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救护理知识归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急救; 应急能力; 护理路径; 年轻护士; 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93-02

病房是临床救治疾病的开放性场所,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人员密集极易造成摩擦、矛盾甚至冲突。呼吸科急症发病急、变化快,有的瞬间可危及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作为呼吸科护士在急症病人的救护中,其急救意识、判断能力、应急综合素质和护理技能水平对抢救质量非常重要。近年来,临床护理人员更新很快,年轻护士不断充实到临床护理岗位,护理队伍的年轻化一方面使团队富有朝气和活力,另一方面除完成日常繁杂的护理工作外,在急症抢救中,年轻护士表现得抢救经验不足,不完善的自我管理,机械执行医嘱和预见性、整体性全面观察病情能力不足,抢救物品准备和医护配合不到位,护患沟通等缺陷影响抢救的实效,还可造成医护、护患关系不协调及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为使年轻护士快速成长,具备临床护士的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应急综合能力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确保临床工作尤其是急症抢救高效、高质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年轻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我们对呼吸科常见的急症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急救护理路径,进行了规范的培训,同时配合其他方面的培养效果很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2007年2月~2008年8月呼吸科低年资护士11人,年龄18~27岁,平均22岁。临床护理工作时间0.5~5年,全部接受正规中专或以上护理教育。

1.2 方法

1.2.1 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包括:应急意识培养、基本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呼吸科急症急救技能培养、沟通能力培养和模拟急救演练等,并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1.2.2 培训内容 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年轻护士每人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学习和训练:(1)科内和院方举办的各种业务学习,全面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和理论;(2)护理语言应用和呼吸科急症应诊技巧;(3)以呼吸科急症急救护理路径为模式进行模拟急救规范化训练,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4)每周参加实际抢救或标准模拟演练不少于2次。

1.2.3 急救护理路径培训 科室针对呼吸常见的急症如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呼吸衰竭、大咯血、窒息、气管支气管异物、肺栓塞等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急救护理路径及培训考核表,按路径规定的时间和步骤进行培训,以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急救培训为例,见表1。

要求年轻护士首先熟记路径的步骤和内容,护士长按急救护理路径培训考核表进行培训考核和日常急救考核检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步骤完成路径内容。85分以上为合格,95分以上为优良。对潜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办法,直至达标,方可进行下一急救路径的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实施中,对临床中常见的变异情况归纳整理、补充修改,使之不断完善,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1.2.4 考核方法 实际应急能力占60%,模拟急救训练占40%。

2 结果

实施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训后,呼吸科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急救护理路径的培训

它是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达到预定的急救护理目标;可使值班护士有预见地、标准地、主动地沿路径内容进行工作,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从时间上预测下一步的救治措施,保证了抢救的迅速、高效和规范。对患者来说争取了有效的抢救时机,缓解了症状,减轻了痛苦,挽救了生命。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和随意性的护理使抢救时间缩短和提高抢救成功率[1]。李静等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具体急症的急救护理路径培训,克服了以往培训的单调性和针对性不强的弊端,避免了培训中“高分”而实际抢救中“低能”的现象。使年轻护士在某一具体急症的抢救中,迅速进入相应急症的抢救程序,避免思维混乱、抓不住重点、分不清某一抢救步骤的轻重缓急,造成抢救低效,患者痛苦时间延长,甚至危及生命。

3.2 其他方面的培养

(1)人文素养的培育: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急救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情操,如现场急救情绪评估、应急和自控,人际沟通技巧等能力[2]。(2)现代职业意识培养:不同的职业意识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年轻护士更看重经济回报[3]。作为新时代的护士,只有具备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危机意识、进取意识、信息意识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4]。(3)护理语言使用的培养:语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在急诊抢救的情况下,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胆怯,不能控制抢救场面,抓不住重点,工作表现出慌乱。语言不得体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会和不信任、甚至投诉,影响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所以,良好得体的护理语言是护患沟通的基础。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社会形象,打造服务品牌的有效途径[5]。(4)应急意识培养:抢救中应分秒必争,动作迅速、反应敏捷,团结协作。所以在岗时应时刻保持急救意识和警觉性。(5)技能综合培训:要求培训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等。熟练掌握动静脉穿刺技术、导尿术、吸氧、吸痰、心肺复苏术以及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的配合。

通过以上培训,并与加大考核力度相结合,科室年轻护士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加强,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在多项指标的综合考评中,要以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比重系数为大。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学习和培训的目的也是为了临床应用。此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了科室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工作质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静,陈永琴,张志贤.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35.

