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体育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以“人”为“根本”的管理。从严格意义上讲,人本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展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人本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人本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人本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学校和企业的管理从根本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但以学校和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在管理上无疑又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对一所学校成长和发展而言,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学校都制定了一些特色各异的管理制度,但究其根本都离不开人本管理模式和原则。
学校人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教职工和学生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教职工和学生是能动的。他们与学校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学校创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可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师个人、学生个体目标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可以协调的;通过人本管理模式将学校切实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型的社会群体,从而使教职工和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通过进一步了解教职工和学校目标,以体现教职工利益和教职工目标。学校人本管理模式要以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此实现人的发展是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这一主题。
一、学校人本管理的前提: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人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校长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就应该是激励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校长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并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
1.创设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只有和谐宽松的环境,师生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得到激发。因此,校长必须要和师生共同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不赞成片面强调刚性管理,而主张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如,在教师的考勤问题上,我们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时间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告知考勤负责人,并在两个小时内离岗处理,不计假。这样,教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后,就可以全身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个别素质不高的人,迫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逐渐被环境所影响、所改善。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要规章制度,规章不仅可以规范个别素质不高的师生行为,保护大多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有效工作和学习,健康发展和成长。
2.满足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传统教育管理理念认为,人们应该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是改变环境。因而要求教师去适应校长的领导风格和管理行为。校长没有必要注意教师的愿望、所思及所想。
从根本上讲,“需求”是教师的工作源泉。教师的工作动力无一不是由其需求引导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与教师之间需要寻求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校长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经常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教师就更有精力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并实践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奉献智慧。因此,管理者应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项管理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这样既可以发挥其聪明才智,满足其需要,更可以增强教师对学校决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在激励环境中,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
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师生合理需要,虽然能使师生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但这种体验一般是短暂的、外在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激发师生的内驱力,即引导师生学会自我激励,形成内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内在激励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它对学校目标、课改目标认同,就能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这种内心要求把工作进一步做好,搞好新课程改革看作是分内事,因而自觉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这种激励的控制条件在于内部,在于师生自己的努力。它不仅能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愿望。这种强化作用所延续的时间是持久的,并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下去。当然,外在激励由内在作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总之,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人本管理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校管理要优化学校教育要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工作高速、有效运转,同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追求最佳教育效益。
1.努力接近公正
现实中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是不存在的,它不过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愿望和期待,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即是这个道理。我们无法指望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找到绝对的公正,但我们可以努力去接近公正,满足师生的愿望和期待,这就叫人本管理。如,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师的考核制度、班级的评比制度等,并且要求教职员工积极建议,尽量达到公平。当然这也需要教职员工的配合,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发扬民主精神,努力让每个教职员工都以主人翁态度关注学校发展。
2.倡导务实作风
形式主义搞坏了心情,搞坏了作风,它教人欺上瞒下,哪里谈得上真善美。既然如此,何以体现人本管理?因此,学校工作要立足实际,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要言过其实,贪大好功,风生水起,要反对那些浮夸、浮躁,倡导求真、务实。如,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从客观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找问题,出谋划策;每周例会都要求教师给学校提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教师的待遇问题等,都让教师心里有数。
3.为教师谋利益
学校应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让教师在获得实惠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我们始终把握住在重视教师物质福利基础上同等重视精神福利,统筹好教师物质福利与学校基础建设的关系,让教师认同并接纳学校的做法,支持学校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从而使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能够达成。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和信任时,他们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
4.激活职业热情
Abstract: Both the change of the modern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require colleg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original student management.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form trend of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 management reform,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student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nnovation.
