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管理数据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 高速公路 交通数据分析 应用
一、前言
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减轻了人工数据统计的体力支出和成本支出,同时也能够较好的适应高速公路运营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分析的原理加以剖析,为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提供良好的借鉴性意义,以更好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的正常性,创造更多的企业效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过程中,并且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项不争的事实,各国都注重了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加以研究,力求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作用的最大化。
二、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用户通过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加快了数据分析的速度,从而更好的实现数据分享,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政策制定和实施,从而有效的增强了政策的科学性。
三、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的意义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过程中,综合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能够更好地规划和设计交通运输方式,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速公路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高速公路交通系统中数据分析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体现公路交通系统的业务情况以及车流构成、流量、流向等特征,可以为高速公路事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我国公路收费系统步入了计算机联网收费阶段,利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高速公路的交通数据分析成为重要手段。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从最初方案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整体性和扩充性,并对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更好地实现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统一管理,做到路网内行驶一卡通和按路段合理结算,以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广西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建设概况
广西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为了满足对高速公路收费统计查询以及分配的需要,结合现有的管理机制而分析和设计的,可分为收费管理与清分二个部分。收费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软件,并与通讯、监控系统相配合来大幅度提高收费效率以及提高财务核算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最大限度地防止各种营私舞弊现象,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各种相关信息。目前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自上向下分为四层的行政管理结构,即联网清分总中心―收费中心―收费分中心―收费站。
收费站是收费的基层单位。收费车道的原始数据汇总到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员进行当班数据的汇总,统计核对收费数据。收费站站务员对收费数据复核,并进行必要的数据纠错,提供本收费站正确完整的汇总数据。同时收费站的原始数据实时通过TCP/IP协议上传总中心,汇总数据在站务员输入的同时也上传总中心。所以,收费站一级是总中心收费数据的基础。分中心和中心本地不保存收费数据,它访问收费站获得它要的数据。总中心的数据统计、数据查询和清分是依据收费站上传的数据。
五、从具体数据看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一)车流流量统计与分析应用
车流流量统计与分析应用是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的一个方面,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实现对高速公路车流流量统计与分析。下表为某城市路段高峰车流量分析表,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明确的看出个收费站在高峰和低峰期车流量,及各个时间段的变化和平均小时流量的变化,并根据相关数据合理安排各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情况,更好的确保交通的畅通性。
(二)车流流向统计与分析应用
车流流量统计与分析应用是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的另一个方面,下表是某城市途经A路段的绿色通道车辆流向统计表,见下表:
路段 其他路段站码 入口车辆数 出口车辆数 合计
A路段
101 108 10782 10890
105 754 137 891
206 43 59 102
501 202 42 244
705 1158 47 1205
803 3330 11520 14850
821 77 933 1010
909 1490 3596 5086
921 2590 3352 5942
999 359 1770 2129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掌握途经A路段的绿色通道车辆在全区部分路网中分布和走向情况,为高速公路管理者更清晰地认识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情况,并提供精确数据以合理决策。
(三)路段综合信息车流量统计分析和应用
路段综合信息车流量统计分析和应用是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的又一个方面。下表为两段高速A、B年度车流量综合统计分析表:
分析项目 A 路段 B路段 AB高速合计
路段内收费站数量 5 6 11
里程(公里) 72 116 188
拆分所得通行费 16805万 20854万 37659万
收取路段通行费 4693万 14420万 19113万
每公里路段发生的通行费 233万 180万 200万
路段内收费站出入口车流量 1639616 3576253 5215869
日均断面车流量 5911 8009 6955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了两路段的综合信息车流量统计分析,透过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路段通行费,从而实现更好的费用管理。
六、小结
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以上只是将车流量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交通数据分析还要对通行费、通行卡进行综合统计。单方面通过某一种交通数据是无法的得出正确的交通数据分析结果,只有通过上述方式将多重数据综合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所需要的结论,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分析依据,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广云,沈振宇.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第06期:21-22
