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氏段子集锦
先来感受一下李氏段子,或犀利,或幽默,或呆萌,那个快人快语的李书福又回来了。
在我看来,一场新的造车运动正在中国如同发烧般地蔓延。今年政府提出“互联网+”概念后,整个中国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汽车”也成了最热闹的话题之一。
宣称要造汽车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大家都说要造汽车,而且不造普通的汽车了,都要造最新技术的互联网汽车。有些企业有了一个概念,就以为自己是苹果公司了,马上就找富士康给我造车吧。
我担忧的是,我们中国企业通常就是这么一窝蜂,像一样就这么一窝蜂,有一些善于炒作,这种炒作可以在混乱当中窃取一些利益,真正投入创新的现在看来不是很多。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谷歌、特斯拉、苹果、沃尔沃这四家可能是未来互联网汽车的领导者。
XC90在各个第一名里面再来评比,它又是第一名,这叫什么呢?王中之王,强中之强,胜中之胜,美中之美,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
各位啊,你们要真心地鼓掌,因为这是中国企业治理下的一个瑞典品牌所作出的一个奇迹,我是非常骄傲的。
说好的20分钟,我可能已经超了(此时已讲了45分钟)。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祝大家更加安全,谢谢!
“祝大家更加安全!”我去!舒服哥开创了祝福用语的全新境界。
原定20分钟,实际用时47分钟的演讲中,李书福用几分钟陈述了国际国内形式、行业现象,就迅速转入正题:沃尔沃XC90,沃尔沃XC90,沃尔沃XC90――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粗略估计,李书福演讲中听众笑、鼓掌次数比其他演讲嘉宾加起来还多,毫无悬念勇夺2015创新者相声大赛一等奖!
思考与担忧
令人捧腹之外,李书福表达了一个传统汽车人在当前行业剧烈变化中的思考和担忧:思考的是汽车业该如何顺应互联网潮流、打造智能汽车,担忧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玩概念、式制造泡沫的顺风车。
在李书福看来,互联网汽车不是简单地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更不是搞搞电子商务,其前提是智能安全和完全电动化,目标是完全自动驾驶和高度人工智能。
未来互联网汽车有四个基本构成元素:
1.智能自由移动:互联网汽车应该实现汽车的基本诉求,即满足人们便捷地从A点移动到B点的安全交通需求,而且是安全地从A点到B点。
2.智能主动安全:汽车安全从1.0被机械时代和2.0电子时代,已经进入智能3.0时代,通过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大数据和云计算大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
3.V2X: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必须实现了车与人(包括驾驶员和行人)、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通讯连接。
4.完全自动驾驶与自动泊车:互联智能汽车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解放人类在汽车中的宝贵时光, 把自由和乐趣归还给人类。
互联网改变了餐饮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餐饮习惯。互联网人进入餐饮业,有盛名有沉浮。传统餐饮接触互联网,既焦虑又迫切。
互联网的精准营销
互联网人做餐饮,身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雕爷牛腩一出场就获得了众多大咖捧场支持,以其精准的营销和品牌定位,轻奢餐一度火爆京城。这也得益于雕爷牛腩创始人孟醒多次创业的经历。雕爷牛腩、河狸家以及估值几十亿的阿芙精油等都出自他之手
叫个鸭子创始人曲博曾在百度工作10年,在百度的这段经历,对曲博来说无疑是日后创业的基石。2014年离职创办“叫个鸭子”餐饮连锁品牌。获得百度的天使投资,不单单是钱,更多的是来自互联网大咖的背书。管理百度贴吧的这段经历,也使得他在社群营销上有异于他人的独特见解。
黄太吉创始人赫畅是曾浸泡过百度、去哪儿、谷歌的互联网人,更是创始4A广告公司的创意人,这也使得其在互联网创意营销方面玩得顺风顺水。
2016年8月,雕爷牛腩原COO穆剑离职后出任人人湘CEO一事引发了餐饮界的各种热议。据悉,2012年11月雕爷牛腩成立,2013年5月正式开门营业,主打牛腩这一细分品类,定位“轻奢餐”,并将目标消费人群锁定在爱好美食且特别注重用餐体验的中a阶级身上。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孟醒便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和翻台率的双冠军,凭借两家门店获得6000万元融资,同时风投给出的估值高达4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创造了一个餐饮行业的奇迹,也因而经常被拿来作为“互联网思维融合传统餐饮”的成功案例。
有分析文章指出,虽然雕爷牛腩的品牌定位精确,营销得当,但仍然有其自身的问题。孟醒在餐厅开业前足足搞了半年的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KOL、美食达人来免费试吃,通过一系列事件营销和话题炒作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也成功地提高了品牌辨识度。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心理期望过高,有时与预期感受存在一定差距。
而雕爷牛腩在创立初期门店数尚不足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便斥巨资建立中央厨房等,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大。雕爷牛腩只有四道主菜,但大多数消费者却又求新求变的要求。菜品丰富度不足,也使得消费者缺乏粘合度。
互联网模式的运营,问题在于营销重要,还是味道重要?
