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肩颈护理小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60-02
1 具体方法[1]
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通知师傅送第一瓶开水。
1.2 调整排班模式,修订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根据神内科病人病情重、进食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基础护理量多而重的特点,我们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排班模式,实行了APN排班,双晚双夜,并在工作时间上进行了调整。A班:7∶30-15∶30,P班:15∶00-23∶00,N班:22∶30-8∶00。重新修订各班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
1.3 护士分层管理,将病人责任到人。将护理病区分成两组,分别由组长和责任护士担任责任组长,组长负责重病区的病人,责任护士负责普通区的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其他护理人员也分成两组,5年以上护士为重病区组员,年轻护士为普通病区组员,实行轮班制,让我们的每一组病人都得到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的护理服务。
1.4 正确评估患者,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于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完全支持,着重基础护理,(如口护、会护、床上擦浴、洗头、鼻饲、翻身等),部分自理患者给予部分支持,以协助、指导为主,(如打水、协助洗漱、订餐、排便等)并鼓励患者去完成简单的生活所需,完全自理患者给予教育支持,着重于健康教育(疾病知识的指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功能锻炼的指导)。
1.5 实行护士岗位管理,调整绩效分配,调动护士积极性。
1.5.1 通过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并按照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在分配机制上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倾斜,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如:组长系数1.3/天、二级责护1.1/天、一级责护1.0/天,其余白班0.9/天,护士的P班1.0/天、N班1.3/天,护师P班1.1/天N班1.5/天,主管护士P班1.2/天、N班1.7/天。
1.5.2 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将工作考核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并作为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
1.6 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整体素质。去年年底对全科护士进行了晨会交班及床旁交班的规范化培训,规定科室所有人员的站队、对工作人员先进行问好后再交班,交班时要求分组进行,先一组后二组,一律采用普通话。床旁交班时要求先交后接,交班者要重点突出,按照病情、治疗、护理、管道、特殊处理皮肤等顺序交,交完后接班者再接。对于特殊病人或危重病人护士长则采用提问与指导的方式促进大家互相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科内护士的整体素质。
2 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以来,科室护士的意识获得了较大的提高,由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由以完成工作为目的转变为真诚的为病人提供帮助;通过基础护理的落实,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通过专科护理的落实,病人的安全感增加了;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病人不再把护士当成只会打针、发药的人,而更多的是把护士当成倾听患者心声、为患者解决困难的白衣天使;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满意度,满意度由原来的95%提高到了99%,同时也提升了科室效益,更树立了医院护理品牌。
3 讨论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多,基础护理任务重,在没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前,许多的基础护理都是护士指导家属做,或者完全由家属来做。现在,护理人员采取“正确评估患者,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来为患者服务[2]。对于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完全支持护理模式,着重基础护理,落实完成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床上擦浴、洗头、鼻饲、翻身等;部分自理患者给予部分支持护理模式,以协助、指导为主,如打水、协助洗漱、订餐、排便等,并鼓励患者去完成简单的生活所需;完全自理患者给予教育支持系统护理模式,着重于健康教育如疾病知识的指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功能锻炼的指导[3]。“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加强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基础护理,想患者所想,知患者所需,护理人员主动走进病房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病情和生理、心理问题,细化护理内容,帮助病人解决困难,促进病人康复,推进护理工作专业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指先对患者实施短效麻醉,让患者进入镇静和睡眠状态后实施消化内镜检查的手段。理论上,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是不存在疼痛感受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内镜本身的局部刺激以及患者机体的生理反应,患者仍会有轻度疼痛或不适感。为减轻患者痛苦,对其实施舒适护理尤为重要。为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80患者展开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80例实施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范围23-69岁,平均年龄(46.0±3.2)岁;40例患者中,实施胃镜检查的患者23例,肠镜检查的17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范围24-70岁,平均年龄(47.0±3.3)岁;40例患者中,实施胃镜检查的患者21例,肠镜检查的19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性高(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禁饮,做好肠道准备,实施内镜检查前询问既往病史,协助医师做好检查准备。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方法如下:(1)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检查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检查器械及抢救药品一一排放整齐。(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待接诊患者应当态度谦和,亲切与患者沟通,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结石检查的必要性、重要性、检查流程及检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安慰紧张、焦虑的患者,针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疏导,获得患者信任。(3)护理:让患者保持舒适,针对佩戴义齿的患者需取下义齿,叮嘱患者张口咬住牙垫。(4)检查中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缓慢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5)检查后护理:检查后,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待患者清醒后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并给于对应处理。叮嘱患者检查后2h不能进食。
1.3 评判标准 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1]。参照WHO指定的疼痛四级标准[2]评价患者术中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若P
2.结果
2.1 SAS、SDS、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疼痛程度
验组中,0级、I级、II级、III级疼痛的所占比分别为10(25.00%)、19(47.50%)、8(20.00%)、3(7.50%),而对照组的0级、I级、II级、III级疼痛的所占比分别为3(7.50%)、13(32.50%)、15(37.50%)、9(22.50%),实验组III疼痛所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舒适护理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法让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3]。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是用于检查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检查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受患者个体差异及疼痛耐受能力的不同,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疼痛等不适症状,为减少内镜检查的不适感,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尤为重要。
舒适护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其需求让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愉悦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表明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研究还发现,通过实施舒适护理,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改善,说明在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基础上,还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消除患者负面情绪,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荣秋华,李晶.舒适护理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294-3296.
