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4月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45~79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4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6例。病例均以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关节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1年以上。
诊断纳入标准:①全身无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②X线检查,示胸椎或腰椎有不同程度的前缘变扁呈楔形(非外力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或呈双凹征,椎体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呈栅栏状。③骨密度检测阳性征象(采用意大利双能X线骨密度仪IAun系列测定,骨密度与当地同性别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25%以上)。④中医证候为肾精不足证:腰脊疼痛,酸软少力,不能持重,舌质偏红或淡,脉沉细。
排除标准:具有其他严重的原发病、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不在观察之列。
治疗方法:口服补肾壮骨的自拟中药汤剂。主要由羊藿、熟地、鸡血藤、鹿角霜、杜仲、补骨脂、乳香、白术、茯苓、黄精、当归、甘草等药物组成。
用药方法:上药水煎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下,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
本组病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除规定用药外,观察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对本病具有作用的中药和西药。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制定。①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时有隐痛,但能正常工作;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但工作后加重;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影响正常工作。
结 果
本组40例病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经治疗后,临床控制13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愈显率57.5%,总有效率92.5%。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量的减少,骨小梁的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痛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病症[2]。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其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常伴随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动困难或受限制;而有些患者表现身材变短、脊柱畸形,许多患者还反复发生骨折。中医认为其主要是肝肾亏虚,无以生髓养筋骨所致,属“骨痿”之范畴。如《素问・痿论》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认为:该病是因肾虚精亏,肾阳衰微,阴阳俱虚,无以藏真阴而寓元阳,故而骨弱;又虚邪交争,骨痛难忍,此即肾脏损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肾主骨生髓,精充则髓足,髓足则骨强。故本方正在“肾主骨”这一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辨证,以具有温阳补肾续筋、壮骨强筋作用的羊藿为主要成分,辅以熟地、黄精滋肾以补精益髓;鹿角霜为血肉有情之品,偏于补阳,杜仲、补骨脂均属温肾补阳之品,起填精补髓之用;乳香、鸡血藤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当归补血活血通经络;白术、茯苓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强筋壮骨之功,双向调节免疫平衡、恢复再造肾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说明该方药能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抑制骨丧失和一定程度上促进骨的形成,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骨质疏松发展的作用。总之,补肾壮骨法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止痛及改善骨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老年性; 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23-02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发生退变和破坏而引起骨脆性增加的病变,这种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1]。骨质疏松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54~75岁,平均(62.5±2.5)岁;患者均出现腰酸背痛症状,在休息和活动时都感觉到疼痛,65例上下楼梯时感觉非常吃力,临床症状明显,30例还伴有明显的小腿疼痛,25例行走中出现腿部疲乏情况。12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1月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天格胶囊(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080)0.4 g/粒进行治疗,3粒/次,3次/d。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的补肾强骨汤加减施治,基本治则为补肾强骨通络止痛。药物组成:桑寄生15 g,杜仲10 g,熟地12 g,羊藿12 g,北芪12 g,白芍12 g,川断12 g,骨碎补12 g,山萸肉12 g,枳壳6 g,甘草6 g。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沉,偏于肾阳虚者加用制附子15 g,玉桂6 g等;症见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五心烦热、舌红而干、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加用知母、龟板鳖甲等;症见伴闪挫跌扑伤,伤处刺痛、痛处不移、拒按舌质紫暗、脉涩偏气滞血瘀者上方减少补益药加红花12 g,归尾12 g,桃仁12 g。将这些药物加水煎熬。用法:取汁液300 ml服用,1剂/d;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2]。优: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日常行走的疼痛得到缓解和减少,乏力情况明显减少,进行骨密度测定明显增强。良: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行走时,疼痛较治疗前减轻,进行骨密度测定,有一定的增强。有效:患者感觉到治疗效果,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但是骨密度测定没有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和骨密度测定没有任何改善,甚至疼痛更加明显。总有效=优+良+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金天格胶囊是一种天然虎骨的替代品,具有很好的健骨作用,此外,由于其含有人体骨骼形成所需的钙磷等,促进人体骨的形成[3]。金天格胶囊还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使患者的痛阈值得到明显提高,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痹症”、“痿症”、“腰背痛”“等范畴。患者具有的腰背酸痛和腰膝酸软等症状,既跟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关系,还与自身肾功能减退使得病症加重有关。肾虚骨萎,督脉失于温养是其病发的关键基础,而气滞血瘀则是其发病的加重因素。此外脾胃虚弱、劳损、饮食、情绪等也会对本病产生重要影响。以上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形成本病,《灵枢・本神》说”“肾藏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骨是支持人体的支架,因为肾能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所以人体骨髓的生长、发育、修复均须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若年老体弱,肾脏亏虚、精气不足,肾藏精、生髓、养骨、充骨功能失常,则骨萎不坚,导致骨质疏松。
