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外;家庭教育;冲突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27-01

一、跨文化交际冲突下的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别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理念的不同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儒家思想对华夏子女更是产生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推崇的是遵守道德秩序,遵守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因此,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乏为国家、人民舍弃自身利益的义举,如、等革命英雄为了取得革命胜利,为了国家这个大的集体,舍弃了年轻的生命,用行为捍卫了在集体利益面前要勇于舍弃自身利益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告诫人民,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孔融让梨”说明了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要有老小尊卑之分,先人后己之思想。但这种思想教育的弊端是对家庭、他人、集体的过度依赖,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缺乏自己独立的主张。而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思想理念与我国不同,他们崇尚的是个人主义,将个人的利益放在较高位置,强调自身独立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爱好等可以抛开一切,努力去完成,突出了个人的价值,培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但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二)“求稳”与“求变”思维行为方式的差异

我国“天人合一”传统思想,说的是要顺从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从而也体现了我国人民推崇的“求稳”心态。我国家庭教育要求子女走稳每一步,对其所学知识也有要求,通常都是传统走出来的经典成功之路,而不主张让子女去探索未知道路,以至于影响他们未来的工作选择。家庭常常要求子女选择比较稳定、踏实的工作,对于不稳定、到处奔波的工作产生明显的抵制。但是对于西方等国家,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突出的是“求变”。主张让子女去主动探索未知的世界,去创新、去探索,努力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这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通常西方国家人民常常会换工作,通过尝试不同的工作而发现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同时也可以开拓视野。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喜欢去冒险,去改变现有的生活,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三)“道义”与“功利”道德价值选择的对立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更加注重道德、信义,因此涌现出一大批为了道义而献身的勇士、英雄。对于金钱财产等,我国家庭教育推崇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道义是凌驾于功利基础上的。这种家庭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最终进步,但也对个人的发展带来限制,用道德的枷锁限制了个人的发展。西方国家更加强调的是功利主义,他们认为应该先满足自己即个人享乐主义。这种思想教育让他们勇于去拼搏,为了自己的爱好、梦想去努力,但是也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之风,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风气。

二、对改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与西方等国家相比,家庭教育方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因此,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吸取西方家庭教育有利的一面。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我国孩子独立能力较差,往往源自父母的过度溺爱,这种依赖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应该学习外国家庭教育,让孩子尽可能达到思想、行为的独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其次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平等意识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是严重缺乏的,尊卑有序的思维理念导致我国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思想是不被重视的,长期下去导致孩子找不到存在感,也会缺少与大人的沟通。因此,应该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和意识,尊重孩子的想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行为、思考能力。最后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需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冲突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教育背景,会有不同思想、行为的发生。本文探索了中外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包括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理念的不同,“求稳”与“求变”思维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道义”与“功利”道德价值选择的对立,并且通过比较了解产生这些差异的利与弊,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改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建议。

参考文献: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潜能生 班主任 转化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81-01

笔者在自己近些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发现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是针对班级里潜能生的管理,这里的潜能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问题学生;经过对潜能生的问题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潜能生的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往往与家庭教育的缺位、缺失、甚至与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如何开展潜能生的工作,成为每个班主任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潜能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携手应对的。

班主任要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对潜能生及其家庭的情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转化潜能生的工作对象不仅要对潜能生,还要面对潜能生的家长,更要关注潜能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就是说转化的是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教育合力。那么究竟如何来做个人总结这么几点

一、建立与家长沟通的常效机制,使家校沟通常态化

①电话联系 班主任定期比如每周一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种种表现,适时提出一些建议适时因为本身已经是问题学生,家长也习惯接到老师的电话就是“告状”,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家长是能避就避,对于孩子,或是打骂了事,或是索性不管。所以,在和家长的联系过程中,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并不时把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告诉家长。②定期家长见面会 比如每月一次,没有条件距离比较远的每两月一次,这样在电话里不太好开展的工作就在家长见面会上说,在家长会中,主要是交流对孩子的看法,谈谈平时孩子的一些在家表现,家长经常到学校来迫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引导管理,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在适当时间、地点指出家长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主动和家长多沟通,在沟通时有意识的举出几个同类型学生家庭好的教育方法,建议其多用几种不同方法来教育孩子,并在实施后进行比较,最后找出最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③定期主题活动 比如每学期一到两次,这种活动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也可选择到孩子的家里进行,让父母能够参与孩子的主题活动,这样的亲子活动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因为潜能生和自己的父母往往沟通是不顺畅的,甚至没有交流。

二、班主任及时补位家长对孩子情感、甚至物质上的缺位

潜能生的造成主要因素是家庭原因,但一时之间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更渴望老师的关注,更加从心理上依赖老师。因此,某种程度上,班主任是个“家长”。班主任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从生活、情感上关心他们,积极与他们沟通。潜能生能否被班主任转化,对班主任的信任以及情感依赖是首要条件。

