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内固定;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6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成为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以往采取的保守治疗方式,不仅卧床时间较长,还容易引起压疮、肺炎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1]。目前,除非患者有严重的手术禁忌证,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因此,为了探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145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8例,女77例,年龄61~89岁,平均75.6岁;患者入院时,经X线片或骨密度检查均可见有明显的骨质疏松,依照Singh指数,Ⅳ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症[2]。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DHS组48例,Gamma钉组50例,PFNA组47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3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平卧于牵引床上,牵引患肢至骨折复位满意,对于复位不满意的患者,可采用小切口协助操作。DHS组48例患者,于大粗隆外侧作直切口,C型臂机引导下,向股骨颈、头插入导针,拧入动力髋螺钉,安装带套筒钢板,螺钉固定,常规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Gamma钉组50例患者,取大粗隆上方5 cm直切口,大转子顶点稍偏外侧作为进针点插入带连接器的主针,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通过导向器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拧入拉力螺钉,然后经导向器打入远端锁钉。PFNA组47例患者,取大粗隆上方5 cm直切口,选择合适直径PFN-A主钉插入髓腔,C型臂透视机监视下置入螺旋刀片的螺纹导针,测量所需螺旋刀片的长度,选择相应的螺旋刀片敲入,锁定刀片,据瞄准器操作拧入远端固定螺钉,最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包括术中透视时间)、出血量、创口大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法评分,疗效标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 11.0统计软件上进行,以P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临床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

表2结果表明:3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因可分为骨性因素与非骨性因素,其中,骨性因素即患者受到低能量损伤引起的骨折占主要方面,以粉碎性不稳定骨折为主,易发生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畸形,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较高,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死亡[4]。采取骨牵引的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由于移位骨折难以满意复位,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很高。而目前采用的内固定方法不需要剥离软组织,降低了手术创伤、失血、术后感染及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危险[5]。本组资料中,通过对三种内固定方式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发现,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切口长度最小。可见,PFNA内固定方式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文良元,许多良,蔡恒江,等.骨质疏松与老年髋部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9):542-545.

[2]黄俊,纪方,曹磊,等.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0):1261-1263.

[3]Strauss E,Frank J,Lee J,et a1.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screw for Ireatmenl of unstable intertroehanterie hip fractures:a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2):984-989.

[4]邓玉海,王序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2,5(3):227-228.

[5]周青,沈云.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的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8):730-733.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效果;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近年来关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理学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相对比较少,从而造成 该疾病容易出现漏诊、错误诊断情况[1,2]。为了进一步研究该骨折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针对6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椎体成形方法进行治疗,获得治疗效果良好,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共有68例,其中女患者42例,男患者26例,年龄均为58~70岁,平均(65.5±2.3)岁。其中因摔伤而造成骨折者48例,因车祸导致骨折者11例,因其它原因造成骨折者9例。68例患者中包括4例三个椎体骨折,14例两个椎体骨折,50例单个椎体骨折。将伴随椎体内裂隙变化患者归为观察组病人(34例),并姜不伴随椎体内裂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即椎体成形治疗方法。

1.2治疗方法

1.2.1医疗器械及药物准备

准备椎体成形无菌包装器械(一次性使用),其中包括有手钻工具、扩张器组件工具、穿刺针以及扩张套手术工具等,并准备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1.2.2治疗方法

采用椎体成形方法治疗,病人呈俯卧姿势,将软枕放置在病人髋部和胸部下方,以便帮助腹部处于悬空状态。在手术前使病人双手扶住手术台的前头。在进行手术前,结合不同病人体征情况、检查资料、透视图像等影像资料来帮助调节球管所处角度,从而方便观察患者病变椎体投影情况,并在体表帮助标记清楚治疗穿刺点具置。对穿刺点及附近位置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利用利多卡因浓度为1%的药物通过穿刺点帮助麻醉需要进行穿刺的通道。配合使用DSA机帮助进行透视,通过病变椎体的双侧椎弓根投影或者单侧椎弓跟投影位置所对的外上象限进行穿刺作为入口,慢慢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尽可能确保骨穿针沿椎弓根走向趋势进行穿刺,直至患者体内压缩椎体裂隙内部或者是前中部位的三分之一处。从而方便透视患者椎体结构的正侧位置,帮助明确骨穿针尖端部位处于良好位置。在进行置入工作通道过程中,等到骨水泥达到拉丝状态时,将骨水泥低压注入到患者发生病变的椎体中。待骨水泥注满达到椎体裂隙或者达到椎体后缘时,通过透视查看椎体结构正侧位影像情况,达到满意效果后立即停止推注操作。完成手术治疗后病人需要在病床上平卧一个小时,在病床上休息达到12小时之后可以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另外腰围保护需要维持一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1.2.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疼痛目测类得分对比情况;(2)治疗后伤椎体高度恢复状况;(3)对比观察治疗前后Oswesty 功能障碍指数值。

