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校园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07-02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的蓬勃发展,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学校在硬件建设以及软件建设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补充,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中职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中职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安全问题。中职学校所开设课程与专业有关,强化实践教学。由于场地、设备不足等,部分学生上课将根据场地、设备安排,分小组进行。并且在不同阶段还要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很难像普通高中那样在上课期间学校进行封闭式统一管理。也有不少学校强调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是人员配备问题。个别学校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对于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配备不够,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安全管理方面工作的人员,只是临时从社会上招聘一部分无业人员进行校园安全方面的管理,这些人本身安全管理意识较差,很难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设施安全问题。由于中职学校不断地扩招,并且不少学校商业化气息比较浓厚,大量的资金未被用在教学设施上。原有的宿舍被不断地扩大容量,但在安全设施维护上并没有同步提升,因此造成宿舍比较混乱,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很难进行顺利的逃生和避难。
四是饮食安全问题。一些中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创造效益和节省管理环节,往往将学校餐厅对外承包。承包商为了利益而经营餐厅,因此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在饮食原材料上动手脚,采购的食品原料难以得到保障,饮食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五是学校安全意识淡薄。中职学校比较注重追求就业率,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安全意识教育只是作为象征性的工作,并未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很多本应该开设的课程未开设,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松散,这样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存在威胁,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安全意识的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的。
六是教师安全意识淡薄。中职学校教师往往来自高校毕业生,本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大多并没有真正从事过现实的生产过程,因此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复述与讲解书本。很多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教授的课程的理论,对于安全意识教育这一块并没有放到重要的位置。
七是学生安全问题。第一,中职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安全意识较差,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做事易冲动、不考虑后果。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不能很好地去应对和处理,自控能力有限,法制意识淡薄,很容易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控制不好自己,进而发生暴力事件等。第二,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会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养成一些不良嗜好,如偷盗、吸烟、沉迷网络等,这些都会给中职学校安全带来隐患。第三,相对于全日制高中学生而言,中职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更容易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渠道如电脑上网、手机上网等接触一些不良信息,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出现一些校园安全方面的问题。
二、对策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以人为本,坚持师生生命利益至上原则。就安全保卫工作来讲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领导重视,加强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广泛宣传,时时让师生员工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师生员工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校每一位师生员工既是安全保卫工作的服务对象,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主体。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个体,也关系到学校整体。安全工作需要的是群防群治、全员参与,而不是单打独斗。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引导师生员工树立安全保卫的责任主体意识。第二,防重于治。要在安全预防上下工夫,在安全防范上做文章。一是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救能力的培训。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检查力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登记备案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分门别类,做好计划,按期整改。三是加强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四是加强门卫、护校队等专门人员的安全培训。五是投资建设安全防范设备,提高技术防范的能力,不断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协调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做到科学发展。第一,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协调。当前,要坚持“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把促进改革发展和保持稳定结合起来,把妥善解决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稳定。第二,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协调。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应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校园安全的硬件设施建设是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是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应把校园安全硬件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力求与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软件建设是指校园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软件建设也是校园安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制度保障和监督制约作用,因此,应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协调。
(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中职学校应制定一套针对本校特点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餐厅、宿舍、教学和实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虑,将学生可能遇到的危险以及解决方案都进行全面的设计,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展开培训工作,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还可以根据学校及专业特点安排专人针对校园安全管理编制安全管理手册,安排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例如,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对学校餐厅的原料、餐具消毒和就餐环境进行规范,保证饮食安全;对学生宿舍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在可能出现危险的环境,配套安装救援设施。在校园内定期安排防范实践活动,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如关于在火灾现场中如何逃生,可以进行消防训练,模拟消防演习,熟悉消防器材,实地进行火灾扑救及在火场利用自制工具逃生,利用疏散通道逃生,从而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对于一些确实存在问题的学生,应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建立相关档案,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控能力,如果在学校教育后仍然很难起到作用的,可以与家长一起对其进行教育。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如请监狱、公安、消防等部门人员用事实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实际的案例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教育,使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感觉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让学生意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四)在教育过程中渗入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但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必须予以关注。要加强在教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渗入,首先应该安排相关安全教育的课程进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其次,还应该增强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使教师将书本上的安全教育理念植入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由于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的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只是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辅导,一些不良的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因此,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防范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不良的行为。
