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骨质疏松解决方法

老年骨质疏松解决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骨质疏松解决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骨质疏松解决方法

老年骨质疏松解决方法范文第1篇

大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外,还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大豆异黄酮就是其中一种,它只存在于大豆种子的胚轴及子叶中,含量较其他营养成分也极微量,但生物活性较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对异黄酮的质和量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它的化学结构式与体内雌激素极为相似,在体内发挥生物作用时,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为类雌激素活性。它是目前国际上被多数国家研究推崇的最安全、有效的天然植物雌激素。

科学家们通过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各方面,对大豆异黄酮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和更年期潮热等疾病进行了研究,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上述激素依赖性疾病有预防作用。

提到激素,许多人都有些谈虎色变,认为激素对人体有害,会使人发胖,变成“满月脸”、“水牛背”的样子,长期使用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因此十分谨慎。其实,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新陈代谢内环境平衡、器官之间的协调以及生长发育、生殖等起调节作用。每种激素在体内都有特定的“岗位”,执行抑制或改变这一细胞的功能。因此,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均衡协调的重要因素,一旦失衡,身体便会出现病变。

在所有激素中,对女性影响最大的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黄体素,它是孕育生命及维持女性生理特征及健康不可缺少的“青春素”,如果缺乏,就如同植物缺水一样,渐渐枯萎,像人缺乏食物产生饥饿,以至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全身脏器逐渐衰竭一样。

美国抗衰老医学研究院院长良诺?克兹博士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体是由生命的最小单位细胞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器官,不同的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因此,只有拥有了代谢旺盛的细胞,生命才能健康。在细胞外层的细胞膜上有众多的信息分子,这些信息分子,有些是引发疾病及衰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功能达到顶峰期之后,开始每10年以15%的速度逐年减少。激素的减少影响到其他系统的动作,使身体所有器官的功能也逐渐下降。30岁以后,女性激素的制造者――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此时体内尚可自行调节,若按每10年减少15%的速度逐渐减少,到40~50岁时,雌激素水平已减少到85%~70%,会逐渐影响到这些激素对人体的功能。首都医科大学荆家玉教授认为,女人45岁以后就步入一个新的生理过程,这就是更年期,无论是贫穷与富有,显赫与卑微都无一例外,到了50岁以后进入绝经期。因为女性身体各个部分的细胞都有接纳雌激素的位置,称为雌激素受体。不同组织雌激素受体的多少有差别,雌激素受体失去雌激素的作用后,这些器官的组织及生理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

1.血管舒缩失调,大约有50%以上的人有阵发性热潮红、出汗、心慌气短、眼花、耳鸣,易疲劳等。

2.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女性45岁~64岁之间血脂逐渐升高,绝经后2年内上升最快,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得胆固醇易于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阻塞血管,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明显增加,40岁以前患心肌梗塞的极少,而65岁以后为患病高峰。

3.泌尿生殖道的萎缩、黏膜变薄,度降低,阴道干涩性生活疼痛,并且易发生细菌感染。

4.骨质疏松加速,骨代谢成为负平衡,骨密度降低,脆性增加,身高变矮,弯腰驼背,易发生骨折。

5.精神和神经症状也较明显,失眠、焦虑、易激动、抑郁等。

专家指出更年期妇女只要在饮食中营养均衡,补充雌激素,适度运动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就可以留驻风华,享受健康。

现代医学上流行的雌激素替代疗法使用的都是药物性雌激素。国内外的学者研究指出,补充外源性的药物雌激素会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赵艳梅教授也认为虽然雌激素替代疗法发展了40年,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激素替代疗法并不是适用任何人。她认为,在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应用不同的剂量,必须个体化。同时特殊人群,如更年期绝经后的患者有肝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有血栓倾向要慎用外源性药物雌激素。又如,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患有血栓性疾病如脑栓塞、心肌梗塞等更要慎之又慎。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命运,科学家用先进技术从大豆中成功提取了大豆异黄酮,它既具备了雌激素的积极作用,又不存在雌激素药物的危害性,具有纯天然、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因此,它能与身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效应。与其他调节女性内分泌的药物相比,大豆异黄酮独特之处是它具有雌激素双向调节作用和作用温和两个特点,使人体内雌激素始终处于最适当的水平,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防治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佳品