关键词:数据挖掘;交通流;数据仓库;智能交通管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45-02
1 智能交通管理数据挖掘
城市道路交通数据来源广泛,具有结构各不相同、数据间多层次性等特点,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包括静态的交通道路环境数据以及动态的交通流数据等。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数据选择、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数据挖掘,最后找出规律并表示,如图1所示。
1.1 道路交通数据
道路交通数据是指按时间顺序将道路交通数据采样得到的一系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数值型数据序列,它成为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的主要研究对象。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形成交通流,交通连续流是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连续行驶形成的车流,如果车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处于横向交叉影响的路段上,交通流将呈现连续流状态,比较典型的是高架道路段、越江隧道、高速公路等路段上在没有异常干扰的情况下的交通流就是典型的连续流;机动车辆在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控制下,红灯停止,绿灯通行,交通流则呈现非连续状态。
1.2 智能交通管理控制数据
智能交通管理平台记录了大量交通管理控制信息,如电子警察系统将交通违法车辆的违法行为过程用图像等数据信息记录下来,为交警部门提供车辆交通违法信息,还有车辆管理信息、驾驶员管理信息等。
1.3 道路交通环境数据
道路交通环境信息包括车道宽度、路口渠划、设计道路通行能力数据、交通道路设施(如交通岗、信号灯、限速标志等)、异常事件(如施工信息、临时封闭措施、交通管制等)、公交信息等。
2 数据挖掘体系结构
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交通流量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交通流量预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带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交通流变化中,分散在道路交通的信息采集设备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汇总到道路交通管理中心,综合道路交通其他状况的影响因素,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将对所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数据挖掘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将能解决“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平台数据融合提供支持。比如,当前的专家系统依赖于用户或领域专家人工地将知识输入知识库,而这一过程常常有偏差和错误,并且耗时、费用高。通过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重要的规则存入知识库中,将能有效解决知识库偏差和错误的问题。
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数据仓库是数据挖掘的基础,为数据挖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的数据仓库积累了海量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城市交通所有的基础信息等信息,并且这些数据是一系列在某时刻生成的复杂的快照,包含了时间元素,能反映某一信息数据的变化过程。同基于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相比,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具有三点显著优势:
(1)数据仓库的数据在加载前已经过了清洗和转换,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同时也避免了数据挖掘必须消耗很长时间对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和装载。
(2)数据仓库的数据是按主题组织的,这为数据挖掘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提供了方便。
(3)数据库不能存放历史数据,因此如果直接在数据库中挖掘,许多知识无法挖掘出来,那么就不能运用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与其相反,数据仓库却能够存放历史数据,以便于提供数据进行预测。
3 交通流量组合模型
及时、准确地预测道路交通流量是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实现动态交通管理的重要前提。由于道路交通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实时、非线性、高维、非平稳的随机过程,随着统计时段的缩短,交通流变化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交通流短时变化不仅与本路段过去几个时段的道路交通情况有关,还受上下游的道路交通情况及天气变化、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给交通流量预测带来一定的难度。
交通流量数据是时间序列的一种形式,根据时间序列数据特征的变化对其进行分割,常用的时间序列分割方法是逐段线性描述,即用线性模型对序列进行分割与逐段描述。交通流量组合模型是将交通流量时间序列分割和BP神经网络组合使用,即在交通流量时间序列分割的基础上,使用BP神经网络作为预测算法对所获得的时段数据分别进行建模和预测。
采用交通流组合模型会降低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对交通流预测的误差率,如图3所示:
4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确保城市交通合理、有序、可持续性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了智能交通管理体系的研究应用,如在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面,文献[1-5]针对交通管理的不同层次需求,构建了符合交通参与者认知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方法,为交通状态评价提供了客观标准和决策依据。文献[6]将宏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与微观交通状态分析相结合,建立了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方法。文献[7]将宏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与微观交通状态分析相结合,建立了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模型并提出了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方法。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文献[8]通过结合交通管理问题,探讨了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文献[9-11]阐述了物联网与智能交通之间的联系,以及未来发展应用前景。在数据处理技术上,文献[12-13]探讨了在大数据条件下,根据不同数据特点搭建分布式存储系统,阐述了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优化将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献[14]针对数据参数多样、结构迥异、采样周期和精度不一等现状,提出了建立多源异构交通信息三层次的融合体系。在仿真应用上,文献[15]利用系统仿真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道路交通流仿真模型,为交通拥堵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决策分析提供了支持。