此外,社会应尽责任,给中职学校更多的关心,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要让不良行为和风气随意进入校园生活。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和学校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职校园有着自己独特的环境特点,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方案措施应落实到位。
(五)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实习安全。中职学校与高中教育相比较,还存在一个教育实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社会和真正到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很容易因为操纵不慎出现问题,或者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在学生前往实习岗位前,针对可能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对策,指定专门的教师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果学校有足够的实习基地,可以选择让学生在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以方便学校统一管理。如果学生要求到自己联系的单位实习,负责实习的教师应确定该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后,才能让学生进行实习,并应确保随时能够了解相关的实习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安全进行管理。如果学生是由家长帮助联系实习单位的,相关实习负责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联系,将实习要求与家长沟通,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安全,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习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夏明.试论中职学校的安全管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1)
[2]覃英.关于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3]曹利民.中职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学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除了提高校园安全保卫质量,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之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对确保大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学业,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一)社会形势和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呈现互动互促、密切配合的态势,高校由封闭式教学转型为开放式教学,我国高校发展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安形势仍十分严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仍呈上升势头,高校作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消费场所,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二)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最能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的方法就是依法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理论在高校建设、事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意识培养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不但要培养大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教他们用敏锐的视觉观察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协调好智力、精神、素质之间的全面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安全需求,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校内安全管理规定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但由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起步比较晚,致使安全教育远远落后于高校高速发展的步伐。部分学校教育管理者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比较表面、形式。据调查,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象,如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运行不完善、没有制定规范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对大学安全教育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宣传力度也不够。其次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一提到安全教育大多是学工部门或保卫处针对某一突发事件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
(二)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时效性
目前,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念相对滞后,未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学体系中,大多只停留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导致包括非传统安全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全程性。一方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基本属于传统安全教育范畴,偶尔会根据出现的新问题作一些补充和改进,并没有实质性的进行创新,对于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论构建也基本处于模糊阶段。另一方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传统安全教育方面,而很少涉及心理健康、社交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导致内容相对陈旧、枯燥,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安全防范技能的提高。
(三)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
当前,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一方面,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以说教灌输为主,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学校只在新生入学时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保卫处下发的通知来告知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导致安全教育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以集体授课为主对整体学生进行教育,很少根据现在“90”后大学生的不同特性和心理需求进行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90”后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缺乏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困惑方面的个体辅导,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对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时,课堂上案例分析、视频运用的较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下也未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微信、QQ 等新媒体手段,形式乏味,效果欠佳。
(四)安全教育管理组织机制缺乏系统性,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的相关人员兼职担,使得安全教育在理论创新、内容拓展、方式改进方面速度缓慢,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一方面,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常规化和制度化管理,各种相关者的职责定位不合理,使得安全教育常常成为一种不得不处于搁置管理的一种状态,在实际管理中,各管理相关部门大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局限于自己部门的表面责任领域里,容易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长期处于一种零散状态里,因而有些安全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组织与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没有安全教育的专业教师,安全教育大多由学工部管理人员、保卫处人员或辅导员进行简单的入学教育,缺乏知识性、系统性的学习。
(五)新媒体时代给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运用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选择方式,它已经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的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以一个章节的篇幅陈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建设,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性等问题。
