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影响下,国内各高校自2000年以来,开始设立艺术管理专业。然而,艺术管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国内开设至今已经历了十余年发展历程,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办学体系。艺术管理专业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和落脚点在于培养合格的艺术管理人才,人才是艺术管理的主体,艺术管理的理念和方式的确定都有赖于管理者,要想完善艺术管理体制,推进中国艺术市场建设,必须先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艺术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学科,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具体的管理方法,还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国内各高校在进行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时,应把完善和提升艺术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1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艺术管理专业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是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只有给予它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才能明确艺术管理学科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才能够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第一,从学科名称来看,艺术管理赖以形成的两个基础性学科是艺术学和管理学。而它赖以形成的两个学科都是交叉性学科,艺术学是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管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同时管理又是由这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可见艺术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其交叉性是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最明显的区别之处。

第二,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艺术管理研究的范围不在行政领域、不在金融领域、也不在司法领域,而在艺术领域内。然而,艺术管理不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也不研究艺术中的审美规律,它侧重研究艺术中具体的艺术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既有对非赢利性艺术团体开展的艺术展演的研究,也有对赢利性艺术机构艺术活动运营模式的研究。由此可见,艺术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门应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要,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较强应用性的新兴学科,艺术学和管理学是其学科基础。

2 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管理是一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应用型的新兴学科,特殊的学科定位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不能只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而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由于艺术管理属于交叉性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管理学理论,还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其次,由于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再次,艺术管理是以管理学为依托的应用型学科。它需要将管理理论、经验服务于实践,于是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艺术管理者应有艺术创意者、创作者、策划者等职能,既应具有宽广的视野,又应具有细腻的、微观的创造能力;既应富有研究素质,又具有批评内涵;既应有理论修养,也应拥有管理运作的较高水平”。[1]

2.1 扎实的理论素质

任何专业的人才都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素养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既应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也应体现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首先,从继承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每一个学科的形成都不可能割断同过去的联系,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过去、未来和现代的相互交织,每一个学科的当展都必须以前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础,艺术管理人才需要从中国古代典籍和西方经典中汲取理论资源。同时,艺术管理又是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时代性,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应具有创新性,艺术管理人才应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保持自己的学术敏锐度;其次,从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艺术管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管理学相关理论,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需以管理学为核心。同时,艺术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在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广泛地掌握其他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让艺术管理人才懂得艺术经济与市场的基本规律和运营方式;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人文历史素养;法学的相关理论,使艺术管理人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文艺政策,遵守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等,使艺术管理人才形成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

2.2 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从事的策划、组织、经营等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艺术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艺术发展史,也需要能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欣赏传统的经典艺术,也需要能尊重新晋艺术家的创意;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需要能予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艺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能在掌握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应的艺术作品。

2.3 全面的实践能力

从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来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战略性新兴艺术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以艺术学为根基,以管理学为指导,在现有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对艺术品与艺术机构进行操控,达到体现艺术内涵及功能价值与满足人们文化艺术需求有机融合的目标。[2]在学科定位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素养最终都体现在艺术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所以艺术管理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对艺术项目的策划能力、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甚至还应具备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

3 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清晰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指明了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因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因围绕构建人才的全面素质展开,在夯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提升人才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3.1 夯实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是其综合素养形成的基础,艺术管理专业应把基础理论教学放在首要地位,以管理学作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尤其在本科低年级阶段更应多开设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高年级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另外,专任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讲授本学科理论知识,有助于人才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理论体系。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未对艺术管理专业形成完备认识,面对开设的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会陷入专业定位不明的误区。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色准确介绍;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主次关系,以管理学课程为主干,在不同学年开设不同的管理类课程,如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在大一学年上学期开设的《管理学基础》,之后的各学期中再分别开设《行政管理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在管理类主干课程基础上,再适当地进行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如《文化产业概论》《民族文化学》《艺术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3.2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独特的鉴赏力,鉴赏力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美育在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属于美学研究领域,指通过培养和提高人才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人才形成全面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校内开设美育课程不但有助于提高鉴赏个体的艺术修养,而且能提高全校的艺术鉴赏水平。

