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宠物家政;高职宠物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30-01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2-3]。其原因如下:一是与创业技能相关的实践活动偏少;二是创业教育师资缺乏;三是创业技能的教育理论不够完善。探讨和把握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途径与方法,有助于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4]。笔者仅对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形式培养宠物职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1 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实训模式的特点

近年来,城市社区饲养宠物的人数不断攀升,社区家庭对于宠物美容、宠物饲养调教、宠物疫病防治等服务需求大量增加,宠物家政服务开始走俏家政市场,成为一种很常见的业务服务。宠物家政社区服务是培养宠物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宠物相关工作岗位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宠物疾病诊疗、保健护理、美容、饲养管理、调教训练等方面需要更多地融入人性化的因素[5],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将成为宠物行业的一大亮点,是很好的创业机会。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实训模式的特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本;二是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三是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合作;四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尝试创业。

2 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的实施成效

通过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的实施,丰富了宠物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与思路,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实施成效总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刚刚入校,大部分都是本着学好专业技术、毕业后找份安稳工作的心态,针对这一情况,开展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的实习实训,可以有效地培养宠物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 [6]。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医学等专业的几名学生结成了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该团队进行每周2次的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实践活动,除了到社区宣传文明养宠外,还开展了宠物美容、宠物日常饲养、宠物常见病的防治等社区服务宣传和实践,经过1年多的发展,团队各项业务运行良好。通过团队创业实践项目的成功运作,培养了一批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员工。

2.2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成员在专业兴趣、专业特长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互补性。各成员分工协作,职责分明,使学生学会处理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7]。

2.3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4个方面[8]。在开展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传统的业务进行了部分改革创新,其中包括为客户提供专业、细致的技术服务。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训平台[9-10]。

2.4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规范和职业素养

围绕创业项目的运作,要求学生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定位自己,要求自己,培养了学生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规范。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按照真实企业的标准来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运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规范[11]。创业团队已经制定了员工考勤管理制度、设备工具管理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同时定期对学生员工进行业务考核,采取专业指导教师评价、客户反馈、员工互评、员工自评4个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评选出每期的优秀员工。

3 结语

以上是对宠物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模式所做的一些探讨。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使高职院校宠物类专业人才得到更好发展,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宠物类专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6-01)[2016-03-25].http:///zcxx_10008/20100601/t20100601_481165.shtml.

[2] 吉东风.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创业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7-29.

[3] 刘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建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7.

[4] 苏明.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高教研究,2011(1):41-43.

[5] 李国江.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76-77.

[6] 施庆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0):80-82.

[7] 胡喜海.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36-137.

[8] 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9):43-44.

[9] 王克贵,卫飞飞,董艳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105-106.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物学;实践教学;专业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64-03

Explore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Bi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U Yan, SHAO Yan, ZHOU Yulin, JIANG Dan, MENG Wei, TENG Lirong, MENG Qingfan

Abstract As the main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biology, so the 3, 4, 2, 1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biology is built. It improves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udents.

Key words bi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pecialized experiment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中,构建了“3个衔接、4个结合、2个融合、1个融通”的生物学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2014年获得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生物学类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和生态学四个本科专业。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虽然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方面存在诸多交叉,但缺少交叉学科综合大实验项目的设计,缺乏与科研生产相衔接实验项目的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多以实验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实训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育特色不突出;专业实践教学队伍缺少高水平科研教师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缺乏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实践教学队伍;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缺乏按人才培养特色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特别是理科高校缺乏校内实训基地,加之校外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少,学生实习难以进入生产的核心部位,无法得到科研生产实际操作训练[1-2]。

2 “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专业特色和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决定性因素。为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构建“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内容的衔接 为了培养学生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实际应用能力,根据生物学各专业的特点,整合优化原有分散的技术、方法,科学设计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实验技术路线,使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实验内容衔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

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相衔接 培养学生具有进行科研、生产实战的能力,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内容的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此,在进行专业实践内容和技术路线设计时,加强专业实践与校外科研生产实习的衔接。

