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关于语文学科的思维本质,朱绍禹教授曾有明确的说明。他说:“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同对语文科是工具性学科和思想性学科的认识一样,这样的认识也是语文科的一种本质观。” 正因为思维是语文的本质所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一.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1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创新意识的含义;利用古今中外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 把握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
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是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领域和方法不为老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以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获得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的吸收。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朱智贤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我们应抓住这个时期,大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 鼓励学生质难问疑
勇于创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2) 教师要精心设疑
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巧设疑问,用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步步深入地去进行思考。善于设疑的教师,不但能在有疑处设疑,更应善于在无疑处设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深入思考问题,去解决疑问。从而大大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处可“设疑”。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和科学有效的新课导入语能够迅速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课堂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可以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说起,继而引入他的童年生活中那个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不但会讲故事,还有“伟大的神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长妈妈究竟有怎样的“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可“设疑”。教师如在课堂教学中于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这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样做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内容无疑处可“设疑”。宋人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材中,有些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似乎无可疑之处,但如果我们去细细品味,有时也会让我们发现此处同样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觉得意味深长,感觉到恰是作者匠心妙笔之处。
2 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以形象性或直觉性为基本特征的,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永远和创造性思维不可分割的联系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1) 扩大生活和知识积累
想象是σ延斜硐蟮闹匦伦楹虾痛丛欤因此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要有丰富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因此,创新能力的体现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因此,创造型学习要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
(2)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自主创新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鲁迅的《阿长与》,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素质教育也不断深化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任务。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开拓创新,增强逻辑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基础人才是学科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通过思维创新、整合知识运用,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探索新的认知成果,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1]。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前人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下经济发展具备高文化水平,强综合能力,以及富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全面发展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类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因此,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洞察力,才能透过表面看本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及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发现问题能力;其次,教师应当给予及时引导,发散学生思维,树立学生信心;最后,教师应当做回顾性的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求数列1,3/2,1/2,2/5,…的一个通项公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分式结构,思考数列是否能经过处理成1/1,2/3,3/6,4/10,…让学生深入思考数列的分母有何特点[2]。这样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
2.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是人类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类创造的内在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第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现几个不一样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立体形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图形在实际三维空间的具体实物形状及图形虚实线的作图方式,并让学生练习简单三维图形的制图,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教学有效进行。想象力是基于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造的能力,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富有创造力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过程中提高想象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3诱发学生独特思维灵感
灵感是人们无意识中产生的突发奇妙的思维状态,是基于丰富的实践知识上形成富有创造力的思路,通常伴随着现有水平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并对其进行诱发、引导、整合、创新,及时肯定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数形结合、逆向思维、角度变换、类比方法等诱发学生数学灵感,促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多方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
2.4教学中发散学生思维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具有很强的变通性、灵活性、流畅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具有多样性,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需刻意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应当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审视问题的本质,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比如,三棱锥D-ABC中,DA平面ABC,∠ACB=90°,∠ABD=30°,AC=BC,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采用常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关于“成角”的知识,让学生思考能否通过建立坐标求直线的方程,或者通过向量法进行求解等,多途径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培养具备高素质能力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必要举措。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发现学生独特的思维灵感并及时引导,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富有逻辑性、独特新颖性、灵活创造性的思维,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林锦霞.创新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8(03):45-46.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背景。
创新是人类诞生以来最古老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人类社会和整个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可谓历史悠久。当今世界的多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特征源于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创新正在生活的每一角落里全面铺开。创新能力的开发已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实力,因此各国对创新能力的开发越来越关注。如美国总统提醒人们:“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须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日本人也提出:“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开发国民的创造力是“走向21世纪的道路”。由此可见,开发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对人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2.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四大策略
1.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的问题情境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如在电功的教学中,我用大吊车玩具模拟电流做功,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再如,讲电阻串联时,我就让学生自己设计求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让学生自由地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七、八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2.训练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相结合的策略。
