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直播协会工作计划

直播协会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直播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直播协会工作计划

直播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农技推广工作

1、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成立专业服务组织。截止6月份,我站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5期,内容涉及水稻、中药材、畜禽、水产养殖等范畴,并在村成立了繁昌县首个植保专业服务队,县植保站资助机动喷雾器5台,增强我镇农作物统防统治服务能力;

2、新品种和实用技术推广。上半年,我站共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5个,新技术3项。建立和大冲两个新品种示范片,示范品种为D优725和冈优363,示范面积100亩和50亩。在龙华建立粮油品区试验,试验品种达20个。推广水稻旱育保姆技术4户,水稻直播面积20__多亩;

3、一枝黄花的防除。四月上旬开始一枝黄花化学防除,我站集中力量,分两个阶段,用近2个月时间,对全镇区域的一枝黄花进行全面防除,取得显著效果;

4、农作物田管及农情。上半年以会代训,共召开业务会议四次,病虫情报9期,农情信息11期;

5、青蒿种植示范与推广。依托芜湖杉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水口青蒿种植示范基地200亩,青蒿种植示范户19户,示范面积50亩,推行“订单农业”模式,由杉杉公司统一供苗,统一服务,统一收购,镇农技站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上半年,邀请有关专家讲课1次,现场指导4次;

6、水稻良种补贴统计上报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吸取往年经验,做及时准确上报。

二、农业产业化工作

1、上半年全镇新增种养大户32户,其中:水稻规模种植户7户,经果林9户,畜禽水产养殖16户。

2、通过实地考察,认真筛选,共申报县级农业产业化项目18个,其中:新建项目12个,续建项目6个,上报镇农业产业化项目37个。

3、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个,即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2个,即新品种水稻和油菜;绿色食品2个,即溪花麻油和菜油。

三、农业科技工作 申报市级科研项目1个,即鱼虾蟹混养项目;市生物药业项目2个,分别是中药材吴茱萸深加工和杜仲规模种植项目;县级科研项目7个,包括大雁养殖、青蒿种植、笼养蛋鸡等,双一项目6个。

四、“阳光工程[!]”实施 上半年共举办电焊、电脑和缝纫制衣等专业培训3期,培训人数达300余人。

五、动物防疫工作 20__年春季家禽禽流感免疫17133只,免疫率达100,免疫证发放率100;猪牛羊口腣疫免疫8945头,免疫率、免疫证发放率、耳标率均达100`。血吸虫查治208条。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结合部分村农业特色,举办6—8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做好良种示范片、品区试验的田间记录,拷种、测产和总结工作;

2、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搞好村植保机防服务队的运作和管理工作,力争取得实效,加以推广;

3、搞好青蒿种植的技术指导,做好杉杉公司收购前期的协调工作。继续加强一枝黄花的人工和化学防除力度,遏制一枝黄花的传播和蔓延。

4、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绿色食品材料送审、产地检测和认证工作,县以上项目的实施、考核和总结,镇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评审、实施和总结。

5、组建镇水产养殖协会和养鸡协会。加强宣传,积极申报生产专利和成果。

直播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建立制度主导普及推广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海珠区充分了解到要大体量地普及推广校园足球,从顶层战略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机制为首要任务。海珠区教育局副局长邓志军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到,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海珠区在师资招聘和培训、专项经费保障、招生政策倾斜、场地维修改造等方面都给予学校大力支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拟定的《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纲要(2015-2025)》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海珠区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整体发展,海珠区教育局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计划(2014-2016)》和《广州市海珠区校园足球管理办法》,从三方面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推广。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体教结合工作的开展,按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相结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足球运动健康、持续地开展。二是出台工作计划:依据《广州市足球试点城市工作计划(2014-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计划(2014-2016年)》,结合海珠区实际,研究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足球发展工作计划(2014-2016年)》等,从工作任务、具体措施、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从政策层面支持足球事业的发展。三是明确管理职责:区体育部门着重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管理,由区业余体校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区教育部门加强对校园足球的管理,各个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领导机构,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落实行动,提升校园足球的管理水平。

