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房屋现代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新农村住宅所具备的特点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农村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住宅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还要在住宅空间之外保留有一定的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农村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出发点,能够使设计既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家庭生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对农村住宅的分析,我们挖掘到农村住宅的几个特点:
1、宽敞的庭院: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摆放农具、家庭种植、材料堆放等,同时也是各个房间进行联系的通道。
2、建筑面积小,但使用面积高:一般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都不大,但是与城市住宅有效的使用面积比较确远远超过城市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几个要点
1、新农村住宅应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短缺性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当中,更要以节约土地作为建设的宗旨,为农民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要以合理规划作为设计源头,要清楚地告知农民建房的位置、修路的位置、工厂修建的位置等等,以此提高农村住宅的合理性、低耗环保型。
2 、传统、美观大方作为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结合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持,又要不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要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方特色,整齐的村庄、清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田园风光似的住宅形式。那么结合广东地区的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住宅的设计中应将通风、日照、景观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积极采用多种的遮阳形式,并将空间的心理及视觉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就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要求与美观的优秀的住宅。在进行体型和细部设计中,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这样就使建筑既能够保持住传统文明,又能吸收到现代文明的因素,达到新农村住宅特有的美观、传统的特点。
3、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和减排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大多数的农民朋友对建筑的节能和减排不太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节能,因此,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住宅既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采用这种材料不仅要占用耕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新型的农村住宅设计中,可以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等废料作为新型墙体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不浪费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采用中空玻璃
在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单层玻璃或者层玻璃,这种玻璃安装简单,材料来源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与中空玻璃比较,有有很多性能都比较不足。如:中空玻璃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具有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可以抵御严寒同时也可防止内部热量流失等。因此,在新型的住宅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此种玻璃。
(3)沼气池的使用
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设施,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它给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农村人、畜以及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可以燃烧的绿色能源就是沼气。沼气有很多用途,它解决了农民的用燃料问题 ,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等。这种节能设施,应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被优先使用,是节能环保的高效的科学手段。
4、注重住宅的抗震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的地震,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村的破坏更为严重。那么,产生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和特点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住宅主要的几种结构形式为:农村土木和生土墙承重房屋、砖混结构类的房屋、砖和木混合结构、砖和土混合结构、木架的承重结构、石头结构等。这些住宅的共同特点就是材料的强度较低,结构整体性较差,房屋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比较薄弱。同时村镇政府对农村的住房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抗震意识薄弱。此外,房屋的建设完全是在没有设计、不做地质勘察、自己施工的情况下建设的。因此,使农村的住宅完全没有抗震能力。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解决农村住宅抗震薄弱的问题,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提高抗震意识,加大对抗震防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农民自用房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抗震方面的补贴,已达到房屋抗震的要求。
(2)房屋建设在选址中,应选择抗震的有力地段,避免不利、危险地段建设房屋,同时同一个房屋要避免在不同土质下进行建设。
(3)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示范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样板房,以此作为农民建设自用抗震住宅的依据。
(4)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与框架结构相差很多,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①严格按规范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5、 新农村的住宅应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为原则
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就去取材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要途径,这种做法既能够体现地域性住宅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习惯,又能够大量的缩减成本,可以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获得经济与文化的双赢的效果。
三、结论
