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的科学常识

动物的科学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的科学常识

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学教学改革;第二课堂;“人物画廊”;演示性教学;师生双向激活;角色扮演;戏剧冲突;人文素质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开展十年的教改项目“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当属文学作品演示会,而其中屡演不衰的一个节目形式是“人物画廊”。学生们扮演的一组文学形象鱼贯登场,风采各异,轮流独白,寥寥数语,形神兼备。观众们全神贯注,边欣赏边分辨各是哪部作品中的哪个人物。最终诸多形象定格,随着主持人上场提问,观众应答,“画廊”的“人物”一一揭晓。这个历届演示会的保留节目犹如盛宴上一碟有滋有味的什锦小菜,往往是整场演出中互动性最强的一个环节。“人物画廊”不仅成了每年演示会必备节目,而且推广开来,各种班会、联欢会、各年级的朗诵比赛或知识大赛上总出现这种节目形式,甚至大学生们教学实习时也在课堂上下,带领他们的学生搞“人物画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值得尝试普及的文学教学第二课堂活动。

为什么“人物画廊”在演出中独受青睐?为什么又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持久普及?当然首先是由于它形式简便灵活,每个角色只需要三五句台词、两三个动作,编创排练相对容易。其次是它形象各异,交织相应;人物生动,又凸显典型性,所以演示效果好。不过,笔者从数年实践经验中感受到,这个形式之所以成功,其实更因为它集中体现了文学教学的内在机理与特质——创造/体验性与双向激活性。

一般来说,戏剧表演是对剧本的“二度创作”,而“人物画廊”的“二度创作”却更为丰富,因为它的表演者也是“剧本”编创者:(1)先要对原著“浓缩精取”。因为人物独自只能限于半分钟到一分钟之内,所以要刻画生动形象,就要善于压缩情节,选取最体现人物命运的典型情境和典型话语。(2)要“揣摩想象”。因为所表现的作品并不都是可直接截取片段的戏剧或小说,很可能是诗歌、散文或者某类情节淡化的小说。这就要表演者认真读原著,反复揣摩、展开想象,体验并构想出情境冲突,设计一串戏剧动作,甚至有时要重新创作人物的台词。这种“二度创作”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同时也要求指导者善于调动和控制。指导者必须帮助学生分析原著,掌握主旨并沉浸于作品的艺术世界中,提炼出最具典型性的动作和情境,加以发挥创造。同时又要控制学生不要走向随意编造的“戏说”歧途。毫无疑问,这种创造又是一种深刻的体验,而这正指向文学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即在理性把握的同时更要恢复对文学的体验。

所谓双向激活性,是指作品与表演者(即阅读者)之间以及表演者与指导教师之间相互激发的良性互动关系。“人物画廊”中每个人物表现虽然极为短暂,但却要求表演者自选自创,自导自演。因而表演者必须调动全部才能潜心创作与表演。如果原作品内容广阔,则给予他充分选择的空间;如果原作品内容凝炼、表现朦胧或是非叙事性题材,那么就要求他必须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这种编创表演一体的方式,比起有现成剧本的表演来,要更具挑战性。学生为这短暂瞬间的表演要付出相当大的劳动和努力,这种努力不仅促使表演者深刻、主动地把握并开掘作品内涵,重新阐发并建构式地理解作品的意义,而且又促使表演者发现并开掘自我潜质,激发起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和创造信心,这种(主体)人格一(作品)人物的双向激活恰恰体现出文学艺术审美的根本目的。