三、营造一个适合潜能生健康成长的班级以及宿舍氛围

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跟潜能生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他的同学,所以潜能生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跟他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并且适合潜能生成长的班级和宿舍氛围显得尤为必要。潜能生因为经常被批评,听到批评性评价比较多,往往自信心比较缺乏,班主任在班级中要经常性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大家要宽容、忍让、善待我们的潜能生,并且创造潜能生展示自我能力特长的平台,帮助他找回自信。

宿舍被称为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良好的宿舍氛围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宿舍氛围对每一个成员思想行为、心理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氛围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转化潜能生。比如对于一些行为习惯比较懒散的潜能生,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给他安排比较勤快的学生做他的舍友,当宿舍其他人都早早起床学习的时候,他就是再懒也会不知不觉自愿接受适当早点起床。

在班级管理中若能做好潜能生的管理工作,使之转化,那对于班级来说将是一大幸事,班主任要提高工作效率,要有耐心,只要找准潜能生以及他的家庭“病根”,对症下药,就能真正转化他们。做好每一位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目光不能只局限于潜能生本身,要知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思想认识,让家长也成为教育者,又要营造适合潜能生生长的班级宿舍氛围,同时班主任自己还要能在转化过程中让潜能生信任成为他的情感依赖。

参考文献:

[1]桑东平.大学生家庭教育作用的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7(11).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3篇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深入,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位教师都在认真的学习新课改理论,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一种困惑,就是改来改去,有些老师竟不知道到底怎么上课了,而有些课改实验课出现了摆花架子、华而不实的现象,使课改偏离了轨道,也使教育者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我建议在新课改的施行中,首先要让教育者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有的放矢,避免改“夹生”了。

2.教师绞尽脑汁,学生淡然视之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给教师带来了紧迫感,但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越改越紧张,学生越改越放松,教师通过备课设计教法等精心准备的一节课,满怀热情的来到课堂上,但是学生却淡然视之,不是活跃过度就是精神萎靡不振,要不然就是“心思另有所属”,心思完全不在课堂上,教师的热情也一下减了一大半。当然这其中存在很多因素,但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当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所以,我觉得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观的确立相当重要,要让学生从“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我们教得就会更轻松一些,学生学得也会更愉快。

3.部分学生还没掌握好学习方法

在课改形式下,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了,教学模式有所创新,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通过走访,有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虽然很努力也很用功,但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前进,这位家长说:“看她自己学得也很累。有时,我告诉她,不会的题多问老师,孩子竟说从来没问过老师题。这,不就是学习方法不对吗?光知道自己闷头学,不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怎么能进步呢?……”通过这位家长的话,使我感触很多。是啊,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再新再独特,可没有与学生互动起来,老师按自己的方法讲,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学,就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现象。所以,我建议,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误区。

4.家庭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

一提起学习,我们通常都会想到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其实,我们更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孩子的生活环境,也自然成了孩子的第一课堂。可现在农村的家长对孩子上学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他们多半寄托在老师身上,可他们却不知道,孩子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在家庭生活中的学习氛围也非常重要。试想,如果家长一个劲儿的督促孩子快学习、快学习,而他们自己却坐在桌边打麻将,这样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还有些家庭因为经济困难就不想让孩子上学了。老师一去家访,家长就会马上提出减免费用的问题。其实,按现在的生活水平看,他们并不是供不起孩子上学,而且现在的书费、学费都免了,他们以为与其让学习不好的孩子去上学,不如让孩子回家帮家里干点活好,既能减少开支还能帮家里挣点钱,添补家用。有这样的家长再加上孩子的学习又不好,学生的厌学甚至辍学现象能不严重吗?

因此,我呼吁家长们的眼光放长远些,不要因眼前的一点困难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业甚至一生。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4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现时期,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缺失使学校承担过多的教育任务与职能,不仅学校与老师不堪重负,教育也未收到实效。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关注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给当前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把握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推进其不断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1.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不少家长认为子女升学就是一切,他们只看分数,只重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而把子女升入重点中学,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学习至上”成了孩子的生活格言。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孩子在学习上是佼佼者,而在生活上却缺乏自理能力。甚至有的孩子长期沉沦于书本之中,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极为低下,思想道德素质也因此被忽视。

2.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不少家庭教育的内容往往是单调、枯燥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家长在给子女的人生定位是“学好课本知识,做白领阶层”,因而对其教育的内容常常是单方面的。有的家长不惜重金为子女请家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是给孩子报辅导班,利用假期给孩子“充电”,其教育宗旨是通过超强度的训练使孩子不断进步并早日成才。而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其他教育内容却弃之不顾。

3.教育方式简单

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放纵型、专制型和溺爱型。放纵型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疏于教育,而对于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无暇顾及,使子女的生活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专制型家庭则恰恰相反,家庭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是严加管制,强迫就范,使孩子整天在恐慌中度日;溺爱型家庭则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惜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助长了孩子的贪欲,使其缺少理想,缺少爱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4.教育环境不优

