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摘 要 学校图书管理员必须站在师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服务师生对图书馆信息知识的需求,并让他们从中体验到良好的图书文化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农村学校图书馆;校园文化;校园网;书香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65-02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的书刊数据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更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发展兴趣、激发创造灵感、增强群体意识、接受正面教育、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更应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通过各种渠道,在校园里倡导人文精神,实施人文教育,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综合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

宁波市象山县校校都建立了可供借阅、并向学生开放的图书馆。有95%学校建立了开放式书吧,班班设有图书角,年生均借阅量为20册,远超宁波市示范图书馆8本的标准。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图书馆有更为突出的学习园地作用,图书阅览室亦是学生开展课间活动、获得信息、提高素养的重要场所。建设好、管理好图书馆,突破图书馆传统的单一借阅功能,借助图书馆的资源和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引导学生从浅阅读向深阅读发展,是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图书馆服务教学发展的功能作用的重要方面。

图书馆的拓展服务可以分为服务内容的拓展、服务对象的拓展、服务空间的拓展、服务模式的拓展、服务手段的拓展、服务主体的拓展。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拓展服务功能,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打破“图书馆工作不过是简单的借借还还”的传统观念,明确树立“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师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园地”的理念。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将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作为应尽的职责,站在师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对图书馆信息知识的学习需求。

1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队伍

学校图书馆运行是否能适应教学发展要求,关键在于图书管理员,但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象山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共有83人,有图书馆职称的仅6人,34人兼职,平均年龄49.5岁。馆员10%是临时工,30%身兼数职,60%年龄偏大或健康状况不佳,而且由于图书馆工作是学校的薄弱环节,馆员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得过且过的居多,图书管理员队伍整体水平亟待提升。要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的要求,需要图书管理员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提升,以有效发挥农村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多位一体,提升馆员的实践能力 象山县教育局为抓好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加强了农村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力度,同时将图书馆拓展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期末考核。县教科研中心重视组织开展有效的培训指导和观摩研讨活动,对先进经验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报道传播,树立典型。各校立足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最适合本校的拓展服务;开展经常性的校际交流,通过QQ群、微信群等共同探讨工作方案,实施优质资源共享。

内练内功,提升馆员理论水平 以培养馆员的拓展服务意识、拓展服务能力为核心目标,开展全体馆员集中培训、分区域培训、现场观摩等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让馆员深入了解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现状,正确把握拓展服务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激励馆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读书活动,提升馆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图书馆拓展服务为主题的论文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培养馆员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促进馆员向研究型、学术性方向发展。象山县石浦中学图书馆课题“代书卡的运用”获得县课题一等奖,象山中学图书馆“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获邀在2015年省书香工程建设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新型馆员,与用户共同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担负起为读者收集、筛选、组织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职责,发挥图书馆的育人作用。象山县校校建有校园网,借助这个平台,依托图书馆丰富资源,开设图书馆专栏:推荐优秀书刊,指导阅读活动、分享阅读感悟、探讨热点话题、解答读者疑问、提供馆藏信息、刊登学生征文,利用微信、QQ群消息,馆员之间做到资源共享,推动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有效开展。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拓展服务活动

每学期教科研中心装备处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校图书馆环境建设、生均藏书量、图书馆管理制度、管理员配置、开馆时间、图书借阅量和流通率、导读课开设、读书沙龙、阅读竞赛等拓展活动,进行全面了解。在深入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立足师生阅读素养和学校教学实际需要,破解各校图书馆拓展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为原则,整体推进学校图书馆拓展服务工作。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色数据库 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许多新变化,网络技术正在成为师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图书馆工作也正经历着由单一传统服务向数字化服务的深刻转变。象山县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图书智能化管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MIC数据包完成图书编目,对流通、查阅、统计、图书交换等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将馆藏、借阅流通等信息及时输入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使校际间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教科研中心根据这个平台随时可以查阅到各校图书馆工作的进展,加强督促指导。

分块推进各阶段图书馆拓展服务工作 图书馆拓展服务工作分为三大板块:

1)建立和完善学校图书馆拓展服务体系,指导各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拓展服务实践活动;

2)以搭建馆员的拓展服务能力展示平台为核心,通过拓展服务成果展示系列活动、拓展服务成果评价表彰活动,促进提升馆员的拓展服务积极性和能力;