关键词: 大学教师;学生管理;创新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student management;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43-02
0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且受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社会的形成、以及文化交流中伴随的外来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素养不断提高,信息储备量增多,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视角宽阔,同时承受的压力增大,形成了独具特色且思想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一个社会群体[1]。
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心理思想状况,对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并逐渐影响教育体制的转变,管理理念的转变、教学制度的转变、部分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等,推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大学生不断转变的思想观念,对工作在教学管理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创新出更加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管理方法,是顺利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1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所带来的高校管理新问题
1.1 民主意识、法制观念高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增强法律意识是社会的需求,法治社会促进了学生民主、法制意识的建立,丰富的信息获取手段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民主意识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免受非法行为的危害,同时使得大学生急切要求平等参与涉及自身利益的管理活动中[2]。
大学生特有的不成熟的判断力造成此阶段所形成的民主、法制意识较片面,这就要求高校将民主与法制深入彻底的贯彻到教育管理中,作为学生管理者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法制观念、丰富的法律知识、正确的民主意识,才能更好的贯彻改革后的教育体制,并继续推动体制改革的健全顺利进行,将正确的民主与法制观念融入到学生工作中,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民主、法制观念。
1.2 自我意识较强,团结合作意识欠缺 目前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较多疼爱,造成现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视角宽阔,有主见;缺少兄妹的陪伴直接减少了与同龄人接触和共同成长的机会,造成团结精神、合作意识的欠缺。
作为事物的两面性,自我意识不仅催生出较强的自我主见,也产生了自我为中心、自负、冷漠等现象,为融入大学生活,与同学和睦相处、共同成长带来不确定因素。针对这些现象、特点,教师如何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而是正确平等的看待、深入了解、引导学生自发寻求改变的方法。
1.3 挫折经历少,抗打击能力弱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的平稳安定、完备的公共设施等等,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尽可能提供优越的条件,减少成长路途中的困难坎坷,加快成才的步伐,但另一方面降低了大学生的抗打击能力,这不仅体现在遇事处理能力的降低,同样体现在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挫折经历的缺乏、家庭的过度保护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困难,管理松懈达不到效果,管理严格会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面对新问题的挑战,高校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并且通过学习现代管理手段、交流分享管理经验等方式提高理论修养、管理水平[3],从而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2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2.1 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教育管理制度,依法治校 为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需求,高校引进现代的科学管理制度,研究和学习国外高校的成功管理经验,建立合理规范同时层次分明、岗位职责明晰的管理体制[4],明确教师的管理职能范围,强化学生管理法制观念,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贯彻平等原则,创建更利于学生成长的管理制度。
教育改革对于高校教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掌握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并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创新学生管理方法,会极大的提高教师管理水平。
2.2 高校学生管理由学校管理向学生自主管理转变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生活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做到学生的自我管理,遇到问题自我解决,逐步减少学生对家庭、学校的依赖心理,挖掘大学生自我潜能,在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各方面能力,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
2.3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思想进步、业务精良、作风正气的高校管理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主要包括:院系专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两头活的一边正常教学活动,一边日常学生管理的教师,作为工作在第一前线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管理工作中的专业知识,还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优秀的教师团队是进行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重点。
3 高校教师创新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面对现阶段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高校教师亟需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原有观念创新学生管理方式。
3.1 尊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在学生管理中尊重学生,尊重大学阶段初步形成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成才,只有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观点,才能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正确的起到引导作用。尊重学生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是具有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社会群体,具有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也具有为自我行为负责的能力和义务,因此教师应正确看待大学生日渐成熟的个人能力,欣赏并尊重他们特有的处事风格而非挑剔与指责。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凡事跃跃欲试具有冒险精神,是萌发新观点、创造新事物、开创新局面的最好年龄[5]。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他们的行为才是正确引导其成长的前提。
3.2 创造平等民主的氛围 大学生是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履行法律义务的成年人,应给予成年人的平等对话,行政命令的方式已不适应现阶段管理,民主的交流探讨和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教导能够更加有效的达到引导和培养成才的作用。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多样便捷,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教师教授知识的权威性;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文化的频繁交流,外来文化对本民族价值观的冲击在所难免,特别是对价值观仍在逐渐形成中的大学生,因此急需创建一个平等对话平台,通过民主的方式重建教师的权威性,利用平台学生更乐于展现自我,为教师提供了发现问题、逐步引导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管理中的民主还体现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并且使其受到自我约束,教师在方向性和原则性问题上进行指导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相反教师的过多干预不仅达不到预想效果,还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增大教师与学生的隔阂,为日后开展工作制造阻碍。
3.3 提高文化素养和巩固专业知识 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师,是教育管理制度的最终执行者,是为学生授业解惑、管理生活学习的“替代父母”[6],因此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良好的文化素养与较高的学术造诣,可以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从而更有效的推行教育管理制度。
教师以教授知识为职业,因此不断的学习知识也是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广阔的知识面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用以保障教师与时代的同步性,尽量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学习网络知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并且快速掌握学生的动向及思想状况,更好的开展学生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巩固深化专业知识,钻研学术,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动向,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求实的品质,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专业知识学术平台,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大学生的思想在不断变化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也在逐步进行,社会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因此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大学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提升自己,创新改进管理工作方法。这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全体高校教师一起努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出发点,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探索出更合适、更灵活的教育管理方法,从而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并且促进学生自觉的参与制度的建设改革、遵守学校的管理,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昌霞.关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方案研究[J].改革与创新,2012.
