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培训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策略;转型

一、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企业在面对竞争环境的时候,想要提高自身优势的可行性办法就是提高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影响下,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充分结合,财务人员的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推动企业的发展。因为财务人员的转型,带动企业管理会计的升级,不仅提高企业预算水平还能够促进企业的核算、经营活动以及业务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不管是从深层次的含义还是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来说,企业财务人员转型为管理会计人员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升级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并且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步。所以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转型要持有支持的态度,才能保证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进行管理会计人才转型彻底的模式,也才能够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水平。财务人员的转型是推动管理会计的整个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地进行会计的工作以及管理水平的升级,最终的影响结果就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数据。

(三)有利于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转变财务工作的重心

一直以来财务工作的重心都是财务核算为基础开展财务工作的,但是这样的方式已经不满足现代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市场的需要,在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和重心,为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做准备。所以说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规范工作秩序,最终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保证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人员转型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转型缺少理论基础,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缓慢

财务人员的转型需要有转型的目标和方向,这样管理者才知道怎样制定具体的财务人员转型的策略,指导财务人员的顺利转型,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来看,与先进的会计理论的差距很大,因为我国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认识时间短,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大家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因此管理会计的工作发展一直都是落后于财务会计的发展,大家在发展中都认为财务会计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所以国家的管理会计的理论发展不完善,基础薄弱,根本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作支撑,因此这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所以说,财务人员的转型缺少理论基础。

(二)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要求体系不完善

会计从业人员是属于技术型的人才,因此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在工作岗位上需要有职业标准和要求,只有满足其中的职位要求,才能进入到相关的职位工作。但是因为对管理会计的制度不完善,所以对管理会计的职业要求体系也就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国内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培训部门,管理会计的发展还是依靠财务会计的标准,这不利于财务人员的转型,因为财务人员的技能与管理会计的技能有差异,使用财务会计的标准会制约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弱化了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不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计划,因此就急需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人才标准。

(三)国家对管理会计的培训投入不足,影响财务会计的转型

就当前的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看,各企业人员应该重视发展管理会计,鼓励财务人员进行转型,但是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出现时间短,而且各大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内,真正研究或者懂得管理会计的人才很少,因此给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造成阻碍,财务人员想要改变的时候找不到培训机构给予培训,加上国家的投入少,因此管理会计的人才严重不足,这影响管理会计的队伍的建设,虽然现在学校重视会计课程,但是也都只有财务会计的课程,没有管理会计的课程,因此学生出校门以后从事的会计工作也是缺少管理能力,这一问题也是严重阻碍着财务人员转型到管理会计的工作。

(四)管理会计的考核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的转型缺乏指导性

财务人员的转型应该是在管理者的重视、企业内部的规划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管理内容创新的影响下开展的,但是现在企业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财务人员的转型主要依靠的是财务人员自己的学习和适应的能力,经过实践的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现在很少有企业重视管理会计的绩效考核,大都企业也没有管理会计的考核机制,因此财务人员的转型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就缺少监督,这影响财务人员转型的质量和结果,也成为阻碍财务人员转型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财务人员的转型缺少指导方向。

三、财务人员转型管理会计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为财务人员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要做好财务人员转型管理会计工作,因此大家应该从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开始,并且要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向国际先进的理论学习,并且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终研究出自己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供财务人员转型做基础。国家应该加大科研的投入鼓励有学识、有知识的人才积极学习国外的经验,并且在国内试用,然后总结最终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业应该依据国家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结合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管理会计的理论,不断地在发展中进行总结,最终寻找到适合管理会计理论,为财务人员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二)做好管理会计的职业规划,推进财务人员的转型

财务人员要想转型,首先要清晰地了解管理会计的职责标准,这样才能是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和转型,而不是盲目的开展工作,浪费资源和时间。在企业中应该重视管理会计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财务人员转型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人员指导,结合该岗位的需要,不断地对财务人员考核制度以及管理会计的职业要求进行更改和补充,保证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职业标准,推进财务人员的转型。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并加以分析,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实际,因此管理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管理能力和会计相关的分析、判断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洞察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终制定实际需要的管理会计职业标准。

(三)完善管理会计绩效考核体系,监督财务人员的转型过程

财务人员的转型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企业要保证财务人员的转型质量,因此就需要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管理会计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可以引导财务人员的转型,保证财务人员的转型工作的进展。绩效考核的内容可以是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可以是职业素质,具体包括风险分析能力和抵御措施、团队的沟通能力、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只有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最终得出一个科学的理论,也才能够依据这里结果,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所以说完善的管理会计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帮助财务人员转型。