另一方面,表演者和教师之间也要形成一种激活的良性互动关系。由于表演者众多,指导教师不可能代替每个表演者进行选择、设计,更不可能手把手地让表演者进行模仿(因为一般来说我们的教师是非专职的导演)。那么如何让表演到位?如何正确体现作品?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把创作的空间和自由交给学生,而自己必须负起进一步阐释作品、帮助学生分析人物、把握人物行动的根据、评价表演者的表演是否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等工作的责任来,这其实又是指导教师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的备课。学生表演所呈现的问题与误读都需要指导教师自己进一步钻研作品才能解决,而学生表演的成功又会为教师提供一系列重新阐发作品的范例。教与学相长、“演”与“讲”互动,表演者(学生)和指导着(教师)之间的确可以出现一种新的、更有意味的相互激发活化关系,而这正是文学教学的主要旨归之一。

从对“人物画廊”演示活动特质的理解可以导出一系列组织指导原则。

在掌握这些原则之前,指导教师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畏难心理。固然,一个不会演也不会导的老师带着一群从未欣赏过正式戏剧的学生做这样一件事的确很难,但从另一角度看,这又并非不可能。因为作品和人物都是现成的,学生做观众也都大致了解作品,“像不像,三分样”,只要表演基本成形,作为观众的学生们都会自我认可,况且大家的兴趣在于猜测哪部作品哪个人物,而不太在乎表演者的水准。更重要的是,自编、自演、自观会激发学生们自身的极大兴趣,而这种兴趣会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巨大的人格精神能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即便演得不好,指导教师也恰恰可以因势利导,让观众同演员一起来分析人物,共同重新深入把握作品。必须看到,“人物画廊”这种形式十分灵活,大剧场、小教室、室内户外几乎所有场所都可以进行演示。既可“浓妆”亦可“淡抹”,甚至无服装无道具无舞台,单凭形体和语言站在原地也可以进行演示。指导教师应本着“兵无定法”的精神放手让学生去大力地读、大胆地想、大方地演。只要学生动起来,第二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几年来搞“人物画廊”的经验也给我们开展这种演示性教学活动,提供了若干值得借鉴、遵循的组织指导原则:

(一)角色应力求多样化。“画廊”总要有一系列形象构成,“错综”才显得丰富,“相映”方能够成趣。限于节目整体时间(一般5~8分钟),人物一般以6~8人为宜,性别、年龄、身份也宜多不宜单。最好根据文学教学特定主题形成系列,也不要过于分散。如“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可以有阿Q、觉新、虎妞、老通宝、陈白露、方鸿渐、曹七巧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人物画廊”可以有于连、葛朗台、包法利夫人、卡门、奥利弗·退斯特、娜拉、简· 爱、聂赫留朵夫等,类似的也可以编排“鲁迅作品人物画廊”、“史记人物画廊”、“唐宋诗词形象画廊”、“中外神话人物画廊”、“中西文学女性形象画廊”等等。

(二)性格要凸显“关节点”。文学形象的生命在人物性格,而“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所以凸显人物性格就要准确把握性格在矛盾冲突中转折、爆发的关节点。编创时最要紧的是要抓住人物最具思想意义和艺术震撼力的冲突爆发点,例如表现阿Q,可以选其被枪毙前示众的场景(糊里糊涂地“画圆圈”,战战兢兢地被示众,自我麻痹地大喊“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在众人“狼的眼睛”中瘫倒),而绝不要为追求“噱头”去搞什么向吴妈求爱之类的东西。

(三)表演多用“空手道”。一个人物独白片刻,却要呈现完整的戏剧场面,这就要求表演者努力营构某种虚拟的空间。有些作品有明确的独自段落,但更多的作品中人物都是在同他人交流冲突中展开行动的,所以“人物画廊”的每个角色的扮演者都要善于想象和感受。将自身设定在虚拟的空间中与虚拟的他人进行对话、交流甚至交手。如葛朗台训斥女儿,却无意中发现女儿恋人留下的饰有黄金的匣子,于是先假意劝慰,突然强行抢夺,然后到一旁用刀子抠下金子,这一连串动作要求“葛朗台”必须充分体现出女儿欧也妮的反应,要通过“葛朗台”的动作和言词让观众感受出欧也妮的冷漠、警惕、争夺、哭泣、嚎叫等等。表演白居易的“卖炭翁”,演员不必表演烧炭、驱车进城、炭车被抢等过程和场景,而应选择一个典型的画面,如选择卖炭翁最后一手拎鞭一手捏着充炭值的绸缎、扶着(虚拟的)疲惫卧地的老牛,怆然向众人哭诉的场景。这种“空手道”式的表演以虚代实,既省却麻烦,又产生最大的表现力,同时又足以令观众认可,让大家进入真实而感人的艺术空间。