新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必须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要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建设出具有一定适应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并且适应于农民生活的住房。并且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出农村生活和经济的不断转变。逐渐的引导农民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环保的观念上建设房屋,使其能够发挥出房屋对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方式转变、文明乡风形成、村容村貌整治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希望会为今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提供一些依据,为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推动农村的经济的发展,构件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慧娟.地震高发地区农村抗震能力建设与震后重建[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4,5(5):l一5
关键词:农村;住宅;建设;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随之增多。但是,由于农村情况复杂,监管力度不够,人为因素多,在农村住宅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进一步规范农村住宅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不合理,布局散乱,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新建改建房屋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但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相当多农民首先是在住宅选址上随心所欲,或自留地、或包产地、或村道两旁,散、乱、差现象突出;其次是在住宅用地的需求计划上不切实际,盲目攀比,贪大求宽。这种缺乏系统长远规划的无序状态必然造成:一是新旧房屋斑驳错杂,高矮不一,样式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二是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二)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普遍低劣
一般情况下,农村房屋建设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这将给今后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和麻烦。比如说,没有必要的给水排水设施,没有垃圾收集处,没有专门的牲畜圈养区,甚至还有人畜混住的现象。农村大部分都会饲养牲畜、家禽,它们的粪便不及时处理,会滋生蚊蝇,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当前,农村住宅建设绝大多数没有正规的施工图,都是凭借传统的施工经验,施工队伍也都是个体瓦工、木工等拼凑而成,技术落后,建筑工程质量没有保证。农村住宅建设既没有规范设计,又没有专业施工技术人员,住宅质量得不到保障,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事故隐患。另外,落后的“亲帮亲,邻帮邻”建设和传统自建方式,导致房屋建设有很强的随意性,适应性较差。建筑质量不高还造成农村住宅更新周期过短,过于频繁的拆建,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三)住宅功能不全,住宅性能差
传统的农村住宅格局已经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由于受到传统村民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村民的住宅功能单一,没有合理的布局,日常居住房间与杂物不能合理分开,饲养的牲畜家禽还未有独立的圈养空间;厨房、卫生间面积布局不合理;住宅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线走向不合理,造成安装家用电器设备困难,并且使用不方便、外观不美观。居民普遍存在自由改装住宅的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村住宅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生活。
(四)违规建设现象突出
第一是在耕地或者规划区内建房,第二是一户多处宅基地,第三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严重超标。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村民新修房屋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只能在规划的建设用地上修建,每户村民只能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能超过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但实际执行情况并非那么乐观,农村住宅建设的诸多违规现象已严重打乱了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秩序,极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
二、规范农村住宅建设的对策
农村住宅建设管理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村民与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加强对村民政策和自我保护的宣传,提高综合素养,政群共同努力,实现农村住宅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既要合理有效利用,又要注重保护。农村建设用地的开发仍然要符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用途使用,未经批准,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利用规划。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土地法律责任,强化监管,加大政策贯彻力度和违法惩处力度。首选,要严格执行土地与房屋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审批程序,杜绝违法批地;其次,要妥善清理现存违规建房问题,预防出现新违法现象,坚决遏制违法建房之风;最后,要加大“闲置房,空心村”治理力度,对一户多宅的或者宅基地废弃不用的,该强行拆除的就拆除,该组织复垦的就复垦,加快土地回归利用进程。
(二)科学设计,科学施工,建舒适型和安全型小康住宅
村民住宅的建设要统筹考虑农村生活的需要,搞好农作物的库存、家禽的饲养等场地的配套建设。应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居民的生活区与生产区要分开,满足房屋建设多样性、功能合理性、结构科学性、居住舒适性的要求,尽量达到既经济卫生,又美观安全的效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做到造价低但质量高,面积小但功能全,切实推动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
(三)加快制度建设的进程,加大安全教育与质量监察的力度
健全的制度安排是农村住房建设市场有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政府应立足民生和生态从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高度,思考和构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制度体系,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规范与依据。各乡镇政府应根据所在乡镇的实际情况,对本镇乡村住房建设进行集中规划、集中管理,对建筑工人的技能与管理进行集中培训,尤其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此外,在房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还要成立专门小组,全面负责房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监察工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住宅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虽然在农村住宅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领导的管理和群众的配合,农村住宅建设会向着规范化、合理化、舒适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文宝,王莲.对农村住宅建设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No.77509:140-141.
摘要:人要诗意的栖居,这是人类生存的梦想和愿望,灾后重建把设计与生存摆在我们的面前,设计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色彩,而是安全 坚固的可持续 未来的发展,设计不是建筑的单体设计,而是整体规划.不再是单一因素的促就,而是多种因素的考虑.不是设计的图纸而是现实的生活,是我们现在未来的状态基础.生存与设计从来都是紧密相关。
关键词:村落;设计与生存;可持续的;安全;结构;切身利益
中图分类号:C912.6
2008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境内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造成10万人遇难失踪,几百万人流离失所,数以千万的受灾群众需要重建家园和安置的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残垣断壁的惨象给我们提出血与命的教训,也提出一个更加发人深刻的主题,设计与生存是相适应的吗?
