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闭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下文将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鼻出血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探究在鼻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鼻出血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0例。综合组中,女23例,男17例,年龄从35~70岁不等,平均年龄(51.5±5.3)岁;比较组中,女22例,男18例,年龄从36~71岁不等,平均年龄(51.8±5.7)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病症等基本情况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比较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综合组病人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宗旨是一切围绕病人为中心,将病人放在护理工作的首位,并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实现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提升护理质量,其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一是术前护理。病人在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需要,并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告知病人关于手术的相关情况,手术流程,及其疗效等,让病人有个心理准备,缓解其焦虑、抑郁及恐惧心理,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二是术中护理。在给予病人优质的基础护理的同时,要指导病人不要随意移动头部,同时加强与病人的情感交流,使病人感觉到温暖,并提升其依从性,向病人讲述本院成功案例,以提升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此外,还要实时监控病人的各项体征,如血压和心率等,做好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从而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三是术后护理。手术后指导病人行半卧位,并指导病人做好鼻腔卫生清洁工作,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方案,同时做好病人出院 后的定期回访工作[1]。
2 结语
综合组病人运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病人在护理效果满意度方面的情况如下:有31例(77.50%)病人非常满意,有9例(22.50%)病人满意,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达100%。同时在术后疾病复发率方面,综合组病人只有1例(2.50%);比较组病人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病人在护理效果满意度方面的情况如下:有13例(32.50%)病人非常满意,有16例(40.00%)病人满意,有11例(27.50%)病人不满意,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达到72.50%。同时在术后疾病复发率方面,综合组病人有7例(17.50%)。综合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要明显好于比较组病人,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这个陷阱的机理就是,当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为了保增长,我们就财政刺激,做政府驱动的投资。当政府驱动的投资增加了以后,就会占用比较多的资源,使得要素价格上升,进而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挤出市场主导的投资。也就是说,当政府驱动的投资多了后,就会影响整体效率,造成整体效率下降。如果整体效率下降,就会带来经济下行进一步的压力,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什么我们会进入这样一个循环?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之前的做法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当基础设施短缺的时候,是需要政府来做投资的。如果没有这些投资,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贸易成本也会比较高。但现在情况改变了,投资到基础设施的回报越来越低,刚才说的这个恶性循环就可能会发生。
怎么避免这个恶性循环呢?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导致了下一个环节,仔细想一想并不一定是这样。比如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很多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其实也可以用政府的财力降低税费,这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根据省、市、区有关精神,为认真做好高中各年级开学衔接工作,坚决防止麻痹厌战松劲思想和侥幸心理,**一中对高三年级放假休息、放假返校后食宿、防疫、教学、管理、安全等有关事项做出了具体安排。
放假休息:初三年级4月25日开学后,我校高三年级师生5月1日、2日放假两天。学生回家后非必要尽量不要外出或聚集,居家休息。
食宿安排:**校区所有高三年级师生5月3日放假返校后全部回敬德校区上课和食宿,5月2日上晚自习,为高一、高二开学准备预留空间、时间。
闭环管理:学校原则上规定,高三年级放假返校后仍继续实施全封闭管理。教师和不便住宿的走读生需做到早上进校,晚上离校,每天进出一次,上下学(班)途中做好“两点一线”,学生监护人和教师必须签订校外安全防控承诺书,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不聚集,不接触回国人员和疫区来朔人员,做好家庭和个人防护,严格动态闭环管理,确保安全无事故。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和走读生在学校午餐和午休。
开学后仍严格实行“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报告及疫情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所有开学师生员工进入学校一律检验身份和检测体温,与开学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5月1日上午鄯阳校区全体学生(包括宾馆住宿学生)搬运行李物品到敬德校区公寓楼宿舍,学校将组织车辆接送。原走读生因特殊情况不能住校,家长按学校安排有序帮助学生将行李物品拉回。
放假返校时需带足生活费、学费(缴款单)、住宿费等相关费用和换洗衣服等。
学校为了服务好师生的全封闭管理,投资新建了洗浴中心、洗衣中心、理发室和超市(只售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不售食品),维修改造了敬德校区三层学生餐厅和教工餐厅,学校由专人负责严把食品进货关、加工卫生关、餐具设备消毒关、饭菜留样关,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可完全满足全体师生住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所需,家长尽可放心,静待七月花开!
