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传播的形式

网络传播的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传播的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传播的形式

网络传播的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传播 阅读方式 传播方式 交流方式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它打破和撼动了整个新闻传播的传统格局,给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种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传播受众的喜爱和关注。据《通信世界网》报道:今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同时调查还显示,“目前互联网的热门服务依次是电子邮箱、浏览新闻……”其中从网民的构成来看,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仍占绝大多数,占到总体的83.7%,从网民的上网情况来看,在家里上网的用户比例有所增加,达到65.9%。人们手握小鼠标,点击网站,纵观多方信息,这种新闻具有多元化,双向性、各方汇集。扫描式阅读新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清茶一杯、报纸一张的阅报习惯、也改变传统媒介静态化(相对于新媒体)、重在单向传播、不易交流等传播方式。

一、网络新闻传播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 ,改变了阅读方式

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媒体网站、个人主页、站点所的新闻信息。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即使想报道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所报道事实来表达倾向,不能由记者在消息中发表议论。正如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所创造的主要技法之一“寓论断于序事”(“序事”同叙事)就是这种写法,即通过对事件的叙述过程,用活生生的事实表明观点。

网络媒介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浏览网络新闻时表现为快速、短时、探寻、互动等等。据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森研究发现,人们在网上阅读新闻的时候通常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即力图在15秒钟时间内得到想要掌握的信息的要点。统计表明那些只阅读新闻简要内容的人是坚持阅读完全文的人的3倍。换句话说,在网上,人们很少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快速地一览而过。

作为新闻最主要的载体――消息,擅长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叙述不仅是一种写作方法,更是人类体验、理解、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列夫・托尔斯泰在谈到《战争与和平》一书的力量时说:“我不叙述,我不解释、我只展示,我让我的人物为我说话。”曾获网络新闻奖《激情高昂206名江西大学生今日出征西部》一文中就大量引用新闻人物的语言“今视网8月24日讯(记者 黄熹):今天上午,江西师范大学休闲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危朝安说,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推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大家踊跃报名参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好干事的准备,做好沉下心来学习的准备,扎扎实实地跟西部人民一起奋斗,扎扎实实地为西部做一些事情,在推动西部辉煌的过程中实现青春的辉煌!……”全文大段是“危朝安说”的作者“让人物为我说话”。运用直接引语,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可以防止作者主观臆断,滥发议论。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曾尖锐地指出:“中国新闻文风的癌症:没有直接引语。” 刘其中先生对美国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使用直接引语的情况调查发现,这三家美国大报在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的占93%,其中使用了三条以上直接引语的高达76%;而《人民日报》(1996年)使用了直接引语的新闻仅占8% ,他认为在叙事时要用直接引语,可以增强现场感,表明来源明确,增加可信度和真实感。

网络媒介大量使用了直接引语,使新闻传播变得更为贴近受众、受众可以边看边发议论,与“声音”交互对话。受众在网上挂贴子、发言论,在接受新闻信息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接受、互动式交流“有话要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介能提供这种便利、快速的双向互动交流,这也是网络新闻愈加为人们所接受的主要原因。网络新闻传播影响了传统媒介已养成的受众阅读习惯,改变了受众的阅读方式。

二、网络新闻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媒介交流方式

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点在于: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公民享有思想自由权。思想自由是内隐的,任何形式也控制不了的,一个人怎样去想只有他自己能够知道,想好了可以自由表达,这是公民传播权利的内容,人们可以拥有言论自由权,但必须是在宪法许可的条件下,也就是说公民在宪法保护下发表言论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在其它媒介传播中会受到压抑、阻碍,使人们感觉不舒服、不愉快。而在网上浏览新闻时却可以即时发表言论,这一点也是人们因言论自由而带来快乐的一种满足。

网络新闻的量多、面广,具有互动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人们能接触网络新闻的主要媒介。