综上所述,目前,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评价分析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流仿真、关键模型构建与实现方法的研究上,在感知评价与管理应用体系框架方面的研究应用还比较少,亟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新一代无线通信为导向等新兴技术,研究如何实现对交通设施的全面感知、对交通态势的透彻分析和对交通运行的精细管理,以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应用的实际需求。
二、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感知与分析技术
(一)以RFID、传感器、WSN自组网为代表的新兴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技术
新兴的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通过RFID、传感器、WSN自组网等信息传感设备,获取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提高感知能力。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车辆定位感知、停车场感知、道路桥梁状态感知、交通事件感知等方面。
(二)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技术
目前,以Map Reduce和Hadoop为代表的非关系数据分析技术,在互联网信息搜索和其他大数据分析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为大数据分析的主流技术。大数据技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于对交通工具GPS地理位置、线圈、视频、路网、基础设施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三)ZigBee、3G/LET等新兴无线通信技术
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近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近距离通信技术主要有ZigBee、DSRC、WIFI等,远距离通信技术主要有3G、LTE、4G等。这些技术都具有容量大、成本低、传输速度快等特点。智能交通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多节点交互功能,可实现快速、海量的传输图像及视频流等多媒体,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物联网、大数据以及新兴的无线通信等高新技术为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运行管理创造了新技术条件,将引导ITS向更先进、更智慧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交通运行感知评价和管理应用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感知评价和管理应用体系框架
在分析了智能交通管理应用的新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为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创造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感知评价和管理应用的体系框架。该框架以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感知体系为基础,以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评价体系为核心,最终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应用的需求。同时,在此过程中融入闭环管理理念,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提高智能交通管理应用和服务水平。
(一)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感知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感知体系采用“移动+固定”的采集手段采集“动态+静态”的交通信息,实现交通信息的“采集+共享”,为分析评价体系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1.感知什么
感知城市道路交通资源及其运行状态,包括道路条件(长度、车道数、通行能力、维护保养情况、通畅情况、替代道路情况、在路网中的地位、限行条件等);车流(流量、流速、车型、停车场静止态、身份、号牌受限条件等);人流(日常客流、假日客流、公交客流、地铁客流、出租车客流、步行客流等);物流(货物种类、通关状态、仓储状态、运输状态、应急处置方法等);事件(道路设施设备故障、交通事故、出行需求、场站客流集聚、恶劣天气等)。
2.如何感知
静态数据通过建设数据库人工填充和维护(如道路长度、维护保养情况等);动态数据即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应用以RFID、传感器、WSN自组网为代表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技术,通过GPS终端、视频、传感器、微波等采集方式,采集上述车流、人流、物流和事件信息。
(二)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评价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评价体系利用感知体系采集的数据,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存储、融合、多维度挖掘等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对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拥堵情况和路网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应用体系提供支持。
1.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数据构成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以千计的交通数据类别每天以TB级别增长,海量、动态、实时是其重要特征。结合交通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基于Hadoop计算集群、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等主流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模型体系,按照数据流向依次进行数据集成、数据计算、数据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验证综合交通大数据的接入、融合、处理、挖掘、管理技术,最终成为交通数据的存储、分析、管理中心。
2.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
立足于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应用的需求,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道路交通的“线-区域-全市”进行实时分析、趋势分析、预警分析和措施分析,从而增强对城市总体、重点区域、主干道交通运行的超前研判,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调整优化、辅助决策和信息服务提供支持。
(三)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应用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应用体系主要是利用道路交通运行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进行道路交通运行调控优化、决策支持以及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等管理应用。
1.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调控优化
道路交通运行调控优化主要是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优化,例如占道施工管理优化、停车场管理优化、中小型客车总量调控优化等。
