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德育管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范文第1篇

0 前言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及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它关系到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而当前,一方面农村教学不注重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普遍是流于形式的教学;另一方面农村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校不能够将学生的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听起来没兴趣,老师教起来没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做出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出符合农村德育教学的新思路,充分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

1 健全德育管理网络

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应该是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其中德育就排在了教学的第一位,充分说明从小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它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前提。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德育教学中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才有利于今后他们步入社会。要想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就需要将各方面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做好农村中学的德育管理工作。为此学校需要创建全方位的德育管理网络,对每个工作岗位做出具体要求。

第一,以学校校长为德育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制定全校德育工作的中长近期目标,并且主持领导小组例会,主要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性建议。

第二,分管校长,主要是围绕德育目标,制定落实措施以及主持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学生日常事务,主持班级考核。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者培训考评制度等。

第三,政教主任全面协调班主任以及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工作,确保德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监督,配合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休息时间。组织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考评工作。班主任主持好班级的日常工作,组织学生活动,并且协调各科老师教育工作,让各科老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家访。培养德育老师落实教育大纲要求,对学生系统的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以及民主与法制教育等。只有健全一套完整的德育管理网络,才能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班主任,作出处理。才能正确指导各班级的德育工作,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一层一层落实到位。

2 调动德育工作者积极性

2.1 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直接领导者,也是班级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班主任直接参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所以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带头作用,鼓励班主任在服从学校全局的原则下,灵活开展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抓好班主任的管理,抓好班主任的管理也就是抓好学校德育管理的关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给班级下达适当的德育管理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鼓励班主任通过自身努力完成预定目标,当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学校要给予及时肯定和奖励。在对班主任的奖励中要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从而激发班主任持续工作的热情。同时学校还要为班主任创设条件,给班主任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班主任得到学校以及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并且开展评优评先制度,做到评选工作的公开透明,全面肯定班主任的功劳,让他们首先获得评优评先的资格,进一步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既是对??秀者的肯定,也是对后进者的一种勉励。学习要充分认识到在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中,领导者的行为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作为领导者要对班主任的工作给予支持、关怀,对班主任提出的意见或是建议给予充分考虑,树立班主任的主人翁精神,让班主任将最大的激情投入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带动学生认真学习,天天向上。

2.2 调动各科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德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既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将德育与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学校职能部门共同德育任务的德育体制,由教务处邀请各科教师参与的德育教学和改革工作中,并且提出一些硬指标作为评价各科教师的标准。学校要改变管理方式,这个是调动各科教师德育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证。学校只有充分信任各科教师,按照人性化的管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合理地管理教师,教师才能按教育或是德育规律来培养学生,教师才能把课堂教坏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同时学校要重新设置教师专业性职位,明确地将德育职责内容与其绩效考核及所获各种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挂钩,另外学校要加强各科教师的德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定期召集各科教师进行德育学习,提高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德育工作离不开各学科教师的共同作用,学校要坚持将各学科教育同德育教学相结合,对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德育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

3 拓宽德育途径

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只有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以检验,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知识学校的责任,更多的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除了在学校学习外,学生更多的是同家庭同社会的联系。所以要积极拓宽德育教学途径,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第一,学校要着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举办黑板报等宣传活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班级中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构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回报。学校可以通过拓宽学生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品德和修养,比如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实施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社会环境,来认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开展一些义务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农村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劳动中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体会无偿奉献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处理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以及直面困难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二,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中,很多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更加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座谈会或是进行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做好沟通教育情况,向家长进行细致的指导教育,从而促进家校双方的密切配合。教师在进行家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家访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家访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针对家长教育孩子出现的误区和困惑,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交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学校在定期开办家长会时,不仅要对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还需要做出接下来的工作学习计划,让各位家长都能够了解学校的教学动态,从而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同时让各家长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才能给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第三,学校要充分联合各界力量,不断优化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比如课外邀请社会专家,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向学生讲解真实案例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辨事物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且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可以定期组织村级干部加强对家长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树立家长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从而影响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的推进下,一方面要向农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增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拓宽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空间,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让网络可以步入农村中学中,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形态,以科学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制力,抵制网络上的诱惑,让他们在网络上学习到爱国主义精神以及?l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这样才能保证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范文第2篇

