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86-0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1998年WHO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2011年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关爱你的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维生素D及钙剂”。旨在唤起所有年龄段人群摄入高钙健康饮食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体内性激素水平降,酸性体质,低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缺乏运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经常服用一些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尤其是钙缺乏是被公认的因素。所以合理补充钙剂在OP的防治中甚为重要。

钙在OP防治中的作用以及防治OP循证医学证据。

骨骼是人体一个巨大的钙储存库。钙作为一种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其摄入不足是OP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补充钙剂可延缓骨密度的降低或增加骨密度,已成为骨质疏松防治策略的重要环节。钙剂能加强雌激素、降钙素和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对骨密度的改善,还有助于增强雌激素的提高骨密度作用;钙剂联合降钙素可有效提高骨密度[2]。2004年欧洲联合管理委员会在WHO类风湿疾病公共健康协作中心和WHO骨质疏松预防协作中心举行的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适量的钙剂和Vit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是有效和安全的;在OP防治策略中,补充钙剂和VitD是一种基本措施,另加抗骨吸收药,可最大获益[3]。综合多项循证医学证据,可肯定补充钙剂和VitD在防治OP中具有重大意义,是防治OP的基础措施。

钙剂的补充途径。

1 膳食补充

要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等。尤其牛奶营养成分齐全,(250ml含钙300mg)且钙的吸收利用率也很高,有条件应每天饮用。每人可根据经济条件选择适当的高钙食品,

2 药物补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2001年发表的OP预防、诊断和治疗共识中指出:钙是提高骨量峰值和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营养素,足量的钙和VitD对健康是必需的,任何一种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时,都要同时摄入推荐量的钙和VitD作为基础药。为增进钙剂吸收和减少不良反应,必须进食后即服或在睡前吃少量点心后服用[1]。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50岁以上者每日应摄入1000元素钙。50岁以下者每日应摄入800元素钙[4]。而我国传统膳食含钙量偏低,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剂量。单从膳食补充所需钙量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合理选择钙剂。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推荐的钙剂选择金标准:①元素钙含量高(碳酸钙含钙量为40%,是几种常见钙源中元素钙含量最高的钙源);②含有适量的VitD(有利于肠钙吸收);③钙剂来源安全可靠(铅、汞等重金属含量低,符合国家标准);④历经循证医学验证,疗效确切(目前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和磷酸钙制剂均有预防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报告);⑤服用方便,性价比高。除钙外,摄入足够的VitD也相当重要。中国营养学会对50岁以上者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600国际单位。

摄入推荐剂量的钙,副作用较少见。但长期摄入大剂量的钙则可出现副作用,例如便秘、肾或膀胱结石,还可以干扰微量元素的吸收。但多项研究结果证明摄入适量的钙是安全的,在不超过推荐剂量的前提下,钙摄入量越高,尿草酸盐浓度越低,肾结石的形成就越少[5]。任何补充剂都应强调适量而非多多益善,否则会适得其反。

虽然补充钙和VitD并不是防治OP的唯一措施,但钙的摄入不足却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相信随着饮食结构的控制(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不良生活习惯的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和浓咖啡等)、增加户外运动同时合理补充钙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免受骨质疏松症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J].South Med J,2001,94(6):569-573.

[2] Nieves JW,Komar L,Cosman F,et al.Calcium potentiates the effect of estrogen and calcitonin on bone mass:review and analysis[J].Am J Clin Nutr,1998,67(1):18-24.

[3] Boonen S,Rizzoli R,Meunier PJ,et al.The need for clinical guidance in the use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a consensus report[J].Osteoporos Int,2004,15(7):511-519.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第2篇

陆颖理:目前比较公认的检查骨质疏松的手段是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骨密度。另外,普通X线检查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但若X线片显示有骨质疏松,则说明病情已处于中晚期。若发现有骨密度降低,应该进行必要的负重锻炼,每天晒太阳一小时左右,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药,如钙片、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若已有明显骨质疏松,除上述措施外,还需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如疼痛症状明显,可加用降钙素类药物。

问:我今年59岁,最近被查出患有骨质疏松症,可我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我从现在起,每天都吃豆制品、牛奶和钙片,可否治疗骨质疏松症?

陆颖理:在骨质疏松症早期,患者确实没什么感觉,仅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表现为骨矿成分和骨基质比例、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质变薄。到了中晚期,患者可能会有腰酸背痛症状,同时伴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

豆制品、牛奶和钙片富含钙,而钙是骨的基本成分,补钙对骨质疏松有益,但单纯补钙并不能治好骨质疏松症。就像造房子除了需要砖头外,还需要水泥、建筑工人和工程师一样,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除了原料(钙)以外,还需要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磷酸盐等药物,把血中的钙搬移到骨骼中,再有序地放置,同时不要让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搞破坏,才能使骨骼变得强韧。

问:我女儿患过敏性紫癜,需要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听说吃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是这样吗?