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至孩子的生活与成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力度不够。特别是下岗失业家庭大多忙于生计,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有所放松,甚至使其缀学回家或是过早地流入社会。社会弱势群体家庭以及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的恶化也客观地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好坏。此外,不少家庭长辈自身素质不高,打牌、闲游等不良行径也是家庭环境不优的重要表现。

二、改善家庭教育的几点措施

我们建议在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加强教育引导力度,不断地更新观念、充实内容、改进教育方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作用,要积极引导、认真组织,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和家庭委员会使广大家长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并不断充实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未成年人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结合其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结合新时期家庭教育的要求进行。

2.要重视家庭教育实践的育人功能

教育实践活动是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家庭长辈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思想得以感化。实践活动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立足于家庭背景,广泛建立起家庭长辈与孩子的亲切联系,使孩子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道德品质得以提升。并积极带领孩子参加家庭以外的各类有利于其成长的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到德育、智育和体育之中。

3.要狠抓家庭环境建设

要积极营造其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给未成年人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各级行政部门要特别关心贫困家庭的教育情况,重视和支持下岗职工、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教育。家庭长辈要提高自身素质,尽力改善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环境,并着力营造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广大未成年人在“恋家”的同时享受美好的教育境界。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情绪变化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2-02

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只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代教育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代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中学生经历这个人生中关键时期的时候,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呵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关心,就会使学生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不能再关键时刻塑造起完整的人格,继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早恋、暴力、孤僻等……所以,加强对中学生青春期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

一、目前中学生青春期阶段主要的心理问题以及不良影响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表明,中学生青春期主要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变化大,喜怒无常、易怒,易气、意志力薄弱、或自卑自责,或自负自大、自暴自弃、思维缓慢、以及考试焦虑症、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且不稳定、自我心理承受力过低、沉迷网络甚至出现网瘾,初次之外,一些学生还会出现行为极端,思想偏激以及过早涉及感情问题等现象的表现。并在具体行为上出现喝酒、吸烟、骂人、打架、逃学、厌学、说谎、早恋等错误的行为。下面我们就列举出主要的问题加以研究:

(一)首先,在青春期时期,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发生极大的转变,一些中学生会从开朗活泼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自闭,有时这种心理状态的转变会发生在不经意之间,甚至不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他们接触的人和事物的逐渐丰富,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定位,甚至有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人,有时会觉得自己无法与他人沟通,总是把自己关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中,不愿意向他人打开自己的心灵,对外界、对他人都存在着自卫和抵触的情绪,本来以前性格开朗活泼,但就会因为青春期的种种原因,使中学生的心理发生显著地变化,这一心理问题的长期发展会影响中学生的对外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会使学生变得自闭,保守,而且也会导致中学生的思想极端,偏激,这些不良影响会影响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其次,在青春期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就是叛逆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最根本原因是一组矛盾的存在,也就是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想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在儿童时期,孩子们大多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依靠他们去辨别是与非,对与错,因此在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就增强了中学生的期盼独立的意识,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不愿听从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想用自己的是非观去认识和决定事情,不想受到父母更多的干预,一旦父母对其的做法提出异议,一些孩子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尤其是对一些事物是非判断,更加不愿意听从父母的看法或建议,并有着强烈想要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愿望;尤其是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确定性结论习惯性持有异议,并经常对这些结论提出质疑,有时甚至会大肆的进行批评和诋毁。虽然目前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很强,但不得不说,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的不足,在社会上会经常碰壁,所以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从父母处寻找解决办法和帮助,再加上由于其年龄偏小,没有经济实力,在经济上难以独立,这就使得中学生不得不依赖父母。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就激化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这种心理也成为中学生青春期的一个典型性问题。

(三)在青春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早恋,早恋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成长,以及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阻碍,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就更加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劝阻,在他们眼里,青春期的爱情是美好的,而且他们也相信这种感情能够持续永远,他们现在喜欢的人也会是一辈子陪在他们身边的人,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不要在秋天做春天的事的道理。

二、进行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由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导致中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因此学校、班主任、家长应该了解并掌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的教育技巧,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世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或事,保证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家长、学校应该多方进行努力与配合,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关爱,从而避免其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针对早恋这一问题,家长和老师不要直接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进行阻拦,应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使他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感情世界,分清主次,认真学习,鼓励他们把现在的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将孩子们所谓的爱情友情化,鼓励孩子与心仪对象先做朋友,两人一起努力,共同朝着目标进行努力,让孩子们从内心开始转变思想观念,把爱情放在次要的位置进行处理。

(三)面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权威来压抑孩子,不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要与孩子成为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理性的方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经常与孩子谈心,共同解决好问题。同时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带来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健全和完善的人格。

三、结束语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生理发生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在转变个人性格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而青春期同样也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工作,是塑造中学生完整人格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工作。所以针对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有关心理特点,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帮助和引导孩子平稳,愉快的度过青春期,这个特殊而有意义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文凤;田秀红.初中生性审美及异往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J].中国性科学.2013年01期

[2]杨俊超;蔡景冬.发掘教育要素特性,开创中学“三生教育”新视野[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2期

[3]赵宇.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