新闻要注重真实,也就是说真实性是其生命所在。网络新闻在网络媒体之间竞争中出现一些失真、偏激,造成网络新闻可信度低于45%。人们勤于上网看新闻,又疲于辨别。这大大降低了网络新闻的传播效率。加之广告渐多、重复新闻多且相互抄袭等。又使得网络新闻成为人们不重视或不敢看重,大大降低了网络新闻传播效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 新疆一小学护栏坍塌造成一人死亡十二人受伤》,新疆新闻网乌鲁木齐10月17日消息 位于新疆阿克苏市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二中附属小学今天上午发生楼梯护栏坍塌事件,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十二人受伤。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宣传部介绍,“今天上午九时三十分左右,当时正值早操时间,学生由教室前往操场时,教学楼一楼至二楼左侧拐角一楼梯扶手因学生拥挤坍塌,有十三名小学生因此摔落造成跌伤或踩伤,其中一名学生在送进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在新闻网站上看到这一消息的同时又看到了这样的言论:某网民对该网站近期发出的新闻评论说:“这条消息它谁是谁啊?请报姓名,我在现场怎么没见记者来访,你下岗吧,内容失真了……”“最近发的新闻怎么这样短,让不让人看明白啊”。“怎么有这样多的灾难,我们到了世界末日吗?……”诸如此类的言论,在网络新闻传播事件新闻的同时,受众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电子留言板上随处可见。网络媒介既传播消息,同时又在与受众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点对点、点对面的人机交流。人们关注网络新闻,是因为它速度快,便捷,容量大,可为什么又看不明白呢?是失真、写作不好、内容偏的原因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彭兰指出:网络新闻传播方式是层次化的。早期网络新闻在处理上是,一条新闻作品往往只有简单的两个层次,即标题与正文。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特性认识的深入,网络新闻作品的层次越来越复杂。目前,一个完整的网络新闻作品通常可以分解为下列五个层次:标题、内容提要、新闻正文、关键词或背景链接、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记者无论获取信息还是传播信息,都面对浩瀚无际的新闻资源,记者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实地采访新闻、掌握新闻线索,一方面可以利用全新的线索,这样就拓宽了记者获取新闻的渠道,使记者的调研从封闭走向开放。

网络媒体的新闻虽绝大多数来自传统媒体,但传统新闻的体例和网络新闻的体例却不完全一致。报纸登载的新闻可以有引题、主题、副题,可以有虚有实,网络媒体登载的新闻以实题为主,报纸平面展示新闻比较直观,正文可长可短,电脑屏幕浏览以阅读短文为主,要会运用 “拉”方式与“推”方式进行网络传播。拉方式目前是网络新闻的主要方式,即将新闻于网站,由受众登录网站后自主进行选择性新闻阅读;推方式指的是,利用相应手段直接将新闻传送给网络受众,无需受众登录网站进行新闻的选择。加之,全数字化的采访工具、内容展示的多媒体性、范围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网络新闻真的到了“让我喜欢让我忧”的地步。网络新闻传播的实践,带来了从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移,对传播内容、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②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③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④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⑤赵志立:《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⑥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网络传播的形式范文第2篇

那么,SNS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掀起如此强烈的热潮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深层原因和价值内涵是什么?它与博客时代的传统网络类型相比,引入了哪些新的尺度?作为一种深度社会型的网络,它的传播模式和功能如何?本文将带着这些疑问,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SNS网站――“校内网”为例,分析SNS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试图揭示SNS这一深度社会型网络的价值内涵。

一、基本结构和传播模式

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在各种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由结构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我们所置身的制度变得更为庞杂,彼此间的联系更为复杂,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的数目和类型也在不断增加。”这种观点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来解释网络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SNS网络传播模式的突破口是剖析这种新型网络类型与传统网络相比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这些“结构性的变化”又给特定的网络机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以“校内网”为例,SNS网络结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用户、内容、社会网络、工具。这种结构通过建立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地贡献内容,又通过RSS订阅机制帮助个人运营社会网络,建立“滚雪球”式的反馈模式,有效形成了诱发网络效应的机制。分析SNS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它主要凸现出以下几个“结构性的变化”特点:

1、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传播信息。传统的博客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主要是以内容为维度,通过展示内容进而展示用户。而SNS网络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组织和传播内容,用户的意识及行为成为关注的焦点,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是SNS网络的重心。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内容,传播内容,并且提供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

2、作为一种深度社会型的网络类型,SNS网络以个人作为网络结点。与其他联系人形成网状链接,并且在社会网络系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往往着眼于人的非权力社会关系,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向――非对称”的特点。网络结点的联系可能很强也可能很弱,可能密集(少量结点密集的强链接)也可能扩展(许多结点相互多向流动)、可能私有或开放、可能自发或自觉,信息在结点之间的运动也可能丰富或稀落、恒定或断续、单向或双向、意味深长或毫无意义。

3、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整合。SNS网络融合了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同时又添加了各种应用程序,既继承了传统网络的优势,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建构基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化服务平台。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推进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技术手段的融合,打造多元互动的沟通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网络的能量增值。