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衔接 为促进专业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每门专业实验课均设计有课程综合设计实验,学生根据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二是研究创新实验(2学分)列入教学计划。大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项目、撰写研究论文或项目计划书等。三年级下学期到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继续项目研究。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进入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进行毕业论文工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创业精神。

3 “4个结合”实践教育方法的建立

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贯彻,经过多年探索,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结合”实践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课内课外相结合 在传承基础实验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验内容的开放式教学。

一是强化大型仪器使用技术的开放训练。通过每学期开学前三周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专门训练专业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经考核合格,发给仪器使用证,学生方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二是加强专业实验项目的开放力度。部分专业综合大实验、实训实习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根据自己时间安排来实验室完成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团队意识、攻坚毅力、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校内校外相结合 从校内实训基地认知实习,到校外科研生产实习;从校内研究创新实验,到校外科研院所的科研训练;从校内动植物认知实习,到野外动植物实习基地实习;从校内生产实训实验,到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实践;从校内大学生创业计划训练,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实战锻炼,使学生专业实践教育校内外有机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恰当应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技术辅助实践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主流。针对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自身动态、连贯、微观等特点,根据不同实验内容采取不同表现形式。通过“网络交互课堂”,将生物学专业实验多媒体课件12个、网络课程3部、视频录像14个、模拟仿真实验2个和拓展资源在网上运行,用于学生预习、模拟实验、网络答疑、问题讨论、自测和实验教学效果反馈等,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搭建师生交流、讨论平台,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专业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每个实验后组织学生总结讨论,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成败原因,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

二是组织生物学技能竞赛、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和生物与医药创业设计大赛等3项赛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是组织青年科学家论坛、校友报告会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4 “2个融合”专业化实践教育队伍的组建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团队作保障,为此,队伍组建中注重引进与培养相融合、固定与流动相融合。

引进与培养相融合 实践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来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实践教师,带动整个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培训,通过派出国内外进修交流、支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深入企业第一线实践等,提高专业实践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目前,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引进学科带头人4人,派到国内外进修与交流136人次,深入企业第一线生产实践培训21人次,教师承接企业开发项目12项,提升了团队整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育人水平[4-5]。

固定与流动相融合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育,要求教师兼具专业知识和科研、生产实践经验。通过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与设备对科研教师免费开放等措施,吸引8名高水平的科研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通过选聘11名科研院所和企业高级专家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训与实习教学工作。现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教育与管理理念先进、科研与生产经验丰富、固定与流动相融合的专业化实践教学团队。

5 “1个融通”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实践教学条件平台是实践育人方案实施的重要支撑。为此,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搭建了专业、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融通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平台:结合生物技术上游和下游技术应用特点,建立专业与校内实训融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承担本科生专业实验、认知实习、模拟生产实际训练、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教学条件平台:目前已建立野外实习基地3个,生产经营管理实习基地4个,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平台: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开放资源,校外2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个科研院所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条件。三个平台相互融通、开放共享、集产学研功能于一体,使学生创新、创业和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形成科学、系统的过程[6]。

6 结语

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叉复合,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通过构建“3个衔接、4个结合、2个融合、1个融通”的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科生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5项(国家级64项),190篇(SCI、EI索引66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55项(获授权35项),获创新创业奖448项(省级以上152项)。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内涵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越条件,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萌,陈利平.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4(7):194-195.

[2]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3]蒲小燕.对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64-65.

[4]刘艳,孟威,邵妍,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1-183.

[5]孟庆繁,林相友,孟威,等.实验室管理育人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1(8):80-82.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第3篇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与素质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与创造性。针对这三大现实问题,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积极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并完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等学生自主选择的理论课程体系,完善以创业为导向的实验实践教育体系,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实行“一年级创业意识培养、二年级创业实践导向、三年级创业知识渗透、四年级创业平台搭建”等“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一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目的。学生一进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创业论坛、企业家传记阅读、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见习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2.二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进入二年级,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含相应的实验及实践课)与此同时,按照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定期到创业实习基地实训。每位学生由一位校内导师和外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而每位导师(包括校内和外聘)指导的学生限制在10人左右。外聘校外导师从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部门和岗位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导师侧重于加强实践与所需的理论知识的交融及结合。

 

