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骨折病人;骨质疏松症;认知程度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3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32-01

老年的骨折病人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容易并发骨折。针对骨质疏松的病因、流行病学、并发症、综合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书据库和图书的相关文献,检索有关专著。根据检索到的内容,进行资料综合,整理。

1.研究背景及动态

1.1 老年骨折研究背景及动态。

1.1.1 老年性骨折背景。由于老年人的骨骼骨质疏松,只需要很少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常见骨折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骨折。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机能下降,防疫机制减退及恢复力差等特点,如护理不当很容易产生合并症。事实上,有许多老年骨折患者不是死于骨折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合并症。[1]

1.1.2 老年性骨折特点。

1.1.2.1 生理特点:各系统功能退化,出现反应慢、感觉迟钝、骨质疏松、接受能力差

等。

1.1.2.2 心理特点:变化大且个体差异明显。由于骨折多为突发,使其心理准备不足,出现惊恐,随后的疼痛,住院、自理缺陷、医疗费用、是否成了家庭负担等又会使老人产生焦虑、悲伤等心理上的变化。老人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职业、阅历等不同,性格特点、身体疾病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心理改变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2]

1.2.2.3 并发症多: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积累,使老年骨科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很容易其他组织器官连锁性病变。[3]

1.2.2.4 睡眠失调。环境改变、骨折疼痛、担心预后均可引起睡眠紊乱。

1.2 骨质疏松研究背景及动态。

1.2.1 骨质疏松研究背景。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以老年人最常见,尤其是绝经期后的女性。1885年Pommer首先提出骨质疏松一词,意为骨质减少。1900年lO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三届国际OP大会上给出明确定义: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最微结构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患。

1.2.2 研究动态。关于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很多,主要从病因、流行病学、并发症、综合预防等方面进行研究,关于老年骨折的研究,主要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有:

1.2.3 病因: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又分为I型和II型。I型骨质疏松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引起老年性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纳差,进食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很多种元素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4]

1.2.4 并发症:骨折是退性性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直接后果是使骨折的发生增加。因老年骨折患者常患有全身性疾病,因此骨折患者愈合慢、并发症多,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5]

1.2.5 综合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何时怎样应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尚无定论。近来人们倾向于综合各项因素对拟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费用一疗效比较来决定防治方案。三级预防也证实确实有效。已证实对骨折有预防作用的方法主要有:

药物预防。某些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够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其中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和降钙素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骨折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一直认为甲状旁腺素加速臂质吸收,但近期临床实验证实其对骨折有预防作用。

非药物预防。足量钙摄入(1500mg/d)非常必要。倾跌是股骨颈骨折的重要诱因,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视觉器官和神经肌肉疾病,避免使用镇静剂,避免接触硬物,注意防滑。体育锻炼能增加骨密度值并提高运动能力,有助于防止骨折。

2.评述

老年骨折在临床上是件棘手的问题。老年人易发髋骨骨折有两个原因:内因为骨强度下降,外因为老年人易跌倒,使髋部着地受力。如赵成瑾的论文中,43例骨折中,髋部骨折28例。占65.1%,致残率14.3%,易并发各种感染。对于骨质疏性骨折的处理,骨科手术治疗为首选,因为保守治疗长期制动会增加压疮、肺部感染等危险,同时加重废用性骨质疏松。手术选择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术。

3.结论

3.1 老年骨折是一个内外两种因素引起的,呈现出多种特点的疾病。

3.2 骨质疏松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因素,常见于老年人,以骨折为之最主要并发症,需要综合预防的疾病。

3.3 了解和掌握老年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疾病知识,才能为开展老年骨折病人对骨质疏松知识的调查分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敬红.老年性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护理园地,B,R473,1008-6919(2006)09-0017-02.

[2] 马渝根.医学老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8.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3.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性激素逐渐减少和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疼痛、伸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为特征。有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骨质疏松引起最大的问题是骨折,骨折的治疗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加重了WTO经济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折导致病人长期疼痛与活动不便,容易出现残疾或并发症。沈汝枫等最近所做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520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OP患病率为37.83%,55~59岁患病率75.31%,而60~65岁患病率为89.59%[2]。有资料显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带来的生活能力丧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OP临床表现以及检查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提高人们对OP的预防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OP防治意识、OP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统计方法

基线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通过3个月教育后,发送270份问卷,全部收回。通过对比两次合格问卷,计算合格率。对研究获得问卷资料进行编号,并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认知改变情况如下表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预防意识水平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即P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增加社会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我国骨折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调查了OP资源,包括OP资源的针对性、利用情况、可承担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术研究对象都有医疗保险,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医院是否有OP教育人员或BMD测量设备。这个结果说明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得到极大的普及,但在OP资源普及性和宣传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老年人获取OP防治知识最主要的媒介是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今后对OP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开展下去。此外医生/护士也是提供OP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素养对提高OP 的预防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注重医务人员的理论培训。

