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科护理知识

精神科护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科护理知识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模式;精神科;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1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Methods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was used in nursing work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14.50 patients from April 2013 to May 2014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did not conduct,were selected as pre-conduct objects,and 50 patients from April 2014 to May 2015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conducted,were selected as post-conduct objects.Before and after conducting,satisfaction that patients to nursing work,nursing quality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error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conducting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satisfaction that patients to nursing work in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pre-conduc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Psychiatric department;High quality nursing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需求。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人力资源分配不到位而导致的医疗事故较多,给患者的健康及医院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分工模式,由于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巨大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的护理管理之中[2]。我病区为了切实的改善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自2014年4月开始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责任护士的主导作用,切实地改善护理过程中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确的弊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精神科自2014年4月开始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精神科未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以2014年4月~2015年3月我院精神科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1~67岁,平均(47.35±1.36)岁,患者病程2个月~12年,平均(6.74±1.37)年;实施后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8~64岁,平均(47.46±1.32)岁,患者病程3个月~11年,平均(6.64±1.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明确分工 为了更好地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我病区将全面改善以往的护理模式,将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的临床护理之中,充分发挥责任护士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全面负责。对我病区精神科护理资源进行全面分析,选取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应变能力较好且具备护士资格的护士为责任护士,将50张床位均分为4组,每组各设置一名责任组长,每名责任组长管理3~4名责任护士,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每名责任护士将由2~3名辅助护士协助工作[3]。

1.2.2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明确岗位职责 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责任护士以及其他护士均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巧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精神科是护理风险相对较高的科室,护理不及时或者不到位均有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4]。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提高护士的各项能力,组织经验交流会,积极鼓励护士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拿出来进行集中讨论,就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安全防范措施[5]。重点加强对护士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从各个环节中加强对护士的管理水平,对于新入院的精神科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6]。每一名护士都需要清楚地了解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各自的岗位职责以及分工,充分结合神经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责任护士岗位职责[7]。责任护士在临床上要重点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对病房的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健康教育。

1.2.3 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的管理水平 精神科患者往往精神衰退、意识薄弱、动作迟钝,如果护理不及时容易产生不良事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于精神科较为常见的护理风险对患者进行宣教[8],告知患者治疗手段、疾病的诱发原因、护理措施、常见风险防范措施等,对患者从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9]。叮嘱患者住院期间要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同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10]。

1.2.4 优化护理资源,采用合理的排班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顺利开展的前提,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排班制度,优化护理资源配置[11]。在不同的就诊阶段设置不同数量的人员值班,根据就诊特点对排班方式进行合理安排[12],按照分工对每个小组的责任护士将负责一定数量床位的患者,由责任组长对组内排班进行细化,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数量、职称的人员值班,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13]。

1.2.5 加强考核管理 由责任组长定期对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对在临床实践中发生的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14],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对护士的工作业绩进行判定,加强对护士的考核管理。对于在日常工作中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护士,将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在护理工作中表现较差、差错频出的护士加强培训力度,采用口头说教的形式引起护士的重视。由责任组长以及护士长联合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出,并提出改进措施,每季度将在护理小组中选出先进护理小组以及先进个人,并以此确定护士的晋升以及奖金发放。

1.3 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护理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技巧是否熟练、沟通是否及时、理论知识掌握是否熟练、健康教育是否到位等几个方面,总分共计100分。满意度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满意:分值>80分;基本满意:分值为60~80分;不满意:分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

实施前患者护理质量为(79.56±2.53)分,实施后患者护理质量为(92.64±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的比较

实施前出现护理差错6例,发生率为12.00%;实施后出现护理差错2例,发生率为4.00%,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与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157-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卫生部倡导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近年来,本科根据精神疾病专科及其患者的特点,通过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建设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11年1月正式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现将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2010年1~12月713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6例,女性227例;年龄16~72岁,平均(43.5±9.3)岁。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2011年1~12月825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54例,女性271例;年龄14~71岁,平均(43.3±9.5)岁。两组患者病种均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情感障碍、强迫症、躁狂症、恐惧症等为主,研究期间科室病床数、护理人员等均未出现变化。本研究经医院批准同意,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种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2-3]。(1)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内容,领会护理学科的内涵及实质,并结合身边榜样的宣传,转变理念,提高认识,倡导在护理工作中彰显爱心、理解和包容。(2)优化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整体护理转变,制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及质量控制标准。对现有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级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落实责任护士负责制,全方位护理,人性化护理、专业化护理及全程无缝隙服务等,增强护士责任感,开展走动式查房服务,鼓励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以促进其信任。(3)夯实基础护理: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措施,细化相关护理服务流程。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依据病种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无缝隙基础护理服务,使基础护理得到持续的保障。在护理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及时予以干预,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4)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根据不同病种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健康教育内容和生活技能方案,搭建精神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交流平台,促进医生、护士以及患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增强护患关系。(5)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完善病区基本设施,创建清新、舒适、温馨的诊疗环境,以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6)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奖惩措施:逐步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以按劳分配、优绩优酬为基本原则,以量化指标作为奖惩的统一标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3 评价内容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满分均为100分,主要内容包括:(1)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等;(2)健康知识知晓率;(3)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如表1所示,可见除健康知识知晓率外,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治疗、缓解或控制患者的精神障碍,以期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达到最佳境界。综合文献[4-6]研究结果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主要体现在:(1)患者意识状态不稳定,护理风险因素多,患者可控性较差;(2)护士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3)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基础护理质量不高;(4)医院管理层面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5)健康教育效果差;(6)后勤保障系统未完善;(7)绩效考核主要倾向经济效益和工作量,但在工作风险、技术性层面上倾斜不足。因此,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应从上述方向着手完善。