《中国质量万里行》指出: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防震减灾工作十分薄弱,村镇规划未考虑地震安全问题,农村住宅基本不设防,农村住房的抗震性差。农村建筑结构类型主要包括木架结构、砖木结构、石木结构、土坯房、砖混结构等。农村房屋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影响,在地基选择、房屋结构形式选用、建筑材料选取,以及建筑方式、屋顶处理等方面普遍存在隐患。如果按照抗震规范来设计的话,在这次地震中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倒塌率,从而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员伤亡。因此良知和社会责任要求我们用关怀设计代替盲目设计.长远的 全面的 不是片面的暂时的,设计与我们的生命 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设计才能更好的生存。
首先是广大地震灾区农村的建设,自然灾害对乡、镇、村的规划选址有更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很多村镇的选址规划是先辈迁移的,并未对地质结构和环境进行科学考察。自然灾害将为以后选址设立一道安全防线,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规避灾害的威胁,趋利避害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其次地震后大量的农民失去家园,失去他们依赖生存的土地,收入低、经济差,砖、钢筋、水泥疯涨……如何重建家园,如何生存,如何发展,这才是设计与生存关系的深刻本质问题,建筑师刘家琨直面现实,解决现实的站在农民立场上,设计了再生砖,人人都能动手生产的低技低价合格产品,就地取材,手工或简易机械就能生产、免烧、快捷、便宜、环保、因地制宜、尺寸随机、适应性强,他提出解决生存 安全基本问题先于设计创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采用低技策略、本土加工、小作坊实施。用最便宜的价格,常用的技术,建造当前最实用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房子,它既是废弃材料在物质方面的”再生”,又是灾后重建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再生”。
再其次抗震结构来讲,农民重建新家要求是造价,价格能承受,建造技术,大家普遍掌握,性能抗震好,防火好,防鼠装修方便,期望可加建满足日后发展需要,刘家琨提出了再生砖――小框架――再升屋,柱踞在4米内的钢筋混土凝框架结构为小户型,砖混结构和轻钢结构体系的造价相近,用再生砖降低了造价,由于墙体不承重室内可以根据家庭灵活运用,符合当地生产生活习惯,坡屋顶屋架可以用原有坡屋顶架,也可现浇平屋面,以后方便加建,农民现有经济条件修建小户型结构家居,将来发展需要再加建楼房,这就是再生房,以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的、现代化的、预见的、生态的方式来设计房屋。设计生存 重建家园不是简单的重建房屋,站在农民的立场,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他们的生存设计,为他们的未来设计,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设计,这才是设计与生存之间的本质内涵。
谢英俊,台湾建筑师,他领导的团队进入阿坝地理险恶 经济低下地区,领导羌族人民灾后生态民居重建,房屋结构采取了非整体工业化轻钢结构生产体系,这结构解决建筑专业课题结构受力、抗震性能、建筑安全性、基本结构性问题,其他部分开放给农民,当这个考虑周全的框架呈现出来后,山地农民开始赋予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还通过集体参与,让濒临消失的乡村传统建筑得以保存。谢英俊的设计体系运用哈贝马斯的互为主体的沟通行动理论,同灾区人民进行平等沟通真诚互助,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并实现节能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致力于研究、开发一种能结合农村经济与社会条件、高标准的环保绿建筑 ,走进灾区 走进灾民的生活,从实践出发,从他们的实际困难和真正需求出发才能有真正的设计。
设计与生存息息相关,我们的设计能给我们怎样的生存,怎样的设计的才是好的设计,这都是我们的课题。设计不再是表面性的形态花样色彩,而是安全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的发展,设计不再是房屋建筑的单一个体,而是整体规划.不再是单一因素的促就,而是多种因素的考虑,不是设计的图纸而是现实的生活,他是我们现在未来的状态基础,有了生存的基础,我们才能要求更好的设计,生存与设计从来都是紧密相关.人类的梦想导引着他们互相影响、互相进步,当代环境设计以人的环境需求为设计创作的指导方向,为人类创造出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生活空间,为人类自己创造出更理想的家园。
关键词:山区农村房屋 火灾扑救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山区农村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用火用电用气增多,家庭火灾荷载随之增大,全国山区农村房屋发生火灾的比例逐年上升。针对冬季农村房屋火灾多发在夜间,发现晚、报警迟、烟雾大、扑救难、易造成人员伤亡的规律和特点,基层消防部队要立足“灭大火、打恶仗”,坚持“救人第一”,从思想、组织、装备、训练和预案上扎扎实实做好灭火救援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思考如何有效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避免农村火灾带来的无穷无尽损失,促使农村经济发展走上快速、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轨道。笔者结合在从事山区消防工作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一些参与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的肤浅经验,就如何有效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1、诱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的一些因素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家用电器及燃气用具等物品成了农村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使用物品,然而由于不规范的使用和保存,加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推广应用,大大增加了诱发农村火灾的因素。