当激情燃烧的岁月过后,人生又进入了一个生命的转折点――更年期。在这个时期,数亿中年女性除了饱受心慌、失眠、潮热、出汗、情绪低落、抑郁等不适之苦外,又一个无情的“寂寞杀手”静悄悄的走来,这就是骨质疏松。因为它静悄悄而来,多数人低估了它的严重性,事实上,绝大多数更年期后的女性不会因关心自己骨骼方面是否有骨质疏松而去医院咨询,显然,女性不认为骨质疏松和得癌症或心脏病一样紧急。

一般情况下,妇女从绝经期开始,在5~10年时间内,以每年平均骨丢失1%、3%、5%的速度改变,脊柱骨每年失去率为6%-8%。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男性的6~10倍,绝经后20年以上者可达到53.62%~57.89%。我国妇女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001年统计资料显示,40岁骨折发病率为11.69/10万,45岁时为17.90/10万,而65岁时则为20.86/10万,75岁则上升到36.51/10万。

骨质疏松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因它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到激素、生活方式、运动、营养、遗传和环境因素,一旦发生是极难治愈的。未雨绸缪、提早预防才是最好的办法。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雌激素在骨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维持体内雌激素水平,再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和钙质就能起到预防作用。

骨骼是活动的温床,从成熟以后,人的一生中都不断进行更新与改造,这就是骨再建,这种骨再建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简单说是旧骨吸收,新骨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靠两种细胞,一种是成骨细胞,一种是破骨细胞,这两种细胞在体内就像游戏场上的跷跷板一样在起作用。正常时期,两种细胞作用达到平衡。雌激素就是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命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作用达到平衡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在成骨细胞中有雌激素的受体存在。当雌激素降低时,对成骨细胞的刺激减弱,使得骨形成及骨吸收失去了平衡,造成骨的大量丢失,这就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专家们呼吁为维护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为减少骨折、脊椎弯曲、驼背的发生带来的危害,对骨质疏松的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和实际。同时告诫人们一定要走出单纯补钙来防治骨质疏松的误区,必须从根本入手。宋丹风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补充雌激素可以防止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可以保持腰椎、髋部、前臂等的骨量,可以减少全身各部位骨折发生危险的50%。

虽然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症具有多重防止作用,且疗效确定,但是长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的安全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及已患癌症复发,子宫癌的可能性)和服用中还必须密切的医学观察,对于服者依然感到不安全,也逐渐不被接受。

以大豆异黄酮为首的植物雌激素,它与人体分泌的雌激素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完全可以补充体内减少的雌激素,并代替它起到与成骨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减少骨丢失的作用。在欧洲临床上已将它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植物雌激素的被发现,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同时,也减轻了更年期的综合征。大豆异黄酮不是药,但有药物的功能。因为它可以减少很多病痛。然而又像米、面、油、盐一样安全,因为它没有任何副作用,是对外源性激素替代疗法不适应人群的极佳替代品,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健佳品。

有效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

自从人们认识更年期的重要性以来,为唤回自己的青春与健康,越来越多的女性,面对更年期带来的生理、心理的困扰,战战兢兢期盼与等待如何能够平安度过这个生命旅程中的转折。

如果将更年期前面的人生分两个阶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更年期的人生是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从花季少女到事业有成到初为人母,而人到中年却像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健康退化,成长子女的离家,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婚姻的危机……有人称流年如风把人吹到了中年,它粗糙了皮肤,发福了身躯,丑陋了外貌,枯竭了心泉,反映了妇女在这个时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着不尽的遗憾和无奈。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研究证明妇女更年期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于卵子功能减退,女性激素减少,不能足量进入血液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所致,因此是女性丧失青春与健康的罪魁。