“飞起来”的烤鸭
伴随餐饮O2O热潮,在人们印象中最为保守的老字号餐饮品牌,也纷纷“触网”,传统餐饮行业通过互联网争取用户的努力程度可见一斑,值得肯定。
2016年4月12日,全聚德集团正式“互联网+”战略,并宣布全聚德外卖品牌“小鸭哥”在北京全面上线。这天,全聚德集团总经理邢颖第一次脱掉了西装,以T恤衫的新形象出现在媒体面前。
同时,引发关注的还有全聚德的互联网运营商――北京鸭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鸭哥科技)。据悉,鸭哥科技是中国全聚德集团与重庆狂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它将从模式优化、用户经营和流量互导等方面提升全聚德的互联网化水平。
自此,全聚德打通了互联网外卖与电商的“任督二脉”。
据悉,烤鸭外卖一直是行业难题。而小鸭哥推出的手作鸭卷则基本解决了便捷性。为了解决烤鸭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变凉的难题,鸭哥科技特制了一种加热包并取得了专利权。另外他们还突破传统的面酱味型组合,提供年轻人喜欢的卡夫芥末酱,增加鸭卷的复合口感,对传统烤鸭进行全面的外卖化升级。
全聚德外卖品牌“小鸭哥”先是在重庆试水、后又在北京公测。除了手作鸭卷之外,小鸭哥还上线了30款左右的外卖餐品,像芥末鸭掌、麻辣鸭膀丝等全聚德的招牌菜,也已通过了外卖化试验,同期上线。京城消费者通过小鸭哥外卖微信公众号或者百度外卖平台下单,即可在家享用几乎可与堂食媲美的全聚德烤鸭外卖。
“我们要在做大既有资源的基础上,补上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一个资源――用户,并且经营好用户。”邢颖表示。全聚德拥有百年老字号品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百年工匠烤鸭技艺以及丰富的线下门店布局等独特的资源,正从经营产品、经营门店,过渡到启动用户经营计划,利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全面拥抱互联网、拥抱年轻人。
在邢颖看来,传统商业的链接是商品的链接、是钱的链接,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人的链接。人的链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全聚德‘互联网+’的核心思想就是从过去单纯的经营门店、经营产品到开始经营用户。我们每年有700多万人次的进店顾客,但他们还不是用户,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两个:如何利用互联网,让顾客变成用户;同时,又根据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和管理,推出用户所渴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用户价值的转化。”
除全聚德外,其他传统的餐饮品牌也纷纷拥抱互联网,其努力值得肯定。例如,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与餐饮O2O平台“饿了么”合作,旗下护国寺小吃等12个品牌上线“饿了么”平台等。稻香村则在2010年开始与京东合作,利用京东的优质平台和稻香村的品牌影响力强强联手,探索网络营销新模式。
外卖平台之战
外卖O2O时代,可谓是硝烟四起。以烧钱博得眼球的外卖餐饮之战,在大大小小的团购、外卖平台上展开,巨头们展开巨额补贴鼓励发展新用户、补贴老用户使用平台,各大科技媒体也每周充斥着对于外卖O2O模式的辩战。
如今经过一系列混战之后的外卖行业,已形成了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三国鼎立之势,而且各自背靠BAT巨头,并在核心优势和主攻方向上都各有侧重,资本和市场也均趋于成熟,这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外卖O2O即将进入分水岭,什么才是决定外卖平台生死的变量,谁又最可能成为“剩者为王”中的“王者”?
