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班级事务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的二级学院办公室,是高校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传递信息的纽带,是依据上级和职能部门的党政宗旨具体开展工作的行政管理工作。
1 学院办公室的职责
学院办公室是学院行政工作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承担着制定和实施学院的管理制度,当好学院领导的好助手,协调落实学院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沟通学院上下,负责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与部门之间及学院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服务于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保障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虽说,每个高校的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内容略有不同,但大致上以下几点是共通的:1)负责组织起草学院综合性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和决议等文稿,拟定学院规章制度,以学院的名义通知、决定等公文。2)组织、安排、协调学院综合性工作及全院性重大活动,安排各类院级或承办校级会议,确定议程,做好记录并督促检查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3)协调安排学院领导的重要工作日程并协助处理学院日常工作。4)办公用品的采购、分配等管理工作。5)综合档案的收发、登记、批阅、传阅、归档的管理工作。6)学院对外宣传,网站管理。7)负责学院外事、对外联络及接待工作。8)学院党政公章及学院领导印章的使用和管理。9)学院日常的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10)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 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很多人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份轻松地、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每天无非是做一些繁杂的事物,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随便抓个人就可以胜任[1]。确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二级学院,每天都承担各类的事务,这些工作不仅来源于学院领导,而且来源于学校的其他行政部门,学院办公室更需要面对不同的部门,如人事处、计财处、对外交流处、宣传部、保卫部等等,每一项工作都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而且高效的完成,工作复杂程度可想而知[2]。因此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组织协调能力、灵活多变的办事能力、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的学习能力,方可胜任工作岗位。
3 行政管理人员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尤其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源,而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就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发展相对明显滞后。
3.1 “边缘化”
高等教育的空前发展,使得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随之而来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而作为同样处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增幅却并不明显,并不是教育受到重视的主要受惠者,与高校教师相比,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自然产生了被“边缘化”的危机感[3]。
3.2 压力、职业地位
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行政工作经常处于繁杂的超负荷运转状态,特别是在高学历人才云集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这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
职业地位主要体现在职业认同度、自我成就感和福利待遇方面等方面。如今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行政”的倾向,学校的主要领导是“双肩挑”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高校工作的决策。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相比,无法找到职业地位和自我成就感,长期以往,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3.3 管理队伍青黄不接
高校自扩招以来,为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将引进人才计划的重点安排在教师岗,行政管理人员的少之又少,有的高校引进行政管理人员也是以编外或合同工的形式,与有编制的教师相比,薪酬、福利。待遇相差甚远,使得管理人才望而却步,逐渐导致行政管理队伍结构失衡,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
4 如何实现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4.1 按需设岗,按岗择人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作为基层管理机构,承担的工作复杂且涉及广泛,因而在人员配备方面就需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按需设岗、按岗择人,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招到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还要不断的优化办公室行政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等等,确保建立一支人际关系和谐,能力互补、工作热情饱满的队伍。
4.2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要是从思想上重视管理工作,要把管理和教学、科研放到同样的层面上来抓,贯彻“人本管理”的思想,引导行政管理人员调整心态,明确工作目标,认识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浓厚的服务意识,尤其是“超前服务”的观念[4],只有这样的管理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4.3 提高自身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效果,因此应该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5]。此外,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工作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
一所好的大学,离不开教学、科研工作的支撑,一流的师资队伍,也离不开一支好的行政管理队伍,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二级学院管理队伍的建设,只有基层的队伍建设好,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程度高,服务理念强的高水平高校行政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占国.刍议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6.
[2]李枫,于洪军,陈建华.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1(5):37-38.
[3]左敏.论新时期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J].学理论,2011(13):23-24.