2.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腰背疼痛情况均有显著缓解,观察组目测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对比情况

对比内容 观察组 对照组

腰背疼痛评分

治疗前 8.32±0.74 7.27±0.85

治疗后 2.25±0.32* 2.22±0.18*

功能障碍指数值

治疗前 81.22±2.44 76.23±4.16

治疗后 21.33±3.13* 21.76±4.26*

注:*与各组治疗前数值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即P

3.讨论

本文研究采用椎体成形方法治疗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获得治疗效果较好,其能帮助患者有效止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经过治疗之后,在恢复过程中,患者能比较早的进行适当活动锻炼,从而能进一步帮助提高患者恢复情况。治疗后经过回访了解到,68例患中65例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改善。这表明,椎体成形治疗方法能帮助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几年也有相关研究表明[3,4],椎体成形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并且能帮助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方法进行治疗能获得比较的疗效,其安全性较高,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侯增涛, 陈伯华.椎体成形治疗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077-2081.

[2]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11):1130-1133.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愈合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治愈骨质疏松提供启示。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转子间骨折95例进行随访,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率,髋部再骨折情况,病死率。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活动下肢。抗骨质疏松组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内固定失败率5.2%,病死率6.5%,随访评分平均为89.5。非抗组愈合时间3―7个月,内固定失败率11.1%,病死率11.1%,随访评分平均为83.0,两组都没有出现髋部再骨折情况。结论:转子间骨折愈合后,为了促进患者更好康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仅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而且内固定失败率和病死率都比较低,能够让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今后在临实践中需要重视该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 转子间骨折愈合 术后处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51-02

1.引言

骨质疏松的发生不仅给患者日常行动带来不便,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容易发生,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并且这类患者容易发生髋部骨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的会引起患者病死。因此,根据这种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愈合是临床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转子间骨折95例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7例,女性78例,年龄在71―93岁之间,平均年龄85.8岁。

2.2手术方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医学治疗实际需要,对患者采用适当手术方式。其中,57例运用动力髋螺钉+空心钉内固定术,20例运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18例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通过对这些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并且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

2.3术后处理。手术后患者伤口都得到有效愈合,并对患者复查,没有出现内固定失效患者。术后第2天患者在床上做踝关节主动、被动屈伸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避免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术后3―5天双下肢坐在床边,进行屈髋、屈膝练习。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77例,非抗骨质疏松治疗18例,所有患者术后12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

3.结果

手术后6―1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内固定失败6例,死亡7例。同时对比分析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和非抗骨质疏松治疗组的基本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该表格可以得知,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在髋部功能Harris评分、愈合时间、固定失败例、死亡例等方面都比非抗骨质疏松治疗组要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4讨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今后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以此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治疗,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4.1不能忽视术后治疗工作。在老年性骨折中,髋部骨折占有很大的比重,髋部骨折又有一半是转子间骨折。目前针对该症状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法,及时发现和尽早开展手术有利于患者治愈。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骨折愈合需要较长的时间,整个治愈过程需要细致料理。除了对患者进行手术固定之外,不能忽视术后护理工作,药物治疗等,这样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4.2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更好。根据上述对比研究和分析,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在髋部功能Harris评分、愈合时间、固定失败例、死亡例等方面都比非抗骨质疏松治疗组要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在临床实践需要重视的问题。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愈合平均时间为2.6个月,远低于非抗组的4.1个月。因此,抗骨质疏松治疗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尽快让患者摆脱骨折带来的不便,对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还能够降低手术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对患者正常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4.3应该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运用。总之,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尽管患者手术方式不同,骨折类型不同,但应该尽早运用抗骨质疏松治疗方式,这对患者治愈具有重要作用。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治疗仪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老年病学者的关注。WHO已把骨质疏松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公众健康问题。人们对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双磷酸盐、雌激素替代疗法等所产生种种不良反应感到不满,不断寻求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电磁场无毒副作用的显著优点而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采用骨密度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样本选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太和县中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64例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①对于64例患者中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颈、髋部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②对于64例患者中的54例患者治疗前测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颈、髋部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并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上述部位骨密度。③对于64例患者中伴有疼痛的43例患者通过专人询问,了解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总AKP(碱性磷酸酶)、血清BGP(骨钙素)、PINP(I型原骨胶原氨基端前肽)、ICTP(I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⑤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钙、血磷。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10月第三届全国骨质疏松研讨会制定的骨质疏松症综合诊断方法[2],结合2000 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3]。临床表现为: 全身无力或疼痛,疼痛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关节肿胀和晨僵;X 线检查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呈纵行栅栏状排列,或有压缩性骨折,椎体呈鱼尾状、双凹状改变,椎间隙增宽; BMD 减低。同时检查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 以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3 排除标准