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因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体制和机构设置较为模糊,使得问题频出。
首先,体现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的各個方面也会逐渐走向法治化,由于我国社会进程中的特殊原因,法制建设的时间较短,法治化程度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问题上则是高校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高校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对于一个法治国家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高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任何一项系统工作都需要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配合实施,它的制定与执行直接关系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最终实施的效果。高校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而言是对其教学与科研的有序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校规校纪和公正、公平的奖惩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无不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二)社会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外各种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交错,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愿看到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不同形式的和平演变和其他方式的渗透。这必然会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稳定性产生冲击,对高校的安全稳定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复杂的网络环境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校园网络的推广,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的负面信息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巨大的就业压力阻碍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前景令人担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准定位,往往在就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他们感觉就业越来越难,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心中难免堆积不满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三)个人因素分析
随着21世纪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校园已经开放化、社会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与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使很多大学生为之沉醉,随着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发展却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首先,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且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对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必要的防御、自救知识,当大的灾害和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来进行自救或他救。
其次,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学时期的依赖状态中,中学时期养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学习的重心只放在文化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了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已经进入了“被学习”状态。
再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易引发安全问题。在这特殊的成长阶段,心理状况在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困扰着他们,如考试(学业)、人际交往与情感、就业择业问题等。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研究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有助于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排解大学生在现实校园环境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助于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卫国.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
[2]梁茜茜,陈志波.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显性培育与隐性塑造[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
一、小学危险源的分析
1.运动伤害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由于课程性质所定,较易引起伤害事故发生。轻则擦伤、碰伤,重则残废、死亡。这是因学生活动方式不当,加上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而引起的伤害事故。
2.课余伤害
这类事故最易引起纠纷。下课了,学生在操场、走廊和楼梯旁嬉戏玩耍,或是自己不小心,或是他人推操打闹,或是学校设施设备的因素,引起伤害事故。
3.校外活动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是重大伤亡事故,给社会带来极不良的影响。这类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学校组织活动不够周密,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4.上学或放学时的伤害
这是学校安全管理最为薄弱、也最为艰难的环节。既包括上学前放学后这一时段发生在校园的伤害事件,也包括发生在路途中的伤害事件。
5.自然灾害的伤害
如汶川5?12的地震,火灾事故的发生等,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逃生自救方面的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交通安全事故
这是造成学生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拦路虎,令社会关注、家长忧虑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造成的。
7.网络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问题显得非常严峻,管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等,长时间如此一定会影响身心的发展,因为小学生一玩就会着迷,无法自控。
二、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各项工作之首。要预防与控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从严治教,严格管理,把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管实管细。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探索和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分析加强学校安全的办法和措施,显得十分紧迫。
1.校风与制度的建设
一个学校的校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校园的安全环境。良好的校风会形成学生间相互尊敬、谦让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良的校风肯定伴随着学生之间称王称霸、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弱小孤单的学生就会去寻求保护,从而助长校园帮派的形成和发展,如此产生校风和安全的恶性循环。学校校风的建设一定要从学校的领导班子做起,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对加强学校的制度安全的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做:
(1)学生正向行为应给与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2)校长应该将资源开放给大家使用,并要带头在校园里创造正向的且合乎人性的风气。
(3)学校的所有人员如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和家长,应当合作修订并执行校规。
(4)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成绩不应该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
(5)校园里的不合法行为不应宽恕,犯罪与违法事件都应处理。
(6)提供咨询服务,以调解家长、学生和学校人员之间的冲突;有严重问题的学校应该设置安全警卫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免受校园内外暴力行为的侵犯。
2.安全预警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预警救助机制,特别是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因为只有建立这些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解安全隐患。例如校园内应设置灭火器,警卫设备,防盗、防摔倒、防拥挤设施,应急照明,常用医疗急救药品和器材,报警通讯,安全引导和警告标志。
3.遏制校园暴力