医学报告呼吁,更年期妇女不要长期忍受热潮红等症状和不适的折磨,因为更年期往往可长达10~20年之久,容易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为改善更年期的不适,适当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是现实又合理的方法,既可以淡化流年留在女性身上的痕迹,又可以防治与绝经相关的近期及远期的疾病,提高妇女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平安渡过更年期,也为老年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但遗憾的是,近4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使人们惊恐的发现外源性激素替代药物,使乳腺癌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1997年《解放日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经过四年的研究,集中了51个国家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数据,包括15万妇女的跟踪调查,也证实了这点。

今年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了2002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的一项长期研究报告指出女性在更年期采用荷尔蒙疗法,会提高罹患乳癌和心脏病的风险,因此对乳癌的顾虑是当前激素替代疗法的主要障碍,人们在规避风险的同时,纷纷寻求天然雌激素疗法,大豆异黄酮的发现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替代途径。美国研究发现“西方人乳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发病率偏高,而在美国的亚裔由于常吃豆腐及豆制品,这些癌的发病率偏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因为与大豆中的异黄酮有关,还发现东方人乳癌的发病率也低。另外一项美国的研究指出:让停经妇女补充大豆异黄酮,有42%更年期症状获得了改善,同时还认定大豆异黄酮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大肠癌、骨质疏松等有正面效果。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崔洪斌教授等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证实了大豆异黄酮具有干扰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并在药物动力学的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能有效地改善更年期妇女的潮热、潮红和阴道炎等症状,对骨质疏松也有预防作用,并没有发现可增加乳癌的危险。所以补充大豆异黄酮是作为安度更年期的良方,优点是它作用温和、安全性高,没有明显副作用,但它的作用较缓慢,因此,不失为可以信赖的辅助方法。

更年期既然是人生必经之路,那么如何能平安度过呢?我想,重要的是我们对处于更年期要出现的生理性反应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做到未雨绸缪。首先女性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青春从此像小鸟一样不回来了,老而无用了,并且常常陷于惨兮兮的自悲自怜的境地,其实我们应该用一种宁静健康的心境去对待它,接受这个比青春更美丽的中年。对自己的健康,对平安度过更年期就有了信心。信心不只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力量。否则,愈想心里就会愈焦急、恐慌、忧虑、急躁。由此混合而成的情绪就会不知不觉间侵入人心中,像慢性毒药,渐渐渗透蚕食人们心里的宁静,使得我们还没有真正到老年就支持不下去了。

另外,家中有处于更年期的妻子、母亲,工作单位的同事们,周围的人们要帮助这些女性平安度过更年期,多给予忍耐、包容、谦让,有时候一封诚挚的信、一句温馨的话、一首古老的赞美诗,会出现各种意料不到的效果,在她们心中引起共鸣,改变她们的气质,使她们拨云见日,驱走痛苦,带来温馨与欢乐,振奋精神勇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不适而平安度过这段日子,迎来人生的第二春天。

呵护女人的魅力与健康

大豆异黄酮之所以与女性健康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植物性类雌激素。它的结构与人体内的雌激素极为相似,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而雌激素在女人的一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什么大豆异黄酮能呵护女人的魅力和健康呢?还要从雌激素说起。

女性雌激素决定着女性青春与美丽,女性到了青春期,卵巢功能开始成熟,才会有规律性的排卵,月经初潮开始,女性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出现如丰满、皮肤滋润、体态轻盈等,逐渐展现女性魅力。即人们所说的“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从此,女人进入一生的黄金时期……决定女性第二性特征的惟一物质就是雌激素。

女性35岁以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皮肤不再滋润,不像从前那么饱满,体态开始臃肿……进入更年期后,卵巢机能进一步衰退,雌激素水平大幅度减少,做为女性和第二性特征之一的皮肤占90%,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也大量减少,皮肤变薄并失去弹性,额头、眼角及口周等处首先出现皱纹并延及全身,水分较年轻时减少20%左右,眼下皮脂腺也逐渐萎缩,分泌物减少,失去了对皮肤的滋润,使得皮肤干燥。皮肤内小血管收缩,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色素细胞代谢衰退,色素沉着,出现色斑或老年斑,甚至发生皮脂溢出造成皮肤角化。