(四)增加管理会计相关培训工作,为财务人员转型营造环境

要对管理会计工作重视,才能有利于管理会计工作的进展,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对管理会计进行投资,鼓励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且把相关的成果下放到高校,在高校内,开设专门的管理会计的课程,对高校人才进行培训,同时为了保证管理会计的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就应该对已经工作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大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宣传,鼓励大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和培训中来,完善师资和设备等一些基础条件,然后加强管理会计专业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争取通过优秀人员的模范作用带动财务人员整体实现财务人员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房志勇.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重要性研究[J].中国商论,2017(24)

[2]吴迪.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商论,2017(24)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双语本科;本科教学

Abstract:Theauthorthroughto"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education’sexperienceandtheexperience,elaboratedtobilingualeducation’sunderstanding,hasdiscussedthebilingualeducationteachers’raiseandteachingmaterial’schoice,theChineseandEnglishteachinglanguageproportion,teacheswithstudyquestionsandsooninteractiveandprominentheuristicteaching,sceneteachingmethod.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undergraduatecours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

前言

构建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是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切入点。管理会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会计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财经类院校都对该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前沿;另一方面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也有好处。笔者在两个学期《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遇到不少问题,现将心得和思考阐述如下: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双语教学的英文为BilingualEducation。这一概念来自美国这个拥有150多种语言的移民国家。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译的含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双语教学主要指用汉语和英语课堂讲授英文原版教材内容的教学制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学术理论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树立国际观。据此目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双语教学首先应是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而不是英语教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首要目标,双语教学的次要目标才是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绝不能是“汉语”和“英语”两张皮,即先用汉语讲解,然后用外语重复,或者先念一段课本,而后用汉语解释。双语教学要淡化“双”的区别,将母语和英语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英文原版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精髓。

二、《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依托,其选择应以是否“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规范和根本评价标准。双语教学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经成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财经大学《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选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编写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较权威的管理会计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译本。虽然教师不要求学生中英文对照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自行购买。笔者认为这种“准双教材制”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会过分关注和依赖汉语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和体会,从而削弱双语教学的作用。

运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对培养学生未来的就业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版教材的另一个特色是其先进性。一些前沿理论或方法,在国内本科教材中见不到,或者一带而过,或者仅仅做抽象介绍,而原版教材中却会有原汁原味的阐述。比如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这种方法被誉为是成本会计的里程碑,国内由于应用极少,故教材中多为简略和艰涩的解释,没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说明。国外教材轻松解决了这一尴尬。类似的内容,比如成本企画、平衡计分卡等等。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证、背景阐述比较多,洋洋千余页的教材中,知识点比较散乱,对于习惯了国内教材风格的学生,对原版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还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双语教师既要努力让学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风格,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识点。双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求课后学生对应国内教材进行学习,作为参考。但是,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对照,同样的知识点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和场合,如在Kaplan等编写《管理会计》的教材中,成本差异分析,不同于国内教材出现在标准成本法的介绍中,而是出现在弹性预算的章节中。笔者建议,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体系编排,教师可以考虑以国内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为主线,调整穿插原版教材内容,这样容易使学生通过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对照预习复习,把握管理会计的主要知识与脉络。

三、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的师资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实施的“瓶颈”。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目标下,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专家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其次才是具备良好英语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会计发展至今,其学科体系涉及很多领域和方法,双语教学首先从专业上要求教师能够通晓管理会计的发展和研究前沿,现代通畅的信息交流,使得这个层面的要求相对容易达到。目前《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语言。

对于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笔者认为,近年来高校本科扩招,各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均相对匮乏,所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国外去学习,可以分步骤、分批次进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外教资源,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包括语音、语调和日常用语训练;第二步是“请进来”,可以从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国家(如新加坡)或多语地区(如香港)聘请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师或有意从事教学且具备双语能力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或者聘请其他高校在双语教学上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授课的语言交流技巧、授课方法等进行交流和培训,互助教学,观摩指导;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经过一定程序的挑选和考试,选派双语教学中的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地到国外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英语水平,同时也可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在大力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双语教师备课工作量太大,不仅

要查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资料,还要考虑如何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双语授课的数倍。另外,多数财经类院校《管理会计》双语的授课对象是十多个班级,在师资受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多班级授课,而且学生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研究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等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激励教师坚持做下去。

