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学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Architectural & Civil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科技产业处

主办单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0185

国内刊号:22-1288/T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 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钻孔灌注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旋挖钻孔灌注桩就是旋挖桩,它是我国近些年来一些比较大型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也就是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桥梁等大孔径桩基施工,在施工的现场中,旋挖机局域工作效率比较大、钻孔速度快等等特点,而且在自动化的程度较高,在桩基施工尤其是在城市桩基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旋挖桩工艺流程和相关的操作

1.1 相关的工艺流程

结合旋挖桩和实际工程建筑的需求,其主要的工艺流程为:放样进行有效的定位,然后进行旋挖钻机就位;在护筒进行埋设之后使用旋挖机进行成孔,然后对成孔进行清理,把对应的钢筋笼进行吊装就位,下放安装导管下放,浇筑混凝土,然后对护筒进行起拔最后回填桩孔。

旋挖钻桩基施工必须在相关施工人员的组织下,严格的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有效的施工,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要对施工的现场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调查,这样可以促进桩基的均衡和连续的施工。比如:在进行放样定位的过程中,组织人员不仅要根据轴线分布的情况,还要结合桩位的分布情况,并建立测量控制网,在旋挖机成孔的时候,相关的施工人员要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在护筒埋设以及定位后,就要应用SR-250型砖瓦机进行钻进,但是钻机在就位之前就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测量和定位,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施工过中的精确无误。

1.2 操作的重点

(1)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平整桩基范围。旋挖机施工的前提就是清理平整基范围,在钻孔前一定要把桩位点进行施放。在结合轴线以及桩位布置的情况,建立有效的测量控制网;放样后要对四周设置互桩的复测,要把误差控制在5mm之内。

(2)旋挖桩护筒埋设。旋挖桩的护筒都是用一些钢板进行制作的,这样可以保证有效的控制桩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空口的坍塌、隔离水的渗漏以及钢筋笼的固定等,要把旋挖钻进机钻深到3m以上,并且要在人工的帮助下把护筒进行埋设,防止杂物流入到孔内。

(3)泥浆的制作。旋挖桩在施工的过程中,泥浆的制作要按照相关的制作规范进行制作,要采用相应比例的膨润土、纤维素以及火碱等三种进行混合并制成,把其放到泥浆池中记性均匀的搅拌。只有这样进行制作的泥浆才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仅防止了孔壁的坍塌,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制止了地下水的渗透。泥浆比重的选取大多数都是1.05~1.10之间,其粘度为是8.0~22.0之间,泥皮的厚度要小于2mm,pH值不能低于7,砂率不能高于4%。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泥浆才会对孔壁起到保护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 施工技术注意的事项

(1)要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重视,尽量减少建筑工程中事故的发生。因为旋转钻机不仅具有较大的体型,同时还具有较重的质量,所以这就要求施工现场一定要宽敞平整,土地也到达到一定的硬度。对一些事故的发生要引起注意,例如:一是高空坠物;二是机械伤害;三是坍塌事故,要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施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钻斗侧齿的好坏,如果侧齿出现损坏必须换上新的侧齿,要尽量的避免所带来的损失。

(2)在施工的过程中,泥浆面的高度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相关的规范,一定不能低于护筒的40cm,泥浆的比重一定要控制在1.06~1.15之间,不能低于1.06,但要高于1.15。在对钢筋笼进行固定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按部就班,首先要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检验导管,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排除导管带来的麻烦,之后在对导管进行安放,要把导管的距离孔底是不能够超过50cm,要保证钢筋笼能顺利的固定。

(3)在注入泥浆的过程中,特别是第一次,桩孔之间一定要进行垂直灌注,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泥浆筒壁的流动,会对底部的土质造成迫害。灌注用的水泥应该都是最新出厂的,每个孔道斗应该一次灌注成功,要用四十左右的粘土回填坑底,保证护筒周围的土要硬实,防止泥浆的流失。

3 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人工进行桩基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所以旋转桩就得到了应用。它促进了建筑建设施工的工作效率,还对建筑的机能起到了改善的作用,让其变得更加的牢固。

3.1 旋挖机的应用

旋挖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特别是在高层等比较大的建筑工程或者是地下空间开发中都占有者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不能够缺少的。旋转挖机主要利用的就是钻杆以及钻斗的旋转,进行取土以及卸土的过程,直至达到设计的深度。旋转技术对粘土性的岩土层和容易坍塌的底层具有着独特的施工方法。旋挖桩技术不仅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成孔的速度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快的,施工效率也是比较高的,具有较多的优点:一是节能环保;二是产生的泥浆比较少;三是承载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四是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在现代施工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旋挖机应用的是动力头的装置,在做机械运动的过程中,做的是上下反复的运作,不仅孔壁比较粗糙,钻进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3.2 旋挖机的优势

