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转型管理

财务转型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转型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转型管理

财务转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背景;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重视企业的社会价值,在金融危机下能够有效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应对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基于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如何紧跟时展的需要,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让财务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财务转型的背景

1.1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国家之间的商品、技术与信息得到实时共享,服务和人才也在不断流动,使得全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因此跨国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利用全球化供应链市场来购买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利用高科技自动化信息技术来制造与销售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在产业链微笑曲线中占据重要地位。

1.2“互联网+”信息化的挑战

面临着“互联网+”信息化的挑战,企业自身的ERP管理系统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逐渐向手机移动客户端延伸,使得海量数据储存趋向于精细化管理,更加具备实时性。但是只是简单地将海量数据信息储存起来,无法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价值,只有对这些数据交易采集、分类、整合后,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这些数据挖掘分析,需要投入更多的硬件设备,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计算、云服务等技术提供动态、实时、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共享平台来实现。这样企业需要相应的服务时,只需要输入相应的指令,服务平台便会依据指令配置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企业应抓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为财务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1.3管理支撑与财务现状间的差距

以往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于重视与满足企业外部信息资源的需要,而忽略财务信息的提供,时间更新速度缓慢,每月1次,财务的信息内容仅限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四表一注”。而管理会计背景的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要求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生产经营的政策方针,要求财务部门积极参与到业务经营、绩效管理、管理决策以及计划制定等项目中加以监督管理,帮助企业管理者出谋划策。

1.4产业并购重组的需求

在新态势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市场也进入到并购重组的关键时期,使得企业经济结构转型与制定创新发生率显著性改变,尤其是在“并购元年”后,我国并购重组的交易规模大幅度上升,依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4年,我国重组并购市场宣布交易的案例高达6967个,宣布交易规模的资金达到3722.27亿美元,增长率为14.14%,代表了我国企业整合的脚步不断加快,在以后5~10年内,行业领先的企业会利用产业链并购重组的关系在不断做大做强,迅速成本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向价值创造型方向转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1]。

2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途径

2.1以价值创造为转型导向

以价值创造为转型导向即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应以价值导向为前提,以价值创造为目的,详细分析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主要因素,充分挖掘企业中的采购、制造、销售、开发和投资等增值价值潜力。因此为促进价值创造型财务战略转型,企业不仅需要注重短期的经济投资效益,还要重视企业发展的长期投资,紧紧围绕实现企业价值活动的开展,加强对财务共享、财务运作、财务融合和财务决策等价值创造,以充分挖掘企业有效资源的价值。

2.2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

在管理会计背景下的价值创造财务转型中,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是企业价值创造型财务战略转型的关键,有利于将分散的财务资源集中到服务中心整合处理,保证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可靠性;并且在数据资源加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依据标准的财务制度、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进行,能够保证数据信息加工的标准化、规范化。此外,工作人员在处理、整合与保管数据信息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来操作,能够减少工作量,缓解他们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3构建业财融合服务体系

业财融合服务机构的建立,由不同分支结构的员工组成,他们的工作职责便是进入到企业业务的一线工作中,依据财务共享服务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结合企业财务业务的需要,引导企业财务业务活动有序开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服务队伍能力的建设,邀请财务专家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财务、资金、绩效与税务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我国当前的上市公司在业财融合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都设置相应的外派财务总监、销售财务总监和工厂财务总监等职位,专门负责企业的业财融合服务工作。

2.4提供战略决策服务

战略决策服务往往由企业总公司财务部门决定,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企业制定财务预算方案,将内控、绩效、成本以及税务等一系列管理的细则纳入到管理内容中,统筹安排,集中管理,并通过财务共享、业财融合和资本运作服务将财务管理战略转型落实到位,以提高战略决策服务的能力。

2.5开展资本运作服务

资本运营服务作为实现价值增值与效益提升的有效服务手段,即企业财务部门基于对产业并购重组与资本市场的深入理解,在资本市场法则的基础上,经过市场合理估值,募集相应企业投资资金后,让企业股价和价值保持一致性,然后依据自身的经营战略,统一制定产业投资计划,以便投资管理者利用资本市场估值与并购市场估值的差价对产业进行并购重组,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从辅助型向主导型工作转变。2.6IT信息化系统保障财务的IT信息化系统作为活动开展的前提,要想实现财务资源的共享,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来报账、核算企业利润、管理资金,且业务融合服务于战略决策服务也需要网络系统的支撑,才能简化工作的流程,缓解职工的压力,提升管理效率。因此将IT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有利于促进价值创造型财务战略的转型[2]。