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第2篇

一、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而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带有问题性特征,问题的设置或提出以及问题的解答或释疑绝大多数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理所应当要成为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首先,分析教材,设计出探究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备课,分析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根据新课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迫不及待地进行主动探究。

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茵,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

其次,讲授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色素种类及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盖?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联系?又例如,“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教材有这样的描述:“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对此,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在实验前可就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和分析。

最后,复习小结,归纳探究问题,并给予必要的释疑解惑。作为组织者、协作者及引导者的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如协助学生概括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提炼思想观点,明确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将探究的问题向不同方向拓展。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对问题加以讨论,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通过教师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方位的、具有代表性的引导,使学生轻松地进入知识的“海洋”,在“邀游”中,使学生从产生问题开始,以产生问题结束。这样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情景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实现课堂在原来基础上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二、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直接操作平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担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任。实验都明确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的,注重通过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应侧重强调以下两个方面:1.认真做好教材中几个探究性实验,学会一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最基本的探究能力。2.想方设法把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例如,“观察细胞质流动”是一验证性实验,操作时完全可以增加这样几个让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1.细胞质流动方式都一样吗?2.细胞质流动是否受温度影响?3.细胞质流动有什么意义?4.一个细胞的细胞质能否通过胞间连丝流到另一个细胞中去?

同时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对已设置的实验进行操作,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开发探究新实验和实验的新思路。探究性实验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创新实验和实验新思路亲身探寻结论的过程。

例如:在“新陈代谢与酶”一节的学习中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活性高低和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还可以给学生创造探究实验的情景。如给出学生实验药品和用具:酒精灯、烧杯、试管、胶头滴管、蒸馏水、盐酸、烧碱、淀粉、碘液、硫酸铜等。不给学生规定实验的目的和方法,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从目的、过程、结论和实验用品的选用等等一切靠独立完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在独立实验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难题是酶的选用,当学生有创见性地使用自己的唾液之后探究热情会进一步提升。从而会将思维发散到温度、PH,甚至重金属离子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在独立实验过程中自然也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三、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

高中阶段探究性课程的目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展学生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本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也要本着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内化知识的原则,即在学以致用和验证探索的目的。作为生物教师应对本地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情况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性课外生物教学实践活动。首先,指导学生做好实践前的理论准备工作,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学习目的。其次,是制定活动计划与实施。如指导学生为了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完成对农田、河流、池塘、森林等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过程完成学习目的。还可以将当地的科研机构、养殖场、实验田等资源变成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实现生物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性探究性教学。从课题的确定,方法步骤的筛选和实施,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都是学生自主参与,自行设计独立完成的。尽管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够,但是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热情饱满,勇于探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性智慧。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些都是课堂上不能获得的宝贵财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快速的提升。

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第3篇

2012年 9月,法国卡恩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上发表了引起轩然大波的大鼠长期服用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会致癌的研究,尽管这一研究引起了数百名科学家质疑,并让欧洲食品安全局于2012年11月28日发表终审意见,认为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其研究结论。但对普通读者而言,似乎所有质疑都围绕非常专业的内容,难以做出判断。而实际上,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逻辑能力,完全可以在缺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相当程度上做出自己的判断。