3.2.1 具有成孔的速度较快,效率也比较高

由于旋挖钻机施工靠带有着活门的筒式钻头回转破碎岩石,把岩石可以装到相应的钻斗之内,不需要把岩土捣碎,主要靠的就是泥浆运出孔外,进尺的深度可以达到0.5m左右,施工在效率方面也比螺旋钻机、潜水钻等都要高出5~6倍。

3.2.2 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

旋挖机成孔工艺在钻孔的过程,需要用静压的泥浆作为主要的护臂,但是泥浆不能在孔壁上形成泥皮,但是由于钻头会进行比较多的上下往复,就会导致孔壁比较粗糙,不容易产生缩颈,成孔就会更加的规则。所以旋挖机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摩擦桩。

4 总 结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旋挖桩的施工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且还能够环保,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地形结构上,程控的速度比较快,效率也是比较高的。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工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施工预案也应该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对没到工序都要尽职尽责的完成,一定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给城乡的局面带来一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永祥,罗慧,屈英民,车丽娜.旋挖钻机桅杆建模仿真与试验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24(13):130~135.

[2]施雄,廖红建,军.砂砾土层中旋挖灌注桩施工实践[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23(13):102~106.

[3]杨希文,钱立军.多年冻土区旋挖钻机扩底桩钻孔施工技术[A].山西省铁道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26(14):130~138.

[4]陈日胜,周翰斌.上软下硬地层超深T形地连墙成槽施工难题的处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25(12):138~139.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日语;建工专业;教学探讨

在建筑工程学科领域,日本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有不少成果值得我国借鉴。因此,对建工类学生开设专业日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少建工院校系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专业日语,但因为课程设计不同、具体做法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即便效果较好的,也存在“适当改进、即可做得更好”的空间。

本文笔者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回国后在从事结构力学等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为建工类学生开设了“专业日语”课程,教学中有不少感言。故为进一步搞好专业日语教学,笔者拟在本文中依次就专业日语的教学目的、课程设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专业日语的教学目的

结合七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专业日语的教学目的至少有四:

(1)帮助学生实现由基础日语向专业日语的过渡。在我教学接触的学生中,基础外语阶段学习日语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掌握了一定量的日语词汇、词法和句法;二是对日语有了一定的兴趣;三是要阅读日语专业文献仍有较大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专业日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涉及相关专业词汇,了解、进而掌握专业日语中常用的词组、句型和句法,甚至通过带领学生阅读经典专业文献,帮助学生实现由基础日语向专业日语的过渡。实现了这一过渡,才可能引发学生对于日本建工领域科技进展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进入日语科技文献的殿堂,了解日本建工领域最新科技进展。理工科学生学习日语,并不简单地是完成学分的要求,而是要将日语作为一种工具,了解、学习日本的科技进展,甚至达到与日本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程度。因此,专业日语教学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日语科技文献的殿堂。在建工专业,就是要在将学生引入日语建工科技文献的殿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建工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

(3)引导学生掌握查阅日语科技文献的基本技巧。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专业日语,只要达到了由基础日语向专业日语的过渡的程度,对日语专业文献产生了一定兴趣,似乎教师的教学就可以自感满足了。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这又显得不足。因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文献层出不穷。计量文献学揭示的一种现象是,进若干年来科技文献是指数增长的。在浩瀚的日语科技文献中,科技人员要较为便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不是那么方便的。而在目前不少建工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多数没有开设科技文献检索方面的课程。基此,专业日语就需要承担起这一职能,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日语科技文献的基本技巧,作为专业日语教学的第三个目的。

(4)强化学生对于日语、日本社会及其文化的了解。我在教学中发现,学习基础日语阶段,正是学生各门课程学习负担较重的学习阶段,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并掌握日语深层的奥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了解日本社会及其文化。故专业日语还应通过讲解进一步的日语知识,使学生掌握怎样学好并掌握日语(特别是日语怎样读);通过介绍日本科技进展,强化学生对于日本社会及其文化的了解。

二、建工专业日语的课程设计

要开好一门课程,需要对该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教材、教师授课、作业、研讨、项目训练、考核是大学课程教学六个最为基本的要素。相应,课程教学就需要围绕这六个方面来思考。基于七年来的专业日语教学实践,似乎从以下几方面来安排建工院校的专业日语教学,才有助于达到前述四方面的教学目的。