3促进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工作有效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配合措施

3.1绩效考核

企业的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必须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促进体系,才能确保企业生产与经营可持续发展,而这一促进体系就是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因此为促进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工作有效开展,企业财务资产部应从服务于价值创造入手,与各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综合考评职工在理财活动中实现的创造价值、利润,关注他们在协助企业价值创造中所作出的贡献与取得的成绩,与企业价值的影响挂钩,并纳入到工资薪酬中,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3.2创新激励体系

为实现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企业处理建立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外,还需创新企业的价值创造型激励体系,对在企业生产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奖励,相反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处罚[3]。例如为了实现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某机械工业集团企业在职工激励体系的建设方面,基于价值管理理念上,结合“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原则,建立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激励体系,明确规定在创造价值与协助价值创造工作中表现良好、创值效果明显、积极性高的财务人员,给予经济性的奖励,并得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权利与晋升的机会;相反对于工作能力薄弱、产生懈怠心理与创值成绩差的财务人员,除了给予经济性处罚外,还进行降职、降级与辞退等处罚。

4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的经验探讨——以xx公司财务部为例

4.1正确理解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

对于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要想保证工作开展顺利进行,企业必须正确理解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的关系,依据价值管理的目标,结合自身价值增长的规律与计划,创新价值创造财务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适应价值创造型财务工作开展的需要。例如某公司资产财务部门依据VBM的管理理念,遵循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长的思路,明确财务部门的工作定位,树立财务价值创造中心的理念,对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挖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有效价值。并依据价值评判标准,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开展加以评估,确定现金流的流向与流速,为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撑。

4.2重视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要求企业必须重视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对内部管理活动与活动效果加以衡量、校正,保证企业创造型财务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具体体现为:企业财务资产部门在参与企业经营、投资和融资等一系列活动的价值管理与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必须以财务管理为支撑,建立完善的价值创造过程控制措施,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系统来采集财务资产部门各环节工作开展的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管理与风险管控体制,以有效规避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可见企业财务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控制措施的建设,并不是为了有效控制各工作环节的实施,而是有效引导价值创造财务活动有效开展,并通过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等管控活动加以激励,让职工按照计划和预算分解总目标来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对价值创造过程的有效控制。

4.3积极利用价值评估、借力奖惩机制推进企业价值创造

要想推进企业价值创造,企业财务资产部门必须将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的价值创造活动中,积极利用价值评估对活动开展的过程加以评估、控制。此外,还需加强日常管理的宣传,提高领导对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认识,借力奖惩机制对创造价值的管理者与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加以规范,充分挖掘他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热情,从而为价值创造活动稳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4]。管理会计是现代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提升竞争实力,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但为了促进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工作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完善绩效考核与创新激励体系,还需正确理解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重视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控制措施,积极利用价值评估、借力奖惩机制,才能推进企业价值创造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昀.管理会计浪潮下的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探讨[J].江苏商论,2015(12).

[2]吕桂萍.基于管理会计背景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3).

财务转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大数据

作为21世纪一项颠覆性创新技术,具有数据体量大、流转速度快、分析点可靠性强、数据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拥有很强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企业可以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大数据平台,依据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中繁杂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高数据集成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和大数据的有机融合。