更年期的女性除了更年期综合征如:月经紊乱、低下、潮红出汗、失眠多梦、情绪低落、烦燥多疑等症状的困扰外,各种与雌激素降低有关的疾病发生机会也大大增加,如萎缩性阴道炎、膀胱及尿路感染、骨质疏松、关节炎、早老性痴呆等,同时,由于身体免疫功能减弱,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机会也明显增加。

这一切似乎十分复杂,却又极其简单,因为其根源在于雌激素。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也是雌激素分泌最平衡而旺盛的时光,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外95%以上的女性通过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以及保持女性健康与魅力。尽管如此,近年来雌激素替代疗法因它的副作用及危害受到了普遍抵制。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就是目前最安全的外源性雌激素。因此,在女性卵子功能开始萎缩的时候,就开始适时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以通过生殖器官细胞上的信息分子来提高生殖器官活力、延缓卵子萎缩、子宫肌层、阴道内壁、皱褶消失和变薄,通过非生殖器官上的细胞能够巩固尿道张力,减少膀胱萎缩,避免产生尿失禁等等。因为体内补充了雌激素,使得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相互作用,令女性精力饱满、坚强自信、充满愉快的感觉!

老年骨质疏松解决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骨折;放射摄影术;漏诊;原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1-02

临床在骨折方面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在骨折治疗时不及时,会大大降低骨折的治疗效果,所以为了减少纠纷,对1995到2011年的34例患者进行分析,来探讨解决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21-7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7例,跌伤11例。漏诊至确诊时间为1d-3个月。

1.2 确诊经过股骨干骨折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10例中7例为住院期间发现股骨干骨折疼痛无法解释同侧髋部疼痛,3例患者下肢短缩外旋畸形明显进一步摄片或CT检查后确诊。5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漏诊四肢骨折是在住院期间检查或手术搬动时发现四肢畸形、异常活动等情况,摄片后发现。8例老年髋部外伤漏诊股骨颈骨折者以及7例膝关节外伤漏诊胫骨平台骨折者多在按软组织损伤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无法负重行走,行CT检查后确诊。4例腕部外伤漏诊月骨脱位是在对症治疗后,腕关节疼痛肿胀不缓解,重新复查摄片或CT检查后确诊。

1.3 治疗方法截瘫漏诊四肢骨折5例以及膝关节外伤漏诊胫骨平台骨折7例确诊后,根据病情5例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10例在原内固定基础上行空心钉内固定术。8例老年髋部外伤漏诊股骨颈骨折者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例行全髋置换术。月骨周围脱位及月骨脱位者中2周的1例行切复+舟状骨骨栓内固定术,1例行月骨切除+掌长肌肌腱填塞术。

2 结 果

在随访的34例患者中,在8到20个月中疗效效果很好,基本得到愈合,在患者中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没出现感染和内固定断裂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漏诊的骨折基本愈合,患者对治疗的效果感到满意,其中有2例的患者的腕关节基本恢复基本的功能,月骨脱位的患者治疗后效果也还行,但是某些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

3 讨 论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做的工作不认真,或者是因为经验不够,没有想到,所以就造成了骨折的漏诊,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3.1 患者的因素 高能量的损伤并且创伤性休克,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生命时缺乏对患者四肢的注意力,单纯的注意到了生命的重要器官,还有因为患者的高能量损伤,在处于一个多伤的状态下,难免会遗漏。面对患者是同一解剖的地方,有的地方的疼痛,患者意识分不清,所以也造成了判断的困难,例如针对脊柱骨折合并截瘫,大多数的患者的家属都是集中在了瘫痪的部位,医护人员在紧急的情况下也是分不清楚的。