对于用户来说,安全、便利与配送时效成为了日常外卖应用的三大“痛点”。外卖O2O有四个核心角色:用户、商户、平台、物流,他们都有各自的诉求。比如商户的核心诉求是销量,平台的诉求是运营效率,物流的诉求则是收入和归属感、而用户的诉求是安全、便利和准时。而这一切的核心却是用户,谁搞定用户谁将赢得市场。
如何才能提升物流配送准时率,百度外卖给出的答案是“专职+派单”。这区别于其他外卖平台众包抢单的模式,在众包抢单模式中,由于人员庞杂,且总有5%-10%的单是没有人抢的,因此正常配送都成问题,又如何奢求餐品能够准时送达。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作为该中心前期成立的支持者,我一直关注这个中心从筹备到成立的整个过程。应该说,对于互联网作为独立学科和研究方向,中国传媒大学体现出一种敏锐和前瞻性。譬如建立中国第一个”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建立研究互联网如何对人类未来社会产生影响的““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
会议上,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谈到:
“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历史交汇点,融合、颠覆、重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这个时代既让我们倍感兴奋,又让我们陷入迷茫,甚至恐慌。”
“两年前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互联网信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信息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国家权威智库,基于此,在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下成立一个专门研究网络带给未来社会变化的研究机构自然顺理成章。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将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和政府智库,成为互联网行业重要的政产学研转化平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思想库、人才库、产品库。”
这次会议邀请的演讲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阿里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吴坤,乐视高级副总裁、乐视体育董事长高飞,京东智能集团CTO刘子豪和我本人。各位专家的发言让我获益匪浅,我的演讲内容是对之前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放在下面供感兴趣的朋友了解。
互联网+脑科学,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与未来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感谢传媒大学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给予我这次分享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互联网+脑科学,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与未来》。
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导致新领域的科学革命,大航海时代使人类看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孤立生态系统对生物的影响。无论是达尔文还是华莱士都是跟随远航的船队才发现了生物的进化现象。
大工业革命使人类无论在力量的使用还是观察能力都获得的极大的提高。为此后100年开始的物理学大突破,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突破包括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众多科学家创建的量子力学大厦,这些突破都与”力“和”观测“有关。
互联网革命对于人类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工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增强人类的力量和视野不同,互联网极大的增强了人类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而智慧和知识恰恰与大脑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我们观察近20年来互联网出现的新应用和新功能,可以直观的发现互联网与大脑结构具有越来越多的相似性。这些现象包括:打印机,复印机的远程操控,医生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手术;中国水利部门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务,在城市中安装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等。这些新互联网现象分别具备了运动神经系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视觉神经系统的萌芽,基于以上互联网新现象,
2008年我们在《人类工效学》,2010年《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2012年《互联网进化论》或出版书籍提出互联网进化的观点:
“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科学实验将证明大脑中也经拥有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一样的SNS系统,IPv4一样的地址编码系统,思科一样的路由系统。。。”
