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

摘 要:随着高校规模不断的扩大,国家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对高校教育投入的加大,使得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基于此种社会形势,高校的教师队伍数量和规模只能够不断的扩张,这样才能够逐渐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青年教师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由于高校教师结构在不断的变化,青年教师的注入虽然为高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元素,但是在某种方面影响了整体教师结构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青年教师的各种方面的特点使得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等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某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当前,我们国家内部的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的提高,这是因为现在高校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就必须逐渐的构建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这也是改变当前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重点论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不断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现象制定相应的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育;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30-02

青年教师总体上讲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基本上是硕士,知识结构新,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与大学生心理距离近.[1]就现在的现状来说,高等教育院校内部的学生数量在不断的扩招,致使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不断提高,高学历、不是师范专业教师的比重渐渐上升.根据有关部门的基本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们国家内部的高等教育学校里面的教师团队年龄逐渐年轻化,年龄低于45岁的教师比重高达80%,年级低于35岁的教师比重为47%.此种现状充分的表明,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内部的教师结构逐渐年轻化,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在不断的增多.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可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的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和师风建设等方面有所欠缺,性格方面不适合教育行业、教学不严谨等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都会影响高校教师队伍的严谨性,严重的情况下会损害高校的整体学校形象和信誉.所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此种情况下愈发重要.

1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1.1 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这就为各种类型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如此,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都为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教师队伍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在逐渐的凸显出大众化的趋势,此种局面下.各高校的教师队伍年龄逐渐减小.许多年轻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性与系统性的师范教育培训就直接入高校担任教师,而且在高校教师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些年轻教师的年纪较小、学历较高、知识比较新颖、反应能力较快而且发展的潜力巨大,但是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着些许的缺陷.

1.2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是指教职员工在从事教学、管理、服务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及其行为体现.[2]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校内部的学习风气等等,体现着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才气的统一性,严重的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单单是这种情况,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地位愈发的突出.师德建设与师风建设的基本情况已经影响到各界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态度,同时也影响了高校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师德师风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高校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现,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3]

2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2.1 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

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4]

2.2 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

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5]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6]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2.3 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

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3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3.1 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7]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

3.2 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

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3.3 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

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8]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4 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沈岚,边丽.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培养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11-13.

〔2〕张宝梅.初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230-233.

〔3〕谢丽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导[J].高教探索,2011(04):70-73.

〔4〕王炳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21-123.

〔5〕楚颖惠,刘京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34-35.

〔6〕唐陈绍,甘益甜,谢晓波.基于学生眼中的高校师德师风状况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11(23):45-46.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文章摘要】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高校教师得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青年教师给高校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在教学,科研,以及师风师德建设的方面出现了些许问题。教师是高等院校的核心,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的灵魂;资深的教师喜欢与核心中道德高尚者为伍,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喜欢聆听灵魂洁净的教师传道授业。因此,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的建设,是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青年教师;师风师德

1 高校青年教师现状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 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 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 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 “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 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 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 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 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 拓宽青年教师视野 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 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

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 结语

青年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是一个永久的议题,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教师,在工作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抱怨无济于事,可以通过理性的沟通而表达诉求,解决好青年教师工作中存在问题,才是建设师风师德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冷晓彦:《论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

国际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国际化的理念及跨文化体验,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掌握国际核心业务专长并能满足企业和相关组织开展国际化业务的现实需要的人才。近年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市场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各行各业对国际型人才的渴求已成共识。由于国际型人才的重要素质特征之一是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为市场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手段,自然也就成为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一把利剑。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它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和专业英语知识的输入,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毕业后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的这一要求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对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界众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被引进并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这一切都使得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也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的师德师风上。

一方面,少数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敷衍了事,严重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调查发现,少数教师认为在高校不存在学生升学的压力,所以他们不用像中学老师那样严谨地备课也能轻松地应付一堂课。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自己上完课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学生有什么需求都与自己无关。殊不知,教师的这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学生很容易产生类似“连老师都这样应付,我们又何必认真”的不积极思想。学生一旦失去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也就只能成为空谈。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职业危机感。在科研方面,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还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近年来,面对来自学校和个人发展等多方面的科研压力,部分教师表现出浮躁情绪,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企图“巧取”他人的研究成果。在自身的职业发展方面,虽然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都能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危机,因而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使自己不再是一个“除了英语之外什么都没有”的人。然而,还有一小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注重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不注重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结合,而是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自认为是学生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满堂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培养出的学生多是“哑巴英语”,遇到实际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而这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都将严重阻碍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以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各高校要加大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自身发展、学生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扎实的语言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而治学态度严谨和注重自身职业发展都是良好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当前教育政策和形势的同时秉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双主体。在课堂之外,和其他任何专业的教师一样,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营造校园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师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寻求自身的职业发展,因为通过自身的职业发展来提升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本身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教师与时俱进了,才能保证学生接受的是最适应时展需要的教育。现代大学英语教师要认清社会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形势,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外语教师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懂得外语词汇语法知识就能在讲台上应付自如。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要在科研和其他方面都不断丰富和强大自己,积极学习和借鉴各种新的外语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外语国家的文化和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些了解,这样才能顺应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能够在自己学科应用英语的人才。

最后,各个高校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而言,大学英语教师被分散到各个学院的英语教学中,因而在评估时难度相对大一些。各个高校要想方设法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和评估,例如,通过学生评、老师互评等多种形式,以监督和表彰并举的方式来规范大学英语教师的言行,从而促进良好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的形成。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的制度建设应本着“扬善抑恶”的目的,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促使教师师德师风提升的自觉和自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谨记自己的职责,努力抓住一切机遇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聪,范徵,吴友富.国际型人才素质特征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9(4).