3)推动各校图书馆结合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拓展服务活动。

理清思路,拓展服务途径 图书馆服务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丰富拓展服务内容。突破传统的借借还还,开辟新的服务形式,开设导读课,新书介绍,举办各种图片展览,举办作家讲座,组织阅读竞赛、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配合学校举行读书节等各项重大活动,图书管理员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象山县70%学校图书馆开设导读课,50%图书馆有新书推荐。象山县教科研中心开展《窗下读书》《文化巨匠》等图片巡展,受到了师生的好评。象山中学每年编制新书目录、向读者推荐新书、开展送书服务、解答读者咨询、电子阅览室查询等服务。象山县石浦中学举办“书香石中――好书我来荐”竞赛活动,由学生推荐新书,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因为是身边的人推荐,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由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向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转变。

2)拓展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除了服务于本校师生之外,还服务于其他学校,增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服务学生家长,向社会开放,发挥图书的最大价值,馆员成为家校合作的联络者和促进者。山石浦新港小学图书馆坚持向渔民开放,向渔民推荐新书,解决了渔民远洋作业的阅读需要。山丹城二小每年举行亲子阅读,学生家长老师共读一本书,同时开展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征文比赛,将获奖征文编辑成册,促进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创建。

3)拓展服务空间。图书馆不局限于馆内服务,把阅读空间扩展到班级、走廊、学校的角角落落延伸至社会。象山县公办学校98%班级有图书角,民工子弟学校70%班级有图书角。图书从图书馆走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图书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学生随手可触随心可读,培养师生阅读习惯,使之成为师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拓展服务模式。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参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图书馆可以成立教育信息资料储存和处理中心,除了为教师提供常规的纸质教学资料外,还可提供数字化音像资料、课件、微课等,馆员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象山县象山中学图书管理员积极参与到乡土教材的开发,收集编写渔文化、象山饮食,并走进课堂,该课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5)拓展服务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因特网的快速发展。面对海量的信息,学校传统的图书馆以收藏、借阅纸质文献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传统图书馆发生了重大变革,建设信息化的数字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这就要求馆员利用网络等新技术,不断推出各种服务方式。图书馆通过校园网平台、手机微信、QQ、邮件等向师生提供图书馆信息,实现读者和馆员的互动,提高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水平。

3 结语

为解决好象山县不少农村学校因教师缺编,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这一矛盾,采用培养学生和任课教师成为兼职图书管理员方法,在馆员的指导下参与图书管理服务,以适应图书馆工作急需。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与参与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图书设施的有效应用,原来无管理员的图书馆工作逐渐趋向活跃,学生阅读兴趣不断增强,推动图书馆服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进华.大学生媒介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93.

[2]赖永波.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与实现途径[J].图书馆学研究,2011(5):42-45.

[3]刘伟勤,宋柳明.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J].中国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19(8):21-23.

[4]郑巧英.融入智慧校园的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一.高校图书馆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时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学习的革命”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都把“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作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当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与发展价值。

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职责体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换言之,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与学习资源的开拓者。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及其教师的角色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及图书管理员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图书馆应该成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平台,图书管理员应该致力于研究性学习,成为高校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的信息导航员。

2.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更多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对图书馆的依赖越来越小。图书馆从原来排队进馆到现在“门前冷落鞍马稀”,学生借阅率逐年递减,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小。

图书馆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与时俱进,更好地应对互联网及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冲击,就必须提高图书馆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信息和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图书馆员同样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确立“创造性地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理念,不断获取先进知识,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信息的前瞻性,培养高超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分析鉴别能力、综合利用能力以及信息创新能力,并深入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信息的利用,探究如何指导学生检索信息,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分类、比较信息等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设立课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等等。只有这样,图书馆员才会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了自觉创新、努力创新、乐于创新的图书馆员,图书馆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高校图书馆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不同学科领域创造性融合的时代。科学与技术更加接近,多种科技领域间的共鸣作用与共振现象,随时可能产生爆炸性的冲击、碰撞以及随之而来的综合效应。高校图书馆员是这一融合的助推器,因为只有图书馆员具备了天时地利,在整理、加工、开发信息资源中,随时随处可见学科的交叉、融合现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底蕴,仅有某一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职业素质和科研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才能够引导好读者,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导航员”。

第一,培养吸收获取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员要抛开只对自己感兴趣、熟悉的领域关注得较多,而对其他学科不大关注,对其信息的特点、内涵、作用缺乏透彻的认识的思想,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采取各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职业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外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利用越来越广泛,高校读者中查阅外文资料的增多,图书馆员要熟练掌握基本的外语知识。