[2]杨雪冰.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05:12-14.
[3]程勉中.人才战略与高校管理机制创新[J].教育与现代化,2007(82):42-46.
[4]南立飞.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10-11.
一、对学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针对学校开展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课前将学案设计好,由备课组共同探讨,拿出集体研究意见,然后再进一步修改,修改后再进课堂,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将所学知识点顺利掌握。
要根据对学习目标及学情的分析,选择学习方法。在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学案要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需要合作探究的部分,学案则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具体环节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如何实现学案脉络清晰和结构的细化上,例如此时需具体设计引入环节需创设怎样的情境,学习环节中预习、合作、展示、交流、反馈的具体呈现方式,知识过手环节题目的选择等。在各环节的设计时要尽可能体现分层要求,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在各环节标题的设计上,也应考虑用学生容易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命名。
二、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问题设计。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跟提问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根据学案设置的环节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问题要层层深入,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情境设置。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许多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的、易理解、易接受的观点,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科学划分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布鲁纳曾在小组规模研究的总结中建议,一般以4-6人为宜,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交流互助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三是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如组长、记录员等,同时根据每一小组组员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角色定期互换的方法,大家轮流担任,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并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健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我在课堂中实行了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小组评价机制,具体操作如下:
1、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者,每组的一号同学得红星一分,二号同学得两分,三号同学得三分,四号同学得四分。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倾听者或者小组讨论时不积极参与者,除给本人减一分外,还给本小组减一分。
2、在两人一组相互检查问题时,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检查,合作较好的小组加一分,不好的组减一分。
3、在默写问题时,默写全对且书写认真者,得两分;默写全对但书写不认真者,得一分;默写不对者,经过课下努力写对者,得一分;如果课上没有写对,课下又不努力者,除给本人扣一分外,还给本小组扣一分。
4、如果整个小组表现良好,则给本小组加一分;或者本小组的某个成员特别是后面三号或四号同学表现突出的,除给这名同学加一分外,还给本小组加一分。
5、如果是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则老师所叫的同学应该是每组同一号的同学,如每个组的三号。被叫的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所得的成绩计入本小组。
关键词:学校体育;核心内容;管理绩效
学校体育管理内容,是“指围绕学校体育工作所肩负的目的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内容”[1]。为了对学校体育管理内容实施科学化管理,将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进行具有操作应用,是保证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的实现、计划顺利实施的应用性工作,也是学习体育管理学所要求的目的所在。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很多,也很复杂,但起决定性的内容包括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体育科研工作管理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几方面。它们是共同支撑整个学校体育管理的基石,下面对其做一些讨论与学习。
一、体育教学管理
体育教学管理是指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它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实行全过程性管理。首先,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源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其主要依据是:(一)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二)学校的现有场馆器材条件;(三)学校体育教师现状;(四)以往学生体育教学测评统计的资料。在分析制定教学计划依据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制定教学计划的程序。否则就会产生带有先天缺陷的主观产物,这种计划不仅难于顺利实施,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分析现有因素,科学预测;区分教学层次,确定各科教学目标;拟定多个为达到教学目标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而不是单一的方案;科学决策,优选、优编最佳方案;正式编制教学计划。其次,组织体育教学。没有科学、严密的组织工作,就无法实现体育教学预定的目标任务。体育教学的组织过程,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的配置和调整。根据管理组织职能所包含的内容,一是要按照学校类型,规模大小,建立类似于普通高校现行组织管理模式的体育教学部、教研组、专项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场馆等学校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二是对每一层人员进行职权分工,确立职责范围,明确各层次和模项间的协调关系;三是优化配置各层次组织管理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四是建立各层次体育教学管理规定,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再次,控制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体育计划能否执行,关键是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适时性、客观性、灵活性、经济性和特殊性的控制”[2]。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与计划不相符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信息反馈;就无法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管理