陆颖理:是的,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确实会造成骨质疏松,有人甚至会发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正在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首先要控制原发疾病,尽量将激素逐渐减到最小剂量。其次,可适当服用钙片、维生素D等。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第3篇

1.高尿糖可致渗透性利尿,致钙、磷从尿中大量流失,钙负平衡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使溶骨作用增强,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2.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对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使成骨作用减弱。

3.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肾脏羟化酶的数量及活性降低,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4.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并发性腺功能减退,而性激素的缺乏会促进和加重骨质疏松。

5.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及神经损害时,会影响骨的营养供给,造成骨营养障碍和骨质病变。

科学饮食补充

补充钙、镁、锌、维生素C和维生素D,不仅可缓解低钙血症,还有助于改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用量,维持骨的正常代谢。上述营养素缺乏时,不提倡药补,而宜采用食补,只要日常饮食中注意达到标准摄入量就能有效纠正。

预防方针

积极治疗糖尿病: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尿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因此,积极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戒烟戒酒控制饮食: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或茶水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进而发生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患者还要合理控制饮食,除保持均衡营养,应该接受足量的阳光照射,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钙的吸收。

积极适量运动:进行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及其他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防止骨折。此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

配合药物治疗: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应补充元素钙500~1000mg。碳酸钙含元素钙最高,且不增加尿钙排泄。

维生素D有促进肠对钙和磷吸收的作用,因而有防治骨质疏松的疗效。目前钙剂内多含有一定量的活性维生素D3,如仍不足,可另外加用活性维生素D3。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医;中西医;骨质疏松;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87-01

骨质疏松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的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患者的全身骨量少以及骨组织显微结构被破坏,骨基质和骨矿成分比例明显变小,患者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此类疾病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以及老年群体[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病患者有增加的趋势,需加强该类疾病的防治。骨质疏松作为一种代谢性的骨病,它并不是单纯的缺少钙元素,不能只靠简单的补钙来治疗,而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疗,调节骨代谢,促进骨细胞增殖,形成新骨等措施来治疗。目前,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尚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中医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将探讨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进行分类,基本正常:骨量丢失率在1%~12%之间,丢失在1 SD内;骨量减少:患者的骨量丢失率在13%~24%之间,丢失1~2 SD之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丢失率≥25%,丢失≥2 SD。

1.2一般资料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0~77岁,平均(54.1±10.6)岁;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53.8±10.2)岁;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口服乐力,1粒/次,1次/d;阿法 D3,1粒/次,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其配方是: 麻黄10g,熟地30g, 细辛10g,补骨脂20g,枸杞子15g,骨碎补15g,羊藿20g,制附子45g。如有血虚者,则补加丹参;如有气虚者,则补加黄芪;如有阴虚者,补加黄柏;如有脾虚者,补加白术和干姜。水煎服,1剂/d。

1.4疗效评定[2]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定治疗的疗效。显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症状显著改善,积分下降大于2/3,检测患者的骨密度(BMD),治疗后的BMD值升高≥0.06g/cm2;有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积分下降1/3到2/3间,治疗后的BMD值升高

1.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当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疾病,我国的人口特点使骨质疏松疾病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影响[2-3]:①遗传因素: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发现与骨质疏松发生有相关性的基因有Ⅰ型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以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等;②激素因素:患者常见缺乏降钙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其中雌激素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各激素分泌过少,最终造成骨量减少。③营养因素:患者因营养缺乏,造成血钙水平下降,影响骨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中医的推广和应用,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骨质增生症的发生主要与肾虚精亏以及邪滞经络有关,因此可通过补肾祛邪进行治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①调节内分泌平衡:如羊藿等的中药调节女性降钙素、雌二醇等激素;②调节微量元素的平衡:如许多中药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它能促进钙吸收;③调节细胞的活性:许多中药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增殖。

总的来说,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医的补肾祛邪,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率。

参考文献

[1]邓振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9.

[2]朱慧锋,王珠美,王维佳.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863-1864.