3.2 影像学检查不足 利用常规X线片难以做到详细的诊断。在进行X线片的诊断时候因为老年人大多数存在着骨质疏松,所以极易出现轻微外力的骨折,并且由于出现的骨折以为不清晰,通过X线片也不是很容易的分辨出来,所以非常容易造成漏诊,如果面对的患者的情况是更加复杂的那就更不能准确立体、全面的进行判断,骨折处多块骨重叠致骨折不易识别:腕骨大多不规则并相互关节,在不同的位置出现重叠的情况也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月骨周围的脱位经常由于对片子的认识的不足造成误诊,大部分未摄腕关节侧位片,原因是前臂常处于旋前位拍侧位片时往往需移动或旋转前臂,由于疼痛常拍成斜位片。医护人员没有按进行常规的X检查。常规的X线检查还应包邻近的关节和正侧的关节,在面对需要对多发性骨折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初诊时未常规行骨盆X线片检查或股骨X线检查未包括髋关节。

3.3 医师相关因素医师在紧急的情况之下,不能很好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例如:患者出现了腰椎骨折后,多数只注意到胸腰椎,而没能注意到四肢的情况,这也是经验的积累;在首次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后,由于我们不能判定第一次的检查就是准确的,所以要进行第二次的检查,但是好多的医护人员,没能很好的进行第二次的判别诊断,没有对第一次进行修正的诊断,这也是出现漏诊的最重要的情况之一,另外,是医护人员经验的问题,对损伤部位的认识的不足,例如:对正常的腕关节的X线解剖的不熟悉,就可能在骨折判断时出现失误。

3.4 漏诊预防策略 为了避免出现漏诊的情况,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心,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我们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除了常规的体检外,还要对紧急的患者进行容易受损部位的检查,医护人员还可以采取在病人的病情稳定之后,再进行重新的检查,提高检查的效率和准确率,当然面对一些突发的情况,不是所有的骨折我们都可以用理论讲述的很清楚,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例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广.创伤骨科诊治失误对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0-271.

老年骨质疏松解决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妊娠期;孕妇 ; 缺钙 ; 补钙 ; 综述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35-04

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总量超过1千克,有人体“生命元素”的美誉。钙不仅是胎儿骨骼、牙齿发育所必需的,也是要为出生后作储备。此外,钙还是维持体内所有细胞正常生理状态的必需营养,例如心脏的正常搏动,肌肉、神经正常兴奋性的传导,凝血过程等功能,都离不开钙。而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母体对钙的需要量增加, 但孕期由于血容量的变化使血钙浓度相对降低, 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又使尿钙排泄量增多, 而且孕期雌激素的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体对骨钙的吸收, 因此孕妇体内处于低钙状态[1]。综上所述,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它既是身体的构造者,又是身体的调节者,是我们人体的生命之本。因此,作为生命起源最初时期的妊娠过程,钙的补给充足则尤显重要。

1 妊娠期孕妇与钙的关系

1.1钙在人体中的分布

钙是人体的重要元素成分,于体内各组元素的第五位,同时也是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成年人体内钙的含量约为1.3kg,占到体重的2%。 钙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但其中有99%是集中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主要以羟基磷灰石结晶[C10(PO4)6OH或3Ca2(PO4)2・Ca(OH)2]的形式构成无机部分,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坚硬组织结构。剩余的1%钙则广泛分布于软组织和细胞外液中,但正是这部分少量的钙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1.2钙在人体中的代谢

体内的钙主要来自食物,但并非食物中所有的钙都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对摄入钙的吸收率随着体内钙水平、食物中钙的存在形式以及钙的摄入量不同而波动,一般情况下的吸收率仅为20%~30%。在众多影响机体对钙吸收功能的膳食因素中,维生素D、蛋白质、乳糖和酸性介质能促进钙的吸收,而食物中的草酸、植酸、过量的脂肪以及失衡钙磷比会干扰钙的吸收。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过多、某些激素、药物以及机体自身状态不良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钙主要从小肠吸收,食物中的钙经过消化后变成游离钙才能被吸收。钙的吸收包括依赖于维生素D的主动过程和被动弥散过程。除维生素D外,甲状旁腺素、大剂量降钙素、生长激素、性激素均可促进肠钙吸收,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则可减少肠钙吸收。