学校是学生成才的地方,而不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学校在维护校园内的治安,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方面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力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学校应当对师生尤其是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防卫技能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识别危险,知道预防危险的发生,知道遇到危险时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例如,指导学生了解歹徒常用的伎俩,学会认识和使用各种安全引导、警告的标志和设施、设备、工具,另外就是要学习日常生活和各种场所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主要包括家庭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课外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游戏安全、火灾防范等方面。
5.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要会同教育等部门对当地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对学校周边的录像放映室、电子游戏室、台球厅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要重点进行整治,对治安混乱或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要坚决予以取缔。进一步强化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在学生上、下课和晚自习期间等重点时段和路段重点加强巡逻控制。对校园内容易引发治安问题的经营摊点、违章建筑、出租房屋、文化娱乐场所等认真清理,清除各类治安隐患。
6.充分发挥校园保险在事故控制中的作用
从事故的特性分析,安全防不胜防,无论怎么加强安全管理,事故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除一些人为等可控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既然如此,有没有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呢?笔者以为,参加保险,以保险补偿的方式来降低或转移学校风险,是事故损失控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7.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目前,我国学校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是“政府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负责、师生员工遵守校规校纪、家长和群众参与”,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从不同的角、不同的层、不同的方面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协调一致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实施,促使各有关方面、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决定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必须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三、结论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观念,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的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抓好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的落实,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确保我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和稳定。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一)教育先行预防为主
1、学校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交通安全教育;游泳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饮食卫生安全教育;用电用气安全教育;校内及户外运动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
2、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各年段安全教育目标。(1)幼儿园安全教育应使幼儿初步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危急情况的办法,接受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学会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保护自己。(2)小学安全教育应使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知识,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掌握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提倡步行上学,禁止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3)初中安全教育应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自觉遵守安全法规,保护公共安全设施;熟悉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安全知识,掌握事故发生后请求救助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3、学校应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安全工作实际全面推进安全知识进课堂,落实计划、教材、课时、师资。
4、学校应根据地域、环境、季节特点,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每月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及各类大型活动中。
5、学校必须根据有关法规和布局状况,制定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并在公安、消防、防震救灾等部门的指导下,每学期至少组织师生进行一次防火、防洪、防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演习,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
6、学校应抓住放假前、开学初、夏季来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消防日、消防安全月、禁毒日等安全教育重要时段,充分利用校报、板报、橱窗、校园网、主题校会班会、讲座等各种宣传陆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盗、防抢、防骗、防火、防病、防溺水、防洪、防害等安全教育,并传授发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知识和基本技能。
7、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体系,帮助师生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监督的密切配合,并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他伤、自伤、自残事故。
8、学校应加强师生法制与道德教育,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学校应与派出所、交警中队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以团队和少先队活动、班会、课堂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培养爱心,互谅互让,互敬互爱,遇事不冲动,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9、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教育,开展“绿色通道”建设,纠正师生不良的上网习惯,强化教育和严密监控有“网瘾”的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10、学校应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教育片,对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从实际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师德水平和道德修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管理,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1、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学校内部应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要充分发挥学校安全管理处(室)的作用。
2、学校安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安全要求,并对校内安全防范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加强管理,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3、学校安全巡查、检查制度。对重点部位要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巡查内容要建档登记,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重点部位的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其他部位的检查每季度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改正的及时改正,一时难以改正的,应书面报告有关部门,并落实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学校安全工作议事制度。学校要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年度工作安排中,有明确的安全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保障、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使安全管理工作与各项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学校每季度要至少研究一次安全工作,确定阶段安全工作重点,督促落实安全隐患整改。