[2] 张万军,马相奇等.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4).

[3] 田爱丽.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84-02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提升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点,这对于近年遭遇生源寒流的民办高校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民办高校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在校园建设、硬件配套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大学者,非大楼之所谓也,乃大师之所谓也”。民办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外语师资队伍。调查民办高校外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外语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是目前民办高校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当务之急。

一、民办高校外语师资结构现状分析

为了解民办高校外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走访了江西5所民办高校,发放问卷215份,回收205份,均为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性别及年龄结构。在接受调查的205名外语教师当中,男性占17%。女性占83%。男女比例接近1:5,因为学外语的男少女多,所以外语教师以女性为主也不足为奇。25~35岁教师占43%;35~45岁教师占20%,45~55岁教师占15%,55岁以上占22%。专职教师以年轻老师为主,兼职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结构。

2.学位及职称结构。在接受调查的教师当中,就学位而言,学士学位占66%,硕士学位占32%,博士学位占2%,成金字塔结构。就职称而言,助教占28%,基本上是刚入职的教师;讲师占50%;副教授占17%;教授占5%。职称结构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结构。

3.学缘结构及流动性。在接受调查的教师当中,来自本省的占81%,来自外省的占19%;另通过对5所民办高校人事处工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到外语教师的平均流动率为18%,而且以年轻教师为主。

4.教学及科研结构。接受调查者就教学任务而言,周课时量12节以下的占10%,12~20节(不含20节)占27%,20~24节(含24节)占57%,24节以上的占6%。就科研成果为言,通过访谈得知,外语教师立项的课题多为校级课题,省级课题较少,而且所占比例都很低,也以普通期刊为主,核心期刊较少。

二、民办高校外语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科研水平不高。随着民办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及教师往公办高校分流的加速,外语教师授课任务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公共英语教师,由于承担全校所有学生的基础英语课,基本上每周课时都在20节以上,教师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课后交流答疑解惑,而且也没有精力学习进修和参与科研。由于外语类核心期刊较少,加之稿件的竞争非常激烈,外语教师普遍感觉科研压力很大,这些都不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师学位职称水平偏低,年龄学缘结构不合理。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应聘门槛较低,不像一些公办高校专任教师一定要博士,班级辅导员一定要硕士,因此民办高校大部分外语教师都是学校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另外也聘请一些公办高校退休的教师作为兼职,缺乏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由于教师年轻,入校时间不长,导致教师职称水平普遍不高。讲师及助教占大部分,高级职称的寥寥无几。而且民办高校在薪资待遇、人事编制及工作稳定性方面与公办高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外省的外语人才也较少来应聘,绝大部分都是本省的教师,学缘结构不合理,互相学习交流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聘任制度不健全,教师流动性大。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编制都放在省人才交流中心,没有给老师提供所谓的“编制”,加上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一些成见与歧视,以及民办高校在职称晋升方面的限制(一般公办本科高校都有高级职称的自主评审权,而民办高校没有),民办高校的外语师资力量不仅普遍薄弱,而且流动性也非常大,因为优秀的外语教师比较缺乏,到哪都是“香饽饽”,因此一些老师都把民办高校作为跳板,或是边工作边考研考博;或是一旦评上讲师或副教授就另谋高就,或是获得一段时间的教学经验就跳槽。这样不仅对学校的师资引进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会影响外语教学及科研的延续性,同时还会对在校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降低对母校的期望值。

4.重教书轻育人,师德师风有待提高。民办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很多老师就是只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还有一些外语教师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西化,总认为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认为中国的教育、医疗、环境、食品安全等一无是处,并在不知不觉中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崇洋媚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了,但价值观出现偏差,一样也是误人子弟。

三、民办高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1.重视人才引入,完善师资结构。民办高校要提高师生比,解决外语教学队伍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科建设为核心,加速师资队伍的扩充。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为指导,实行灵活多样的柔性引进方式。适当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减少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仅要引进优秀的高校硕士及博士应届毕业生,同时也要外聘一定数量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在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聘任原则的前提下,学校应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平稳过渡的实施办法。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主线,组建外语学科梯队,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学历职称结构;另外民办高校在招聘外语人才时,不应固守在本省内,应该放眼全国,甚至海外,通过招聘信息网上、参加人才交流会、校内教师引荐、猎头公司搜寻等方式,引进各地的外语高层次人才,优化学缘结构。