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仅仅是护理行业内部的一场运动,也是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患者体验的切入点。尽管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迥异于综合性医院的其他专业科室,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同样适用于其护理工作[7-8]。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病种相应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主要体现在通过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进而优化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在夯实基础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同时加强了科室环境优化,提高了后勤保障的力度;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综合护理工作质量,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个体化的护理需求,这与相关文献[9-10]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提高了综合护理工作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得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是值得开拓的一种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马晓伟. 转变模式求真务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5-8.

[2] 叶琳,李晓雯,王芳.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79-2381.

[3] 刘燕,孙华宾. 成组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9(14):1285-1286.

[4] 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 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 护理杂志,2010,27(8):1201-1202.

[5] 黄叶莉.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 护理杂志,2010,27(8):1208-1209.

[6] 金跃玲.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4):590-592.

[7] 龚美芳,陆群峰,王静,等. 扁平化责任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55-3057.

[8] 胡芬,朱小平,程晓琳,等. 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要性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282-1284.

[9] 刘贞.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试点科室的实施[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806-3808.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抑郁 焦虑 工作压力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emotional state and job stressor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Methods We performed the survey in 77 psychiatric nurses with SDS、SAS and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Result Scores of SDS and SAS on Psychiatric nurses are(52.53±11.64)and (45.03±12.68)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inese norm.Detection rates of depression symptom and anxiety symptom are 55.8% and 36.4%, the total score and subtest sores of job stressors are high of which the difficulties in workload and time allocation are 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DS.Total scores and scores of patient care and scores of relationship among manager ,colleagues and patients are realted with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Conclusion: Psychiatric nurses got severe negative emotions like depression and anxiety.Negative emotions are in correlation with their job stressors.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s depression anxiety job stressors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长期处于高风险的环境,患者逃跑、自杀、伤人等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而使精神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

压力较大,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

力时会出现心身紧张性反应[1],如不能及时调试,将严重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职业压力往往来自多个方面,护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均会对职业压力与情绪状态产生影响。为了更加明确得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来源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本调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职业压力源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浙江省余姚市精神卫生中心随机选取从事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在册护士77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62名;护龄1-28年;婚姻状况:已婚44名,占57.1%,未婚33名,占42.9%,无离异者;职称:护士38名,占49.3%,护师30名,占38.9%,主管护士及以上9名,占11.8%;文化程度:中专24名,占31.1%,高职大专30名,占38.9%,本科22名,占31.4%,硕士1名,占1.4%。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4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职务和婚姻状况。第2部分为抑郁自评量表(SDS)[2],SDS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1级—4级评分,其中第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条目。强调最近一周的情况,采用无记名方式,由精神科护理人员独立填写。将20项得分相加得粗分,再将其换算为标准分。SDS≥53为有抑郁症状。抑郁严重度指数反映被试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其范围为0.50—0.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指数在0.50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程度抑郁,0.60—0.70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第3部分为焦虑自评量表(SAS)[3],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1级—4级评分,其中第5、9、13、17、19为反向计分。将20项得分相加得粗分,再将其换算为标准分。SAS≥50为有焦虑症状。第4部分为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此量表以国外目前最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为蓝本,根据中国国情,在多国护理专家的意见之上修订而成[1]。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方面,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采用1级—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

1.3 统计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3.0进行统计,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SAS、SDS得分情况 77名调查护士中SAS标准分≥50分者28名,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6.4%;SDS标准分≥53分者43名,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5.8%;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平均为0.53±0.12。无抑郁者占39%,轻度抑郁情绪者占28.5%,中度抑郁情绪者占28.6%,重度抑郁情绪者占3.9%。