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规范性运作,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录取的新生综合素质与公立高校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批学生绝大部分不适宜从事“高、精、尖”的研究工作,因此,目前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的一种普遍的选择。而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经。因此,很多民办高校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教学体系中。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民办院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因此,民办高校物流实践教学应该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流程,结合民办高校的教学特色,全面系统的考虑,充分体现民办高校物流实践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整体性,以发挥物流实践教学的整体功效。
2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陕西、北京、江西的民办高等教育共同形成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三足鼎立发展之势,因此,我们选取陕西、北京、江西作为我们调研的地点。通过对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培华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江西蓝天学院等为代表的9所民办高校的调研,总结出我国目前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1)从实践教学目标看,各院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的目标,不符合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能力需求;(2)从实践教学内容看,各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实习等实践方式为主,综合型、应用型的训练偏少,设计型、探索型的课程设计比例偏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从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看,各院校实践教学主要以演示教学、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方式为主;(4)从实践教学条件看,各院校实验室功能单一,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总数偏少,并且缺少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中心;(5)从实践教学投入经费看,各院校经费投入普遍不足,不仅制约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也影响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6)从实践教学考核看,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核措施不够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偏低,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等问题比较突出。
3 对策建议
由于实践教学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各个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我们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人才培养特点和办学基础,构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强实验室建设
民办本科院校要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一是要继续加大实践条件的建设力度,保证实验条件达到教育部本科评估指标的要求;二是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在广泛开辟各种实习渠道的同时,保障实习经费到位。
3.2 加强实践教学
(1)物流软硬件设备实训模拟。通过物流软件实训模拟,使学生提高对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能力的掌握,更直观的了解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通过软件内的角色互换和交流,使学生增强对物流各个岗位的入职需要和技能的了解;通过采用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及设备的硬件实训,例如电子标签辅助系统、叉车、gps技术及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技术以及自动拣货系统等的实际操作和使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流技术及设备的操作水平。
(2)改革实践教学结构体系。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将实验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教师只是辅以必要的指导;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或典型案例,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毕业实习与设计选题要注意联系实际,充分考虑题目的新颖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既能利用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
(3)整合实践环节内容,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从企业用人需要出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和完善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分阶段组织实习。至少要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参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三次实践活动。
3.3 鼓励教师挂职锻炼
尽量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经常性组织在职青年教师到企业
转贴于
接受挂职锻炼或进行针对性岗位实习。为保证实践效果,并提高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学校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3.4 举办或参与物流知识、能力竞赛
举办物流知识、能力竞赛如物流管理知识大奖赛等,吸引本校以及兄弟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参与,增加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经常参与行业或国家组织的大学生物流方面的竞赛像顺丰杯、邮政杯等,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提高物流类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5 多渠道建立实习基地
一、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学生事务管理”是来自美国的术语,1937年美国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事务人事观》规定,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咨询和指导,辅助教学。我国的蔡国春等人将大学生事务管理理解为高校施加给大学生课堂外非学术性的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大学生,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也就是说,大学生事务管理是由专门机构和人员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向大学生提供的非学术性的教育、控制和服务等活动,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事务管理可以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学生工作”,它既包含教育,又包含管理,更包含服务的内容。云炜恒将大学生事务管理定义为:学校承担的有关学生非学术性的或课堂外的工作,是大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伦理道德与法制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学习辅导、职业(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心理障碍干预、社团及文化建设管理、财政援助管理和特殊学生的管理等。
有观点认为,学生事务管理应当理解为除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外的“学生工作”,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事务管理相结合。日常事务的处理过程离不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也必须要跟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
