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的管理体制

学校的管理体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的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的管理体制

学校的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预算 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学校预算就是学校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要求,根据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是学校运用、分配和控制资金的依据。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目前我市的市属学校预算实行全面预算并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在遵循“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合理安排学校的各项支出。学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预算拨款,这为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障学校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保证。但是也不能太乐观,原因在于,目前我市中职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额是根据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定标准确定的,换句话说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越多,学校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就越多。当在校学生人数达到学校现有办学硬件条件所能承担的人数的最大值时,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将达到最大值,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对财务预算管理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追求相对而言就不是那么迫切。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以我们学校为例,当时我校是以容纳50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规划设计建造的,学校在过去几年学生数量也一直保持在5000名学生左右,但是随着我市适龄学生人数的锐减,我校的学生人数也发生骤减,截止目前我校学生人数仅为3000名左右。众所周知,学校的办学硬件存在刚性,不论是5000名学生还是3000名学生,学校的规模不可能发生同比的变化,但是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因为按在校学生人数一定标准确定,所以也发生了骤减。直接地说,可以形象地把这种现象当做需要解决这样一道数学题:5000:校舍=3000:校舍,那么如何正确解答这道似乎不可能的数学题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提升3000的效益,也就是如何完善财务管理,用足用好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以下是笔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所做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支出

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性资金。而学校的预算管理也一直实行收支两条线。学校的所有经费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每年学校都会编制一份预算,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专项经费都有安排。在编制及执行预算过程中要注意:各经费间不能相互调剂,专项经费只能用于对应的专项支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间不允许自主调整。制定详细的公用经费预算。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财政一般是按学生人数下拨学校一年的公用经费总额,而至于公用经费用于学校哪些公务支出、额度是多少则不做事先预算。财政不做细化,并不意味着学校采用放任的态度,而是要求各个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教学计划制定出详细的经费预算,再进行汇总、整合,结合经费需求与财政下达额,分析确定必要性支出和酌量性支出,保证必要性的前提下,安排酌量性的支出。以确保学校基本支出能及时支付,学校运行能顺利展开。

二、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内部控制

会计制度是学校财务管理的起点,对规范学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制度的创设是为了保证公平性和效率性,实现公平性是为了使组织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而实现效率性使组织在获得发展的基础上变得具有竞争力。制度的确立相当于划定了界限,不仅可以约束个体行为,规范个体行为而且可以使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有章可循,不至于偏离正道。一旦越过规划的边界,制度的约束机制便会发挥作用,从而体现制度的规范性,进而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

当然制度的创立仅仅只是完善财务管理的第一步,要让制度切实落实,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及成本效益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多方面设计出一套适合学校自身的内控体系。在进行内控体系建设的时候要关注各个宏观层面、业务层面的主要风险点,从而落实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学校应吸收学校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报况的业务骨干参加评价工作,并且在实施评价工作前接受相关内容的培训,根据评价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等方法展开评价,最终形成评价报告。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内部控制缺陷整改,使内部控制切实有效。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转变会计职能

会计信息能够综合反映学校的业务活动,在一系列会计数据的背后隐含着学校治学以及管理上的倾向性,但是会计数据又显示出很强的专业性,所以作为学校的财务人员要及时将会计信息提供给学校相关领导并结合会计信息与预算、历年数据作出对比分析说明,将专业的指标数据转化成容易理解的日常表达,更好地作好学校领导参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然这一要求就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会计的核算职能上了,而是更深层次的要求财务人员走向管理职能,如此,财务人员首先,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其次,必须在掌握基础理论技能的基础上,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加强资本性支出审批,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资产的闲置是最大的浪费,特别是固定资产。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会增添一些实训设备,同时学校也会购置一些所有专业共用的一些教学设备,比如说计算机,又比如说录播教室。在学校实行分专业管理的情况下,如果各专业各自为政,不相互沟通的话,很大程度上会出现对资产的重复购买,这时候,学校就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资产购买审批流程,消除不必要的重复行为,使学校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有,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资产购入之后,针对固定资产,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立资产保管登记清册,落实直接责任人,并定期对资产进行实地的盘点,查明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并对资产毁损进行责任认定。这还远远不够,为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资产的利用率是关键。学校应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表,将每一次的使用情况详细登记入册,以便于相关人员定期统计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及时发现闲置或者是接近于闲置的固定资产,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提高使用率或者将闲置者进行调剂,盘活资产,节约办学成本;同时因为对每一份固定资产都有使用情况统计表,对于以后的固定资产购置也能提供是否必需的事实证明,以杜绝浪费的发生。