四、《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中、英文授课语言的比例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构建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是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切入点。管理会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会计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财经类院校都对该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前沿;另一方面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也有好处。笔者在两个学期《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遇到不少问题,现将心得和思考阐述如下: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双语教学的英文为BilingualEducation。这一概念来自美国这个拥有150多种语言的移民国家。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译的含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双语教学主要指用汉语和英语课堂讲授英文原版教材内容的教学制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学术理论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树立国际观。据此目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双语教学首先应是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而不是英语教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首要目标,双语教学的次要目标才是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绝不能是“汉语”和“英语”两张皮,即先用汉语讲解,然后用外语重复,或者先念一段课本,而后用汉语解释。双语教学要淡化“双”的区别,将母语和英语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英文原版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精髓。

二、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的师资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实施的“瓶颈”。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目标下,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专家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其次才是具备良好英语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会计发展至今,其学科体系涉及很多领域和方法,双语教学首先从专业上要求教师能够通晓管理会计的发展和研究前沿,现代通畅的信息交流,使得这个层面的要求相对容易达到。目前《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语言。

对于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笔者认为,近年来高校本科扩招,各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均相对匮乏,所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国外去学习,可以分步骤、分批次进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外教资源,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包括语音、语调和日常用语训练;第二步是“请进来”,可以从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国家(如新加坡)或多语地区(如香港)聘请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师或有意从事教学且具备双语能力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或者聘请其他高校在双语教学上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授课的语言交流技巧、授课方法等进行交流和培训,互助教学,观摩指导;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经过一定程序的挑选和考试,选派双语教学中的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地到国外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英语水平,同时也可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在大力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双语教师备课工作量太大,不仅要查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资料,还要考虑如何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双语授课的数倍。另外,多数财经类院校《管理会计》双语的授课对象是十多个班级,在师资受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多班级授课,而且学生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研究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等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激励教师坚持做下去。

三、《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依托,其选择应以是否“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规范和根本评价标准。双语教学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经成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财经大学《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选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编写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较权威的管理会计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译本。虽然教师不要求学生中英文对照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自行购买。笔者认为这种“准双教材制”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会过分关注和依赖汉语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和体会,从而削弱双语教学的作用。

运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对培养学生未来的就业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版教材的另一个特色是其先进性。一些前沿理论或方法,在国内本科教材中见不到,或者一带而过,或者仅仅做抽象介绍,而原版教材中却会有原汁原味的阐述。比如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这种方法被誉为是成本会计的里程碑,国内由于应用极少,故教材中多为简略和艰涩的解释,没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说明。国外教材轻松解决了这一尴尬。类似的内容,比如成本企画、平衡计分卡等等。

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证、背景阐述比较多,洋洋千余页的教材中,知识点比较散乱,对于习惯了国内教材风格的学生,对原版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还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双语教师既要努力让学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风格,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识点。双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求课后学生对应国内教材进行学习,作为参考。但是,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对照,同样的知识点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和场合,如在Kaplan等编写《管理会计》的教材中,成本差异分析,不同于国内教材出现在标准成本法的介绍中,而是出现在弹性预算的章节中。笔者建议,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体系编排,教师可以考虑以国内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为主线,调整穿插原版教材内容,这样容易使学生通过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对照预习复习,把握管理会计的主要知识与脉络。

四、《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中、英文授课语言的比例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构建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是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切入点。管理会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会计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财经类院校都对该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前沿;另一方面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也有好处。笔者在两个学期《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遇到不少问题,现将心得和思考阐述如下: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双语教学的英文为Bilingual Education。这一概念来自美国这个拥有150多种语言的移民国家。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直译的含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双语教学主要指用汉语和英语课堂讲授英文原版教材内容的教学制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学术理论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树立国际观。据此目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双语教学首先应是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而不是英语教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首要目标,双语教学的次要目标才是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绝不能是“汉语”和“英语”两张皮,即先用汉语讲解,然后用外语重复,或者先念一段课本,而后用汉语解释。双语教学要淡化“双”的区别,将母语和英语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英文原版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精髓。

二、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的师资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实施的“瓶颈”。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目标下,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专家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其次才是具备良好英语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会计发展至今,其学科体系涉及很多领域和方法,双语教学首先从专业上要求教师能够通晓管理会计的发展和研究前沿,现代通畅的信息交流,使得这个层面的要求相对容易达到。目前《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语言。

对于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笔者认为,近年来高校本科扩招,各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均相对匮乏,所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国外去学习,可以分步骤、分批次进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外教资源,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包括语音、语调和日常用语训练;第二步是“请进来”,可以从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国家(如新加坡)或多语地区(如香港)聘请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师或有意从事教学且具备双语能力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或者聘请其他高校在双语教学上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授课的语言交流技巧、授课方法等进行交流和培训,互助教学,观摩指导;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经过一定程序的挑选和考试,选派双语教学中的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地到国外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英语水平,同时也可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在大力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双语教师备课工作量太大,不仅要查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资料,还要考虑如何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双语授课的数倍。另外,多数财经类院校《管理会计》双语的授课对象是十多个班级,在师资受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多班级授课,而且学生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研究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等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激励教师坚持做下去。

