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研究自由

科学研究自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研究自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研究自由

科学研究自由范文第1篇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在渗透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同时,优化了课堂教学.

从学生的问卷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演示实验,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的地方能马上指出。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别牢。学生很喜欢用实验进行物质的鉴别,因为各种方法自己挑选,都希望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鉴别出来后有一股成功的喜悦感。因此教学中大胆的把演示实验向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增强观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在这基础上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药品有红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的含量。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教师的点拨和鼓励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有所不同,有的正好五分之一,有的超出,有的不足。不管哪种情况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出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深层次探究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行吗?这时要求参与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展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热情,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我尝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甜头。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化学实验,彰显化学学科自身魅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其他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火柴、小木条、两支小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放有两支高低不一的蜡烛)。药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出示实验课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强调制定探究计划,问“你们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通过自由发言、补充,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①颜色、状态、气味 ⑵密度 ③溶解性。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助燃性)②能否与石灰水反应③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开始实验学生打开瓶盖,静止时观察汇报现象:有气体产生,气泡冒出,发出丝丝响声,泡沫溢出瓶口等。接着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有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有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有的不知所措(个别学生需要提醒)。一分钟后把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放有高低不一正在燃烧的蜡烛)中。通过对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最后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并试验气体的其他性质,推断出气体的名称,老师介绍汽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使学生装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实验窒制备某种气体的最合适药品和最佳制气装置,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自由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自主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以下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自主学习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

(一)产生疑问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开始,由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比精彩回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例如,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教育学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发学生自我思维的火花,形成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能力。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爱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样学就怎样学。明确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开展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明白和学会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有步骤地去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学习的内容;怎么学,怎样解决问题――明确学习的方法;要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就预习课文来说吧,我们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懂得预习什么――(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课文主要写哪些内容(3)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还要引导学生懂得怎样预习――(1)自读课文、朗读背诵(2)利用工具书:查找字典、词典、阅读课外辅导书(3)同伴交流等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围绕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展开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整合资源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是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学生自主学习始终是围绕语文学习目标展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开发和利用身边的各种课程资源,从身边的一切文化环境中获取有效的学习资料。(1)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获得学习资料――网络查询、阅读课外读物、查找学习工具书、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等方法,还要学会选择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学习生字新词――查找字典、词典,懂得字词的读音和词语的含义;学习古诗――联系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等方法。(2)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获取有用的学习资料。学生收集的学习信息往往是繁杂多样的,甚至是五花八门的,可能会造成学生取舍不当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是好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关键有用的学习资料,切不可让学生盲目而为之。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综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的具体的指导,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怎样自主学习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比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例如,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就要抓住“读”的根本,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朗读能力、略读能力等。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当讲解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汇报,对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词句和段落以及没有掌握的地方要进行必要地讲解,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下次的自主学习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得以自己解决。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因此欲速则不达。这样深刻的寓意,二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是不可能领会得到的,教师此时就要给学生进行必要地讲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来理解,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六、结束语

自主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搭建起构建知识与养成质疑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勇气的桥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文素养。当前的课堂教学可以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拓展自主性学习的领域,探索多种自主性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自由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方式研究

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52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其中以6个人为一个合作团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式学习方式。作为课堂的领导者,要合理发挥小组作用,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作用。在有效课堂的分小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小组

一个小组的组建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小组自主学习的成果,所以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小组的组建过程。我在组建小组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我一般采取互补式的分组原则,将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组,每组中6个成员,有两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较强的,在有效课堂活动中,这些孩子是小组活动的引领者,每个小组会有2个程度中等的学生,这两个孩子的能力紧跟前两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积极跟住老师的脚步,能有效促进小组活动,善于在小组活动中受到启发,每个小组中还有两个学生的程度是稍微弱一点的,这两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肯动脑,紧跟同伴的前进步伐。组建小组后,每个小组要选出负责人,一般以能力最强的为组长,组长负责整组的活动安排与引领,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人物,每个小组还要有发言人,发言人的角色一般由程度一般的同学担任,在课堂自主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学习的效果及经验,对外陈述本组的意见及结论,由程度一般的同学来担任,既可以锻炼这部分同学的胆量,也容易培养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心。而程度较弱的这部分同学一般担任测评组长,尤其是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基础过关测试

时,让这部分同学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学习。

二、课堂活动设置

我认为一节课45分钟时间,小组活动的展开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灵活安排。在进行课堂活动设置时,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