(1)关于教材。在不少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常常困惑于不易在众多版本的同类教材中选择到较为适当的教材。这种情况在建工专业日语教学中尤甚。因为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的不单是专业词汇、专业词组、专业句型和句法,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建工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而教材选材、编写、出版往往有着较长的周期,今年看似新鲜的文献,明年可能就较为陈旧了。鉴于这种情况,对本科生开设专业日语,可以在现有专业日语教材中选择较新的版本。而对研究生开设专业日语,可能更适宜采取“1+1”的教材模式,即专业词汇、专业词组、专业句型和句法的教学,可以选择较新版本的专业日语教材;而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建工领域最新科技进展,就需要教师查阅、收集、选择最新的日文科技文献。新文献的知识点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建工领域日本最新的科技进展。

(2)教师授课。教师课堂授课是最为基础、最为原始的教学方式。即便在网路学习条件较为发达的今天,静听教师授课,细品教师讲解,形成心理上的共鸣、教与学的互动,仍是多数学生最为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学习途径越是多样化,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期望值越高。鉴于前述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在建工专业日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取的授课方式,一是重讲专业文献中的新词、难词、经典句型,以培养学生联系起来理解日文新词、难词、经典句型的能力。二是鉴于日语不少文字与中文类似,由认识日语字词,到读日语、讲日语有一个较难的过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需要花费想当精力,使学生掌握怎样读日语、讲日语、写日语,这才能为学生今后与日方科技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打好基础。三是重讲日文文献中难度较大的段落,引导学生逐句阅读难度较大的段落。学生逐段阅读日文文献后,教师要概要介绍文献全文大意,以培养学生系统阅读、翻译、理解、思考日文文献的能力。

(3)课下作业。作业既是培养学生日文读、写(互译)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阶段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故任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下作业的设计、布置和批阅。一是要精心设计作业方式和内容。诸如日文科技文献阅读、文献难句翻译,以及整篇文献中日文互译。二是教师要先行一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日文科技文献,安排学生课下阅读。三是要求学生适当翻译一定量的日文科技文献。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日文科技文献的能力,以及科技文献中日文互译的能力。

(4)课内外研讨。这是选课学生的团队工作,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通过研讨,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现在不少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师都较注意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研讨,故专业日语教学也应借鉴这种做法。为此,一是教师要注意选择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深度适当的文献,安排学生课下阅读后研讨。二是可将

选课学生适当分组,给出研讨要求,个别阅读、按组课下讨论,课堂上由各组代表展示对所阅读、讨论文献的体会,以引发其他组同学的进一步讨论。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并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经典句型、难点段落等做适当的讲解,对学生所读文献的学术思想进行适当归纳。这样,通过课内外研讨,以及认课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系统把握日文科技文献及其学术思想的能力。

(5)项目训练。尽管课下作业、课内外研讨对学生都会有一定的训练,但又都是不够的。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日文科技文献的能力、科技文献中日文互译的能力;课内外研讨培养的是学生系统把握日文科技文献及其学术思想的能力。这里所称的项目训练,要培养的是学生另外两种日文能力,即通过查阅日文文献把握日本建工领域科技进展的能力,以及撰写日文学术文章的能力。目前在不少学校,学生即便学了专业日语,也不见得就具备了这两种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故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通过查阅日文文献、把握日本建工领域科技进展的能力训练,一是教师要讲授日文科技文献查阅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给出几个具体专业领域及其关键词,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二是要求学生对所得文献进行综述,即写出相应的文献综述,并对所涉及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分析、归纳。关于撰写日文学术文章的能力训练,一是教师要通过自己查阅相关日文文献,给出若干种日文学术论文的范本。二是教师可查阅、选择若干篇本领域中文科技文献,要求学生参考相关日文学术论文范本,将其翻译、改编为日文学术论文。这种训练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培养学生用日文思考相关科技问题的能力。

(6)关于考核。传统上,大学多数课程基本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往往并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一是为了与课堂所讲内容范围的高度一致性,教师不得不在授课范围内去搜罗看似重要、实际上死板的知识点。二是为了试卷答案的唯一性,教师往往不得不设计一些看似严格、实际上较为八股的考题。三是通过一两次课堂考试判定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往往会“委屈”那些一时失误、临场发挥不佳的学生。鉴于此,近年来,不少学科任课教师提出,应该分部分、分阶段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有了“综合考核”的概念。借鉴综合考核的思想,为了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专业日语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可将作业、研讨、项目训练三部分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其中,完成课下作业的情况,反映学生阅读日文科技文献的能力、科技文献中日文互译的能力;课内外研讨情况,反映学生系统把握日文科技文献及其学术思想的能力;项目训练的情况,反映学生通过查阅日文文献、把握日本相关领域科技进展的能力,以及撰写日文学术文章的能力。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打分,如设想作业成绩占40%、研讨成绩占30%、项目训练占30%,这或许更有助于综合审视、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关于建工专业日语教学内容选材的思考