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1.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当今市场,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企业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的上升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精准掌握客户需求,做到提前预测、提前部署,同时压缩管理、运营成本,势必要依靠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基于会计准则,从企业现有的历史数据出发,通过基础的会计核算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形成反映当前业绩评价的财务报告。而管理会计更多的是从宏观方面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战略、发展方式进行指导,立足现存的投资计划和成本控制方式调整运营模式,通过互联网捕捉财务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繁杂多量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管理层在生产经营及投资中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业财融合,规避经营中的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决策。其次,管理会计在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辅助下,在企业融资、经营、投资决策中发挥引导作用。在融资环节,管理层可以用现金流管理评估当前融资成本、规模以及风险;在日常经营中,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项目投入产出为出发点,帮助企业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在企业投资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生产规模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企业经济亏损。最后,管理会计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情况,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实现客户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客户可以获得企业及其产品的即时性信息,企业可以全面掌握客户需求,进行销售预测,挖掘新市场,满足新需求。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动。随着会计信息数据量的加大,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能力有限,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也无法从数据的分析处理中挖掘出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有效信息,满足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而管理会计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对企业内外部的大量数据和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整合,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投用量,也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企业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势在必行,有利于提高大数据的利用率,提升计算机数据应用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应积极合并会计职能部门,明确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加大信息化技术投入,重视大数据企业文化。

(二)可行性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记录、核算企业日常现金流,反映企业日常运营情况,财务会计的记录可以体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经营风险的把握程度,提供企业经营过程中关于管理控制的风险预警。管理会计侧重于指明企业战略决策发展方向,预判市场以便提前做好规划。从理论内容来说,虽然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共同目的都是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对日常经营的核算,计算现金流的流入流出,得出财务报表,供决策者衡量企业效益发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基本信息;而管理会计通过大数据整合的信息可以校正补充基础财务信息,在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横纵向比较,有助于调整优化企业战略决策。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可以共享技术与数据资源,前者为后者提供基础财务信息,后者为前者扩充资源领域,管理者可以得到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做出更优决策。从成本计算方法上看,财务会计在核算企业日常运营成本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管理会计在进行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核算时采用的是固定成本加变动成本法。对于企业而言,单纯采用完全成本法,则不能全面披露出企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信息,不利于反映绩效评价相关的财务信息。因此,为了更全面地核算成本、反映成本,企业应该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将两者成本核算方法结合,解决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结合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企业不仅要构建一个满足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成本系统,更要建立一个能满足管理会计核算、监督、评价的成本信息化体系,以便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在该系统中,一方面可以满足成本核算中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核算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管理会计对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过程中成本核算的相关需求。比如需要提供责任成本信息来满足绩效评价需求,所以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成本核算系统能更好促使二者融合发展,加快企业转型。最后,从二者理念上看,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基本信息,从而便于决策者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而且其中现金流的波动还能反映企业经营方针的变化、人事的变动等其他信息。比如财务数据的变化可以反映企业管理层人员结构的变化、职工岗位的变动或人员的补充流失等,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很多数据之外的信息,所以当今企业特别重视对财务会计的核算,将其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管理会计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融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信息加入其中,首先形成大体的财务管理框架,在大框架下细化相关内容,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战略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可以使得资源共享,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从而优化企业决策,提高企业效益、效率。

二、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理论具有滞后性随着企业会计的转型,会计主要功能逐渐由基础核算向管理预测转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服务的对象、核算的业务范围均有所差别,同时二者对于财务数据的分析深度和广度也不同,因此新的环境下必然要有新的会计理论来纠正企业实际运营中的偏差。会计制度是企业业务处理的理论依据,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构成,以制度为基础可以为财务会计的转型规划方向、提供保障。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企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设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看,我国还未形成一套完整、与时俱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制度的缺失限制了会计职能的转变,没有相应规则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做出明确划分。究其原因,其一是我国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二是当前企业并未对新型管理会计理论给予足够重视,将其与财务会计理论混为一体看待。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于财务管理范畴,但财务会计的数据处理规模小、数据来源有限且核算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规模大、数据体量大、分析处理层次深,因此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其制度要将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与计算机大数据紧密结合起来。