1.1 农民自身防火意识淡薄
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民自身防火意识却淡薄,家中常年集中堆放柴草等物品,平时用火不慎、玩火、吸烟等易引发火灾。一是农民违规用电。如今在农村使用现代化的电气日益增多,大多数农民严重缺乏安全用电知识,私拉乱接电线,电线质量差,多数电线出现年久老化,长期缺少检查维修,破损现象严重,没有及时更新,用电量大导致过负荷等原因而造成火灾的例子屡见不鲜。二是农民违规用气。在一些农村液化气已普及使用,一些农民不能正确使用液化气,对气罐缺少安全检查,甚至连接口松了也不知道,直接进行点火,导致发生火灾。另外,储存液化气的地方不通风,导致液化气气体聚集,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引发爆燃。三是农民违规用火。由于受农村生活水平的制约,农民违规用火主要表现在:煮饭时人远离火源,灶内柴草飞出引发火灾;老人小孩烤火取暖引发火灾;逢年过节农民熏烤腊肉、香肠等引发火灾;日常用蜡烛、煤油灯等作照明引发火灾;用蚊香驱蚊蝇离可燃物太近引发火灾;农民卧床吸烟或乱扔烟头引发火灾,这些都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1.2 农民科学生活意识淡薄
生活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山区村庄的农民由于受长期封建思想的束缚,掌握的科学知识有限,生活不讲究科学,求神拜佛盼过上好日子,逢年过节,在家中摆上鸡、肉、水果等贡品,烧香拜佛,祭拜神像或祖宗,稍有不慎,便引发火灾。
1.3 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边远山区农村,农民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群众文化素质低,基层消防管理滞后,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懂自防自救,一旦家中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将火灾扑灭在初期阶段,易发生人员伤亡。
2、山区农村房屋火灾发生的一些特点
农村建筑房屋布局密集,结构简单,耐火等级较低,易燃可燃材料较多,稍有不慎便发生火灾,加之农民缺乏消防常识,往往是小火酿成大火。
2.1 火势蔓延速度较快,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势
农村建筑简陋,易燃和可燃物质多,发生火灾时,交通不便利,缺乏水源,村民缺乏消防常识,村庄远离消防队,初期火灾无法得到扑救,易出现火烧连营的局势,等消防车到了现场,只是收拾残局而已。
2.2 建筑耐火等级较低,易造成物毁人亡的后果
农村经济基础差,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时房屋容易垮塌。加之村民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救护能力低,缺乏必要的逃生自救常识,往往只知抢东西而不知逃命,结果物毁人亡。
2.3 农民报警意识较差,易延误有利的灭火战机
偏远山区农村通信条件差,电话少,发生火灾后,农民不及时报警,第一发现人或火灾受灾户往往是惊慌失措,急于叫人不懂报警或灭火,报警时由于方言等原因常常讲不清楚正确的火警地址,造成报警不及时,无法给消防队员提供正确到达火灾现场路线,延误了有利的灭火战机,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财产损失。
3、制约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消防安全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由于大量陈旧建筑的存在,建筑布局混乱,耐火等级低,巷弄狭窄,形成建筑物相互毗连,且柴草堆垛等物资集中,一旦发生火灾,不但影响大、损失大,而且扑救难度也大。
3.1 房屋缺乏设计规划
全国各地山区,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建筑布局无统一规划,农民随意盖房,杂乱无章,毗连大,大多数房屋为木质、砖木或泥木结构,门窗多由木质材料制成,屋顶大部分由木材、板皮、油毡等可燃材料搭建而成,建筑耐火等级低,屋内、外常年堆放可燃物,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小,留下了先天性火灾隐患,并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2 村庄缺乏消防水源
一些农民居住在崇山峻岭中,村庄无消防设施和消防用水,虽有较大的山塘、水库而不缺水,但由于地势险峻,消防车无法取水,远水救不了近火。消防车带的水是有限的,与救火所需用水量相比,简至是杯水车薪,在实际灭火战斗中,往往出现供水不足,消防官兵只能望火兴叹。
3.3 道路缺乏通行保障
目前,虽然村村通公路,但有些地区农村房屋并不是都靠近公路附近,而是地处地势险恶的地段,远离公路,山高、路远、道路弯曲、狭窄,纵横交错,交通极不便利,消防车难以通行,无法到达火灾现场,需要徒步进火场救火。
4、有效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的对策
针对全国各地山区农村房屋火灾扑救的难点,各地消防部门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研究处置对策,立足于群众自救,积极疏散和抢救人员,提高扑救火灾的效率,尽可能地为农村挽回一些经济损失。
4.1 熟悉农村情况,制定最佳灭火预案
基层消防部队要通过各种手段调查了解,掌握各乡镇各行政村、自然村的名称及分布、主要住宅建筑特点及建筑毗连区情况、通车道路的路况、水源情况以及可供消防车、机动消防泵浦取水灭火的水源的位置等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火灾的不同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慌。
4.2 加强第一出动,选择最佳行车路线