人体血钙则在多种钙调节素的作用下,通过肠道、骨和肾脏维持平衡。当血钙水平太低时,甲状旁腺就会通过分泌甲状旁腺素促使骨骼释放出可交换钙,并刺激肾脏加强对尿钙的重吸收,从而使血钙水平恢复正常。若血钙水平升高时,甲状腺就会分泌降钙素以降低血液中钙和磷的水平。除一部分被吸收的钙可以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从尿水中排出,也有一小部分的钙会随汗液而丢失。而未被吸收的钙以及来自脱落上皮细胞和消化液的钙,则经粪便排出。

1.3妊娠期母体对钙的需求

妇女在妊娠过程中,约有30%的钙由母体供给胎儿,在哺乳期则每日由乳排出250mg的钙供婴儿生长需要。 而整个妊娠过程中,钙的吸收率妊娠晚期明显低于妊娠早中期, 在妊娠早中期母体储留了多余的钙是为了妊娠晚期对钙吸收减少的生理适应[2,3]。由于母体循环血量的增加, 肾脏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排出体外的钙也随之增加。此外, 由于对贮存钙起作用的血浆白蛋白却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减少, 因此, 母体含钙相对的下降。促使母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激素(PTH) 分泌代偿性增加, 致使母体内溶骨作用增强, 成骨作用减弱, 即发生了所谓---钙迁(Calcium shift) , 以维护母体的血钙浓度。如此期不注意补充钙质, 则可于妊娠晚期出现惊厥、腰酸、腿疼及腓肠肌痉挛等症状[4]; 如钙质仍得不到补充, 孕妇体内的PTH 水平持续增高, 钙代谢进一步紊乱, 促使细胞外的钙向细胞内流动, 导致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反应亢进, 会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而出现血压升高, 继而出现以妊娠期水肿、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为主的三大主要症状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即妊高征) [5] , 这一点已被大多数人的研究证明, 妊娠期补钙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妊高征。

2 妊娠期孕妇缺钙的主要原因

2.1 胎儿的成长

人类的生命始于受精卵细胞,胎儿从几毫米的小胚胎发育成一个身高50cm、体重3kg以上的新生儿。在这个发育过程中,为了保证胎儿的脊柱、四枝及头颅骨的正常骨化,必须由母亲不断地经胎盘向胎儿输送钙,妊娠中期为每日50mg,妊娠晚期每日450mg,相当于胎儿1 00 ~1 50mg/(kg・d)。在这人生的特殊时期,母体、胎儿、胎盘产生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在钙代谢方面既互相影响,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妊娠期中, 尽管母体血清中钙的浓度比胎儿血清浓度低, 但仍然总是从母体转运给胎儿, 而不是从胎儿向母体扩散。这种现象与一般电化学梯度正相反。其机制是借助能量的作用Ca2+ Mg2+ ATP 酶使钙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这就是所谓主动转运。所以无论母体血钙浓度的高低,母体均会通过胎盘向胎儿转运钙,以维持胎儿骨的正常代谢。由此可见,由于胎盘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钙离子,使胎儿血钙高于母体,甚至在母体钙稳定被破坏的状态下,仍能维持这种血钙浓度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低钙对母体的影响远大于胎儿[6]。

2.2孕妇方面的原因

在怀孕初期多数妇女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胃肠功能,抑制了母体对钙的摄取和吸收;其次,于孕期母体的血容量增加,使母体血钙浓度相对下降,在母体自身调节功能的作用下骨骼中的钙质会不断溶出以保证血钙浓度的稳定;再次,由于孕期母体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会导致尿钙排泄增多[7];另外孕期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又一定程度地抑制了母体对钙的重吸收。故孕期母体处于低钙状态,且随着妊娠进展血钙一直持续下降,直至妊娠晚期降至最低点[8]。