三、《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依托,其选择应以是否“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规范和根本评价标准。双语教学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经成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财经大学《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选用的是Atkinson, Banker, Kaplan, Young编写的“Management Accounting”,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较权威的管理会计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译本。虽然教师不要求学生中英文对照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自行购买。笔者认为这种“准双教材制”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会过分关注和依赖汉语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和体会,从而削弱双语教学的作用。

运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对培养学生未来的就业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版教材的另一个特色是其先进性。一些前沿理论或方法,在国内本科教材中见不到,或者一带而过,或者仅仅做抽象介绍,而原版教材中却会有原汁原味的阐述。比如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这种方法被誉为是成本会计的里程碑,国内由于应用极少,故教材中多为简略和艰涩的解释,没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说明。国外教材轻松解决了这一尴尬。类似的内容,比如成本企画、平衡计分卡等等。

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证、背景阐述比较多,洋洋千余页的教材中,知识点比较散乱,对于习惯了国内教材风格的学生,对原版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还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双语教师既要努力让学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风格,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识点。双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求课后学生对应国内教材进行学习,作为参考。但是,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对照,同样的知识点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和场合,如在Kaplan等编写《管理会计》的教材中,成本差异分析,不同于国内教材出现在标准成本法的介绍中,而是出现在弹性预算的章节中。笔者建议,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体系编排,教师可以考虑以国内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为主线,调整穿插原版教材内容,这样容易使学生通过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对照预习复习,把握管理会计的主要知识与脉络。

四、《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中、英文授课语言的比例

课堂上两种语言的使用,必须依据环境决定,而不应存在任何性质的任务观点。国际机构为美国教育部门做过一项为期四年的双语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是: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母语的最大比率是全部教学语言的25%。由于双语专业课程为非语言类教学,根据各学校教学实践和调查,教师使用母语的比例建议控制在50%左右。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掌握这个比例,授课的实质重于形式,不一定每堂课都按照50%的要求备课,根据授课的内容,适当的不足和超过都是可以的。一般在课程开端阶段,计算居多的章节,以及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等较难内容的讲解,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资本预算等内容,中文使用多一些;而对于案例的分析,以及对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介绍性章节的讲解,可以大量使用外语。这样,随着课程的深入,对于学生和教师,都不会有太大负担。

(二)教与学互动,重视沟通

双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主动介入的过程。

双语教学之前,应该充分地对学生进行动员,让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会计师的就业趋势,激发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兴趣。另外要使学生从心里认可双语教学,并树立学习信息,明确学习目标。

双语教学中,要做好同学生的沟通,一开始学生的想法往往和教师的想法会有出入,包括对进度、教材、课堂语言比例等等。教师要适时地了解授课对象的心理状态,调整教学工作,或者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现原版教材中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以致去欣赏原版特有的语言的流畅和地道,使学生认识到双语课程的学习与单纯的英语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

为了提高课堂双语教学质量,对学生应制定预习制度。特别是专业词汇,要用制度的形式要求学生提前解决双语教学过程的困难问题。对于课后的案例作业,可以让学生组成4~6人的小组,为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他们用英文进行充分讨论,而后形成书面报告。最后选派代表到讲台上用英文陈述,并设计问题,小组内、小组间进行交互式往复。

(三)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千余页的原版教材,如果按照西方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可能接受不了,如果按照我们传统的授课方式,课时又远远不够。因此而牺牲教学内容的做法,笔者认为是不妥的。需要按照学生的使用能力和接受水平,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多讲授基本原理,讲授完某一专题后,可以留一些思考问题,由学生课后自学解决,在下次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轮流上台使用英语回答老师提问或者作专题发言。

除了使用原版教材之外,教师应充分挖掘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搜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专业英文文献,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指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网站,培养学生检索、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本领域发展动向,进而直接接触到前沿,激发学习的研究热情。

(四)情景教学

将情景教学引入课堂。例如以美国某制造企业在面对客户低价特殊定货中遇到的困惑为背景,给出该企业生产能力及基本成本数据,要求学生分析该企业产品应该如何进行市场定价?特殊定货是否接受?什么情况下可以接受?什么情况下不能接受?这样在学生运用英语的同时学到本科专业理论并用于模拟实践,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点、语言点和情景环境融合起来。