接警时,火警值班员要认真询问火灾发生的建筑情况、面积、储存物质、有无人员被困、道路和水源情况等,指挥员要根据掌握的情况选择多条途经前往(农村地形复杂,乡村街道狭窄,凸凹不平),合理调动第一出动力量,并优先派遣有手抬泵的车辆,防止到场后警力不足,贻误战机,以免造成现场处置的被动局面。
4.3 搞好火情侦察,确定最佳灭火方法
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火情侦察,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迅速判断火势蔓延的方向,了解火场内部主要情况和被困人员位置,确定正确的灭火战术,及时疏散物资和抢救被困人员。
4.4 寻找一切水源,确保最佳供水方式
到场后要立刻派出专门的供水小组,联系农民,寻找附近池塘、水井、水沟等水源,利用消防泵吸水供水、农村灌溉设施对消防车供水或手抬机动泵取水等方式供水,保证火场用水充足,为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4.5 普及消防常识,立足最佳自救方式
山区农村一般都远离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很难及时到达现场灭火。因此,消防部门要联合当地公安派出所、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经常到乡下去宣传消防知识,普及火灾扑救常识,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他们开展火灾组织扑救的培训力度,真正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参与到灭火战斗组织指挥并组织村民赶赴火灾现场开展火灾自救工作,从而提高灭火效率,为消防队到场灭火赢得时间,尽可能地减少群众的损失。
5、结语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山区农村房屋防火、灭火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特别是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指挥员既要讲科学,又要讲技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正确运用灭火战术原则和方法,及时有效组织好灭火力量和社会力量,搞好协同作战,有效地扑救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灭火救援教程》,(2008年).
关键词:农村住房保险;叠加保险;金融精准扶贫
一、现代新型农村住房保险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保险惠农政策,让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广大农村居民。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发展农村保险,扩大农村保险覆盖面,提高农村保险保障程度”。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特殊的社会风险管理工具,保险可为“十三五”规划中的精准扶贫提供助力,在金融扶贫领域与时俱进地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①的独特作用。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长乐市,是一个火灾、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在历史情结和现实因素等的交织影响下,当地农村地区经济长期相对不发达,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弱。大力推动发展农村住房保险,对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及保障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住房是农村居民的最为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长乐市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以木材为主要框架混合泥土筑成的农房,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这些农房往往受损严重,同时落后的经济条件也延缓了灾后重建家园的进度,长此以往农民难以脱贫、因灾返贫成为农村“魔咒”。因此,持续推进农村住房保险成为精准扶贫首要任务之一。2016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福建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乐支公司(下称“人保财险长乐支公司”)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快推进全辖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其在“致农民的一封信”中明确了农村住房保险的对象,通俗地区分了保险类别,细化了理赔标准,规范了理赔程序。以上实施方案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区分了农村住房保险的类别,创新了保费分担机制,将保费承保方式分为基础保险和叠加保险。一方面,基础保险保费仍然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农户个人免缴保费;另一方面,新增的叠加保险保费规定为每户12元,由省市县财政、农户个人分别承担。以上实施方案中还规定全省所有的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免缴保费,且能自动享受叠加保险理赔。参与叠加保险的农户向保险公司的索赔金额上限也由原来的1.3万元上升至最高2.8万元。农村住房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火灾、台风、暴风、暴雨、泥石流、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属于保险责任的意外事故。农村住房保险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从长乐市所涉及的保险对象范围看,仅包括房屋坐落于长乐市广大农村乡镇或者行政村,且拥有长乐农村户籍的农户;对于不长期居住或者属于“一房多户”的农村居民,只要满足条件均可列为保险对象。农户受灾后应及时向中国人保财险服务热线95518报案,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及时派遣查勘人员至现场核实受灾情况及损失程度,理赔人员须在接到农户理赔材料后的10日内及时进行理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财产损失,保护农户的财产权益。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市累计实现农村住房叠加保险保费收入199余万元,共16.59万户参与投保,向保险公司转移了41.47亿元的保险风险(见表1)。