2.3饮食因素

人体获得的钙能否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与食物中钙成分的多少和食物的钙能否被充分吸收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一种低钙性膳食结构,钙的摄入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同时,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牛奶、豆制品等摄入量也不足,这是导致人群钙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此外,现代人群饮食习惯的改变,吃得越来越细,偏食、挑食、厌食和吃零食的现象增多。粮食吃得过细要减少钙的摄入,因为钙在粮食的表皮层含量较高。而且要注意饮食搭配,防止钙与某些食品中的植酸、草酸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盐,以致钙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含植酸和草酸丰富的食物有菠菜、竹笋等,所以,不要将这些菜与含钙丰富的食物共烹。再者,含钙食物与饱和脂肪一起食用,脂肪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与钙作用易形成钙皂,使钙自粪便排出[9],影响食物钙的利用,这是影响钙吸收的又一原因。

3 妊娠期孕妇缺钙的后果

在妊娠过程中,母体的钙代谢较为紊乱,会促使细胞外的钙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反应亢进,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而出现血压升高。继而出现以妊娠期水肿、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为主的三大主要症状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其国内报告患病率大约在l8%-20%。此外,难产、产后的体质虚弱、乳汁不足、腰腿痛、软骨症以及更年期的骨质疏松症等都与妊娠期的钙营养不良有关。另外,如果在母体钙营养不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母体钙的稳定系统发生了失调,势必会影响胎儿从母体吸收钙,可出现新生儿低钙血症、先天性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搦症、牙齿萌出延迟、牙釉质发育不全等。换言之,缺钙会对孕妇及胎儿健康造成以下影响。

3.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其病因可能与子宫胎盘缺血、免疫和神经内分泌改变有关。通过动物试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妊娠妇女普遍缺钙, 而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与钙代谢紊乱有关, 缺钙、血钙含量低下与妊高征有相关性[10]。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妊娠期体内缺钙, 刺激甲状旁腺产生甲状旁腺素, 此激素分泌过多可激活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形成环-磷酸腺苷, 进而刺激细胞内线粒体库释放钙离子入胞浆, 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高。人们知道, 细胞内钙离子在维持血管紧张度和平滑肌收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高将会引起平滑肌机械性收缩, 周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补钙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的严重程度也明显下降。补充钙剂可以降低孕妇血压,同时亦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3.2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FGR),是指胎儿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十个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如果胎龄已达37周,新生儿体重低于2.5千克,也称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孕妇全身小动脉包括子宫血管痉挛,子宫胎盘供血不足,胎盘功能减退,供给胎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从而FGR发生率升高。正常妊娠时FGR发生率为2.7%~4.9%,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可高达10.5%~35.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是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5~7倍。而孕妇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和钙摄入不足,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约占发生率的一半左右。可见孕期缺钙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又是FGR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11]。因此妊娠期补钙有助于优生优育,有助于孕妇的健康,减少母婴并发症。

3.3宫缩乏力与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与诸多因素有关,而钙浓度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血清总钙含量在妊娠晚期降至生理范围的最低点,加强宫缩时需要离子钙浓度快速提高,所以生理范围的最低内的离子钙浓度不能满足抗体的需要。具体来说,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调节通路以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上升为起点[12]。子宫肌收缩是以肌原性为主, 宫缩的基本物质为收缩蛋白、ATP、ATP 酶、钙离子[13]。子宫肌细胞质内排列纵形的粗、细肌原微丝, 粗肌原微丝内含肌纤维蛋白和肌凝蛋白, 细肌原微丝内含原凝蛋白, 在其作用下使肌纤维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令粗肌原微丝短缩而引起肌肉收缩即子宫收缩。当钙浓度降低时, 细胞内外钙通道不能启开, 细肌原微丝的原凝蛋白掩盖着粗肌原微丝的肌纤维蛋白和肌凝蛋白的结合点使之不能结合而引起收缩。从而造成宫缩乏力。同时可能会伴随产后出血的现象,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的病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的2/3[14]。因此,在妊娠期、分娩前补充钙剂可有效预防原发性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4 妊娠期孕妇的合理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Et钙供给标准中,孕妇、乳母为1 000~1 500 mg。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的《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中规定,妊娠4个月以后,钙的推荐膳食供给量为1 500 mg/d;建议乳母钙的摄入量为1 500 mg/d。而孕妇补钙的基本原则是:以食补为主,不足部分用钙剂补充[15]。