搞好学校体育科研计划于体育科研规划的衔接,客观真实地分析单位或相关研究范围内(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力量、人员结构层次和人员知识结构状况,是组织制定学校体育科研计划的基础。实事求是地分析完成某些体育科研计划,看学校是否具有相应的科研仪器、设备等条件。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重视体育校本研究中的问题选择。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体育教育研究的简称,是指“以学校体育教育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体育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科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体育的研究活动”[3]。问题的选择是决定体育校本研究科学价值及保证研究成功的先决条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选择还决定着体育校本研究的方向和研究设计,制约着研究的全过程。问题是贯穿于研究过程的中心目标,问题不同,研究的见解、范围、内容、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案与方法也不同。所以,问题选择得好,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迅速取得成果。反之,问题选择错误或不准,则会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二是重视乡土体育教材的研究。体育乡土教材具有推动学校课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实际意义。课程改革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是时代的要求。课程要适应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形势,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适应个体多元化能力培养的要求,就必须向多元化方向改革。课程在多元化改革当中必然面对两种不同文化:国际文化和本土文化,这就要求课程改革者必须做出文化上的选择,这也是文化的价值选择过程。显然,影响课程的文化中,“所谓国际化主要是要求课程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课程一致或接近,这是要解决课程的共同性;而本土文化是在课程中要体现本国、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功能,这是要解决课程的相异性或特色”[4]。实际上国际性与民族性、世界性和国家性就其文化来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我们才说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就是说国际性与民族性或本土性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正是民族性的、本土性和国际性保证了课程文化的多元性。从现代课程意义上来看,乡土教材以其浓烈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地域传统,从根本上能够代表民族文化或本土文化的特点,从而能够对已向国际化发展的课程注入本土文化的养分,推动学校课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体育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体育教学质量能否保证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是否拥有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决定学校体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管理,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明确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是加强体育教师管理的基本环节,也是对体育教师进行培养、考核和奖励的重要前提。首先,制定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体育教师编制计划、学校体育课时工作量计划、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体育教师引进计划以及体育学术交流计划。其次,加强体育教师组织管理。学校对教师组织管理已形成的一整套完备的管理机构设置(人事处、教务处、体育部)是保证对体育教师进行组织管理的客观因素。加强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师管理规定,尤其注意在加强对体育教师使用管理的同时,强化培训工作,是对体育教师实施组织管理的主观因素。学校体育师资管理方法,除了通常采用的一般行政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方法以外,结合学校现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岗位津贴”评审、考核、奖惩等办法,制定具有鼓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规定,显得尤其重要。制定和实施此类管理规定,首先,指导思想要定位于鼓励“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多劳多得;其次,将体育教师所应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能量化的量化,建立量化评审指标体系;第三,坚持方案制定民主、量化结果公开、评聘结果公布,广泛接受每位成员的监督。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的内容之一,是关系着中华民族体质健康与否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然而,如何有效地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养数以亿计的身心素质健全并与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加强学校体育管理是实现以目标和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上述的内容的学校体育管理内容的核心。只有重视其作用,才能优化学校体育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1] 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09.