在专业日语课程六个教学要素中,教材、作业、研讨、项目训练都涉及内容选材问题,且选材适当与否,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结合笔者以往的建工专业日语教学实践,我认为,针对教材、作业、研讨、项目训练的内容选材,既应有一致性的考虑,也需要有所差别。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改革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cost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history, from the change in cost management department functions and management mode, set up a market syste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guarantee behavior of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on institutions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put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of reform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Refor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2012-03(03)8052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归纳

1.1工程造价与市场脱节,带着明显的“计划”痕迹

首先,国家编定的统一定额过程长,更新慢,变化小。其次,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根据制定本省的定额。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事实上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瞬间万变的,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各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1.2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竟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竟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绝对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平等因素。

1.3工程招标投标中限制

采用最低价中标法目前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有形建筑市场,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人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明确招标投标方式,审定各项工程评定主要方法,而各地的评定标方法各有差异。例如:评审法,合理低标法,二次报价法,议标法,直接发包法。但有一共同点即招标确立标底,报价受国家决定额标准的限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中标者。而理论上最优,实际中可行的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未能全面推广应用。因而在招标投标中,投资成本偏高,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操作过程人为复杂化,招标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无法降低,同时还使施工企业安于现状,不图进取。

1.4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急待提高

在国际上,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有80万之多,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是套定额。甚至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仍是如何使用定额,如何套单价等等。因此,大部分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知之甚少。在建筑企业甚至流行这样的话语“赚钱不赚钱,全靠预算员”,由此可见建筑市场中暗箱操作,不正当竞争,层层转包工程,偷工减料的混乱局面也就在所难免。

2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建设产品价格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价格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续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面向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量价分离,单项报价提上日程,使材料价格有望走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

3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配套措施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涉及建筑市场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必须在有相应配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进行。

3.1 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改变管理方式

首先,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应加以明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应该是全面的、专业的、深入到建筑市场造价范围内各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去,它与主管合同立约前负责招投标的管理部门是相辅相成的,台前台后协同管理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就目前状况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机制发育还很不完善,放开价格,由市场定价还须相当一段时间。但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定额,它要变、要改、要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

当前定额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动态管理上。继续完善价差调整管理办法,定期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还可定期实际工价水平,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装备能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价差调整管理办法,定期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还可定期实际工价水平,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装备能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参与市场竞争。今后造价管理部门更多要做的工作是对政府的价格政策的解释,协助政府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分部分项名称,统一计量单位,使承发包双方在工程量计算方法上有统一的术语和内涵的理解等等。

3.2建立市场行为监督保障系统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而是法制经济。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依法制止垄断和种种不正当竞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发挥调节作用,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3.3加强对造价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管理

咨询中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建筑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服务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咨询人员素质差;二是业务行为不规范;三是不公平竞争比较突出;四是咨询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竞争激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理顺体制,加强领导。向有关部门讲明造价咨询工作与工程造价管理密切相关,是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宣传造价咨询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建设部门对造价咨询业的统一归口管理。二是健全法规,加强治理整顿。应按照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严格执法,使不守法者没有市场,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积极培养咨询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业务水平。结合我国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行执业资格认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考核,恪守职业道德标准,力争使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大提高,逐步从单一的预结算编审走向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质量控制;责任主体;过程控制

Abstract: the important project, quality for this.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he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requirements. Therefore,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many aspect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core and key management, only mak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o build more qua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 Quality control; Main responsibility; Proces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就质量控制责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做了明确界定

1.1政府的质量控制

作为政府,主要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抓工程报建、施工图文件审查、施工许可、材料和设备准用、工程质量监督、重大工程验收备案等主要环节进行。

1.2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控制

是以法律、法规及合同为依据,对勘察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勘察设计程序、设计进度、费用及成果文件所包含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满足建设单位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要求。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设计质量

1.3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按监理阶段的不同分为设计阶段监理、施工阶段监理,目前我们国家主要处在施工阶段监理。

1.4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以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为依据,对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施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以其达到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

1.5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通过设计方案必选、工程招标、设备材料供应商的确定、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选择、工程开工前的报建手续办理、工程过程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等环节,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先后流程,将质量控制分为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设计方案,使项目的质量要求符合业主的意图,并与项目的目标相协调。