举例而言,塞拉利尼的实验,使用了医学实验常用的斯-窦氏大白鼠,其结果显示,食用了转基因饲料的大鼠比对照组中食用非转基因饲料的同种大鼠更容易患上癌症。但很多科学家质疑,斯-窦氏大白鼠本来就容易患上癌症,而且在这一实验中,大白鼠喂养了两年,鼠龄本来就到了该得癌症的时候。但塞拉利尼辩护,在有对照组的情况下,只要证明了食用转基因饲料的实验组比不食用转基因的对照组更容易得癌症,就能说明“转基因致癌”,与鼠种无关。

这一说法在未知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说相当有理。但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实验组动物肯定更容易患癌,那选用易患癌的鼠种就更有优势。说得再通俗一点,如果选用不容易患癌的鼠种,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我们都不能保证其一定得上癌症,但如果选用容易患癌的鼠种,那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患上癌症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如何在数据上做选择来解释哪个患癌率更高的问题了。

但人们会问,不是标准的毒理学实验也经常选用易患癌的斯-窦氏大鼠么? 为什么要找一种容易患癌的实验鼠呢?因为很多致癌毒理学实验要验证的潜在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含量极低,不容易患癌的鼠种可能在度过了实验后也无法达到人们要验证目标物是否有致癌作用。为此,我们就需要敏感一点的易患癌的动物,从而通过控制动物暴露或接触条件来验证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但对于已经有大量毒理学实验表明转基因没有致癌作用的情况下,那如果要验证其在新的条件下(如食用两年转基因饲料)是否致癌,就应该反过来,找不容易患癌的实验动物品种。只有这样,实验组动物通过接触目标物质患上癌症才更能说明问题。

主流科学家还批评塞拉利尼研究中每个实验组只有10只大鼠,“样本量太小,难以得出结论”。这一指责也可以用这种常识与逻辑的方法来辨析。

塞拉利尼的回答是标准的90天转基因毒理实验用的就是每组10只大鼠,而且这一用量也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毒理学实验规范。

但以往每组实验动物较少的情况是因为学界普遍认为,转基因没有毒性, 一旦出现毒性,样本量不用多就很能说明问题。现在在验证斯-窦氏大鼠食用转基因饲料致癌与否的研究中,既知道斯-窦氏大鼠反正是会患上癌症的,那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样本量,才能鉴别出各种不同的致癌原因,并在实验的目标物质(转基因饲料)与结果之间找出一一对应的相关性。

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第4篇

“俏黑”是一只英俊的黑猫,3岁。它性格温顺,爱干净,很讨人喜欢。可是最近,它却做出了一连串反常的举动,令它的主人陈静深感困惑。“小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跑到枕头上、沙发上尿尿,食欲也不如从前,眼里总有慌张的神色,不爱理人,逗也不玩,简直不像我过去的小黑。”

三个月前,陈静从宠物市场带回了“俏白”,一只两个月大的小白猫,为的是“给小黑做伴”。而“俏黑”的反常举动,就发生在“俏白”走进家门之后。

与陈静相似,江涛也在为他的爱犬“美美”担忧。 “美美最近经常干坏事,使劲拉扯窗帘,把卫生纸筒上的卷纸拽下来,还好像故意撕咬拖鞋。”江涛说,他已经揍过它几次了,情况也有所改变,只是现在,“美美”整天无精打采,不吃不喝,有一天,甚至把自己的脑袋往墙上撞,吓坏了主人。

江涛是一家外企员工,单身,半年前买了一只博美犬做伴,取名“美美”。起初,江涛还经常在晚饭后带“美美”出去遛遛,可是近两个月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回到家里已疲惫不堪,因此很久没有带小狗出去玩了。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副院长施振声教授说,依临床观察,动物是有一定的思维的,恐惧、焦虑、郁闷、妒嫉、悲痛等情绪在动物身上都有体现。因此,动物应该也会出现心理问题。环境的改变、主人的忽略、突发事件、受到虐待等,都有可能使宠物出现心理问题。陈静的黑猫是因为另外一只宠物的“入侵”而产生了嫉妒,而江涛的狗则是由于主人的忽略导致了郁闷。宠物的行为异常主要是为了唤起主人对它们的注意。