本组中药内服方剂根据其临床特征,提出补肾强骨、通络止痛为本病的治则,方中骨碎补、羊藿、杜仲、山萸肉、熟地温肾强督填精、强壮筋骨,痛甚者加红花、归尾、桃仁、桂枝辅以活血止痛。其主要功能:通过发挥羊藿、骨碎补、川断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通利血脉”作用,从而使“元阳振作”,单位体积内的骨小梁量增加,小梁厚度增加,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主治骨质疏松,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此外,在治疗期间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度有规律的负重和肌肉锻炼,同时调节患者饮食结构,合理均衡饮食,嘱患者多食含钙高的食物,如每天坚持喝牛奶、多食豆制品、虾皮、蔬菜等,指导患者多晒太阳、戒烟酒、少喝咖啡等饮料,同时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调节情绪,勿急躁、抑郁等。
总而言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抑制骨吸收,稳定和增加骨量,防止骨折的发生,减少骨骼退变,促进新骨形成。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各师各方,笔者认为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较之单纯应用中药或西药施治优胜,可增加疗效,作用最全面,既能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改善机体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健康,确保骨质疏松症发病得以有效控制,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熊会林,周俊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门诊护理策略[J].内科,2011,6(5):519-521.
[2]王鸥,邢小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8):584-586.
[关键词] 补益脾肾方;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27-03
老龄化社会已经渐渐成为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将使我们步入老年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据统计2012年老年慢病确诊患者2.6亿[《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报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长期困扰老年人,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单一,需要多种补充治疗方法。补益脾肾方为本院名老中医协定方,用于治疗老年OP患者已有20余年,有确切的效果,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其对OP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4年7月在临床工作中随机选住院或门诊老年OP患者8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龄65~8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全身无力,疼痛以腰背部明显,同时疼痛可日益加重,易发生骨折;②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③X线表现:骨质(脊椎、骨盆、股骨上端为主)普遍稀疏;④骨密度检测可阳性;⑤影响骨代谢药物(维生素D、雌激素、钙制剂、双膦酸盐等)近3个月未使用;⑥无重要脏器疾病;⑦中医证候表现为腰脊疼痛,酸软少力,不能持重,目眩,舌质偏红或淡[1-2]。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阳性药组4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补益脾肾方,组成为制首乌12 g、山药12 g、制山萸肉12 g、鹿角胶15 g、枸杞子6 g、熟地12 g、补骨脂15 g、甘草3 g、菟丝子30 g、杜仲18 g、怀牛膝18 g、羊藿9 g、炒白术15 g,口服,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个月。加服钙剂(美国惠氏-百宫制药生产的碳酸钙D3片),1次/d,600 mg;阳性药组:仅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1次/d,连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测量骨密度[3];检查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拟定。临床控制: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定为0级者;显著进步: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定为I级者;进步:疼痛有所减轻,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定为Ⅱ级者;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定为Ⅲ级者。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的比较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明显高于阳性药组的26.8%(P
3 讨论
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4]。我国受OP影响的人群大约已有1亿人,45岁以上的人口男性比例接近4∶1,也就是OP在4名男性中就有1名被其影响,女性发病率更高,最近有研究表明,近60岁以上老人已接近1.5亿,是OP的高危人群,发生率为60%左右,伴有骨折并发症的患者已经达到12%。欧洲可能有6900万50岁以上人群患OP,数字还在向上攀升,其中妇女中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每年11/1000[5],在美国女性也易于发生此病,估计有800万名妇女患有OP。OP被称为“隐形杀手”,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P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而原发性O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之中,多种原因均会促进OP的发生。治疗方法不多,主要为钙剂、维生素D类等,需要多种补充治疗方案[6-8]。