4、RSS订阅机制和分享机制。RSS订阅机制通过订阅与好友的链接,在第一时间将好友的内容更新以及别人对“我”的任何回应显示在RSS阅读器上,建立及时高效的交流反馈模式。而分享机制则进一步实现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体现了“人人都是把关人,人人都可以自主控制信息流动”的权利,当然每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并不是绝对的,每一个结点只能起到信息“分流”的作用,SNS网络的网状结构造成了信息多向度的流动。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与传统网络相比,SN$网络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作为新的尺度,以“网状结构――整合传播――及时反馈”作为新的模式,这些“结构性的变化”以及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则正是SNS网络迅速火爆的一个深层原因。

二、深度社会型的传播功能

通过对SNS网络典型代表――“校内网”的分析透视,可以发现,SNS网络至少形成了以下四种基本功能的整合,即获取信息、文化娱乐、真实社会交往以及建构自我与群体身份认同。虽然传统网络类型也可能会具有这些功能,但是能够把这四种功能全部整合起来,并做出更加“以人为本”的深化与拓展,却非SNS网络莫属。这种人性化的功能转向也正是SNS网络的核心价值所在:通过挖掘每个人的能量(创造内容和社会网络)来凝聚广泛的大众力量和社会资源,尊重与鼓励社会网络上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整体社会网络的全面发展。

1、获取信息的功能

SNS网络利用人与人的关系改变人与信息的关系,反过来又用人与信息的关系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的循环影响。人们开始在社交网络系统中寻找和辨别信息流,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人们会从谁那里获取信息,又会与谁分享信息。

2、文化娱乐的功能

目前,SNS网络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为用户提供参与、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的平台,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需求:(1)开发投票、电影、游戏等文娱板块;(2)用户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娱乐群组及活动;(3)由SNS网络机构自行或联合其他社会力量组织的大规模文娱活动;(4)开放API应用程序平台,为第三方铺设文化娱乐的生态链,提供各种虚拟的文化娱乐体验。

3、真实社会交往的功能

真实社交的功能集中体现了SNS网络的优越性,满足了用户真实社会交往的需求,让网络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实现网络社交由“虚拟性”向“日常性”的跨越。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网络的匿名性不能满足人们现实交往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匿名性的“拟态交往”中受到威胁。一方面,在匿名状态下,由于交往面具的存在,人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时候人们的网络角色和社会角色常常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另一方面,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既需要信息,又开始对大量的信息感到无所适从,信息支配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吸收能力,因此人们在选择信息的时候则更加在乎信息的来源。SNS网络由于其相对真实的资料注册门槛,在很大程度上纯洁了注册用户的身份来源,给用户提供了一条相对绿色、广阔的交友空间,极大提高了网 络人际传播的效率。优化了网络社会交往的效果。

4、建构自我与群体身份认同的功能

主体只有在社会交往系统中通过与他者的社会交往行动才能真正建构自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通过不断地“寻找一定位”完成自身群体文化心理的塑造,建构个人关于群体身份的认同。由于用户在SNS网络上使用的是真实的信息,为了打造个人品牌,用户会有积极的“自我呈现”行为,有助于增加用户的交互性和活跃度。同时,SNS网络上的群组活动也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结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小团体内部共通性的群体需求,而且有利于增加个人对自我群体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总之,个人一旦在SNS网络上施加任何动作,就会生成各种隐喻层面的信息(关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与身份归属等等),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网络空间的富有个性意义的符号,去推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自我。

功能的整合可以帮助SNS网站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个SNS网站的功能越多,越能使用户产生功能依赖。正是由于SNS网络与传统网络相比存在的功能优势,在当今社会机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SNS网络无疑是一种相对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选择,这也是SNS网络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结语

网络传播的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即时通信; 信息传播; 传播模型; 舆情监控

   即时通信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兴起的新型通信手段,由于低成本、高效率、方便快捷,自诞生以来广受青睐。按易网国际《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的定义,即时通信(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传递文字、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实现沟通信息实时收发及相关辅助信息即时更新。

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上人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人都有固定的“好友”作为信息的“受众”。一旦有事发生,可以马上在小范围信息,同时以复制链接的方式向好友或群,使更多人知晓,因而对即时通信网络上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意义重大。

1 即时通信网络的特点分析

网络传播的形式范文第4篇

一、对网络营销趋势发展的理解

网络营销的兴起是Internet技术产生后,随着Internet技术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对于网络营销的概念理解上,主要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在广义的网络营销概念理解上,具体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平台和方式手段的,为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的、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策划、组织、执行活动。从狭义网络营销概念理解上,网络营销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任务的一种营销手段。从当前来看,互联网市场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逐渐被更多的行业、企业和个人所看好,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据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中文网站在数量上已达287.8万个。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已经将网络视为市场营销新的角逐地,如何做好网络广告策划和传播也成为广告营销人的新课题和紧迫任务。