3.三年级主要是充实学生创业知识。在创业实习基地实训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主干课。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体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学习相应的专业选修课以及通识课,并辅以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和能力,充实学生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4.四年级主要是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学校及学院筹资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创业设计大赛优胜者进行创业;开办校内创业园区,让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学生免费入驻;建设校外创业基地,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企业的帮助下进行创业。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继续选修专业选修课及通识课。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实施“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可概括为:以试点开始,积累经验,由点及面,循序渐进。首先,在一年级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选拔成绩较好、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组成一个标准班级,以之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可在工商管理类某一专业所有班级再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可以在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全面实施。

 

(三)二年级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考核

 

1.考核方法:学校制定学生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计划、目标,并设置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考核方法。

 

2.考核内容:根据事先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外聘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校内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及其知识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采用学生书面总结、口头自述与校内导师提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以月为考核周期)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学生根据每一阶段的实训计划、目标,提出自己实训中的心得体会及其困惑,校内导师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总结每一阶段的实训经验并解决学生相应的困惑,为三四年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外聘导师的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每一阶段创业实训成绩,给予创业实习实训学分。

 

二、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一)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决因素。“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导师的引进与培养。首先请师德佳、业务强、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融入优秀教学团队。其次,定期以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就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力求提高青年教师在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演示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三,加强对骨干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现有专业教师到创业第一线兼职或者直接参与创办企业实践。第四,通过导入培训和开展对外科技服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其适应课程改革及专业培养的要求。

 

二是,多渠道外聘实践实训导师。多渠道积极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学校学生实践实训导师,直接参与学生创业指导,甚至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不过需注意:首先,外聘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其次,定期举行外聘导师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研讨会,以提高实践实训导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第三,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专业实践实训导师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将创业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业意识和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创业冒险精神为核心向管理职能活动的渗透,并结合新创企业特性与已有企业特征而形成基于创业导向的具体课程内容,在实现培育学生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迅速整合资源、创新交革等企业家能力的同时,教授学生应付不同实践需求的特定技能。其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思路为:基于”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年级打基础、培养创业意识,二三年级定专业及专业方向、提高创业技能、充实创业知识,四年级开展创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据“一般技能、商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三大模块来构建并完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表1),旨在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创业实验环节的教学。在现有实验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强化创业实验(案例)教学。一方面注重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及主持形式的多样化。在案例教学中除由任课老师直接主持课堂讨论外,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邀请学生主持案例课堂讨论,或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角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完成案例讨论。另一方面创立新型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如按照“个人完成案例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小组发言代表参加班集体讨论——讨论意见返回小组——讨论意见返回个人——案例讨论最终成果”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这样可大大增强学生创业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进行自我创业设计。

 

其次,开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在创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按照班级、学院、学校等三个层次,举行创业设计大赛,并在学院、学校分别设立创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三层次获奖的同学。基本思路为:学生们以团队(3-5名同学)形式进行创业方案设计,由创业导师进行辅导,由企业家和学者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审,最后由知名企业家对获评优秀的几个创业方案进行公开答辩与点评。具体做法是:首先以班为单位举行班级创业设计大赛,选出优胜团队参;其次,各个班级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班级参加学院创业设计大赛;最后,各个学院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学院参加学校创业设计大赛。

 

第三,举办具有特色的“创业论坛”。每年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在学院为在校大学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教育活动月”,与大学生们一起分享创业征途中的酸甜苦辣;向大学生们传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心得;为大学生们指点创业中的困惑迷津;评价大学生们创业方案的优劣得失;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第四,加大力度建设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立足于本省市,面向全国,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四)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实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式、项目推演式、现场观摩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把学生吸引到创业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创业知识,通过体验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开放课堂,吸引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通过不同行业创业精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分享理论联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经验,拓展视野。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第4篇

(一)平台的功能角色功能划分首页重要信息包括企业的实训项目的模块、实训相关的公告、实时新闻模块、管理规定模块、操作说明模块、师生互动模块、同学交流和使用者登录模块等元素。登录分为政府、企业人员、科研所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五种权限。登录角色不同,具体操作控制权限也不同。