与此同时国外科学家和研究者也关注到这个领域。2010年8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拉里·斯旺森和理查德·汤普森在《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用互联网路由机制解释老鼠大脑的信号如何绕过破坏区域到达目标区域。
2012年11月16日,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DmitriKrioukov在2012年11月的《ScientificReport》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并结合多种其他计算,提出许多复杂网络如互联网、社交网、脑神经网络等有高度的相似性。
2014年,Web.com前CEO,美国邓白氏集团的董事长兼CEO杰夫.斯蒂贝尔出版的《断点:互联网进化启示录》一书中同样提出互联网向类大脑结构进化的观点。
互联网与神经学这两个原本距离遥远的领域,关系远比想象的要深入和密切,过去10年建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得这两个领域交叉可以产生出21世纪的新学科-互联网神经学(Internetneurology),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互联网神经学:
基于神经学的研究成果,将互联网硬件结构,软件系统,数据与信息,商业应用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构建互联网完整架构体系,并预测互联网沿着神经学路径可能产生的新功能和新架构;根据互联网不断产生和稳定下来的功能结构,提出研究设想,分析人类大脑产生意识,思想,智能,认知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互联网和人类大脑结构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双巨系统交叉关系。
如果以脑科学和互联网为横坐标轴两端,生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纵坐标的上下两段,互联网神经学将由四部分组成:互联网神经生理学,互联网神经心理学,大脑互联网生理学,大脑互联网心理学,它们之间的交叉部分将形成第五个组成部分-互联网认知科学,他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关于互联网神经学的5个组成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互联网神经生理学重点研究基于神经学的互联网基础功能和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互联网神经反射弧,基于深度学习等算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图像,声音,视频识别等互联网人工智能处理机制。
互联网神经心理学重点研究互联网在向成熟脑结构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类似神经心理学的互联网现象。包括但不仅限于互联网群体智慧的产生问题,互联网的情绪问题,互联网梦境的产生和特点,互联网的智商问题等。
脑互联网生理学重点研究大脑中存在的类似于互联网功能结构的地方,使得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成为破解大脑生物学原理的参照系,包括但不仅限于大脑中的类搜索引擎机制,大脑中类互联网路由机制,大脑中的类IPv4/IPv6机制,大脑神经元类社交网络的交互机制,人类使用互联网对大脑生理学结构的重塑影响等。
脑互联网心理学重点研究互联网对人类大脑在心理学层面的影响和重塑,包括但不仅限于互联网对使用者产生的网瘾问题,互联网对使用者智商影响问题,互联网对使用者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影响问题等。
第二天各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国内涉足人脸识别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也纷纷上涨,各路资本对此也充满兴趣,相关技术创新公司先后成立,人脸识别成为了各类论坛展会关注的焦点,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巨头和资本的共同选择
近两年,阿里巴巴对人脸识别越来越重视,在2014年就控股了一家人脸识别企业,推动人脸识别的发展。2016年9月再次投资7,000万美元收购美国生物验证公司EyeVerify,进一步加深其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布局。在内容方面,阿里巴巴已全面将该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支付宝、淘宝等平台,并将协同旗下的其它业务板块等,培养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
除了阿里巴巴,BAT三巨头中其他两位也在此方面落下棋子。腾讯为此成立了专注于人脸识别的优图团队,意在将腾讯征信、财付通、微众银行与人脸识别紧密相连。与公安部所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的人像比对服务的战略合作,让腾讯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7×24小时接入公安部查询服务中心的数据库。
百度更早在2012年在开始在人脸识别技术上发力,推出了当时国内第一款全网人脸搜索引擎以及百度魔图PK大咖等明星产品,备受网民关注。近年来百度力图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更多方面。如为了帮助丢失儿童的家人寻找孩子,百度利用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百度寻人”公益平台;“Dulight百度小明”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帮助盲人打理日常生活;最近被关注的乌镇景区的人脸闸机,此技术也是由百度提供的。游客不用门票,只需“刷脸”就能在一秒内自由进出景区,极大减少了排队检票的时间。