二、现代新型农村住房保险试点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运营监管因素
一方面,长乐市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多山且农村覆盖面积广,农村人口居多,导致每年保险公司的农村住房保险承保工作冗杂繁重。作为政策性保险的现代新型农村住房保险采取“政府补贴扶持、农民自愿投保、保险公司运营”的方式,保险公司是运营的主力军。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人保财险长乐支公司作为地级市县级支公司,不仅自身工作繁重,分散各地的广大农民群众也存在许多不便。另一方面,当有限的人力投入收集并整理承保数据时,数据就难以确保真实性、准确性,先期承保工作的真实性将影响后期理赔工作质量。
(二)道德风险因素
保险总是与道德风险相伴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保险市场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往往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一方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自身优势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一方带来不利后果。对于现有农房使用状况,农户作为房屋所有者必是信息优势方,这种情况下始终存在着农房是否是因为保险责任而进行理赔的争议。在以往理赔案例中,存在部分农民利用自然灾害等保险责任,制造出房屋自身年久失修却利用因遭受当前灾害倒塌的假象来骗取赔偿款。如何实时有效规避道德风险,成为经办财险公司理赔队伍目前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三)理赔管控因素
据调查,农村住房保险因责任细化后部分出险标的面临理赔难问题。农户房屋受灾后须向保险公司报案并且提供理赔所需材料才能进行索赔补偿金,但索赔须以出险原因属于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范围为前提。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长乐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降雨较为集中,而长乐农村地区农房整体结构多为木材搭建的,还有极少数农户住房的屋顶纯粹是由茅草铺就的,导致农房因雨情出险的案件占据多数。但是保险责任中暴雨的标准为16mm/1h、30mm/12h、50mm/24h,这就出现房屋出险了但是因实际雨量达不到标准雨量而无法理赔的情形。理赔标准的细化使得在索赔有据可依的同时却面临理赔难局面,使农民不能及时弥补因灾遭受的家财损失,也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阻碍。
(四)灾害预警因素
长乐农房损失主要由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火灾等因素所致。实际上,广大农户每年遭遇的这些自然灾害都可以在事前被预警,农民可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来降低损失、平衡风险。但从目前看,针对灾害的预警机制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面对灾害农民只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人身安全,而灾前对住房的预防措施缺位往往导致遇险房屋受损严重。
(五)保险意识因素
尽管当前农村基础建设正逐步完善,科技网络设备的农村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但在偏远农村信息仍不完全畅通,“留守”的中老年农民群众对保险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导致广大农村农民群众仍未全面建立起风险防范意识,甚至对保险行业仍存在认识误区。
三、对策建议
(一)着力打造农村住房保险队伍
由于目前农村住房保险以户为单位需要进行实名制资料收集工作,故急需组建一支更壮大、更专业的保险队伍。现代新型农村住房保险的发展丞待构筑农村网络平台,建立起由劳务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营销员、农村专职干部、农村兼职干部等组成的协保、协赔队伍,助力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二)完善参保房屋档案
每个保险标的现存价值不同导致保险人承受的风险不同。近年来农村住房保险责任已逐步完善,因此完善参保房屋档案成为辅助规避道德风险的又一方案。可在前期每年收集的农户户主资料的基础上,完善农房的年份、地理位置、材质、结构等基本信息,给后期理赔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降低道德风险。
(三)注重提高理赔人员素质
保险公司作为被保险人的风险管控机构,最应避忌“投保易、理赔难”问题。在涉农住房保险理赔环节的设计上,应最大限度地精简理赔手续,理赔条件不仅要合法也应合理;理赔员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应具备自身的判断,对于确实因自然灾害出险的农房应合理地进行理赔。
(四)建立防灾预案机制
根据往年各种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频率,及时拟定并执行防灾预案是降低灾害风险的必备手段。如天气干燥时,应及时预警农民防火;到了台风季或者雨季,则提前预警农民防洪水、暴雨,必要时应对房屋进行及时修缮、加固。随着时代的进步,保险公司不应仅局限于通过赔偿来降低农户损失,还应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政府共同部署开展风险前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