第二,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图书馆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方式――变接纳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变一般化服务为多样化、特色化服务,变单层次粗浅服务为多层次全方位服务,要培养与读者沟通的能力,研究不同层次的读者心理,以便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特别是潜在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员要主动去收集、整理信息,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开展各种服务,当面对读者咨询时,也就能自如地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

第三,培养创新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确定对哪一类型或哪一部分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编目,评估,收集网络资源,形成一个个具有统一浏览、检索等功能的导航系统、搜索引擎、软件快餐、其他院校网址的专题数据库或资料库,将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和加工,根据读者的需求,对一次信息进一步提炼、编辑,建立网络二次、三次信息,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导航系统,使读者能够在一个入口、一个检索界面,经过一次检索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简单的方法从种类繁多的原始数据资源的海洋得到其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第四,培养合作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许多科研是需要众多人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需要并且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合作的良好空间,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科研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毅力、意志品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

三.高校图书馆员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又是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探究性首先要求体现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全过程都要有利于图书馆员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图书馆员要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的答案,用“再次发现”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不管是何种研究主题,图书馆员的研究视角、预期的目标、过程的设计、探究的方法、手段和结果的表达都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2.实践性

高校图书馆员研究性学习无论是研究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具有实践性。研究的问题都是针对如何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员关注的是最新最前沿的信息资源,最好是第一手原始材料。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制定研究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在与同事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产生出新问题,接触到新知识,再反思自己的设想,展示和陈述自己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学习的目标。

3.综合性

高校图书馆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它可以是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涉及到的研究课题也非常广泛,可以是传统学科的,可以是新兴学科的;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又可以是人文科学方面的;可以是单学科

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的,也可以是偏重理论探索的;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内容和研究角度交叉、综合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图书馆员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获得更多的“鲜活”的知识,这些知识中,有间接经验也有直接经验;既有来自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有通过研究活动获得的大量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4.开放性

图书馆员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不仅指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上的开放;而且指图书馆员处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非常丰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种开放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图书馆员去灵活地查找、获取、利用信息资源,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四.高校图书馆员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第一,各种在职培训。其形式主要有:短期培训班、助教进修班、以同等学历申请研究生学位进修班、业务骨干进修班、高级研讨班、国内访问学者、出国进修等。非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应离职到重点大学信息管理系进行短期进修,解决外行变内行的问题。对图书馆专业人员也有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专题研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以及岗位资格证书培训等方式,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举办讲座,这些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可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可从教师那儿学到不少宝贵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文献收集方法等,是图书馆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快捷、便捷的手段。

第二,参加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参观访问其他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参加国内外有关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参加国内、国际重要活动的机会;争取各类基金资助,改善工作环境;有计划地组织各级图书馆员进行对口专业参观、考察等活动,可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并可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教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从中学到很多的有益的东西。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无线局城网应用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将校园里的院系、学生与从事社交、学术、业务活动的行政人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拥有了笔记本电脑,他们渴望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室外广场等场地随时随地地接入互联网或校园内网,及时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一、传统有线网络的局限性

(1)永远不够用的网络信息点。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校图书馆等校园内,学生的数量多而密集,大量的学生、教师要求接入校园网络,于是有限的网络接口就变得炙手可热,甚至很多宿舍学生自己买了switch与之相连,导致满宿舍的网线错综复杂,不易管理。

(2)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在校园内的开阔地点,如草坪、操场、学术报告厅等,学生们休息的时候想浏览网页;想上学校的BBS;想在网上视频点播,但却找不到网络信息点。

(3)无法满足开放式电子图书资源的访问。学校图书馆是学生查阅资料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学生需要在图书管理员处查询、借还各种图书,以及机房占用有限的网络接口无法浏览电子图书,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在图书管机房排着长长的队伍。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la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无线局域网逐步在企业、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场合得到应用。

架设高职院校无线局域网所需的硬件设备如:

A.无线网桥/网卡/路由器设备

B.室外高增益天线系统

C.网络安全系统(可选)无线网络控制器

D.避雷及防水设备

接入点通过天线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一般一个接入点可以支持250个用户,通过添加更多的接入点,可以轻松地扩大覆盖范围。

二、高职院校架设无线局域网的优势

(1)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当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司空见惯,许多高职院校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形成无纸化课堂。随着无线技术迅速发展,学校难以避免需要向无线局域网技术升级。无线局域网的架设,可以使用户不再受线路的限制,并能使高速无线与各校已经安装的有线局域网集成起来,从而保护学校和教师已有的投资。

(2)可以很方便地扩容和调试。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使用无线接入方式,既可用于物理布线困难的地方,调试也相对简单,又更能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是目前局域网用户升级、改造现有网络最佳的途径。

(3)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构建学校校园网,主要解决重要建筑之间的联网,如通常会连接主楼、信息中心、图书馆等,一般采用光纤网络的方式。许多距离较远或用户较少的建筑变成了“信息孤岛”。在学校的主要室外活动地点如主广场、运动场等架设一套无线网桥路由设备,配备大功率室外天线,装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就可以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可以在草地上查阅图书管资料、在湖边收发邮件、在树荫下、在网站上过行比赛文字现场直播!