补益脾肾方为本院名老中医协定方,认为肾虚脾弱是引起OP的主要病机[9]。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精血不足则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养骨骼,骨之失养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10],通常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酸软、疼痛、双下肢乏力、关节酸痛等,且患者较易发生骨折,脾虚也被认为是老年性OP发病的内因之一。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能将水谷化为精微滋养全身百脉,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旺盛,则机体消化吸收水谷才能化生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营养五脏六腑以及筋肉、四肢百骸,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反之,若脾胃虚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衰退,则会使气血生化不足。治疗原则重在调补脾、肾两脏,效果明显[11-13]。本研究发现补益脾肾方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在治疗后3个月显著提高,而单纯使用钙剂治疗骨密度的改变及止痛疗效均不明显,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可能需要长期治疗,中医症状改善明显,有望成为OP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 谢雁鸣,朱芸茵,葛继荣,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基本证候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2):38-44.
[3] 谢雁鸣,宇文亚,董福慧,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摘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86-1890.
[4]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5] European Prospective Osteoporosis Study (EPOS) Group,Felsenberg D,Silman AJ,et al.Incidence of vertebral fracture in Europe: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Osteoporosis Study(EPOS)[J].J Bone Miner Res,2002,17(4):716-724.
[6] 罗树君,曾荣,胡资兵.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15.
[7] 罗小勤,廖保中.红花注射液联合鲑鱼降钙素对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2):56-57.
[8] 郭杨,马勇.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处方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188-191.
[9] 王新祥,张允岭,黄启福.对骨质疏松症中医主要病机和现代病因学的认识与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2):1119-1123.
[10] 金珉廷,郑洪新.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35-36.
[11] 盛彤,谢培凤,王新祥.骨质疏松症中医脾虚病机认识的现代医学基础[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5):509-513.
[12] 盛彤,谢培凤,王新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论治及相关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922-1926.
【摘要】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对以腰背痛为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择西药治疗加腹针疗法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方案,2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价表(oswestry)计算治疗前后odi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得分以评价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并以骨密度(bmd)、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评价治疗前后影像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md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bmd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的alp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且治疗组对alp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对odi指数和vas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对以腰背痛为主要症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提升患者alp水平和提高骨密度有关。133229.COm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疗法;腹针/治疗应用;骨密度/针灸效应;碱性磷酸酶/血液;钙/血液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1-3]。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身材变矮或驼背,女性绝经后发病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关键在于正虚,加之外邪乘虚侵袭而致病。所不同者,有重于肾或重于脾者,有重于痰或重于邪者,其证属本虚标实。我院骨科门诊及病房对以腰背痛为主要症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60例患者均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女20例,男10例;年龄73~88岁,平均(798±52)岁;平均病程61年。对照组中,女23例,男7例;年龄72~89岁,平均(772±56)岁;平均病程58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平均病程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以腰背疼痛为主,可伴全身无力、周身骨痛等症状,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可存在脊柱后凸畸形;骨密度检测阳性(即骨密度低于正常者2个标准差以上)者即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13纳入标准
性别不限,年龄大于70岁;腰椎或髋部骨密度(bmd)测定低于正常者2个标准差以上;入选前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血钙(ca2+)水平等生化指标检测,排除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70岁;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等其他疾病引起之腰背痛症状;合并有内分泌疾病或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治疗。(1)西药治疗:钙尔奇d600 1粒,每天1次,口服;骨化三淳 1粒,每天2次,口服;鲑降钙素针20 μg,每天1次,肌注,共8周。(2)腹针疗法:主穴取中脘、气海、关元,配穴取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常规消毒后,中脘、关元深刺,双滑肉门、气海、双外陵、双大横中刺。留针30 min,其间行针导气1次,治疗前4周总计治疗次数不少于12次,后4周总计治疗次数不少于8次。若中医辨证肾虚明显,加双气穴(中刺);胸12椎体—腰2椎体水平疼痛明显者,加天枢(患侧中刺);合并胸胁部疼痛(约胸7椎体水平)者,加水分、水分旁(患侧中刺)。