(2)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历史、文化知识。只是看几部电影、欣赏几次画展、观赏几部话剧,是不可能从根源上提升人才鉴赏力的,如达・芬奇的绘画同他渊博的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美国舞蹈家邓肯的舞蹈深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蹈“水月”、“行草”和“竹梦”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优美传递出来,对这些艺术的欣赏都需要有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艺术鉴赏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开设中西文化导读、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必要性。当然,文化知识的积淀也不是只靠死记硬背一堆艺术理论就可以获得的,真正文化修养的培养,应是学校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重要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意境都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本国的作品,如云南艺术学院地处西南,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我院在设置课程时更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并且组织学生前往西双版纳等地,进行民族艺术的实地调研。

(3)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的掌握。艺术修养既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美学特征的熟悉,所以《艺术概论》和《艺术美学》类课程一般都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4)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很重要,如多听音乐可以培养乐感;多欣赏绘画可训练视觉美感;多阅读文学作品便逐渐具有了鉴别能力。然而,艺术院校在提供艺术鉴赏机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个学期校园内都有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如云南艺术学院有的展演活动已经初步具有品牌效应,艺术管理人才在大量、经常地欣赏作品过程中,可直接提高鉴赏能力。

(5)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生活阅历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越深刻,艺术管理人才的生活阅历,更需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3.3 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础理论素养的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在艺术项目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应在教学活动中把实践环节放在核心地位,将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从校内实践活动来看,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多层面、多方式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内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如专任教师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任教师可以以团队形式设置课前的十分钟发言,发言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这既可以锻炼艺术管理人才的团队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自我表达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同时,专任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赛、课堂法庭辩论、课堂艺术品竞拍等活动,这些实践教学可交由艺术管理人才全程策划、组织,并安排相关学生参与,既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锻炼了人才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堂外开展。为了加强艺术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国内相关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山东艺术文化学院于2010年建成‘艺术创意与策划实验平台’,侧重对文化创意、文化营销、文化会展、艺术市场、文化经纪等方面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于2011年9月建成艺术项目策划与营销实验室;广西艺术学院的广播站、策划创意协会、戏剧社及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等成为文化艺术管理系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3]同时,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一间,更在院内新设三个实训工作室――“ing”演出演艺工作室、“Ace”展览策划工作室和心理研究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由相关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现已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多个艺术展演项目的工作,尤其是在“ing”演出演艺工作室的负责教师杨洋自编、自导、自演的庭院话剧《问心》中,从主要演员到工作人员,都由“ing”工作室的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另外,“Ace”工作室的学生也负责完成了院内多个画展的策展、布展工作,这些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提升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艺术管理人才未来走向市场奠定基础。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除设置了实践工作室外,还在每个学期安排了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学实践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准备和操作阶段。艺术管理人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意策划案,然后根据策划案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如“创意市集”等;第二阶段,为展示阶段。艺术文化学院将对各团队的策划案进行评比,艺术管理人才将自己实践过程和成果以生动形式展示出来,最终获胜团队,将有机会代表艺术文化学院参加每年全国性的创意大赛。教学实践周的创意大赛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现与考察,从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修改。

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只靠教学活动开展是不够的,更应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以所学知识为管理,实现对自我管理便是最基本的运用,如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等,均可以在相关教师指导下,由人才自主策划、组织、实施。同时,日常生活和课余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高艺术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

校园内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难免存在与社会活动不同之处,艺术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将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实习纳入教学计划中,予以规范化。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社会上的文化单位、企业合作,拓宽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如云南艺术学院与昆明剧院、昆明书城、昆明电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均输送毕业生到单位实习,使艺术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个“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指导的交叉学科”,[1]从专业的学科属性来看,艺术管理人才应是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课程的设置。

参考文献:

[1] 田川流.论艺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属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4).

[2] 刘伟冬.艺术管理学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60.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艺术表演力;综合艺术素质

一、舞蹈教学的艺术特点

(一)舞蹈教学的艺术目标

传统舞蹈教学观念里教学的艺术目标是教授学生学会舞蹈动作的技巧,但事实上舞蹈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形体特点、内涵与艺术风格,引导学生掌握舞蹈动作与情感的有机结合的技巧,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体系中不同形式的舞蹈动作与形体结合产生的情感,从而练就身为舞者的本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艺术目标。

(二)舞蹈教学的艺术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必须坚持“潜移默化”与“鼓励创新”的艺术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舞蹈,爱上舞蹈。首先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教导学生学习每一个舞蹈动作,感受每一个动作分解背后的深层情感,帮助学生在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舞者世界。再次教师要知道舞蹈艺术领域创新是生存的灵魂,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本着开放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即使学生的观念是不符合现在的教学内容,也要让学生发声,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出具备高超舞蹈技巧和独特舞蹈艺术思维的人才。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