五、厉行节约,压缩三公经费的支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精神依然需要我们贯彻到底,自出任主席以来,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从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进行规范规定。学校应以《条例》为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规范开支范围及标准。学校应严格控制办公用房,不超标使用。对于公务接待要做到备案、审批、标准控制。公务用车要做到规范,厉行使三公经费每年都有下降。杜绝借接待为名的公款吃喝;杜绝将私人招待假借学校名义进行报销;杜绝超标准的公款接待。

学校经费合理有效的运用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体现公平、公正,并能在执行过程中贯彻落实,充分调动每一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的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且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个高校也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特别是管理体制的创新,而且实践教学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要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也要有计划的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就是要围绕着这些基本目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这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和技术性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要不断的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就要通过创新研究本文由收集整理来推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

1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人才培养的策略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学校的教学策略也要随之调整。实践教学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就目前的教学策略,其实施的效果仍不明显,人才培养策略仍然不够完善。高校应该明确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践教学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来掌握教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实践经验,并将其运用到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学校在实施教学实践的策略都出于同一较教学目的,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策略实施的结果与现实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实践教学体制缺乏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2)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仍不完善。对于不同的高校,其有着不同的专业,根据具体的情况有着不同教学方式,因此,各个高校所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各不相同的,以致在各个高校中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还尚未形成,且管理体制和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见,由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会受到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应该结合不同的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来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但目前教学情况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随着社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的培养仍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另一面,由于学校要与企业要联合举办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在实际中,由于教学经费投入较少,加之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不够密切,使得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发挥其自身的有效性。

(3)在各个高校中,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但在实际中,师资队伍在各个高校中确比较匮乏。高校中缺少优秀的师资队伍,以致难以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来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但往往高校确缺乏这样的师资队伍,忽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2 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实践

针对实践教学的诸多问题,各个高校应该结合国内外实践教学发展趋势,将国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吸取过来,并对其进行创新,从而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1)各个高校可以针对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的教学成果来吸取科学的管理经验。我们应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参照国外的实践教学经验,创新管理体制,且不可以照搬照套,要取之精华,将国外的管理经验为我们所用。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根据我国的实际教学环境来创新具有我国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并不是要脱离我国的实际教学环境,而是要以新的角度来思考实践教学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道路上要结合国家的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环境,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3)高校的实践教学要有重点的教学内容,并配套相应的运行机制。高校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其重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要结合这一目标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例如,在高校中,可以设置实践教学部,主要是管理实践教学的活动,这个部门是独立的,并有直属领导来进行集中管理。对于实践教学部来讲,其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建设实践基地,包括实验实训室、企业实习单位等。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这要根据专业的特点而设置。实践教学部还应该与企业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4)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实践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科学的指导,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教师结构,明确实践教师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确保其有效的完成实践教学的各项教学任务。

学校的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在新课改实践中,小学教学管理者或者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及时的转变,给实际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问题。教师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教学方式创新,但是由于教学管理者的观念未转变,使得这些创新教学方式不能落实;另外,教学管理者的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但是教师出现抵触情绪,使得教学不能良好展开和运行。

2.考核评价机制制约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历来,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和运行都是建立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重视学生的分数,对教师和学习评价也是以学生成绩为重要依据的。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行,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双向培养,但是因为考试评价机制的实行,仍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进。

3.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改为小学教学管理和运行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思维方式,要求教师建立其独有的认知体系,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自身的教学风格,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掌握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基础素养,需要有科研精神。

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关系

教学管理体制是指教学管理体系的架构,如教学管理的领导模式、学习内部的职能风格、教学组织制度等,这些都表现在宏观和静态层面上;而运行机制则是指学习内部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体系具体的运行方式,侧重于微观和动态层面。两者在本质上有所区别,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是协调一致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促进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行,有利于调动小学各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出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运行机制的平衡、有效、协调发展,则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表现。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

1.教学管理体制创新

从目前小学教学管理的体制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必须做好:(1)树立四种管理意识,就是教学是重点的自觉意识;质量是生命的发展意识;教师是关键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科学意识;(2)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内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应该从单纯的成绩转变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管理上去;(3)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方法,小学教学管理者应该深入课堂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活动提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新课改的要求,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创新;另外,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考核评价制度;(4)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技能。可实行集中培训或者分学科培训,加强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交流。

2.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创新

运行机制创新,是实现教学管理整体功能的基础。因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需要建立在创新、发展、协调原则的基础之上,促进小学教学管理不同资源的优质高效运行。(1)健全和完善管理决策机制,建立校长、学科教师等构成的教学管理决策小组,为教学提出方向性决定;(2)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需要确定好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如教师的教案、板书、教学设计等方面;(3)建立鼓励竞争的运行机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学校行为,应该建立教学质量和考核相关的机制,促进学科教学间的竞争。