一、错题管理意义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错题其实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学生和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和研究错题,可以快速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1. 增强教学针对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化学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发现化学知识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其快速消灭盲点. 由于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无法对学生未来学习状况做出准确评价. 因此只能结合当下状况,对学生进行了解. 学生已经正确解答的题目,表示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而对于学生未能正确解答的题目,则反映了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错误题目进行研究,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弄清楚错误到底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到位,还是学生理解错误,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2. 体现思维过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 通过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方便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而错题就是反映学生的学习思维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方式. 教师和学生通过加强化学错题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解决化学题目时思维中所存在的错误,使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增强理解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错题其实是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理解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错题管理,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二、当下化学错题管理所存在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强调错题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进行相关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错题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使得化学错题管理相关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阻碍了错题管理进一步发挥作用.

1. 缺乏充分认识

认识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 只有提高认识,才能使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对于化学管理来说,缺乏有效认识,会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对错题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错过的题目一错再错,影响学习效果,也浪费了时间.

2. 管理方法落后

通过化学教师督促,很多学生已经开始了错题管理工作,但是其管理方法却十分落后. 学生虽然准备了专用错题本来记录错题,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总结工作,却没有很好地进行.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简单地将错题抄到错题本上,直接附上答案. 这样学生只是完成抄写工作,没有整理归纳,错题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改进策略

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督促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错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采取相应调整策略.

1. 以预防为主

错题管理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减少错题.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有时为了整理错题而整理错题,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教师应该将错题预防工作放在首位. 在做题时,学生应该认真检查题目中的条件和细节,尽可能杜绝因马虎粗心所造成的错误,从而使错题可以真正反映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及时进行归纳

对于整理的化学错题,学生需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整理.做错的题目需要反复拿出来做,从而强化相应知识点.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主动督促和帮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 错题只有经过整理,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因此,教师的着力点不应该仅仅放在错题收集工作上,而是应该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归纳和总结上. 对学生的错题本,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对于有困难学生,则应帮助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提升.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人才;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11-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大学生的管理日趋复杂,主要还是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高校在学生成绩统计、教材选购、教师教学任务分配等方面的工作日趋加重,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员在教学管理之中。信息网络技术属于现代技术的一种,可以有效地释放人们的劳动,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目前,很多高校正在加大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投入。

二、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高校教学管理发展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一些瓶颈,急需有新的推动力,实现相关制约因素的释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各行各业实现工作效率、准确性的有效提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信息化的融入使组织结构出现了三种新变化。

(一)组织结构的平行化

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的各项改革措施,使信息化建设有效实现各个院系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制图课程在我校属于机电工程系教授的内容,但是城市与环境科学系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这一课程,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两系进行制图教师教学任务的有效分配,不再需要面对面的沟通,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即可。

(二)管理方式的人性化

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建设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管理方式,可以帮助实现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具体落实。在没有实行信息化建设的r候,一些高校教务部门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很多时候出现工作态度急躁等情况,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后,教务部门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例如原来的教材选购,需要进行电话沟通,甚至需要派人到出版社去选定,但是通过网络选书即可,使相应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这样工作人员在选书方面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少,只需要根据相关院系提供的书名、出版社等信息进行网络订购。同时,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三)管理手段的智能化

现代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解放人的因素,这就需要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这种智能化的要求实现就需要进一步落实信息化技术。例如学生的成绩管理,可以实行电脑系统化管理,学生的整体成绩分布在信息录入之后就可以得到多角度的分析,平均成绩、成绩分布、及格(优秀)率等一目了然。同时,在实现系统管理之后,学生成绩一旦录入成功,将没有人为更改的空间,这样也大大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人情关系,保证了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系统适应性较差

