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新学员须持《入学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由选派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向市委组织部或联办单位的组织部门请假。未经请假逾期三天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二)考勤、请假

1、学员要树立良好的学风,严守组织纪律,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学校安排的听课、自学、讨论、报告会、社会调查、专题研讨、听文件传达、公益劳动和参观考察等活动。

2、学员考勤工作由组织员(班主任)负责。学员毕(结)业时,出勤情况如实记入《干部学习考核表》。

3、学员应按时到校,自开学第一天开始考勤,考勤按半天计算。

4、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一般不准请假,不承担原单位的日常工作任务。有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方可提出请假申请:

(1)出席市委全会、市人大会议、市政协会议等全市重大会议和参加确系别人不能代替的重要活动或接受其它特殊任务者;

(2〉本地区召开人代会、党代会,需要本人到会作述职报告,或本人被推荐为候选人需要到会参加正式选举者;

(3)因病需作短期休息治疗和个人家庭有特殊情况者;

(4)市委、市政府作出的特殊规定必须参加者。

5、学员请假应事先填写请假单,并按下列规定办理手续。请假半天由班主任批准;请假一天,须班主任同意,并经教务处负责人批准;请假一天以上,报分管校长审批;请假3天以上,须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学员假满返校应及时销假。

6、学员未经请假离校作旷课处理。旷课3天以上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将予以退学并告知组织部和学员所在单位。

7、学员请假超过培训天数的10%者,不发结业证书。

(三)课堂纪律

1、遵守上、下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

2、课间必须关闭手机(或调至“振动”),不允许当场接听电话,禁止吸烟。

3、上课时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记笔记,不看其他书刊和做作业。

4、讲文明礼貌。进入教学活动场地要衣冠整洁。

5、建立课堂值日制度。课后揩净黑板,自打开水,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整洁。

(四)研讨自学

凡教学计划规定的必读书目,应认真读完并深入理解原著、教材的精神,撰写读书笔记。自学时间不得用于处理公务或应酬。

围绕讨论题目,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写出发言提纲,采用小组交流和支部交流的形式进行研讨。研讨中实行“四不主义”(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以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风气。研讨后的论文需独立完成。

(五)参观调研

学员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外出调研、考察活动,并根据教学计划写出调研报告。专题研讨班、进修班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外出参观调研内容。

(六)考核考察

1、学员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成绩载入记分册,并存入本人档案。

2、学员毕业(结业)要撰写论文,由学员本人独立完成,成绩记入登记表。

3、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党校商定的被考察学员的范围,对学员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考察。考察内容为: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党性分析),遵守学习纪律等各方面表现,尤其要注重对被考察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考察。

(七)进离校“一带来三留下”

1、学员进校时,带来需要在党校教学中讨论、深化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

2、离校时,留下对党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好建议。

3、离校时,留下自己领导工作中的一个成功或值得总结的案例。

4、离校时,留下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好建议。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279-01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在不断扩大和深入,有必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必须具备协同互动的行为艺术,信息素质的教育能力以及学科情报能力。

关键词:学科馆员;信息;情报;服务

一、学科馆员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扩大和深入,高校图书馆也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即研究型信息机构的时代。针对高等院校各学科专业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一种新型的服务形式。所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馆员的选拔和培养也被提上了日程,建立学科制度势在必行。

在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工作中,“参考馆员”没有学科分工,只是凭借对印刷型馆藏资源及其布局熟悉的优势来回答读者提出的咨询,是一种主要局限于本馆内的单一重复的被动式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的服务形式,学科馆员逐渐代替参考馆员,将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向。

虚拟的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海量的信息资源使图书馆传统的馆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科的交叉和细化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用户获取信息所注重的时方法、速度和效果,他们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传统参考馆员必须重学和再塑形象,寻求知识的搭配和互补,解决知识的短缺和定向,适应角色的转换和定位。网络环境的形成加速了学科馆员的产生,学科馆员的服务必须置于现代图书馆的主体地位。所以说,学科馆员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新生力量,这一新生力量对推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则决定了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地位。

二、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学科馆员作为特定的专业图书馆员具有其他馆员所不可替代的知识素养和工作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情报能力。

学科情报能力是学科馆员所特有的职业能力,它要求学科馆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超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学科馆员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在美国高校一般要求具备美国ALA认证的图书馆硕士学位,ALA认证的图书馆学科硕士都具有一定的其他学科背景的本科学历。目前,我国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本科以上毕业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相应专业的学科背景,依然缺乏双学位和具有学科背景的图书馆学硕士。学科情报能力使学科馆员在学科资源的选择、组织、、导航、检索和获取利用等方面得心应手,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供更为深刻细致的服务,使学科馆员真正成为让用户信服的信息专家。