(一)艺术基本功是基础

舞蹈艺术的基本功是身体的柔韧度、灵活性、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没有练就好艺术基本功,那么震撼人心的艺术表演就是空中阁楼,因此教师应当保证课堂教学中艺术基本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每一个动作中感受到舞蹈的灵魂,每一个动作都符合音乐的节奏,每一个动作都和身体融为一体。此外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认识肢体,提高对身体的认识,体会肌肉的力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基本功的练习是枯燥乏味的,可就是这种枯燥乏味的艺术基本功是艺术表演力培养的基础,只要坚持对学生基本功的反复练习,最终必将能够使得学生在每一个肢体动作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力。

(二)动作与情感联系是关键

舞蹈教学的魅力之处就在于舞蹈艺术家通过自身对舞蹈与音乐的领悟,通过自己的表演方式将舞蹈动作表演出来,如此这样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的时候才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继而产生内在美的体验。因此教师在培养艺术表演力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外形、动作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当然不可否认这些仅仅是基础性的条件,最为关键的是情感的表现,要知道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舞蹈艺术就是空洞无物的。

(三)发挥想象力是核心

舞蹈动作符合舞者的特质是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的核心,只要舞蹈动作形成舞蹈组合继而形成舞蹈,再与观众脑海中抽象的美产生联系,使得观众自内心产生美的感动,才能够懂得舞蹈真正的艺术魅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造一个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舞蹈艺术创作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三、舞蹈教学中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艺术感受力

舞蹈教学综合艺术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项是艺术感受力素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多种方式讲解舞蹈背后的故事的。例如在江南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描绘出江南风景的优美,采用讲小故事的方式讲解江南的风土人貌,采用PPT的方式直观感受到江南的动人,借此帮助舞者在心目中勾勒出江南的全貌。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从内而外真正理会舞蹈,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必然会充满魅力。

(二)提高艺术心理素|

我们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就是同样的舞蹈被不同的舞者演绎出来感觉并不相同,这源于舞者的内涵不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舞者演绎舞蹈的有力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过程中打骂的方式,采取鼓励与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耐心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此外,学生面对挫折的时候容易自卑,容易自我否定。面对成功的容易骄傲,过于自信。这些面对失败与成功的能力也是艺术心理素质重要的两个方面,虽然两者并不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力,但是对于学生的艺术表演生命的延续无比重要,教师要时刻谨记避免学生在自卑与自满中断送艺术生命。

四、总结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水平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舞蹈艺术的需求市场也在不断被打开,因此我们作为舞蹈教师,应当要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教学动态,同时针对舞蹈艺术的特点,在坚持潜移默化、开拓创新的原则上,练习好艺术基本功、加强舞蹈与情感的联系、同时让想象力插上翅膀,当然也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心理素质,如此才能实现舞蹈学生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我国众多高校设立了以音乐教育为主的艺术社团,自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院校的各种艺术社团有了更加蓬勃的发展,在文化校园的舞台上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丰富了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而如今,各所院校的大学生艺术社团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也提高了校园文化的艺术品位,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拉近了人与艺术的距离,使学生的艺术修养有了新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地方工科院校艺术社团的现状及问题

正在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地方工科性的院校由于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重点,往往容易忽略学生人文艺术方面的发展和培养。没有独立的艺术学院分支,没有完备的艺术社团管理体系,无论是教师力量还是资金供给方面都还有很大的补给空间。

首先,体现在艺术社团的参与人数。就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十余个社团中固定人数在50人以上的只有合唱队和舞蹈队等少数几个社团,其余社团的规模较小,有些甚至还处在雏形阶段。全校参与人数不到全校总学生人数的10%。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同时鉴于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10%的比例明显偏低。而且队员的普遍艺术水平一般,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练习,大部分学生是首次加入这样的艺术团体,单凭个人的一时兴趣和好奇心理,抱着尝试的态度,没有明确的目标,进入社团之后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其中具有执着艺术的追求和持久爱好的学生不多,而大部分学生仍然无法按时参加长期规律的训练导致最终半途而废。并且在新老交替的时候也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这使得艺术社团无法保持稳定的参与人数。