212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法和疗程同治疗组。
22观察项目
(1)检测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血ca2+、血清alp以及骨密度检查。(2)症状及功能评价:采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价表(oswestry)计算治疗前后odi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症状得分。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2组间比较,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005。
3结果
312组治疗前后bmd测定结果比较
表1结果表明:治疗前2组比较,患者bm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bmd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bmd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12组治疗前后bmd测定结果比较
322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变化比较
表2结果表明:治疗前2组间比较,患者alp、ca2+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p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ca2+水平均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2组al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alp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表22组治疗前后血清alp和ca2+水平变化比较(x±s)
332组治疗前后odi指数及vas评分比较
表3结果表明:治疗前2组odi指数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o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对odi指数和vas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表32组治疗前后odi指数和vas评分比较
4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如钙剂、维生素d3类药、二磷酸盐及理疗等,但因口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开展其他各种安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法的研究。
采用腹部腧穴治疗腹部以外的疾病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这个系统与全身有着相应的应答联系,对全身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腹针是在总结前人针灸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尔后机变”的针灸大法,在临证时要求“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妥否,尔后操术勿燥,依情再做加减”,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最大限度地激发神阙系统及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控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而治疗全身疾病。腹针疗法既有传统针灸特点,又有自身诊治特色[4-5]。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慢性病、久病、内伤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所以大多数慢性腰背痛与肾虚有关。因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之脉循行经过腰背部,其经筋挟腰而上脊,所以肾虚和足太阳经气失调,腰背部经筋受损,或风湿等外邪的侵袭都会导致气血不和而产生腰部酸痛。且临证中内伤多于外感,而外感也多因内部失调所致。因此,临床上治疗腰背部疼痛多从治虚入手。本临床实验治疗方法中,穴位处方为薄智云教授亲自辨病取穴,基本取穴如下:主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气海;配穴取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选穴加减:肾虚明显者,加双气穴(中刺);胸12椎体—腰2椎体水平疼痛明显者者,加天枢(患侧中刺);合并胸胁部疼痛(约胸7椎体水平)者,加水分、水分旁(患侧中刺)。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此二穴组合为腹针中一常用方——天地针;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两穴合用,具有益气血、壮筋骨、调补先天和后天之本的作用。气海为气之海,肾主先天之元气,故针刺气海有补肾益气壮骨之功效。左右外陵、滑肉门的4个穴位称为“腹四关”,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主要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患,外陵位于神阙之下,主要治疗下腹部及下肢的疾患,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与天地针合用时,具有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腧穴,文献记载以治大风逆气、四肢不举、多寒为主,薄教授以其多年的经验认为大横具有调理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天枢位于脐中旁开2寸,在腹针理论中主要是治疗l4椎体水平线所出现的疼痛。气穴是薄教授的经验穴,气穴位于关元旁开5分,具有调理下焦,通畅下肢气血,补益肝肾的作用。水分位于脐中上1寸,具有促进局部水肿吸收之功效。水分旁为薄教授根据病人不同疼痛部位所取之穴,主要依据灵龟腹部八廓图中穴位所对应的疼痛部位投影而选穴,能达到直达病根,缓解疼痛之功效。诸穴合用可起到扶正固本、祛风除湿、化瘀通络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odi指数及vas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得以改善,可能与腹针的针刺镇痛原理相关。目前国内有不少研究表明,腹针缓解疼痛的原理就是针刺镇痛原理,并对其镇痛机理进行了研究,北京医科大学韩济生教授通过针刺大鼠足三里穴测定体内阿片样物质明显提高,说明针刺镇痛是通过刺激穴位,使体内的阿片样物质的释放来达到镇痛作用[6]。笔者认为腹针疗法缓解疼痛的实质是通过刺激穴位,使体内的阿片样物质的释放来达到镇痛作用的。由于运用腹针治疗以腰背痛症状为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时不需要有明显针感,故要求取穴要准确,进针深浅要严格掌握。其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提高骨密度方面效果更明显。有研究表明,针灸能调整骨质疏松患者机体内相关基因(如白细胞介素-6 mrna、转化生长因子-pl mrn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调节雌激素水平及垂体、肾上腺的功能,达到补肾壮骨之目的[7-9]。并且能通过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性激素水平,改善胃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10]。故推测腹针提高骨密度的机理可能是:通过针刺上述穴位,一方面对性激素分泌不足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增强胃肠功能,提高了对钙、磷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抑制骨吸收和刺激骨的形成。