2.信息素质教育能力。

作为学科馆员角色的终极目标是学科情报教育专家。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学科馆员重要的工作职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科馆员除了本身要具备相关的信息素质以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力求教会科研人员自己掌握文献查找与利用的技能。这种教学能力又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和图情知识)和技能结构(检索技能和IT技能)分不开的,只有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才能提升用户的信息素质。

3.协同互动的素质。

协同互动是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这种行为艺术贯穿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始终。在学科联络工作方面,表现为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包括书面和语言表达),帮助学科馆员积极开展沟通联络,和用户建立一种互信的合作关系,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在用户咨询服务方面,要清晰地明白用户的信息需求和需要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服务支持方面,能和图书馆各部工作人员团结协作,搞好关系,取得各方支持,建立学科服务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工作空间。此外,学科馆员还要有团队精神,在学科馆员团队工作和项目工作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完成团队工作既定目标。

三、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学科馆员服务要定人、定向、定题。

选择专业中的代表,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及文献需求,建立个人专业档案。学科馆员通过了解对口专业近年的科研成果,跟踪其研究方向,建立相关项目主题词档案,及时了解专业代表对信息的需求,主动提供相应的文献服务。为他们提供新书动态,编制有关专题文献书目、文摘、综述等,提供定题服务。有针对性的完成文献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传递工作。针对学科的专业服务,将图书馆相关资源的专业研究,专题文献报道,会议动态,专业咨询等综合起来,建立专业网站,提供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使其 成为专业信息服务中心。对信息用户进行适时适度的信息素质教育,使其能够拥有对信息的敏锐感知力和对信息利用的自觉性和准确性,以达到供需双方的双赢。

2.要建立学科馆员的培训机制。

学科馆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信息素质,才能为专业人员不断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从而确保学科馆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图书馆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进修班、培训、国内外交流、研讨会等来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相关专业知识科通过自学、参与项目、参加学术报告等活动,保持与专业同步,不脱节。学科馆员只有长期不懈,不断充实自我,提高素质,才能跟上学科的发展,掌握所负责的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学科的研究过程,研究热点等,真正成为该学科的信息专家。

3.关于学科馆员的考评机制。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一项新的服务措施,它所从事的是一项具有开拓性、主动性的服务工作。要使学科馆员制度能有效的运作,还需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明确学科馆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给予学科馆员以适度的弹性,圈定学科馆员重点服务对象后,确定工作目标,下达工作任务书。。学科馆员的考评机制可以用户的评价为评价指标,应包括与用户联系频率,专业人员的反馈意见,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用户对学科馆员业务素质的综合评价等。应科学的组织,充分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馆员的能力,为专业学科用户提供最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学科馆员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缩短了图书馆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大学的教学科研之中,将图书馆服务引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科馆员制度目前已在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如清华、北大、南开、西安交大等图书馆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图书馆要转型为研究型信息机构,必须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周到、深入、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的科研水平,从而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范爱红 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分析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都结合本校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地改革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围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优化进行阐述,希望给高职院校借鉴意义。

1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含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属于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内容。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管理,高职学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从培养人才目标角度出发,普通大学重视培养学术性人才、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培养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相比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普通大学的学生分数成绩更好,更遵守纪律,管理更为方便。在普通大学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培养方向偏向技术型人才,同时,大多数高职学生分数成绩不高,纪律性不高,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我国涉及高职院校的有关制度规范,结合本校的特征进行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这些特征主要包括:院校类型、培养目标、学科分类、院校风气、高职院校的设备设施、教师的综合素质等。

2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有序组织教师的教学活动,保障学生的正常教学课程,使高职院校的各项条例能够正常实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工作的效率,从而保障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良好教学制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综合性,即考虑到教学管理制度各项条例的紧密性、逻辑性,通过各项条例的有序秩序,保障各项条例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整个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条例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各项条例可行性强,必须明确定义,不能设置模糊的条例,容易使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错误理解条例含义,导致教学管理活动出现无序现象。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制度条例的运行效果,保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可以高效工作。从管理教师的层面出发,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知识传播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技能型发展,为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师地位。在建立过程中,要求教师坚持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使教师明确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课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定义,在教学活动中,将高职学生视为主体地位,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坚持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有效检测学生技术水平的主要方法为考试,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日常的考试活动,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便于教师后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对进行课程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涉及学生考核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学生出勤制度等,这些条例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很多高职学院出勤率低,导致高职院校校风下降,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制度有关学生出勤率的条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增加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从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偏向实践技术方面。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学生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必须保障设备设施的建设,通过国家资助、企业筹资、院校合作建设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设备设施质量,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优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障各项条例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符合高职院校正常的发展规律,切记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各院系部门作为高职院校的组成内容,通过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可以保障高职院校的综合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保障部门之间能够各司其职,落实好自身部门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给各部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源分配的有序性与合理性,例如:财务部门专门负责与高职院校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教学课程部门专门负责监管与教师有关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发展部门专门进行协调与学生能力发展的一切技术活动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属于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内容涵盖了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活动、教师教学活动、院校合作活动等,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障内容的精简度,便于教师、学生记忆。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校园资源,对传统的制度条例进行改进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陈 鹏(1978―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参考咨询;学科馆员;民办院校