二、网络营销广告传播的优劣势分析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营销广告传播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特点方面,网络营销广告传播具有交互性、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快速性,指的是广告受众群体不仅通过网络媒体可以随心所欲地浏览掌握网络广告信息,而且在广告投放者上更加迅速,与接收基本上是同步的,传播速度和效率非一般媒介可以比拟的。广泛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特点,目前整个网络世界已联为一体,在互联网上广告,其传播面是针对全球的,优质广告将在网络上一举走红,取得不可想象的广告传播效果。多样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网络营销中的广告可以采取动画、flash、网络音频视频、在线调查、弹窗广告等多种形式,形式上多种多样,可以达到传统广告传播无法具有的传播效果。在优势方面,网络营销广告传播具有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性和购买行为直接的优势。覆盖范围广,从广告媒体传播来看,网络广告传播覆盖面宽,受众广,对于在较短时间内树立企业国内、国际形象,创造品牌,进行广告宣传效果很好。内容丰富性,网络营销广告在内容上实现了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三维空间等的全面整合,广告画面可视性强。购买行为直接,网络广告可按企业投放需要及时调整、变更内容,及时向消费者传递最新的企业产品等相关信息,不断迎合广告受众的需求变化。但是,在看到网络广告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存在的劣势和不足。一方面,从技术上来看,目前网络的数据传输、处理速度仍然较慢,这个因素制约了网络广告潜力的发挥,需要信息技术人员对网络技术加大开发力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广告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从其策划理念、管理思路、设计技巧等方面来看,都很生涩,网络广告策划不成熟、传播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我们在各大门户网站上看的网络广告为例,许多网络广告过分注重音频、视频效果广告诉求内容缺乏,广告受众在视觉听觉之外,很难对广告产生印象,许多人对网络广告感到很厌烦,这需要网络广告设计和创意者深思。

网络传播的形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船舶市场预测;NARX神经网络模型;模糊聚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学者陶永宏、陈定秋和戈铮曾经对船舶行业风险进行过定性分析和研究,但尚未开展深入的定量化分析[1]。陶永宏和祁爱琳将功效系数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来衡量我国船舶制造业的风险。采用功效系数法获得了历史数据警情,并用历史数据训练模型以检验模型的预警能力,且对2011年前的造船业市场进行了市场参数预测和风险预警[2]。余思勤等人利用BP神经网络和市场均衡模型对过去30年的船舶市场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并依此预测和评估船舶市场的未来风险[3]。但是在没有消除市场变动的周期性和波动性的前提下直接利用神经网络对船舶市场特征参数和风险值进行预测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局限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两阶段市场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以往船舶市场表现特征,利用动态模糊聚类算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模糊分组,得到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时间片段。接着,对未来市场环境进行初步判断,选取与待预警市场环境特征相符合的时间段数据,经过数值修正和数据差值后,利用NARX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对该组数据进行预警。本文的重要创新在于,由于神经网络预测需要依靠大量的历史数据,以进行训练和结构优化,而本模型对历史数据分组后带来分段数据大量减少。为此本模型尝试性地引进原始数据的插值算法,在不改变原始数据变化特征和数据结构的基础之上大幅度增加数据量,从而完善数据的补充和修正,提高了NARX神经网络预警的准确性。

1 船舶市场风险预测指标确定

基于市场均衡理论,本文选择造船完工量、新增订单量及船舶价格指数三个市场指标作为风险预警的影响因素。这三个因素作为市场均衡理论当中的需求、价格、供给三要素,可以全面反映船舶市场的发展特征。

针对当年的船舶价格指数、新船订单量和新船完工量特征,可以根据一系列条件和规则[3]给出当年期船舶市场风险指数专家评分。风险指数评分由0,25之间的任意整数表示风险由小到大的变动范围,其中根据风险警戒级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警情级别,分别为:“巨警、重警、中警、轻警、无警”。其中专家评分及预警区间和引入的历史数据如表1、表2所示:

2 船舶市场风险预警两阶段预测模型构建

2.1 时间序列模糊聚类模型

针对历史数据的模糊聚类可以消除在时间序列上某些歧点数据,对原始数据亦可以起到一定的平滑作用。使经过模糊之后的时间段内的数据均为相对连续的,可以较好反应该段时期内市场特征。

(1)数据标准化

(3)聚类

从(2)中求出的N阶模糊相似矩阵R出发,用平方法求其传递闭包tR。这就是将改造成的n阶模糊等价矩阵,之后让λ由大变小,便可以形成动态过程的聚类结果。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控制λ的值,使经过聚类之后,原始历史数据分为市场低风险时间段、市场中等风险时间段、市场高风险时间段。