alp是常用的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是参与骨代谢的重要蛋白质,血清中alp有一半来源于骨,骨alp由成骨细胞分泌,而另一半绝大部分来源于肝脏,极少部分来源于小肠和胎盘。成骨活跃时,成骨细胞分泌大量alp,一部分参与钙化,即在钙化区内水解磷脂,释放的磷酸根与钙以沉淀的方式沉积在胶原骨架上,发生骨矿化作用;另一部分释放入血,使血中酶活性升高,因此alp活性升高,可反映成骨细胞活跃情况。本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alp均有所升高,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腹针疗法可能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血钙在血液中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即蛋白结合钙、离子钙和小分子阴离子结合钙,有研究指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总钙、离子钙水平一般正常,若骨吸收增加血清钙水平亦可升高,伴有骨折者血清钙水平显著低于无骨折者。本临床试验中对血钙指标的观察因样本量小和时间所限,并未发现其与腹针疗法有明显的相关性。
近年来,有文献[11-13]报道腹针治疗效果明显,不单指腰背痛,对膝关节等其他肢体疼痛及关节功能的改善尤为突出。本研究采用腹针治疗以腰背痛为主要症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治疗方法简单、见效快、无副作用、经济、疗效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physicians guide to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s].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1999.
[2]fda guidelines fo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gent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division of metabolism and endocrine drug product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usa:1997.
[3]who guidelines for preclinical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trials in osteoporosis[s].geneva:1998.
[4]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99,79-88.
[5]薄智云.谈谈腹针疗法[j].中国针灸,2001,21(8):474.
[6]韩济生.中枢阿片肽和胆囊收缩素功能活动的消长是决定针刺镇痛有效性的重要因素[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5):321.
[7]刘献样,沈霖,吴明霞,等.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tgf–p1 mrna、vegf mrna表达及凋亡基因fas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3,44(11):830.
[8]刘献样,吴明霞,吴炳煌,等.补肾微烟药条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99.
[9]吴隆奇.非药物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临床康复, 2003,7(5):807.
[10]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8.
[11]蒙昌荣,李滋平,符文彬,等.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08,40(4):76.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金乌骨通;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38—02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55例,观察2组54例,观察2组中途有6例退出,完成研究的46例。观察1组无人退出。
1.1入组患者标准
所有病例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均符合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临床症状以腰背部疼痛明显为主,各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两组均常规口服钙片及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观察1组55例,给金乌骨通治疗;观察2组48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每次静脉注射用药伊班膦酸钠2mg,每3个月用药一次,辛伐他汀每晚口服40mg。以上所有入选患者均给等离子钙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腰背症状改善效果判定标准参照文献[2]制定如下,显效:腰背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能恢复正常生活;有效:腰背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背疼痛,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采用Nor landRX 36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L2~4、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测量精确度SOS ≤1.5%CV。
2结果
2.1 两组腰背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1组的总有效率为96.4%,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为9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出现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这与他们的生理代谢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关。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症中最应被关注的特殊群体,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骨转换率升高,骨的吸收大于新骨形成,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仍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方案,汪丙昂等[3]曾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患者给予伊班膦酸钠和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左侧尺骨远端、腰2-4、Wards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均有明显上升,且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达到92.3%,结论提示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伊班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协同作用。
结果提示:两组药物治疗都能明显升高患者的骨密度,不良反应少,但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比金乌骨通好,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