为了减少和弥补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损失,通过调减周末休息时间的形式,补齐总课时,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学校决定从5月3日后,每3周休息一天。并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有序调整了教学内容,切实做到精研、精备、精讲,实现高考稳产增产,大面积丰收。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复习效率,学校安排每天利用上下午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跑操两次,稳妥开展校内文体活动,并适时安排心理课并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心理疏导和励志讲座,确保学生身心健康,迎战高考。
1、药械检查:一季度共检查药店28家,医疗器械经营批发单位26家,医疗机构8家,疫苗使用单位1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10家,化妆品经营单位3家,发现问题24家,发现问题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2、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大检查:配合开展春季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幼儿园食堂6家,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检查16家。
3、开展隐患排查:组织特检院每月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场查封汉邦、邦旭、长恒机电10台起重机械,查封格罗那消防储气罐1台,查封九洲医药叉车2台,查封盛华心港湾电梯12台,查封国药控股叉车2台,贵和商贸起重机械3台,勤航纺织锅炉1台,及时跟进,闭环管理。
4、做好金利达纸业设备检定跟进工作。邀请省、市特检院对蒸发发生器进行现场鉴定。监督蒸汽管道现场拆除。
5、做好专委会第一次联席会议筹备工作。筹备特专委2021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准备主任讲话稿,会议通知,编制成员单位职责清单,会议方案,考核细则等。
6、做好设备投入信息收集。积极对接和兴、和旺等公司,准备设备投入考核材料,目前已收集和旺汽车设备投入807万。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26-02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完善密切相关。教高[2006]16号文件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重视过程监控,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目前,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分权管理,实施校系二级教学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发挥基层办学自、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构建二级管理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1 医学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的精英教育,是培养在医学领域中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培养。同时,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照抄照搬商品生产领域中标准化产品和要素、程式化生产过程、精细化生产分工的机械化运作的管理质量会扼杀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造个性[1]。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始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是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标杆。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亦应充分考虑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监控。
2 二级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二级管理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职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之中,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二级管理模式的实用性,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其关键点一是合理划分二级管理权限,保证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均能得到监控;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充分发挥系部的管理自,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保证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并及时进行整改,发挥监控的实用效应。
3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3.1 突出“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学校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展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同样如此,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终极目标,围绕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3.2 强调动态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习安排等内容的静态监控及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实训过程、实习过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的动态监控。依据二级管理模式要求,系部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微观管理部门,要坚持动静结合并以动为主,突出过程监控和评价。学校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宏观管理部门,要做好对系部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3 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中提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效果体现,而教学效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综合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态度、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专业学科建设的创新、自身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教书育人、教学研究等各方面因素都会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监控,以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3.4 重视团队整体成效
团队整体实力的提高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要以专业、课程、教研室为基点,考察团队在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效,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
4.1 构建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认可度较高并应用广泛的就是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依据该体系中的PDCA循环理论构建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PDCA循环的特点:一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形成闭环管理;二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2]。学校和系部均应按照二级管理要求建立各自的闭环监控体系,并设立实用的组织机构,保证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4.2 构建规范适用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流程做保障。按照校系二级管理要求,学校层面出台教学管理工作规程,规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系部在遵循学校相关制度、宏观上与学校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形成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教学管理条例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将教师的申诉程序加入到制度建设之中,维护教师的切身利益,体现依法办学[3]。
4.3 构建多维度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模式
4.3.1 上下齐动,充分发挥校系二级监控效力 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方面,要认真划分校系二级管理职责,学校层面监控由校领导、督导组、教务处构成,系部层面监控由系部领导、系部督导组、教研室构成。在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方面,要各有侧重点,突出校系二级督导组对理论和实践课堂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校领导和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工作运行情况监控,系部领导和教研室对教师参与教学建设程度的监控,形成上下齐动、层层把关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3.2 多效并举,充分重视学生监控效力 在监控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监控效力,并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意见信箱、周学委例会交流等形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学生反馈,启动教学预警,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对学生评教成绩低于60分的教师采取一段时间内停止授课的处罚措施。
4.4 构建实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网络评教系统克服了传统填表或划卡评价方法的缺点,以其简便、快捷、节约人力物力、能够实现学生全体参与的特点,目前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通过网络评教,使评教时间更科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评教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对教师理论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依据不同指标对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实现理论、实践课程的全面监控;使评教主体更加广泛,无论是在校师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为使评教结果反馈更加及时,教师可在学生评教结束,凭个人账号、密码登录评教系统,查看评教结果及教学建议,实现评教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本人的目的。
除网络评教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校系两级教学信息员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评价教学质量的好方式,综合全面信息,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客观、真实、可信。
4.5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一定程度上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做到设计科学合理。首先,要开展综合考评。依据高职教育“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丰富的业务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而目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如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原有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要加重对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评[5]。在系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教学建设情况并重,综合考评教师教学工作质量。其次,要融入个性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体现学生个体综合能力成长反映出的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授课风格。最后,要体现专业的特点,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设立标准,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6]。
总之,医学高职院校建立和运行完善的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配备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出台相关制度,加大对教师队伍培养力度等,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铭.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纵横谈[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22-25.
[2] 李宇芳,毛小凰,赵坤灿. 基于PDCA循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研究与探索[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6):23-28.
[3] 张虹,刘洋,刘.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措施探讨[J].吉林教育,2009,13(5):109.
[4] 刘凤云. 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 扬州大学学报,2005,9(5):40-42.
[5] 孙遒.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