5、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学校必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实战演练,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6、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对巡查、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尽快整改消除隐患,对不能尽快整改的安全隐患,被检查单位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制定整改方案、期限整改,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写出整改报告。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要追究相关领导、部门、人员的责任。在安全隐患未消除之前,隐患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确保不出事故。对不能保证安全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本部门无力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7、学校安全信息反馈制度。坚持学校安全治安隐患排查整治月报制度。每月23日前,各学校将当月开展的日巡查、周检查及整治情况认真总结、填写月报表,归档并逐级上报。坚持事故事件及时上报制度。学校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情况报告教育局;学校发生师生伤亡、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伤害事故以及危及社会安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事件,应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传真等将简要情况报告县教育局和镇人民政府,并在2小时内报告事故详细情况。
8、学校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安全档案的建立、完善和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安全工作计划部署档案、消防档案、重点部位档案、易燃易爆危险品档案等.安全档案的管理工作,由学校安全管理处负责。
9、学校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制度。学校应将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对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表彰。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安全制度,造成责任事故的,依照上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10、门卫值班管理制度。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逐步实行专业保安负责制,暂时无力聘用专业保安的要选用50岁以下身强力壮的男同志担任门卫。学校要加强门卫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配备必要防范器材,使其能防偷、防盗,并具备一定的防暴、抗暴能力。门卫对出入人员要严格询问和登记,上课期间学生无正当理由不准出校。非本校(园)学生和工作人员必须有完备的登记手续和正当的理由,且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入,对不能说明情况的、行迹可疑的人员严禁入校、入园。门卫对进入学校(园)的车辆要严格审查登记,一般情况下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校园。门卫要禁止任何人将非教学所需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学校安全的物品带入校园。幼儿园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推行持证接送幼儿制度,加强幼儿接送管理。不得将幼儿交给素不相识的人,不得将晚离园幼儿交传达室人员代管。
11、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是人员密集场所,属于重点要害部位,中小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学校不准将危房用作学生宿舍,不准随意改造宿舍建筑功能,堵塞、锁死门窗。学生宿舍必须要由专人负责,必须设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严禁统一拉闸断电。各宿舍要设立安全员负责监督宿舍的安全情况。学生宿舍要符合消防要求,配齐消防器材,保持通道畅通。宿舍内不准私接电线及使用电器、燃油炉、煤气罐、蜡烛等明火,不准带入、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学生宿舍一律不得留宿他人,不准将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居,尤其对女生宿舍要严格管理。坚决取缔煤炉取暖,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学生宿舍每间要严格控制在8人以内。因条件限制,对宿舍超员不能及时整改的学校,要严防死守,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各种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1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应按规定在人员密集的防火重点场所配齐配足消防器材,保证灭火器械规格正确、功能有效,并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修,保证正常运转。有关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学校应在师生密集场所设置人员疏散指示标志,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集中在楼房教学或上晚自习的中小学校,要有完好的照明设施和停电应急措施,要合理安排学生疏散顺序和时间并教育学生有秩序疏散,学生下课疏散时要有老师值守,确保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安全撤离和疏散,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学校应加强电源、电器、电网及散热器的检查,防止因漏电或线路老化等隐患引发事故。
13、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疾病防控制度。学校要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并经有关卫生部门培训合格。食堂管理或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传染性疾病症状或外伤性感染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实行全方位管理,对有不良行为及思想倾向、精神异常现象的,要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学校食堂要由专人负责饮食物资采购工作,坚持从正规单位、正当渠道、以正常价格采购,并落实索证制度。学生食堂实行承包经营的,必须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制度,学校食堂要按照要求实行经营准入制度。要加强对承包经营者的管理,杜绝恶性竞争事件发生。学校要积极配合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和教育局定期、不定期对学校炊事人员身体状况和食品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学校的食品、饮用水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学校应严格按卫生部门要求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按国家统一要求,组织学生使用预防药品。学校要建立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设立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学校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工作竭力遏制食物中毒事态扩大;同时要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食物中毒调查并保留现场。
14、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师生用车管理,司机、车辆必须证照规范、齐全。接送师生的车辆必须由专人负责,并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任何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使用超期报废和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接送学生。组织学生外出考试、比赛、汇演等乘坐的车辆必须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许可,并按规定运行。驾驶人员必须证照齐全,经验丰富。学校要在外出前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劳动安全教育等,并配备学校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队,必要时应办理相关保险手续,保证外出活动安全顺利。严禁学校租用农用车、拐的等不符合规定的交通工具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积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交通警示标志、斑马线、上下学时段有交警疏导交通、建立临时停车位等。
15、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要向教育局、镇政府、派出所申报,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责令其缓办、停办,并及时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举办。主办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活动的场地、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活动期间要有足够的安全保卫人员维护秩序,防止事故发生。学校校长有义务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求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活动。
16、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校内各安全重点部位,应结合本单位情况,单独制定巡查、检查、消防等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岗位安全员,并报保卫部门备案。重点部位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落实常规化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必须要做到:每日巡查、每月检查、安全设施和器材必须在位完好、档案详细、有细致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对要害部门和重点部位,学校要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防止因管理不善发生失火、失窃、中毒等事故。
17、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除教学、生活、工作所需外,校区不准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教学用危险品要有专用仓库或橱柜储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配备相应的消防等安全器材,制定防范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完备出入库手续。教学用危险品的领用,必须有两人以上,由领用人填写领用申请表,经单位第一责任人批准后方可领用,当天领用当天使用,并有详细的实验用量记录,由实验室主任签字备查。