2.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决策支持
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决策支持主要是对采集的交通大数据进行综合、宏观的分析评价后,为城市交通的需求管理、交通治理措施制定、交通管理控制等宏观层面提供支持;为公交地铁线网规划、交通枢纽规划、道路网络规划、交通影响评估提供支持;为错峰出行、拥堵收费、限外等政策制定、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3.城市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物联网时代感知体系采集了更加全面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处理,可以使交通信息服务的内容更加全面。同时,无线通信技术使交通信息的服务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服务质量更高,以多样的渠道、丰富的服务内容、全方位的公众信息互动为代表的新型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将逐渐成为现实。
(四)基于闭环理念的流程化管理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城市道路交通泛在感知和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数据处理在技术层面上有效解决了智能交通的底层瓶颈。尽管如此,在管理应用层面还必须建立起配套机制,以满足智能交通发展的需求。基于闭环理念的流程化管理,在数据采集与状态感知-分析评价-管理应用等环节加强管理,并通过外部反馈机制(交通调控措施的反馈、交通信息服务质量的反馈),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行状态感知内容和手段,优化分析评价方式,最终全面提升管理应用水平。
1.应用实践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应用体系评价与管理应用体系已在广州市智能交通运行管理上成功得到应用,信息化已渗入到了交通行业的各个层面,覆盖了公共交通、客货运输、道路及公路养护、交通执法、交通治理等领域,成为交通行业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市民出行服务的重要支撑。
2.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感知手段丰富
在数据采集方面已实现海量的综合交通数据采集,每年采集的总数据量超过4000 TB,平均每天的数据量超过10TB,平均每天采集的数据条目数超过6亿条。在数据共享方面建成了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实现了交管、铁路、航空、电信、移动、联通、各高快速路运营单位等多个相关部门交通信息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
3.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数据分析技术领先
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支撑下,深入开展多元异构的海量数据分析处理工作,每天利用大约4500万条浮动车数据,进行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实时分析、趋势分析,为交通行业日常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此外,基于公交客流分析系统数据每天处理2200万条数据,分析公交客流规律、客流与运能匹配情况等,为公交企业及交通主管部门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辅助决策支持。
4.以地方标准规范为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准确
在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广州市交通部门制定了统一、科学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体系》地方标准。广州市交通部门还将起草停车场系统接入、客运站场联网售票系统等地方标准,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规范的建设工作。
5.以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务为导向,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应用成效凸显
在交通决策支持方面,广州市交通部门建立了交通仿真系统,通过利用微观仿真模型,对交通组织方案、缓解交通拥堵措施等进行仿真评估,为交通治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建成广州市公交线网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为公交线路设置和调整提供直观的图形和数据支持,为公交线网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在交通运行调控方面,建成广州市停车场行业管理系统及停车差异化监管系统,完成全市10万多个停车位数据接入,可实时掌控全市停车场分布及运营状况。在交通信息服务方面,构建了以多样的方式选择、丰富的服务内容、拓宽的信息渠道、全方位的公众信息互动为代表的新型交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四、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城市交通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感知评价和管理应用的体系框架,并成功地应用于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实践表明,该评价与管理应用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应用和服务水平,在城市交通运行管理中发挥高效、有序、安全的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孙晓亮.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 史岩. 面向城市交通管理的道路交通状态评估与信息[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 于春全, 郭敏, 梁玉庆. 关于建立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宏观评价系统的研究[J]. 道路交通与安全,
[4] 范文强,黄承锋.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5(3):28-31.2007(1):1-6.
[5]张孜,汤杰,黄智超,等. 广州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测试, 2014(24):56-58.
[6] 纪铮翔. 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关键指标研究[D]. 同济大学, 2007.
[7]孙超.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分析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8] 张建华, 邹常丰.车联网技术及其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16(6):91-94.
[9] 马黎. 基于RFID的关键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D]. 广东工业大学, 2011.
[10] 席申娥.基于物联网需求的区域交通信息网络布局与管理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3.
[11] 谢辉,董德存, 欧冬秀.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智能交通[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 13(1):33-36.
[12] 覃明贵. 城市道路交通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 复旦大学, 2010.
[13] 李俭, 郭川军, 姜微. 计算密集型海量数据查询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5,17(4):110-113.