高校在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中更多的都是进行技术引进,经过多方面的市场调研和学习,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学籍(成绩)、教材选定、教师管理等多方面的网络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和管理人员会出现操作适应性差,难以掌握相关的管理权限等。另外,这些引入的管理系统只是根据设计者的设想或者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的,在引入之后,对本校的教学管理没有更多的适应性调试,使管理系统难以实现不同高校的具体教学管理要求。一些高校在引入教学管理系统的时候没有整体化购进,而是分模块购进,这样可能造成不同的管理系统在兼容性上存在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例如教师教学任务配备系统没有同教材选购实现模块间的兼容,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重复录入信息,降低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二)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网络课程平台作为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现象。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视自己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但是由于教师的工作量较大,网络课程需要录制相关的微课资源、案例分析等内容,同时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制作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技术,增加了应用的难度。教学管理部门在各个精品课程的检查过程中,没有更为专业的指导意见,使一些网络精品课程网页下的教学资源不够专业,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共享作用。

(三)网络安全性急需加强

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主要还是基于互联网,很难实现内网和外网的有效隔离,这样就可能出现一些网络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网络安全屏障。近年来,国内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遭受攻击的次数逐年增多,造成高校教学管理数据的大量损坏,学生的学籍成绩被篡改,网络教育资源被删除等情况屡见不鲜。

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人才信息化技术的培养

仅有高尚的道德、优良的职业准则是不能胜任具体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对专业的技能。不同类型的教学管理内容,需要有不同形式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需要及时掌握的专业知识。具体来说,针对不断优化的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及时学习,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并且多创造一些学习教学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机会,对大数据、云存储等概念不断更新认识。邀请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发单位派人来传授系统管理的操作步骤,开展信息化技术学习的传帮带工作,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充分掌握高校的各项教学管理系统。

(二)构建教学管理网络安全屏障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需要对自己的网络安全问题提高认识,因为很多相关学生学籍信息管理都可能通过网络泄漏出去,需要管理部门进行自我网络安全措施的应用,不断提升服务主机的安全性,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查杀病毒和木马等不良程序。同时,建立教学管理网络安全的规章制度,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严格细化教学管理信息在内部网络传递的级别,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核心程度设置不同的等级,这样可以保证一些核心管理信息不泄漏。此外,国家也需要进一步构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规,进一步实现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净化国内网络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安全条件。这样的环境下,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三)推进高校教学网络管理的软硬件建设

首先,需要重视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不断强化分管领导对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是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设施优化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构建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设备更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优化现代教学管理的硬件设施,实现硬件设施的信息化,不断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的教学管理模式。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电脑化,大大提升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在网络信息化硬件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构建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的网站建设,将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上传在网站上,实现B/S、C/S的互结形式。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融入现代高校教学管理之中,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升,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人才的培养,保证管理系统安全,优化软硬件建设等,从而提升信息化服务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冬,贾海天,陈志峰,等.顶层设计理论在数字后勤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2011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ICEA 2011),2011,10:171-172.

[2]O翔,张丽萍,等.城市综合大学加速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为例[A].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EER 2013),2013,08:159-160.

[3]王玉海,董丽君,等.基于个性化教育的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A].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 (ICPESM2011),2011,12:153-154.

[4]许谭.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A].2012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ESE 2012),2012,04:176-177.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ENG Xiao-fen

(City Collg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Guangdong 523419,China)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人本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72-01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特点,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教学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1]。将人本思想渗透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丰富的小学教育管理经验,首先阐述了人本思想的内涵,又详细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渗透策略。

一、人本思想的内涵

人本思想是物本思想的对立面,指的是“以人为本”,即把人放在一个根本的位置上,或重要的位置上,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人的正常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学校将人本思想渗透到教育管理中指的是,将管理者、教师、学生作为管理的核心,将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的思想用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的管理,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渗透人本思想的措施

1、人本思想在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实施

(1)量化评估制度要注重体现对教职工的激励。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当前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了量化管理的阶段,具体的管理措施是:制定相关的指标,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计算,对教师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这种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失去了一定的公允性。单纯的利用这种量化管理,并不能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真实的反馈。据相关调查显示,2015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全国17个地区,3000多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有51.3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而调查其原因,发现主要是工作压力太大,而纠其真正原因,却并非是教师工作过于辛苦,而是学校管理和评级机制给教师造成了太大压力。这种情形,不利于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因而,学校在制定制度时,要加入激励机制,让制度变得合情合理,定期加强和教职工的沟通,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长期以往,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2)鼓励教师参与管理。让被管理者参与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增强被管理者的归属感。学校要鼓励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让教师有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权利。同时,还要将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利用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和教职工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意见,让他们为学校的管理出谋划策。