摘 要:民办院校图书馆建立参考咨询学科馆员制度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文章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论述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588 ( 2016 ) 01-0052- 02

学科馆员制度是大学图书馆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工程,是大学图书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当前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学科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建设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大大加快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速度,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学科馆员是由图书馆挑选出来为读者主动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相关的学科背景,能够通过多途径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文献信息。在保证信息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学科馆员制度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基于学科馆员与信息用户的紧密联系,能够使图书馆更多了解用户信息需求及其变化,从而建立一个提供最佳学科文献资源的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转变为知识管理模式,摒弃了当初那种“坐等”用户上门的被动服务形式。由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主动与学校相关学科老师联系,针对其对信息的需求开展与其专科对口的学科信息咨询服务。及时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与整个图书馆能够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匹配,以更快速直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及协调图书馆各个部门为读者解答问题。这种主动的较为深层次的服务,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使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由以前的单一、简单的服务模式转变为综合、系统的服务模式。提供服务的不再是单个的图书馆员个体,在学科馆员制度背后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图书馆。

图书馆为了获得信息资源,必定会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有所消耗。如果这种消耗带来的信息资源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需求用户手中,那么这种消耗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小。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和信息用户的联系人,能及时了解信息用户的情况,在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变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学科馆员制度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单向的,信息用户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学科馆员的纽带作用下,成为一种互动关系,最终这种互动关系必将变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良性循环必然会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莫大的益处。

2 民办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不断地壮大。学院的办学层次在逐步得到提高,相应学科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是势在必行的。学院通过学科调研和比较,确定了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对相关学科及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为学院科研提供保障和服务的图书馆,面临的既是压力也是发展的契机。在教师承担学科建设和科研任务越来越重的时候,图书馆为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就显示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科馆员服务的发展对图书馆来说也是提升自身地位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一方面,虽然图书馆一直被称为高校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保障。但是在普通老师眼里能够看到的仅仅只是藏书的多少以及图书管理员借借还还等一些非常简单的服务工作。图书馆的工作甚至被认为是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胜任。另一方面,教师承担学科建设和科研任务越来越重又苦于找不到获得相关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每年的毕业生当中就有很多同学对图书馆能提供的文献资源和帮助了解甚少,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无从下手。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图书馆应主动将服务融入学校发展中去,使图书馆员不再是坐在图书馆里被动等待服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让图书馆的资源和读者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匹配,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谋求图书馆的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长期的发展,同时也必将提升图书馆自身的地位。

3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

虽然民办院校图书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作为私立学院,在人力、物力方面还有很多受局限的地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也比较落后,要跟上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发展形势谈何容易,但是国内外图书馆员制度的发展方向对民办院校很有借鉴价值。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逐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

目前,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由4~5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他们本身还要完成其他岗位的工作,且现在只能提供初级的服务。具体服务内容:①通过一些常用的网络工具形成较简单的图书馆与学科信息用户的交流机制。②能根据与读者交流的信息和用户的需求提出增加和丰富相应馆藏的建议。③宣传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内容与方式。④收集与解答学科信息用户在资源使用方面的问题,对用户开展适当的培训活动。总体来说,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是较为初级的,对更深层次的服务现在尚无法开展,这也是大多数民办高校馆员制度建设的普遍现象。

4 发展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问题

4.1 人员短缺问题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的学生读者有约万人、教师读者有近千人,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二十多人,维持一般日常工作尚需招聘勤工俭学的学生,设立学科馆员的人数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因此,目前提供的学科服务仍主要在学科信息导航层面,无法深入到知识服务层面。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对象大多是主动来咨询相关科研信息及检索方法和途径的读者。民办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大学科馆员人力投入的力度,学科馆员可以在图书馆现有人员基础上进行选拔、培养,也可以引进专业人才。

4.2 文献资源相对匮乏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有纸制图书160万余册,电子图书30万余册,电子数据库也逐步购买了一些。无论是纸制文献还是电子文献,资源的质量都直接决定着学科服务的质量,增加相关文献资源的投入是必要的。购买电子图书、期刊都是必需的,但是不能全部依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付费的电子资源,那样必然会耗费图书馆大量的经费,必须提高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科馆员信息检索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得与学科研究相关的更多和更新的信息资源。

4.3 学科知识服务深度不够

一方面,有些学科馆员自身专业知识素养不够;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科馆员在馆内还兼任其他工作,只能对读者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指导服务?无法提供个性化?深层次学科专业知识服务,这就造成了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偏低?