(二)政府角色功能政府宏观调控项目的,在协同创新项目管理平台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申请的实训项目并结合当前企业需求市场,通过委托科研机构得出的创新点报告来确定企业申请的实训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即政府模块的功能:指定相关科研机构、提交企业实训需求报告、确认并下达实训项目。

(三)科研机构角色功能科研机构受政府的委托对实训项目进行科研公关,评价实训项目并提交项目创新点报告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科研机构技术人员登录也可以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评论与交流。

(四)企业角色功能实训的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企业直接与市场挂钩,可以提供市场资料,根据市场需求实训项目。企业的功能:管理实训项目、评价学生实训成果以及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企业对实训项目的要准确提供项目标题、项目人员及所在单位、项目类型、实训总人数、小组人数、适合学生范围,实训周期和项目要求等,同时还需要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源如相关网络学习资源、课件和课程视频等。企业人员(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与实训学生进行实时跟踪交流,小组人员与指导教师的互动区别于小组内部之间的交流,师生交流多是指导和请教的成分。小组成员请教问题指定的是单个特定的教师,同时教师在解答学员的实训问题也针对特定学生。小组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类似于网络上某聊天工具,两者之间是一对一的交流。

(五)教师角色功能教师登录可以管理实训项目、评价实训项目、跟踪学生实训情况及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教师可以把大型实训项目进行分解,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任务阶段。由于任何实训项目都需要团队协作,所以教师可以对申请实训的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组,有效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训项目。如果学生申请分组成功之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任务、确定任务完事时间、小组定期进行交流等。教师不仅可以与实训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还可以对实训项目进行评价。首先,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共有的一个功能是追加资源,三方针对一个实训项目所掌握的信息学习资源有所不同,能够对对方的需求做补充。学校是人才培养圣地,而企业和科研所是人才需要之地,三方之间对于项目的理解和资源的信息掌握都会有不同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就能向协同创新方向迈进一步,完成学校企业科研所的三方融合,最终完善平台资源的建设,有效保证学生实训活动的顺利展开。其次,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还有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综合或阶段性的评价。而对的实训项目做出阶段性的评价和最终评价则是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最终评判给每位学生一个实训分数,保证对学生实训情况的实时跟踪。这样就可以根据点评结果高效地指导下一次实训的进行,使其快速步入正轨。

(六)学生角色功能学生是进行项目实训的人员,首先需要申请实训项目,如果得到教师批准,即申请分组成功后,则可以真正进入实训,实训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任务阶段。学生模块的功能:查看项目信息、申请项目进行实训以及与教师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前期是准备工作,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所需环境的配置,可以通过查看实训项目,下载共享的资源进行学习,填写前期实训日志并总结前期实训成果;中期是最关键的环节,跟随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实训,完成进度,最后填写中期实训日志;后期代表实训基本完成,需要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按时提交后期实训日志。最终学生需要提交一个项目综述报告,即对整个实训项目的一个综合评价。学生在实训期间,可以与小组学员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小组学员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有力地促进实训项目完成的工作效率。交流内容一般为实训项目相关知识的探讨研究。小组内部人员交流类似于论坛,只要组内一人信息帖,小组内其他所有成员都可以回帖进行信息的反馈,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交流与共享;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则是一对一的。

(七)管理员角色功能项目管理员是具有权限最大的项目使用者,不仅可以对的实训项目进行增删查改管理,还可以对前台页面的动态实训新闻、公告等进行管理。

二、实际意义

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对大学生干部处理学业和协会工作之间一些理解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得出应该如何辅导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及处理学业与协会工作之间的轻重。

Abstract: It will discu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hool work and association, then got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and know the relationship.