(4)可以节省大量专项经费。使用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的布线成本,仅需要在每个教室或宿舍的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网接口,便可轻松实现无缝接入校园网。启用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后,教师和学生都使用笔记本电脑或PDA移动办公,便可完全取代PC,因此学校就无需购置专用的教学PC,仅需购置几十块无线网卡即可。

(5)可以充分覆盖校园。合理地布置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可以使整个校园都有网络,学校就不必再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更多公共机房;在座位紧张的电子阅览室,学生也不必为上机发愁,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而且由于没有线缆的限制,学校可以方便地按需增加工作站或重新配置工作站。

(6)可以让网络管理高效有序。采用无线接入的方式来访问校园网,同有线网络比较,安全维护上并不需要特殊的投资,在管理上则完全按照有线网络来管理。即通过服务器来给不同的用户设置权限,这样不同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资源。

(7)有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并存。自从上世纪末,各高职院校开始校园数字化建设起,各校大都进行并完成了有线局域网的架设工作,其间,因大学校园的扩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和增加信息点,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教育平台的搭建上已经基本形成格局。根据对高速网络技术及应用的需求,各大学可以采用以有线局域网为基础的网络平台,构建各样的无线局域网。校园网通常分为三级建设: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只用在已经分布好的信息点处加装一些无线宽带路由器,即可实现一定范围的无线局域网覆盖面。虽然纯无线局域网要比有线局域网成本高,但无线局域网会是有线方案的有利补充。随着大学师生个人购买笔记本和PDA人数的增多,网络无线化应用将会普及到校园中去。

无线局域网在技术上已经日渐成熟,应用日趋广泛,无线局域网将从小范围应用进人主流应用。大学校园应大力进行校园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和实用化工作,抓住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契机。不但可极大地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还将为我国信息产业和通信市场步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机会与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棋,邢露.无线网络的安全与对策.《河南科技:上半月》,2010年第12期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图书馆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学校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成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原因。

培养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是革命老区发展的需要 2012年,达州市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2 394人,初中在校学生253 309人,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在校学生71 05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4 845人。2013年达州市高考报名人数37 393人,本科上线人数9261人,占高考报名人数的24.8%,专科上线17 770人,占高考报名人数的47.5%。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中学毕业后即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或劳动。面对此种情况,中学需抓好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把握发展机遇,以利于终身学习和成长,进而促进家乡建设和发展。

培养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是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需要 如今,信息、能源、物质并列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学校图书馆要给同学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实践操作的条件。如学校图书馆可以发挥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优势,采取全开放形式让学生观看有关科学技术成果的电影和录像,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新的情报资料的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从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放式就是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操作和实践。

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是革命老区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不能只接受老师教授的课本上的或课堂内的知识,还要学会自学,学会自主获取其他知识的方法,要学会向知识的领域求知,变“不知”为“知之”,变“知之不多”为“知之甚多”。每个人在学校学习阶段都不可能掌握他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图书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及其资源大都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向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1年的工作要点的第五项工作重点是改善中小学技术装备条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此,教育部在201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这个改造计划项目中,达州市享受中央财政9549万元的专项图书配备资金,现已落实到每所农村中小学校。让农村中小学校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发挥好图书信息的作用,给我们革命老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图书馆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能力。

2 研究的设计

课题界定 信息:本课题中的信息仅指与中学图书馆有关或有助于中学生学习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搜集信息:是指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处理信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指学生具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简要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课题组拟定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为视角》课题,目标是要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学科教师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引导、训练和培养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信息,并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从小养成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关注和有效利用的习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有相应促进,对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其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研究目标

总目标:革命老区的中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培育和提高。

具体目标:转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观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优质的服务水平;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具备主动而准确地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能将此方法进行推广运用;中学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