转贴于 2.2 精神科护士SAS、SDS平均得分与国内常模[4]比较,见表1。

2.4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见表3

表3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焦虑状况

表1显示,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焦虑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2.53±11.64和45.03±12.68,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55.8%,与梁绮美[5]对精神科护士的抑郁情绪调查结果接近,显示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现状。同时,本研究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36.4%,而刘素贞[6]等的研究显示,一般护理人员的焦虑检出率为20%-25%,说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也较为严重。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使精神科护理成为心理疾患的易感高危人群。由于护理工作本身较为繁重,轮换班频繁,加之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在做好本职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现有知识,从而使护士长期处于较大的身心压力之下,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护理人员时刻承担维护病人安全、预防自伤、自杀及伤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其紧张程度往往高于综合医院的某些科室,承受着较高程度的精神压抑,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3.2 护龄、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对精神科护士抑郁与焦虑症状的影响

表2的结果显示,不同护龄的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得分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是其焦虑症状得分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其中,护龄小于5年的精神科护士的焦虑症状明显高于护龄为6-10年和11-15年的护士。主要原因可能为护龄较短的护士在工作开展中经验不足,常常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容易导致工作失误所致。未婚护士与已婚护士的焦虑评分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已婚护士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未婚护士,说明随着家庭的建立,护理人员不但要面临繁重的工作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家庭压力,多方面的压力使护理人员身心俱疲,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症状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护士的抑郁、焦虑症状要明显高于护师,推测可能护士群体在面临琐碎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应对激烈的竞争、晋升压力有关。本研究未见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科护士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差异。

3.3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压力源与SDS、SAS的相关分析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共反映5个工作压力来源,分别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对这五方面的压力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包括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病人不礼貌、不合作、要求太高、病人家属不礼貌或要求过分是护理工作者较大的压力来源,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中的诸多过程产生担心、焦虑情绪。与护理管理者、医生、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各个方面与SDS、SAS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来自于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与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评分有关,来自于病人护理和管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以及总的压力与抑郁、焦虑评分皆有关系,说明护理工作量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细节包括病人及家属的态度、要求等方面,护理的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否足够、与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仍是困扰护理从业人员的重要因素。这就提示在精神科护士积极学习应对负性情绪和压力的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应该努力改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合理地分配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与病患及家属沟通的能力,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维护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与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病人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有关,负性情绪的存在会对护理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精神科护士应积极学习心理应对策略,及时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控;医院管理者应努力改善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共同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6-649

[2] 舒良. 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M].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3] 夏镇夷,徐韬园,张明园,等.实用精神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6-477

[4] 张明园.精神解评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具有急诊患者多,患者病人危重,医疗手术风险大,费用高,专业性强、护理量大、病情复杂,对护理要求尤为严格,加之患者处理能力差,社会支持系统弱,导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为了加强护理,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优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体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效果显著,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0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8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0例,男252例,女178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3.5+2.5岁;对照组433例,男247例,女18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4.5+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或大手术后的患者每2h给患者翻一次身,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对昏迷患者每天清洗口腔2次,给予眼睑闭合困难的患者每天遵医嘱定时以抗生素液滴眼及眼膏保护并用纱布遮盖;对放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用呋喃西林溶液清洗膀胱一次,会阴冲洗护理2次,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对便秘者使用缓泻剂,必要时戴手套挖出干结大便;对烦躁不安或意识朦胧患者加置床挡,必要时用保护带束缚肢体,防止坠床;同时对患者随时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关心患者,耐心服务,安慰和鼓励患者;对高热、癫痫、褥疮等按各自护理常规护理[1]。

1.2.2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1)优化护理模式:弹性排班,调整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天候、无缝隙的护理。设立护理组长,每组带领4-6名护士,由组长对本组的工作进行干预调控,合理安排护理资源[2]。(2)提升管理水平:每名护士分管6-8张床位,由护理组长对具体考核项目测评打分;护士长对每个护理组进行考核,一层一层考核,加强各层监督。(3)提高护理主动性: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及细致护理,特别是一些危重病人,主动关怀、鼓励病人,使其树立信心。(4)加强术后观察: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处理。有些不良反应具有迟发性,如皮肤瘙痒,常于停药数天后发生,应注意观察[3]。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x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临床将护理效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253例,改善108例,无效69,治疗有效率83.95%;对照组治愈247例,改善112例,无效69,治疗有效率82.91%;治疗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其中一项也越来越受到医院和患者的重视,优越性明显。(1)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护士能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仅要保证医疗效果,而且要及时发现医疗隐患,想患者所想,起到患者和医生沟通的桥梁,护理工作在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4]。(2)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4%,而对照组为14.32%,说明优质护理更注重对细节的护理,对无菌护理执行和监管更严格,每一个护理环节都注意无菌操作[5]。(3)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护理能够使患者处于舒适、温馨的氛围内,减少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促进病情的复原。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67%,对照组为90.53%,说明优质的护理服务更令患者满意。(4)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排除医疗隐患。由于排班模式的改变,使护理能够全天候、持续的进行,患者的细微变化更容易被护士发现,有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是从护士到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和细致的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了护患和谐。

