化的需要,自觉完善和丰富老年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实施健康教育主力军作用,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抑郁情绪及缓解疼痛。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尊重鼓励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诚恳地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3.5 精神护理
3.5.1 接触病人时要给病人以新鲜而带有积极意义的语言刺激。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5.2 要体会病人的心境,给以关心与同情,这往往会使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当病人即将采取自杀行为的关键时刻,医务人员的帮助会起到挽救病人的生命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不间断的与病人相处,诱导启发病人努力倾诉内心的痛苦,使之感到医务人员能够为他分担痛苦解决问题。
3.5.3 病情好转时,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当病人能够完成任务时,就会增加信心,感到自己仍是一个有用的人。但某些抑郁病人常用不停顿的劳动自惩及赎罪,须力劝病人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或发生虚脱。
4 老年抑郁症
通过整体护理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和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吕探云,杨英华,莫育玲.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8(36):566.
[2]辜胜阻,郭晋武,李琼,等.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老年学杂志,1989,9(6):223.
[3]吴文源,俞勤奋,张明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6):256.
[4]陈来生,潘建雄,俞云,等.上海农村地区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14(5):270.
【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医院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经过护理过的患者,有较好的积极地生活态度,能应对疾病带来的变化,较好的适应生活。结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后的护理是关键,做好了护理工作有利于病人的积极恢复,并为他们以后的生理、心理健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 SAP)又叫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死亡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它属于一种恶性病、并发症多,早先被称为不治之症,虽然近年来医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种疾病的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7%左右。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因为年龄大,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身体的器官都或多或少出现老化,因而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导致他们病症复杂、诊断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其治疗方法与疗效仍是国内外的临床难点[1]。因而必要的护理治疗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更有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病人健康的恢复有着积极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0年在医院入住的患者60例,58岁~76岁,平均年龄67.9岁。其中男37例、女23例。发病原因:胆结石(胆石性胰腺炎),37例;饮酒过量(酒精性胰腺炎),16例;血脂过高(高血脂性胰腺炎),4例;其他,4例[2]。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的SAP诊断标准 , 其中重症I级39例, 重症II级2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病龄病史、性别、年龄方面没有特别差异,具有可比性,可参与比较。
1.2 护理措施 :(1)禁食、水护理: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明白禁食的意义和重要性,使患者明白进食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加重病情的恶化,不利于炎症的消退。(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血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发热状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给予低流量持续的吸氧,用来改善全身器官尤其是病变器官的缺氧状况。(3)观察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情况并及时报告给医生。(4)胰腺减压管应时刻保持通畅:告知患者胰管减压的作用,使其明白胰管压力降低,有利于机体的恢复,以获得患者的配合。护士一定要注意观察胰液的质、量、色和性状,以保持胰管的通畅和有效的负压,并随时报告给医生。发现阻塞要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5)口腔护理:每日检查3~4次口腔黏膜,如发现溃烂、感染,需及时处理,并报告给医生。(6)心理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严重,病程长,加上禁食等的不适会加重病人情绪的恶化,进而导致疾病的反复。所以医护人员应当适时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并为其开导讲解,分担他们的痛苦,增强他们恢复健康的信心。(7)健康知识讲座: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并告诫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减少体力劳动等不利于疾病的行为。
1.3 身体各项机能的评定: 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以正常值为标准(老年人的标准)。心率正常值不低于50次/60s,收缩压(高压)在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90mmHg之间,肺活量无固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均应用t 检验, 以P
2 结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来势急、病情凶险且易导致多重并发症和多器官的衰竭[3],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反应迟钝,适当的护理对这类病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据实验数据观测到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过对照组(表1)。
3 总结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以及饮酒过度、高脂血症导致发病率的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快、病程长、病情凶险,致死率很高,而且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多脏器的无法修复的损坏。而老年人是一种弱势群体,他们随着年龄增大,免疫力已经很是虚弱,加之其系统修复能力也变得很低下,老年人普遍反应迟缓,对疼痛感知力下降。护理对这类患者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且老年人对疾病了解不深,护理人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状况以减少他们的恐惧和消极心理,更好地树立其战胜疾病的健康心态。譬如说在禁食期间,为患者讲述禁食的知识,会使其更好地配合接受治疗,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因禁食带来的焦虑心情;心理护理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大的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健康教育,可以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避免疾病的加重也可适当的减少疾病反弹的几率,而且很多老年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健康教育也能促进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本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早日恢复健康[4]。
一言以概之,护理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重视护理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患者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CasasM, Mora J, Fort E, et a.l Total enteralnutrition vs. 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 in patients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RevEsp Enferm Dig, 2007, 99(5): 264-269.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 中华外科杂志, 1997, 35(10): 773-774.
[3] 文礼, 赵龙, 金涛, 等.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 16(2):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