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排除由糖尿病、甲亢、血液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性疾病等疾患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除外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仪器

PEMFs治疗仪器为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TM―OTS―02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骨密度测定:用美国NORLAN 生产的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1.4.2 治疗方法

每例患者每天接受1次PEMFs治疗,20分钟/次,30次为1个疗程。强度5mT,频率50Hz;同时每日补充元素钙500mg和维生素D800U以上,从治疗开始至治疗后3个月。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8 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骨密度检测较前有所提高, 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骨密度检查无明显增加或改变,主要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 骨密度检测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性。随访中发现患者依从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体见表1、2、3、4和表5。

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5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因,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大于形成,骨量减少,重建呈负平衡,骨的微观结构破坏,脆性增加,极易因压缩变形,而产生脊柱失稳,支撑作用减低,导致腰背疼痛及骨折的发生[4]。我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8000~9000万。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女性患病率尤为突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几率上升,其终身患病危险度超过40%[5]。骨质疏松目前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西医主要采用雌激素、抗骨吸收药、促骨生成药、钙剂等治疗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有较大的副反应,且远期疗效不满意,有一定的局限性。自1977年bassett证实电刺激能促进骨组织生长,此后进行的不少脉冲电磁场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得出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通过磁电效应改变人体生物电与改善生物磁场这一原理,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影响骨的代谢和骨重建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利用磁场镇静止痛、抗炎消肿的治疗作用,迅速缓解患者腰背疼痛等临床症状。现代研究表明,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其主要效应有:(1)通过释放内啡肽和复合胺调整疼痛的敏感性;(2)通过对钾、钠元素的调整,再平衡细胞膜的功能;(3)对基本的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4)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组织修复功能;(5)增加胶原质合成;(6)活血和促进骨骼生长。低频脉冲电磁场上述作用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治疗的可能途径[6]。本研究表明,低频脉冲电磁场能促进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使骨的形成作用大于骨吸收,从而增加骨量,改善骨密度;同时,本研究也表明,低频脉冲电磁场对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远期疗效,特别是能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尚待观察。

目前虽然对于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但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治疗骨质疏松方法,而且相对药物疗法来说。它具有见效快、维持时间长、无副作用等优点,并有显著增加骨密度的能力。但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所用的参数,诸如治疗强度、频率、脉冲、疗程等缺乏合理的标准,到目前还没有证明哪种参数配置为最佳配置,如何使治疗规范化,以求发挥最大的疗效,是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随着电力事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超低频磁场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外学者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观察指标、进行了大量的在体和离体实验研究,分别在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细胞间通讯等多个细胞水平层面开展研究,但迄今尚无定论。因此就目前的认识来说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质疏松症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傅祖植.骨质疏松症. 内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85.

[2] 刘忠厚.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筛选[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5,15(1):53-55.

[3]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第二稿) [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 6(1):1-3.

[4]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 1085.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8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根据Neer骨折分类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105个月,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20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骨质疏松;内固定术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临床治疗中采用保守治疗就能达到较好临床效果,但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困难,且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易发生骨折移位和内固定松动,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在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28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住院患者共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4岁,平均676岁。按照Neer骨折分类标准[1](Ⅲ型和Ⅳ型骨折属于粉碎性骨折):Ⅲ型20例,Ⅳ型8例;全部病例X线摄片或骨密度检查均提示有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改变。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13例。全部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在伤后3~10 d内行手术治疗,平均时间64 d。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CT重建术,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

12手术方法术中采用臂丛阻滞,沙滩椅卧位,患肩略垫高,切口由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进入, 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在三角肌内侧缘分离保护头静脉,三角肌拉向外侧,将肱二头肌短头腱和喙肱肌腱牵向内侧,显露肩胛下肌腱,在距肱骨小结节止点1cm处切断并注意保护其下缘的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必要时作三角肌锁骨缘部分切断以增加显露,将头静脉连同少量三角肌束拉向内侧显露肱骨前外侧,骨折近端的组织尽量不要剥离,从而充分保护肱骨头的血运。牵引肱骨远端,肱骨头用大布巾钳或复位钳把持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于有骨缺损患者同时行异体骨或自体骨植骨。经C形臂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当长度的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安置于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接骨板高度不要超过大结节,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 mm左右。钢板下的骨膜不剥离,先用1枚35mm皮质骨螺钉将接骨板临时固定于肱骨干上,安装导向器向肱骨头固定锁定螺钉4枚,注意螺钉长度不应穿过关节面,然后用1把复位钳将肱骨干与钢板固定,取除临时固定螺钉,如果可能,用1枚普通加压螺钉常规行主骨折块间的自动加压,其余的钉孔置入自钻自攻螺钉。术毕C形臂X线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佳,钢板位置良好,近端螺钉未进入关节面。被动活动肩关节运动正常,内固定可靠稳妥。如果有肩袖破裂或撕脱,可用不可吸收线将其缝合在缝合孔上。冲洗止血,放置引流条1根,逐层闭合切口。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预防并发症。术后采用三角巾悬吊,术后第1天开始轻度被动功能锻炼,2周后开始增加被动锻炼,6周后X线证实骨痂出现,开始主动锻炼,可以加大前屈、外旋、内旋和内收锻炼,3个月后开始加强主动锻炼和力量锻炼[1]。所有患者在术后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中医特色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服用我院院内制剂骨康方(由羊藿15 g、补骨脂15 g、黄芪20 g、熟地15 g、白芍10 g、丹参10 g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