(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不仅需要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更需要业务能力过硬、专业素养够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关键,这种复合型人才包括管理会计专业出身的专业型人才,也包括企业做决策的管理者。首先,从会计基本职能角度出发,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基础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能够熟练处理基本的记账、结账等工作,而管理会计要求专业型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外,还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挖掘、比对、判断和分析。对于企业最后做决策的管理者来说,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素质和数据处理技能,更要有前瞻性创新意识和宏观管理全局的能力,对企业的管理会计理念具有深刻的认识,也能根据数据的处理结果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只有这两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起发力,企业的管理会计转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如今多数企业中管理者目光短浅,未能意识到专业人才对财务会计转型的重要性,且财务会计部门从业人员也不喜欢管理者插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致使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的沟通缺乏时效性、有效性、协调性,模糊了财务部门的业务职责和分工,拖延了企业转型的速度,所以管理者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认清转型的发展形势,加快培养、招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三)管理会计数据信息化程度低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也是财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企业要想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必须要搭建一个财务数据平台或系统,在这个平台上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可以发挥大数据整合资源的优势,将财务管理中的对外披露数据、经营分析数据、绩效考核数据和预算数据衔接统一。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并未建立此类大数据平台,使得相关财务数据信息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管理者更无从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此外对于建立了大数据系统平台的企业来说,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中的安全性也是一大挑战。一方面,大数据的体量、计算量庞大,这就要求企业的存储设备要足够大容量,保证数据的保存完整及时;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这对数据平台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平台的建设,更要注重平时对数据系统的维护,确保传输、存储的安全性。

三、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理念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具备前瞻性眼光和大数据的应用意识。首先,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对现行的管理会计制度进行科学分工,明确管理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能,用制度指导约束会计人员日常账务的处理,明确新型管理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会计核算能力,更要加强对成本控制、数据分析、绩效考核等工作的管理,形成科学系统的工作流程。其次,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应用意识,为处理海量数据做好准备。最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财务会计从业人员从烦琐的财务核算中解脱出来,不代表财务智能化最终会取缔财务从业人员,而是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难度,财务人员要完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不能取代人脑的工作。大数据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撑,作为会计人员更要以包容的心态、科学的眼光去看待,找准自我定位,转变思想观念。

(二)提高管理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一方面要提高管理决策者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对数据的敏感程度,这样才能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快速找出企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风险,制定完备的财务战略决策和风险处置方案;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首先企业可以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大数据处理、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等,提高会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其次,建设完善的奖惩机制,细化会计财务人员业绩考核指标,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与其薪资、职务职称、福利待遇挂钩,借此激励会计人员争先创优,尽早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适应新型的管理会计工作模式。最后实行会计岗位轮岗制度,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岗位调换,根据新老员工的专业特长、工作经验、外部环境等适时调整其岗位,有利于实现多岗位锻炼,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推动会计人员的全方位发展。

(三)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第一,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建立一个标准化数据平台是企业实现会计转型的基础。企业要提供充足的技术、资金、人才支持,建立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会计核算体系,使会计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过程系统化。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会计可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进行更详细的处理,为决策者确立与企业未来发展更相符的决策方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防范,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数据收集与分析效率的提升也带来了网络病毒入侵、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平时的数据保护与管理,对数据信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根据数据的等级进行分级保护,平时数据的运行过程要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数据保密培训,增设一些数据保护课程,强化员工的数据保护意识。第三,强化财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数据系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需要企业财务部门在提供原始财务数据基础上提高数据的分析整合能力,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企业内部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基于数据采集的管理框架体系,明确数据收集的范围,整理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强化数据收集与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加强数据库管理建设,改进企业管理储存财务数据的方式方法;数据库的规模要随企业规模的变动方向发生变动,企业要为其提供充足的数据库建设资金,财务部门为其提供正确的原始数据,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比对,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后的数据,使其做出最优决策,实现信息交流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最后,提升财务人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识别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进程都需要企业加速转型,同时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及理论内容、理论观念的差异也加快了两者相互融合的步伐。企业要直视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层应加大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培养更多更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优越性,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鑫颖,王秀.智能财务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教学研究[J].财会学习,2020(36):179-180.

[2]段晋廷.大数据背景财务会计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改善策略[J].财会学习,2020(31):110-111.

[3]欧阳山.浅议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的转型[J].财会学习,2020(24):12-13.

[4]齐永新.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9(04):29-32.

[5]刘晓莉.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19(05):165-167.