研究内容 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处理能力培育对中学生发展对学校素质教育深化的作用和意见;当前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的现状、困境与成因;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策略。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以达州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部实施新课程的相关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此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并利用文献指导课题研究。问卷调查法,即以调查和问卷的形式充分了解达州市中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方面已掌握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重点,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采集对搜集处理信息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3 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调查全市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的现状、困境与成因,形成调研报告。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聘请专家对参与研究人员进行辅导,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分析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4 研究的成果

填补了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图情课教育的空白 一是编写了《达州市中学图书馆入馆导航手册》;二是编写了《走进图书馆》。

提出了指导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信息情景,激发中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中学图书馆在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的同时应注重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创设信息情境,营造浓厚的信息氛围,让中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培养中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激发中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课题组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从中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例如,宣汉中学是全国示范性高中,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这个优质的课程资源,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就安排时间对他们进行入馆知识宣传,带领同学们参观学校图书馆楼,展示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藏书室。从直观的角度告诉同学们中学生活离不开图书馆,学习离不开图书馆。告诉同学们通过纸质图书、期刊、杂志、网络和视频资料等都可以搜集查阅信息资料。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要知道去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小养成信息意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所关注的信息大部分是高考信息和军事新闻等,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就要在这些方面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料,激发他们搜集信息的兴趣。

2)关注生活,探索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也百般呵护,养成他们很少关心家庭的事情。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鼓励学生去感受生活,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会他们信息处理的方法和途径。搜集信息的途径很多,一般采用看电视节目,听广播,阅读传统的书籍、报刊,利用电脑上网查阅,利用数字图书馆,利用电子阅览室,实地采集等方式。搜集信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面对浩如烟海、杂乱繁复的信息,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取真,进行识别,并做出正确选择,这才是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真正目的。信息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熟练运用工具书,文献检索和互联网信息检索。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中学图书馆工作要结合新课改,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并需要学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相应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不断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提出了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1)教育装备部门牵头,成立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中心。达州市教育装备部门要以“四川省中小学数字化云平台建设”为契机,设立“达州市中学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中心”,统筹规划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由中心和各学校图书采编人员组成采编协调中心,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购置,同时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采购分类和编目指导,负责学校图书馆的检查督导和业务培训。

2)统一规划,责任明确,加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推进,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资源共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应采取的途径:一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对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进行分工,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二要制订中学图书馆与高等院校以及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三要利用网络,建立虚拟馆藏,搜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3)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学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完成,工作人员是形成工作能力的保证与主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学图书馆管理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更新服务观念。学校图书馆服务观念正在从以往强调服务数量(借阅率)向提高服务质量转变,从图书资料的管理向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要更新知识结构,当好信息导航员。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不仅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懂得信息技术分类方法,熟悉信息系统的使用,当好信息咨询导航员。

三要建立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由市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安排,要定期选派图书馆工作人员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要实地参观先进图书馆管理科研成果。由市教育装备部门组织实地参观图书馆先进管理科研成果。采取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直观、易学、操作性强,可以及时与先进科研成果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培训效果好。

信息处理能力培育对中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自立自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近几年,课题组的同志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开展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研究,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低头,不丧气,而是利用电脑、网络、书刊等工具查找、收集、整理信息,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同学们在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积极地去发现和思考,结果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这个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得到提升,为中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中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当同学们第一次面对网络,面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如何处理?面对书本上有争议的观点如何处理?是被动的接受,还是自己查找资料来佐证。面对虚假的信息如何辨别等问题的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己去查找资料解答。

总之,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磨砺,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5 得出的结论

通过3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困惑与打算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研究型教学模式;实验体系设置

DOIDOI:10.11907/rjdk.16178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0018802

0引言

2009年,南京邮电大学在国内首先兴建了物联网学院。学科成立之初,课程体系建设尚无先例可循。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物联网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了每一个任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学界逐步明确了物联网学科的“源科学”是计算机科学[1]。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大致分为两部分: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与体现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介绍物联网基本概念的“物联网导论”、讨论感知层知识与技术的“感知技术及应用”、讨论物联网环境中无线通信技术的“物联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介绍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和介绍物联网信息安全个性技术的“物联网安全技术”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物联网底层重要的感知技术。作为重要的学科专业课程,其知识点从感知层硬件到应用层安全技术,内容多、难度大,体现了物联网学科的交叉特色与前沿性。该课程在传统的通信和自动化控制专业早已形成完善的体系结构,但是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WSN技术发展很快,物联网专业的WSN课程内容要与上述两个传统专业的相关课程相区别,必须讲授最新的热点技术。