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列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上;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C.人可以倒着行走;D.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训练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策略。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依靠直觉猜测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如在学习声学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声速变为0.1米/秒,将会发生哪些现象?A.听讲时,老师的嘴型与声音不同步;B.马路上,汽车鸣笛后不能马上听到,导致车祸发生; C.朋友聊天,距离很近但因听到的时间较长,不便交流。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因为它的速度较快,所以我们没有感到它传播的时间,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4.发展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的策略。
因为创造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须沿着一定方向、目的而展开,必须接受抽象思维的指导和调节,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就有创造性想象的成分。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当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A.马上停下来;B.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来;D.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我们常见的物体是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在物体不受外力时,可依靠创造性想象,思考物体存在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大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西南师大。
[3]张德锈 编著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林崇德 《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
[5]国内外创新科学理论。
[6]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农村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16-01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材。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为今后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停留在前人基础上而无所进步。现行的教育体制则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能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思维。江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也是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依赖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眼界比小学开阔得多,对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作为农村初中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知识面窄得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作为农村的孩子来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受教师的影响。大家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就会形成“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求异思维。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参上明确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现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可学生可能认为愚公搬家是更省事,现代移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如果学生有这种认识又未尝不可呢?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只要理由恰当就可以了,何必追求一致呢?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只要基本符合事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保存心中那熠熠生辉的创新火花,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上有许多涉及农村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例如,我们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经历,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体验。也可大胆想象,如果你是当时的鲁迅,你会怎样做?再如,我们教学《孤独之旅》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体会小主人公失学放鸭的经历,大胆想象小主人公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当然,对于其他文学名著,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与大胆想象。如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当今大学生中的“孔乙己”,他们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现象。也可以大胆想象,孔乙己断腿之后会怎样。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让学生作假设性想象,如果遇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文章情节会怎样。通过这样的发散与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可以开展创作座右铭、格言征集、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也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很多,作为农村初中来说,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动漫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对于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要着力培养动漫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适应动漫市场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本文总结了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动漫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动漫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动漫是一个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创意性和突破性。在动漫行业中,从业者要能够提出独创性的、突破性的想法,用新颖的观点来打破常规,这就需要动漫从业者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动漫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职学生与一般高中生相比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并不具有较大的优势。当前的很多中职学校对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只专注于基本技法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动漫专业学生不能适应动漫行业的要求。随着高中的普及,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这也对学生思维严密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在动漫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较差,大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如果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培养学生的动漫绘制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提高,则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就难以获得提高。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创造性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难以创造出真正有内涵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动漫作品,其动漫作品都不能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的动漫作品显然不能适应动漫市场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并在动漫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动漫作品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中职动漫教学要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于动漫课程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只有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人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被激发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模式,例如在角色设计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此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通过面部表情表现人物喜悦、悲伤、渴望、爱慕的心理活动?”在进行讲授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再为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风格的经典动画造型,让学生对比其中的面部表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表现的欲望,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灵活的评价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大敌就是僵化的评价方式,中职动漫教学要破除以分数为主的僵化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要过分关注成绩。《角色设计》中涉及动画角色的道具设计和衍生产品的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关注思维的开发与设计研究,在考核的过程中也要与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相结合。考核时要着重关注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给创造性地设计作品予以鼓励。要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设计创意充满自信,例如,当要求学生利用线性来进行设计时,无论学生使用直线、曲线还是结构线,只要是学生的设计作品能够展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凸显无敌的形体结构,教师将对其进行鼓励,给予积极的评价。
4.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学生要在实践中才能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想象的空间。《角色设计》中设计了不少课内实践的项目,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动画角色的造型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具有创意性的动画作品。学生进行实践之后,教师还要给学生阐释自己创意的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对设计问题进行处理的,如何将自己的创意思维融汇到作品中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启迪。
动漫行业对于从业者的创造性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使中职动漫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中职动漫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动漫技巧,更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动漫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