管理会计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管理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h.w.奎因坦斯于1922年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经过90多年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管理会计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完善。目前,对管理会计较新的定义来源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ima)2008年公布的“管理会计是一种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设计计划和绩效管理系统,并在财务报告和控制中提供专业意见以帮助管理层制定和执行组织的战略的职业。”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首次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管理会计专著,开创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中,使得管理会计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的相关理念和思想也逐渐被实务界所重视和部分应用。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以及管理会计内容本身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局限性,使得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它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学者以及实务界的专家们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些难题。本文选择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方面——管理会计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待为管理会计教学困惑的解决提供些许建议。

1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的内容交叉重复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与其他课程内容存在许多的重复。虽然很多的专业课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内容重复的问题,但是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较为严重。其与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都存在重复,并且重复的内容很多,具体如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交叉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差异的计算、经济批量;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的内容有: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预算、资本成本的计量、经营杠杆。对于这些内容的重复讲解,不但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重复的内容,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2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大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照课件依次讲解各个理论知识点,没有结合企业实务来讲授相关知识,因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很多学生都质疑,自己学的这些理论性这么强的知识在实践中有没有用。由于没有得到教师强有力的解答,因而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真正地想过要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也存在问题,考试内容几乎就是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很少设计结合实务的案例分析题。学生通过努力复习,可以考取很高的分数,但是往往不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3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成长为国际上知名的跨国集团;国外的企业也不断进入中国开展经营,成立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得能用外语熟练地表达、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多采用双语教学。尤其是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更应该采用双语教学。原因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西方的理论与实务远高于国内的发展水平,而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原版教材,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最详实、最新的管理会计理论,而中文教材受篇幅的限制,内容上有很大的压缩,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准确理解。

虽然高校普遍认识到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积极性不高:①缺乏能够同时驾驭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教师,同时,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较短,对于如何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完全有效地结合起来,缺乏经验。很多实行双语教学的高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在翻译课本而不是在讲解知识点,学生整节课都在标注课本上的陌生单词,而不是试图深入理解它所代表的意思;②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教材比较畏惧,对英语教材有一种的无形的排斥感,因而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1.4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不足,学生缺乏实践的平台

在很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的学时数很少,有一些甚至没有。像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上完理论课后,往往都配套设置有30个学时左右的实训教学,教学过程非常完整,而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外,在校外,学生的锻炼平台也很少,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即使有建立实践基地,真正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锻炼也非常稀少,更谈不上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了。另外,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缺乏教师的引导,实习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2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2.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者内容重复的解决思路如何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者之间的重复性问题,我国学者们的观点不一:李心合(1995)认为,应该重组管理会计,将其一分为三,其中的成本会计问题纳入成本会计学中,管理会计中的非成本会计部分,大部分并入财务管理,而责任会计的内容则单独成科;同时,肯定成本会计学独立性的前提下,协调成本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关系,思路是小成本会计与大财务管理。牛彦秀(2002)认为,应该合并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将其定义为成本管理会计;协调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蒋峻松,等(2001)认为,应对三门课程进行适当分解,取消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核算部分并到财务会计中,成本会计中其余涉及成本的内容合并到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中的财务计划、控制、分析、资产管理部分并到管理会计中,而管理会计中长期经营决策部分应分解到“财务管理”中。这样做既可避免重复,也能使各学科应包括的内容都包括在内。

结合以上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之间的重复性问题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来缓解这个冲突。可以将三门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其中,成本会计学应该在三门课中最早开课,其次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原因在于,后两门课程是以成本会计学为基础的,学生学了该门课程后,更有利于另外两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讲授这三门课程的教师应该互相沟通,对于在上一门课已经讲过的内容,在下一门课程就可以简单讲甚至不讲,以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性。第二,从长期看,应该在全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中,重新划分这三门课程的内容,明确界定各门课程的范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编写新教材。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沟通、协调、接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否则将会影响整个会计学科的健康发展。

2.2理论教学结合案例教学,同时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学时的案例教学。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综合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使得教师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而言,通过案例教学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决策环境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解答学生“管理会计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后,传统考试方式也应相应发生改变。在期末考试中,应该增加案例分析的考核内容,并大大提高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重,降低计算分析题的分值比重。在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决策、解答,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3提升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并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该选拔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任教师承担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组织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到双语教学比较成功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短期进修,甚至可以选派有较强英语功底的教师到欧美国家的相关高校去进修,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另外,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双语教学改革中来。这就需要学校采取相应有效的鼓励措施,比如,鼓励学生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对于外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比各种奖项时予以优先考虑;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学分比重;进行弹性教学,实行双语学习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到国外的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等;同时还可以聘请跨国企业集团的企业家、管理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让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双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