1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有限的课时设置与课程的丰富内容不相匹配。无线传感器网络内容涵盖广泛,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信息、电子等多个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从ZigBee、Wifi、蓝牙到6LowPan,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最新技术都能设计相应的实验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目前受到研究生课时的限制,一般学校该课程课时设置均为32课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有效讲授知识点、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路和研究方法则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课程定位与教学特色问题。物联网专业本科阶段已开设了同名课程,研究生阶段的WSN课程如何与本科生课程相衔接,且在教学中突出物联网交叉学科特色是课程建设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授课方法问题。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他(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学生)怎样发现真理。”这正是近代研究生教育追求的研究性教学理念。本科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WSN,因而该阶段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到了研究生阶段,课程应更多地教授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学科的前沿热点,并指导他们开展深入研究。

综上课程存在的不足,笔者在课程的研究生教学阶段改变了本科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综合性实验设计为贯穿主线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通过实验为主导的方式,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指导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主动的探索、思考、实践过程中吸收与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

2课程建设内容

2.1教材及实验内容选择与设计

课程选用了2本教材[23],一本实验教程[4]。第一本教材是孙利民老师的经典教材《无线传感器网络》,其内容按网络分层结构讲述了WSN的各个知识点。每章均可视作综述风格的科研论文,逻辑清晰,易于理解,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阅读能力,但是缺乏有特色的热点技术;第二本教材是国外的经典教材,其书写逻辑为面向问题的启发式学习,每章讨论一个WSN的支撑技术,如定位技术、同步技术、安全技术等,可用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习如何发现一个科学问题以及如何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验教程选用凌阳科技公司开发的最新物联网实验课程,包含最新的WSN技术实验。其内容从芯片基础实验到各种热点技术的实践,包括ZigBee协议栈系统实验、RFID基础实验、IPV6系列实验、嵌入式网关实验和手机控制实验等8大块,但是缺乏综合性实验。为此,学院又联合凌阳科技公司开发了若干综合性实验,包括自习室节能控制系统、智慧安防报警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冷库管理系统和智慧停车系统等。

针对每个知识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借助凌阳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箱[2],参照学校已有的实验建设内容[56],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实验体系,如图1所示。共包含14个实验,其中前11个实验都是验证型实验,每学期再根据课程选修人数选择若干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其中,自习室节能控制系统、ZigBee拓扑结构显示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3个综合实验贯穿学习始终,其它实验都是由教师演示完成。该实验体系使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可以马上进入实验环节对知识进行巩固。如果某些知识点对应的实验太过复杂,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不足以完成,则可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发进行深入学习。

2.2研究型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探索

在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上,第一次上课教师即把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综合性设计实验。以自习室节能控制系统为例,整个教学模式阐述如下:首先,教师介绍系统功能,将系统分为光照度检测、人员检查、数据处理和灯开关控制4部分。由于实验比较复杂,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部分由若干学生负责,确保每个学生完成其中的某些功能模块,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每部分进行详细讨论,包括:设计要求、工作原理、需要用到的设备、体现的核心知识点等。因此,每个学生在学习开始都有一个任务和目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实验的组可以获得本次实验的基本得分。之后的每一次课,核心知识点的讲授与相应的验证实验都采用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考虑到课时有限,实验还需要由小组合作学习等课外学习环节组成。到了一定阶段,每个模块都要完成子模块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的光照度检测子模块流程图。然后进行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并进行系统联调,形成相关文档。最后进行实验总结,汇报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

每个实验都体现了对WSN知识的综合应用与融汇贯通。在设计型实验中,教师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一步步指导学生进行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直至系统调试完成。学生不但能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而且具备了开发一个小型项目的经验,提高了动手能力。该方式改变了“教师授课+学生复习”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作研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综合实验成绩占70%,期末的理论考核以开放式论文形式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提出改进方法等为题撰写论文,分数占总成绩的30%。该考核更加偏向于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实践能力。

实验成绩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动手能力,紧扣3个综合性实验的各个阶段,取得一个阶段性成果即得到相应分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师生都觉得该教学方式比传统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结语

本次物联网专业的研究生WSN课程建设围绕核心知识点,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系列。实验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让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而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套用。强调任务驱动,并注意任务的复杂性与综合化。

应当注意的是,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周期性地梳理核心知识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根据学生反馈以及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实验内容、难度以及实验教学方法,促进每一轮教学实践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1):2629.

[2]孙利民,李建中,陈渝,等.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HOLGER KARL,ANDREAS WILLIG.Protocols and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M].Wiley,2005.

[4]物联网多功能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实验指导书[EB/OL].[2016515].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