[2] 吴温玉,钟秀莲,欧阳金秀. 院前急救在社区普及的意义[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20.

[3] 任建华,李季平. 工作价值观的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61.

[4] 叶天惠,陈锦绣,易永红,等. 儿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68.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范文第2篇

1.对象:广东药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共247名学生,男生54人,女生193人,年龄20~24岁,平均(21.45±1.39)岁,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学生,学制4年。教材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波主编的《急危重症护理学(第3版)》。将247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2人和对照组125人。两组年龄、入校成绩、教育背景及专业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以演示教学为主。教师按照教学进程,对每一项急救护理实训项目先讲解示教,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最后学生回示、老师点评纠错。学生13~16人一组,每组1个指导老师。(1)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方法,对急救护理单项实训项目进行综合性模拟多人配合训练。学生4~5人1组,每3组1个指导老师。①设置情景:教师团队编写急救情景,情景包含心肺复苏术、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吸氧、吸痰、口咽通气管的使用、呼吸气囊的使用、静脉输液、生命体征监测等12项实训项目中3~4项抢救技术。②分组讨论:上课前一周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构思剧情,编写剧本,自己设置场景,组内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护生、家属、病人等,自行在课外进行演练。③多人情景表演:实验课时,各组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案例在模拟病房进行病人、护士、家属的扮演,进行综合性模拟多人配合训练,各小组演习时间20~30min,演习过程要求体现“急病人之所急”、“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调各小组成员间的协调配合,最后各组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纠错。

3.评价方法:(1)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由刘明等[3]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质性研究框架基础上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专业发展能力、教育与咨询能力),58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总分为0~232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强。量表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的范围分布在0.79~0.86,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9,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维度条目均分>3分,或总分>174分,可认为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在2~3分之间,或总分在116~173分之间,可认为处于中等能力水平;而维度条目均分<2分,或总分<116分,可认为处于较低能力水平。(2)期末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课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理论与技能考核。理论考试采取出题小组组卷,闭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均考核徒手心肺复苏和外伤急救技术。每项操作按百分制计分,将2项操作考核的成绩计算平均分作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核心能力的比较: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实验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教育与咨询及核心能力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专业发展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学生考核成绩的比较:学生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有利于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本科生的核心能力总分(160.26±5.35)分,对照组的核心能力总分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实验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教育与咨询及核心能力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运用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教师根据不同的急救项目,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情境,并提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实施急救之前,首先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明确患者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然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在模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模拟假想的急救情景,并配合画面和声音的刺激,为学生营造一种紧张的急救氛围,学生成员之间需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同时在模拟练习过程中还引入患者家属的角色,对医护人员进行刁难与质疑,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与伦理意识及教育咨询能力。最后教师根据不同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掌握同一急救项目在不同患者身上实施的异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保持和迁移。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有利于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核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和总评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这说明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方式灵活,为了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应用不同学科知识,对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和合作,寻找问题的答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情景模拟练习时,由于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况不同,学生需根据案例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应采取哪些急救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急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缩短了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将急救护理的实践学习设置到临床真实情景中去。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教师设置相应的模拟参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病例及数据,学生需要快速地评估患者,确定患者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综合应用既往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同时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急救的场景,学生在接近临床真实场景中进行急救综合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就更容易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运用。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将课堂搬到了医院,与临床护理工作无缝接轨,让学生提前认识医院的医疗环境、工作流程和患者需求,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从而缩短临床培养期。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范文第3篇

1.1研究对象

2012年,便利抽样法选取进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观察组年龄19~23岁,平均(21.14±0.83)岁;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21.08±0.89)岁。两组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

1.2方法

观察组护理本科生采用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护理本科生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两组护理本科生均由护师职称以上的临床教师实施带教,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每轮有4~6名学生,每组2~3人。临床带教共计7个学时,其中模拟人操作练习均为4个学时(每学时45min)。