2.围绕四项工程,提高师资水平。所谓“四项工程”建设,即青年教师“硕士博士化”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这四项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针对在职教师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实践技能、教学技能及科研水平,使整个学校的外语师资水平有质的飞跃。青年教师“硕士博士化”工程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也带动鼓舞了更多的青年教师不断奋发向上。学校可以制订计划对35岁以下未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提出分批达标的要求,签订协议,部分或全部资助其在职读硕读博的学费,教师获得更高学位后按协议必须在学校服务一定的年限,创造必要的条件促其学位达标,在规定时间内不达标的教师,将逐步被更换。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校可以要求教师本人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现有老教授、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使中青年骨干教师尽快成长。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旨在选定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通过他们的带动和支撑,使学校重点建设的外语学科能在省内乃至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外语专业可以聘请省内外语教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专职或兼职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其学术成就、教学经验、人脉网络,提高外语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及影响力。通过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学校可以安排外语教师到外向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师通过实践可以了解、学习和总结相关专业领域,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能力培养。

3.加大资金投入,稳定师资队伍。为了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我们要从“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三方面入手,在制度规划上考虑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通过薪资提高、课题分配、经费安排、教师评聘等方法让外语教师能够安心、舒心、全心在教学岗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学校财政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教职工的“五险一金”工作并切实解决单身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为了让学校与教师个人共同发展,我们可以为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并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首先是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凡新进入教师岗位工作的青年教师均需参加岗前培训及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训练,经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上岗资格。之后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科研方法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增强爱岗敬业的思想,明确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为青年教师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然后实施教师到知名高校及海外进修计划,加快人才国际化的进程。

4.联系品德教育,强化师德师风。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外语教师跟西方社会文化接触较多,也较容易受其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影响。加强外语师资力量的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能教育和引导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也能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通过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引导外语教师沿着教书育人、又红又专的方向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德;高校;师德建设;师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11-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部署。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列世界第一,年授予博士学位数居世界第三,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1]。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发展的背景下,“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生命线”的基本认识逐步确立,而同时,面对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来人们常听到来自社会的不同声音。要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师德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前苏联领导斯大林和教育家加里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工程师,才能培养学生在学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高尚的品德与情操,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之材。教师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学识和身心能够健康地积累和成长,因而教师不仅要有充裕的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学德双馨的老师队伍是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构建良好的师德教育和保障体系,培养和维护一个学识渊博,品性高洁的教师队伍不仅影响和决定学校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更是确保国家教育策略顺利实施,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人才的基础保障。

一、与时俱进的师德内涵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2]。师德的具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国家制度和体制的不同,或者宗教文化的差异,对师德的标准要求也不同。师德是具有传承性的,它在吸收历史上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同时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时期的特定阶段对师德的要求有所不同,并受经济、政治及传播媒介等因素影响较大。另外,师德具有普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中华民族在师德传承上有优良的传统。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各种诱惑无处不在,海量信息高速传播的当今社会,师德的内涵在传统师德的基础上,内容已得到进一步拓展,于春秋等认为[3]:“爱”是师德之根。纵观古今,一个好教师必然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他终生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志是师德之魂。一位杰出的教师,他关心的是国家的强盛,民族的进步,他站在三尺讲台,胸怀天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师德要求教师要修身自律,日日三省吾身。高校教师不但以言施教,更要以身立教,依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行为表率,启迪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广大高校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只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原创性研究的能力,并把发明、发现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世界;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前高校教师应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与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和深化师德的内涵。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现存的问题

河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农业院校,有学风端正、钻研执着、勤劳刻苦的优良传统,但近些年来由于师生数量剧增、社会风气浸染、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学校有部分老师的教学与科研态度有不良倾向,需要提高警惕,认识到现在的问题。

1.师德建设管理工作滞后。我校教师的总体要求依照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化要求,对于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原本无可厚非,但对当前形势下,并未体现我校作为农业院校的特点,我校虽然办学历史长,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总体上看国家投入还是相对较少,在科研学术方面话语权还不够,高端的学习交流机会还有欠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教师结构层次有待提高,导致有些教师本身缺乏自信,对本校的文化认同感还不够。

2.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不足。由于学校扩招速度较快,为满足教学需要,新引进教师的急于投入使用,在岗前教育、教育管理等方面没有做到位,致使部分年青教师对师德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在教学中出现基本功不够扎实,上课敷衍、只重科研的不良现象。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我校教师中有部分人功利意识过重,对自身基本素质要求降低,过多关注个人私利而忘记了教育大义。

3.师德建设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考评制度。我校对教师的考核是以科研、教学为主,对教师师德方面目前尚没有系统的考核体系,目前考评体系中主要采用量化标准,对科研成果、教学课时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但这种考核只能体现科研与教学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育人工作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激励,这使得教师们在对自身师德的关注和要求降低,进一步导致部分教师师德下降。

4.缺乏师德建设相关的监督体系。要使高尚的师德成为一校的传统与风气,在优良师德培育和传承机制的基础上,还需要良好的师德激励机制、师德约束机制,以及完善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只有形成这样一套完整的师德育、励、督系统,才能引导和保证高校教师能够形成和保持科学的育人观。

三、构建完善的师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