其次,管理的体系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除了稍大型的社团直属大学生艺术团直属管理,有额外的学分奖励制度以外,大多数社团都采取独立管理的办法,单独招募并单独选举负责人,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演出。显然这样的办法对于小型社团在学分方面缺乏公平性,而对于大型的社团,也缺乏了走向社会,参与到现实的社会竞争进行自我磨练的机会。另外,从社团本身的管理方式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的社团有尾大不掉的缺陷,缺少一套完善的出勤制度和奖罚制度,保证较高的出勤率都来自学生的自律性,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再者,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极其欠缺专业老师的指导。从目前的状况看工科类院校在艺术方面的投入有限,大部分院校无法为社团安排充裕的师资力量。优秀的老师可以带动整个团队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充满活力和激情;可以提升整个团队专业素养——创作出更多更好反应时代主题的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作品。

最后,工科类院校艺术社团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某些院校宁可投入大把的资金改善硬件设施,打造更加良好的校园环境,却由于艺术社团对于学生影响不明显或者艺术成果见效慢等原因不愿加大对于社团的资金投入。使得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艺术社团都不得不由于场地和资金条件的限制而解散。

总而言之就是一缺师资,出不了精品;二缺资金,有想法,没钱搞;三缺理念,校园艺术作品走不出去。

2 艺术社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2.1 艺术社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艺术社团起到了艺术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从教育目标来看,文学艺术能培养深刻的人文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表达能力;政治、历史知识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社会发展的方向;哲学使人思维深刻。文化素质则对人才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通过文化艺术活动这种大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可以从情感、意志、品质、作风上陶冶大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艺术社团对学生道德修养提高

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具有决定的意义。艺术作为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性是进行艺术教育的灵魂。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基本心理、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德育主要靠感染、影响、启发其自我思考、鉴别、认识,提高德育修养。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就是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与各类艺术社团活动不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兴趣爱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爱好特长也得到了发展。自中国古代,君子就自幼擅习礼乐射御书数,才女也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今闭塞的课堂环境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纯粹的灌输和理性思维训练难以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在现代的应试教育体制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在紧张的中学大多已和艺术教育绝缘,而大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最后一块净土,大量发展艺术社团可以弥补中学艺术教育的缺陷,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2.3 艺术社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社团带来的全新希望,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些继承了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重新被赋予顺应世界主流的时代精神。艺术中就拿音乐来说,李岚清有一句话:“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所以,艺术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而艺术社团就是这样一个媒介和舞台,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这样的目标。另外,艺术社团除了包括艺术教育的方面还包括人际交往,社团管理的方面。如何把社团经营好也同样是一个需要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无限的想象力,以借鉴和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出新的方法。

2.4 艺术社团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据调查,参与文体艺术活动的学生通过艺术熏陶,更容易形成稳定、开朗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些恰恰是成为一个合作者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当今社会强调分工合作,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又不能忽视周围人的价值。在各类的艺术活动中,无论排练合唱、舞蹈,还是合奏曲,都需要队员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默契配合,否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就会欠缺和谐美。而摄影武术等个体性较强的活动,依然缺少不了对美、对和谐的把握,需要在和他们人的切磋比较中获得提高。

3 艺术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3.1 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趣

大学生是艺术社团的主体,是艺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更多的人对艺术有兴趣,社团的建立才有意义。怎样使得对艺术人文缺少了解和兴趣的学生踏入这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使有兴趣和艺术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是学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邀请知名艺术家或艺术团体来校展演等都是通过实践验证值得借鉴的途径,为学生创造了接触大师、了解和欣赏艺术的机会。或者定期组织学校里有艺术才能的学生和老师共同举办一些小型晚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挖掘有艺术潜力的学生,让非艺术专业的老师同样成为学生的榜样。还有和其他院校联合举办艺术展演、展览等形式都是激发学生艺术兴趣的方法。

3.2 扩充师资队伍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文件,艺术教育的编制教师要达到学生总人数的0.15%~0.2%。而事实上大多院校都不具备这样的教师配备标准。普通高校的教师原本就是严重缺乏,再处于管理体制更加阻碍了师资建设。因此,学校应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大力支持艺术社团的建设,给予艺术教师特殊政策,扩大艺术教师的编制,并改善他们的待遇以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3.3 改善艺术社团活动环境