表1、两组教育干预后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

注:*p

表2两组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对OP认知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做的较好,在运动感知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自身承受不了较高的运动。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应该重点放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中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研究中老年人对OP预防意识低,而导致这个原因是中老年人对OP 知识了解不足以及对OP易感性认识。通过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OP预防意识、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提高的较为明显。这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中老年人认知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估[J].广州医学,2009,40(3):67―68.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循证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5周后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患者5周后的预后情况(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要好于B组, P

【关键词】护理方式;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效果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老年人常具有不同的基础疾病,从而给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增加了难度。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循证护理[1](EBN),与常规骨折护理为当前骨折的主要护理方式。本研究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76例,对其5周后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年龄64~87岁,平均年龄(78±6.4)岁,随机分为A组(循证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各38例,平均病程(1±0.21)个月,比较2组患者入院5周后护理效果。两组入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A、B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A组为循证护理组,在临床治疗中,老年骨折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后骨折愈合期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恐惧和焦虑心理、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和禄疮等并发症,根据不同并发证的发病机制、原因,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适时的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饮食结构,以便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针对老年骨折患者中常有的恐惧和焦虑心理,采取恰当的心理开导和安慰,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程度进行科学的功能训练。B组为常规护理组,仅针对患者骨折情况、临床症状,病情演化,进行相应的护理及常规功能训练,患者采取统一护理方案。统计5周后患者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3 评价标准: 统计住院期间患者资料及5周后疗效,包括患者静脉血栓、焦虑情绪、感染情况、禄疮形成情况,综合分析患者护理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组数据应用SPSS l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及5周后疗效,包括静脉血栓、焦虑形成、感染情况、禄疮形成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而骨质疏松是老年骨折的主要病因。骨质疏松是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受损,是骨矿物质成分和骨基质比例的不断减少,骨质疏松患者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等特点,多数骨质疏松是由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从而使钙流失严重的老年患者骨脆性增加,更加容易发生骨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它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的护理方式。极大的避免了常规护理工作中的主观性,能更好的做到有证可循[2]。循证护理能够将患者的需求与临床经验更好的相结合,以患者自身的病情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使护理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个体化等特点。常规护理方式是针对患者临床症状,病情演化,做出相应判断,从而进行相应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具有主观性及盲目性,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发展。由于老年患者年龄、骨折部位、愈合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在住院期间发生多种并发症,随着护理学观念的更新,患者越来越注重护理方式对疗效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护理方式,让患者积极愉快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在骨折愈合期出现静脉血栓、感染、禄疮、焦虑心情等并发症,加快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所以护理方式的选择往往决定骨折患者的预后。

老年人多数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钙质流失情况较严重,骨折愈合较慢,生活多不能自理,常需要他人帮助,从而使老年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3]。只有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及安慰,打消患者手术时的恐惧心理,正确对待手术,做好术前心理及身体准备,术后做好护理及身体功能恢复,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及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认真仔细的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恢复肢体功能,增强生活信心,改善患者生活状况,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的综合应用,使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能更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理论研究的可靠性及可行性,使现代护理学不断向前发展,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护理疗效。

可见在临床护理中,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科学合理的选择护理方式是骨折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蒋红梅,蒙增萍.循证医学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2003,23(3):21-22.

[2] 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1-62.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4

随着人寿命的增长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作为老年重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的疼痛、骨折等给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随上升趋势。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健康教育,它是预防骨质疏松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策略[2]。因此要在社区老年人口中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的症状

早期无表现,后期全身乏力,肌力下降。怕冷、疼痛(主要是全身骨骼疼痛及不适,以颈、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适为主,依次是膝关节、手指、前臂及上臂疼痛)。身高降低>3cm,驼背,不明原因掉牙。轻微创伤后易骨折,常见部位:髋部、椎骨、腕部,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

骨质疏松的危害

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感觉周身筋骨酸痛、乏力、驼背、骨关节变形。轻者会使老人活动起来力不从心;重者可发生骨折,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住院费用和保健费用高:因疼痛求医,看医买药或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医疗费用而增加经济负担。

心理影响:骨质疏松对老人的心理和社交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摔跤、骨折,使老人的活动都受到限制。

精神压抑:目前医学条件还缺乏有效办法帮助已患骨质疏松的患者逆转已经疏松的骨骼。因此,使老人背负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缺乏生活热情。