提升学科馆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能力成了当务之急。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培训来提升学科馆员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力培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掌握图书馆软硬件及网络的能力。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以及对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的熟练掌握?其次,能单独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能力?主要的内容为信息资源获取能力、信息资源的筛选能力,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分析和正确解读能力。最后,能够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主要表现为能够协同图书馆其他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和问题解答,能够协调信息需求者之间的矛盾,做到信息资源服务最大限度的优化匹配。

要想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人群,必须提高学科馆员服务的质量。除了对学科馆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之外,还必须在服务意识上转变思想;需要学科馆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学科馆员要有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意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院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情况,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实时跟踪掌握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变化,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分析研究学科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学科馆员只有不停地对相关学科进行关注、跟踪和学习,才能为信息用户提供优质的科研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地履行好学科馆员的职能。

5 结语

民办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学科馆员服务虽然面临不少的问题,但是学科馆员服务的建设却是图书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如果回避这些问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将会裹足不前。学科馆员服务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以及学科馆员自身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把学科馆员服务建立并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申荣.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探微[ J ]. 菏泽学院学报,2008(10):140-142.

[2] 赵晶.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初探[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69.

[3] 黄义文.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提高[ 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 49-50.

[4] 王婷.基于学科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探讨[ 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10):49-51.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摘要】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力。独立学院应及时变换工作部门和研究内容实行人才流动,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要每隔一定时间作一定的调整,特别要保证教学人员的科研能力。除了进行一定的工作轮换之外,还要加大对研究经费的投入,保证教学人员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同时要加强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来保证其研究开发的能力。

独立学院是1999年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最早出现在江苏、浙江等省,此后在全国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建立扩大了高等教育供给,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部分需求;调动了普通高校、社会力量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如何保证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除了外部环境条件之外,内部因素是关键。在内部因素中,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乃至生存与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上的短期行为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些独立学院缺乏对人才市场近、中期需求的预测和分析,专业设置不合理,所设置的多为低成本的“热门”或“短钱”专业。有些独立学院设置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热门专业来迎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暂时性需求,以此扩大生源,致使“热门”专业过度膨胀,基础性专业严重萎缩。“热门”专业过度膨胀,专业设置变化过于频繁导致了师资力量不足,使教学过程中师资不能得到保证。而以前设置的所谓“热门”专业因为变成了“冷门”专业,往往只一届或两届就停止了招生,没有很好的保证其招生的连续性,导致专业教学质量滑坡。2.教育资源过度使用,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独立学院的创办对提高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普通高校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师资队伍、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处于饱和与超饱和的状态,造成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例严重超标。虽然当前有些独立学院通过加大投资,脱离了高校母体,成立了新的教学校区,硬件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机构,但因为新校区刚刚建设完成,许多机构人员的配置很不完善,人员的配置也未达到规定的要求,如希望招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进行教学管理,但又不愿提供较好的薪酬和福利,这些都必然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3.兼职教师过多,师资队伍不稳定。许多独立学院每年都要进行相关专业岗位的人才招聘,但因为独立学院本身的福利条件不是很好,如不提供住房、薪酬待遇比不上独立学院所在的高校。同时因为许多学院专业设置以所在高校的专业为背景,专业计划基本接近,所以从减少成本的角度出发,许多独立学院招聘兼职教师教学,学院一般只提供兼职教师相应的课酬,不支付其他福利,减少了成本支出。但兼职教师过多,使某些专业的教学岗位很不稳定,如果某个岗位的兼职教师不愿教学,那么这个岗位只能重新招聘兼职教师,但在短期内要想招聘到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是很困难的。有些独立学院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到某高校临时招一个研究生教学,使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损害了学生的利益。4.人力资源配置体制没有形成。教育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建立一套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体系。只有做到对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只是形成了一种初步的框架,人力资源配置究竟采取何种形式,是人岗关系型、移动配置型还是流动配置型?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运用和检验,此外,如何形成一套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系统也处于初步研究阶段。高校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使其办学形式具有企业的性质,这一点是高校独立学院区别于传统高校的主要特点,也使得其人力资源配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高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人力资源的供求矛盾使高校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问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