学校的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工作创新

[作者简介]徐锋(1961.08―),赣南医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

郭玟(1963.10―),赣南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因此,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做法,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与体制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树立育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员工都成为育人的主体,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发展人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确立只有人的发展才是事业发展的全新理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彰显对人的关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更重人情味,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围绕着学生成长和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1、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管理者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积极地、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已去摸索,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的尊重与信任,并不是在管理上对学生不理不管,放任自由,而是以一种更积极认真的态度,把参与管理变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充分信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律能力和相互协调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在尊重信任学生的上体现严格要求。管理者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准则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还应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种良师与益友的关系在很多场合是交织在一起的,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

2、要关心学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应学生的有效措施,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谈心,解除学生的一些思想负担,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困难,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关心学生的权利,在奖学金评定、评选先进、选拔学生干部、发展党员等方面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并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3、要培养学生。学生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学生不断进行培养和教育,就必然成为学生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在高年级培养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富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辅导老师,培养他们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辅导者、思想上的引路者、人生中的影响者,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4要激励学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学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并进而研究如何运用激励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混合体,作为自然人他们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作为社会人他们有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尤其要注意满足作为社会人的社交、笨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要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努力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来自学校各方面的温暖。

二、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创新

日前全国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除少数院校采取一级管理体制外,大多数院校学生管理普遍采用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有一部分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由校、院(系)二级管理向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过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采取何种管理体制应从有利于工作出发,结合学校规模、各学院人数及各专业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但不管采取哪种管理体制都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要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符合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学生管理的新要求,更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更能体现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七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学校的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一、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缺乏认识

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许多职业学校的财务会计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能单一,工作重点仅仅是对资金的记、算、报等方面,只强调自己的服务职能,忽视本身的管理职能。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只存在与服务职能上,因此形成了轻管理、重核算的残缺不全的管理体系,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这种财务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符合,所以才产生了财务工作上的许多原因。

许多的职业学校将财务管理划分为学校的后勤保障部分,但是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后勤保障部分,它混淆了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在职业学校越来越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的重要的功能是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管理,并监督其实施。但在许多职业学校活动的决策中,财务部门却鲜少参与活动的决策。在资金的协调管理和运用上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所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就更加困难了。

(二)管理体制内部存在缺陷

职业学校财务人员职责分配不够合理,过多的夸大权利、减少职责,导致腐败滋生。没有严格规范可支出现金的额度,即最多可支出的金额和最低可支出的金额。财务管理上财务人员只重视资金的获取,不重视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果。职业学校在财务管理上应该定期开工作总结会议,依法处理财务内部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更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风气。

(三)财务预算不合理

许多职业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只是记录了学校经济活动的消费情况,在这之前并没有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科学的预算和风险评估,没有统筹安排,最终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效率。所以在完善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体制时,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对活动经费的提前预算,防止资金的浪费和分配不均的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意识薄弱,不重视预算的重要性

预算工作是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核心展开的,将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财务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分配。在实际的预算工作中,预算被简化成一个单独的工作,简单的服务于资金的申请、资金的使用,它与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轨迹相脱离,仅是将预算当成了一个简单的资金使用的过程。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和生源的减少,职业学校的发展也越来越艰难,所以为了解决学校的生存问题,许多的职业学校开始虚报预算,从不法途径获取资金,对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毫不在意,没有深切认识到它的危害性。

(二)不重视财务部门内部的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相当有限,所以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表现的并不突出。而在“十一五”之后,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缺失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上的严重落后等问题突显出来。对于财务的内控认识不足,某些领导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凌驾于财务内控的制度之上,把集体决策当成个人违法乱纪的挡箭牌,这些都是造成财政管理体系失控的更要原因。

(三)绩效考核没效率,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和资金的浪费

许多职业学校盲目追求项目的规模,盲目的投资建设,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使项目在中间中断,造成人力、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对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

(一)完善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处理职业学校中的财务问题,应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职业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二)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意识

从学校领导做起,带好头,从上而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要时常督促部门或员工的工作,并在有人违法乱纪的情况下,不以权谋私,严肃、公平、公正加以处理。

(三)加强职业学校的预算管理,并加以严格控制

财政预算是学校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收支计划,是资金的筹集,支出分配的控制,效绩考核的凭据。所以职业学校必须要科学预算,加强监督,按照资金使用的情况做好记录。而且,预算一经确定,就要严格的约束好资金的使用范围。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要重视和支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定期参加教育培训。还要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