1.2.1观察组教学方法

我院护理部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教师收集CPR经典抢救案例编辑成《经典案例集》,共分为初、中和高级三档。教师选取合适的经典案例贯穿于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中,形成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表。师生按路径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带教的内容和目标,临床教师随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按急诊护理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师讲解,学生集中听讲,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集中讲解CPR理论模拟CPR操作演示学生模拟CPR单人与团队技能训练情景案例演习参与临床实践CPR综合技能考核。课后同样提供技能培训室给学生开展临床综合技能训练,不少于4学时。

1.3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CPR操作要求,采用我院护理部编写的“CPR单人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和“CPR团队综合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考核,两组学生CPR团队综合技能考核均选取相同案例,两项成绩各占技能成绩的50%,总分100分。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学生CPR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同时在情景案例的演习中,对两组学生以开始施救为起始、以模拟人重新恢复心跳为结束进行计时,比较两组学生CPR救护速度;最后调查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率,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考核成绩和模拟人情景案例的演习计时均用x珔±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本科生学生成绩的比较

两组护理本科生除护理程序、人际沟通、健康教育CPR单人技能考核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医护协作、组织管理、护理文书书写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本科生CPR综合技能考核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护理本科生情景案例的演习计时比较

观察组学生耗时5~14min,平均(9.72±3.23)min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护;对照组学生耗时8~17min,平均(11.88±2.9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5)。

2.3两组护理本科生对教学方法满意情况的调查

观察组护理本科生对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的满意率为96%,而对照组护理本科生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率为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3.1保证临床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近几年,虽然国内各大医院的临床科室根据护理学生实纲制订了临床实习教学路径表,但比较含糊、笼统,不易把握,可操作性不强。而我院设计的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是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实习教学计划的总路径分出一个侧枝作为子路径来实施。该路径表的设计将CPR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个学时,使师生能按路径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CPR教学内容和目标,有利于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能够明确CPR的学习目标、内容、程序,提高护生实习的主动性和应用性,避免师生互动的盲目性,使CPR培训内容更标准化、具体化和有预见性。此路径表具有简洁、实用,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整个路径的整体规划对提高实习学生学习CPR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具有挑战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对观察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6%。通过该路径的实施同时提高临床教师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有助于临床教师规范教学内容,保证临床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护理部对临床护理教学的规范督导,督促临床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道德修养完善,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临床思维

对照组学生采用以教师授课为基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法,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热情不高,且临床实践不足,难以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容易制约学生思维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观察组学生在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循序渐进地导入有针对性的、典型的、可操作性强的案例,可以使护生由浅入深地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如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问题中,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景案例的演习培训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建立真实感受,将临床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冲突、矛盾和危机事件引入课堂。不同情景的案例要因人、因地、因病因不同而展开相应的急救措施,使学生真正脱离单一的模拟人CPR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也锻炼了沟通与应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在真正实施CPR救护中能够做到医护配合默契、组织管理协调、护理程序准确、护理文书严谨、人际沟通流畅、健康教育有效。尤其是以观看我院自拍CPR团队配合经典案例情景剧为课程总结,更加深了CPR团队配合的理解与运用。同时,CBL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地、积极地发言,表达观点,临床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予以指导,且在该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口头表达,归纳总结、综合理解能力均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先进的护理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新型的临床教育思维模式形成,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能力。

3.3倡导以案例为基础的团队配合考核机制,有利于培养综合急救能力

CPR国际新指南尤其强调团队配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过于公式化,缺少情景训练和实际操作时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学生反复机械地练习操作程序,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团队合作多数项目中占有优势,在情景案例的演习中,观察组学生耗时5~14min,平均(9.72±3.23)min;对照组学生耗时8~17min,平均(11.88±2.98)min。观察组护理本科生能更快地进行救护,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职业生涯里提高职业自豪感的信心。而临床急救多数是靠团队配合来完成,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将临床常见的典型案例贯穿其中,将急救现场的紧张氛围和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融入到CPR护理实习教学中,能够训练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团队合作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所以我们注重团队配合模拟演练、情景案例演习、临床实践等环节的训练与考核。