财务转型管理范文第3篇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实行新的方针并不能像实施成熟方针那样顺利,新的方针需要慢慢摸索实施,中间会伴随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1.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体制没有真正实施

传统企业管理的思想对企业影响太深,虽然在企业的管理运行体制中接受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没有真正实施,因此,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并不成熟。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管理中财务和业务还处于分开的状态,这也是因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并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往往企业运行中财务和业务需要相互融合,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建立中间表,业务系统定期更新中间表的业务经营数据信息,存货核算系统提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审核,并计算出结果,此时也产生了财务记账凭证。将财务和业务分开管理就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或者信息延误,造成企业决策部对市场反应迟钝,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发展。

2.信息技术软件设计不成熟

虽然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在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并做了许多计划。企业财务一体化模式中核心部分是引入信息技术,也就是说,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市场上各行业工作人员都是各司其职,那么问题就来了:设计信息系统软件的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对财务管理并没有相应的了解,所以在软件设计和执行实施中会有一定缺陷,这是毫无疑问的。刚开始可能只有些小问题,但是在软件运行中会有很多后续问题慢慢被发现,这有个时间段,而软件开发商对自己软件的维修处理有一定的期限,那么企业信息系统软件的维护就面临一个难题。

3.企业员工不能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转变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业务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因此员工熟悉这种模式下工作。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改变了工作流程后,员工在工作执行上不能及时反应过来,依然遵循原来的工作方法,导致财务业务一体化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这要求员工必须会熟练地操作相应的软件,一些老员工就不能适应这种工作要求,这就降低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执行力度。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1.企业从根本上接受财务管理职能转换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将会是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真正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并积极投入到财务职能转化中去。但是,财务职能的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并树立信心。财务职能转型对财务工作人员要求更高,这主要因为财务业务一体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与业务联合的综合复杂性也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熟悉专业本身,还要提高知识工具运用能力。此外,财务人员还要能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来获取有效信息。

2.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

企业财务业务刚进入实施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企业工作就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包括:①业务部门与财务之间的相互监督,保证对一体化系统软件中所有业务信息,资金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②监督部门对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监督,保证工作人员之间无互相包庇的现象,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能良好运行。

3.做好市场调研,不同企业采取不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决策

一个人的思想涉及一个方面,几十个人的思想就涉及几十个方面,人多“力量”才大。企业针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做一些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问题:了解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和“财务业务一体化”对财务职能的基本影响,对结果进行统计,针对其中问题设置改进方针。

财务转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管理模式,转型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工作,重点是对高校内部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结算等过程的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未来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意识已深深地渗透到办学思想之中,高校的办学行为已同经济行为融为一体,高校财务工作也应随之转型。

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仅局限于报账、记账、算账等简单地业务核算方面,给人们的印象也就是高校的财务部门是“收钱和付钱”的机器,充其量也就是个“账房先生”这样的一个角色。这种印象不无道理,因为这种经费核算型的财务是源自于计划经济时代,它是源自于经费供给制的产物,其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观念淡薄、效益观念缺失。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高校财务管理普遍变得不适应,其状况是: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理财意识缺失,在资筹集方面“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对于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则显得动力不足。从而相对引致学校自主办学能力不足、资金筹措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高校以“身份管理”为依据的分配制度的原因,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现象以致整体办学效益低下。

2、财务管理重投入,轻考核,资产流失严重。由于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长期以来高校过于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而轻视了对资产使用的管理与考核;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只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资产管理特别是对二级单位资产管理不深入,流失现象突出。

3、财务管理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 核算型财务观念挥之不去。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侧重点仍在于记账、算账、报账的层面上以及对内、对外提供一些基本的数据。在财务管理的流程上更多地在于事后监督、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则显得不足。财务管理也只是停留在高校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而并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等。“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是这种体制下的基本特征。

二、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深化改革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高校财务转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高校财务管理的视角分析,我国高校也面临着三大环境变化。其一,从体制上看,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重要变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高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正在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活动并举。

其二,从观念上看,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投入高校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公益性消费,而是国家、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高投入要求高产出,要求产生投资效益,当然这种效益更多体现在学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体现为高校提供的更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其三,从诉求上看,要求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化的呼声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认为应该让高校经费、特别是公共资金部分在阳光下运行。

教育部于2014年1月25日公布了2014年工作要点。除了万众瞩目的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将于上半年出台,还将推进高校三公经费等信息的公开。