学校在普及推广校园足球工作上均由校级领导分管,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如广州市第五中学成立“培育体育(足球)后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亲自负责,长期从事足球运动管理工作的教师担任足球运动队的教育管理总监;成立职能部门,除了把足球队员的学习、日常管理、训练以及足球运动推广等工作落到实处外,还把足球运动的经费列为学校总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加大足球经费和投入。此外,学校还建立足球运动队的学习制度,保障队员的学习时间,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建立招生制度,拓宽招生渠道,完善足球特长生招生选拔;建立训练制度,合理安排训练周期,既练基本技术,也练身体素质;建立奖罚制度,加强对足球队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等,从多方面保证队员的学习、思想教育和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

整合资源主攻师资短板

发展校园足球,场地与师资问题是不少地区和学校都会遇到的瓶颈。虽然海珠区有些学校场地和师资不足,但有燕子岗、宝岗、洪德三大足球场,且这些球场均有一批专业的足球教练,可以发挥互为补充的作用。同时,海珠区的一些学校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足球氛围,培养了一大批足球人才,包括国家、省、市队的优秀球员,以及一批热心支持校园足球的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为此,区内的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这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既较好地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形成了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教练)队伍,还为学生的成长树立了榜样。例如,与后乐园街小学一墙之隔就是洪德球场,洪德体校的教练是他们主要依靠的师资力量。凡是周一、周二下午,洪德体育场的教练和指导员就到学校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业余训练,并与学校的教师交换训练意见,分享训练体会。该校周边的足球氛围浓厚,一些热心足球的人士、学生家长都经常到校指导学生课余训练,大力支持学校的校园足球普及推广工作,甚至在体育教师忙不过来的时候还担当起教练的职责。

除了场地,师资问题也是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海珠区一方面引进足球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足球训练理论和技能培训。绿翠现代实验学校近年来就分别引进了两名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大江苑小学、南武中学、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等除了送教师参加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外,还组织体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观看录像片、足球讲座等办法提高体育教师的足球素质;后乐园街小学则是把足球队取得的成绩纳入班级和班主任的绩效奖励。

善于利用本土足球人才资源也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又一方法。广州市第五中学十分重视省、市足球界老前辈的指导作用,经常举办足球联谊活动。先后聘请了著名足球运动员容志行、岳永荣、罗怀远、吴群立、邓锡权、郭家明、陈铭基、古松涛及校友赵达裕等为学校足球队的名誉教练、技术指导和顾问,有效地推恿诵T白闱蛟硕的蓬勃开展,促进了学校足球队技术水平的提高。江南新村第一小学于2013年引进足球名宿来校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2014年又邀请指导员给担任不同年龄组教练的教师以具体指导,促进教师提高训练学生的水平。

盘活课程主创特色教学

开设多姿多彩的足球课程是海珠区在推广校园足球上的又一有力举措。海珠区的足球传统学校和足球推广学校普遍都开设了足球课程或在体育课中增加足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足球,培养踢球的兴趣;掌握足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参加足球运动。这些学校都组建了足球运动队,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参加比赛,以提高足球运动的水平。

后乐园街小学立足课堂,实施足球校本课程,普及足球运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后乐园街小学就已率先编写《足球》校本教材,实施每周一节的足球校本课,全员普及足球运动。2015年,该校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再次完善,编写了《乐园足球》校本教材。该教材共三册,分别供低、中、高年级学生使用,主要介绍足球游戏、足球基本技术、足球小故事、足球操等,同时也将足球起源、现代足球发展、足球规则、足球的精神、足球明星温馨提示等贯穿在每一册中,让学生通过多样的足球校本学习,激发热爱足球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足球技术与意识。