二、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20世纪80时代中期对大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认为,要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必须进行刚性的约束、惩处和制裁,以使学生能够“协调的生活在集体之中,自觉服从统一的指挥,遵守必要的约束”。1990年首次提出了“管理育人”的理念,国家教委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要把健全制度与加强思想教育相结合,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也就是说,对大学生的管理,除了要建章立制进行外在约束之外,还需要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把以前的强制约束,转化为学生自觉地接受管理。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学生管理的反思,研究者认为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重点在于纠正学生思想上或者行为上的偏差,以保证学生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这种“问题管理”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新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要求重视“人”的要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三、转变工作理念,做好新时期的学生事务管理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大众化的今天,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人才的标准已经逐渐体现为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全面性的推崇,并延伸为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竞争品质,因此,学生事务管理理念也必须随之改变。
从“问题管理”到“以人为本”。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就有无限可能。学生事务管理的对象是正处于思维活跃期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富有冒险精神,这对学生事务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不能等到出问题了再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应当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学生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作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来开展管理工作。人类的文明不断进步,这要求学生工作者以开放的思想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尊重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照本宣科”到“与时俱进”。在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是辅导员,长期跟学生在一起,让辅导员有着丰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但学生事务管理不能生搬硬套,总是以老眼光、老经验来面对新问题,要实现从传统防范型管理观向发展型管理观的转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对象很特殊,他们身心发展基本已经成熟,处理问题有自己的原则。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从实现学生个体的价值出发,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潜能,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在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能力,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小学来讲,校园文化终究是儿童文化。因此,其建设参与的主体应当是作为少年儿童的全体学生。必须相信,儿童以其潜在的创造天性,对校园文化建设亦有着自身的理解。尊重儿童的文化理解,并创造、提供适当的机会与载体,让儿童真正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是落实学生以“小先生”的姿态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
一是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与布置中给孩子们创造更多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开展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布置、宣传等活动,去向他人宣传、讲述他们对文化的理解,这是可以起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儿童激励儿童、儿童唤醒儿童、儿童教化儿童的可贵作用的。比如,我们开放学校一部分橱窗,包干给有关班级,只从总体上提出“要突出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彰显亮点,以及紧紧结合学期专题教育计划等”总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定主题、自选内容、自行设计、自动布置。有的“小先生”以消防教育为主题,手绘家庭逃生演示图,在展示中生动地“教”给大家如何绘制自家的逃生演示图。再比如,我们组织开展“班级名片我设计”活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设计班级文化名片,用充满个性的设计来传递自己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在彼此的交流中,增进班级文化建设的认同感。我们也会让“小先生”参与设计校园的宣传标识、语录等,让他们结合特定的空间区域去思考设计。在草丛的标牌上写着:小心哦,踩着我,我会疼哦!在饮水处的墙上:请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二是在参与校园文化的研究活动中获得更多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学校大队部引导建立“节庆文化少年研究院”,以“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为研究内容,广泛开展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庆文化研究活动。利用节庆文化主题队活动课、学校“新绿”电视台、班级白板等载体,由“小院士”研究成果,讲解节日来源、习俗,组织参与体验性活动,在学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比如,今年端午节,五年级中队的“小院士”通过活动课,向全体队员呈现了我国四个城市联合开展端午申遗的历程,展现了多地端午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领略到了端午文化的精彩意蕴。
二、在校园文明规范管理的志愿轮值中争当“小先生”
美国科曼尔报告认为,同伴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中也强调要解放孩子。解放孩子就是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能动性。小先生制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孩子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胜任“教”的责任,生教生,甚至生教师,都是可能的。“教”不仅限于知识层面,更可以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方面。我们不难发现,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其良好的家教、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等,不仅在学习上走在同伴前列,更在文明规范上、行为习惯上高出同伴一截。所以,在校园文明规范管理中,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示范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志愿轮值的管理服务活动中,对于改善校园自我治理结构,培养学生成为重要的校园治理力量,具有教师等成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学校德育处、大队部,通过志愿参与招募令,倡导学生争当文明管理服务志愿者,一方面自己做出“表率”,努力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像文明规范的“小先生样”;另一方面,在志愿管理服务中,针对同学们的不良行为,担当“小先生”,适时提醒,善意说服引导,成为学校推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推手。比如,在课间午后,一批“小先生”巡守在楼道、操场上,担当维持同学们文明休闲、文明活动秩序的志愿服务者。在餐厅,“小先生”又劝诫一些同学保持安静,文明用餐;劝说有些同学要“光盘”,不浪费等。而在少先队队室、节日大观园、版画工作坊等功能站室,则有“小先生”担当解说员,作介绍、做宣讲,成为文明教化、传播的小使者。
三、在班队事务的岗位履职中争当“小先生”
