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体育教育专业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在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也与其他体育运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它涉及大量的名词、概念以及复杂的人体各系统结构,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模式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教学才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成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教学改革己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探讨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的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就显得极为迫切,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近些年来,有效教学理论已经融入了教学之中,在数学、语文、生物、外语、历史等学科中有了较多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体育方面的研究尚属少见。本文通过“有效教学理论”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寻找运动解剖学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的把这种教学理论融入到体育学科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中来,发展、丰富其理论内涵,并为体育科学其他理论科目的教学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08级全部四个班的学生(共18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先对两组学生进行运动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摸底测试,测试结果(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表明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表1)。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具体方法和应用范围,以及有效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
2.2教学实验法
实验组采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个组均在同一学期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相同;教学前、后在同等条件下按标准考试要求进行闭卷笔试,并在同一评定小组评判下获得相应成绩。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及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
3 研究结果
3.1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对比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均比对照组好,经T检验,P
4 分析与讨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
有效教学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到我国(由台湾扩展到大陆),当前我国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还不是很多。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其实,有效教学并非是某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的原则,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学习中心论”,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张建立“教”“学”并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的基本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为实质和核心。
在本次运动解剖学教学实验中,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运动解剖学的学科特点,遵循激励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综合运用讲授式教学法(包括手势法、比喻法、设疑法、复习法、归纳法、联系法等具体方法)、“面向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结果表明,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其原因是: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及时消化理解,有疑问必解,不让疑问积累起来。学生知道学习是一环扣一环、连续不断的。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改观,从而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熟悉各种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和生长发育规律等基本知识,同时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体育课、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和体育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5.1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均比对照组好,教学效果显示出显著差异;同时,从对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也可得知,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理论是可行的。
5.2在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理论,师生共同参与,避免了传统教法中简单灌输、甚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身心的整体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5.3经教学实验证明,在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
应用有效教学理论,能优化教学目标、强化教学过程、科学组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46-47.
[3]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
[4]蔺曾莲.有效教学理论在高师体育专业排球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
一、制订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教研员作为代课老师的指导者,有责任、有义务和老师共同合作,将语文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因此,教研员需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深入把握了解,从而制订出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第一,必须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首先,教研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改要求,将课程目标主体定位到学生身上,而不是继续坚持传统的老套教学理念;其次,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行、合理、具体、可评等特征,保证教学目标的价值不被落空;最后,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语文教学的共同目标和个性化目标进行完美结合,尽量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第二,引进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教研员和普通代课老师职责不同,他们需要对学习规律和各类教学理论做以研究,旨在挖掘出更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案,因此可以利用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引进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不单只注重成绩目标,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成长,从而在促进学生进步成长的基础上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机制。
二、变革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大胆取舍语文教学内容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特征,使得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系统内容十分庞大,繁重的教学任务量给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针对此种现象,教研员应该切实发挥自己的价值和职能,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大胆舍弃一些学科中重复、繁杂且意义疏浅的内容,争取筛选出代表性强、深入层次够、通透贯彻的知识内容,这样既能够减少老师的教学任务量,也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清晰、透彻、深入。
2.选定合适合理的教学方式
依据人的成长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依旧处于各方面机能不成熟的层次,致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略显吃力,为了迎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教研员和老师应该努力合作并探讨,力求寻找出适合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方式中。教研员可以将初中语文学科教材中所选的内容进行归类,将《紫藤萝瀑布》《珍珠鸟》《春》此类描写性文章规整到一起,采纳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直观展现自然和生命之美;将《桥之美》《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之类状物文章归纳到一起,采纳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之美;将《桃花源记》《马说》《五柳先生传》此类文言文规整到一起,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洞悉文章深意和古文字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更容易领会到学习的和欣喜,也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就必须创造出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这不仅是老师个人的任务,也是教研员必须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教研员应该认真指导语文代课老师,让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与赞同,让学生渴望并期待着自己能带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其次,教研员应该根据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双方表现,给老师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比如劝诫老师上课尽量表现得幽默、平和一点,积极主动地走到学生的周围,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真情的课堂氛围;再者,鼓励老师和学生多互动,在欢乐宽松的环境中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最后,教研员必须明确民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这一内容传达给教师,让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在给学生民主、自由且平等的基础上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4.适当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 科学有效性 对策
小学教学管理在全部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内涵
《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教程》曾指出: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校内外的有利条件,高效地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千管理,万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已是众所周知。因而,校长对学校的管理,首先必须是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校长要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主要精力应花在抓好教学、抓好教学研究上。
二、增强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的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他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利于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教学思想的管理