关键词:护理;技能竞赛;体系;院校合作
一、高职院校的护理技能竞赛存在共通性
1.重视培养精英,忽视教育的普遍性,学生的参与率低
一般情况下,各高职院校举行竞赛都是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日子:如“5.12”、校庆等,抑或是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一些比较大型的技能竞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比赛效果和给学校争得荣誉,学校都会指定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参赛,并安排教师对预选学生进行单独培训。这就导致只重视精英培养而忽视了教育的普遍性。因此,学生的参与率很低,也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竞赛项目少并且不成体系
在竞赛项目的选择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选择“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操作性和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学生往往在大二、大三才会开始接触,大一的学生暂时还不会涉及这些学习内容。因此,竞赛项目的选择范围较小,并且很随机,不成体系,没有和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竞赛更重视操作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比如职业认同感、心理素质、沟通技巧等。而要成为一名
优秀的护理人员不是只需要娴熟的操作技能就够了,还需要
良好的职业形象及职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等,这就需要制订全面、系统和完善的护理竞赛体系,达到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最终目的。
3.竞赛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竞赛的组织和安排上,都会选择临时指派一名或几名教师全权负责,但没有相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而负责竞赛的教师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遇到问题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交流。因此,工作效率的大大降低也极大地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教学和临床的差距较大,不能学以致用
临床知识的更新较快,书本知识的更新往往要滞后于临床知识。这使得学校培训的很多操作内容无法应用到临床,这种现状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增加了临床带教教师的工作量。
二、构建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竞赛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竞赛,再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等赛制规定,层层选拔,选出优胜者。其重视教育的普遍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从大一直到毕业,根据学生每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举行相应的竞赛活动,并制订详细的竞赛计划。在举行竞赛的过程中,发现任何不足之处,要随时修订计划,使竞赛计划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第三,在竞赛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主要导向,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大一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护士执业形象、护理礼仪,团队协作能力等;大二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技巧及应变能力等,再通过临床护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提前了解一些临床护理相关制度,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大三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敬业精神、职业能力及面试能力等。通过三年有计划、系统的培训,相信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第四,在竞赛的形式上多样化。竞赛形式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根据竞赛内容选择合适的竞赛形式,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五,成立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管理委员会,分工明确,在竞赛过程中有任何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事宜均由相关人员完成。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采取院校合作方式,缩短教学与临床的差距。竞赛项目的筛选、竞赛标准的制订、竞赛现场的指导和评价、竞赛评分标准的制订等,都由合作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参与及指导。这种院校合作的方式,大大地缩小了临床与教学的差距。同r,院校合作方式使学生能尽早地与临床护理接触,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临床专家的指导还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七,院校合作的方式,使医院和学校得到了双赢。对于教师而言,院校合作的方式,使学校的教师学习在和临床教师共同商议竞赛细节、制订评分标准的同时了解到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临床先进护理知识,使在校教师更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对于临床护理教师而言,通过多次担任竞赛评委,对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医院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临床护理教师也可以从在校教师这里,获取一些护理教育方面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双方都获益匪浅。
三、结果
1.两组护生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入学分数、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条件均衡可比。
2.两组大专护生职业认同的得分情况及比较分析
两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