在教育和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将统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资金,启动实施直属高校财务巡视制度。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严肃查处高校挪用、贪污科研经费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推进高校干部任用、职称评聘以及“三公”经费,即公款出国、公款招待、公车配备等信息公开。

三、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基本措施

面对内部和外部形势的变化,高校财务工作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保持经费投入强度,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健全社会投入机制、拓宽收入来源渠道;二是保障高校内涵发展,支持综合改革、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促进公平;三是规范资金资产管理,改进高校预算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推进财务信息公开。高校应该坚持依法理财、防控财务风险、厉行勤俭办学、改进管理手段、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适应高校财务改革及整个高校改革的发展要求。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就是要从传统的“算账、报账”的思维中逐渐解放出来,必须从简单服务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远远不是“报账、算账”这样的简单操作,而是要从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就如何充分合理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理财能力,为学校的重大经济活动的提供相关决策信息,切实做好领导的参谋。

财务转型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增值税 转型 财务管理 影响

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税种之一,其收入约占我国所有税收的六成以上。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征收方式为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除进口环节由海关负责征收)。增值税转型主要内容为政府以征收消费型增值税替代原先的生产型增值税。由于增值税转型的实行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因此其较为企业欢迎。

一、增值税转型的内容及影响

1.增值税转向的内容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我国政府因而实施了增值税改革,改革内容为以消费型增值税取代我国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的内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地抵扣。增值税转型中的该条措施可使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得到较大程度地降低。不仅如此其还有利于生产型企业更大规模的投资固定资产和开展技术创新;2)可对因固定资产进行抵扣的措施堵塞了可能带来的税收漏洞。如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游艇等和房地产的购置等不存在增值税抵扣可能;3)增值税转型使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得到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由原来的6%(工业)和4%(商业)降到了3%,以使之与一般纳税人的税务水平更为接近;4)调整了增值税优惠政策。由于对固定资产实施了进项税额的抵扣,使得原本对来料加工等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和外商企业购买国产设备的退税政策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5)增值税纳税申报将期限延至15天。

2.增值税转型的影响

1)对资产评估的影响。进项税额的抵扣,企业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会有所减少,同时增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2)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增值税转型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并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对于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而言,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全额抵扣,而生产型增值税不可抵扣,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相应地减少了各期的折旧额,进而使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4)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企业财务人员的会计工作相应发生变化。

二、增值税转型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企业会计工作将随着增值税转型的改革而发生相应地变化。以往的生产型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为:应缴税额=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税率为17%。由于企业所购进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在增值税转型前是不能做抵扣,因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购买价+增值税+其他费用(如安装固定资产花费等)。但根据改革后的增值税征收方案,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应以进项税额的身份在本期产品销售中的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而不再被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在会计做账过程中,原先借方的“借―固定资产”应相应记为“借―固定资产,借―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由于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地改变影响了财务的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效益,同时折旧费用也随固定资产价值地降低而相应减少,因此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的长期投资净现值得到了较大程度地增加,也使投资项目的回收效益有进一步增加。改革后的增值税方案减少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风险,使建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的企业等设备密集型行业受到很大益处。根据增值税改革内容中企业固定资产(如生产用设备、厂房等)的购置可进行抵扣一项,若企业改、扩建固定资产时领用的原材料若是用于生产的,则期间购入原材料或领用库存商品所形成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转出;但如果是用于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地建造,期间购入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的进项税额需转出,且领用的库存商品视同销售,要确认其增值税销项税额。本文以增值税改革对改、扩建固定资产领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核算工作影响为例,来解释如何处理会计账目。

例:2011年4月12日,某公司对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时领用了一批生产用原材料,价值135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另领用了一批库存商品,成本为24000元,计税价格为37500元。

借:在建工程 37500

贷:原材料 13500

库存商品 24000

若该批物资是用于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地建造,则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5795

贷:原材料 13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295

借:在建工程30375

贷:库存商品2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375

三、结论

增值税转型后对企业会计核算有较大的影响,如购入过程物资的核算、改扩建固定资产领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核算、固定资产处置损益的核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与计量及接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等。企业在国家实行增值税转型时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关注纳税人身份,明确购进资产用途,注意资产购进时间,合理筹划新增税源等等,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