1.时机合理,广泛参与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一般来讲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对程度中等或程度较弱的同学对旧知识的消化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对所学内容的类比推理时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此时的小组活动以全员参与为原则,小组长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旧知识的回顾中,从而更容易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在进行新知识讲解时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时“积的乘方”学习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类比推理,探究活动一:

填空:(1)(ab)2=(ab)・(ab)=(a・a)・(b・b)=a()b()

(2)(ab)3=__________=__________=a()b()

(3)(ab)n=__________=__________=a()b()(n是正整数)

小组讨论:

(1)上述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2)把你发现的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

小组成员间合作共同总结积的乘方法则。对于新知识的探究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部分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往往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在这阶段学习中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在进行小组总结发言的时候小组发言人能清楚地表达整组的意见,则是整组能力的升华。

探究活动:

研究一次函数图象性质:

问题(1)观察三组图像当自变量x值增大时,y的值有什么

变化?

(2)观察三组图象,你得到了什么规律?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学习内容,对于问题(1)的设立有两个兼顾,兼顾到层次较低的学生,体现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兼顾到问题(2)的思考方向,体现了合作学习的连贯性。而对于问题(2)则有极大的发散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可以通过增减性,也可以通过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进行考虑,还可以通过图象的位置进行考虑。通过这一问题的合作学习,更体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小组及时总结发表本小组的观察发现,体现合作学习的思维互补策略。

2.内容充实,目标明确

小组学习活动的设置要考虑到内容是否充实,目标是否明确。实践证明,目标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易产生合作内驱力,而只有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具备能密切联系学生固有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才最易让学生产生合作内驱力。然后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如: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究,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利用割

补、拼接图形计算面积的方法来证明,同时让各小组比一下各自的方法。

探究活动:

参考以下图形,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有几种计算以下图形总面积的方法?

方法1.把图形看成是边长为__________的大正方形,因此该图形的总面积应为__________;

方法2.把图形的总面积看成是四部分面积的和,即边长为

__________的正方形面积,边长为__________的正方形面积和两块长和宽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面积的和,所以该图形的总面积也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两种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在活动前,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小长方形及小正方形拿出来,在小组活动中,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探索,引导他们通过作图、计算,发现长方形面积得出猜想,并让各小组成员用语言来叙述他们的猜想。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既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共同提高。在这一环节中,小组成员通过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之间通过互助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并适时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3.活动有效,评价及时

任何一次小组活动要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分组学习要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定要紧扣“有效”,小组活动的设计如果是盲目的、无准备、无计划的,那么在课堂教学时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学生无法在明确的活动任务下进行活动,相应的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使得每次小组活动要有效外,更要侧重的是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小组在建立之初,每个孩子更期望在小组中都得认可,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及时地对小组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我通常在教学时采取五段式评价,分别是:落实旧知识评价,探究新知识评价,练习新知识评价,小结学习内容评价,课后反思自我发现评价。在这五段式评价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时刻在互动,时刻在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高涨,学习的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在进行小组评价时也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进行评价,可以是小组监督员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小组擂台赛进行评价,多样的小组评价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受年龄的限制,自制力并不是很强,但是处于青春期边缘,又更要自尊,所以更在意来自外界的评价。

4.及时参与,教师主导

在教学改革的探索阶段,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是摸着石头过河,边总结边改进。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握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最高效的课堂。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走入小组中,及时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帮助,有时学生会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各持己见,有时会遇到大家都无法得到明确结果,教师这时要主动走入各个小组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拨,以促进小组活动继续下去,此时教师的参与应该是及时的、主动的,教师此时的角色是合作者,而不是讲授者。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教师面向的对象是全班,而教学改革后,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小组,在合作交流学习下,各个小组在进行互助式学习后,对所学结果的汇报、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倾听小组的见解。

三、问题与思考

分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以取得更好的效果。(1)在一个大班制教学中,分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能力特别弱无法跟上课堂速度的孩子,会在学习时遇到更多的困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关注小组整组的学习效果,对学习能力薄弱的个别孩子无法关注到。(2)及时地小组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高,但是在传统评价方式仍然是一张试卷45分钟,怎样在传统评价方式中渗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值得教师思考的。(3)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氛围活跃了,但是要扎实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卷面中,让活跃的思维通过严密的解答展示出来,方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最大益处。

科学研究自由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致力研究新课标,根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努力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得新知识能力的新公民。