4小结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妇科;急腹症;临床鉴别;护理

妇科急腹症是妇女常见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而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又直接影响救治效果。本文对我科2011-2012年收治的116例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鉴别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6例患者,年龄16~65岁,其中20~46岁110例,占95%。共有12个病种,分为感染性疾病、内出血性疾病、肿瘤并发症和其他疾病四大类。其构成分别是感染性疾病42例,占37%,其中急性盆腔炎78例,出血性输卵管炎7例。内出血性疾病57例,占49%,其中异位妊娠48例,黄体破裂8例,子宫穿孔1例。肿瘤并发症11例,占9%,其中卵巢肿瘤蒂扭转9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流产及内外科疾病误诊为妇科病共6例,占5%,分别为流产1例,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阑尾炎3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尿潴留1例。

1.2 临床表现。妇科急腹症以急性下腹痛为主诉,多伴有停经、阴道出血,或者白带增多、脓性白带、发热、肿胀、头昏甚至晕厥。本组检测尿HCG 158例,阳性率为68%,其中黄体破裂及出血性输卵管炎9例为假阳性,异位妊娠和流产98例全部阳性。B超检查154例,子宫声像正常、宫旁低回声团块、盆腹腔积液122例,其中,异位妊娠110例,黄体破裂8例,出血性输卵管炎和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各2例。B超示卵巢囊肿32例,其中,卵巢囊肿蒂扭转28例,卵巢囊肿破裂4例。后穹隆穿刺202例,阳性率为92%,其中异位妊娠占71%。手术治疗170例,占73%,其中,异位妊娠132例,肿瘤并发症38例。保守治疗主要为急性盆腔炎、黄体破裂、流产、出血量少的异位妊娠。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1.3 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3.1 急诊工作程序化的灵活运用急诊工作程序化是为了保证急诊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诊断配合抢救过程中,应重视处理好抢救、治疗、护理三者之间的程序关系。妇科急腹症患者病情危重,有的患者一入院即呈休克状态,这时护士必须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患者一入院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的检查和监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尤其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先执行口头医嘱,主动做好一切应急措施的准备,如迅速建立两组静脉通道、配血、给氧、导尿等,而后请医生补开书面医嘱。如需手术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1.3.2 加强心理护理急腹症患者及家属求治欲望非常强烈,迫切要求医生为其解除病痛挽救生命。尤其是未生育者对手术顾虑重重,担心术后会影响生育,不愿意配合医生手术,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并以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解除顾虑,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未婚患者的护理中,又涉及到护理工作中的另一个应重视的问题——保护患者的隐私。这类患者心理负担重,隐瞒病情,不配合检查和治疗,这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并且无条件地承诺,做到一对一的保密,这样才会大大地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信任感,患者才能主动地寻求护士的帮助,更好地配合治疗。

1.3.3 做好病情观察细致的病情观察是实施护理措施的重要前提,并可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线索。急腹症患者大都呈急性痛苦面容,保护性,其表情程度与腹痛程度基本一致。异位妊娠患者精神差、面色苍白,合并内出血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皮肤颜色的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应用监测仪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发病时以发热、下腹痛为主,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的症状。针对高热患者应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合,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3.4 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在观察中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快,尿量少,腹痛加剧,应立即采取平卧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静点,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同时应做好输血和术前准备,配合医生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2 结果

本组手术患者85例,占73%,主要是内出血疾病患者;保守治疗31例,占27%,主要是感染患者。由于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抢救,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医护人员通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本组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及时纠正,且使手术患者能够接受手术,异位妊娠患者能够接受此次妊娠的失败。

3 讨论

3.1 预防炎症的发生可降低急腹症的发病率

就本组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病因分析,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及预防炎症的发生可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提倡定期的身体检查,规范的计划生育手段,如异位妊娠未破裂时即确诊治疗,完全可以避免破裂后腹腔内大出血急腹症的发生。急性盆腔炎症的发生多数因宫腔内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故减少宫腔内操作可大大降低急腹症的发生。

3.2 卫生宣教是关键

教育患者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经期卫生,勤换内裤,保持会清洁卫生;采取规范的计划生育措施,稳定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宣传相关的保健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3 提高妇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妇科急腹症因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救治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故急诊救护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应经常进行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应有组织地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能,分秒必争,为危重患者提供更快捷、准确、高效率的救护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

3.4 健康教育

在实施急腹症护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和生理的精心护理,在重视生命指征的监护和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急腹症的发生。

总之,对于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是相当重要的,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要认真、及时、准确地观察和发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动态,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武秀芳.428例妇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5,32(20):21

2朱彩萍.妇科急腹症581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4):632.