(3)注重提升教师的素质。高素质的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向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了解外界的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人本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处于变动中,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潜能[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尊严,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将小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成为一名伯乐,真正欣赏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3、课堂教学要体现人本思想

课堂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而教师要注重成为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育教学。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将小学生当做嗷嗷待哺的婴儿,将各种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还要注重用高尚的品德熏陶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

4、注重构建人文教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指的是,用人文的方式进行学校教育管理。管理者要放手让教师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能动性,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为教育管理服务。管理者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判时,不能以量化形式进行评估,而应该将教师的教学经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教师的创新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列入评价体系中,积极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3]。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用“宽容、理解”的姿态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欣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保护学生、爱护学生,重视人本思想,并带动家长和社会,积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绿色的校园中,获得新知。

将人本思想渗透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素养,这能够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清涛.小学教学管理人本思想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1,(30):2.

小学德育管理措施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高校作为高度自治组织,一直处于“超然”的地位,拥有相对独立的处理学生学业事务的教育管理权。但随着近几年来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法律刘纷的增多,也对高校教育管理权的权限产生了质疑。如何协调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关系是解决高校与大学生利益冲突的关健问题。文章从分析高校与大学生关系的转变入手,探讨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冲突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育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障学校生活良性运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从法律地位的角度来看,高校是公法人,是依公法所设立、享有公法所规定的行政权力,履行行政义务,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受传统公法人理论的影响,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构建起一种隶属关系。即大学生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高校则是处于管理者的强势地位进行教育管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高校管理权的绝对权威与超然的地位已经不再被认同,高校的管理权面临新的挑战。

高校管理权即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的权利,这是基于高校与大学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言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高校拥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利,大学生对高校的管理与决定必须遵守和服从,且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高校对其校内事务管理有自由裁量的权利,而法律法规对高校的自由裁量权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将导致高校对学生权利的忽视,进而侵害大学生的权利。因此,对高校管理的自由裁量权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如果不对高校自由裁量权予以必要的法律规制,则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逾越权限,造成对大学生权利的侵害。

现今更多学者及家长和学生将高校与大学生的关系视为一种合同关系,然而囿于传统观念的惯性,大部分高校很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两者关系。自1998年“田永案”以来,大学生与高校“对簿公堂”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高校在管理学生的观念、体制和实践方面存在问题与弊端。司法审查介人高校管理,也明确了高校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应当受司法监督,更要求高校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高校与大学生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才能保障高校教育教学秩序和高校的良性发展。因此,解决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之间的冲突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冲突的原因分析

在现实中大学生“状告母校”事件的接连发生,说明高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忽视对学生权利的保护,这样的管理已经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同时高校又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机制,因此发生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纠纷往往在内部无法解决或者不能有效解决,只能诉之司法途径。另外,在我国高校一般实行单中心管理机构,学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权力意志层层传递的方式自上而下的直达每个学生个体,后者缺乏强有力的自治组织和利益代表机制参与学校管理,不利于大学生的意志表达,这种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学生权利的保护。因而,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的。

1.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受传统观念影响,高校管理一直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学业事务无所不管,而大学生的权利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甚至是被抹杀的。一些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模糊,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理解存在误区,理解不够深刻,对法律不够重视,并且认为法律在教育管理中可用可不用,这必然会导致对大学生权利的侵害,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利益的冲突。

2.高校管理秩序的失范

在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一案中,北京科技大学败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对原告做出的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原告被学校认定考试作弊并依据学校规定按退学处理后,除了学校编印和签发的“期末考试工作简报”,“学生学籍变动通知单”外并未给其办理实际退学手续,在此之后的两年中原告仍以一名正常学生的身份继续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学校的各种设施,学校依然为其正常注册、发放津贴、安排培养环节直至最后修满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并通过论文答辩等事实,均表明退学处理的决定在法律上从来未发生过应有的效力。然而临近毕业时,学校有关部门通知原告所在系,因对原告已做退学处理,故不能颁发毕业证,学位证,不能办理正常的毕业派遣手续。这些事实,反映了高校内部管理秩序一定程度的棍乱状态,反映出高校在管理秩序上的失范。