资本是市场的风向标,资本投向哪里,哪里就发光发热。各路资本近几年对人脸识别充满热情。2014年欧比特以5.25亿元收购铂亚信息100%股权,由此涉足人脸识别业务和智能安防领域;2015年4月佳都科技5,000万元战略投资专注于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算法及产品研发的云从信息科技;2015年10月佳都科技以2亿元收购华之源51%股权,为公司的人脸识别技术在轨交领域的应用铺设渠道;2016年2月远方光电拟以10.2亿元收购维尔科技 100%股权,切入生物识别领域。
此外,在人脸识别领域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公司也纷纷成为资本的追逐对象,如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商汤科技、飞搜科技等均获得资本支持。在股市方面,主打人脸识别的上市公司也表现出了非常大的潜力,受到了股民的青睐。海康威视、佳都科技、科大讯飞、海能达、赛为智能、汉王科技、高鸿股份等上市公司都呈现着不错的表现。
为何受青睐
为什么如此多的资本和公司竟逐人脸识别呢?因为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人脸识别几乎可以在任何行业都得以应用。如金融行业可以进行刷脸登录、远程人脸开户、自助人脸开卡;教育行业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确认考生身份;公安系统可以通过人脸比对筛查出犯罪嫌疑人;广告行业可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户外广告上进行人流量统计;商业领域通过人脸技术可实现对用户的年龄、性别、表情等识别和检测,从而为商家对顾客进行精准营销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社保系统可启用人脸识别技术,规范领取人资格;机场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安检。此外还可以进行刷脸开车、刷脸购物,刷脸取款、刷脸签到等等。随着未来人脸技术的普及,人只需“刷脸”就可真正解决现有生活中的诸多事情,带来更为便利安全的生活。
与常用的密码方式相比,人脸识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任何账号和密码只要通过验证都可以进行更改,而人脸识别则完全不同,人脸数据具有唯一性,几乎是不可改变或改变成本非常高。与同样具有唯一特性的生物指纹和虹膜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无需用户和设备直接接触,无需用户配合就可主动获取人脸图像信息,且可以进行多个目标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因此操作起来更为方便快捷简单。在推广方面,当前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传感器,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普通摄像头就可以作为采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
如今人脸识别发展最快的领域是安防。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比例大大增加,面临的突发事件和异常事件越来越复杂,给城市的安保工作以及视频监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传统依靠人工来盯的方式难免会因疲劳或精神不集中等原因影响监视效果,难以胜任对庞大数据库的分析,从而影响事后查找证据。
于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些年大力建设平安城市,具有智能分析的视频监控得以广泛应用,大规模动态人脸识别、黑名单监控、人流统计已分布在边疆安防布控、机场、车站、景区、公共场所等。在部分地区的部分领域,人脸识别已经开始被列为使用过程中的强制标准。
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人脸识别的推广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推动。互联网金融可能会是下一个发展较快的领域。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人脸识别技术全球领先,互联网金融业务通过远程人脸识别身份证件核实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可有效解决面签难题,人脸识别技术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标配。
技术在发展 市场超千亿
人脸识别技术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进入初级应用是在90年后期,但并没有规模推广开,这是由于当时采用的是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
这种方式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实际系统的需要。后来出现的三维图像人脸识别和热成像人脸识别等解决光照问题方案,识别效果也不尽人意。直到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它可以克服光线变化的影响,在识别性能,在精度、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体系统性能超过三维图像人脸识别。这项技术在近年发展迅速,使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化。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首先使用摄像头或者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之后根据所提取的人脸图像特征采用相P识别算法进行人脸确认或辨别。随后将已检测到的待识别人脸与数据库中已知人脸进行比较匹配,得出相关信息。该过程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人脸表征方式与匹配策略,系统的构造与人脸的表征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根据所提特征而选择不同识别算法进行度量,常用的包括距离度量、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k均值聚类等。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用户分析;推荐系统;服务拓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11