一、顺应发展,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政治教师作为有敏锐政治觉悟的教师群体,不少教师已经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烈需求,但缺乏这方面的方法指导和教学资源支持,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教师科学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能力和实现程度获得突飞猛进。可见,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改革是大势所趋。

二、优化政治课堂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开展优化课堂教学与中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1. 明确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即学习呈现自主、主动、创造三个层次并相互依存。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这就明确了自主学习就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

2. 探究政治课堂教学优化模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中具有实质意义的环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

(1)建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在教学提问环节,合作探究环节上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个性也得到发展。

(2)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乐学的自主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确认自己的主导地位――重在引导,而不是自己唱主角。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单调的。笔者在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时,笔者就运用多媒体展现中华各民族和各地区的丰富文化,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学生争先恐后,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变学生被动接受者为主体参与者,让学生有发现真理的成功感,这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机制。在实践中,一些敢于改革创新的教师探究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①“自主学习引领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教学模式

四步法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中比较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让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导学案,上课后,学生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完成导学案。其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活动空间,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再次设计课堂训练检测。笔者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心理,及时安排课堂训练,活跃学生的思维。最后总结升华,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域。总结升华,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使重、难点得到强化和升华,能引导学生探讨钻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情境问题探究迁移”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政治教学中该模式呈现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以教师的主导为辅线的动态结构。以设置情境(包括投影、录像、文字说明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产生了新的知识。

③合作学习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种有效形式

合作W习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教学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时热情高,讨论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会不错,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利达到。

科学研究自由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自主探索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发现、去探索

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参与,自己动手操作是探索奥秘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探索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如《神奇的磁铁》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了“磁铁、彩纸、回形针、玻璃球、玩具、硬币、木块、螺丝钉、花布、铁夹子”等材料,将这些材料放在盘子里,让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盘子里的东西,去发现磁铁的特性,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在活动过程中,我并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让孩子们通过直接与材料交互,去发现、思考问题。最后环节中又给孩子们提供了“磁铁鱼竿”和“纸片鱼”材料来进行“钓鱼”的游戏,让孩子们运用之前的那些材料亲自动手尝试探索“怎样才能把小鱼钓起来”,通过此环节,启发孩子们根据自己发现的磁铁特性,大胆地去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在探索过程中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创造力。

附图:实验材料 附图:幼儿自由玩材料

二、给幼儿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不过多干预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可能面临失败的问题,作为我们教师不要马上去纠正,去参与其中,我们要有一种相信孩子们的心态,相信他们具有认识和纠正自己错误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和喜悦将激发孩子们更加强烈的探索精神,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在最后环节“钓鱼”游戏中,一幼儿把硬币直接放在了小鱼的身上,但我并没有出声阻止,他拿起磁铁鱼竿去吸硬币,硬币吸上来了,可是小鱼没有钓上来,他知道出了问题,转头一看旁边的小伙伴,手里正拿着胶带和剪刀,他笑了笑,好像受到了启发,拿起双面胶撕下一块,粘在了硬币一面上,然后粘到了小鱼的身上,他拿起“钓鱼竿”再次尝试,小鱼一下被钓起来了,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面临的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猜想,再自己亲手去验证,对他们来说这是记忆最深刻的生活经验,所以作为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图:使用双面胶把硬币粘在小鱼身上,来进行钓鱼

三、提出挑战,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动机

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后,那么如何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创造,并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做做、玩玩、动手、动脑,多种形式地开展探索活动,以此来激发探索动机,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最后环节“钓鱼”游戏中,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把“纸片鱼”用“钓鱼竿”钓起来,从而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磁铁的特性,孩子们兴趣很浓厚,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去探索,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

附图:把回形针别在小鱼身上,来钓鱼

附图:把铁夹子夹在小鱼身上,来钓鱼

在延伸活动中,提出“把小鱼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鱼游起来呢?”后来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钓鱼”的活动区材料,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四、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能激发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起着支持幼儿,引领幼儿的作用,帮助他们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与教师积极互动,从而获得知识的建构,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真正得到实现。

五、引导幼儿记录探索活动,分享探索经验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粗浅的,他们不能说出活动中的科学道理,但是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尝试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别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积累他们的探索经验。

在“探索磁铁特性”环节中,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实验结果

记录下来,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将“能被磁铁吸住”的用“√”记录下来,“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用“x”记录下来,这样他们借助这一资料进行下一环节的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孩子们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建立有关磁铁原理的粗浅概念,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六、结论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让他们具有探索的权利,帮助他们从小养成科学探索精神,这样将会推动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的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兰:《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