管理过程中正当的程序是相对人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没有正当的程序受教育者在高校中的“机会均等”就难以实现,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高校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正当程序或者程序存在瑕疵是高校行使自主管理权时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高校在管理程序上存在瑕疵,就极易造成对大学生权利的侵害,也成为大学生状告高校的理由和依据。

3.相关法律法规与高校校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大学生诉高校纠纷案中由于质疑高校规则合法性引发的法律纠纷层出不穷,这使得原本被视为高校内部规定而游离于法治原则之外的高校规则开始引起法律的关注乃至审查。现在的校纪校规多是高校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强制执行的规定,从法制来说并不尽合理。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敢于状告高校而且胜诉,就是因为目前高校校纪的部分规定缺少法律依据,或者直接和法律发生冲突。如:北京科技职业学校航空学院大二学生陈平(化名)日前因“男女生交往过密”等6条“罪状”被校方劝退。所谓的“男女生交往过密”,不过是陈平与女朋友在公众场合有拥抱等亲密行为。院方称,本学院采用军事化管理,陈平已符合退学条件。陈父表示因类似“小事”被退学难以接受,如果孩子真被退学,他将有可能起诉学校。《新京报》10月15日)校方自有其不可退让的理由即其学校的校规中的规定,然而该校的校规与(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中的相关内容是不相符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中关于学生退学条件是:(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二)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三)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四)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由此可见,本案中学校对陈平所做的退学处分是违反国家对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的。还有一些教育管理法规规章中的一些规定不符合法治精神,如有关校规规定:由各种恶性肿瘤、血液病的高考生不能被普通高校录取,类似这种规定势必侵害这类学生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三、解决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之间冲突的举措

(一)正确地把握高校与大学生的关系

为有效避免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冲突,应当正确的把握两者的关系,这样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才能正确的行使管理权,大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目前,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高校的职能是提供教育这一公共产品,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许多纠纷是不能用民事法律关系来解决的。所以,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应是行政法律关系。然而,行政法律关系特征是主客体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是具有强制性的。因此,为预防高校行使管理权过程中侵犯学生权利,必须建立起充分有效的监督机制,使行政管理权能在合法的状态下行使,保证大学生的权利不受侵犯,充分体现“无救济就无处分”的法治思想,尽可能的避免两者利益的冲突。

(二)深化高校管理制度

1.提高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高校管理者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其严格依法办事的重要前提,可以促使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权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大学生法定的权利,避免对大学生的侵权。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高校管理者应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

2.完善高校的校规校纪

明确了高校自主管理权的行使必须遵循法治原则,而法制的理念要求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必须本身是制定良好的。下位法规的制定必须有上位法规的依据,不得与之矛盾,所有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随着新(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的出台,对高校校规校纪的合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保证教育管理权的依法行使。

3.建立正当的管理程序

正当的程序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要求高校建立正当的管理程序,因为没有正当的管理程序,不仅难以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公开和公正,而且“事后救济”也得不到保障,从而也就谈不上对人的公正。因此学校在做出涉及学生权益的管理行为时,必须遵守权限、条件、时限以及告知、送达等程序义务,使高校管理权的行使符合程序正当原则。

4.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机制

解决好高校内部管理机制问题是解决两者冲突的重要环节,避免各部门的越权,解决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校长等方面的关系,避免管理运行的无序性、偶然性和随意性,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从而保障学生权利不受侵犯。

(三)拓宽大学生权利保护的救济途径

1.司法救济途径

司法救济途径作为协调两者冲突的最后渠道,是保障大学生权利的重要方式。但是学校能否作为被告,曾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今天不论是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是从司法实践来看,学校都可以作为行政行为的主体成为行政诉讼适格的被告主体。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它表明,高校与其成员或利用者之间的争议已不被排斥在行政诉讼之外。学校内部管理冲突中的个体权利有了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救济的途径。因此更要求通过司法救济途径来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