〔中图分类号〕G250.7;TY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050-03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战略资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已经逐步成为现实。目前,世界各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可以分成3类:技术主导型、资源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项目集中体现了技术主导型研究的特点,其主要思想就是以人和系统为中心,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潜能,构建切实可行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这也正是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思想。其中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综合信息媒体数字图书馆比较具有代表性,该数字图书馆技术重点是智能检索技术、自然语言及影像理解技术。该系统使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音像进行查询,甚至是眼动与口头的查询。如何围绕用户活动和用户信息系统来组织、集成、嵌入数字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从而更直接、深入、有效地支持用户检索、处理、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数字图书馆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而自动识别技术和因特网人工智能技术就是目前提升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关键手段与方法。
1眼动追踪技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眼动追踪”目前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眼动追踪技术最初概念提出于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研究所的一个研究项目,在历经了一个长久的研究、实验过程之后,目前该技术日趋完善,其应用领域可以涉及到人机交互研究、阅读研究、广告心理学和交通心理学等等。在近几年,国内眼动追踪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于网络阅读、网络数据跟踪和记录。
目前主流的眼睛运动测量方法包括眼电图法、巩膜接触镜/搜寻线圈法和基于图像/视频的测量法。眼电图法通过电极测量眼窝附近皮肤的电压差来测量眼睛运动。人的眼球存在电压差,角膜表现为正极,眼底为负极。粘在研究附近皮肤上的电极会在眼睛运动时产生不同信号,大约可以识别出3°的横向转动和5°的纵向转动。眼电图法运算负荷低,可以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工作,可用于嵌入式穿戴设备。但是眼电图法对于测量眼睛运动的精度较低,不适应长时间用于人际交互。巩膜接触镜/搜寻线圈法的原理是将光学或机械元件连接到直接戴在眼球上的接触镜上,通过测量“随眼动而动”的附加装置的方位来确定眼睛动态;既可以通过反射镜将固定光束反射到不同方向,借此观测眼睛动态;也可在眼睛周围加上固定磁场,眼睛转动会牵动搜寻线圈并使其磁通发生改变,根据感生电动势变化即可获取眼睛动态。接触镜法是最精确地眼睛运动测量方法之一,在5°的测量范围内可以精确到8′~10′,但该方法最具侵入性,会引起眼睛的不适,该构造会影响使用者视力,不适合于观测关注点。基于图像/视频的测量法包括一系列测量眼睛可区分特征的眼动测量技术,这些特征包括瞳孔外观形状、虹膜和巩膜的异色边缘、眼睛附近光源的角膜反射等。基于视频、结合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方法在测量视线关注点中应用最广。测量时,须将红外光源固定于眼眶位置并照射眼睛,眼睛转动时,角膜反射点、瞳孔中心位置的坐标即可估算视线方向。基于图像/视频的眼睛运动测量方法最主要的是摄像头式眼动跟踪系统,主要由摄像头式眼动仪和配套计算机组成,摄像头校准后即可自动捕捉用户眼睛动态,而用户无须佩戴任何测试设备。
2眼动追踪与数字图书馆结合研究
2.1基于眼动追踪的数字图书馆用户分析
眼球轨迹追踪研究和传统的网站可用性研究相比,可以捕捉到受访者的潜意识行为与动机。这些信息是传统研究方式无法做到的,或者不能观测到的。目前,眼动追踪技术在网页可用性分析上得到了普遍应用,该技术能清晰的观察到受访者的第一眼注视位置、眼球运动轨迹及眼球注视时间。通过对上述3种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让研究人员了解用户在浏览页面时的行为模式,并知道哪些内容最吸引眼球、哪些内容让用户迷惑以及哪些内容会被用户忽视,对于网页内的搜索效率、品牌认知、广告效果、导航功能等众多指标,视线跟踪技术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数字图书馆管理者可以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在线记录用户的浏览方式和浏览习惯,该技术所获得的数据比较准确和详尽,同时,该记录就是用户心理的清晰呈现。利用该技术,数字图书馆管理者可以进行有效的页面布局改善,进而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1图1数字图书馆眼动追踪分析图1