[2] 徐家杰,孙汉超.体育管理学[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高校 体育档案 管理
高校体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体育档案是学校体育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高校体育档案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的体育档案,充分发挥其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能推动体育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 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管理的参考依据
高校的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活动的历史真实记录,它积累了国家在各个时期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政策和要求,记录了普通高校各个时期体育工作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开展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帮助普通高校领导和体育部门了解国家对普通高校体育的政策和要求,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找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从而使学校领导和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促进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 体育档案是体育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
由于国家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不断加强。在国家对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国家有关部门还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使评估结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需要查看被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记录,体育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所以,这与平时注重体育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3、 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科研的必要条件
学校体育科研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入,体育科研越来越被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所重视,科研成果和论文,已成为体育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而体育科研需要利用过去形成的大量、可靠的档案和科研成果作参考,新的体育科研档案又能为今后的体育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实验、观察和理论性的基础材料,因此,高校体育档案是学校体育科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条件。
4、 体育档案具有多次重复利用价值,为学校其他档案的编排提供原始数据
体育档案在体育教学工作及各项活动中被多次重复利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的重复修订,大型运动会成绩册和学生成绩记录等重复利用,这样重复利用价值充分发挥体育档案的整体功能,是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过程中也是提供科研信息的依据和凭证。
5、 体育档案是修编学校档案的原始材料之一
高校体育档案产生于高校体育工作活动之中,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档案的修编,体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准确、完整、可靠的体育档案作参考。
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⑴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教学的文件。⑵体育教学教材。⑶体育专业用书。⑷体育法规制度。⑸体育教学计划、成绩分析汇总表。⑹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⑺学生参加早操、群体活动考勤登记表。⑻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⑼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⑽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⑾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⑿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⒀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⒁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⒂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由此可见,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反映学院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档案的原始材料之一。
二、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现状
1、 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体育档案产生于高校体育工作活动之中,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并利用好普通高校体育档案,对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乃至学校整体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档案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档案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有的高校没有体育档案;有的高校没有专门体育分类;大部分体育系(部、室)没有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对体育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认为体育档案层次低,没有统一管理的必要;体育学科以实践为主,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档案,等等。由于对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和措施不到位,造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或初始状态,从而限制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 内容不全面
高校体育档案包括内容很多,根据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应该形成独立的体育档案管理体系。但从实际情况下,高校体育档案主要记载理历年来大型运动会的情况,包括报名、项目、名次、参赛人数和记录;参加省市级运动竞赛获得的奖状、奖杯之类,其他的体育档案资料较少,甚至没有。
3、 管理方法手段单一
高校体育档案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只用书写形式记载档案。实际上,体育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声像、多媒体等手段十分广泛,积累的资料也十分丰富,关键是档案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教师自我认识存在滞后性,因而造成体育档案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单一性。
三、实现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及措施
1、提高对体育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档案工作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要从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管理机制入手,明确一名人事部门领导分管业务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学校体育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宣传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其次,要加大对体育档案管理上的经费投入,并保证其足够的人力。第三,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高校体育档案不同于其他的档案,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涉及到体育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以及利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如:体育素材收集整理制度、体育档案立卷归档方法、案卷质量标准、体育档案借阅制度以及档案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必依。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这就需要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自学或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无论专、兼职的档案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3、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及体育教师对体育档案工作的认识程度,发动大家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教师个人的教学改革、科研成果、运动竞赛成绩等资料,及时以各种档案形式存储,形成有效的体育档案信息源,并移交给档案部门做进一步的整理,以保证体育教学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
综上所述,体育档案建设是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研究,对高校体育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档案部门应抓住这个机遇,从加强思想意识入手,以提高人员素质为根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大力开发体育档案信息资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剑斌.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2-105.
[2]陈蓉.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现状及信息化趋势[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