刚刚毕业的我当上了辅导员,从一名被辅导的学生转身成为了一名辅导学生的辅导员。我觉得我自己新鲜当学生的经历,可以说对学生这个群体比较有一定的了解。大一的时候,学生刚刚从高中毕业过来,高考刚刚过去,那些高中保持的读书的习惯还保存着。上了大学还会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大二,或者更高的年级,在师兄师姐的影响下,把自己的重点移到了学习以外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学生会,协会等一些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我并不是反对学生去接触这类型的东西。的确这些经历会对学生以后的处理事情有很大的帮助。等毕业工作以后,接触过这一类工作的学生相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更加有气场,更加有应变和管理能力。

一个优秀的学生组织 常常可以

(一)、推动大学生社会化

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可以推进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为将来大学生毕业的社会化做准备。同时促进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增长增加社会知识。

(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社团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体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开拓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

(三)、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

大学生社团是由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追求的大学生自愿自发组成的团体,在这里大家可以自主观察、自主操作、自主讨论、自主总结,给了每一个社员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让其拥有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因此大学生社团对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促进大学生学习社会角色

大学生社团组织岗位多,如社团中设置会长、副会长、部长、干事等社团角色。社团组织结构中的每种职位和每个角色都有一套行为模式,都有一套对应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机会,大学生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按照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获得步入社会前的模拟和锻炼。适应社会角色。

现在的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普遍高。在面试的时候,企业单位的招聘者对于当过班干部的和有管理学生会,协会经历的学生会特别垂青。因为招聘者会认为,他们没有相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节奏,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投入工作。然而这一理论也慢慢地潜移默化着在读学生的意识,慢慢的形成学生热衷于参加学生组织的现象,造成学生组织臃肿,而且学生组织锻炼学生的效果也不明显。

这种情况慢慢地发展成为老师跟学生组织形成对立。有很多学生都会以学生组织有工作要做为理由请假不去上课。学生不去上课,课堂内容肯定会有一定会有所遗漏,对自己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等老师批改成绩出来了,有学生组织工作的学生又会去要求老师能不能帮他们补习,让他的成绩高点,好评上什么优秀干部的。老师就会认为这个学生平时学习的时候不认真。评价再好也不会很高。对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也好,对老师的管理工作也好,这种恶性态度不断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现在在实训基地的工作有一项就是语言控制,控制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期间内只允许使用英文交谈。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个学生就在宿舍的楼道里面大声的说着中文。被我发现以后该学生还很有理由的对我说,她在处理协会文化节的一些问题,而且自己英文基础差,必须使用中文交谈才能处理工作事情。作为一名学生,最本职的责任就是认真学好该学的知识,另一个本职责任就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完全忽视学校定下的规定,还以处理学生组织工作为强大理由违背学校的制度的态度,从根本来说,是该学生错误的认为学生组织的工作高于一切。实训基地有一句标识语: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基础。首先,态度摆错位置了,那么所做的事情很可以会偏离自己预期想要达到的目的。

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参加学生组织的最大目的,都是想在学生组织中锻炼自己,不断的自我提升,提高自我处理突况等等的能力,从而转换成自我价值的积累。无疑,在大学期间,参加学生组织工作有一定的收益。但收益有分层次。最浅显的层次就是挂个名,好让以后简历能够多增些色彩;更深一层次,是要让自己反思。每一项活动,自己收益了些什么,获得了些什么,拾取了些什么经验,而这些获取的东西,又让自己失去了什么。有得便有失。作为一个学生,更为一名学生干部,要更加的懂得取舍。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自己的组织工作的成绩。因为,你是一名学生干部的同时,更是一名学生,若连一名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也无法兼顾得当,只能说明一点,就是能力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识,一个人的需求行为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现代大学生在父母的保护甚至可以说是呵护下,日常生活经费和人生安全问题已经完全消失在他们的字典里面。然而归属与爱的需求,他们会向自己的男(女)朋友出发。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只有在学校的各种团体或者是班级里面实现了。

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平衡处理学业与协会工作之间的问题。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尽量的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在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能尽可能的学到东西,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只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却没有半点人际交流能力及团队管理能力。然而在参加学生组织的时候也有一些知识需要清楚地。自己的到底是为了学习管理能力,还是为了自己的课余兴趣而参加的呢?参加的组织是否能给到你自己的想要效果呢?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科学文化知识过关之后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一个比尔盖茨。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没有学好,在自己的意向,喜好去做,就去的成功的。至少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过。

小结:大学不再是高中,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再是只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学生的本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不能因为其他的一些事情而影响基本的学习。在兼顾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才,才建议参加学生组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