在校园管理中,既有对人的管理,也有对学校、班级事务的管理。以往的经验中,班主任在班队事务管理中,一般都会采用“人人一个岗位、人人一件事务”的做法。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但是在实施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缺乏责任心,不够主动,形成实际上的“空岗”、无所作为。陶行知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在班队事务管理中,我们要发现“最进步的小孩子”,只有他才有可能成为“最好的先生”。因此在操作上,我们不只是机械呆板的分配任务,而是因人而异、适才而用,这样才能让有兴趣且有能力的人做他愿意做、可以做的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建立好“小先生人才库”,即要对班级内孩子们的特长爱好要做一个全面排查,要深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事实上,在一个班级中,有些学生的自理能力在某些方面总是会显得比较突出。对这些孩子做一个统计,列表备注,分类管理。其次是建立“小先生岗位责任制”。对每一个岗位的设置要求、管理内容做了明确。具体就是说在班队事务管理中,我们选择同学有相应专长的,不仅赋予岗位,更赋予责任,要求承担这一岗位的,不仅自己要做,还要教会其他的同学一起做,也就是担当某一岗位的“小先生”,相当于同学中的“实习小师傅”。比如,班级中的生物角,我们请一些有种植经验的或者对种植感兴趣的同学担任“生物角小先生”,让他带着生物兴趣小组一起照料,并且教会同伴记种植日记、学习种植知识、宣传环保理念等。再比如,由阅读爱好者担任班级图书角的“小先生”,让他组织“读书会”从同学中募集图书,分类管理,开展班级读书交流活动等。引入“小先生制”,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班队事务管理中,做班级管理的真正的小主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建议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衍生而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转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改革创新工作的模式和方式,使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学生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实施的主体,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行为上的干预和思想上的教育及引导。当前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融合了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内涵更加丰富。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高校的实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体现出一种“社会本位”的思想,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到压制。同时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实行的是党政共管的体制,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主管,然后层层分布下去。管理的层级较多,管理流程冗杂,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且由于学生的人数远大于辅导员的人数,因此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和负担加大,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亟待提高,辅导员队伍有待扩充。
一、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同一性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学生事务工作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不论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施教的主体均是学生工作者。因此,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相同,两者之间具有主体同一性的关系。
从学生事务管理的角度来说,学生工作者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实施主体,在实际的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其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法,包含学学习方面、生活方面、身体方面、思想和心理方面,学生个人成长方面以及学生与集体组织关系方面等诸多内容。且学生工作者在整个日常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个人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养成有极大的影响,是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和管理向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克制、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过渡的桥梁,因此学生工作者也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工作者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他们主动教育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通常在我国高校会设置辅导员以及班主任来负责班级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为便捷的学生工作者,由他们负责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最好不过的,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既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实施主体,又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对学生的学生和生活有同等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同一性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上来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素养,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其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和前进。其次从学生事务管理的角度上来看,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和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服务和教育的职能,从这三个主要方面给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想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担起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传承的责任。因此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同样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虽然其各自侧重的内容不同,但是其对学生主体的价值是一样的,因此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同一性的关系。
(三)学生事务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首先,学生事务管理承载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等信息。学生事务管理涵盖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非学术性事物,且涉及的领域较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和目的。其次,学生的事务管理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而运行的,且两者之间存在主体同一性的关系,因此以学生事务管理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学生工作者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由于两者都是围绕大学生而展开的,在学生事务的管理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学生和学生工作者都是学生事务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学生事务管理能够自然的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相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价值观念。基于这三点可以得知学生事务管理不仅承担了事务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关系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通过对我国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关系的探讨,笔者认为厘清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范畴,实行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对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工作专业化进程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要确立正确的工作理念,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联系,清楚认识到两者既是两个个体的存在,同时也是相互交叉并存,相互辅助的共同体,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其次,各高校要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对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做适当的调整,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权责分明。同时加强对学生工作者的岗位培训,确保学生工作队伍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不断发展和变换的需求。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关系密切,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平等的对待每一项学生工作,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工作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