晓港东马路小学则创建了“创设情境,激感――均同教学,自主探究――品尝快乐,体验成功――自主评价,健康成长”的“快乐足球”教学模式。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每班组建一支男、女足球队,实施“快乐足球”的常态评价与突出成果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东风村第二小学和仑头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学年都对足球教学和训练的目标、时间、内容作出系统安排,把思想教育、心理训练、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比赛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东风村第二小学的足球队不但在“市长杯”和区联赛取得好成绩,还为市、区输送了一批足球人才,其中有学生进入了“恒大”二队、“富力”U17梯队。

广州市第五中学目前的课程重点是进行足球的“小单元”教学,初一、初二连续开设4周足球教学课程,高中开设足球选修课。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教练队伍,有3位足球教练负责各年龄组的训练工作。该校的足球教学和运动队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被广州市足协誉为“足球人才的摇篮”,2013年当选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副主席单位,被评为“2004-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优秀学校”“2004-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突出贡献学校”。

足球文化引领校园热情

为营造足球文化氛围,海珠区各个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宣传活动。有的学校开展足球自编操,组织学生观看足球比赛,培养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有的利用校园活动宣传栏,图文并茂地介绍校园足球活动的情况;有的通过举办欢送会、庆祝会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喜爱;有的学校还邀请球王贝利做校园足球推广活动,邀请世界足球名帅埃里克森到学校与师生分享快乐足球理念,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

直播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uckywen”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文化和旅游局年度总结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精神,围绕“一轴六区”、“九大禹城”重点任务,对照打造水韵禹城、书香禹城发展目标,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20年以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一)城乡共建共享开辟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再提升行动,夯实文化主阵地,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标达标提效能。在集精力、集资金、集政策于一体强力推动下,在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达标建设基础上,社会参与、重心下移,服务效能继续优化升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市直五馆高质量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复审通过国家一级馆,服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智能听书机、盲文书籍、热水、无障碍通道、免费wifi、免费储物柜等服务设施日益健全。24小时城市书房免费对外开放。全市布局安放电子书借阅机8台。1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10处数字文化广场建成,新建5处文化舞台。村级342个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引领等功能于一体,刚刚代表德州市接受省级考核验收,创造了送戏下乡的德州模式,近期,德州市文旅局将发文推广。

二是打造“书香禹城”城市品质。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实施政府与企业、社区多向合作,扎实推进全民阅读、书香禹城建设。1、打造“15分钟阅读圈”。投资70余万元,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1处,覆盖周边3所中学、2所小学、5个商业小区,辐射近4万人。在各乡镇和城市社区设立分馆,全部与图书馆联网,图书通借通还。第二批城市书房建设正在进行中,近期,将正式面向市民开放。2、举办多彩阅读活动。在全市开展图书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军营“书香六进”,举办读书朗诵、图书捐赠、读书大王比赛等10余场,举办书香家庭、最美读书人、书香企业、书香机关评选活动8场。为全市3万名小学生,免费统一办理借阅卡,全面推广少儿阅读,纳入2020年全市20件为民实事。

三是城乡文化惠民供给转型创新。盘活文化资源,延伸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活动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全社会同参与、同创作、同分享的 “送、种、创、秀”公共文化惠民新模式。1、数字文化领先启动。在德州率先启动数字文化乐享工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互动,扩大“送、种”文化平台。开办“耕耘讲艺”、图书推介、抗疫作品展、禹城红色历史展等线上线下文艺活动60余期。开设书法、声乐、民族舞、广场舞、乐器、剪纸等线上课程50余期,点击量6000余人次。“耕耘讲艺”成为全省文化馆系统的品牌活动之一。2、群众“创文化、秀文化”多样性。创新落实省文旅厅“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带动全市群众参与文化、融入文化、创作文化,群众“创文化”“ 秀文化”热情高涨,20余个群众自创戏曲、舞蹈、歌曲、相声作品涌现。完成送戏下乡895场、公益电影放映6809场。组织完成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文化活动,连续十天乡镇专场,2000余人参与,“农民丰收戏”得到市委滕书记的批示肯定。开展“书香禹城”广场舞大赛活动,各镇街自下而上全动员,市文化馆辅导各乡镇广场舞大赛30余场次,广场舞大赛秀出了农民新时代的文化风貌。德州广场舞大赛实现“六连冠”,为德州唯一。3、优秀文艺创作涌现。开展文艺创作青蓝工程,创作战“疫”作品200余个,20余件作品被学习强国、大众日报等媒体采用。抗疫原创作品先后荣获省级一等奖,荣获德州市疫情防控文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人荣获第三届德州市“长河文艺奖”。