对天津市约20家宠物医院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的宠物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在医学和心理学史上,整个科学界不大相信动物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把这种关注嘲笑为天真的拟人化。直至最近,由于动物情感研究、动物行为、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以及兽医方面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才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不再为人类所专有。

宠物医生发现,患有心理疾病的动物,症状主要表现为狂躁、郁闷、打蔫,甚至还会因抑郁而自残。这些状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宠物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生病,严重时还会攻击人,对人的安全产生威胁。

做一个合格的养主并不容易。施振声说,养主需要了解宠物的生活习性、行为常识、饲养常识,以及如何与它接触、怎样教它一些东西。而这些,很多宠物主人做得还不到位。

在宠物心理问题的治疗上,宠物医生一般不主张吃药打针,主人的耐心和爱心其实是最好的良药。对于一些已经患上心理疾病的宠物,没有经验的主人可能会观察不出来宠物的行为异常,即便观察出来,也可能只会认为是宠物行为上的恶习,而不知道里面的因果关系,比如心理创伤造成的影响。

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效;实施;区角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45-01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告诉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有一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在幼儿园通过开展区角游戏来实施《指南》,不但能有效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体现和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学习发展观,对乡镇、农村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有效地实施区角活动,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浅见。

一、科学合理布局活动区角

合理科学地布局区角活动区域,才能让孩子们在与蕴含教育价值的区角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在划分区角活动区域时不仅要做到动静分开,而且有些区域还要考虑区域之间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比如,娃娃家与角色区就相邻安排,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的可能又是“医院”里的“医生”,他在家与“老婆”一起照顾“宝宝”,有时还要到角色区里去给“病人”看病,等会“宝宝”哭了,听到“老婆”一叫又得跑回家去。对于人数多的班级应充分利用好场地,善于挖掘活动室内外的空间,如在活动室门口如果有宽大的走廊的话可以安排套圈、踩高跷、保龄球动态游戏。为了给安静的活动区一个舒适的环境,如果睡室还有空间,还可以在那安排表演区,大型建筑的建筑区、角色区等容易对其他幼儿产生影响的区域活动。

二、精心设计区角活动内容

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教师在创计活动区时,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还应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比如,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饲养角”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区角活动,区角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美工、科学等内容的区角,如:“音乐厅”、“手工角”和“科学角”等。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角,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机械操作”等活动角。

三、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趣味性、探索性强的操作材料。

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媒介,在活动区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

首先,材料要有趣味性。如:表演区中的时装秀,娱乐区中的棋类游戏等,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幼儿容易操作,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二是要考虑操作材料的探索性,比如:在“科学角”,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科学知识形象的玩具,能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材料,像多棱镜、木瓶堆放等。在“数学区”教师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变几何体、如矿泉水瓶盖、蚕豆等。还可以给幼儿投放100以内的串珠、可以让幼儿分分合合,在操作中感知总数与分合数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在动手实践知道了百以内数的含义,还加强了对色彩的巩固。 三是要考虑操作材料的多样性,比如在操作区的“喂小动物”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差距,有的幼儿用汤匙喂动物已没有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就应提供几双筷子,小动物吃的“食物”也要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或颜色,还可以把小动物的嘴巴设计得大小不一,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也满足各个发展层次的幼儿。最后是要保证操作材料的数量。按班内幼儿在每个活动区中人数计算,确定本班幼儿每个区角中材料投放的数量,这样就可满足幼儿意愿、兴趣、能力去选择和操作。

四、培养幼儿的区角活动规则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曾在《对孩子说的话》中说到:“孩子,人要有常识,要懂得社会上最基础的东西,常识是我们生命的短板。孩子,我希望你方方面面都在常识以上”。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最基本的社会常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接纳。小朋友也是一样,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也需要秩序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