骨质疏松的预防

营养与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证适宜的营养,摄入充足的钙。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骨头汤、鱼虾类、蘑菇、绿色蔬菜等。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鼓励老年人应经常到户外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跳舞、步行、太极拳等,让老年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并且戒烟限酒,不饮浓茶,低盐饮食,保证睡眠,防止跌倒。

合理用药:目前已有许多药物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种基础疗法。1天中补钙的最佳时间是睡前与餐后1小时。临睡前补钙就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活性钙宜早上空腹,服后多饮水,与钙剂不能同时服用。但这些远远不够,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来治疗。理想的治疗药物必须具备有效性,安全性,使用方便。

运动疗法:应经常到户外活动,运动至少半小时,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运动是补钙的最佳方法,运动可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健康教育

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要帮助老人掌握骨质疏松卫生保健知识。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肠吸收功能减弱,容易导致骨矿化能力降低。引起骨软化、骨脆性增加。因此要改变饮食习惯,多吃促进钙吸收的食物,如酸奶、乳制品、豆浆、鱼、豆腐、木耳菜、香菇等。进行合理运动,单纯补钙而缺乏运动,补钙效果不佳,运动疗法对防止“骨丢失”也有明显效果。因此适度的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率。另外,老年人要多晒太阳,每天保证晒太阳30分钟,选择紫外线照射较弱的时候,如紫外线强烈,最好选择在树荫、房檐下的地方。如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后,以免晒伤或中暑。通过健康教育让老年人了解骨质疏松的知识和预防方法,树立健康观念,这对降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和预防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张昊,杜宁.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1):56-58.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病;骨质疏松症;护理

0引言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种亚型:工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000年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达到84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6%,其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以上。因此,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已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护理措施做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选取40例分组进行护理,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其中男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63.2岁;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65.9岁。其中出现骨折现象5例。

1.2方法

传统护理组:注意老年人的补钙,并给予适当的运动。

综合治疗组:针对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疼痛的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对有骨折现象的进行骨折并发症护理。

1.3护理评估

有效:解除疼痛,情绪稳定,无社交障碍,精神状态良好。

无效:疼痛未减轻,发生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卡方进行组间检验。

2结果

2.1一般结果

2.2不良反应

病例基本无不良反应,但2例采用传统护理的病例出现疼痛现象,发生率10%。

3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内分泌因素(骨代谢失衡);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动量减少;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痛:早期无症状,较重时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骨痛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身长缩短、驼背:因脊柱椎体压缩变形,使身长缩短,严重者驼背。骨折:患者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骨折,如咳嗽、喷嚏、弯腰、负重、摔倒或挤压等。常见部位有脊柱、桡骨远端及股骨近端。呼吸功能下降:脊柱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使呼吸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疼痛卧床休息时,使用加薄垫的木板或硬棕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使腰部和脊柱的肌肉松弛,从而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使用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肌肉的活动度,减轻疼痛。热水浴、按摩、擦背以促进肌肉放松。可采用光疗和电疗等,以缓解疼痛。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等[1]。

日常生活的指导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或装束,防止跌倒和损伤。指导老年人选择舒适、防滑的平底鞋。日常用品放在老年人容易取放之处。建议老年人使用手杖或助步器,保持活动的稳定性。加强巡视,尤其是在用餐、洗漱和如厕期间,预防意外发生

运动的指导上如无特殊的禁忌证,每天适当体育活动和户外日光照晒。因疼痛而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关节的活动、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的训练因骨折而固定或牵引的老年人,每日尽可能活动数分钟,如上下甩动肩膀,扭动足趾,做足背屈等。

骨质疏松老人的饮食应适量,勿暴饮暴食,进食七八分饱即可。

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减少盐的摄人量;适当控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增加含维生素C和含铁食物的摄入;增加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量避免饮酒、喝浓茶、浓咖啡和碳酸饮料等。

对已发生骨折者,定时协助翻身,使用减压工具,预防压疮的发生[2]。脊柱骨折者,睡硬板床,腰部垫枕,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不弯曲、不扭转;股骨颈骨折者,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应尽早指导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同时加强老年人用药的护理[3]。钙制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增加饮水量,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在使用降钙素时要注意有无食欲减退、恶心、颜面潮红等表现。服用维生素D时要监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使用雌激素的老年女性患者要先详细了解家族中的肿瘤和心血管方面的病史,服用期间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定期做和妇科检查。二膦酸盐应在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ml,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用饮料。禁止平卧,最好取立位或坐位,不能咀嚼或吸吮,避免发生口腔溃疡静脉注射时,注意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

另外需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应该和老年人倾心交谈,并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指导老年人穿着,从衣着方面改变形象,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强调老年人资历、学识方面的优势,增强自信心,鼓励老年适应改变。

总之,合理、细致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金梅.5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07;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