(4)计算

将表格当中所列除专家评分之外的数据依照上述模糊聚类过程进行分组并对比各时期专家评分之后,结果如表3所示:

对照表3与之前历史数值,发现该模糊聚类算法对时间段划分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较好地拟合及表现各个时间段的市场特征。

2.2 数据修正和数据插值

(1)数值修正

船舶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在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稳定增长。因此,单纯使用过去的数据直接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的结果也只是针对过去那些年的预测值,而不是针对现在得到未来的预测值。因此在不改变数值变化特征的情况下,需要针对现在一段时期的数据对过去时间段内的历史数据进行整体修正。修正算法如下:

2.3 NARX神经网络预测

(1)模型介绍

NARX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是一种封闭的动态神经网络,是由普通的动态神经网络将结果反馈到输入层以影响和改变网络结构以实现网络在训练过程当中的逐步调整。该模型基于线性ARX模型而建立,通常用于时间序列的预测。NARX的模型定义为:

fx为用神经网络实现的非线性模糊函数。

对于每一个y的输出,都指向元神经网络层的输入当中,作为下一次输出的调整参数并且完成对神经网络的调整ux。随着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递进,此式表示了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实现及函数模拟功能的数据关联性建模思想。

该神经网络的结构如图1所示:

本文利用MAY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当中的时间序列预测可视化工具完成了对该网络的构建和参数调整、训练和仿真。由于输入权值和阈值同时影响着神经网络的实际预测效果,因此在构建神经网络时要多次调整相关参数,才可以在前期的训练当中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NARX神经网络的训练有多种函数可以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算法有动态BP算法(DBP)、实时递归算法(RTTL)等。

(2)数据准备

由表3的分类结果可知,1975到1987年的数据为一个小组,警情为中警;1988到1997年、2004到2007年这两个时间段为一个小组,警情为轻警;1998到2003年为一个小组,警情为无警;2008到2012年数据为一个小组,警情为重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轻警警区的小组内有两批数据,这两批数据是不连贯的时间段,因此不能将其合并,而是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先后使用这两批数据分别训练以增强网络训练的有效性。

对上述各个分组分别进行数值修正和插值,作为训练用原始数据。其中插值的多少根据该组内数据的多少分别决定而不遵循统一标准。

(3)神经网络训练

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笔者选取2012年的数据作为待预测数据,将2011年之前的历史数据作为预测输入。由于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因而即使是在2012年之前,仍可以断定2012年船舶市场风险属于重警区间。故选取2008到2011年这一组的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使用原始参数训练结果如图2所示。

经过反复调试和修改神经网络参数,最后在使用隐藏节点为30,延迟为4的时候发现训练效果较好。其训练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最终训练后的神经网络结构,采用两层NARX神经网络展现新船订单、新船价格和船舶完工量的转换。隐藏神经元的个数确定为30个,传递函数采用TanGis函数,最后得到的训练误差大致为6×10-20,结果满意。因此可以认为该神经网络可以用来实现这一个关系映射。

(4)神经网络预测

使用之前的历史数据和已经训练好之后的神经网络对2012年的市场三要素进行预测,得出结果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次神经网络模型对实际的预测有很好的表现性。

已经确认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之后,笔者尝试利用模型对2013年的船舶市场各项数值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表5:

3 模型预警结果比较

为了与直接使用神经网络预警的模型进行结果比较,笔者在该阶段将未分组的历史数据直接使用上述神经网络进行预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绝对保证输入神经网络的原始数据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大量性。得到的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4和表6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看到,尽管直接预警有上述若干优点,但使用聚类再预警的模型比直接预警的模型在预警准确度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可以提供更加性能优良的市场预警结果和风险指示导向。

4 结 论

本文综合模糊聚类、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聚类-预测两阶段风险预警模型,并使用船舶市场数据进行了预警和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本文的创新之一体现在,为了发现不同时间段的船舶市场特征,利用模糊聚类进行了船舶市场分类,结果发现聚类提高了预警精度,体现出本模型的优越性。本文的创新之二体现在,当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不足时,提出了针对原始数据的插值思想。聚类和插值思想的提出和实现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整个模型预警精度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永宏,陈定秋,戈铮. 基于动态利润模型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造船业影响的分析[J]. 中国造船,2009(1):44-51.

[2] 陶永宏,祁爱琳. 基于功效系数法与BP 神经网络的造船业风险预警研究[J]. 中国造船,2010(3):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