14功能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评价采用Neer评分方法[2],共计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20分,解剖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5~16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94周,本组病例术后均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未发生切口感染和肩关节僵硬,1例(Ⅳ型)5个月后发生肱骨头坏死。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28例患者中20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57%。

3讨论

31肱骨近端解剖特点及骨折分型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及肱骨近侧干骺端组成。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结节间沟。肱骨近端骨折常合并肱骨大小结节和肱骨头的骨折及肩关节囊、肩袖的损伤和肩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可损伤三角肌下滑囊,造成滑囊壁纤维增厚和粘连,从而可影响盂肱关节的活动。青壮年的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遭受严重创伤所致,常表现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盂肱关节脱位;年老患者因肱骨上端骨质疏松,常表现为骨缺损或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分型较通用的为Neer[2]的解剖学4型分型:Ⅰ型为所有移位小于1cm,旋转成角在45°以内的骨折;Ⅱ型为两部分骨折,包括大结节、解剖颈、外科颈骨折和伴肩关节脱位的撕脱骨折;Ⅲ型为三部分骨折;Ⅳ型为四部分骨折。我们根据Neer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3]将Ⅲ、Ⅳ型定位为粉碎性骨折。

32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对粉碎性或移位明显的Ⅲ、Ⅳ型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手术方法互有优缺点。闭合式和开放式克氏针固定,由于固定松散,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且易发生退针,从而导致治疗失败;骨折块间钢丝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对肱骨近端粉碎的骨折是不适宜的,也较难维持复位和固定的效果;三叶形钢板和“T”形钢板,由于螺钉与钢板结构松散,易导致螺钉拔出,特别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形成内固定失效。对于肱骨近端Ⅳ型骨折,肱骨头游离完全失去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许多学者认为应早期行肱骨头置换术,可防止骨不连及肱骨头坏死,其近期疗效好于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也不能回避假体寿命、松动及周围骨折的问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AO将加锁髓内钉技术和外固定架技术融入一个系统,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新的内固定装置——锁定式内固定支架,又称AO锁定加压接骨板。其与普通的T形、三叶形接骨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螺钉与接骨板的角度固定,对骨折端产生了良好的稳定作用[4];(2)锁定接骨板改变了接骨板与骨骼间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使接骨板与骨面间压力降至最低,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3)接骨板与螺钉间无缝隙锁固式结合,使接骨板在使用时不需要严格预弯;(4)肱骨头固定螺钉向不同方向交叉设计,提高了内固定物抗拔出力,特别适合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5)钉板间锁定还可防止螺钉退出和内固定松动;(6)接骨板上端有多个针孔,有利于关节囊及肩袖损伤的修复;(7)AO锁定加压接骨板材质是钛合金,其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因此应力遮挡非常小。

3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要点对于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过度的软组织剥离是造成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5]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要注意运用微创观念。尽可能地少剥离周围组织及骨折片上的组织,且不需要切开关节囊,不用剥离骨膜,这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接骨板放置的位置要在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具体定为肱骨大结节近侧止点头侧5 m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0 mm处。接骨板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 mm左右,以保证术后肩关节外展时不发生肩峰撞击[6]。对于有骨缺损患者行植骨是非常必要的,植骨可以填塞空腔、支撑骨折端并促进骨折修复,使骨折内固定更加牢固。

34中医特色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应用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肱骨粉碎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本组病例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所用院内制剂骨康方经过多年实验及临床证实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并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一种全新概念的固定器械,既具有操作的简单性,也具有固定的坚固性;既具备普通钢板的一般特性,更具有现代生物学固定的优点。本法适应症广,尤其对老年人中度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其他任何一种内固定方法不可比拟的稳固性。且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手术操作中微创理念的运用加上其固定的稳固性,可明显减少肱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因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eer C S. 2nd Displaced proxiahumera fracture,II.Treatment of threepart and fourpart displacement[J]. 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1090.

[2]姜保国,傅中国,张殿英.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3(3):133.

[3]李世明,党耕町.临床骨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5.

[4]饶根云,王哲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