“1+3+4”工程
“1+3+4”的体系工程,是杭州“智慧交通”信息资源云平台的重点建设内容。其中“1”是指一个中心,即综合交通数据中心的建设;“3”是指三大平台,即通信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T-GIS交通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4”是指辅助决策、综合管理、出行服务、仿真评估四大应用系统的建设。
像许多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一样,参与杭州“智慧交通”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包括分管杭州市交通、交警、城管、建委、规划、旅游等各个单位,各部门都分别掌握一定的交通信息资源,各类交通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孤立分散,直接导致了信息资源共享难,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等问题。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的建设,旨在成为杭州交通各类信息资源的汇聚点,推进各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实现交通信息的综合和深层次的利用,为提供高质、高效的交通管理和服务提供后台支撑,尤其是可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以营运车辆管理为例,杭州市营运车辆的GPS数据主要由GPS运营商负责采集和提供服务,因此首先需要营运车辆必须按照交通运输部GPS信息采集的标准协议规范,通过Socket端口监听的方式对传输至运营商的GPS信息进行实时监听,信息在送达至运营商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通过专线网路传输至综合交通数据中心,然后根据车辆GPS信息结合时间与地理信息平台进行融合分析,能够在系统中完成自定义时间段车辆轨迹的查询分析和实时定位。
异构数据处理
“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依托GPS、RFID、摄像机、感应线圈等装置为代表的新技术装备。在“智慧交通”建设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海量多元异构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除了音视频数据外,还包括了卡口、电子警察采集数据,车辆的GPS数据,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公交车长途客运车等车辆的静态属性信息和营运信息。这些数据的采集,首先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在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处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接收,降低数据处理的压力,同时优化数据采集策略,对相对静态的数据,在约定时间,对增量和变化数据进行采集。
在数据的采集上,对于不能进行直接交换的数据主要通过采集前置机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提供单位设置交换前置机,通过消息机制,对增量和变化的数据进行采集;而在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内部与相关业务系统直接对接,通过开放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权限,实现数据的直接对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对于一些关键点的交通信息数据还通过网络对现场的设施设备进行实时采集;此外,信息中心正逐步通过建立ESB总线,对“种植”在总线上的相关应用和数据服务的接口进行调用,实现数据的高效对接。
这样,针对不同数据,系统采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管理的同时,对特殊文件进行文件式存储,通过关键字进行关联检索,对像卡口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及时性,杭州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采用了实时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
为能够使这些采集过来的宝贵的原始数据,实现由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变,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交通信息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对原始数据中的“脏”数据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数据,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交通数据仓库,并对数据仓库进行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多维度分析,建立数据集市,这样顶层的业务系统能够最大化,最便捷的应用这些数据。在交通数据分析方面,通过与高校研究中心的合作,针对需求明确的交通业务,建立专门的分析模型,并通过计算机实现,服务于公交行业决策管理。
目前,信息中心已经接入如公交车、客运班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卡口设施、视频、地铁、公共停车位信息等交通行业的多类数据。
云平台建设
“云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优化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的依托技术。“1+3+4”交通建设规划中,通信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T-GIs交通地理信息平台都将依托云技术。杭州市交通云平台是主要针对交通行业建立应用云即SaaS(软件即服务)层的交通云服务。除了具备常规云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三种服务外,还重点提供DaaS(数据即服务),一个海量数据层。目前,杭州市建立了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大家提供IaaS和PaaS的服务。根据目前建设阶段的实际需求,DaaS和SaaS是重点建设方向。
在交通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横向部门的数据整合问题。因为数据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没有数据,服务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技术人员表示,“数据整合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如公交、地铁、交通、城管等多个部门。针对这些情况,交通云平台建设首先,明确数据需求,认真调研,将数据需求明确到每一个元数据,其次根据各部门的数据标准制定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标准,再根据转换标准,将各横向部门的数据整合到交通云平台中去。”