2.2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选择设计单位,保证设计文件符合决策阶段的质量要求、符合有关规范、符合现场实际条件、设计深度满足施工要求。

2.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选择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单位,严格监督其按图纸、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形成符合合同及图纸文件规定质量要求的最终产品。

3按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3.1事前控制

3.1.1施工单位资质、制度审查

重点核查企业资质(所承担的建设工程是否与其资质等相符,有无越级承揽工程)、项目经理、专职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证书、上岗证,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各项管理制度、检测制度等。坚决杜绝一流的资质、二流的施工队伍 、三流的施工质量现象的发生。

3.1.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

1)有无针对性,是否掌握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2)可操作性如何,施工单位有无实施的能力。

3)技术方案是否先进,经济性如何,是否将技术性和经济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检测计划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且确实可行。

6)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制订,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策。

7)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措施是否可行。

8)施工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

3.1.3施工现场的总图布置是否结合实际

是否考虑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如土建、安装),是否考虑集中利用资源(如塔吊),降低工程成本。

3.1.4工程定位及标高基准点的控制

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向施工单位办理水准点交接。

2)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放线复测。

3.1.5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审查施工机械的性能、完好性、可靠性、效率是否满足施工的要求,质量是否处在完好状态,有无带病作业的情况,数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一致。

3.1.6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1)组织设计院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介绍设计的依据、总体指导思想,本工程技术要点和难点。

2)审查图纸设计是否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及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3)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3.1.7审查分包方的资质

对于允许分包的工程必须进行此项工作,对于签订设备供货待安装合同,还需对其进行资质审查。

3.1.8严把开工关

做好工程开工前各项手续的办理。

3.2事中控制(过程控制)

3.2.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做好现场巡查、旁站、检查工作,对于重要的施工工序如混凝土浇筑、管道吹扫、气密试验、基础隐蔽施工,必须采取旁站监督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

2)监督施工单位严格工序管理,按程序做好作业活动中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做到上道工序质量不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到工序,上到工序出现的质量问题得不到处理不得进入下到工序等。

3)监督施工单位做好质量控制点(见证点、停止点)的检查验收。

4)见证隐蔽工程验收,做到质量不合格坚决不得隐蔽。如基础验槽,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模板的检查,基础回填前的混凝土强度检查、基础的外观尺寸检查等。

3.2.2做好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检查验收

1)审查进场材料、构配件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检验实验报告对于重要的材料、构配件、混凝土,要采用双控的方式进行现场见证取样。

2)检查混凝土级配通知单、试块留置数量是否与检测计划一致,检查质量检测机构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3)组织好到场设备的开箱验收,重点做好设备外观质量的检查,设备的规格、数量验收,设备随机资料的验收和保管。

3.2.3把好设计变更的审查关

1)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数量的原则。通常一份设计变更的出现,即使它在技术经济上在合理,也会打乱原定的施工进度计划,引起人力、物力投入的变化,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产生影响,并且会引起施工单位日后的索赔,因此应尽量控制设计变更,能不变的尽量不变。

2)遵循原设计单位设计思想的原则。设计院对一个项目的设计是从整个工艺流程角度出发考虑的,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建设单位局部的变更可能会对系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尽量遵循原设计方案。

3)按程序办理设计变更的原则。对于一定要出的设计变更,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还是设计单位,都应严格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做好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最合理的,并且无论哪一方提出的变更,最终都要得到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认可。

3.2.4抓好工程资料的监控

工程资料是施工单位对工程作业活动中各环节质量情况的真实记录,它是工程移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分析质量事故和鉴定工程质量进行质量等级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要重点控制好。重点检查:记录表格、检查项目、数据要符合建设部规范的要求;记录的内容要真实、及时,做到与工程实体进度同步;组卷的形式要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要求。

3.2.5严把中间交接的质量关

重点抓好“三查四定”的组织及对查出问题的整改,做到问题不整改完,不接受。“三查四定”即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限期完成。

3.3事后控制

3.3.1抓好单位工程的竣工预验收工作

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是对工程交付使用前最后一次质量把关,因此务必做好。重点抓好对预验收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整改和落实,做到提出的问题(实体问题、资料问题)不整改完成的,绝不进入竣工验收的程序。

3.3.2按程序组织好竣工验收工作

3.3.3抓好竣工资料的审查关

3.3.4配合质监站做好单位工程认证工作

4结 语

综上,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涉及各个参建主体的质量责任,每个方面、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项目建设的目标产生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各参建责任主体的积极性,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工程验收规范,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才能建造出精品工程,实现项目建设既定的控制目标,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