艺术社团的活动教室不足,常拿教学楼教室充数。设备简陋,艺术器材匮乏等问题都是许多院校的不重视所常常存在的问题。这些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社团的发展。学校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这些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社团的效率。

4 结语

艺术社团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毋庸置疑。笔者认为工科类院校加大对于艺术社团的重视和投入是艺术社团发展的最好强心剂。除了上述促进方法,怎样实践出一套有效的艺术社团管理办法仍然有待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昌海.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2] 刘建强.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现状与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2(3下).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音乐公共艺术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02-01

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意识的增强,中职生阶段开始将音乐公共艺术引入课堂,作为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然而,音乐公共艺术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修养的同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应及时正面面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音乐公共艺术更好地融入到中职生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音乐公共艺术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音乐公共艺术课程设立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中职生的审美能力和内在修养,然而,首先,现阶段中职生教育往往运用音乐公共艺术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使得音乐公共艺术课程根本没有体现出音乐艺术的艺术特点和气息,同时,在中职生的音乐公共艺术课堂中,还普遍存在着课程质量较差的现象;其次,中职生在音乐公共艺术课堂之上还存在着过于重视音乐技巧的现象,这造成了学生对音乐公共艺术课堂缺乏兴趣,仅有少部分具有音乐天分的学生才专注于这样的音乐艺术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严重限制了音乐公共艺术课堂在中职生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1]。

(二)教学资源不够充足

一方面,音乐公共艺术只是被学校作为一种辅助的课程来进行开展,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学校对于音乐公共艺术课堂的教学设施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只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从书本上了解这些音乐艺术知识;另一方面,我国的中职生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都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忽视了音乐艺术教学,因此,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也使得音乐公共艺术课程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应用音乐公共艺术教育培育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管理体系

在中职生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音乐公共艺术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加强管理,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艺术学习条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结合音乐公共艺术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首先,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中职生音乐公共艺术教学过程中实行网络式的管理模式,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中职生的音乐公共艺术学习进行管理,同时,在运用网络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一个组织,在组织中能够成立领导小组,安排日常音乐公共艺术课堂,同时在各个年级分配好工作任务,定期举办相关演出和培训。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加中职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

(二)完善音乐公共艺术教育结构

针对音乐公共艺术来讲,其内容相当丰富,在中职生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建立和完善音乐公共艺术教育结构,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使音乐公共艺术教育能够真正在中职生课堂中发挥作用。在音乐公共艺术教育中,包含了很多种类,每一种类的教学都能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生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多多开通音乐学习和赏析项目,例如,吉他学习和通俗歌曲学习等;其次,增加校园文艺活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组织文艺节目,学生在组织和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表演中,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强;最后,加强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音乐公共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专业联系,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同,这种教学方法更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3]。

三、结语

音乐公共艺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应该有效加强音乐公共艺术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给中职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得到快乐,还能够学到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呼宇.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探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普通高校;艺术素质;培养

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就可以称之为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来改变艺术素质水平的教育。而美术教育是以艺术熏陶功能为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功能,发挥了独有的功能。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基本技能与基本素质着手,注重大学生艺术品质与艺术修养的同步发展,担当其综合素质发展的重任。

一 艺术素质要培养的内容

(1)培养艺术素质的品德

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培养艺术素质的审美观念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 听觉艺术也称为时间的艺术,它只能听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乐这一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像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培养艺术素质的思维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

二 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人文素质

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从社会角度而言,强调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从个人角度而言,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2)通过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激发其艺术审美情趣

在大学美术课堂中,我们应该结合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和文化程度,充分运用生动直观的教材与带有阶段性、连续性特点的艺术作品,深入挖掘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重视研究美术作品及其文化渊源,提升个人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3)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资源,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美术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们展开美术教育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美术课所具有的这一特点。现代社会需要富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科间相关内容的整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顺应时展,同时也是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之一。因此,促进学科相关内容间的整合是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经之路。立足于广泛的社会背景、领略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以美术教育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本体知识和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逐步建立以美术学科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教学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中多角度探究、挖掘学科知识,以达到促进各学科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认识美术学科的特征、美术表现的相异性以及美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外在趋势,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大学生美术学习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作用,这是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是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李顺庆,秦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和谐发展[J].艺术探索,2007(04).

[2] 夏蕾.试析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平原大学学,2005(03).

[3] 潘鸿飞.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育探索.教育与职业[J].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