人体所需钙营养的全部或大部分可从食物中获得,对儿童、妇女(妊娠、哺乳期)、老年人需钙较高的人群,应强调以食补为主。食物中钙的最好来源为牛奶,每天若能饮用牛奶500 mL,则可从中得到570 mg的钙。其他如大豆及其制品、蛋类、海产品、虾米、芝麻、坚果等均富含钙元素。维生素D可帮助钙的吸收,故在膳食中要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如奶油、蛋黄、动物肝脏等。补充钙剂的目的是补充食物供给或摄人不足部分,原则应是“缺多少补多少”。但实际工作中不易确定,依据理论和经验,可按钙供给量的1/3或接近生理需要量或因人、因病、因症而异。营养专家认为:补钙的最佳食物来源是乳类和乳类制品,不仅含钙量高、营养均衡,而且吸收好。每10 0g牛奶中含钙约1 2 0mg,磷、钾、镁等多种矿物质搭配也十分合理,牛奶中的乳糖可促进钙吸收,富含赖氨酸、精氨酸及色氨酸的膳食蛋白质也可增强小肠对的钙吸收,建议孕妇每天喝200~400g牛奶。

钙剂在营养学中属阈值物质。在一定范围内,钙摄人量低时吸收率高,钙摄人量较高时吸收率低。选择含钙量高的制剂,等量、定时、多次与食物咀嚼服用,可增大钙表面积,与胃酸充分接触,增加钙的吸收。由于吸收人血的钙只能维持5-6小时,最好睡前加服一次,可以减少夜间钙的丢失。科学安排每天常饮食、钙剂补充的同时,应多进行阳光浴、增加户外活动,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以促进钙的吸收。避免高盐饮食、酗酒、吸烟、碳酸饮料等的摄人,因其会加速钙在尿中的丢失。

参考资料

[1] 郑巧莎,张艳萍.妊娠期补充钙剂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2.

[2]Brommage R, Baxt er DC. Elevated calcium, phosphorous, and magnesium ret ention in pregnant rats prior to the onset of fetal skeletal mineralization. [J] Bone Miner Res, 1988, 3: 667~672.

[3] Hosking DJ. Calcium homeostasis in pregnancy. Clin Endocrinol ( OXF ) , 1996, 45:1~6.

[4] 张晓慧.妊娠期补钙200 例临床观察[J]. 医药产业资讯, 2006, 3(14): 205.

[5]孙大中, 项彩芬. 孕妇与胎儿钙代谢特点[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562-563

[6] 侯俏珍. 孕妇补钙对新生儿骨骼发育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 0 0 9 ,1 2(7 ):1 0 3 3 ~1 0 3 5 .

[7] 郑巧莎,张艳萍.观察孕妇补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1.24(3): 1606~1607.

[8] 冯卫彤,古衍.妊娠期补钙的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3,24(8):851~852.

[10] 赵淑英.论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合理补钙[J].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College 2003,19(2):76 ~77.

[11] 陈玉燕,王晓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缺钙有什么关系[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7, 14(1): 36.

[12] 陈小菊.妊娠期补充氨基酸鳌合钙的临床观察[J] 杜区医学杂志, 2008, 6(14): 17~19.

[13] 梁娟, 王艳萍, 朱军. 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14] 段如麟主编. 妇产科专题讲座[M] 第1 版,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5,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