18、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对教室、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教学实验用器材及教学场地和公共场地的桌椅、门窗、护栏、宣传橱窗、照明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隐患或隐情,果断采取应紧措施,严防发生事故。凡经县以上教育、建设部门鉴定的危房(d级),学校应立即停止使用,对d级以下危房应制定修缮和加固计划和方案报有关部门,尽快修缮或加固、翻新。凡未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的新校(园)舍一律不得使用。幼儿园(所)楼上活动平台、二层及以上楼房窗户应加护栏、警示牌,加强对悬挂物、高处堆放物的管理。体育器械、设备要牢固安全,危险的运动场地和器械要有警示标志、要有防护设施。体育运动教学、比赛必须向学生进行运动安全常识教育并加强安全保护,严防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要对不适宜参加体育竞赛以及其他剧烈运动的学生,应告知并予以劝阻。对于残疾、体弱学生,学校应予以关照,根据女学生生理特点,在体力活动、室外活动时,视具体情况应予以关照,以防发生意外。
19、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学校要积极主动配合镇综治办搞好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1)清理校(园)周边非法商业网点。取缔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内所有网吧和经营性娱乐场所;取缔校(园)门前50米内的流动商贩;对出售非法出版物的音像、书刊店进行限期整改或查封。(2)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违法犯罪行为。配合公安部门加大校(园)及周边刑事、治安案件侦破和查处力度,坚决铲除校园周边的黑恶势力。
三、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我镇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中小学校长、幼儿园负责人为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人。
2、中学、中心小学明确1名副校长主抓安全工作,成立学校安全管理处,设主任1名,配备工作人员1-2名。
3、农村小学、幼儿园明确1名班子成员主抓学校(园)安全工作,配备一名安全管理人员。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严密管理是搞好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再严密、健全的法纪和规章制度也要通过管理工作去落实。为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首先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人防对于我校安全防范来说是主要的手段。此外,还会辅以物防加技防的手段,共同维护高校环境的安定和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安今:防范手段已经几乎失效了。在新的社会格局和发展背景下,防范范围和难度都明显加大。为了提高防范精度,扩大防范范围,不仅要完善防范技术设施,还要使用高科技的防范手段。超前的安全防范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危险发生之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安全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来。相关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人?记要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技防的必要性,给予充足的财力和物力进行相关设施的述设,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防护设施,并不断完善技防,奠定充足的物质基础。要加强相关设备的管理和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保证各项设备能够充分l挥其作用。对于学校的重点区域和事故多发区,要设置全面的监控系统,做到不留死依全面监控。
二、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机制
(一)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责任机制
为了保障学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必须严格执行责任制,认真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社会综合治理的责任制能够切实维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制度,建立完善的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一票否决制将权力集中于个人,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全面掌控和管理。此外,也要将责任和职责下放到个人,明确每一个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从每一个工作的细节进行管理。此外,相应的奖惩制度、与个人工资和业绩挂钩,能够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鼓励对治安治理工作有特殊贡献的人员,惩戒危害校园安定的人和事件,一定要完善相关的奖惩政策。对于出现的问题,一定要重视并及时解决,同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除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治安职责在每一个人。治安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职责,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和工作局面。
(二)建立“警校共建、校地共建”联动机制
“加强学校和相关的政府和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共同维护学校的安全”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安全管理不是其主要职能,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有许多困难,需要相关部门和机关的支持。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也给治安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高校没有
执法权,对于许多严重的治安事件无权处理,必须有相关政府和部门协助解决。保卫是高校安全防护的主要手段,同时辅以治安防范指导,建立全方位联合治理防护的工作机制,优势互补,十分重视实效性。首先,与公安局的紧密联系能够更好的维护高校安全,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其次,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校g治安援助机制。要与公安机关、卫生部、交通部等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起来,积极的在学校周边开展治安管理工作,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消除隐患。再次,建立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机制。高校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家长不仅熟悉自己子女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而且也熟悉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高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辅导家访制度、家长联谊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有利于安全校园的建设。最后,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广泛传安全防护知识。可以邀请专业指导员或行业资深人员开展讲座,宣传防护知识,进行必要的法制教宵,建立安全知识的第二课堂,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犯罪违法的危害。
(三)建立“配合密切、反应迅速”应急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存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和以往不同。社会的不安定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突发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学校突发事件有极其重要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社会和游稳定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制定有效的突发~件应对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损失。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首先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能够方便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进行事故的处理和解决。②其次,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防止矛盾的发要建立完善的矛盾调解和解决体系。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如学生干部、保安人员、宿舍符理人员等。如果有危机事件发生,相关人员要及时奔赴故现场,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如果事故重大,无法内部解决,要向相关部门报告,拨打110、120、119等,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防范体系。再次,要做好善后工作,对于出现事故的家长和学生,要尽量安抚紧张不稳定的情绪,建立的反馈系统,为以后的工作留下宝贵的经验。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健全校园的心理辅导机制。如今,学生来自学习、就业、经济等因素生的压越来越大,学校应积极地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减少由于学生不良情绪而引发的恶性事件。
三、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方式
(一)构建立体化安全教存网络
应建立以学校教育为先导,以部门为依托,以个人为关键的安全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教育的安全功能。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然而目前,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老师上完课走人,院系和学生管理部门只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工作,班主任甚至一个学期难得见学生几面。像这样的情况,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由谁做呢?最终只是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在代表性地支撑着。安全工作要纳入到工作考核中,天天抓,常年累月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