[3]巫波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 (11):34.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第5篇

骨活动持续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的都有一小部分老的骨组织被吸收,在这些被吸收的地方,随之又生长新的骨组织。这种活动自胚胎在母亲体内形成始,持续一生,不断地发生骨吸收和骨形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种新陈代谢活动也随增龄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将其区分为三期:(1)生长期――自母亲体内受胎、形成胚胎开始,至20岁左右、躯体不再长高时止。生长期骨的形成活动大大高于骨的吸收活动,所以骨量持续增加,躯体长高长大,发育为成年人。在这急遽生长期,充分供应其营养,满足生长的需要,是极为重要的。(2)坚固期――从20岁左右、骨长度不再增长起,至40岁左右为坚固期。一般在20~35岁之间,骨的生长比骨的吸收还略多一些,在35岁以后则骨的吸收与骨形成基本持平。在这个时期(35岁左右),每个人的骨量达到它一生中的最高峰,称为骨最高峰量。其中90~95%是在生长期形成的,仅5~10%是坚固期形成的。总的骨量女性要低于男性。(3)丢失期――在骨量达到骨最高峰量后数年,随增龄而逐渐减少。每个人的丢失,可有早、迟、多、少的不同,但骨丢失是人类统一现象汝性丢失平均多一些也旱一些,特别在50岁左右的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在体内急遽减少,骨丢失较男性更加明显。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绝经期后最初的10~15年,每年骨丢失为1~2%,20年后为0.18%;男性每年只丢失0.12%。大多数学者认为松质骨体积密度减少至16%以下时就算是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减少至12%以下为骨折阈,就是说此时容易发生骨折了。按以上随增龄发生的骨骼变化分期,是不是到了年龄就一定要有上述的改变呢?答复是否定的。虽说这是一种总的趋势,但不一定到时就发生。要根据每一个具体对象,又要根据其民族、性别、运动和营养情况而有所不同,可以早一些、晚一些发生骨丢失,丢失也可多一些或少一些。黑种民族就少发生骨质疏松;喜欢运动而营养丰富的人,骨丢失自然也会晚一些、轻一些,甚至在绝经期后,没有很明显的骨丢失现象。

由于骨质的减少,骨骼的坚固性大为减弱,轻微的外力就足以使其发生骨折,50岁以上妇女,有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症,极容易在跌到时两手扶地而发生手腕部的桡骨下端骨折;或轻轻滑倒,屁股坐地而发生脊椎骨压缩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骨丢失也较男性为多,故这些骨折在老年妇女的次生率更加多些。

从上面的道理可见,年龄老了身体各种组织都要发现退化现象,骨骼也不例外,骨质疏松就是骨骼的退化表现。为了防止老年人发生骨折,首先要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当然我们不能逆转这种生理现象,但我们还是可以作一些工作去推迟或减轻骨质疏松现象。这些方法不难实行,问题在于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防止骨质疏松的方法

1 运动――骨骼是运动器官,多运动它就发育壮大,少运动或不运动它就退化萎缩,这是基础的生物进化原则。适当增加骨骼的机械负荷可以刺激骨形成作用,增加骨量。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首先要坚持长期有规律的负重行走、慢跑或参加机械锻炼,期望骨量有所增加,至少也会推迟或减轻骨质疏松的发展。这种运动锻炼要早在青少年时期便开始,最晚也不该迟至30岁以后,就是说,要赶在骨龄最高峰量形成之前,达到可能的最高度,这是“储粮防荒”的战略措施。

2 增加钙质的摄入――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因之血钙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便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后者则使骨骺中的骨丢失增多,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骼的坚固性下降,故易发生骨折。假若老年人每日口服1~2克钙质,可以增加钙吸收,提高血钙水平,减少甲状旁腺分泌,便可防止骨质疏松进一步发展,补充钙有肯定的效果。有些人害怕钙吃多了会发生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这种恐惧是毫无把握的。相反,缺钙者才有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肾结石等疾病的可能。补钙后使血钙正常,可防止软组织钙化,反而会防止结石的发生。绝经期后妇女,补钙是一重要措施,每天要补钙1~1.5克,可一天分四次给与,早、中、晚和临睡前,各给一次。静脉注射是灯益的。食物中含钙丰富的有牛奶和乳制品、豆类、豆腐、鱼和骨粉等。吸烟加速骨质丢失,酗酒、喝咖啡也属禁忌,需注意。

3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特别在冬日阳光缺乏时,更有补充的必要。但维生素D也具有和甲状旁腺激素相似的刺激骨吸收作用,是对骨质疏松有害的一面。给维生素D要达到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作用,而无促使骨骼丢失的作用,敌要慎重应用。一般VD剂量控制在400~500IU内。最好能查明确有VD缺乏,方可投药;由于VC有促进骨形成作用,亦要同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