教学思想是主导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办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检验学校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尺。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加强小学教学思想的管理。对此,学校管理者要做的是:第一,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违规补课、办班、布置沉重的课业等都应该取缔,从而使教学规范化、合法化。第二,要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繁杂,而事务性的工作往往耗费了管理者很大一部分精力,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反而受到冷落,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所以,学校的管理者要将教学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通过不断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找到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第三,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与我国的教育目的相契合,然而,很多学校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因而在教学管理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对此,教学管理者要改变这种僵化的教学思想,而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纳入教学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含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健全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建立责任机制,由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由教学秘书来协助校长的工作,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比如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计划等;而教导主任则主要负责教学的日常管理,教研组则负责学科的教学管理。通过这种责任鲜明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学管理体系将得到完善。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则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留住教师人才;其次,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再次,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他们加以指导,从而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做出客观且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求进步与发展。
五、结语
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学校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者要积极探讨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福英.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环境伦理;教育;中学地理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的环境问题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从科技和法律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从国内地理学科的相关研究现状来看,主要侧重于环境教育问题,而对于环境伦理价值层面问题的研究比较欠缺。笔者认为,把环境伦理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育实践之中,对提升中学生的环境伦理素养,丰富和完善中学地理课程理论,推进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均有积极的意义。
一、环境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
在20世纪初期,空气和水污染等诸多现实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此,环境伦理学科也找到了其产生与发展的逻辑起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开始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来加以解决。1923年施韦兹(Albert Schweitzer)《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和1933年奥波德(Aldo Leopold)《自然保护伦理》两部著作的诞生,成为了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由于受到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影响,我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如刘湘溶的《生态伦理学》、陈春花的《生态伦理学》、叶平的《生态伦理学》等,都是我国实施环境伦理研究的较早的文献资料。
(二)环境伦理思想的主要流派
环境伦理思想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思想流派,主要有以下四种:1.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由于受到西方传统哲学观的影响,伦理的原则只是针对人类而言,而非自然和其他生物,因此环境问题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2.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和挑战加速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诞生。这一伦理观强调要把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每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必须扬弃原来的价值判断标准,尊重自然物的存在价值,并从伦理的角度对其加以关怀。3.以生态为中心的环境伦理观。这一伦理观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必须把人类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予以伦理考虑,必须把伦理关怀从人扩大到生态系统,并把整个自然界纳入道德考虑的范围,以此来论证生态系统的价值意义。4.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这一伦理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突出人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作用和道德责任。
二、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伦理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也开始从地理教育的角度来寻找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掀起了在世界范围内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浪潮,这也为环境伦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也开始尝试把环境伦理观念的培养凸显出来,这也是中学地理课程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顺应环境伦理观念发展的潮流,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为中学地理学科渗透环境伦理教育提供了知识载体方面的保障,体现了中学地理学科应有的环境伦理教育价值和功能。
三、环境伦理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调整与改进中学地理伦理教育内容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对伦理教育内容的安排,也只是以一种相对融合的方式渗透在某一个章节课程之中,还不具备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存在的条件。笔者认为,中学地理伦理教学内容调整与改进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人口伦理观入手,因为在中学地理教材编撰的过程中,关于人口问题的介绍只是停留在表层现象的介绍和现状的说明,而缺乏深层次原因的分析,需要把人口伦理道德价值观纳入到课程内容体系之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渗透环境伦理思想
中学地理环境伦理教学方法主要倾向于讲授法、小组讨论和辩论法,而户外教学、角色扮演和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的使用较少。其实,关于环境学的教学方法中,户外探究和角色扮演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伦理教育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让学生能够直接从现实的环境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感受真实的世界,有助于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有助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价值观。
(三)通过改进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伦理道德素养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育实践中,渗透了诸多环境伦理教育内容,但所涉及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中却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传统的量化评价和认识目标评价也很难适应中学环境伦理教育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适量加大对环境伦理教育的评价力度,使其成为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内容可以包括中学生是否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否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规范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英语;教师能力;教学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小学英语教学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种多媒体设备纷纷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来优化小学英语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
目前很多地方英语教师媒介素养还不够,需要在硬件使用、自身能力和意识等方面加强培养。
一是要加强自己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更好地利用各种英文网站
来学习更加地道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比如,多观看ABC、BBC等顶级英文媒体,学习最实用、最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才能使得自己的知识不落后于时展。
二是要有意识地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对各种教学技术及时全面掌握,自我培训和校方培训相结合,训练出过硬的技术,使多媒体技术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三是要注意反思多媒体应用的效果,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最终的效果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要反思利用课外的英文网络资源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增长,还是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负担,增加了不必要的教学压力,这都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需要时刻注意和反思的。否则就容易导致只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二、优化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技术使用
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前提是教学目标是什么,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才能真正说明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而不是技术的主体性。总之一句话,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决定了使用多媒体的多寡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要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一是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找准多媒体和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通过使用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和资源,将教师的教学设想展现出
来,这样才能够做到紧扣教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要注意遵循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创造更多的形式和方法,向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二是针对学生需求和教学可能性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和资源。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多媒体技术和资源的支撑,教师需要找准切入点,按照不同的课型选用好媒体,才能达到信息量大、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最大限度吸收的效果。首先,在开展信息选择时,要合理利用好图片、音效、文字、视频的技术效果,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他们学的开心、掌握更多知识点。其次,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留白问题,不是所有知识都需要完全展示给学生的,而是要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作为最常用的形式,也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都列入,而是要在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前提下,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
三是要注意适度和适量。多媒体虽然用处大、教学效益好,但是其制作成本较大、耗时耗力,且在教学使用中也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时间等成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喧宾夺主、占主要地位,因为毕竟人际交流还是最主要的,人机交流应该只占次要地位。这样才不会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以及参与体验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赵丽.论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历史和优势[J].硅谷,2008(24).
[2]王春馥.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