图1是针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这两个网站进行眼动追踪研究后的分析图,左边部分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右边为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该图是从150个测试者中获得的数据,其中38%是男性,62%为女性,年龄层在18~34为主,图中红色部分是参加测试者关注最多的位置,其次是黄色、绿色,无色块部分则表明未被关注或关注极少。图中数字代表经统计出现的测试者关注视线轨迹顺序图。通过该图可以明确显示出测试者即时反应和关注点的分布情况,得出的结论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什么吸引了使用者的注意力;(2)重要的内容应该放置在哪里;(3)使用者是否理解网站或软件的架构;(4)提示符号信息引导使用者搜索目标的程度如何;(5)什么地方是看了的但没有点击;(6)使用者决定的过程是怎样。
这两个网站实际都是数字图书馆,在风格以及排版上区别不大。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图中所呈现出的各项数据指标就能发现,测试者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浏览时体现出较大停留意图,非常可能在该网站上浏览或下载资源,其关注度比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高出1/3。这个数据差异其实已经非常庞大,庞大到能够影响该数字图书馆在抢占市场份额中的成功与否。在数据图中也可以看出,测试者在浏览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时,浏览意图较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实际上原理并不复杂,虽然说这两个网站功能相似性非常高,但是仍然有一些细小的差异。或许这些差异我们并不能直观明显的发现,但在潜意识里,这些细小的差异已经影响了网民的浏览决策和意向。这就需要网站对于用户的心理行为进行更详细的探索和更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网站页面机构的优化、电子商务模式的升级,以及用户的上网体验有着更加有效的推动作用。
2.2基于眼动追踪的数字图书馆推荐系统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逐步进入到信息过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信息消费者还是信息生产者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信息消费者感觉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于信息生产者,希望自己的信息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推荐系统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它的任务就是联系用户和信息,帮助用户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让信息能够展现在对它感兴趣的用户面前。目前,在互联网的各类网站中都可以看到推荐系统的应用,其主要由前台的展示页面、后台的日志系统以及推荐算法系统3部分构成。其作用是通过分析大量用户行为日志,给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个性化页面展示,从而提高网站的实用性。当前基于相似性推荐的协同过滤算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发送推荐的电子邮件时会告诉用户之所以向其推荐某书,是因为用户以前购买过某些书。还有基于局部结构相似性的“关注对象推荐”,就是在微博中的推荐,会说明你的哪些朋友也关注过它们。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好的界面设计能够让用户觉得推荐的结果更加多样化,更加可信。目前,基于眼动追踪的数字图书馆推荐系统吸引了较多的关注,原因在于它具备了特殊的优势,它采集用户的视觉路径、关注点以及停留时间等相关的指标,来进行分析用户的视觉偏好和视觉浏览习惯,记录用户真实的潜意识行为与反应,其具体的日志数据包括:(1)看过还看过,即浏览过本文章的客户还浏览过的文章;(2)买过还买过,即购买过本文章的客户还购买过的文章;(3)看过最终购买,即浏览过本文章的客户最终购买的文章。当这些真实数据经过一个复杂运算后,每个推荐项的结果就可以呈现在数字图书馆的界面上。另外,推荐栏呈现的位置对于推荐的结果影响也很大,因为同一个网页上不同位置对于用户注意力的吸引程度大不一样。如何更好地呈现推荐,是一个很难建立理论模型和进行量化的问题。而眼动追踪建立一个可以进行A/B测试的系统,即随机将用户分为两部分,各自看到不同的推荐页面和推荐结果,利用积累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指导改进工作,这是其他推荐系统不具备的功能。
2.3基于眼动追踪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提升
针对数字图书馆阅读量较大的特点,眼动追踪技术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若将眼动追踪与语言输入、手势识别等交互方式结合。可以降低用户认知负荷、提高使用绩效及用户体验,特别是对于使用键盘、鼠标有困难的用户,如老年人及残疾人士,眼动追踪技术能够让他们享受过去无法体验到的交互,他们仅仅用眼睛就能浏览网页、阅读文章等。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实现选择,点击和文字输入等交互操作。目前对眼动追踪的实用性研究还包括: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眼动追踪技术的绩效;如何通过交互方式的改进提高眼动追踪技术的用户体验;眼动追踪和其他交互方式的比较等。研究表明视线进行的选择比鼠标点选速度更快,尤其当双手正在进行其他任务的时候。在大屏幕工作空间以及虚拟环境中,眼动追踪的交互方式尤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