为此,杭州市交通信息资源云平台项目的首期建设项目,在基本完成综合交通数据中心搭建基础上;完成通信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T-GIS平台的建设,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着手建设辅助决策、综合管理、出行服务、仿真评估四个应用系统,每个系统选择一到两个需求最为迫切的应用作为试点重点进行开发。像如以城市道路网运行状态评价子系统、“五位一体”公交体系服务水平评价子系统和“五位一体”公交体系运行能力提升辅助决策子系统作为辅助决策系统建设试点;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试点为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出行服务系统建设试点为多模式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子系统;仿真评估系统建设试点为市域骨架路网交通运行仿真子系统。据了解,云平台首期基础建设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交通量是交通三大基本参数之一,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在交通规划中,必须获取相应的交通量数据,才能明确交通量在建立或检验预测模型中的功用。我国的交通调查工作虽然起步比较早,但交通调查的组织方法和调查设备落后,特别是在针对于具体项目的交通调查中,目前还多采用人工计数或机械计数的落后方式,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交通量较大情况下调查的准确度难以保证,同时,上述交通调查方式的数据记录后期处理任务繁重,严重影响了交通调查数据的有效、充分利用。因此,在当前计算机应用以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发新一代的交通调查设备对于促进交通调查技术发展和提高交通调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 设计原理
1.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手机端的交通调查及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分为两大模块:手机端数据采集模块和电脑端数据分析模块。手机端数据采集模块具有交通数据调查功能,并且可以将手机端采集的数据上传至电脑端,在电脑端完成交通数据的处理分析系统,进一步得到交通分析图表。项目流程图如图1所示。
1.2 手机端数据采集系统原理
手机端的设计是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主要包括4个子模块:调查资料填写模块;调查内容选择模块;交通量计数模块;Android调查数据上传模块。手机端软件设计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1.3 电脑端数据分析系统原理
电脑端的开发是基于VB.NET语言和MySQL数据库进行软件开发的,主要功能包括:接收手机端发送过来的交通调查数据,利用MySQL数据库语言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采用VB.NET中Chart插件完成对数据图表化的直观显示。
图1 项目流程图
图2 手机端整体框架图
2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2.1 手机端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的4个子模块中,调查资料填写模块是此次调查的重要信息模块,包含调查基本资料,如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类型选择、服务器的IP地址等;交通量计数模块是交通调查仪的核心模块,通过为不同车型的Button按钮添加事件监听器,调用方法实现点击计数功能;发送数据模块是调用多线程结构实现数据的传输,采用Socket通信机制,将交通量调查数据以特定的格式发送至服务器,等待后续数据处理工作。
2.1.1 主要关键技术
(1) XML布局
该应用使用XML布局文件来控制视图,这样不仅实现简单,而且可以将应用的视图控制逻辑从Java代码中分离出来,放入XML文件中,对组件的控制更加简单,使用如下Java代码即可在Activity中显示对应的视图文件:
setContentView(R.layout.<资源文件名>);
通过如下代码即可在Java代码中访问指定UI组件,通过事件监听器以及创建方法实现对不同组件的控制。
findViewById(R.id.);
(2)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
TCP/IP是一种可靠的网络协议,它在通信的两端各建立一个Socket,从而在通信的两端建立虚拟链路,然后服务器和客户端即可相互通信,TCP协议使用重发机制,能够保证数据准确无误的在端对端之间传输。本设计使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不仅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而且也便于后续的功能扩展。如图3所示。
图3 通信协议
2.2 电脑端数据管理分析系统设计
2.2.1 界面组成
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用户登录界面和用户操作主界面。
登录界面工作流程为:用户名密码系统验证(出错提醒机制)登录操作主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登录界面
2.2.2 数据读取并存储模块
用户通过此模块来管理手机端传送至电脑端的交通调查数据,包括数据接收、数据读取、数据存储:
(1) 将手机端发送过来的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存储于电脑端,采用TCP/IP网络传输协议。
(2) 数据的读取采用VB.NET中对于文本文件的读取,用到的关键技术是READALLTEXT(文本文件)和Split函数(文件数据的分割)
(3) 数据的存储主要采用将读取的数据存储入MYSQL数据库中,主要采用 ADO.NET建立数据库连接,并将读取到数据存入MySQL数据库中对应的表格中。
2.2.3 数据分析模块
本模块能够将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读取出来并分析为相对应的柱状图。其中采用DataGridView插件来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分析出来。本文采用Chart插件将读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表示出来。
3 功能实现
在上述的环境、设计和开发规程步骤情况下实现了基于手机端的交通数据分析统计系统,以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口为例,对软件功能进行调试。
3.1 手机端调查软件的功能
(1) 具有断面流量调查和交叉口流量调查功能,实现对各种路口的流量统计功能。
(2) 具有调用系统实时时间记录调查时间的功能,可以准确记录调查时间,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
(3) 软件通过计时器设置每次采集流量的短周期,并在短周期时间范围内发送数据,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4) 软件能够在WiFi热点创建的局域网中,将调查数据通过可靠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按设定周期上传至服务器,在电脑上进行数据分析、整理。
实际应用效果图如图5所示:(a)为登陆界面,验证调查员的验证信息;(b)是调查前的调查资料填写界面,完成资料填写后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c)为调查计数界面,通过点击按钮实现计数功能,并且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将数据实时上传。
图5 交通调查仪界面
3.2 电脑端的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系统集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数据的前台可视化界面和调查信息存储的后台数据库的结合,并且完成对交通状况趋势的分析。通过对大客车和小汽车数量的统计分析,最终的数据结果如图6所示,证明了软件的有效性。
图6 数据分析结果
4 结 语
本文针对交通调查难度大、组织难、数据处理不方便的特点,设计了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基于Android手机的智能交通调查仪,在保证调查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管理,实现了交通量调查的系统化管理。该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够进一步提高交通 调查效率,节约交通数据统计和分析时间,适应新形式下交通调查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