3李蔓.240例妇科就诊急腹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4):34-35.

4胡丽云.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0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9):984.

5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

急救护理知识归纳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儿童 预防接种 护理干预

儿童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疾病采取免疫程序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1],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2010年1~12月对来门诊预防接种的4886例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收治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4886人,年龄1个月~7岁。

建立儿童档案:对所属辖区内每个新生儿建立档案并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核实,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科学喂养及预防接种知识宣教。

接种场所要求,接种门诊配置有关侯诊和接种室,保证室内清洁明亮,通风保暖,温馨舒适,张贴儿童喜爱的图片、画报,减轻儿童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接种前护理干预:接种前护理人员要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交流,消除儿童的陌生感。详细询问家长近期儿童的身体状况,有无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接种麻疹疫苗时询问是否对鸡蛋过敏),必要时进行健康查体,防范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价格、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患有免疫缺陷者,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中枢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注射,向家长详细介绍原因,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注意预防接种的次数,按使用说明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告知家长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次数和剂量都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检测儿童体内抗体水平等长期科学实验才确定的,不能随便更改,既不能少打漏打,也不能重打多打,否则不仅起不到预防效果,反而会加重接种后的反应,因各种原因漏掉的应及时补上。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因此接种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也就不同。同时疫苗间的免疫间隔是为了更好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免疫效果达到理想水平,不同疫苗间免疫间隔是为了避免疫苗免疫干扰现象和疫苗间的不良反应。按各种制品要求的间隔时间接种,一般接种活疫苗需间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间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或死疫苗。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剂的不能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接种。②接种中的护理干预:接种人员接种前认真洗手、减短指甲、戴口罩,认真核对疫苗批号、有效期、是否变质、安瓿有无裂痕,及时更换冷藏包内的排冰,确保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质量,根据儿童年龄及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应用剂量,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炎症瘢痕及硬结,确定接种部位后用75%酒精进行消毒,消毒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时立刻用无菌棉签在皮肤上按压片刻,防止疫苗流出来或出血。并做好预防接种的急救处置,备好氧气袋及急救药品,如出现儿童注射时因饥饿,过度紧张等导致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虚脱症状时,立即让患者仰卧,放低头部,吸氧,给予口服适量糖水,短时间即可恢复,遇有过敏性休克病例时,立即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进行救护。③接种后护理:接种疫苗后观察10~20分钟,待儿童无异常反应后再让其离开,同时对儿童家长做好离院指导,讲明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不要让儿童做剧烈的运动,注意休息,保持儿童皮肤及衣物的清洁、干燥。注射部位出现瘙痒症状时,应避免儿童手抓,并且2天内不洗澡,并密切观察儿童体温及局部反应,以防诱发局部感染。少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如轻微发烧,呕吐,腹泻及局部疼痛或硬疖等,根据症状给予儿童多喝水及热敷等对症处理,对于个别反应较重儿童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需要多次注射的疫苗,在接种疫苗注射后,应详细告知家长每次注射的间隔时间,让其按规定的时间带儿童前来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注射目的和效果。对使用过接种器材及废弃物品要安全回收并销毁[2]。

讨 论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通过接种的护理干预门诊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多年来,按照规范实施预防接种,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没有出现1例接种意外事件。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疫苗都有了正确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通过接种前中后的护理干预,儿童及家长有良好的心态配合预防接种。避免折针。晕针和心因性反应,并筛选出了疫苗禁忌症者和需延后接种的儿童,有先天性缺陷的患儿需经临床安全性评估后再进行预防接种,极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