(二)文旅互促互进激发产业新活力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破题行动,着重在补短板上抓项目建设,在扩大消费上抓产品打造,在乡村旅游上抓示范培育,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一是扎实有力,项目建设生机勃发。建立全局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项目谋划、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方面全面布局。1、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2.5亿元新街口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完成90%主体建设,招商签约50余家商户;总投资1.1亿元山东基石建材项目,车间主体工程完工,设备安装竣工,正在调试;投资2亿元红色文化果玩综合体项目,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杰奥杰尔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升降机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D7号车间,已投产;济南槐勃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套激光雕刻机生产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A01号车间,正在进行设备采购。2、签约项目3个。创业商学院项目、众福智能机械设备项目、山东鹏森建材交通与住宅产业新材料项目。3、深度洽谈项目。甜蜜之城-文旅康养特色小镇项目、美丽乡村文化综合体、上古文化乐园项目、中国功能糖城高新技术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和施女湖风景区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在深度洽谈中。

二是文旅联动,文旅产业乘势发展。以景区引领带动、产业融合互动、文旅全面联动的形式,主动挖掘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禹城文化旅游特色品牌。1、“红色游”。整合各类资源,做活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革命纪念馆为依托,先后开展亮化工程、改陈布展、红色记忆征集,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更加浓郁,教育意义更加浓厚。以“发展生态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果玩田园综合体项目,集党史教育展厅、生态农业观光、四季果园采摘等功能一体,带动周边经济发展。2、乡村游。结合区位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打造30余处“一村一景”乡村游,6处乡村记忆游项目。各类农场采摘游、老物件记忆游、研学游、体验游,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3、工业游。以禹王、保龄宝、麦香园等极具禹城代表性的工业游精品线路为依托,体验禹城工业文化资源,感受禹城工业文明和工匠精神。现有省级工业游示范点6处,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投放引导资金10万元开展第四届“山东省文化惠民消费季”,组织开展第一届草根带货直播大赛,75家商家参与。

三是强化管控,文旅市场安全健康。争取文旅市场扶持资金,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等执法装备。开展网吧、KTV、旅行社、印刷、营业性演出等150余家文旅市场主体规范化执法行动60余次,净化市场环境。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加大社会监督。开展“护苗行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三)遗产亦护亦用开启文化传承新局面

将文化遗产安全工作作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底蕴的重要抓手。一是坚持护起来、管起来,狠抓文物保护安全底线。从底线抓起,集中有限财力,着力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作。聘用6名文物保护员,持续保障馆藏文物和野外文物安全。完成窦冢遗址和小城子坡高唐故城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勘探工作,对后续遗址的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姚高东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开展2次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落实占地超过二万平的基建项目考古勘探告知。二是坚持留下来、“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2020年,抢抓省级非遗五年一评的机遇,集中攻坚,全力突破,申报大禹治水等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4项,不仅实现禹城省级非遗的零突破,而且实现德州各县市区数量最多,更重要的是为提速非遗主题创作、开启非遗生态区创建,奠定良好基础。非遗+文创产品“秤心如意”系列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金奖,德州唯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尽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进步,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文化投入相对滞后,文化服务精准化、多样化不足;文旅产业融合不全面,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文化人才专业队伍单一,队伍流动性大。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工作节奏和时间节点,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推进文旅工作持续提升。

一是打造精准供需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数字文化平台,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大格局。

二是打造“书香禹城”全民阅读。加快推进第二批城市书房工作。健全图书馆及分馆配套设施,不断提升阅读环境、不断提升阅读服务、不断提升阅读资源,不断提升阅读网络,让全民阅读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