参考文献

[1]熊跃均.护理干预机制在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34(1):87-89

[2]党秋红,龚淑梅.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93-94

[3]徐丽娟,林斌,陈晓敏.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90-91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职业损伤;自我防护

神经外科护理有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导致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近期一份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表明,护士暴露构成比较高,达到了70.97%[1]。护理实习生是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在实习期间往往会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熟悉临床技术操作上,常常忽视了医院潜在有害因素的防护,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有分析认为护理实习生对发生职业暴露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并对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措施有一定认识,但有欠缺,特别是中专实习生[2]。现就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

1 护理实习生职业安全与防护的现状 ,

1.1 缺乏自我防护观念

1.1.1 护理教育在护理实习生职业安全教育方面是一个薄弱点。有文献表明,目前针对医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非常不全[3]。

1.1.2 护理实习生年轻,思想单纯,而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护士的奉献精神,导致一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

1.2 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职业危害不够重视

实习单位的上岗前培训较多的是对医院规章制度、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对病人的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学习,而未安排专职的老师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

1.3 临床带教老师注重对护理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在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带教。

2 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常见职业损伤

2.1 生物损伤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气管切开多、护理任务重,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护理实习生可因接触到病人的各种感染性体液、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而引发各种感染。

2.2 物理损伤

2.2.1 负重伤:护理实习生站立时间长,工作姿势不良,节力不当,身体劳累却未休息好,是引起各种负重伤的危险因素。

2.2.2 暴力伤:神经外科患者脑额、颞、顶中挫伤后意识昏迷或昏睡亦可演变为外伤性急性精神障碍,可造成护士人身的伤害。如遭攻击、受惊吓、被抓伤等。

2.3 化学损伤

主要来自于各种化学消毒液。

2.4 机械损伤

锐器伤: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包括针刺伤、玻璃割伤、刀刺伤等。神经外科由于疾病原因,常有各种躁动、精神障碍等患者,护理人员随时有锐器损伤(尤其是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机会。另外, 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也易发生锐器损伤。

2.5 心理因素导致的损伤

护理实习生刚踏入临床,面对陌生的环境,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常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指责,不能很好的适应,心理压力大,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护理实习生,在新环境中易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护理实习生多为年轻女性,在为异性病人做治疗或护理,如会阴护理、剪指甲、刮胡子、甚至输液时,都有可能受到男性病人或家属的骚扰。实习中后期,面临就业选择,导致情绪不稳定。如不能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

3 防护措施

3.1 加强防护教育,提高护理实习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应将职业防护教育纳入护理教学计划,防护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职业防护法规、常见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及传播途径、普及预防的概念和措施等。在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要重点训练护理实习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在示教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时增加职业防护内容,例如:手持针头时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针头用完后放入特定容器;抽取的血标本应放在带盖的试管内;手持化验标本时应戴手套。系统的训练会使护理实习生在牢固掌握护理技术的同时也掌握防范措施,让职业防范成为护理常规。树立普遍预防的观念,强调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可能有传染性。对每一位进入临床实习前护理实习生进行乙肝抗体的检测,如为阴性者必须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经常检测乙肝抗体的水平。

3.2 重视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及危害报告制度

医院应重视实习生的职业损伤报告管理制度,完善检测系统。教育实习生在受到职业暴露危害后,除了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外,应立即上报医院相关部门。使相关部门能定期分析护理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学校应定期到教学医院对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护理实习生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以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

3.3 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

严格“一对一”带教,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要及时掌握护理实习生思想动态,帮助其树立信心,指导其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避免不良心理负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3.4 正确护理颅脑外伤精神障碍患者

3.4.1 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首先要置于安静、安全的房间。房间布置简单、清雅,避免存放危险物品,如剪刀、水果刀等。对患者的护理也应更加细心,如剪短指甲、正确使用约束带等防止抓伤和坠床。同时按医嘱给以镇静、镇痛的相关治疗。

3.4.2 对于易激惹等兴奋状态的患者,护士要耐心倾听、安抚,不能与其争辩,尽量满足他相对合理的要求。必要时恰当地转移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在一个话题上反反复复,纠缠不休。环境尽量保持安静,同时减少探视等。

[参考文献]

[1]陈京,杨怀,史明惠,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54-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